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15145U - 一种车顶帐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顶帐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15145U
CN220815145U CN202322657288.7U CN202322657288U CN220815145U CN 220815145 U CN220815145 U CN 220815145U CN 202322657288 U CN202322657288 U CN 202322657288U CN 220815145 U CN220815145 U CN 2208151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t
panels
folded
roof
fold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5728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惠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265728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151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151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151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顶帐篷系统包括可折叠安装架、安装在安装架上的篷身和篷顶,篷身为由多块板材通过篷布拼接形成的可折叠篷身,篷身和篷顶上设有绑绳,篷身和篷顶通过绑绳与可折叠安装架连接。篷身由多块板材通过篷布拼接形成,板材的保温性能、遮光度和牢固度比篷布要更好。车顶帐篷不使用时,将篷身和篷顶从可折叠安装架上拆卸下来,再将可折叠安装架折叠、篷身折叠,方便收纳。

Description

一种车顶帐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帐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顶帐篷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旅游的方式不断的变化,以及私家车拥有量的不断壮大,自驾游已经成为新兴的旅游方式。车顶帐篷是可以搭设在车顶之上的帐篷,在车顶上安装完毕时,即可进行使用,车顶帐篷不像其他帐篷那样贴近地面,因此不易受地气、湿气的侵入,使用上更为舒适,受到人们的青睐而且车顶帐篷在不使用时可以直接收叠在车顶上,方便运输。如专利号为CN202121928884.9,名称为一种折叠式车顶帐篷的实用新型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折叠式的车顶帐篷,方便收纳。但大部分帐篷是通过软的帐篷布将帐篷四周和顶部包围,与板材相比,保温性差。但如果采用板材,则不方便收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顶帐篷系统,旨在采用板材式篷身,方便收纳。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顶帐篷系统,包括可折叠安装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的篷身和篷顶,所述篷身为由多块板材通过篷布拼接形成的可折叠篷身,所述篷身和篷顶上设有绑绳,所述篷身和篷顶通过绑绳与所述可折叠安装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篷身包括位于相对两侧的侧板和位于另相对两侧的门,所述门由两分离的门板构成,两所述门板分别与两所述侧板通过篷布邻接,所述门板包括上组板和位于所述上组板下方的能相对折叠的下组板,所述上组板和所述下组板之间通过篷布邻接,所述下组板与所述侧板通过篷布邻接。
优选地,所述篷身还包括底板,所述侧板、所述下组板与所述底板通过篷布邻接;所述上组板和所述下组板均由至少2块板材通过篷布拼接形成,所述上组板上至少包括一条能用于折叠的上折位,所述下组板上至少包括一条能用于折叠的下折位,所述上组板与所述下组板相对折叠至贴合时,所述上折位与所述下折位相对重合,所述上组板和所述下组板通过所述上折位与所述下折位再次折叠,以供所述侧板向所述底板折叠,折叠后,所述上组板和所述下组板折叠在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上折位、所述下折位相对与所述侧板呈45°夹角。
优选地,所述底板由至少2块板材通过篷布拼接形成,所述底板上至少包括一条能用于折叠的底折位,所述底折位位于两所述侧板之间,所述底板通过所述底折位折叠后,两所述侧板相对折叠。
优选地,所述篷顶为篷布材质或由左组板和右组板通过篷布拼接形成。
优选地,所述可折叠安装架包括竖在中部的支撑框架、铰接在所述支撑框架下端两侧的底盘、铰接在所述底盘边沿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能相对所述底盘转动折叠,所述底盘能相对所述支撑框架转动折叠;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位于竖向上的两竖杆和连接在两所述竖杆的上、下两端的两横杆,所述竖杆为伸缩杆;所述支撑杆包括主杆和延伸杆,所述延伸杆与所述主杆可拆卸连接,所述延伸杆相对于所述主杆向外倾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顶帐篷系统包括可折叠安装架、安装在安装架上的篷身和篷顶,篷身为由多块板材通过篷布拼接形成的可折叠篷身,篷身和篷顶上设有绑绳,篷身和篷顶通过绑绳与可折叠安装架连接。篷身由多块板材通过篷布拼接形成,板材的保温性能、遮光度和牢固度比篷布要更好。车顶帐篷不使用时,将篷身和篷顶从可折叠安装架上拆卸下来,再将可折叠安装架折叠、篷身折叠,方便收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顶帐篷系统的可折叠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顶帐篷系统的使用状态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顶帐篷系统的可折叠安装架与篷身的组装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顶帐篷系统的使用状态图二。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者类似的标号标识相同或者类似的元件或者具有相同或者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顶帐篷系统,包括可折叠安装架1、安装在安装架1上的篷身和篷顶4,篷身为由多块板材通过篷布拼接形成的可折叠篷身,篷身和篷顶4上设有绑绳(图中未画出),篷身和篷顶4通过绑绳与可折叠安装架1连接。篷布与邻接的板材之间通过螺钉和螺帽装配连接,从而邻接的板材之间的连接处为可折叠。
如图1所示,可折叠安装架1包括竖在中部的支撑框架、铰接在支撑框架下端两侧的底盘11、铰接在底盘11边沿的支撑杆,支撑杆能相对底盘11转动折叠,底盘11能相对支撑框架转动折叠。支撑框架包括位于竖向上的两竖杆14和连接在两竖杆14的上、下两端的两横杆13,竖杆14为伸缩杆(伸缩杆的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具体结构不做赘述)。支撑杆包括主杆12和延伸杆15,延伸杆15与主杆12可拆卸连接,延伸杆15连接固定在主杆12的顶端时,延伸杆15相对于主杆12向外倾斜。
篷身围绕底盘11布设,支撑杆位于篷身内侧,篷顶4中部布设在支撑框架的上部的横杆13上,延伸杆15拆下,篷顶4两侧通过绑绳与主杆12连接,形成三角顶,如图2所示;将延伸杆15连接固定在主杆12上,篷顶4两侧通过绑绳与延伸杆15顶部连接,形成平顶,如图4所示。可伸缩的竖杆14用于调节篷顶的高度,为方便调节,还可将主杆12设为伸缩杆。主杆12和延伸杆15的连接可采用插接方式。
主杆12通过铰接结构铰接在底盘11上,可折叠安装架1折叠收纳时,将延伸杆15拆下,将主杆12转动折叠至与底盘11贴合,再将两底盘11向支撑框架方向转动折叠,合并在一起,完成折叠。
篷身包括位于相对两侧的侧板2和位于另相对两侧的门,门由两分离的门板3构成,两门板3分别与两侧板2通过篷布邻接,篷布与邻接的门板3、侧板2之间通过螺钉和螺帽装配连接,从而邻接的门板3与侧板2之间的连接处可折叠,方便篷身的折叠收纳。
门板3包括上组板32和位于上组板32下方的能相对折叠的下组板31,上组板32和下组板31之间通过篷布邻接,下组板31与侧板2通过篷布邻接。在使用帐篷时,打开上组板32和下组板31,并通过绑绳将上组板32和下组板31绑在竖杆14上,则将篷身封闭,达到关门效果。将门板3的上组板32向下组板31的内侧折叠,则门上部打开,形成开窗效果。如图4所示,将门板3的上组板32向下组板31的内侧折叠,将篷顶4两侧通过绑绳与延伸杆15顶部连接,形成平顶,帐篷就变身为观景台。
篷身还包括底板(图中未画出),底板位于篷身底部,铺设在底盘11上,侧板2、下组板31与底板通过篷布邻接。为实现带底板的篷身的折叠,上组板32和下组板31均由至少2块板材通过篷布拼接形成,上组板32上至少包括一条能用于折叠的上折位,下组板31上至少包括一条能用于折叠的下折位,上折位、下折位相对与侧板2呈45°夹角。上组板32与下组板31相对折叠至贴合时,上折位与下折位相对重合,上组板32和下组板31通过上折位与下折位再次折叠,以供侧板2向底板折叠,折叠后,上组板32和下组板31折叠在侧板2与底板之间。
如图3所示,下组板31由第一板材311和第二板材312通过篷布拼接形成,第一板材311和第二板材312的邻接位为下折位;上组板32由第三板材321和第四板材322、第五板材323通过篷布拼接形成,第三板材321和第四板材322的邻接位为上折位,第五板材323和第四板材322的邻接位为顶折位。折叠时,先将第五板材323向第四板材322内侧折叠,再将第三板材321和第四板材322向下组板31内侧折叠,折叠后的效果参见图4。折叠后,上折位与下折位相对重合,再折叠侧板时,第二板材312与第一板材311相对折叠。
底板由至少2块板材通过篷布拼接形成,底板上至少包括一条能用于折叠的底折位,底折位位于两侧板之间,底板通过底折位折叠后,两侧板2相对折叠,折叠后体积小,方便收纳。
篷顶4为篷布材质或由左组板和右组板通过篷布拼接形成。
在底盘的一侧还设有条状的收纳盒6,如图2所示,收纳盒6位于侧板2的外侧,收纳盒6内设有卷轴,卷轴上卷有幕布5,将幕布5拉出展开,并用支撑杆支撑,即可形成天幕,供用户使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车顶帐篷系统,包括可折叠安装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的篷身和篷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篷身为由多块板材通过篷布拼接形成的可折叠篷身,所述篷身和篷顶上设有绑绳,所述篷身和篷顶通过绑绳与所述可折叠安装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帐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篷身包括位于相对两侧的侧板和位于另相对两侧的门,所述门由两分离的门板构成,两所述门板分别与两所述侧板通过篷布邻接,所述门板包括上组板和位于所述上组板下方的能相对折叠的下组板,所述上组板和所述下组板之间通过篷布邻接,所述下组板与所述侧板通过篷布邻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顶帐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篷身还包括底板,所述侧板、所述下组板与所述底板通过篷布邻接;所述上组板和所述下组板均由至少2块板材通过篷布拼接形成,所述上组板上至少包括一条能用于折叠的上折位,所述下组板上至少包括一条能用于折叠的下折位,所述上组板与所述下组板相对折叠至贴合时,所述上折位与所述下折位相对重合,所述上组板和所述下组板通过所述上折位与所述下折位再次折叠,以供所述侧板向所述底板折叠,折叠后,所述上组板和所述下组板折叠在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顶帐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折位、所述下折位相对与所述侧板呈45°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顶帐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由至少2块板材通过篷布拼接形成,所述底板上至少包括一条能用于折叠的底折位,所述底折位位于两所述侧板之间,所述底板通过所述底折位折叠后,两所述侧板相对折叠。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顶帐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篷顶为篷布材质或由左组板和右组板通过篷布拼接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顶帐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安装架包括竖在中部的支撑框架、铰接在所述支撑框架下端两侧的底盘、铰接在所述底盘边沿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能相对所述底盘转动折叠,所述底盘能相对所述支撑框架转动折叠;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位于竖向上的两竖杆和连接在两所述竖杆的上、下两端的两横杆,所述竖杆为伸缩杆;所述支撑杆包括主杆和延伸杆,所述延伸杆与所述主杆可拆卸连接,所述延伸杆相对于所述主杆向外倾斜。
CN202322657288.7U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车顶帐篷系统 Active CN2208151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57288.7U CN220815145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车顶帐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57288.7U CN220815145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车顶帐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15145U true CN220815145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710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57288.7U Active CN220815145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车顶帐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151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18394B1 (en) Collapsible structures
US6305396B1 (en) Collapsible structures
US5582197A (en) Solar tent
KR102172333B1 (ko) 차량용 루프탑 텐트
US5549129A (en) Retractable enclosure for vehicle awning
US11111691B2 (en) Side supporting type vehicle roof tent
US20230349190A1 (en) Rooftop tent assembly
WO2021185102A1 (zh) 舱式帐篷
CN203583989U (zh) 一种车顶帐篷
CN220815145U (zh) 一种车顶帐篷系统
CN202215046U (zh) 汽车折叠式帐篷
US3438670A (en) Shelter associated with automotive passenger vehicle
US20230279693A1 (en) Hybrid collapsible shelter
CN201165770Y (zh) 折叠式便携多用篷罩
CN205875407U (zh) 一种应急用折叠房
US2848007A (en) Portable camping shelter
CN210396239U (zh) 一种带新型帐篷的车载集装箱
CN206942302U (zh) 折叠车顶帐篷
CN218991056U (zh) 一种车顶帐篷
CN215331855U (zh) 一种速开转角遮阳棚
CN219158600U (zh) 一种户外天幕帐篷
CN214659263U (zh) 一种帐篷、帐篷组件及车顶帐篷组件
CN215331854U (zh) 一种防水车顶帐篷支架结构
CN220747848U (zh) 一种便于折叠收纳的推拉式雨棚
CN215926967U (zh) 一种快速组装式户外帐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