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20203U - 漏电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漏电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20203U
CN220820203U CN202322393574.7U CN202322393574U CN220820203U CN 220820203 U CN220820203 U CN 220820203U CN 202322393574 U CN202322393574 U CN 202322393574U CN 220820203 U CN220820203 U CN 2208202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pen
host
motor
det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9357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峥
胡继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neng Bengb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neng Bengb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neng Bengb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neng Bengb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9357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202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202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202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漏电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主机,用于接收并检测电流信号;伸缩装置,包括固定端和伸缩端,固定端与检测主机连接;检测端,可活动地设置在伸缩端以调整检测位置;卷线装置,设置在固定端处并与检测主机连接;以及线束,缠绕在卷线装置上,线束的一端与检测主机电连接,另一端延伸进伸缩装置的内部并与检测端电连接。本公开的检测端通过伸缩装置与检测主机连接,提高漏电检测装置检测电路时的安全性,检测端通过线束与检测主机连接,卷线装置可以根据伸缩装置的长度调整线束的长度,避免线束堆积或长度不够,检测端可活动地设置在伸缩端上,可以调整检测端的位置与方向,提高漏电检测装置对于待检测装置的内部线路情况的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漏电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路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漏电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厂简称火电厂,是利用可燃物(例如煤)作为燃料生产电能的工厂。
发电厂中产生的电压与电流通常比较高,发生漏电现象的危害也比较大,在生产生活中通常采用手持带有绝缘材料的检测笔对电路的漏电情况进行检测,然而,现有的检测笔结构简单,检测端与使用者的身体距离非常近,因此,在进行高压电路的检测时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且检测笔容易被处于装置外侧的线路阻挡,不方便对装置内侧的线路情况进行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漏电检测装置,该漏电检测装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漏电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主机,用于接收并检测电流信号;伸缩装置,包括固定端和伸缩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检测主机连接;检测端,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伸缩端以调整检测位置;卷线装置,设置在所述固定端处并与所述检测主机连接;以及线束,缠绕在所述卷线装置上,所述线束的一端与所述检测主机电连接,另一端延伸进所述伸缩装置的内部并与所述检测端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检测端包括与所述伸缩端连接的检测笔、用于与检测位置接触且与所述检测笔电连接的检测头以及设置在所述检测笔与所述检测头之间的调整组件,所述调整组件用于调节所述检测头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平移组件和旋转组件,所述平移组件与所述检测笔连接,所述旋转组件设置在所述平移组件上并与所述检测头连接。
可选地,所述平移组件包括移动轨、平移电机、第一驱动齿轮、齿条和卡槽,所述卡槽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卡槽相对设置在所述检测笔的侧部,所述齿条设置在所述移动轨靠近所述检测笔的一侧与所述卡槽卡接并可沿所述卡槽移动,所述移动轨及所述齿条与所述检测笔绝缘连接,所述平移电机设置在所述检测笔的内部且与所述检测笔绝缘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平移电机的驱动端并透过所述卡槽与其中一条所述齿条啮合。
可选地,所述移动轨远离所述检测笔的一侧相对设有两块安装板,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转轴、旋转电机、第二驱动齿轮和齿环,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块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齿环套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旋转电机设置在所述移动轨上,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与所述旋转电机的驱动端连接并与所述齿环啮合,所述检测头设置在所述转轴上并与所述转轴绝缘连接。
可选地,所述卷线装置包括收卷电机、卷线轴以及通电环,所述收卷电机与所述检测主机电连接且固定设置在所述检测主机的一侧,所述卷线轴与所述收卷电机的驱动端连接,所述通电环与所述收卷电机绝缘连接,所述线束的一端通过所述通电环与所述检测主机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线束包括多根导线以及绝缘套,多根所述导线均设置在一个所述绝缘套内以形成一根所述线束,多根所述导线分别与所述检测笔、所述平移组件和所述旋转组件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漏电检测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检测主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有收纳槽,所述卷线装置以及所述伸缩装置均设置在所述收纳槽内。
可选地,所述伸缩装置与所述收纳槽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漏电检测装置用于对火力发电厂内的电路进行检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检测端通过伸缩装置与检测主机连接,这样就可以延长检测距离,提高漏电检测装置检测电路时的安全性,且可以方便将检测端延伸至待检测装置的内部进行检测,检测端通过线束与检测主机连接以将电流信号传递至检测主机中,卷线装置可以根据伸缩装置的长度调整线束的长度,避免线束堆积或长度不够,检测端可活动地设置在伸缩端上,可以调整检测端的位置与方向,提高漏电检测装置对于待检测装置的内部线路情况的检测效率。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中漏电检测装置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中漏电检测装置工作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3是本公开中漏电检测装置正常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中检测端、伸缩装置以及卷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检测主机;3、卷线装置;31、收卷电机;32、通电环;33、卷线轴;4、线束;5、伸缩装置;51、固定端;52、伸缩端;6、检测端;61、检测笔;62、调整组件;621、平移组件;6211、平移电机;6212、第一驱动齿轮;6213、卡槽;6214、齿条;6215、移动轨;6216、安装板;622、旋转组件;6221、齿环;6222、转轴;6223、第二驱动齿轮;6224、旋转电机;63、检测头;7、收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相应部件在使用状态下重力方向的上、下,即图1中的方向,“内、外”是指相对于部件或结构本身轮廓的内、外。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本公开提供一种漏电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主机2,用于接收并检测电流信号;伸缩装置5,包括固定端51和伸缩端52,固定端51与检测主机2连接;检测端6,可活动地设置在伸缩端52以调整检测位置;卷线装置3,设置在固定端51处并与检测主机2连接;以及线束4,缠绕在卷线装置3上,线束4的一端与检测主机2电连接,另一端延伸进伸缩装置5的内部并与检测端6电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检测端6通过伸缩装置5与检测主机2连接,这样就可以延长检测距离,提高漏电检测装置检测电路时的安全性,且可以方便将检测端6延伸至待检测装置的内部进行检测,检测端6通过线束4与检测主机2连接以将电流信号传递至检测主机2中,例如检测主机2可以为电流表、万用表等电流检测装置,卷线装置3可以根据伸缩装置5的长度调整线束4的长度,避免线束4堆积或长度不够,在伸缩装置5伸长时卷线装置3放线,在伸缩装置5缩短时进行收线,检测端6可活动地设置在伸缩端52上,可以调整检测端6的位置与方向,提高漏电检测装置对于待检测装置的内部线路情况的检测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检测端6包括与伸缩端52连接的检测笔61、用于与检测位置接触且与检测笔61电连接的检测头63以及设置在检测笔61与检测头63之间的调整组件62,调整组件62用于调节检测头63的位置,检测笔61可以为电笔或导电柱,将电笔安装在伸缩装置5上与检测主机2连接,可以延长检测的距离,保证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检测笔61的端部通过调整组件62安装有检测头63,调整组件62可以调节检测头63的位置,对检测头63进行微调,提高检测效率。
其中,如图4-5所示,调整组件62包括平移组件621和旋转组件622,平移组件621与检测笔61连接,旋转组件622设置在平移组件621上并与检测头63连接,平移组件621用于调节检测头63的水平位置,旋转组件622用于调节检测头63的角度,同时还可以在不使用时将检测头63收起。
可选地,平移组件621包括移动轨6215、平移电机6211、第一驱动齿轮6212、齿条6214和卡槽6213,卡槽6213设有两个且两个卡槽6213相对设置在检测笔61的侧部,齿条6214设置在移动轨6215靠近检测笔61的一侧与卡槽6213卡接并可沿卡槽6213移动,齿条6214也相对设有两条,齿条6214卡接在卡槽6213内保证移动轨6215不会沿检测笔61的轴向脱离,齿条6214可沿卡槽6213移动以带动移动轨6215水平移动,移动轨6215及齿条6214与检测笔61绝缘连接,避免检测头63上的电流传到移动轨6215及齿条6214上,例如移动轨6215及齿条6214可以为绝缘材料制成或在移动轨6215及齿条6214的表面涂上绝缘涂层,平移电机6211设置在检测笔61的内部且与检测笔61绝缘连接,避免检测笔61上的电流传导至平移电机6211上造成平移电机6211损坏,例如可以在检测笔61内部用于安装平移电机6211的空腔的内壁涂上绝缘涂层或在平移电机6211的外表涂上绝缘涂层,第一驱动齿轮6212设置在平移电机6211的驱动端并透过卡槽6213与其中一条齿条6214啮合,平移电机6211通过第一驱动齿轮6212与齿条6214啮合从而带动移动轨6215沿卡槽6213水平移动。
可选地,移动轨6215远离检测笔61的一侧相对设有两块安装板6216,两块安装板6216与移动轨6215垂直设置,旋转组件622包括转轴6222、旋转电机6224、第二驱动齿轮6223和齿环6221,转轴6222的两端分别与两块安装板6216转动连接,齿环6221套接在转轴6222上,旋转电机6224设置在移动轨6215上,第二驱动齿轮6223与旋转电机6224的驱动端连接并与齿环6221啮合,以带动转轴6222转动,检测头63设置在转轴6222上并与转轴6222绝缘连接,以避免检测头63将电流传导至转轴6222上从而传递给旋转电机6224或平移电机6211,例如转轴6222可以为绝缘材料制成,可以为塑料、玻璃钢等,检测头63与转轴6222垂直设置,转轴6222与安装板6216的一侧边缘连接,且转轴6222的下方为空槽,以使转轴6222可以旋转至与检测笔61平行的位置,以在不使用时将检测头63收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4所示,卷线装置3包括收卷电机31、卷线轴33以及通电环32,收卷电机31与检测主机2电连接且固定设置在检测主机2的一侧,检测主机2内设有电池,收卷电机31可通过线缆与该电池连接,卷线轴33与收卷电机31的驱动端连接,通电环32与收卷电机31绝缘连接,线束4的一端通过通电环32与检测主机2电连接,收卷电机31带动卷线轴33转动以对线束4进行收卷,来调节线束4的长度,线束4通过通电环32与检测主机2连接,通电环32起到对线束4的一端固定的作用,避免收卷电机31转动时误将检测主机2的连线端损坏,只对延伸进伸缩装置5内的部分线束4进行收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线束4包括多根导线以及绝缘套,多根导线均设置在一个绝缘套内以形成一根线束4,多根导线分别与检测笔61、平移组件621和旋转组件622电连接,多根导线组成一根线束4,避免多根导线同时缠绕在卷线轴33上造成导线缠绕在一起,多根导线包括与检测笔61连接以使检测的电流传输至检测主机2的检测导线、与平移组件621中的平移电机6211连接以为平移电机6211供电的第一通电导线和与旋转组件622中的旋转电机6224连接以为旋转电机6224供电的第二通电导线,第一通电导线和第二通电导线与检测主机2内的电池连接,检测导线与检测主机2内的检测部件连接,检测导线与检测笔61连接,检测笔61与检测头63通过导线连接,第一通电导线延伸进检测笔61内与平移电机6211连接,第二通电导线穿过检测笔61并延伸出检测笔61之外与旋转电机6224连接,且延伸出检测笔61之外的部分留有余量以防止移动轨6215移动后第二通电导线与旋转电机6224脱离,检测主机2上设有用于控制平移电机6211、收卷电机31以及旋转电机6224的通断以及正转和反转的开关。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漏电检测装置还包括壳体1,检测主机2设置在壳体1内,壳体1上设有收纳槽7,卷线装置3以及伸缩装置5均设置在收纳槽7内,卷线装置3设置在收纳槽7的最内侧,伸缩装置5设置在卷线装置3的上方,在不使用时,伸缩装置5缩短收纳在收纳槽7内。
可选地,伸缩装置5与收纳槽7转动连接,以调节检测头63水平旋转的角度,例如可以在伸缩装置5的固定端51外侧设有卡环,收纳槽7内设置与卡环对应的滑槽,卡环沿滑槽转动,且卡环及滑槽还可以对伸缩装置5起到定位的作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漏电检测装置用于对火力发电厂内的电路进行检测,发电厂中产生的电压与电流通常比较高,发生漏电现象的危害也比较大,检测端6通过伸缩装置5与检测主机2连接,这样就可以延长检测距离,提高漏电检测装置检测电路时的安全性。
在实际使用时,将伸缩装置5伸出,同时控制收卷电机31转动配合伸缩装置5放线,伸缩装置5伸出至指定长度后,通过平移电机6211以及旋转电机6224控制检测头63的位置以及角度,对检测头63进行微调,以调整检测的位置,提高检测效率。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主机,用于接收并检测电流信号;
伸缩装置,包括固定端和伸缩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检测主机连接;
检测端,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伸缩端以调整检测位置;
卷线装置,设置在所述固定端处并与所述检测主机连接;以及
线束,缠绕在所述卷线装置上,所述线束的一端与所述检测主机电连接,另一端延伸进所述伸缩装置的内部并与所述检测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端包括与所述伸缩端连接的检测笔、用于与检测位置接触且与所述检测笔电连接的检测头以及设置在所述检测笔与所述检测头之间的调整组件,所述调整组件用于调节所述检测头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平移组件和旋转组件,所述平移组件与所述检测笔连接,所述旋转组件设置在所述平移组件上并与所述检测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组件包括移动轨、平移电机、第一驱动齿轮、齿条和卡槽,所述卡槽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卡槽相对设置在所述检测笔的侧部,所述齿条设置在所述移动轨靠近所述检测笔的一侧与所述卡槽卡接并可沿所述卡槽移动,所述移动轨及所述齿条与所述检测笔绝缘连接,所述平移电机设置在所述检测笔的内部且与所述检测笔绝缘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平移电机的驱动端并透过所述卡槽与其中一条所述齿条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轨远离所述检测笔的一侧相对设有两块安装板,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转轴、旋转电机、第二驱动齿轮和齿环,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块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齿环套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旋转电机设置在所述移动轨上,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与所述旋转电机的驱动端连接并与所述齿环啮合,所述检测头设置在所述转轴上并与所述转轴绝缘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线装置包括收卷电机、卷线轴以及通电环,所述收卷电机与所述检测主机电连接且固定设置在所述检测主机的一侧,所述卷线轴与所述收卷电机的驱动端连接,所述通电环与所述收卷电机绝缘连接,所述线束的一端通过所述通电环与所述检测主机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包括多根导线以及绝缘套,多根所述导线均设置在一个所述绝缘套内以形成一根所述线束,多根所述导线分别与所述检测笔、所述平移组件和所述旋转组件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检测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检测主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有收纳槽,所述卷线装置以及所述伸缩装置均设置在所述收纳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与所述收纳槽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检测装置用于对火力发电厂内的电路进行检测。
CN202322393574.7U 2023-09-04 2023-09-04 漏电检测装置 Active CN2208202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93574.7U CN220820203U (zh) 2023-09-04 2023-09-04 漏电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93574.7U CN220820203U (zh) 2023-09-04 2023-09-04 漏电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20203U true CN220820203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697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93574.7U Active CN220820203U (zh) 2023-09-04 2023-09-04 漏电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202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44172A (zh) 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太阳能充电桩
CN220820203U (zh) 漏电检测装置
CN210176196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电缆收线装置
CN210665885U (zh) 一种接地电阻探测器
CN203135272U (zh) 高压隔离开关打磨装置
CN113241929B (zh) 一种具有收线功能的电脑电源适配器
CN216184435U (zh) 锁紧装置、换电系统底座以及电动车辆
CN207265380U (zh) 一种持续供电旋转装置
CN206788238U (zh) 一种风车式验电器
CN212874795U (zh) 高压设备测试的自动接地装置
CN209738858U (zh) 一种48v60v通用型自动充电模块
CN217689346U (zh) 一种漏电检测保护装置
CN215598373U (zh) 一种智能太阳能姿态仪系统
CN218841362U (zh) 一种可对连接线收纳的重力传感器
CN217264027U (zh) 一种多功能弹簧驱动电缆卷线筒
CN114071860A (zh) 一种用于集成电路保护装置
CN220467217U (zh) 一种充电桩的绕线装置
CN204101053U (zh) 陀螺仪无线测试装置
CN213934151U (zh) 一种具有安全保护结构的电力传输线缆漏电检测装置
CN215453135U (zh) 一种监控型电源配电设备
CN211265733U (zh) 一种接地装置的线架组件
CN215218972U (zh) 一种耐压绝缘电阻测试仪
CN219456211U (zh) 一种电池管理用电池电压检测装置
CN220227083U (zh) 一种风力发电扇叶内部无人机监测装置
CN117748671A (zh) 一种高压远程费控计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