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18636U - 一种风-水换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水换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18636U
CN220818636U CN202322675784.5U CN202322675784U CN220818636U CN 220818636 U CN220818636 U CN 220818636U CN 202322675784 U CN202322675784 U CN 202322675784U CN 220818636 U CN220818636 U CN 2208186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inner cavity
water collecting
collecting plate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7578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爱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nghu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ngh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ngh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ngh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7578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186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186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186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中,包括:风机安装于风机抽风区,进风区内设有第一内腔体、第二内腔体以及第三内腔体,第一内腔体、第二内腔体、第三内腔体、风机抽风区依次连通,第三内腔体与风机抽风区的连通处安装出风组件;第一内腔体通过进风组件与外界连通;第一内腔体的上端安装进水总管,进水总管的下端安装喷嘴,喷嘴正对第一内腔体内的淋水片;水槽和进水总管通过第一水管、循环水泵、第二水管、循环水换热器、第三水管依次连接;第一内腔体内安装有第一向上透风集水板;第二内腔体中安装有若干向下透风集水板;第三内腔体中安装有若干第二向上透风集水板。本实用新型换热流程短,结构简单、制作和维护保养方便,换热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风-水换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制冷或采暖等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水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逆流式冷却塔就是一种风-水换热装置,通过水与空气气流的相对运动,风对高温的水进行降温。因为没有气-水分离装置,冷却塔存在严重飞水问题,腐蚀冷却塔周围金属结构。
传统的冷水机空调机组如螺杆机、离心机等,空调主机和循环水散热的冷却塔是分离的,并且由不同的厂家提供,管道复杂,管理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中,包括:
箱体、水槽、循环水泵、进水总管、喷嘴、进风组件、循环水换热器、出风组件;
所述水槽安装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内设有风机抽风区和进风区;
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风机抽风区,所述风机抽风区通过所述风机与外界连通;
所述进风区内设有第一内腔体、第二内腔体以及第三内腔体,所述第一内腔体的上端和所述第二内腔体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二内腔体的下端和所述第三内腔体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三内腔体的上端与所述风机抽风区连通,且所述第三内腔体与所述风机抽风区的连通处安装所述出风组件;
所述第一内腔体的下端通过所述进风组件与外界连通;
所述第一内腔体的上端安装所述进水总管,所述进水总管的下端安装所述喷嘴,所述喷嘴正对所述第一内腔体;
所述水槽和所述进水总管通过第一水管、所述循环水泵、第二水管、所述循环水换热器、第三水管依次连接;
所述第一内腔体中安装有若干淋水片,所述第一内腔体和所述进风组件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一向上透风集水板,且所述第一内腔体通过所述第一向上透风集水板与所述水槽连通;
所述第二内腔体中安装有若干向下透风集水板,且所述第二内腔体通过所述向下透风集水板与所述水槽连通;
所述第三内腔体中安装有若干第二向上透风集水板,且所述第三内腔体通过所述第二向上透风集水板与所述水槽连通。
上述的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向上透风集水板包括:进风组件外壳体、第一集水板、淋水片支撑杆、第一集水槽、第一弯排水管;所述进风组件外壳体倾斜安装于所述第一内腔体和所述进风组件的连接处;所述进风组件外壳体上下贯通设置,且所述进风组件外壳体内部具有一安装空间,所述进风组件外壳的上端安装有若干淋水片支撑杆,若干所述淋水片对应安装于若干所述淋水片支撑杆,所述安装空间内安装所述第一集水板,所述第一集水板上设有若干第一透风孔,所述进风组件外壳体的一端安装所述第一集水槽,所述第一集水槽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且所述第一集水槽与水槽通过第一弯排水管连通。
上述的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中,所述进风组件外壳体背离若干所述淋水片支撑杆的一端还安装导风板。
上述的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中,每一所述向下透风集水板包括:第二集水板、第二集水槽、第二弯排水管;所述第二集水板倾斜安装于所述第二内腔体的内壁,所述第二集水板上设有若干第二透风孔,所述第二集水槽安装于所述第二集水板的下端,且所述第二集水槽与所述水槽通过所述第二弯排水管连通。
上述的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中,每一所述第二向上透风集水板包括:第三集水板、第三集水槽、第三弯排水管;所述第三集水板倾斜安装于所述第三内腔体的内壁,所述第三集水板上设有若干第三透风孔,所述第三集水槽安装于所述第三集水板的下端,且所述第三集水槽与所述水槽通过所述第三弯排水管连通。
上述的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集水板、所述第二集水板、所述第三集水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均大于10°。
上述的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集水板的所述第一透风孔和所述第二集水板的所述第二透风孔均为向上翻边设置,所述第三集水板的第三透风孔为向下翻边设置。
上述的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中,所述风机外安装有风机罩,且所述风机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导风圈。
上述的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中,所述进风组件的进风口安装有进风滤网。
上述的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集水板、所述第二集水板以及所述第三集水板上均设有亲水涂层。
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提供了一种风-水换热装置,水或乙二醇溶液从上向下被喷射到第一内腔体的淋水片上,与由下向上的风进行换热,不仅实现高温水降温还可以实现低温水加热到大气温度,风与水充分热交换,换热流程短,结构简单、制作和维护保养方便,换热效果更好。并且可以实现水冷空调系统的小型化,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无飞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水换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向上透风集水板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向下透风集水板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部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向上透风集水板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部的放大图。
1、箱体;2、水槽;3、第一内腔体;4、第二内腔体;5、第三内腔体;6、风机;7、风机罩;8、导风圈;9、进风滤网;10、进风组件;11、进水总管;12、喷嘴;13、内腔体隔板;14、循环水换热器;15、淋水片;16、循环水泵;17、第一内腔体外壳;18、出风组件;19、第二向上透风集水板;20、向下透风集水板;21、风机抽风区;22、第一向上透风集水板;23、进风组件外壳体;24、第一集水板;25、淋水片支撑杆;26、第一集水槽;27、第一弯排水管;28、导风板;29、第一透风孔;30、第二集水板;31、第二集水槽;32、第二弯排水管;33、第二透风孔;34、第三集水板;35、第三集水槽;36、第三弯排水管;37、第三透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中,包括:箱体1、水槽2、循环水泵16、进水总管11、喷嘴12、进风组件10、循环水换热器14、出风组件18;
水槽2安装于箱体1内,箱体1内设有风机抽风区21和进风区;风机5安装于风机抽风区21,风机抽风区21通过风机6与外界连通;进风区内设有第一内腔体3、第二内腔体4以及第三内腔体5,第一内腔体3的上端和第二内腔体4的上端连通,第二内腔体4的下端和第三内腔体5的下端连通,第三内腔体5的上端与风机抽风区21连通,且第三内腔体5与风机抽风区21的连通处安装出风组件18;第一内腔体3的下端通过进风组件10与外界连通;第一内腔体3的上端安装进水总管11,进水总管11的下端安装喷嘴12,喷嘴12正对第一内腔体3;水槽2和进水总管11通过第一水管、循环水泵16、第二水管、循环水换热器14、第三水管依次连接;第一内腔体3中安装有若干淋水片15,第一内腔体3和进风组件10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一向上透风集水板22,且第一内腔体3通过第一向上透风集水板22与水槽2连通;第二内腔体4中安装有若干向下透风集水板20,且第二内腔体4通过向下透风集水板20与水槽2连通;第三内腔体5中安装有若干第二向上透风集水板19,且第三内腔体5通过第二向上透风集水板19与水槽2连通。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水槽2中的水或乙二醇溶液,依次通过第一水管、循环水泵、第二水管进入循环水换热器14中,循环水换热器14中设有将水或乙二醇升温或降温的介质,水或乙二醇溶液被介质加热或冷却后,通过第三水管进入到进水总管11中,最后通过喷嘴12喷射至第一内腔体3内的淋水片15上。风通过进风组件10从第一内腔体3的下方进入,淋至淋水片15上后,与逆行的风进行热交换,多数的水或乙二醇溶液均会通过第一向上透风集水板22进入到水槽2中,然后含水风通过第一内腔体3吹入第二内腔体4中,经过多层向下透风集水板20继续分离含水风中的水分,水分通过向下透风集水板20进入水槽2中,风继续进入第三内腔体5中,再次通过第三内腔体5中的第二向上透风集水板19分离含水风中的水分,水分通过第二向上透风集水板19进入水槽2中,风与水充分热交换,换热流程短,结构简单、制作和维护保养方便,换热效果更好,具体的,风的走向请参见图1中箭头所示。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内腔体3、第二内腔体4以及第三内腔体5之间通过内腔体隔板13分隔开,并且第一内腔体3的外部还设有第一内腔体外壳17。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进一步,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中,第一向上透风集水板22包括:进风组件外壳体23、第一集水板24、淋水片支撑杆25、第一集水槽26、第一弯排水管27;进风组件外壳体23倾斜安装于第一内腔体3和进风组件10的连接处;进风组件外壳体23上下贯通设置,且进风组件外壳体23内部具有一安装空间,进风组件外壳23的上端安装有若干淋水片支撑杆25,若干淋水片15对应安装于若干淋水片支撑杆25,安装空间内安装第一集水板24,第一集水板24上设有若干第一透风孔29,进风组件外壳体23的一端安装第一集水槽26,第一集水槽26与安装空间连通,且第一集水槽26与水槽2通过第一弯排水管27连通。具体的,第一弯排水管27由两个U形水管连接组成,U形弯是保证风机6抽风负压的情况下,第一集水槽26内的水能自由流入水槽2。风通过进风组件10从第一内腔体3的下方进入,当水或乙二醇溶液被喷淋至淋水片15上后,与逆行的风进行热交换,多数的水或乙二醇溶液均会落入至第一集水板24上,由于第一集水板24倾斜设置,由于重力的作用,水会流入至第一集水槽26中,最后通过第一弯排水管27流入至水槽2中。并且淋水片15立在淋水片支撑杆25上,填满第一内腔体3,淋水片15的波浪形与风的方向一致。
进一步,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中,进风组件外壳体23背离若干淋水片支撑杆25的一端还安装导风板28。具体的,若干导风板28,可以保证环境中的空气均匀地进入第一内腔体3,均匀地吹过所有淋水片15表面。
进一步,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中,每一向下透风集水板20包括:第二集水板30、第二集水槽31、第二弯排水管32;第二集水板30倾斜安装于第二内腔体4的内壁,第二集水板30上设有若干第二透风孔33,第二集水槽31安装于第二集水板30的下端,且第二集水槽31与水槽2通过第二弯排水管32连通。具体的,含水风通过第一内腔体3的上部流入至第二内腔体4,经过多层的第二集水板30分离风中的水分,水分在倾斜的若干第二集水板30上表面凝结呈水珠后沿第二集水板30斜度向下流入至第二集水槽31内,最后通过第二弯排水管32进入至水槽2中。
进一步,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中,每一第二向上透风集水板19包括:第三集水板34、第三集水槽35、第三弯排水管36;第三集水板34倾斜安装于第三内腔体5的内壁,第三集水板34上设有若干第三透风孔37,第三集水槽35安装于第三集水板34的下端,且第三集水槽35与水槽2通过第三弯排水管36连通。具体的,含水风通过第二内腔体4的下部进入至第三内腔体5中,经过多层的第三集水板34分离含水风中的水分,水分在倾斜的第三集水板34的下表面凝结呈水珠后沿第三集水板34汇入第三集水槽35内,最后通过第三弯排水管36流入水槽2中。
进一步,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中,第一集水板24、第二集水板30、第三集水板34与水平面的夹角均大于10°。具体的,保证水在倾斜的第一集水板24、第二集水板30、第三集水板34上顺利分别流入第一集水槽26、第二集水槽31以及第三集水槽35。
进一步,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中,第一集水板24的第一透风孔29和第二集水板31的第二透风孔33均为向上翻边设置,第三集水板34的第三透风孔37为向下翻边设置。具体的,第一内腔体3的第一集水板24只在进风组件10上有一层,第一透风孔29是向上翻边的,第一透风孔29翻边高度大于瞬时聚集水的高度,淋水片15上的水汇聚在第一集水板24的上表面;第一内腔体3的第一集水板24的上表面涂有亲水性涂料的。第二内腔体4的第二集水板30有若干层,第二透风孔33是向上翻边的,第二透风孔33翻边高度大于瞬时聚集水的高度,淋水片15上的水汇聚在第二集水板30的上表面;相邻两层第二集水板30上的第二透风孔33交错设置的,保证空气的扰动;第二内腔体4的第二集水板30的上表面涂有亲水性涂料的。第三内腔体5的第三集水板34有若干层,第三透风孔33是向下翻边的,第三透风孔33翻边高度大于瞬时聚集水的高度,淋水片15上的水汇聚在第三集水板34的下表面;相邻两层第三集水板34上的第三透风孔37是交错设置的,保证空气的扰动;第三内腔体5的第三集水板34的下表面涂有亲水性涂料的。
进一步,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中,风机6外安装有风机罩7,且风机6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导风圈8。具体的,风机6在导风圈8内部,外面有风机罩7作为安全保护,风机6应选择负压型的抽风风机。
进一步,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中,进风组件10的进风口安装有进风滤网9。具体的,进风滤网9作为进风组件10的入口,进风滤网9可采用空调通用部件,可以过滤大气中的树叶、碎屑、颗粒物等。
进一步,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中,第一集水板24、第二集水板30以及第三集水板34上均设有亲水涂层。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以上所述淋水片15、喷嘴12、进风滤网9是冷却塔或空调通用部件,其他部件采用不锈钢薄板焊接连接,焊接方式可以采用氩弧焊接、冷焊、激光焊接等;或采用塑料材料注塑成型。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箱体1是密闭空间,除进风组件10的进风口和风机6的出风口外,其他部件相互之间是密封的。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出风组件18的出口有若干导风板,可以使第三内腔体5中的空气均匀地进入风机抽风区21。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匹配的水冷空调系统制冷模式时,本实用新型采用软水作为循环水,循环水的热量通过逆流的风换热,热量散发到大气中;本实用新型匹配的水冷空调系统制热模式时,本实用新型采用0~66%乙二醇溶液作为循环水,循环水从逆流的风中吸热。本实用新型解决换热系统小型化和高换热效率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水槽、循环水泵、进水总管、喷嘴、进风组件、循环水换热器、出风组件;
所述水槽安装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内设有风机抽风区和进风区;
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风机抽风区,所述风机抽风区通过所述风机与外界连通;
所述进风区内设有第一内腔体、第二内腔体以及第三内腔体,所述第一内腔体的上端和所述第二内腔体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二内腔体的下端和所述第三内腔体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三内腔体的上端与所述风机抽风区连通,且所述第三内腔体与所述风机抽风区的连通处安装所述出风组件;
所述第一内腔体的下端通过所述进风组件与外界连通;
所述第一内腔体的上端安装所述进水总管,所述进水总管的下端安装所述喷嘴,所述喷嘴正对所述第一内腔体;
所述水槽和所述进水总管通过第一水管、所述循环水泵、第二水管、所述循环水换热器、第三水管依次连接;
所述第一内腔体中安装有若干淋水片,所述第一内腔体和所述进风组件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一向上透风集水板,且所述第一内腔体通过所述第一向上透风集水板与所述水槽连通;
所述第二内腔体中安装有若干向下透风集水板,且所述第二内腔体通过所述向下透风集水板与所述水槽连通;
所述第三内腔体中安装有若干第二向上透风集水板,且所述第三内腔体通过所述第二向上透风集水板与所述水槽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向上透风集水板包括:进风组件外壳体、第一集水板、淋水片支撑杆、第一集水槽、第一弯排水管;所述进风组件外壳体倾斜安装于所述第一内腔体和所述进风组件的连接处;所述进风组件外壳体上下贯通设置,且所述进风组件外壳体内部具有一安装空间,所述进风组件外壳的上端安装有若干淋水片支撑杆,若干所述淋水片对应安装于若干所述淋水片支撑杆,所述安装空间内安装所述第一集水板,所述第一集水板上设有若干第一透风孔,所述进风组件外壳体的一端安装所述第一集水槽,所述第一集水槽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且所述第一集水槽与水槽通过第一弯排水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组件外壳体背离若干所述淋水片支撑杆的一端还安装导风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向下透风集水板包括:第二集水板、第二集水槽、第二弯排水管;所述第二集水板倾斜安装于所述第二内腔体的内壁,所述第二集水板上设有若干第二透风孔,所述第二集水槽安装于所述第二集水板的下端,且所述第二集水槽与所述水槽通过所述第二弯排水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向上透风集水板包括:第三集水板、第三集水槽、第三弯排水管;所述第三集水板倾斜安装于所述第三内腔体的内壁,所述第三集水板上设有若干第三透风孔,所述第三集水槽安装于所述第三集水板的下端,且所述第三集水槽与所述水槽通过所述第三弯排水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水板、所述第二集水板、所述第三集水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均大于1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水板的所述第一透风孔和所述第二集水板的所述第二透风孔均为向上翻边设置,所述第三集水板的第三透风孔为向下翻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外安装有风机罩,且所述风机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导风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组件的进风口安装有进风滤网。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风-水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水板、所述第二集水板以及所述第三集水板上均设有亲水涂层。
CN202322675784.5U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风-水换热装置 Active CN2208186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75784.5U CN220818636U (zh)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风-水换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75784.5U CN220818636U (zh)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风-水换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18636U true CN220818636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697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75784.5U Active CN220818636U (zh)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风-水换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186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52418B (zh) 空冷散热器开闭可切换空冷凉水复合式冷却塔
CN102635909A (zh) 适用于西北地区的带有惯性过滤器的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105972728B (zh) 立管间接-抽拉式填料分层喷雾复合的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205261805U (zh) 基于分离式热管预冷的蒸发式冷凝装置
CN208124525U (zh) 一种利用高效多楞管蒸发冷却制取冷风的装置
CN110345778A (zh) 一种闭式冷却塔
CN100412490C (zh) 空冷凉水复合式冷却塔
CN220818636U (zh) 一种风-水换热装置
CN202613621U (zh) 一种带惯性过滤器的蒸发冷却空调机
CN108373930A (zh) 一种组合式液化分离器
CN108489296B (zh) 一种壳管式多次冷却型逆流闭式塔
CN201003825Y (zh) 复合蒸发冷却环保节能空调器
CN106091488A (zh) 管翅式间接蒸发空气冷却器
CN203190721U (zh) 一种风冷式冷凝器
CN209857295U (zh) 一种高冷效节能型机力通风喷雾冷却装置
CN207556316U (zh) 一种用于化工生产的冷却塔
CN207540196U (zh) 一种发泡剂生产用蒸发式冷凝器
CN202915764U (zh) 一种横流板与翅片管式联合蒸发空冷器
CN113048808A (zh) 一种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料用冷却塔
CN216144052U (zh) 一种冷却装置及使用该冷却装置的制冷系统
CN200975844Y (zh) 一种蒸发冷却器
CN205919569U (zh) 管翅式间接蒸发空气冷却器
CN205481956U (zh) 一种淋水增效风冷式冷凝器
CN204678575U (zh) 一种热回收型复合式蒸发冷却闭式冷水机组
CN209605450U (zh) 一种真空泵外循环冷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