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02343U - 一种高效沉砂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沉砂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02343U
CN220802343U CN202322032578.2U CN202322032578U CN220802343U CN 220802343 U CN220802343 U CN 220802343U CN 202322032578 U CN202322032578 U CN 202322032578U CN 220802343 U CN220802343 U CN 2208023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arranged
conveying
supporting legs
conveying pipeline
sand se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3257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赟
曹功文
刘士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Jiangb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Jiangb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Jiangb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Jiangb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3257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023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023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023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olids By Using Liquids Or Pneumatic Pow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沉砂器,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一种高效沉砂器,包括:装置主体,具体的,装置主体包括沉淀壳体、第一支撑腿、输送管道以及第二支撑腿,第一支撑腿其设有四个,四个第一支撑腿分别固定设于沉淀壳体底部四个对角处,第二支撑腿其对称设有两个,两个第二支撑腿分别固定设于输送管道底部两侧;连接管道,其设于装置主体上;导向板,其设于装置主体上;过滤机构,其设于装置主体上,其用以将污水中的泥砂阻挡过滤;输送机构,其设于装置主体上,其用以将过滤后的泥砂输送出装置主体;以及泥砂排放口,其设于装置主体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沉降后的泥砂无法排出装置内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沉砂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沉砂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沉砂池一般是设在污水处理厂生化构筑物之前的泥水分离的设施。分离的沉淀物质多为颗粒较大的砂砾,沉淀物质比重较大,无机成分高,含水量低。污水在迁移、流动和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混入泥砂。污水中的砂如果不预先沉降分离去除,则会影响后续处理设备的运行。最主要的是磨损机泵、堵塞管网,干扰甚至破坏生化处理工艺过程,但现有的许多沉砂设备无法实现污水和泥砂一起处理,再进行分类输送排放。
申请号“CN201320101090.4”记载了“一种沉砂器,包括池体,该池体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在池体中纵向均布有至少5块隔板,池体的中间底板与竖直方向夹角α为60°~85°,中间底板的最低端设置有聚砂区,中间底板的最高端设置有出水区。”
上述专利基于沉砂器,通过池体倾斜底板和隔板设置,废水流速减缓,含砂废水隔板阻挡后砂粒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从而形成层层缓冲,逐层连续沉降的沉砂过程,沉降后的砂粒及杂质由倾斜地板自动滑向聚砂区聚集,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除砂效果好的优点。
上述专利通过池体倾斜底板和隔板设置,沉降后的砂粒及杂质由倾斜地板自动滑向聚砂区聚集,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除砂效果好的优点,但该装置对于聚砂区聚集的泥砂不能自动化排出装置内部,增加了人工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沉砂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沉降后的泥砂无法排出装置内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沉砂器,包括:
装置主体;
连接管道,其设于装置主体上;
导向板,其设于装置主体上;
过滤机构,其设于装置主体上,其用以将污水中的泥砂阻挡过滤;
输送机构,其设于装置主体上,其用以将过滤后的泥砂输送出装置主体;以及
泥砂排放口,其设于装置主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沉淀壳体、第一支撑腿、输送管道以及第二支撑腿,所述第一支撑腿其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支撑腿分别固定设于所述沉淀壳体底部四个对角处,所述第二支撑腿其对称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支撑腿分别固定设于所述输送管道底部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过滤机构包括限位框、过滤器以及通孔,所述通孔其开设于所述沉淀壳体顶部并贯穿所述沉淀壳体顶部,所述限位框其对称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框分别固定设于所述沉淀壳体内壁两侧,所述过滤器其滑动设于两个所述限位框内壁,且所述过滤器与所述通孔滑动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过滤器顶部固定设有把手,其用以方便人们拿取所述过滤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电机和螺旋输送叶,所述电机其固定设于所述输送管道端部,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输送管道一端并转动设于所述输送管道另一端内侧壁,所述螺旋输送叶其固定设于所述电机输出端圆周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连接管道其顶部固定设于所述沉淀壳体底部,且所述连接管道底部固定设于所述输送管道顶部靠端部的位置,所述导向板其固定设于所述沉淀壳体内壁底部,所述泥砂排放口其固定设于所述输送管道底部靠另一端部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沉淀壳体一侧壁固定设有排料口,且所述沉淀壳体的另一侧壁固定设有进料口,其用以方便污水的进出排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通孔开设于沉淀壳体顶部并贯穿沉淀壳体顶部,两个限位框分别固定设于沉淀壳体内壁两侧,过滤器其滑动设于两个限位框内壁,且过滤器与通孔滑动配合,方便将过滤设备取出进行清洗,提升装置的工作效率。
2、通过将电机固定设于输送管道端部,且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输送管道一端并转动设于输送管道另一端内侧壁,螺旋输送叶其固定设于电机输出端圆周表面,方便将泥砂排出装置内部,自动化操作,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沉砂器第一视角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沉砂器第一视角立体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沉砂器第一视角立体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沉砂器第二视角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沉砂器第二视角立体爆炸图。
图中:1、沉淀壳体;2、第一支撑腿;3、连接管道;4、输送管道;5、第二支撑腿;6、泥砂排放口;7、电机;8、螺旋输送叶;9、导向板;10、限位框;11、过滤器;12、把手;13、通孔;14、排料口;15、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沉砂器,其由装置主体、连接管道3、导向板9、过滤机构、输送机构以及泥砂排放口6构成,具体阐述如下:
请参阅图1,装置主体,具体的,装置主体包括沉淀壳体1、第一支撑腿2、输送管道4以及第二支撑腿5,第一支撑腿2其设有四个,四个第一支撑腿2分别固定设于沉淀壳体1底部四个对角处,第二支撑腿5其对称设有两个,两个第二支撑腿5分别固定设于输送管道4底部两侧;
请参阅图2,连接管道3其设于装置主体上;
请参阅图2,导向板9其设于装置主体上;
请参阅图3,过滤机构其设于装置主体上,其用以将污水中的泥砂阻挡过滤,具体的,过滤机构包括限位框10、过滤器11以及通孔13,通孔13其开设于沉淀壳体1顶部并贯穿沉淀壳体1顶部,限位框10其对称设有两个,两个限位框10分别固定设于沉淀壳体1内壁两侧,过滤器11其滑动设于两个限位框10内壁,且过滤器11与通孔13滑动配合;
请参阅图5,输送机构其设于装置主体上,其用以将过滤后的泥砂输送出装置主体,具体的,输送机构包括电机7和螺旋输送叶8,电机7其固定设于输送管道4端部,且电机7的输出端贯穿输送管道4一端并转动设于输送管道4另一端内侧壁,螺旋输送叶8其固定设于电机7输出端圆周表面;以及
请参阅图4,泥砂排放口6其设于装置主体上。
请参阅图3,过滤器11顶部固定设有把手12,其用以方便人们拿取过滤器11。
请参阅图3,连接管道3其顶部固定设于沉淀壳体1底部,且连接管道3底部固定设于输送管道4顶部靠端部的位置,导向板9其固定设于沉淀壳体1内壁底部,泥砂排放口6其固定设于输送管道4底部靠另一端部的位置。
请参阅图3,沉淀壳体1一侧壁固定设有排料口14,且沉淀壳体1的另一侧壁固定设有进料口15,其用以方便污水的进出排放。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通孔13开设于沉淀壳体1顶部并贯穿沉淀壳体1顶部,两个限位框10分别固定设于沉淀壳体1内壁两侧,过滤器11其滑动设于两个限位框10内壁,且过滤器11与通孔13滑动配合,方便将过滤设备取出进行清洗,提升装置的工作效率。
通过将电机7固定设于输送管道4端部,且电机7的输出端贯穿输送管道4一端并转动设于输送管道4另一端内侧壁,螺旋输送叶8其固定设于电机7输出端圆周表面,方便将泥砂排出装置内部,自动化操作,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未处理的污水从进料口15进入到沉淀壳体1内部,将排料口14的一端连接抽泵,方便将污水进行引流,处理后的污水穿过过滤器11从排料口14排出,而污水中的泥砂经过过滤器11的过滤阻挡,再因为自身重力的加持下,掉落至导向板9上,泥砂再经过导向板9的导向集中掉落至连接管道3最后落在输送管道4的内壁,接着启动电机7带动螺旋输送叶8开始运输工作,将泥砂输送至泥砂排放口6排出装置内部,而又因为螺旋输送叶8与输送管道4之间会产生间隙,而那些污水就不会随着螺旋输送叶8的运输从泥砂排放口6排出,如果过滤器11长时间使用想要清洗过滤器11表面的污渍时,可以通过手动拿住把手12将过滤器11从通孔13抽出进行清洗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高效沉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主体;
连接管道(3),其设于装置主体上;
导向板(9),其设于装置主体上;
过滤机构,其设于装置主体上,其用以将污水中的泥砂阻挡过滤;
输送机构,其设于装置主体上,其用以将过滤后的泥砂输送出装置主体;以及
泥砂排放口(6),其设于装置主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沉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沉淀壳体(1)、第一支撑腿(2)、输送管道(4)以及第二支撑腿(5),所述第一支撑腿(2)其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支撑腿(2)分别固定设于所述沉淀壳体(1)底部四个对角处,所述第二支撑腿(5)其对称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支撑腿(5)分别固定设于所述输送管道(4)底部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沉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包括限位框(10)、过滤器(11)以及通孔(13),所述通孔(13)其开设于所述沉淀壳体(1)顶部并贯穿所述沉淀壳体(1)顶部,所述限位框(10)其对称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框(10)分别固定设于所述沉淀壳体(1)内壁两侧,所述过滤器(11)其滑动设于两个所述限位框(10)内壁,且所述过滤器(11)与所述通孔(13)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沉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11)顶部固定设有把手(12),其用以方便人们拿取所述过滤器(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沉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电机(7)和螺旋输送叶(8),所述电机(7)其固定设于所述输送管道(4)端部,且所述电机(7)的输出端贯穿所述输送管道(4)一端并转动设于所述输送管道(4)另一端内侧壁,所述螺旋输送叶(8)其固定设于所述电机(7)输出端圆周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沉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道(3)其顶部固定设于所述沉淀壳体(1)底部,且所述连接管道(3)底部固定设于所述输送管道(4)顶部靠端部的位置,所述导向板(9)其固定设于所述沉淀壳体(1)内壁底部,所述泥砂排放口(6)其固定设于所述输送管道(4)底部靠另一端部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沉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壳体(1)一侧壁固定设有排料口(14),且所述沉淀壳体(1)的另一侧壁固定设有进料口(15),其用以方便污水的进出排放。
CN202322032578.2U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高效沉砂器 Active CN2208023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2578.2U CN220802343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高效沉砂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2578.2U CN220802343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高效沉砂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02343U true CN220802343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710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32578.2U Active CN220802343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高效沉砂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023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30279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纤维转盘式过滤装置
CN218653161U (zh) 一种高速公路收费站用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08121732U (zh) 一种水面浮油收集装置
CN220802343U (zh) 一种高效沉砂器
CN113144729A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高效循环除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521808A (zh) 自来水尾水处理新工艺
CN210406724U (zh) 一种水产养殖池水循环用过滤装置
CN111530141A (zh) 一种自动清理的污水处理过滤装置
CN213235421U (zh) 一种盾构机盾尾抽水过滤装置
CN211688537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污水排放处理装置
CN211226665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淀池
CN219240491U (zh) 一种水面垃圾收集装置
CN218321063U (zh) 一种污水高效处理罐
CN212998741U (zh) 一种绿色建筑污水处理设备
CN221235364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污水处理设备
CN218709401U (zh) 一种隧道污水颗粒物预处理装置
CN212818523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转盘过滤装置
CN213853356U (zh) 一种环保型污水泵站砂水分离装置
CN220110525U (zh) 一种混合机湿法除尘排泥装置
CN115105894B (zh) 一种微灌专用离心砂石网式复合过滤器
CN215352274U (zh) 一种生活污水除砂过滤装置
CN214233011U (zh) 一种联动式多级污泥水净化过滤装置
CN218589762U (zh) 一种移动沉砂池
CN111439822B (zh) 一种中和池
CN219156637U (zh) 一种水利水电施工排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