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13930U - 一种支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挡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813930U CN220813930U CN202322296692.6U CN202322296692U CN220813930U CN 220813930 U CN220813930 U CN 220813930U CN 202322296692 U CN202322296692 U CN 202322296692U CN 220813930 U CN220813930 U CN 2208139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cast concrete
- concrete slab
- slab
- stirrup
- preca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11178 precast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1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10000002435 tendon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3 si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94 Reinforc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821 foam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30013686 lignan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5692 ligna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408 lignan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20 ply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挡结构,涉及支挡结构技术领域。该支挡结构包括支护桩和相对设置的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且在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之间设有帽梁混凝土层,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均安装在支护桩的顶部;其中,帽梁混凝土层、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共同形成帽梁,且支护桩和帽梁的帽梁混凝土层连接,通过在支护桩上设置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替代了采用现场支模然后浇筑混凝土制作帽梁的方式,且无需拆除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降低了帽梁的施工难度,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挡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挡结构。
背景技术
在板桩式支挡结构中,为确保结构受力、变形的协调性,需要在其顶部浇筑连续的混凝土梁,即为帽梁或冠梁,将挡土构件连接成整体。
现有技术中,帽梁或冠梁的应用基本是采用现场支模然后浇筑混凝土,在具备干地施工条件时,支模难度相对较小,若为涉水工程,支护桩两侧或一侧有水,无天然底模,侧模的支撑也较为困难,给帽梁或冠梁的施工带来的较大的难度,同时,需要设置较为复杂的模板支撑系统,施工作业难度大,效率低,综合成本高,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挡结构,其能够降低帽梁的施工难度,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挡结构,包括:
支护桩;以及
相对设置的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且在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板之间设有帽梁混凝土层,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均安装在所述支护桩的顶部;
其中,所述帽梁混凝土层、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共同形成帽梁;
所述支护桩和所述帽梁的所述帽梁混凝土层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帽梁混凝土层内设有多根纵向构造筋,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连接有第一箍筋,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板连接有第二箍筋,所述第一箍筋远离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箍筋远离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纵向构造筋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箍筋或所述第二箍筋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的横截面为L形,且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板的横截面为L形。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由纤维混凝土或者强度等级为C40以上的混凝土制作。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具有相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为光滑面或纹理面,所述第二面为拉毛面,所述第二面用于接触所述帽梁混凝土层;
且,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具有相背的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三面为光滑面或纹理面,所述第四面为拉毛面,所述第四面用于接触所述帽梁混凝土层。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第一板体,至少两个相邻所述第一板体的拼接面为斜面,以使相邻所述第一板体呈夹角拼接;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第二板体,至少两个相邻所述第二板体的拼接面为斜面,以使相邻所述第二板体呈夹角拼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第三板体,相邻所述第三板体的拼接面呈承插口结构,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第四板体,相邻所述第四板体的拼接面呈承插口结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护桩内设有第一连接套筒、第二连接套筒、第一套筒纵向限位钢筋、第二套筒纵向限位钢筋,所述第一套筒纵向限位钢筋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护桩端板上,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纵向限位钢筋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护桩端板上,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套筒,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沿支护桩径向设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护桩连接设有锚固筋或支护桩内设有钢筋笼,所述锚固筋或所述钢筋笼伸入所述帽梁混凝土层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挡结构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挡结构,支挡结构包括支护桩和相对设置的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且在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之间设有帽梁混凝土层,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均安装在支护桩的顶部;其中,帽梁混凝土层、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共同形成帽梁,且支护桩和帽梁的帽梁混凝土层连接,通过在支护桩上设置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替代了采用现场支模然后浇筑混凝土制作帽梁的方式,且无需拆除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降低了帽梁的施工难度,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支挡结构的第一剖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第一预制混凝土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支挡结构的第二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第一钢板的第一腰型孔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第一连接套筒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第一套筒横向限位钢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第一板体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第三板体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支护桩设有预留孔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支挡结构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2的俯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提供的第一预制混凝土板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中提供的支挡结构的剖视图;
图16为图15的俯视图。
图标:100-支护桩;110-托板;121-插筋;122-螺旋箍筋;101-预留孔;102-安装槽;200-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10-第一板体;211-斜面;220-第三板体;221-承插口;201-第一箍筋;202-第一面;203-第二面;204-预制板预留孔;300-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1-第二箍筋;302-第三面;303-第四面;400-帽梁混凝土层;500-第一垫木板;600-第二垫木板;700-支架结构;710-底模;720-第一支架;730-第二支架;740-第一挡块;750-第二挡块;760-第一连接套筒;761-连接孔;770-第二连接套筒;780-第一套筒纵向限位钢筋;790-第二套筒纵向限位钢筋;701-第一固定件;702-第二固定件;703-第一套筒横向限位钢筋;800-第一固定夹;900-第二固定夹;10-纵向构造筋;20-对穿螺杆;30-第一木方;40-第二木方;50-帽梁钢筋笼;51-帽梁箍筋;52-纵向构造筋条;53-纵向受力筋;61-第一木方垫块;62-第一垫板;63-第二垫板;64-第二木方垫块;65-支撑梁;66-固定杆;70-垫片;80-纵向主筋;90-第三箍筋;1000-第一钢板;1001-第一腰型孔;2000-第二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在板桩式支挡结构中,为确保结构受力、变形的协调性,需要在其顶部浇筑连续的混凝土梁,即为帽梁或冠梁,将挡土构件连接成整体。
现有技术中,帽梁(即冠梁)的应用基本是采用现场支模然后浇筑混凝土,在具备干地施工条件时,支模难度相对较小,若为涉水工程,支护桩两侧或一侧有水,无天然底模,侧模的支撑也较为困难,给帽梁的施工带来的较大的难度,同时,需要设置较为复杂的模板支撑系统,施工作业难度大,效率低,综合成本高,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有鉴于此,请参考图1-图1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接下来将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先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挡结构,支挡结构包括支护桩100和相对设置的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且在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之间设有帽梁混凝土层400,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均安装在支护桩100的顶部;其中,帽梁混凝土层400、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共同形成帽梁。
通过在支护桩100上设置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替代了采用现场支模然后浇筑混凝土制作帽梁的方式,且无需拆除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降低了帽梁的施工难度,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安全隐患。
在本实施例中,支护桩100可以理解选用预制板桩。
请参考图3并结合图1,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均为预制成型的混凝土叠合板,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具有相背的第一面202和第二面203,第一面202为光滑面或纹理面,第二面203为拉毛面,第二面203用于接触帽梁混凝土层400。
且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具有相背的第三面302和第四面303,第三面302为光滑面或纹理面,第四面303为拉毛面,第四面303用于接触帽梁混凝土层400。
第一面202和第三面302均可以为光滑面,且此处的纹理面可以理解为仿石纹理或仿砖纹理,使支挡结构的帽梁外观平整美观,且可以根据需求设置纹理,满足景观要求。
其中,以图1中的相对位置进行说明,图1中示出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可以理解为在图1中的相对位置,或者以该产品常规放置时所处的相关位置关系。
其中,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设置在帽梁混凝土层400的左右两侧,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的宽度与帽梁混凝土层400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相等,此处,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的宽度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的宽度,可以理解为,图1中上下方向上的长度。
请参考图9,同时,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第三板体220,相邻第三板体220的拼接面呈承插口221结构,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第四板体,相邻第四板体的拼接面也呈承插口221结构,以方便拼接。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可以理解为帽梁的侧模。
当然了,部分护岸的延伸方向上有弯曲的部分,为了方便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也可以相应弯曲,请参考图8,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第一板体210,至少两个相邻第一板体210的拼接面为斜面211,例如,两个相邻第一板体210的拼接面为斜面211,或三个相邻第一板体210的拼接面为斜面211,以使相邻第一板体210呈夹角拼接,进而可以使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的部分区域弯曲。
同时,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第二板体,至少两个相邻第二板体的拼接面为斜面211,例如,两个相邻第二板体的拼接面为斜面211,或三个相邻第二板体的拼接面为斜面211,以使相邻第二板体呈夹角拼接,进而可以使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的部分区域弯曲。
具体来说,位于护岸的弯曲部分位置的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对应区域弯曲,同时,与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弯曲区域相对的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的部分区域也弯曲,两者的弯曲方向一致,因而可以使帽梁混凝土层400也弯曲,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支挡结构的帽梁通用性好,可以适用具有弯曲区域的护岸。
请再次参考图3,为了方便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连接,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连接有第一箍筋201,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连接有第二箍筋301,第一箍筋201远离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的一端和第二箍筋301远离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的一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此外,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内均设置有纵向主筋80以及第三箍筋90,纵向主筋80和第三箍筋90连接,第三箍筋为直线型钢筋,其中,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内的第三箍筋90和第一箍筋201间隔分布,第一箍筋201也和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内的纵向主筋80连接,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内的第三箍筋90和第二箍筋301间隔分布,第二箍筋301也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内的纵向主筋8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箍筋201和第二箍筋301均为U形结构。
也就是说,第一箍筋201和第二箍筋301分别从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的拉毛面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的拉毛面伸出。
同时,帽梁混凝土层400内设有多根纵向构造筋10,纵向构造筋10和与其相邻的第一箍筋201或第二箍筋301连接,也就是说,纵向构造筋10和相邻纵向构造筋10的第一箍筋201或第二箍筋301连接。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部分纵向构造筋10和第一箍筋201连接,其余部分纵向构造筋10和第二箍筋301连接。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可以实现支挡结构的施工,具体来说,施工方法包括:可以先在支护桩100上安装支架结构,然后将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设置在支架结构上,之后,在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之间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帽梁混凝土层400,达到拆模强度后,拆卸支架结构。
其中,支架结构700包括底模710、第一支架720、第二支架730、第一挡块740和第二挡块750。
具体来说,在支护桩上安装支架结构的步骤包括:将第一支架720和第二支架730均固定在支护桩100,将底模同时设置在第一支架720和第二支架上730,同时,将第一挡块740固定在第一支架720的末端,第二挡块750固定在第二支架730的末端,其中,第一挡块740用于限位底模和第一预制混凝土板,第二挡块750用于限位底模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
将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设置在支架结构上的步骤包括:将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连接在一起,形成帽梁侧模;将帽梁侧模吊装至支架结构上,即帽梁侧模吊装至底模710上。
此外,支护桩内设有第一连接套筒760、第二连接套筒770、第一套筒纵向限位钢筋780、第二套筒纵向限位钢筋790。
第一套筒纵向限位钢筋780一端连接在支护桩端板上,另一端连接第一连接套筒760,第二套筒纵向限位钢筋790一端连接在支护桩端板上,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套筒770,第一连接套筒760和第二连接套筒770沿支护桩径向设置。
在支护桩上安装支架结构的步骤还包括:
在支护桩100上的第一连接套筒760和第二连接套筒770位置处设有第一钢板1000和第二钢板2000,第一钢板1000、第二钢板2000分别和第一支架720、第二支架730连接,将第一固定件贯穿第一钢板1000的第一腰型孔1001与第一连接套筒760连接,以紧固第一支架720和支护桩,将第二固定件贯穿第二钢板2000的第二腰型孔与第二连接套筒770连接,以紧固第二支架730和支护桩100。
请参考图5,也就是说,第一钢板1000和第二钢板2000分别设有第一腰型孔1001和第二腰型孔,设置第一腰型孔1001和第二腰型孔,提高容错率,可消除预制板桩沉桩误差,满足高程调平要求。
可以看出,该支架结构700可以实现对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的支撑作用。
具体来说,第一支架720和第二支架730均为钢板,第一挡块740和第二挡块750均为型钢制成,其中,为了方便将第一支架720和第二支架730固定在支护桩100的两侧,此处的支护桩100的两侧可以理解为支护桩100的临土侧和临水侧。
第一固定件701和第二固定件702均为螺栓,第一连接套筒760和第二连接套筒770设置在支护桩100。
此外,请参考图4,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第一固定件701和第二固定件702的拆卸,第一固定件701和第二固定件702可以选用更长的螺栓,这样,第一固定件701可以在左右方向上直接贯穿第一支架720,第二固定件702可以在左右方向上直接贯穿第二支架730,方便后续在第一支架720和第二支架730的外侧拆除第一固定件701和第二固定件702。
请参考图6和图7并结合图1,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第一套筒纵向限位钢筋780和第一连接套筒760的连接,第二套筒纵向限位钢筋790和第二连接套筒770的连接。
在第一连接套筒760和第二连接套筒770均设有连接孔761,第一套筒纵向限位钢筋780的一端贯穿第一连接套筒760的连接孔761并与第一连接套筒760焊接固定,且第一套筒纵向限位钢筋780的另一端与支护桩100的端板螺纹连接或焊接固定,同时,第二套筒纵向限位钢筋790的一端贯穿第二连接套筒770的连接孔761并与第二连接套筒770焊接固定,且第二套筒纵向限位钢筋790的另一端与支护桩100的端板螺纹连接或焊接固定。
此外,为了进一步对第一连接套筒760和第二连接套筒770限位,第一连接套筒760上焊接固定有第一套筒横向限位钢筋703,第一套筒横向限位钢筋703固定于支护桩100的钢筋笼,第二连接套筒770上焊接固定有第二套筒横向限位钢筋,第二套筒横向限位钢筋固定于支护桩100的钢筋笼。
在对第一连接套筒760和第二连接套筒770固定完成后,再根据预制桩的生产工艺进行支护桩100的制作。
请参考图10和图11,当然了,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护桩100也可以没有第一连接套筒760和第二连接套筒770,通过在支护桩100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预留孔101,且在支护桩100的两侧各设置第一木方30和第二木方40,通过一个螺杆依次贯穿左侧的第一支架720和第一木方30、支护桩100的两个预留孔101以及右侧的第二木方40和第二支架730,再在螺杆的两端拧紧螺母,实现第一支架720和第二支架730固定在支护桩100上端。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支护桩100和帽梁的帽梁混凝土层400连接,支护桩100连接设有锚固筋或支护桩内设有钢筋笼,锚固筋或钢筋笼伸入帽梁混凝土层400内。
具体来说,支护桩100为空心桩,支护桩100的设有安装槽102,安装槽102内浇筑有混凝土,安装槽102内设有托板110,托板110连接有钢筋笼,钢筋笼的部分结构位于安装槽102中,钢筋笼的其余部分结构延伸至帽梁混凝土层400中。
需要说明的是,该钢筋笼由插筋121和螺旋箍筋122组成,在支护桩100的安装槽102中安装好托板110以及钢筋笼后,在对安装槽102内进行混凝土浇筑。
当然了,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护桩100也可以是非空心桩,这种支护桩100的端板和锚固钢筋焊接固定,同时,锚固钢筋伸入到帽梁的混凝土层中。
具体来说,该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步骤包括,首先需要在支护桩100安装支架结构700,即,通过第一固定件701和第二固定件702将第一支架720和第二支架730固定在支护桩100,之后在第一支架720和第二支架730上铺设底模710,同时,在底模710与支护桩100桩身的间隙处可先用混凝土、泡沫胶等材料填充。
与此同时,在支护桩100上连接锚固钢筋,或者在支护桩100内放置钢筋笼并向安装槽102浇筑混凝土。
具体来说,在支护桩100的安装槽102内安装托板110,放置钢筋笼,然后进行安装槽102内的混凝土浇筑。
同时可以进行帽梁制作:以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作为帽梁侧模,将帽梁侧模吊装至支架结构,配置纵向构造筋,并在在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之间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帽梁混凝土层。
具体来说,预先把第一预制混凝土板的第一箍筋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的第二箍筋连接在一起,将连接好的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吊装至支护桩上方,然后配置纵向构造筋,最后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帽梁。
也就是说,将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连接在一起,形成帽梁侧模,在底模710用于接触混凝土的表面打上脱模油,将帽梁侧模吊装入位。
同时,通过扎丝将纵向构造筋10和第一箍筋201以及第二箍筋301绑扎,在浇筑前,还需要检查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相邻板体(上述提及的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之间的缝隙并封堵,进行帽梁的混凝土浇筑,顶面收面,形成帽梁混凝土层400,最后,在达到拆模强度后,卸下第一固定件701和第二固定件702,将第一支架720和第二支架730拆除,同时,也把底模710拆除下来,进而完成帽梁的施工,由于无需拆除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降低了帽梁的施工难度,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安全隐患。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的厚度还需要满足脱模以及吊装要求。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12-图14,本申请中还提供了一种支挡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的横截面为L形,且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的横截面为L形。
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内并没有连接钢筋,且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的厚度相对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的厚度更薄,可以采用纤维混凝土或采用C40以上的混凝土制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可参照实施例一。
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混凝土板和第二混凝土板,其中,第二混凝土板用于抵接在底模710(例如胶合板)上,这样,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和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在安装时稳定性更好,第一混凝土板朝从第一混凝土板和第二混凝土板的连接处向上方延伸,第二混凝土板朝从第一混凝土板和第二混凝土板的连接处向右侧延伸,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和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的结构相同。
具体来说,该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步骤包括,首先安装支架结构700的第一支架720和第二支架730,同时,布置好底模710,在支护桩100的安装槽102内安装托板110,放置钢筋笼,然后进行安装槽102内的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终凝后,在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和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放置好帽梁钢筋笼50,帽梁钢筋笼50由帽梁箍筋51、纵向构造筋条52和纵向受力筋53组成。
其中,关于本实施例中的支架结构700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支架结构700相同,可以参考上述支架结构700的安装方式。
其中,帽梁制作步骤中包括: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吊装就位后,对穿螺杆依次穿过第一垫木板、第一预制混凝土板、第二预制混凝土板、第二垫木板,且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均为L型。
具体来说,第一垫木板500和第二垫木板600分别设置在第一预制混凝土板的左侧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的右侧,对穿螺杆20的数目为多个,部分对穿螺杆20依次贯穿第一垫木板500、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的预制板预留孔204、帽梁混凝土层400、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的预制板预留孔204和对穿螺杆20,再通过螺母紧固在对穿螺杆20的两端。
另一部分对穿螺杆20的高度更高,这另一部分对穿螺杆20依次贯穿第一垫木板500、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和对穿螺杆20,再通过螺母紧固在对穿螺杆20的两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螺母和第一垫木板500之间设置有垫片70,且螺母和第二垫木板600之间也设置有垫片70。
具体来说,将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和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吊装就位,通过对穿螺母紧固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第一垫木板500和第二垫木板600,其中,部分对穿螺杆20会穿过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的预留孔10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的预留孔101,两侧螺母锁紧。
需要说明的,为了可以避免对第一垫木板500和第二垫木板600开孔,第一垫木板500和第二垫木板600均可以由多木块依次布置而成,对穿螺杆20可以穿过相邻的木块之间,螺母拧紧时为防止过紧,导致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和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倾斜变形,可在帽梁内部设置钢筋支撑,即,放置钢筋并支撑在第一垫木板500和第二垫木板600之间,最后进行帽梁主体混凝土浇筑,顶面收面,达到拆模强度后,先拆对穿螺杆20,再拆第一支架720、第二支架730及底模710,完成帽梁施工。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15和图16,本申请中还提供了一种支挡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的结构相同,且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之间也通过箍筋(上述提及的第一箍筋和第二箍筋)连接。
此外,与该支挡结构包括有第一木方垫块61、第一垫板62、第二垫板63、第二木方垫块64和支撑梁65,通过固定杆66依次穿过第一垫板62、第一木方垫块61、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支撑梁65、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第二木方垫块64以及第二垫板63,该固定杆66为对穿螺杆20,然后在对穿螺杆20的两端拧上螺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可参照实施例一以及实施例二。
对于一些支护桩100在沉桩后,支护桩100的桩顶相对较为平整的情况下,可以不用设置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支架结构700。
因而,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
在支护桩上连接锚固钢筋或者在支护桩内放置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
通过对穿螺杆(即固定杆66)依次穿过第一垫块、第一预制混凝土板、支撑梁、第二预制混凝土板、第二垫块;第一预制混凝土板的第一箍筋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的第二箍筋连接在一起,将连接好的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吊装至支护桩上方。
其中,第一垫块包括第一木方垫块61和第一垫板62,第二垫块包括第二垫板63和第二木方垫块64。
也就是说,固定杆66依次穿过第一垫板62、第一木方垫块61、第一预制混凝土板、支撑梁、第二预制混凝土板、第二木方垫块64和第二垫板63。
同时安装底模710、第一固定夹800及第二固定夹900,其中,将第一固定夹800连接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使第一固定夹800下端侧面抵靠支护桩100,底模710被夹持于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一固定夹800下端之间,底模710侧面抵靠支护桩100;将第二固定夹900连接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使第二固定夹900下端侧面抵靠支护桩100,底模710被夹持于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和第二固定夹900下端之间。
安装纵向构造筋,浇筑梁帽混凝土,在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支架。
其中,该支架结构包括底模、对穿螺杆、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其中,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呈C型结构或F型结构。
具体来说,第一固定夹800和第二固定夹900均呈倒F型,底模710可以设置在第一固定夹800和第二固定夹900上,被第一固定夹800和第二固定夹900承载,底模710再对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承载。
也就是说,完成支护桩100的安装槽102混凝土浇筑、托板110安装以及钢筋笼安装,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间隔布置,支撑梁65的预留孔101对准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预留孔101,固定杆66穿过支撑梁65、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后,继续穿上第一木方垫块61、第一垫板62、第二垫板63、第二木方垫块64,并在固定杆66的两端紧固好螺栓。
而后将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的箍筋逐一焊接形成整体,作为帽梁现浇侧模,其中,底部的纵向构造筋10穿过支撑梁65的预留孔101。将其整体吊装至支护桩100的桩顶,适当调平后,安装第一固定夹800和第二固定夹900,通过第一固定夹800和第二固定夹900将底模710与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夹紧,再装上部的纵向构造筋10,浇筑混凝土,最后,拆除第一固定夹800和第二固定夹900、对穿螺杆以及底模710,完成帽梁施工。
综上所述,该支挡结构包括支护桩100和间隔设置的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且在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之间设有帽梁混凝土层400,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均安装在支护桩100的顶部。
其中,帽梁混凝土层400、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共同形成帽梁,且支护桩100和帽梁的帽梁混凝土层400连接,通过在支护桩100上设置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替代了采用现场支模然后浇筑混凝土制作帽梁的方式,且无需拆除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降低了帽梁的施工难度,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安全隐患。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支挡结构采用预制混凝土板作为帽梁浇筑模板,即施工期间预制混凝土板作为模板使用,现浇混凝土结束后成为帽梁的一部分。
采用预制混凝土板代替现浇帽梁侧模,简化支模,无需支撑,可使现浇帽梁免拆模,外观平整美观,且可根据定制需求设置纹理,满足景观要求,且预制的板式结构侧模,相比整体预制的帽梁结构,自重轻,模具简单,通用性强,且可适应护岸的转弯。
此外,设置支架结构700,且设置有腰形孔,容错率高,可消除预制板桩沉桩误差,满足高程调平要求,预制混凝土板置于底模710上,既可以起到固定底模710位置,又可便于调整底模710使之于支护桩100桩身贴合。
此外,例如实施例一种的第一箍筋201以及第二箍筋301伸出拉毛面焊接固定,将实现了第一预制混凝土板20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300的连接固定,可以替代对拉装置,不需再设置对穿螺杆20。
在支护桩100种预埋第一连接套筒760和第二连接套筒770,通过套筒横向限位钢筋和套筒纵向限位钢筋,可确保第一连接套筒760和第二连接套筒770位置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偏位,同时固定的套筒纵向限位钢筋的长度,也可以确保第一连接套筒760和第二连接套筒770距离端板的位置,简化生产时工人的定位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护桩;以及
相对设置的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且在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板之间设有帽梁混凝土层,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均安装在所述支护桩的顶部;
其中,所述帽梁混凝土层、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共同形成帽梁;
所述支护桩和所述帽梁的所述帽梁混凝土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帽梁混凝土层内设有多根纵向构造筋,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连接有第一箍筋,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板连接有第二箍筋,所述第一箍筋远离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箍筋远离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纵向构造筋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箍筋或所述第二箍筋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的横截面为L形,且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板的横截面为L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由纤维混凝土或者强度等级为C40以上的混凝土制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具有相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为光滑面或纹理面,所述第二面为拉毛面,所述第二面用于接触所述帽梁混凝土层;
且,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具有相背的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三面为光滑面或纹理面,所述第四面为拉毛面,所述第四面用于接触所述帽梁混凝土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第一板体,至少两个相邻所述第一板体的拼接面为斜面,以使相邻所述第一板体呈夹角拼接;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第二板体,至少两个相邻所述第二板体的拼接面为斜面,以使相邻所述第二板体呈夹角拼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第三板体,相邻所述第三板体的拼接面呈承插口结构,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第四板体,相邻所述第四板体的拼接面呈承插口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内设有第一连接套筒、第二连接套筒、第一套筒纵向限位钢筋、第二套筒纵向限位钢筋,所述第一套筒纵向限位钢筋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护桩端板上,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纵向限位钢筋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护桩端板上,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套筒,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沿支护桩径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连接设有锚固筋或支护桩内设有钢筋笼,所述锚固筋或所述钢筋笼伸入所述帽梁混凝土层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296692.6U CN220813930U (zh) | 2023-08-25 | 2023-08-25 | 一种支挡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296692.6U CN220813930U (zh) | 2023-08-25 | 2023-08-25 | 一种支挡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813930U true CN220813930U (zh) | 2024-04-19 |
Family
ID=90671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296692.6U Active CN220813930U (zh) | 2023-08-25 | 2023-08-25 | 一种支挡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813930U (zh) |
-
2023
- 2023-08-25 CN CN202322296692.6U patent/CN22081393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937680B1 (ko) | 구조적 강성이 보강된 조립식 pc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 |
KR101630235B1 (ko) | 안전성이 강화된 피씨 트러스 벽체 구조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지하구조물 시공방법 | |
US6293063B2 (en) | Cast-in-place hybrid building system | |
KR101030419B1 (ko) | 수직부재와 수평부재의 결합구조 | |
CN101839061A (zh) | 现浇混凝土圆弧外墙体单侧支模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792163B (zh) | 一种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 |
US8827235B1 (en) | Concrete form for build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with form insert creating recessed sections | |
CN114278083B (zh) | 高低台吊模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13605443B (zh) | 一种高低跨混凝土底板施工结构及其方法 | |
CN203684108U (zh) | 全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桥梁拼装结构 | |
KR102269141B1 (ko) | 지하 흙막이 가시설을 이용한 데크플레이트 합벽 설치공법 | |
KR100775359B1 (ko) | 거푸집 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건축물 시공 방법 | |
CN108316150B (zh) | 斜拉桥主塔及钢锚梁的施工系统和施工方法 | |
CN112681511B (zh) | 以型钢取代部分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施工方法 | |
CN220813930U (zh) | 一种支挡结构 | |
CN113482007A (zh) | 一种腰梁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7071622A (zh) | 一种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5889347U (zh) | 一种后浇带支模装置 | |
CN216276385U (zh) | 一种肋梁现浇的装配式夹芯板 | |
CN211524842U (zh) | 一种洞形隧洞的装配式模板 | |
KR100860592B1 (ko) | Pc블럭 적층시공용 가설구조 | |
CN209837671U (zh) | 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建筑支撑装置 | |
KR200391986Y1 (ko) | 카본-유리섬유 복합 거푸집 | |
CN113700153A (zh) | 装配式叠合板与组合梁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1173541A (zh) | 一种蛋形隧洞的装配式模板及一种蛋形隧洞的衬砌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