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14552U - 一种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814552U CN220814552U CN202322476530.0U CN202322476530U CN220814552U CN 220814552 U CN220814552 U CN 220814552U CN 202322476530 U CN202322476530 U CN 202322476530U CN 220814552 U CN220814552 U CN 2208145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rs
- bar
- longitudinal
- side longitudinal
- ti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6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6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claims 5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294 Reinforc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2435 tend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滑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包括:第一纵筋以及布设于所述第一纵筋外侧的第一双螺旋箍筋;第二纵筋以及布设于所述第二纵筋外侧的第二双螺旋箍筋;拉结所述第一纵筋和第二纵筋的拉筋,所述拉筋呈C字形,所述拉筋的一端勾于所述第一纵筋,另一端勾于与所述第一纵筋相邻的第二纵筋。本防滑桩钢筋排布构造,采用内外两排纵筋以及该内外两排纵筋间隔布设拉筋进行拉结,实现内外两排纵筋的有效拉结固定;拉筋采用隔一拉一的方式布设,能够便于施工人员更好的布置桩钢筋,施工方便,解决了多排纵筋分布无法有效拉结固定的问题,现场实际操作简便,受力合理,双重圆箍筋能对核心混凝土提供更强的约束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滑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圆形抗滑桩通常在纵向布设纵筋,如图1-图4所示,其中上部防滑桩的钢筋排布为:受拉侧钢筋为双条钢筋束,受压侧钢筋为单条钢筋束、双条钢筋束相间隔排布,其余的纵筋设置为单条钢筋束;中部和下部防滑桩钢筋排布为:受拉侧钢筋为三条钢筋束,受压侧钢筋为单条钢筋束、双条钢筋束相间隔排布,其余的纵筋设置为单条钢筋束;上述纵筋外侧采用螺旋箍筋加固,内侧布设有加强箍筋提高整体稳定性;其中加强箍筋通常采用四条直线形的箍筋进行两横两竖拉结,这种加强箍筋的固定方式对于单排纵筋能够提高整体稳定性。公告号为CN21105777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抗滑桩加固钢筋笼,其纵筋设置有单排,螺纹箍筋在纵筋外侧,纵筋内侧设置有加强筋和加劲撑。同样,公告号为CN21950854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抗滑桩用钢筋笼结构,其竖向钢筋采用2根或三根钢筋,竖向钢筋内部连接有方形闭环钢筋,外部设置有环形钢筋。上述抗滑桩的纵筋均采用单排设计,其内部采用加强筋或环形钢筋进行固定来提高稳定性。
通常圆形的抗滑桩受力侧一般纵向受力钢筋根数较多,要在拉区120°圆弧范围内排布较密集,在工程中多采取并筋的方式进行均匀排布。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第4.2.7条要求,纵向钢筋并筋不超过3根。在抗滑桩纵向钢筋布设时,如果在钢筋笼内部布设两排筋,那么第二排纵筋无箍筋约束,纵筋无法绑扎固定位置,且1~2排纵筋之间无法较好传力,因此在抗滑桩纵向钢筋布设时,如果并筋多于一排后会导致第二排筋无法有效拉结固定。因此,发明人提供一种双排纵筋更好布设的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相关技术中抗滑桩中双排纵筋之间无法较好传力,第二排纵筋无法有效拉结固定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
一种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包括:
第一纵筋以及布设于所述第一纵筋外侧的第一双螺旋箍筋;
第二纵筋以及布设于所述第二纵筋外侧的第二双螺旋箍筋;
拉结所述第一纵筋和第二纵筋的拉筋,所述拉筋呈C字形,所述拉筋的一端勾于所述第一纵筋,另一端勾于与所述第一纵筋相邻的第二纵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纵筋内侧设置有加劲箍筋;
所述加劲箍筋包括固接于第二纵筋内侧的圆环形钢筋,所述圆环形钢筋内首尾相接设置有三条钢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纵筋包括第一受拉侧纵筋、第一受压侧纵筋和第一构造钢筋;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位于迎土侧,所述第一受压侧纵筋位于第一受拉侧纵筋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和第一受压侧纵筋之间布设有第一构造钢筋;
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位于迎土侧拉区120°圆弧范围内,所述第一受压侧纵筋位于与之对称的120°圆弧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第一受压侧纵筋分别由2-3根钢筋绑扎成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包含三根钢筋,由三根钢筋绑扎呈截面为三角形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受压侧纵筋包括两根钢筋,由两根钢筋绑扎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纵筋包括第二受拉侧纵筋、第二受压侧纵筋和第二构造钢筋;所述第二受拉侧纵筋与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同侧,所述第二受压侧纵筋与所述第一受压侧纵筋同侧,所述第二受拉侧纵筋和第二受压侧纵筋之间布设有第二构造钢筋,所述第二构造钢筋与所述第一构造钢筋同侧;
所述第二受拉侧纵筋位于迎土侧拉区120°圆弧范围内,所述第二受压侧纵筋位于与之对称的120°圆弧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受拉侧纵筋、第二受压侧纵筋分别由1-3根钢筋绑扎成束。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受拉侧纵筋包含两根钢筋,由两根钢筋绑扎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受压侧纵筋为单条钢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构造钢筋和第二构造钢筋为单条钢筋。
进一步地,距离最近的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和第二受拉侧纵筋通过拉筋进行拉结;
距离最近的所述第一受压侧纵筋和第二受压侧纵筋通过拉筋进行拉结;
距离最近的所述第一构造钢筋和第二构造钢筋通过拉筋进行拉结。
进一步地,所述拉筋间隔设置,在圆周方向上和在纵筋方向上均采用隔一拉一的方式布设拉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防滑桩钢筋排布构造,采用内外两排纵筋以及该内外两排纵筋间隔布设拉筋进行拉结,实现内外两排纵筋的有效拉结固定,无需在纵筋内额外进行正方形箍筋或加强筋和加劲撑来实现纵筋的拉结固定。拉筋采用隔一拉一的方式布设,能够便于施工人员更好的布置桩钢筋,施工方便,解决了多排纵筋分布无法有效拉结固定的问题,现场实际操作简便,受力合理,双重圆箍筋能对核心混凝土提供更强的约束作用,提高混凝土变形能力,增强整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背景技术中圆形抗滑桩通常纵向布设纵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1-1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2-2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1中3-3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的整体示意图截面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的加劲箍筋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中第一纵筋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中第二纵筋示意图。
图中:1、第一双螺旋箍筋;2、第二双螺旋箍筋;3、拉筋;4、加劲箍筋;41、圆环形钢筋;42、直钢筋;5、第一受拉侧纵筋;6、第一受压侧纵筋;7、第一构造钢筋;8、第二受拉侧纵筋;9、第二受压侧纵筋;10、第二构造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5-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包括:第一纵筋以及布设于第一纵筋外侧的第一双螺旋箍筋1、第二纵筋以及布设于第二纵筋外侧的第二双螺旋箍筋2,还包括拉结第一纵筋和第二纵筋的拉筋3,拉筋3呈C字形,拉筋3的一端勾于第一纵筋,另一端勾于与第一纵筋相邻的第二纵筋。在第二纵筋内侧设置有加劲箍筋4。即,本实施例中的抗滑桩设置有内外两排纵筋,第一纵筋呈环形排布,位于外侧一排,第二纵筋呈环形排布,位于内侧一排,两排纵筋中相邻的纵筋通过拉筋3进行拉结,以形成稳定的抗滑桩钢筋笼结构。
具体而言,加劲箍筋4包括固接于第二纵筋内侧的圆环形钢筋41,圆环形钢筋41内首尾相接设置有三条直钢筋42,如图7所示。其中,三条直钢筋分别首尾焊接相连接并且焊接与圆环形钢筋41内圈,直钢筋42和圆环形钢筋都采用直径为25mm的钢筋。
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图7中箭头表示土压力方向,第一纵筋包括第一受拉侧纵筋5、第一受压侧纵筋6和第一构造钢筋7;第一受拉侧纵筋5位于迎土侧拉区120°圆弧范围内,第一受压侧纵筋位于第一受拉侧纵筋相对的一侧,位于该侧120°圆弧范围内,第一受拉侧纵筋5和第一受压侧纵筋6之间布设有第一构造钢筋7,即第一构造钢筋7布设有相对称的两部分。具体而言,第一受拉侧纵筋5由三根钢筋绑扎成束,由三根钢筋绑扎呈截面为三角形形状,其中其三角形底边侧抵接于第一双螺纹箍筋1内侧,然后通过焊接相连接。第一受压侧纵筋6由两根钢筋绑扎成束,其长边侧抵接于第一双螺纹箍筋1内侧,然后通过焊接相连接。第一构造钢筋7为单条钢筋,焊接固定于第一双螺纹箍筋1内侧。第一构造钢筋7单条钢筋,焊接固定于第一双螺纹箍筋1内侧。
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8所示,图8中箭头表示土压力方向,第二纵筋包括第二受拉侧纵筋8、第二受压侧纵筋9和第二构造钢筋10;第二受拉侧纵筋8与第一受拉侧纵筋5同侧,位于迎土侧拉区120°圆弧范围内;第二受压侧纵筋9与第一受压侧纵筋6同侧,位于该侧120°圆弧范围内;第二受拉侧纵筋8和第二受压侧纵筋9之间布设有第二构造钢筋10,即第二构造钢筋10布设有相对称的两部分。第二构造钢筋10与第一构造钢筋7同侧。具体而言,第二受拉侧纵筋8由两根钢筋绑扎成束;第二受压侧纵筋9为单条钢筋,第一构造钢筋7和第二构造钢筋10为单条钢筋,第二受拉侧纵筋8、第二受压侧纵筋9和第二构造钢筋10焊接固定于第二双螺纹箍筋2内侧。
其中,第一双螺纹箍筋1和第二双螺纹箍筋2采用直径12mm的钢筋;形成第一受拉侧纵筋5、第一受压侧纵筋6、第二受拉侧纵筋8和第二受压侧纵筋9的每条钢筋都是直径32mm的钢筋;第一构造钢筋7和第二构造钢筋10采用直径22mm的钢筋,拉筋3采用直径8mm的钢筋。
具体而言,距离最近的第一受拉侧纵筋5和第二受拉侧纵筋8通过拉筋3进行拉结;离最近的第一受压侧纵筋6和第二受压侧纵筋9通过拉筋3进行拉结;距离最近的第一构造钢筋7和第二构造钢筋10通过拉筋3进行拉结,并且拉筋3间隔设置,即拉筋3采用隔一拉一的方式布设。
本实施例中防滑桩钢筋排布形成钢筋笼进行布设时,先将三条钢筋绑扎成束、两条钢筋绑扎成束分别形成第一受拉侧纵筋5、第二受拉侧纵筋8和第一受压侧纵筋6,同时准备数量足够的单条钢筋,然后进行第一纵筋和第二纵筋的布设。
布设第一纵筋时,在朝向土压力方向的120°圆弧范围内布设有三条钢筋绑扎成束的第一受拉侧纵筋5,在与之相对的一侧的120°圆弧范围内布设有两条钢筋绑扎成束的第一受压侧纵筋6,第一受拉侧纵筋5和第一受压侧纵筋6相对设置,二者之间布设有单条钢筋的第一构造钢筋7,在第一受拉侧纵筋5、第一受压侧纵筋6和第一构造钢筋7外侧螺旋布设有第一双螺旋箍筋1,第一双螺旋箍筋1同与之抵接的纵筋部分焊接连接。双重两排的纵筋布设能对核心混凝土提供更强的约束作用,提高混凝土变形能力,改善构件延性,增强结构抗震性能。
布设第二纵筋时,在与第一受拉侧纵筋5同侧的120°圆弧范围内布设有两条钢筋绑扎成束的第二受拉侧纵筋8,在与之相对的一侧的120°圆弧范围内布设有单条钢筋形成的第二受压侧纵筋9,第二受拉侧纵筋8和第二受压侧纵筋9相对设置,二者之间布设有单条钢筋的第二构造钢筋10,在第二受拉侧纵筋8、第二受压侧纵筋9和第二构造钢筋10外侧螺旋布设有第二双螺旋箍筋2,第二双螺旋箍筋2同与之抵接的纵筋部分焊接连接。也就是说,在本抗滑桩钢筋排布时,其形成的钢筋笼在迎土一侧设置有更多条钢筋组成的钢筋束形成的纵筋,位于外排的第一纵筋其迎土侧120°圆弧范围内为三条钢筋绑扎成束的纵筋,位于内排的第二纵筋该侧120°圆弧范围内为两条钢筋绑扎成束的纵筋,能够提高钢筋笼整体的负载情况,从而提高抗滑桩在稳定化滑坡时的整体稳定性。在迎土侧的对侧,位于外排120°圆弧范围内设置有两条钢筋绑扎成束的纵筋,位于内排的该侧120°圆弧范围内设置为单条钢筋的纵筋。
然后进行拉筋3布设,将距离最近的第一受拉侧纵筋5和第二受拉侧纵筋8、第一受压侧纵筋6和第二受压侧纵筋9、第一构造钢筋7和第二构造钢筋10采用拉筋3进行拉结,在圆周方向上和在纵筋方向上均采用隔一拉一的方式布设拉筋3。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防滑桩钢筋排布成的钢筋笼,其设置有内外两排纵筋,该两排纵筋分别各自组成一个圆形,这内外两排纵筋分别在同一半径上的两纵筋采用拉筋进行拉结,即位于同一半径上的第一受拉侧纵筋5和第二受拉侧纵筋8、第一受压侧纵筋6和第二受压侧纵筋9、第一构造钢筋7和第二构造钢筋10分别采用对应的拉筋3进行拉结。其中,拉筋在双螺旋箍筋的圆周方向上间隔布设拉结,在纵筋方向即竖向方向上,也是间隔进行拉结,不仅能够保证钢筋笼整体的稳定性,还能够节约钢筋耗材。
本实施例中的防滑桩钢筋排布构造,采用内外两排纵筋以及该内外两排纵筋间隔布设拉筋3进行拉结,实现内外两排纵筋的有效拉结固定,无需在纵筋内额外进行正方形箍筋或加强筋和加劲撑来实现纵筋的拉结固定。拉筋3采用隔一拉一的方式布设,能够便于施工人员更好的布置桩钢筋,施工方便且高效,既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又让箍筋的约束作用得以增强,提高了桩的承载力和延性。本实施例中的防滑桩钢筋排布构造,有效解决了多排纵筋分布无法有效拉结固定的问题,现场实际操作简便,受力合理,双重圆箍筋能对核心混凝土提供更强的约束作用,提高混凝土变形能力,改善构件延性,增强结构抗震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纵筋以及布设于所述第一纵筋外侧的第一双螺旋箍筋(1);
第二纵筋以及布设于所述第二纵筋外侧的第二双螺旋箍筋(2);
拉结所述第一纵筋和第二纵筋的拉筋(3),所述拉筋(3)呈C字形,所述拉筋(3)的一端勾于所述第一纵筋,另一端勾于与所述第一纵筋相邻的第二纵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筋内侧设置有加劲箍筋(4);
所述加劲箍筋(4)包括固接于第二纵筋内侧的圆环形钢筋(41),所述圆环形钢筋(41)内首尾相接设置有三条钢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筋包括第一受拉侧纵筋(5)、第一受压侧纵筋(6)和第一构造钢筋(7);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5)位于迎土侧,所述第一受压侧纵筋(6)位于第一受拉侧纵筋(5)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5)和第一受压侧纵筋(6)之间布设有第一构造钢筋(7);
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5)位于迎土侧拉区120°圆弧范围内,所述第一受压侧纵筋(6)位于与之对称的120°圆弧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5)、第一受压侧纵筋(6)分别由2-3根钢筋绑扎成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5)包含三根钢筋,由三根钢筋绑扎呈截面为三角形形状;
所述第一受压侧纵筋(6)包括两根钢筋,由两根钢筋绑扎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筋包括第二受拉侧纵筋(8)、第二受压侧纵筋(9)和第二构造钢筋(10);所述第二受拉侧纵筋(8)与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5)同侧,所述第二受压侧纵筋(9)与所述第一受压侧纵筋(6)同侧,所述第二受拉侧纵筋(8)和第二受压侧纵筋(9)之间布设有第二构造钢筋(10),所述第二构造钢筋(10)与所述第一构造钢筋(7)同侧;
所述第二受拉侧纵筋(8)位于迎土侧拉区120°圆弧范围内,所述第二受压侧纵筋(9)位于与之对称的120°圆弧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受拉侧纵筋(8)、第二受压侧纵筋(9)分别由1-3根钢筋绑扎成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受拉侧纵筋(8)包含两根钢筋,由两根钢筋绑扎形成;
所述第二受压侧纵筋(9)为单条钢筋;
所述第一构造钢筋(7)和第二构造钢筋(10)为单条钢筋。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其特征在于,距离最近的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5)和第二受拉侧纵筋(8)通过拉筋(3)进行拉结;
距离最近的所述第一受压侧纵筋(6)和第二受压侧纵筋(9)通过拉筋(3)进行拉结;
距离最近的所述第一构造钢筋(7)和第二构造钢筋(10)通过拉筋(3)进行拉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筋(3)间隔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476530.0U CN220814552U (zh) | 2023-09-12 | 2023-09-12 | 一种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476530.0U CN220814552U (zh) | 2023-09-12 | 2023-09-12 | 一种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814552U true CN220814552U (zh) | 2024-04-19 |
Family
ID=90713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476530.0U Active CN220814552U (zh) | 2023-09-12 | 2023-09-12 | 一种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814552U (zh) |
-
2023
- 2023-09-12 CN CN202322476530.0U patent/CN22081455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41354B (zh) | 一种混凝土桩连接装置 | |
CN100513713C (zh) | 钢筋加劲的多边形钢管混凝土柱 | |
CN105888080A (zh) | 装配式钢管套管钢筋混凝土组合节点及安装方法 | |
CN207331432U (zh) | 一种新型钢管混凝土柱 | |
CN206503605U (zh) | 隧道二次衬砌拱架单元及其所构成的拱架结构 | |
CN103615258A (zh) | 巷道交叉点的中间岩柱的支护结构和支护方法 | |
CN210766743U (zh) | 一种高抗压混凝土管桩 | |
CN220814552U (zh) | 一种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 | |
CN205577260U (zh) | 一种混凝土柱 | |
CN204040310U (zh) | 一种采用并筋的植筋结构 | |
CN205653781U (zh) | 一种网格配筋形式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方桩 | |
CN215483532U (zh) | 一种新型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与梁柱节点 | |
CN203113624U (zh) | 一种带纵筋的工字钢区域约束混凝土柱 | |
US8882395B2 (en) | Tension dispersion-type complex anchor body with a removable tension member,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same | |
CN212670556U (zh) | 一种预应力钢绞线混凝土方桩 | |
CN212772464U (zh) | 一种防止管廊连接处不均匀沉降的固定结构 | |
CN212427072U (zh) | 分段式uhpc-砼管桩 | |
CN205676886U (zh) | 一柱一桩变径钢筋笼 | |
CN213390159U (zh) | 一种基坑施工支撑加固结构 | |
CN208733659U (zh) | 一种抗拔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管桩与承台的连接接头 | |
CN112049108A (zh) | 分段式uhpc-砼管桩及其离心成型施工方法 | |
CN202023187U (zh) | 一种混凝土空心方桩 | |
CN211735358U (zh) | 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桩中的钢筋骨架笼 | |
CN203049571U (zh) | 一种加强型竹节桩 | |
CN219930943U (zh) | 一种后插筋灌注桩钢筋笼端部构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