CN220824378U - 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24378U
CN220824378U CN202322103747.7U CN202322103747U CN220824378U CN 220824378 U CN220824378 U CN 220824378U CN 202322103747 U CN202322103747 U CN 202322103747U CN 220824378 U CN220824378 U CN 2208243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negative pressure
head
dressing
branch pip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0374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珊珊
彭小贝
殷俊
任华
彭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210374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243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243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243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包括敷料结构、引流件、封闭层和负压吸引器,所述引流件一端与负压吸引器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敷料结构上,引流件设于敷料结构上的一端设置并连通有数个引流支管,数个引流支管上均设置有吸附孔,且数个引流支管远离引流件的一端为封闭设置,吸附孔设置在数个引流支管的侧面,且吸附孔朝向敷料结构设置,能够对伤口区域的渗液产生近似垂直的吸力,更快速地吸走渗液,并能够在敷料结构上形成了分布式的多个负压引流点,负压引流的可作用范围更大,提高该的引流效果,且单个负压引流点的吸力小,减少因吸力对伤口造成的不适感,更利于伤口的愈合。

Description

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负压引流原理是一种目前较为常用的医疗技术,它可以帮助患者排出位于伤口处的渗液,减轻疼痛和炎症,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从而促进伤口愈合。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利用负压的力量,通过引流件将伤口周围的液体和分泌物吸出,从而达到相应的效果。目前伤口负压引流常用的结构为在患者伤口上敷上医用敷料,并将引流管的一端设置在医用敷料上,再通过薄膜或医用贴布封闭固定。针对伤口面积较大的情况,渗液产生的范围大,所需使用的敷料尺寸也大,若使用常规规格的引流件,其产生的负压作用范围有限,导致渗液无法快速被引出,引流效果不佳,若使用大直径的引流件,会导致局部产生的负压大,容易产生不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负压作用范围大、减少负压对伤口造成的不适感,同时提高引流效果的负压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包括敷料结构、引流件、封闭层和负压吸引器,所述引流件一端与负压吸引器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敷料结构上,引流件设于敷料结构上的一端设置并连通有数个引流支管,数个引流支管上均设置有吸附孔,且数个引流支管远离引流件的一端为封闭设置,吸附孔设置在数个引流支管的侧面,且吸附孔朝向敷料结构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引流件包括引流管和引流头,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与负压吸引器连接,所述引流头中空设置,数个所述引流支管设置在引流头上并与引流头连通,且引流头与引流管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引流头与引流管插接,并过盈配合。
更进一步地,数个所述引流支管分为两组,对称设置在引流头的两侧,位于引流头单侧的引流支管沿引流头的轴向间隔设置。
更进一步地,数个所述引流支管依次交错设置在引流头两侧,位于引流头单侧的引流支管沿引流头的轴向间隔设置。
更进一步地,数个所述引流支管上的吸附孔的朝向相同,且相邻的两个引流支管上的吸附孔其在对应引流支管轴向上的位置不同。
更进一步地,所述敷料结构包括两个敷料层,所述引流头和数个引流支管设置在两个敷料层之间,所述吸附孔朝向用于覆盖伤口的敷料层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引流头为管体,且所述引流头的轴线与数个引流支管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
更进一步地,两个敷料层中,用于覆盖伤口的敷料层上设置有抗菌药物。
更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管侧面连通设置有用于连接供水单元的灌洗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在敷料结构上形成了分布式的多个负压引流点,负压引流的可作用范围更大,能够更好地适用于伤口面积大、渗液产生范围大的情况中,提高该情况下的引流效果,更利于伤口的愈合。本实用新型在提高整体负压引流效果的情况下,单个负压引流点的吸力小,减少因吸力对伤口造成的不适感,一定程度上也更利于伤口的愈合。并且本实用新型吸附孔设置在引流支管的侧面,且数个引流支管上的吸附孔均朝向敷料结构设置,在使用时,吸附孔能够透过敷料结构对伤口区域的渗液产生近似垂直的吸力,能够更快速地吸走渗液,进一步地提高引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数个引流支管上吸附孔第一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数个引流支管上吸附孔第二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引流头和数个引流支管设置在两个敷料层内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灌洗接头和供水单元的示意图。
在图中:1-敷料结构;11-敷料层;2-引流头;3-引流支管;31-吸附孔;4-引流管;5-封闭层;6-负压吸引器;7-灌洗接头;8-供水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敷料结构1、引流件、封闭层5和负压吸引器6,所述引流件一端与负压吸引器6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敷料结构1上,引流件设于敷料结构1上的一端设置并连通有数个引流支管3,数个引流支管3均位于敷料结构1上,且数个引流支管3上均设置有吸附孔31,封闭层5用于将敷料结构1封闭固定在伤口区域,负压吸引器6的结构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负压吸引器6工作时,其沿引流件在数个引流支管3上的吸附孔31产生负压,以进行相应的负压引流工作。在本实用新型中,引流支管3远离引流件的一端为封闭设置,吸附孔31设置在数个引流支管3的侧面,且吸附孔31朝向敷料结构1设置,即引流管3不通过端部产生负压,而是通过侧面产生负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压引流装置,在流件设于敷料结构1上的一端设置并连通有数个引流支管3,并在数个引流支管3上均设置吸附孔,在敷料结构1上形成了分布式的多个负压引流点,负压引流的可作用范围更大,能够更好地适用于伤口面积大、渗液产生范围大的情况中,提高该情况下的引流效果,更利于伤口的愈合。相对于直接增大引流管直径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形成的负压作用范围大,敷料结构1上各区域的负压大小相对均匀,在提高整体负压引流效果的情况下,单个负压引流点的吸力小,减少因吸力对伤口造成的不适感,一定程度上也更利于伤口的愈合。并且本实用新型吸附孔31设置在引流支管3的侧面,且数个引流支管3上的吸附孔31均朝向敷料结构1设置,在使用时,吸附孔31能够透过敷料结构1对伤口区域的渗液产生近似垂直的吸力,能够更快速地吸走渗液,进一步地提高引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引流件具体包括引流管4和引流头2,所述引流管4的一端与负压吸引器6连接,所述引流头2中空设置,数个所述引流支管3设置在引流头2上并与引流头2连通,且引流头2与引流管4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在进行使用时,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伤口情况选择是否装配引流头2,使用的灵活性更高。
而当引流管4上需要装配引流头2进行使用时,优选所述引流头2与引流管4插接,并过盈配合,连接结构简单,并且连接方便,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引流管3在引流头2上的具体布置方式为,数个所述引流支管3分为两组,两组引流支管3对称设置在引流头2的两侧,位于引流头2单侧的引流支管3沿引流头2的轴向间隔设置,即如图2所示状态,该实施方式适用于引流支管3为偶数的情况,能够使数个引流支管3均匀向两侧延伸,契合方形敷料结构1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引流管3在引流头2上的具体布置方式为,数个所述引流支管3依次交错设置在引流头2两侧,位于引流头2单侧的引流支管3沿引流头2的轴向间隔设置,该实施方式适用于引流支管3为奇数的情况,保障数个引流支管3相对均匀地向两侧延伸,契合方形敷料结构1使用。
数个所述引流支管3上的吸附孔31的朝向相同,以保障引流头2设置在敷料结构1上时,数个引流支管3上的吸附孔31均能同时朝向敷料结构1。吸附孔31在引流支管3轴向上的位置可以为设置在引流支管3连接引流头2的一端侧面、或设置在引流支管3背离引流头2的一端侧面、或设置在引流支管3中部侧面,如图3所示,数个引流支管3中,相邻的两个引流支管3上的吸附孔31其在对应引流支管3轴向上的位置不同,能够形成错位分布式的多个负压引流点,进一步减少负压吸附的死角区域,产生更加均匀的吸力,进一步提高引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敷料结构1包括两个敷料层11,所述引流头2和数个引流支管3设置在两个敷料层11之间,所述吸附孔31朝向用于覆盖伤口的敷料层11设置。该方式能够方便将引流头2和数个引流支管3穿设在敷料结构1内,而由于敷料层11一般都为柔性材质,将引流头2和数个引流支管3设置在两个敷料层11之间并通过封闭层5封闭固定后,两个敷料层11会自然包裹及贴合引流头2和数个引流支管3,并使两个敷料层11的边缘相贴。其中,所述敷料层11可以为海绵、纱布或其他医用敷料,也可以选择为泡沫类的敷料,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其中,所述引流头2具体为一端封闭的管体,且所述引流头2的轴线与数个引流支管3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使得引流头2和数个引流支管3设置在两个敷料层11之间后,引流头2的端部可以从两个敷料层11之间自然伸出,不会将敷料层11顶起,从而保障敷料层11能够更好地与引流头2和数个引流支管3贴合。
两个敷料层11中,用于覆盖伤口的敷料层11上设置有抗菌药物,例如在该敷料层11表面何止抗菌药物涂层,起到抗感染的作用,减少伤口发炎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封闭层5为透明材质,如能够与皮肤贴合或粘贴在皮肤上的薄膜材质,与皮肤贴合后即可对敷料结构1进行固定,并且能够直观地观察看伤口区域及敷料结构1的情况。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引流管4侧面设置有灌洗接头7,该灌洗接头7与引流管4连通,且该灌洗接头7通过软管连接供水单元8,供水单元8为可朝向灌洗接头7输送水的机构,例如设置有小型水泵的储水箱或其他结构。在负压吸引器6能够正常通过引流管4抽吸渗液的情况下,灌洗接头7为关闭状态,灌洗接头7的关闭方式可以将灌洗接头7与供水单元8分离后,通过塞子堵住灌洗接头7,或者是不分离灌洗接头7和供水单元8,使用夹子夹紧灌洗接头7与供水单元8之间的软管,实现封闭。当渗液较为浓稠的情况,其容易堵塞在引流支管3、引流头2和引流管4内,将灌洗接头7和供水单元8之间连通,供水单元8通过灌洗接头7向引流管4内送入一定量的水进行灌洗,在此过程中,可通过夹子将引流管4上位于灌洗接头7和负压吸引器6之间的区域夹紧,避免向负压吸引器6流动,保障水能够流向引流支管3方向流动。送入一定量的水后,关闭供水单元8,并关闭灌洗接头7,利用送入的水稀释引流支管3、引流头2和引流管4内浓稠的渗液,随后正常启动负压吸引器6,将水和渗液一并吸走,避免因渗液浓稠堵塞而影响引流效果。当渗液难以单次完成稀释的情况下,可多次重复上述步骤,其中,可通过关闭供水单元8的方式,手动控制送入的水量,以避免水大量渗入敷料层11内。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限于这些例子;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中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本申请中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本申请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申请中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敷料结构(1)、引流件、封闭层(5)和负压吸引器(6),所述引流件一端与负压吸引器(6)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敷料结构(1)上,引流件设于敷料结构(1)上的一端设置并连通有数个引流支管(3),数个引流支管(3)上均设置有吸附孔(31),且数个引流支管(3)远离引流件的一端为封闭设置,吸附孔(31)设置在数个引流支管(3)的侧面,且吸附孔(31)朝向敷料结构(1)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引流件包括引流管(4)和引流头(2),所述引流管(4)的一端与负压吸引器(6)连接,所述引流头(2)中空设置,数个所述引流支管(3)设置在引流头(2)上并与引流头(2)连通,且引流头(2)与引流管(4)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引流头(2)与引流管(4)插接,并过盈配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是,数个所述引流支管(3)分为两组,对称设置在引流头(2)的两侧,位于引流头(2)单侧的引流支管(3)沿引流头(2)的轴向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是,数个所述引流支管(3)依次交错设置在引流头(2)两侧,位于引流头(2)单侧的引流支管(3)沿引流头(2)的轴向间隔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是,数个所述引流支管(3)上的吸附孔(31)的朝向相同,且相邻的两个引流支管(3)上的吸附孔(31)其在对应引流支管(3)轴向上的位置不同。
7.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敷料结构(1)包括两个敷料层(11),所述引流头(2)和数个引流支管(3)设置在两个敷料层(11)之间,所述吸附孔(31)朝向用于覆盖伤口的敷料层(11)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引流头(2)为管体,且所述引流头(2)的轴线与数个引流支管(3)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是,两个敷料层(11)中,用于覆盖伤口的敷料层(11)上设置有抗菌药物。
10.如权利要求2-5、8、9任一项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引流管(4)侧面连通设置有用于连接供水单元(8)的灌洗接头(7)。
CN202322103747.7U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Active CN2208243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03747.7U CN220824378U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03747.7U CN220824378U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24378U true CN220824378U (zh) 2024-04-23

Family

ID=90726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03747.7U Active CN220824378U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243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11556B2 (en) Combination fluid instillation and negative pressure dressing
US11439741B2 (en) Fluidic connector for irrigation and aspiration of wounds
CN211326142U (zh) 一种封闭式负压引流护创材料系统
EP3441051B1 (en) Closed abdominal manifold dressing
WO2018006582A1 (zh) 智能控湿控温喷雾创面治疗系统
CN103394155A (zh) 一次性便携式负压创面治疗系统
WO2018006584A1 (zh) 智能控湿烧烫伤治疗系统
CN102614575B (zh) 复合可挠型引流装置
CN220824378U (zh) 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CN215537047U (zh) 组合式负压引流系统
CN202505959U (zh) 复合可挠型引流装置
CN203234772U (zh) 用于缩小创面瘢痕的皮肤牵张装置
CN203408345U (zh) 一次性便携式负压伤口治疗套装
CN203852733U (zh) 拼接式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CN103961791B (zh) 拼接式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及负压封闭引流方法
CN215135683U (zh) 一种插头式负压引流护创材料
CN209108370U (zh) 胸腔引流管贴膜
CN215779154U (zh) 一种自体负压引流护创材料
CN220276018U (zh) 一种封闭式负压冲洗吸引装置
CN210020527U (zh) 压疮防护装置
CN219001684U (zh) 一种负压引流管
CN104473720A (zh) 一种组装式负压引流填充敷料骨架结构
CN219814817U (zh) 一种镇痛引流管
CN220213566U (zh) 一种高畅通负压修复装置
CN210963512U (zh) 下肢负压引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