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97840U - 一种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97840U
CN220797840U CN202322447431.XU CN202322447431U CN220797840U CN 220797840 U CN220797840 U CN 220797840U CN 202322447431 U CN202322447431 U CN 202322447431U CN 220797840 U CN220797840 U CN 2207978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power supply
transistor
main control
contro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4743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oden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oden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oden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oden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4743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978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978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978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包括电源处理电路、主控模块、第一开关电路、加热部件、温度检测电路、充放电开关电路和电池端口组。利用电源处理电路对从外置电源接收的电源电压进行转换,得到符合预设条件的电压,主控模块接收温度检测电路输出的温度信号和电源处理电路输出的电压,根据温度信号和温度阈值控制第一开关电路导通或者截止,第一开关电路导通或者截止控制加热部件加热或者停止加热。充放电开关电路接收主控模块的充电指令或者放电指令,将电池组的充电回路或者放电回路导通。在电池组的温度不满足温度阈值时进行加热并进行充放电操作,避免低温环境下使用电池时会对电池造成损害,在低温环境下持续保护电池循环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便携式储能和户外储能统称为新能源储能,新能源储能所对应的新能源储能电源由多节电池串组成电池组并包括储能中央控制器模块,主控制板位于储能单元中。新能源储能电源属于一种存储电源,在对存储电源进行充电的过程中,会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在对存储电源进行放电的过程中,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在存储电源内部包含电解液和活性化学物质,天气变冷后,电池内部电解液的粘稠度会变大,导致电阻会逐渐增加,而活性物质在遇到低温环境时,其电能转化率会降低,从而导致电池在充电的时候充不满,在放电的时候出现掉电快的现象。
现有的解决方法通常是在对电池组进行充电之前先把电池充电到一定温度以上,但是因为充电环境温度太低,会导致电池无法充满电,同时会对电池使用寿命产生损害,电池中的锂离子等无法活跃的运动,从而产生结晶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在低温环境下使用电池时会对电池造成损害的问题,从而可以在低温环境下持续保护电池循环使用寿命。
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包括:电源处理电路、主控模块、第一开关电路、加热部件、温度检测电路、充放电开关电路和电池端口组;
所述加热部件包括第一端,所述加热部件用于对电池组进行加热;
所述电源处理电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电源处理电路的第一端与一用于供电的外置电源连接,所述电源处理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电源处理电路用于将从所述外置电源中获取的电源电压转换为符合预设条件的电压,并将所述电压输出给所述主控模块;
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输出端,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电池组的相关温度,并将温度信号通过其输出端输出;
所述主控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和第三输出端;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由所述电源处理电路输出的电压,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信号;在电池组待充电的情况下,所述主控模块用于在所述温度信号小于预设温度阈值时,通过其第一输出端发送导通信号,在所述温度信号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通过其第一输出端发送截止信号;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外置电源或所述电源处理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加热部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主控模块发送的导通信号时,将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导通,以通过外置电源向所述加热部件供电使所述加热部件进行加热,在接收到所述主控模块发送的截止信号时,将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进行断开,停止向所述加热部件供电使其停止加热;
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主控模块输出的充电指令,以将所述电池组的充电回路导通;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三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主控模块输出的放电指令,以将所述电池组的放电回路导通。
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处理电路包括防电流反灌电路、太阳能电压信号检测电路和线性稳压器;
所述防电流反灌电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防电流反灌电路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电源处理电路的第一端;所述防电流反灌电路用于在所述外置电源中的太阳能电池不提供太阳能时,防止将电池组的电能传输给所述太阳能电池;
所述太阳能电压信号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太阳能电压信号检测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防电流反灌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太阳能电压信号检测电路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电源处理电路的第二端;所述太阳能电压信号检测电路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外置电源中太阳能电池的电压时,将所述太阳能电压信号检测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太阳能电压信号检测电路的第二端连通,并将检测到太阳能电池的电压传输到所述主控模块;
所述线性稳压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外置电源;所述线性稳压器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外置电源的电压进行电压转换并将转换后的电压输出。
一实施例中,所述防电流反灌电路包括至少一个二极管;所述防电流反灌电路包括一个二极管时,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作为所述防电流反灌电路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作为所述防电流反灌电路的第二端;所述防电流反灌电路包括多个二极管时,多个二极管之间进行并联连接;所述多个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在一起作为所述防电流反灌电路的第一端,所述多个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在一起作为所述防电流反灌电路的第二端。
一实施例中,所述线性稳压器包括晶体管Q28和晶体管Q29;所述晶体管Q29的控制极作为所述线性稳压器的第一端,所述晶体管Q29的第二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28的控制极。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晶体管Q23和晶体管Q24;所述晶体管Q24的控制极作为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所述晶体管Q24的第一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23的控制极,所述晶体管Q23的第一极作为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所述晶体管Q23的第二极作为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
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包括两个加热片;所述两个加热片分别包括VSS端和VDD端;所述两个加热片中的第一加热片的VSS端连接第二加热片的VDD端,所述第一加热片的VDD端连接所述第二加热片的VSS端,并作为所述加热部件的第一端。
一实施例中,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包括晶体管Q8和晶体管Q12;所述晶体管Q8的控制极作为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的第一端,所述晶体管Q12的控制极作为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的第二端。
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加热电路;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加热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加热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的第四输出端连接,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加热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线性稳压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加热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加热部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加热电路用于接收所述主控模块发送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并根据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所述加热部件的电流大小。
一实施例中,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加热电路包括互补对称推挽驱动电路和输出驱动电路;
所述互补对称推挽驱动电路包括晶体管Q25、晶体管Q26、晶体管Q27;所述晶体管Q27的控制极作为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加热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晶体管Q27的第一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25的控制极,所述晶体管Q27的第二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26的控制极;所述互补对称推挽驱动电路用于接收所述主控模块传输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并根据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所述输出驱动电路;
所述输出驱动电路包括晶体管Q30和晶体管Q31;所述晶体管Q30的控制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26的第二极,所述晶体管Q31的控制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25的第二极;所述输出驱动电路用于接收所述互补对称推挽驱动电路传输的脉冲宽度调制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信号对所述加热部件的电流大小进行控制。
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模拟前端检测电路;所述模拟前端检测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所述模拟前端检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池端口组连接,所述模拟前端检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模拟前端检测电路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模拟前端检测电路的第四输出端与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连接;所述模拟前端检测电路用于将所述温度检测电路检测到的电池组的相关温度传输到所述主控模块中。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所述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包括电源处理电路、主控模块、第一开关电路、加热部件、温度检测电路、充放电开关电路进而电池端口组。利用电源处理电路对从供电的外置电源中接收到的电源电压进行转换,得到符合预设条件的电压并输出给主控模块,主控模块同时接收温度检测电路输出的温度信号和电源处理电路输出的电压,并根据温度信号和预设温度阈值的大小控制第一开关电路导通或者截止,第一开关电路导通时可以控制加热部件进行加热,第一开关电路截止时可以控制加热部件停止加热。充放电开关电路可以接收主控模块的充电指令或者放电指令,从而将电池组的充电回路或者放电回路导通。在电池组的温度不满足预设温度阈值时进行加热处理,进而再进行充放电操作,可以避免低温环境下使用电池时会对电池造成损害,从而在低温环境下持续保护电池循环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种实施例的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另一种实施例的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种实施例的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种实施例的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另一种实施例的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晶体管,如无特殊说明,其可以是任何结构的晶体管,比如双极型晶体管或者场效应晶体管。当晶体管为双极型晶体管时,其控制极是指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第一极可以为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或发射极,对应的第二极可以为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或集电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射极”和“集电极”可以依据信号流向而互换;当晶体管为场效应晶体管时,其控制极是指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第一极可以为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或源极,对应的第二极可以为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源极”和“漏极”可以依据信号流向而互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所述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包括电源处理电路、主控模块、第一开关电路、加热部件、温度检测电路、充放电开关电路进而电池端口组。利用电源处理电路对从供电的外置电源中接收到的电源电压进行转换,得到符合预设条件的电压并输出给主控模块,主控模块同时接收温度检测电路输出的温度信号和电源处理电路输出的电压,并根据温度信号和预设温度阈值的大小控制第一开关电路导通或者截止,第一开关电路导通时可以控制加热部件进行加热,第一开关电路截止时可以控制加热部件停止加热。充放电开关电路可以接收主控模块的充电指令或者放电指令,从而将电池组的充电回路或者放电回路导通。在电池组的温度不满足预设温度阈值时进行加热处理,进而再进行充放电操作,可以避免低温环境下使用电池时会对电池造成损害,从而在低温环境下持续保护电池循环使用寿命。
请参照图1,一些实施例中,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10包括:电源处理电路101、主控模块102、第一开关电路103、加热部件104、温度检测电路105、充放电开关电路106和电池端口组107,下面分别说明。
一实施例中,电源处理电路101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电源处理电路101的第一端与一用于供电的外置电源连接,电源处理电路101的第二端与主控模块102连接,电源处理电路101用于将从外置电源中获取的电源电压转换为符合预设条件的电压,并将电压输出给主控模块102。
其中,外置电源中包含电源适配器或者太阳能电池。
请参照图2,一实施例中,电源处理电路101包括防电流反灌电路101a、太阳能电压信号检测电路101b和线性稳压器101c。防电流反灌电路101a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防电流反灌电路101a的第一端作为电源处理电路101的第一端;防电流反灌电路101a用于在外置电源中的太阳能电池不提供太阳能时,防止将电池组的电能传输给太阳能电池。
一实施例中,防电流反灌电路101a包括至少一个二极管,防电流反灌电路101a包括一个二极管时,二极管的正极作为防电流反灌电路101a的第一端,二极管的负极作为防电流反灌电路101a的第二端,防电流反灌电路包括多个二极管时,多个二极管之间进行并联连接,多个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在一起作为防电流反灌电路101a的第一端,多个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在一起作为防电流反灌电路101a的第二端。
一实施例中,太阳能电压信号检测电路101b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太阳能电压信号检测电路101b的第一端与防电流反灌电路101a的第二端连接,太阳能电压信号检测电路101b的第二端作为电源处理电路101的第二端;太阳能电压信号检测电路101b用于当检测到外置电源中太阳能电池的电压时,将太阳能电压信号检测电路101b的第一端与太阳能电压信号检测电路101b的第二端连通,并将检测到太阳能电池的电压传输到主控模块102。
一实施例中,线性稳压器101c的第一端连接外置电源,线性稳压器用于对接收到的外置电源的电压进行电压转换并将转换后的电压输出。
一实施例中,线性稳压器101c包括晶体管Q28和晶体管Q29,晶体管Q29的控制极作为线性稳压器101c的第一端,晶体管Q29的第二极连接晶体管Q28的控制极。
一实施例中,主控模块102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和第三输出端,主控模块102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由电源处理电路101输出的电压,主控模块102的第二输入端与温度检测电路105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温度信号。在电池组待充电的情况下,主控模块102用于在温度信号小于预设温度阈值时,通过其第一输出端发送导通信号,在温度信号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通过其第一输出端发送截止信号。
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电路103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第一开关电路103的第一端连接外置电源或电源处理电路101,第一开关电路103的第二端连接加热部件104的第一端,第一开关电路103的控制端连接主控模块102的第一输出端,第一开关电路103用于在接收到主控模块102发送的导通信号时,将第一开关电路103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电路103的第二端导通,以通过外置电源向加热部件104供电使加热部件104进行加热,在接收到主控模块102发送的截止信号时,将第一开关电路103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电路103的第二端进行断开,停止向加热部件104供电使其停止加热。
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电路103包括晶体管Q23和晶体管Q24,晶体管Q24的控制极作为第一开关电路103的控制端,晶体管Q24的第一极连接晶体管Q23的控制极,晶体管Q23的第一极作为第一开关电路103的第二端,晶体管Q23的第二极作为第一开关电路103的第一端。
请参照图3,一实施例中,加热部件104包括第一端,加热部件104用于对电池组进行加热。加热部件104包括两个加热片,两个加热片分别为第一加热片104a和第二加热片104b,两个加热片分别包括VSS端和VDD端,两个加热片中的第一加热片104a的VSS端连接第二加热片104b的VDD端,第一加热片104a的VDD端连接第二加热片104b的VSS端,并作为加热部件104的第一端。
一实施例中,温度检测电路105包括输出端,温度检测电路105的输出端与主控模块102连接,温度检测电路105用于检测电池组的相关温度,并将温度信号通过其输出端输出。
其中,温度检测电路105由热敏电阻NCT1和热敏电阻NCT2组成。
一实施例中,充放电开关电路106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充放电开关电路106的第一端与主控模块102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主控模块102输出的充电指令,以将电池组的充电回路导通。充放电开关电路106的第二端与主控模块102的第三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主控模块102输出的放电指令,以将电池组的放电回路导通。
一实施例中,充放电开关电路106包括晶体管Q8和晶体管Q12,晶体管Q8的控制极作为充放电开关电路106的第一端,晶体管Q12的控制极作为充放电开关电路106的第二端。
请参照图4,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10还包括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加热电路108,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加热电路108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加热电路108的第一输入端与主控模块102的第四输出端连接,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加热电路108的第二输入端与线性稳压器101c的第二端连接,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加热电路108的第一输出端与加热部件104的第二端连接,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加热电路108用于接收主控模块102发送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并根据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加热部件104的电流大小。
请参照图5,一实施例中,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加热电路108包括互补对称推挽驱动电路108a和输出驱动电路108b。互补对称推挽驱动电路108a包括晶体管Q25、晶体管Q26、晶体管Q27。晶体管Q27的控制极作为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加热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晶体管Q27的第一极连接晶体管Q25的控制极,晶体管Q27的第二极连接晶体管Q26的控制极,互补对称推挽驱动电路108a用于接收主控模块传输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并根据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输出驱动电路108b。
一实施例中,输出驱动电路108b包括晶体管Q30和晶体管Q31,晶体管Q30的控制极连接晶体管Q26的第二极,晶体管Q31的控制极连接晶体管Q25的第二极,输出驱动电路108b用于接收互补对称推挽驱动电路108a传输的脉冲宽度调制控制信号,并根据脉冲宽度调制控制信号对加热部件104的电流大小进行控制。
其中,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加热电路108中包括三个晶体管组成的互补对称推挽驱动电路108a以及两个不同极性晶体管连接的输出驱动电路108b。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加热电路108可以通过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输出驱动电路108b的通断,从而达到控制加热部件中加热片的电流大小的目的。
请参照图6,一实施例中,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10还包括模拟前端检测电路109。模拟前端检测电路109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模拟前端检测电路109的第一输入端与电池端口组连接,模拟前端检测电路109的第二输出端与温度检测电路105的输出端连接,模拟前端检测电路109的第三输出端与主控模块102连接,模拟前端检测电路109的第四输出端与充放电开关电路106连接,模拟前端检测电路109用于将温度检测电路105检测到的电池组的相关温度传输到主控模块102中。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包括电源处理电路、主控模块、第一开关电路、加热部件、温度检测电路、充放电开关电路进而电池端口组。利用电源处理电路对从供电的外置电源中接收到的电源电压进行转换,得到符合预设条件的电压并输出给主控模块,主控模块同时接收温度检测电路输出的温度信号和电源处理电路输出的电压,并根据温度信号和预设温度阈值的大小控制第一开关电路导通或者截止,第一开关电路导通时可以控制加热部件进行加热,第一开关电路截止时可以控制加热部件停止加热。充放电开关电路可以接收主控模块的充电指令或者放电指令,从而将电池组的充电回路或者放电回路导通。在电池组的温度不满足预设温度阈值时进行加热处理,进而再进行充放电操作,可以避免低温环境下使用电池时会对电池造成损害,从而在低温环境下持续保护电池循环使用寿命。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10)

1.一种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处理电路、主控模块、第一开关电路、加热部件、温度检测电路、充放电开关电路和电池端口组;
所述加热部件包括第一端,所述加热部件用于对电池组进行加热;
所述电源处理电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电源处理电路的第一端与一用于供电的外置电源连接,所述电源处理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电源处理电路用于将从所述外置电源中获取的电源电压转换为符合预设条件的电压,并将所述电压输出给所述主控模块;
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输出端,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电池组的相关温度,并将温度信号通过其输出端输出;
所述主控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和第三输出端;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由所述电源处理电路输出的电压,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信号;在电池组待充电的情况下,所述主控模块用于在所述温度信号小于预设温度阈值时,通过其第一输出端发送导通信号,在所述温度信号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通过其第一输出端发送截止信号;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外置电源或所述电源处理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加热部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主控模块发送的导通信号时,将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导通,以通过外置电源向所述加热部件供电使所述加热部件进行加热,在接收到所述主控模块发送的截止信号时,将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进行断开,停止向所述加热部件供电使其停止加热;
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主控模块输出的充电指令,以将所述电池组的充电回路导通;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三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主控模块输出的放电指令,以将所述电池组的放电回路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处理电路包括防电流反灌电路、太阳能电压信号检测电路和线性稳压器;
所述防电流反灌电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防电流反灌电路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电源处理电路的第一端;所述防电流反灌电路用于在所述外置电源中的太阳能电池不提供太阳能时,防止将电池组的电能传输给所述太阳能电池;
所述太阳能电压信号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太阳能电压信号检测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防电流反灌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太阳能电压信号检测电路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电源处理电路的第二端;所述太阳能电压信号检测电路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外置电源中太阳能电池的电压时,将所述太阳能电压信号检测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太阳能电压信号检测电路的第二端连通,并将检测到太阳能电池的电压传输到所述主控模块;
所述线性稳压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外置电源;所述线性稳压器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外置电源的电压进行电压转换并将转换后的电压输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电流反灌电路包括至少一个二极管;所述防电流反灌电路包括一个二极管时,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作为所述防电流反灌电路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作为所述防电流反灌电路的第二端;所述防电流反灌电路包括多个二极管时,多个二极管之间进行并联连接;所述多个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在一起作为所述防电流反灌电路的第一端,所述多个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在一起作为所述防电流反灌电路的第二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稳压器包括晶体管Q28和晶体管Q29;所述晶体管Q29的控制极作为所述线性稳压器的第一端,所述晶体管Q29的第二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28的控制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晶体管Q23和晶体管Q24;所述晶体管Q24的控制极作为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所述晶体管Q24的第一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23的控制极,所述晶体管Q23的第一极作为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所述晶体管Q23的第二极作为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包括两个加热片;所述两个加热片分别包括VSS端和VDD端;所述两个加热片中的第一加热片的VSS端连接第二加热片的VDD端,所述第一加热片的VDD端连接所述第二加热片的VSS端,并作为所述加热部件的第一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包括晶体管Q8和晶体管Q12;所述晶体管Q8的控制极作为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的第一端,所述晶体管Q12的控制极作为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的第二端。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加热电路;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加热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加热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的第四输出端连接,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加热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线性稳压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加热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加热部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加热电路用于接收所述主控模块发送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并根据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所述加热部件的电流大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加热电路包括互补对称推挽驱动电路和输出驱动电路;
所述互补对称推挽驱动电路包括晶体管Q25、晶体管Q26、晶体管Q27;所述晶体管Q27的控制极作为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加热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晶体管Q27的第一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25的控制极,所述晶体管Q27的第二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26的控制极;所述互补对称推挽驱动电路用于接收所述主控模块传输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并根据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所述输出驱动电路;
所述输出驱动电路包括晶体管Q30和晶体管Q31;所述晶体管Q30的控制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26的第二极,所述晶体管Q31的控制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25的第二极;所述输出驱动电路用于接收所述互补对称推挽驱动电路传输的脉冲宽度调制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信号对所述加热部件的电流大小进行控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拟前端检测电路;所述模拟前端检测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所述模拟前端检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池端口组连接,所述模拟前端检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模拟前端检测电路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模拟前端检测电路的第四输出端与所述充放电开关电路连接;所述模拟前端检测电路用于将所述温度检测电路检测到的电池组的相关温度传输到所述主控模块中。
CN202322447431.XU 2023-09-08 2023-09-08 一种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 Active CN2207978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47431.XU CN220797840U (zh) 2023-09-08 2023-09-08 一种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47431.XU CN220797840U (zh) 2023-09-08 2023-09-08 一种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97840U true CN220797840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34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47431.XU Active CN220797840U (zh) 2023-09-08 2023-09-08 一种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978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23442A1 (en) Battery system with adjustable heating rat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203721843U (zh)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模块用低温自加热电路
KR20230062472A (ko) 자가 가열 제어 회로 및 시스템
CN110994744A (zh) 一种多电池充放电控制装置和系统
CN211239413U (zh) 多路电池合路器
CN112217260A (zh) 一种蓄电池组充放电控制模块及控制方法
CN220797840U (zh) 一种存储电源的预加热控制电路
CN113783265A (zh) 电池阵列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方法
CN219960153U (zh) 一种电芯保护电路和电芯管理系统
CN110137627B (zh) 电池低温自动预热装置及系统
CN116865736A (zh) 一种mos管的高边驱动电路
CN112072734A (zh) 一种针对液态金属电池组的均衡系统及方法
CN102097796A (zh) 太阳能充电控制器的功率开关管的电压尖峰吸收保护电路
CN213717647U (zh) 一种蓄电池组充放电控制模块
CN101420123B (zh) 一种防止蓄电池反接的太阳能控制器
CN207612217U (zh) 一种满足功能安全的电机控制器放电控制电路
CN211830247U (zh) 一种多电池充放电控制装置和系统
CN209313501U (zh) 一种基于理想二极管的双电池组并联隔离电路
CN211957833U (zh) 一种电池均衡修复系统
CN103165960A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电池的加热保温系统
CN108923088B (zh) 蓄电池放电能力提升装置及方法
CN110048188B (zh) 一种基于冗余功率器件的户外基站电源热管理系统
CN209088563U (zh) 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
CN104868543A (zh) 一种宽输入电压范围的智能电池充电器
CN101154825A (zh) 具有远端控制电路的供电系统与供电系统操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