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02672U - 一种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02672U
CN220802672U CN202322322417.7U CN202322322417U CN220802672U CN 220802672 U CN220802672 U CN 220802672U CN 202322322417 U CN202322322417 U CN 202322322417U CN 220802672 U CN220802672 U CN 220802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negative pressure
tank
pressure tank
osmosis memb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2241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清森
金晶
郑伟
朱虹青
王庆
廖广东
王殿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a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a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a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a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2241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02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02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026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分离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设备包括正渗透膜系统、浓水储存罐、高压罐、负压罐、水源热泵机组、气泵、水泵;所述正渗透膜系统包括污水入口、浓水出口、稀汲取液出口、汲取液入口及污水循环泵;所述正渗透膜系统的浓水出口通向浓水储存罐,所述正渗透膜系统的稀汲取液出口通向负压罐,所述正渗透膜系统的汲取液入口与高压罐连通;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分别连接高压罐和负压罐;所述负压罐设置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所述负压罐的气体出口连接气泵通向高压罐;所述负压罐的液体出口与水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能实现在极低能耗条件下解决汲取液再生和水分子分离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正渗透膜分离技术中汲取液的再生和汲取液中纯水分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正渗透膜汲取液的高压再生和负压分离纯水的设备。
背景技术
渗滤液膜滤浓缩液处置主要有蒸发、高级氧化、回喷焚烧炉等技术,回喷焚烧炉需填埋场与焚烧厂紧邻的前提条件,应用较少,大多数采用蒸发或高级氧化技术处理浓缩液,但这种技术处理浓缩液成本较高,如能将浓缩液先减量再处置可降低处置成本。正渗透(Forward Osmosis,FO)是以半透膜两侧低盐废水和高盐汲取液(Draw Solute,DS)的渗透压差为驱动力,使高水化学势废液中的H2O自发扩散到低水化学势的DS中,该过程无需外加压力和能量,而后结合反渗透等技术将盐分与纯水分离,实现从污水中提取纯水的目的。FO依赖膜两侧的渗透压差来实现传质,不需要施加外压,因而能耗和膜污染均低于压力驱动的膜过程,膜污染可逆且污染层的致密性低于压力驱动过程。
《耦合生物电化学和正渗透膜生物反应器的水处理装置及方法》(专利号为CN109704452B)为膜施加电势将盐离子富集到正渗透膜表面,增大膜表面的盐浓度,从而使膜两侧的渗透压差增大,但是这种解决方案无法精准控制电化学控制,可能会导致羟基自由基或次氯酸等强氧化性化学物生成,破坏正渗透膜和危害微生物生存,另外,电势的存在更容易使钙镁等离子富集沉降在膜表面,导致膜堵塞。《一种垃圾渗滤液浓缩液减量化系统》(专利号为CN214270480U)利用高浓度氯化钠溶液为汲取液,将氯化钠和待处理料液分别通过正渗透膜两侧,利用两种溶液的化学势差将料液的水分子汲取到高浓度氯化钠溶液中,再通过纳滤系统处理正渗透膜单元出来的氯化钠溶液,由于纳滤对盐分的拦截率不高,因此纳滤浓水测和产水侧的渗透压差较小,可以在较低给水压力的情况下处理稀汲取液,纳滤系统的产水进入高盐反渗透系统,纳滤的产水盐浓度已经有所降低,因此高盐反渗透可以在较低能耗下回收氯化钠再生汲取液和进一步提高产水水质。该专利首先利用多级正渗透单元逐级浓缩料液,料液中的水分子进入高浓度氯化钠汲取液中后又需要采用纳滤、反渗透将汲取液浓缩,将水分子再分离出来,虽然该专利所述方法能够减少部分能耗,但纳滤和反渗透仍然需要克服高浓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才能分离水分子,因此能耗仍然较高,且工艺链较长,工艺复杂。《一种利用正渗透耦合光热蒸发技术进行分离的方法》(专利号为CN112919564A)在正渗透分离过程中,在汲取液和空气接界面处引入光热膜,并利用光源对其照射,在光热膜表面使光能转化为热能通过光热蒸发汲取液对其浓缩,进而维持正渗透过程中正渗透原料液和汲取液之间稳定的渗透压差,连续实现对原料的高效分离。该方法是将光转化为热将稀汲取液中的水分蒸发浓缩汲取液,但这种方法水分蒸发及其缓慢,难以在实际工程中应用。《一种适用高COD废水处理与再生的厌氧自驱动膜反应器》(专利号为CN113651420A)公开了一种适用高COD废水处理与再生的厌氧自驱动膜反应器,该发明在厌氧池内置正渗透膜,废水经过厌氧处理后水质得以改善,且生成了甲烷,厌氧系统中的水分子通过正渗透膜进入汲取液中,再利用厌氧产生的甲烷作为能源将汲取液通入膜蒸馏单元采用甲烷加热蒸馏从而使水分子从系统中分离出来,这种设计充分利用了厌氧所产生的甲烷气,整体上能耗较低,但由于正渗透膜内置于厌氧罐中,不利于膜的检修、化洗等。《一种以厌氧MBR与正渗透为核心的废水近零排放装置及工艺》(专利号为CN114853284A)采用厌氧单元降解绝大部分COD,再通过正渗透将厌氧单元中的水分子汲取出来,利用厌氧单元的副产物甲烷将正渗透单元排出的浓水进行蒸发处理,该方法中未提及正渗透将厌氧单元中水分子汲取出来之后再怎样做到达标处理,实际上仅仅是正渗透处理后产水(也即是稀汲取液)中仍然含有大量盐分,产水很难达标。《一种以碳酸氢铵为汲取液的正渗透零排放系统及其运行工艺》(专利号为CN114605012A)使用蒸氨工艺制取氨水,进一步与二氧化碳反应制取碳酸氢铵,以碳酸氢氨为汲取液将废水中的水分子汲取出来,然后再采用反渗透或电渗析的方式将稀释汲取液浓缩和水分子的分离,该方法较好的利用了废水中产生的氨气,达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但是稀汲取液的盐浓度对于反渗透而言仍然是比较高的,采用反渗透浓缩汲取液能耗势必较高。《一种应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膜处理系统》(专利号为CN217051834U)采用正渗透膜将污水高倍浓缩,浓缩后的废水进入蒸发处理系统,而正渗透系统的稀汲取液通过膜蒸馏的方式分离水分子和实现汲取液的再生。《一种用于处理中转站渗滤液的FO装置》(专利号为CN216303525U)和《一种正渗透-反渗透联用牛奶浓缩装置及其处理方法》(专利号为CN113457452A)都是以正渗透-反渗透耦合的方式首先利用汲取液通过正渗透将废水中的水分子汲取到汲取液中,再通过反渗透将稀汲取液中的水分子分离出来从而达到汲取液再生和达标水排放的目的。
对现有技术进行总结发现,以正渗透膜过滤技术为核心的工艺在正渗透过滤单元基本一致,即以浓汲取液为中间体,将待处理的料液中的水分子夺取到浓汲取液中,从而浓汲取液变为稀汲取液。各个专利技术的不同之处是针对汲取液的再生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加热蒸发法浓缩汲取液、膜蒸馏法浓缩汲取液、反渗透法浓缩汲取液。其中蒸发法浓缩汲取液又包括利用太阳光能转换热能浓缩法,该方法由于光热转换效率低和受制于天气影响,一般很难在工程中应用;利用填埋场或厌氧产生的甲烷气作为热源蒸发稀汲取液进行再生,甲烷气的量无法保证可以将汲取液蒸发到所需浓度,而采用MVR蒸发法浓缩汲取液的能耗又比较高;采用高压反渗透法浓缩稀汲取液由于要克服稀汲取液本身的渗透压较高,因此该方法需要采用分段多级反渗透逐步浓缩,且所需压力高,能耗高;而采用电渗析方法浓缩汲取液,该方法脱盐效率较低,会导致盐分流失严重,需要频繁的补充工业盐或其他汲取液溶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设备,以实现在极低能耗条件下解决汲取液再生和水分子分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设备包括正渗透膜系统、浓水储存罐、高压罐、负压罐、水源热泵机组、气泵、水泵;所述正渗透膜系统包括污水入口、浓水出口、稀汲取液出口、汲取液入口及污水循环泵;所述正渗透膜系统的浓水出口通向浓水储存罐,所述正渗透膜系统的稀汲取液出口通向负压罐,所述正渗透膜系统的汲取液入口与高压罐连通;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分别连接高压罐和负压罐;所述负压罐设置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所述负压罐的气体出口连接气泵通向高压罐;所述负压罐的液体出口与水泵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创造的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设备还包括反渗透系统和达标水池,所述负压罐的液体出口与水泵连接后分别连接反渗透系统和达标水池;所述反渗透系统包含产水出口和截留液出口,所述反渗透系统的产水出口通向达标水池,达标水池的出口与水泵连接,所述反渗透系统的截留液出口通过阀门控制通向负压罐或高压罐。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创造的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设备还包括冷却水池,冷却水池分别连接所述负压罐和所述反渗透系统,冷却水池与反渗透系统间设置水泵,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分别连接高压罐、负压罐和反渗透系统。
具体的,所述负压罐内部设置填料层和喷雾器,所述负压罐外部设置循环泵。填料层用于增大塔内部的表面积,循环泵用于将负压罐底部的稀汲取液不断抽至塔顶通过喷雾器喷洒下来,在负压条件下增大了稀汲取液的气-液接触面积,加快了气体挥发速度。
具体的,所述负压罐的气体出口连接的气泵依次为真空气泵、高压气泵。
本实用新型中的正渗透膜系统包括待处理料液给水泵、循环泵、正渗透膜、汲取液、压力表、电导率在线仪表等(具有现有技术中正渗透膜系统常见的结构),该系统主要是实现将待处理料液中的水分子提取到汲取液中的功能;高压罐主要是用于汲取液再生或浓缩和给正渗透膜组件汲取液侧提供给水驱动力,本实用新型所述汲取液主要采取可溶解性的压敏气体溶于水后制得,利用易溶于水的气体溶解于水中形成盐溶液,再增大高压罐内的压力,使得气体的溶解度增高,提升盐溶液浓度,同时罐体内的压力升高,又可以为盐溶液(此时的盐溶液也称之为浓汲取液)提供驱动力,驱动汲取液进入正渗透膜中汲取待处理料液中的水分子,水分子进入汲取液中后汲取液被稀释,被稀释后的汲取液进入负压罐,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力升高而增大,随压力的降低而减少,且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负压罐内,通过水源热泵将高压罐内汲取液的热能搬运传递给负压罐内的汲取液中,使负压罐中汲取液温度升高,高压罐中汲取液温度下降,同时气泵将从负压罐中抽吸气体向高压罐中充气,这样,就形成了负压罐中的压力降低而温度升高,稀汲取液中的溶解性气体大量析出,被气泵压入高压罐中,若此时负压罐中的水已经达标则可排放,若不达标,则负压罐后出水可再接入中间水池进行冷却降温(根据实际水温,若水温不超过40摄氏度,则可不必降温),降温方式同样采用水源热泵进行,将中间水池中水的热量搬运到负压罐中,中间水池后端接低压反渗透适当处理后产水达标排放,浓水一部分回流到负压罐,一部分回流到高压罐,回流到高压罐的目的是补充汲取液中流出去的水分,回流到负压罐的目的是在负压罐中再处理,使气体再次析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正渗透膜稀汲取液进入负压罐的瞬间,汲取液的外部环境由正压突然转变为负压状态,会发生闪蒸,即由于压力突然降低,汲取液会突然变成一部分的容器压力下的饱和蒸汽和饱和液,更有利于溶解性气体的释放。如此通过上述过程实现了待处理料液的再浓缩。
上述过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高压罐和负压罐联合使用,在极低能耗条件下解决了汲取液再生和水分子分离的问题,而水源热泵则同时兼顾各个工艺单元所需温度控制的问题,且由于水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并非直接利用电能产生热量,而是通过热量搬运,将需要降温的高压罐(或中间水池)中水的热量搬运到需要升温的负压罐中,达到了“一机两用”的目的,节约电能。由于中间水池中的水是已经被提取溶解性气体后的水,因此这部分水实际上可能已经达标,为了保险起见,如果这部分水不达标,那么水中溶解性气体也是极低的,因此末端可接入低压反渗透系统再深度处理,为本实用新型排水水质保驾护航,由于是低压反渗透,且可能用不到,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方案整体上能耗是比较低的。
本发明创造中涉及的术语解释如下:
高压气驱:是指在密闭的压力罐中,罐体顶部不断充入气体从而增大密闭罐体内部的压力,液体在压力罐中下部,密闭压力罐底部设置有液体出口,但液体出口阀门打开后,由于罐体内部有较大气压,靠气压可将液体压出密闭罐。高压气驱是指的靠高压气驱动液体流动。
负压分离:是指气体溶解到液体中后,在密闭容器内加热和抽吸,使得密闭容器内温度升高以及压力降低,从而使得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急速减小,将气体从溶液中分离的过程,包括溶液突然进入高温负压罐中发生的闪蒸过程。
正渗透:正渗透是指水从较高水化学势(或较低渗透压)侧区域通过选择透过性膜流向较低水化学势(或较高渗透压)—侧区域的过程。在具有选择透过性膜的两侧分别放置两种具有不同渗透压的溶液,一种为具有较低渗透压的原料液,另一种为具有较高渗透压的驱动溶液,正渗透正是应用了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差作为驱动力,才使得水能自发地从原料液一侧透过选择透过性膜到达驱动液—侧。当对渗透压高的一侧溶液施加一个小于渗透压差的外加压力时,水仍然会从原料液压~侧流向驱动液—侧,这种过程叫做压力阻尼渗透。压力阻尼渗透的驱动力仍然是渗透压,因此它也是一种正渗透过程。
汲取液:在正渗透膜中配置的一种盐溶液,这种溶液的盐浓度一般比废水侧的废水含盐量高许多倍,从而使得正渗透膜两侧水化学势差较高,废水中的水分子自发跨过正渗透膜进入汲取液,这个过程中,废水中的水进入汲取液之后的汲取液我们称之为稀汲取液,经过其他单元将稀汲取液浓缩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汲取液再生。
反渗透:反渗透又称逆渗透,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对膜一侧的料液施加压力,当压力超过它的渗透压时,溶剂会逆着自然渗透的方向作反向渗透。从而在膜的低压侧得到透过的溶剂,即渗透液;高压侧得到浓缩的溶液,即浓缩液。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
1.高压罐和负压罐联合使用,替代了汲取液侧传统的给水泵,因此可在极低能耗条件下完成汲取液进入正渗透膜和出正渗透膜的过程,提供了温敏、压敏溶质分离与再生的两个条件,同步完成汲取液再生与纯水分离的工作。
2.水源热泵则同时兼顾各个工艺单元所需温度控制的问题,且由于水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并非直接利用电能产生热量,而是通过热量搬运,将需要降温的高压罐(或中间水池)中水的热量搬运到需要升温的负压罐中,达到了“一机两用”的目的,节约电能。由于中间水池中的水是已经被提取溶解性气体后的水,因此这部分水实际上可能已经达标,为了保险起见,如果这部分水不达标,那么水中溶质浓度也是极低的,因此末端可接入低压反渗透系统再深度处理,为本实用新型排水水质保驾护航,由于是低压反渗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整体上能耗是比较低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因在溶质分离与浓缩中引用了水源热泵,将汲取液再生罐中的热能直接转移至汲取液溶质分离罐中,该过程中没有直接采用电能转换为热能,仅仅是利用电能进行热能转移,相比于其他技术中采用加热蒸发的方式回收溶质,本方案更节能。
2.采用真空泵、空压机或同类的气泵,从稀汲取液储罐中抽真空,抽出的气体泵入汲取液再生罐中,同步达到了以下三个目的:第一、汲取液再生罐中进入大量氨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罐体中压力增大,有利于碳酸氨、碳酸氢铵等的生成和溶解度增大,实现汲取液的再生;第二、稀汲取液储存罐中由真空泵不断抽真空形成负压,将正渗透膜中已经被稀释的汲取液抽吸到罐体中,在稀汲取液进入罐体瞬间由于汲取液所处环境突变为负压和较热的环境,因此稀汲取液部分闪蒸,达到氨气、二氧化碳从稀汲取液中分离出来目的,且由于罐体环境为负压高温环境,各种气体的溶解度极低,氨和二氧化碳自动从稀汲取液中脱出,从而实现溶质和净水的分离;第三、稀汲取液储存罐的负压环境和汲取液储罐的正压环境共同作用下,在正渗透膜入口处靠正压将汲取液压入膜中,在出口处靠负压抽吸作用将汲取液抽出,从而实现在正渗透膜汲取液侧压力极小,最大程度的降低反向渗透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设备的结构和工艺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设备的结构和工艺示意图(含反渗透系统);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设备的结构和工艺示意图(负压罐含喷雾器);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设备的结构和工艺示意图(含反渗透系统、负压罐含喷雾器);
图5是高压罐汲取液温度与负压反应塔稀汲取液温度变化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设备的具体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设备包括正渗透膜系统1、浓水储存罐7、高压罐2、负压罐3、水源热泵机组4、气泵5、水泵(61,62,63);所述正渗透膜系统包括污水入口、浓水出口、稀汲取液出口、汲取液入口和污水循环泵62;污水入口接水泵63;所述正渗透膜系统1的浓水出口通向浓水储存罐7,所述正渗透膜系统1的稀汲取液出口通向负压罐3,所述正渗透膜系统1的汲取液入口与高压罐2连通;所述水源热泵机组4分别连接高压罐2和负压罐3;所述负压罐3设置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所述负压罐3的气体出口连接气泵5通向高压罐2;所述负压罐3的液体出口与水泵61连接。所述负压罐3的气体出口依次连接真空气泵51、高压气泵52。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4所示,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设备还包括反渗透系统8和达标水池9,所述负压罐3的液体出口与水泵(64、65)连接后分别连接反渗透系统8和达标水池9;所述反渗透系统8包含产水出口和截留液出口,所述反渗透系统8的产水出口通向达标水池9,达标水池9的出口与水泵61连接,所述反渗透系统8的截留液出口通过阀门控制通向负压罐3或高压罐2。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设备还包括冷却水池10,冷却水池10分别连接所述负压罐3和所述反渗透系统8,冷却水池10与反渗透系统8间设置水泵65,所述水源热泵机组4分别连接高压罐2、负压罐3和反渗透系统10。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所述负压罐3内部设置填料层31和喷雾器32,所述负压罐3外部设置循环泵33。填料层31用于增大负压罐内部的表面积,循环泵33用于将负压罐底部的稀汲取液不断抽至顶部通过喷雾器32喷洒下来,在负压条件下增大了稀汲取液的气-液接触面积,加快了气体挥发速度。
在具体实施时,正渗透膜系统根据实际污水水质情况和需要可设计为多级正渗透膜组件。
二、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方法的具体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以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可溶解性的压敏气体溶于水后制得汲取液,利用易溶于水的气体溶解于水中形成盐溶液装到高压罐中,高压驱动汲取液进入正渗透膜系统中汲取待处理料液中的水分子;
(2)待处理料液通过正渗透膜系统时水分子扩散到水化学势较低的汲取液中;
(3)水分子进入汲取液中后汲取液被稀释成稀汲取液,稀汲取液进入负压罐,在负压罐内,通过水源热泵将高压罐内汲取液的热能搬运传递给负压罐内的汲取液中,使负压罐中汲取液温度升高,高压罐中汲取液温度下降,同时气泵将从负压罐中抽吸气体向高压罐中充气,形成了负压罐中的压力降低而温度升高,稀汲取液中的溶解性气体大量析出,被气泵压入高压罐中再次溶解;从而同时实现负压罐中溶质与产品水的分离和高压罐中汲取液的再生;
(4)对负压罐中的水进行排放。
针对待处理水质污染更加严重的情况,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易溶于水的气体溶解于水中形成汲取液装到高压罐中,高压驱动汲取液进入正渗透膜系统中汲取待处理料液中的水分子;
(2)待处理料液通过正渗透膜系统时水分子扩散到水化学势较低的汲取液中;
(3)水分子进入汲取液中后汲取液被稀释成稀汲取液,稀汲取液进入负压罐,在负压罐内,通过水源热泵将高压罐内汲取液的热能搬运传递给负压罐内的汲取液中,使负压罐中汲取液温度升高,高压罐中汲取液温度下降,同时气泵将从负压罐中抽吸气体向高压罐中充气,形成了负压罐中的压力降低而温度升高,稀汲取液中的溶解性气体大量析出,被气泵压入高压罐中再次溶解;从而同时实现负压罐中溶质与产品水的分离和高压罐中汲取液的再生;
(4)对负压罐中的水进行检测,若达标则直接排放;若不达标,则将负压罐出水接入冷却水池进行冷却降温,降温方式采用水源热泵组进行,将冷却水池中水的热量搬运到负压罐中,通过冷却水池后的液体通过反渗透系统处理后产水达标排放,反渗透系统中的浓水一部分回流到负压罐,一部分回流到高压罐。
在优化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方法中所述负压罐内底部的稀汲取液通过循环泵不断抽取至所述负压罐顶部通过喷雾器喷洒下来。
具体实施时,污水通过污水给水泵进入正渗透膜系统中,通过污水循环泵使污水在正渗透膜单元一侧高速循环,污水在膜表面流速保持达到4m/s左右,污水在膜面具有较高的错流速度,减轻浓差极化,防止污染物沉积到正渗透膜面;浓汲取液在高压罐中靠顶部气压将浓汲取液压入正渗透膜系统中,高压罐气压为0.5~1bar,推动浓汲取液进入正渗透膜系统中,正渗透膜汲取液出口处接入负压罐(或负压反应塔,-0.5~1bar),通过负压抽吸作用将稀释后的汲取液抽吸到负压反应塔中,汲取液进入负压反应塔可通过喷淋头喷入负压罐,有利于汲取液中溶质的分离,进一步的,可将负压反应塔中部设置填料,底部设置循环泵将负压反应塔底部的料液抽到顶部喷淋而下,增大液体比表面积,加快汲取液的解吸速度。于此同时,高压罐和负压罐(或负压反应塔)中间连接水源热泵,通过水源热泵将高压罐中水的热量搬运给负压罐(或负压反应塔),使得高压罐降温(降温至10~30℃)和负压罐升温(升温至40~70℃,条件合适可升温至100℃)同步发生。有利于溶质在负压罐中分解分离和在高压罐中再生溶解,此时,若负压罐中液体已达到既定标准,则可直接排放,若仍未达标,负压罐(或负压反应塔)出水接入冷却水池,冷却水池水的热量通过水源热泵搬运给负压罐(或负压反应塔)而降温,之后再使用低压反渗透处理后达标排放。
三具体汲取液的选择和配制
实施例采用的浓汲取液为氨气溶于水后形成的汲取液,利用一定压力条件下,氨在水中溶解度不同的性质达到制作汲取液、汲取液再生、汲取液分离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的数据显示,在1.01bar压力条件下,20℃时氨在水中的质量溶解度为33.95%,40℃时氨在水中溶解度为23.3%,60℃时氨在水中溶解度为13.65%,100℃时氨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换算为体积浓度,则:
100℃时氨的浓度为0mg/L;
20℃时氨的浓度为339.5g/L,即19.97mol/L。
假定该体系溶液为理想溶液,使用范特荷夫公式计算溶液的渗透压,公式如下所示:
π=nCRT 式(1)
式(1)中:
π为稀溶液的渗透压,单位是KPa;
n为范特荷夫系数;
C为溶液的摩尔浓度,单位是mol/L;
R为气体常数,为8.31kPa·L·K-1·mol-1;
T为绝对温度。
分别将20℃条件下氨溶液代入上式计算溶液的渗透压,则各种条件下产生的渗透压分别为97296.90Kpa(972.97bar)。
在具体实施方法中,采用氨溶液作为汲取液,通过水源热泵将负压罐温度升至100℃,高压罐温度降低至20℃。则汲取液进入正渗透膜中后可产生927.97bar的自然渗透压,污水中的水分子通过正渗透膜后进入汲取液中,之后汲取液进入负压反应塔被升温至100℃,氨从稀汲取液中解吸出并被高压气泵压入高压罐中重新溶解获得汲取液再生,负压反应塔底部水的氨浓度降低为0,可直接达标排放。
在另一具体实施方法中,浓汲取液为碳酸氢铵溶于水后形成的汲取液,利用碳酸氢铵加热易分解的特性,分别在高温负压反应塔中进行碳酸氢铵的分解和在低温高压罐中进行碳酸氢铵的合成,从而实现汲取液的再生与纯水分离。
利用碳酸氢铵(NH4HCO3)配置汲取液,碳酸氢铵的性质如下:常温常压下稳定,有热不稳定性,固体在58℃、水溶液在70℃则分解,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4%(10℃),17.4%(20℃),21.3%(30℃)。其水溶液呈碱性,25℃时0.1mol·L-1溶液的pH值7.8。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热至约60℃时,分解为NH3 21.5%,CO2 55.7%,H2O 22.8%组成的白色烟雾。能被热水分解。在常压下有潮气存在时,36℃以上即开始缓慢分解,生成氨、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碳酸氢铵上述理化性质,在30℃条件下配置2mol/L的碳酸氢氨溶液作为汲取液,根据公式(1),该汲取液产生的渗透压为10081.56kPa(100.82bar),渗透压极强,污水由低压给水泵送入正渗透膜,汲取液则靠高压储罐中的气压驱动和负压储罐的负压抽取双重作用下从正渗透膜另一侧进入正渗透膜系统中,汲取液将污水中的水分子夺取后进入负压反应罐,水源热泵将高压罐中的热量提取出来并搬运至负压反应罐中,这样做即可使高压罐降温负压罐升温,通过水源热泵的自动控制系统使得高压罐温度维持在30℃,负压反应罐维持在60℃。此时负压反应罐内碳酸氢铵溶液分解为氨气、二氧化碳、水,氨气、二氧化碳、水蒸气被真空泵抽取到并压缩到高压储罐中,在高压储罐内降温、增压后又重新反应结合为碳酸氢铵,从而实现浓汲取液的再生和稀汲取液的溶质和水的分离。根据负压反应罐内碳酸氢铵溶液的浓度,再确定是否需要在后端增加反渗透系统。本实施例中,负压反应塔内碳酸氢铵分解充分,则无需接入反渗透即可直接达标排放。若负压反应塔内碳酸氢铵分解不充分,可接入反渗透再次过滤后,浓缩液送入高压储罐,产水达标排放。即使碳酸氢铵分解不充分,但残留在水中的碳酸氢铵浓度较低,所产生的渗透压较小,因此后端通过普通的低压反渗透即可实现溶质溶剂的分离。从而节约能耗。
四、具体实施效果
使用1.7mol/L碳酸氢铵溶液作为汲取液,垃圾渗滤液经过“生化+超滤+纳滤+反渗透”处理后产生的浓缩液作为待处理料液,采用正渗透膜汲取液的高压再生和负压分离纯水的方法处理待处理料液,所述方法使用的仪器设备主要分为正渗透膜分离单元、稀汲取液中纯水与溶质分离(解吸)单元、汲取液浓缩再生单元三大部分组成。
正渗透膜分离单元:正渗透膜分离单元主要装置包括正渗透膜组件、料液进料泵、料液循环泵等。其中,正渗透膜只允许料液中的水通过,其他成分无法通过正渗透膜。本实施例中正渗透膜采用的是由膜元件和膜壳组成,膜元件采用TFC膜(流道厚度85mil,单支膜有效面积为3㎡,使用2支),膜活性层为聚酰胺材料制成,膜壳采用4寸20bar压力等级的玻璃钢膜壳。
稀汲取液中纯水与溶质分离(解吸)单元:解吸分离是一种采用加热、抽真空等方式,将溶解的气体(或溶质)与纯水分离的过程。碳酸氢铵汲取液由于受热易分解,因此本实施例是采取抽真空及加热(非电直接加热)的方式将碳酸氢铵与纯水分离。其主要装置包括负压反应塔(塔内装填填料,填料采用丝网波纹板填料,该填料材料薄,比表面积大,能够确保液体在网体上形成稳定的薄液层,气液两相充分混合、无积液死角)、水源热泵(与高压罐、冷却水池共用,目的是将高压罐和冷却水池中的热量搬运转移至负压反应塔中)、循环泵、喷雾器、真空泵、排水泵及相关检测仪表等。
汲取液浓缩再生单元:负压反应塔中分解、分离、解吸而产生的气体(NH3、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为使NH3、CO2快速溶于水并重新转变为碳酸氢铵汲取液,并使再生单元中产生一定气压能够驱动汲取液进入正渗透膜中,本实施例中该单元装置设计为高压储罐、高压气泵、水源热泵(与负压反应塔共用,目的是将高压罐中的热量搬运至负压反应塔中,维持高压罐中的温度在20℃以下,确保汲取液进入正渗透膜中不破坏正渗透膜)及相关检测仪表等。
待处理料液水质如下:
表2待处理料液主要理化指标
实施例实施过程描述:上述待处理料液以2.4m3/h的流速进入正渗透膜料液一侧,料液一侧设置循环泵,保证正渗透膜料液一侧每处的流速均为2.4m3/h,汲取液以0.3m3/h流速进入正渗透膜汲取液一侧。
待处理料液经过正渗透处理后,出膜流量(浓水流量)为2.33m3/h,稀汲取液进负压反应塔前的流量为0.37m3/h。即待处理料液中水分子每小时有0.07m3跨过正渗透膜进入汲取液一侧,通过推算可知,汲取液碳酸氢铵被稀释为1.378mol/L,汲取液出正渗透膜后的摩尔浓度为1.378mol/L。
正渗透过程即是汲取液通过正渗透膜夺取待处理料液中水分子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汲取液浓度较高(产生的渗透压高),因此,需要将稀汲取液中的水分子与碳酸氢铵分离并每小时排出0.07m3纯水,碳酸氢铵分离后再转移至高压储罐中溶解再生为1.7mol/L的汲取液重新利用。
由于正渗透过程是污水与汲取液在正渗透膜两侧的对流过程,因此,汲取液与污水之间存在着类似换热器作用热量交换,若汲取液与待处理料液之间存在温差,则可污水与汲取液之间可自发进行热量交换。汲取液与污水的初始温度均为20℃,汲取液配置量为1m3(存储于高压储罐),负压反应塔中初始状态也是存有1m3汲取液,设备运行后,待处理料液以2.4m3/h的流速进入正渗透膜料液一侧,料液一侧设置循环泵,保证正渗透膜料液一侧每处的流速均为2.4m3/h,汲取液以0.3m3/h流速进入正渗透膜汲取液一侧,待处理料液经过正渗透处理后,出膜流量(浓水流量)为2.33m3/h,稀汲取液进负压反应塔前的流量为0.37m3/h,负压反应塔产品水(纯水)出水流量为0.07m3/h。在此过程中,水源热泵从高压储罐中搬运热能至负压反应塔,负压反应塔抽出的热气、水蒸气进入高压罐中释放热量并重新形成汲取液,同时,高压储罐中汲取液热量不断被转移至负压反应塔而温度降低,在汲取液进入正渗透膜后又与待处理料液发生热量交换而升温,因此,水源热泵的热能来源有高压储罐汲取液、待处理料液、负压反应塔抽吸过来的高温气体、水蒸气(设备外围空气热传递能量忽略不计)。
正渗透过程中,汲取液与待处理料液的通过正渗透膜发生热量交换,而负压反应塔和高压罐通过水源热泵发生热量转移,水源热泵的能效比为3,系统启动后,负压反应塔中稀汲取液温度逐渐升高,高压储罐内汲取液和待处理料液出口温度逐渐降低,但是由于待处理料液持续不断的进入正渗透系统中并与汲取液发生热交换,因此,随着汲取液温度与待处理料液温差增大,单位时间内正渗透系统中汲取液与待处理料液换热量越大,因而高压储罐内汲取液温度下降速度缓慢。当负压反应塔温度上升至95℃时,高压储罐汲取液温度降低至3.12℃(高压罐汲取液温度与负压反应塔稀汲取液温度变化关系见图5)。此时,负压反应塔稀汲取液的氨氮浓度为23.2mg/L,小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表2的标准限值(25mg/L),碳酸氢铵解吸率为99.91%。
上述过程中,由于采用了能效比为3的水源热泵对负压反应塔进行升温,1m3稀汲取液从20℃升温至95℃,需要转移3.15×108J能量,耗电量为1.05×108J(29.17度电);若采取传统电锅炉直接加热方式,其热能转换效率为90%,1m3稀汲取液从20℃升温至95℃,需要消耗3.5×108J能量,耗电量为97.22度电。本实施例采用水源热泵,相比于电锅炉加热法,节能约70%。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渗透膜系统、浓水储存罐、高压罐、负压罐、水源热泵机组、气泵、水泵;所述正渗透膜系统包括污水入口、浓水出口、稀汲取液出口、汲取液入口及污水循环泵;所述正渗透膜系统的浓水出口通向浓水储存罐,所述正渗透膜系统的稀汲取液出口通向负压罐,所述正渗透膜系统的汲取液入口与高压罐连通;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分别连接高压罐和负压罐;所述负压罐设置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所述负压罐的气体出口连接气泵通向高压罐;所述负压罐的液体出口与水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设备还包括反渗透系统和达标水池,所述负压罐的液体出口与水泵连接后分别连接反渗透系统和达标水池;所述反渗透系统包含产水出口和截留液出口,所述反渗透系统的产水出口通向达标水池,达标水池的出口与水泵连接,所述反渗透系统的截留液出口通过阀门控制通向所述负压罐或所述高压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设备还包括冷却水池,冷却水池分别连接所述负压罐和所述反渗透系统,冷却水池与反渗透系统间设置水泵,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分别连接高压罐、负压罐和反渗透系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罐内部设置填料层和喷雾器,所述负压罐外部设置循环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罐的气体出口连接的气泵依次为真空气泵、高压气泵。
CN202322322417.7U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设备 Active CN220802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22417.7U CN220802672U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22417.7U CN220802672U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02672U true CN220802672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672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22417.7U Active CN220802672U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026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44711B2 (en) Osmotically driven membrane processe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raw solute recovery
KR101749159B1 (ko) 정 삼투 분리 방법
AU2005290082B2 (en) Removal of carbon dioxide from air
US20120118826A1 (en) Desalination system
CN104211244B (zh) 一种吸收剂可再生且副产浓氨水的气态膜法处理含氨料液或废水的方法
CN104803448A (zh) 高盐度高有机物浓度废水的正渗透处理方法
AU2011305488B2 (en) Osmotically driven membrane processe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raw solute recovery
CN101659451A (zh) 一种气提式膜蒸馏高盐水处理方法
CN2808881Y (zh) 多级闪蒸海水淡化系统
CN105800851A (zh) 正渗透汲取液及其循环再生方法和应用
JP4996068B2 (ja) 廃水の濃縮処理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12679020B (zh) 一种低成本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20802672U (zh) 一种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设备
CN211226612U (zh) 脱除垃圾渗滤液中硫化氢的集成处理装置
CN116983831A (zh) 一种高压气驱负压分离的正渗透膜分离设备和方法
CN106800351A (zh) 全膜法海水淡化及浓盐水综合利用系统
CN217868418U (zh) 一种氨氮废水处理系统
CN110548372B (zh) 一种气体除湿的膜冷凝方法
CN220201659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111186949A (zh) 多级闪蒸海水淡化与压力延迟渗透盐差发电耦合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20194466U (zh) 一种气体洁净及资源化再利用系统
CN2719832Y (zh) 锅炉给水专用膜法除氧装置
CN219050834U (zh) 一种气体提取回收系统
CN204125209U (zh) 一种高低温无孔膜污水处理系统
CN214654296U (zh) 一种高盐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