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88563U - 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088563U CN209088563U CN201821648082.0U CN201821648082U CN209088563U CN 209088563 U CN209088563 U CN 209088563U CN 201821648082 U CN201821648082 U CN 201821648082U CN 209088563 U CN209088563 U CN 2090885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charge
- battery pack
- charge
- parallel control
- lo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包括负载、电池组、直流电源、一次电源,还包括并联控制单元、控制器;所述并联控制单元包括电源端、负载端、电池端;控制器检测电池组的单体电池电压和电池充放电电流,以及电池组的总电压,并对并联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池组的充电控制和放电控制独立进行,并且可以多路直接供电,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应用灵活。能够对不同种类、不同平台电压、不同厂家批次、不同寿命状态的电池组进行并联运行控制。此外,还可以使用多组隔离的一次电源向电池组充电以及向负载供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保护及控制领域,属于锂电池等相关电池的管理系统,特别是对多种不同电池组并联充放电控制的应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锂电池和储能技术的发展,对电池管理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同种类的电池和不同厂家、批次、状态的电池经常会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使用,因此多电池组并联充放电控制系统在电池组并联应用的安全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不同种类的电池平台电压不同,因此如果把两组不同种类的电池直接并在一起会使得平台电压高的电池充不满,而平台电压低的电池放不出。同样种类的电池由于厂家、批次、状态的不同,其特性曲线也存在差异,因此也会引起同样问题。
目前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方面,特别是并联控制方面主要采用两个反向串联的MOSFET组成双向电子开关或者采用机械开关与电子开关并联的控制方式,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是功能较为单一,不适合复杂供电系统中的应用。例如中国专利CN101830269A、CN203261014U、CN104242253A、CN104617613A、CN107425561A、CN105119361A分别公开了几种不同形式的双向开关电池组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这些方案仅能控制双向开关对充电或者放电进行起停控制。
中国专利CN107154665A公开了一种采用DC/DC变换器的电池控制装置,该装置采用了三组双向电子开关,另外还采用了两个高速电力电子开关和电感组成的DC/DC变换器,结构非常复杂,成本高,而且控制系统也非常复杂。所占电池组的成本比例太高,不合适多组电池的应用。
中国专利CN205945144U公开了一种采用DC/DC变换器的电池控制装置,该装置结构比较简单,但是只能对电池组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无法控制放电过程,特别是当电池过放电时,该控制器无法对电池进行保护,容易引起锂电池的安全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简单的双向开关控制模式比较简单,成本低,但是功能单一,只能控制充放电的起停,无法在复杂的储能系统中得到应用。带有DC/DC变换器的系统结构过于复杂,控制难度大,而且成本高,尤其在小功率系统中所占成本比例较大,因此不适合多电池组的并联应用。此外现有的技术中均没有考虑多个一次电源供电应用场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池组的充电控制和放电控制独立进行,并且可以多路直接供电,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应用灵活。能够对不同种类、不同平台电压、不同厂家批次、不同寿命状态的电池组进行并联运行控制。此外,还可以使用多组隔离的一次电源向电池组充电以及向负载供电。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包括负载、电池组、直流电源、一次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并联控制单元、控制器;所述并联控制单元包括电源端、负载端、电池端;所述一次电源与直流电源的输入端相连,负载、电池组、直流电源的一端连在一起,另外一端分别与并联控制单元的负载端、电池端、电源端相连,控制器检测电池组的单体电池电压和电池充放电电流,以及电池组的总电压,并对并联控制单元进行控制。
所述并联控制单元还包括充电二极管、充电功率开关、放电功率开关、放电二极管、直供电二极管、短接器;
所述充电二极管与充电功率开关串联,充电二极管与充电功率开关中的体内反并联二极管极性相反,与充电功率开关的导通方向一致;
所述放电二极管与放电功率开关串联,放电二极管与放电功率开关中的体内反并联二极管极性相反,与放电功率开关的导通方向一致;
所述直供电二极管与短接器串联。
当采用负极控制时,所述充电二极管的阴极和放电二极管的阴极共同与电源端连接,短接器和放电二极管的阳极共同与负载端连接,充电功率开关和放电功率开关共同与电池端连接;
当采用正极控制时,所述充电二极管的阳极和放电二极管的阳极共同与电源端连接,短接器和放电二极管的阴极共同与负载端连接,充电功率开关和放电功率开关共同与电池端连接。
所述并联控制单元中的短接器可以用短接片短接,将直供电二极管接入电路,或者将直供电二极管从电路中断开;短接器可以手动控制也可以通过控制器进行自动控制。
通过控制器仅控制充电功率开关导通,实现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的独立充电功能,由一次电源向直流电源供电并通过充电功率开关和充电二极管向电池组充电;
通过控制器仅控制放电功率开关导通,实现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的独立放电功能,由电池组通过放电功率开关和放电二极管向负载放电;
将短接器短接,实现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的独立供电功能,由一次电源向直流电源供电并通过直供电二极管和短接器向负载供电。
将短接器短接,并通过控制器控制充电功率开关导通,实现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的同时充电与外部供电功能,由一次电源向直流电源供电并通过充电功率开关和充电二极管向电池组充电,同时通过直供电二极管和短接器向负载供电;
将短接器短接,通过控制器控制放电功率开关导通,实现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的优先供电功能,由一次电源向直流电源供电并通过直供电二极管和短接器向负载优先供电,不足的供电部分由电池组通过放电功率开关和放电二极管补充向负载放电,满足负载用电需求。
n组电池并联应用时,所述n个并联控制单元的电池端分别与n个电池组连接;所述一次电源与直流电源的输入端相连,负载、直流电源与n个电池组另外一端连在一起,负载另外一端与n个并联控制单元的负载端相连,直流电源与n个并联控制单元的电源端相连,使n个电池组的充电回路和放电回路分开。
n组电池并联应用时,所述n个并联控制单元的短接器断开,通过控制器控制i(i<n)个并联控制单元的放电功率开关导通,同时控制j(j≤n-i)个并联控制单元的充电功率开关导通;所述一次电源向直流电源供电并通过j(j≤n-i)个并联控制单元分别向电池组充电,同时i(i<n)个电池组通过所连接的并联控制单元中的放电功率开关向负载放电。
n组电池并联应用时,所述n个并联控制单元的短接器短接,通过控制器控制i(i<n)个并联控制单元的放电功率开关导通;所述一次电源向直流电源供电并通过并联控制单元的直供电二极管和短接器向负载优先供电,同时不足的供电部分由i个电池组通过与之相连接的并联控制单元中的放电功率开关和放电二极管补充向负载放电,满足负载用电需求。
n组一次电源供电时,所述n个并联控制单元的电池端分别与n个电池组连接;所述n个一次电源分别与n个直流电源的输入端相连,且n个直流电源与n个并联控制单元的电源端分别相连;负载与n个直流电源和电池组另外一端连在一起,负载另外一端与n个并联控制单元的负载端相连;使n个电池组的充电回路分别独立,且放电回路并联向负载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仅采用两个单向半导体功率开关和一个短接器,结构非常简单,成本低,控制灵活;电池组的充电控制和放电控制可以独立进行,避免产生电池组之间的环流;当电池组作为备电运行时,电源可以直接向负载供电,避免电池浮充引起副反应,降低电池适用寿命;可以控制优先利用电源向负载供电,电源电能不足部分由电池组提供,适合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应用领域;可以对电池正极控制,也可以对电池负极控制,特别适合通讯基站等应用场景;可以对不同种类、不同平台电压、不同厂家批次、不同寿命状态的电池组进行并联运行控制;可以使用多组隔离的一次电源向电池组充电以及向负载供电。
附图说明
图1传统电池组控制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负极控制的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正极控制的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独立充电控制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独立放电控制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独立外部供电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同时充电与外部供电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源优先供电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多组电池并联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多组电池并联独立充放电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多组电池并联优先供电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多组一次电源供电应用实施例。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
1、负载,2、电池组,3、直流电源,4、一次电源,5、并联控制单元,6、控制器,501、充电二极管,502、充电功率开关,503、放电功率开关,504、放电二极管,505、直供电二极管,506、电源端,507、负载端,508、电池端,509、短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介绍。
传统的电池保护板、合路器、并路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其充电控制电路和放电控制电路均由一个双向功率半导体开关控制,见图1。该电路结构虽然简单,但是使用不够灵活,无法应用复杂的供电系统。例如通讯基站的备电系统中,有市电供电,有风力发电,有太阳能发电,还有柴油发电机发电,同时还需要备用电池处于待机状态,一旦供电停止,就需要由蓄电池供电。传统的备电电池均由铅酸电池组成,随着锂电池的应用,特别是梯次锂电池的应用,使备电电池的种类增多,运行状态复杂,特别是锂电池不适合浮充备电工作,因此对多组不同种类电池的控制就需要更加灵活,特别是在供电一次电源较多、种类复杂的情况下,需要更加灵活,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的多组电池并联控制装置。
本实施例中一次电源4与直流电源3的输入端相连,负载1、电池组2、直流电源3的一端连在一起,另外一端分别与并联控制单元5的负载端507、电池端508、电源端506相连,控制器6检测电池组2的单体电池电压和电池充放电电流,以及电池组2的总电压,经过计算和逻辑判断后,通过信号端口对并联控制单元5进行控制。
所述并联控制单元5还包括充电二极管501、充电功率开关502、放电功率开关503、放电二极管504、直供电二极管505、短接器509。
充电二极管501与充电功率开关502串联。充电二极管501与充电功率开关502中的体内反并联二极管极性相反,与充电功率开关502的导通方向一致。
电二极管504与放电功率开关503串联,放电二极管504与放电功率开关503中的体内反并联二极管极性相反,与放电功率开关503的导通方向一致。
直供电二极管505与短接器509串联。
所有串联组件的串联先后顺序对电路的功能没有影响。其中功率电子开关与二极管串联是为了组成单相开关,对电流进行通断和流向控制。
所述并联控制单元5中的短接器509可以用短接片短接,将直供电二极管505接入电路,或者将直供电二极管505从电路中断开。如果采用接触器代替短接器509,可以通过控制器6进行自动控制是否将直供电二极管505接入电路中。短接器509的使用可以使并联控制单元5在供电系统中更加灵活配置,特别是在新能源发电储能系统中,可以对不同的发电装置独立控制,并向同一个负载供电。
通常充电功率开关502和放电功率开关503采用IGBT和MOSFET,而充电二极管501和放电二极管504一般采用肖特基二极管,以便降低导通压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图2为单个电池组2负极控制的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示意图。所述充电二极管501的阴极和放电二极管504的阴极共同与电源端506连接,短接器509和放电二极管504的阳极共同与负载端507连接,充电功率开关502和放电功率开关503共同与电池端508连接。该实施例主要用于通讯基站电源系统,通讯基站的供电系统均为共正极母线,正极接地,因此需要对电池负极进行控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图3为单个电池组2正极控制的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示意图,主要用于负极接地系统。所述充电二极管501的阳极和放电二极管504的阳极共同与电源端506连接,短接器509和放电二极管504的阴极共同与负载端507连接,充电功率开关502和放电功率开关503共同与电池端508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并联控制单元5对电池组2进行独立充电控制时,通过控制器6仅控制充电功率开关502导通,短接器509断开,实现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的独立充电功能,由一次电源4向直流电源3供电并通过充电功率开关502和充电二极管501向电池组2充电,见图4。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充电功率开关502导通,电流从直流电源3的正极流出,经过电池组2后再经过充电功率开关502、充电二极管501回到直流电源3的负极形成回路,并对电池组2进行充电。对于正极控制的系统,控制方法类似。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并联控制单元5对电池组2进行独立放电控制时,通过控制器6仅控制放电功率开关503导通,短接器509断开,实现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的独立放电功能,由电池组2通过放电功率开关503和放电二极管504向负载1放电,见图5。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放电功率开关503导通,电流从电池组2的正极流出,经过负载1后再经过放电二极管504、放电功率开关503回到电池组2的负极形成回路,并对负载1供电的同时控制电池组2进行放电。对于正极控制的系统,控制方法类似。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并联控制单元5对负载1进行独立外部供电控制时,将短接器509短接,实现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的独立供电功能,由一次电源4向直流电源3供电并通过直供电二极管505和短接器509向负载1供电,见图6。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短接器509短接,电流从直流电源3的正极流出,经过负载1后再经过短接器509、直供电二极管505回到直流电源3的负极形成回路,并对负载1进行供电。对于正极控制的系统,控制方法类似。本实施例主要针对锂电池等新型电池组,由于锂电池不能长期浮充,防止其副反应影响电池组2的寿命,因此,当电池组2充满电时就需要控制其断开,防止浮充。这时负载完全由一次电源4和直流电源3供电。通常直流电源3采用恒压供电方式,使负载1的供电稳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并联控制单元5对负载1进行外部供电并向电池组2进行充电控制时,将短接器509短接,并通过控制器6控制充电功率开关502导通,实现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的同时充电与外部供电功能,由一次电源4向直流电源3供电并通过充电功率开关502和充电二极管501向电池组2充电,同时通过直供电二极管505和短接器509向负载1供电,见图7。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短接器509短接且充电功率开关502导通,一路电流从直流电源3的正极流出,经过负载1后再经过短接器509、直供电二极管505回到直流电源3的负极形成回路,并对负载1进行供电。另外一路电流从直流电源3的正极流出,经过电池组2后再经过充电功率开关502、充电二极管501回到直流电源3的负极形成回路,并对电池组2进行充电。对于正极控制的系统,控制方法类似。当电池组2电能不足时采用该控制方法。利用一次电源4和直流电源3向负载1供电的同时,如果有多余电能可以向电池组充电。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当外部电源不足以为负载1提供电能时,将短接器509短接,通过控制器6控制放电功率开关503导通,实现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的优先供电功能,由一次电源4向直流电源3供电并通过直供电二极管505和短接器509向负载1优先供电,不足的供电部分由电池组2通过放电功率开关503和放电二极管504补充向负载1放电,满足负载用电需求,见图8。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假设一次电源4不是市电或者大功率柴油发电机,而是风力发电装置或者太阳能发电装置。由于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所能提供的功率非常不稳定,当一次电源4所能提供的功率小于负载1所需的功率时,就需要电池组2通过并联控制单元5同时向负载1供电。为了优先利用新能源,就需要控制直流电源3转入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工作模式,优先向负载1通电,而电池组2仅补充电能不足部分。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针对大型储能系统,需要多组电池组2进行并联使用,以便达到所需要的储能容量。因此多个电池组2需要独立的并联控制单元5分别对其进行控制。当n组电池并联应用时,所述n个并联控制单元5的电池端508分别与n个电池组2连接。所述一次电源4与直流电源3的输入端相连,负载1、直流电源3与n个电池组2另外一端连在一起,负载1另外一端与n个并联控制单元5的负载端507相连,直流电源3与n个并联控制单元5的电源端506相连,使n个电池组2的充电回路和放电回路分开,见图9。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需要一次电源4和直流电源3对部分电池组2充电,同时另外部分电池组2向负载供电。这种控制方式的主要目的是对电池组2的电量能够精确控制。众所周知,电池组2的荷电状态SOC很难在线测量。因此通过该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组2的SOC的估计。使控制系统更加精准高效,见图10。
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n组电池并联应用时,所述n个并联控制单元5的短接器509断开,通过控制器6控制i(i<n)个并联控制单元5的放电功率开关503导通,同时控制j(j≤n-i)个并联控制单元5的充电功率开关502导通。所述一次电源4向直流电源3供电并通过j(j≤n-i)个并联控制单元5分别向j个电池组2充电。同时i(i<n)个电池组2通过所连接的并联控制单元5中的放电功率开关503向负载1放电。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当一次电源4采用新能源供电系统时,由于电源的不稳定,就需要电池组2补足一次电源4电能缺口。因此需要控制直流电源3工作在MPPT状态。这时,将所述n个并联控制单元5的短接器509进行短接,通过控制器6控制i(i<n)个并联控制单元5的放电功率开关503导通。所述一次电源4向直流电源3供电并通过并联控制单元5的直供电二极管505和短接器509向负载1优先供电,切工作在MPPT模式。同时一次电源4所提供的电能不足的部分由i个电池组2通过与之相连接的并联控制单元5中的放电功率开关503和放电二极管504补充向负载1放电,满足负载用电需求,使供电和用电时刻处于平衡状态,保障负载1的正常运行,见图11。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通讯基站供电系统中一次电源4有市电、多个风力发电装置、多个太阳能发电装置、柴油发电系统。这些装置运行特点各不相同,很难将其融合在一起,为了使之更加灵活地组合应用,可以利用多个一次电源4分别控制不同的电池组2,这样也有利于对电池组2充电电流的限制。如果所有电池组2并联在一起充电的话,会使得某些电池组2的充电电流过大,不仅会影响电池寿命,还可能影响锂电池的安全性。因此在n组一次电源4供电时,所述n个并联控制单元5的电池端508分别与n个电池组2连接。所述n个一次电源4分别与n个直流电源3的输入端相连,且n个直流电源3与n个并联控制单元5的电源端506分别相连。负载1与n个直流电源3和电池组2另外一端连在一起,负载1另外一端与n个并联控制单元5的负载端507相连。使n个电池组2的充电回路分别独立,且放电回路并联向负载1供电。本实施例详见图12。如果一次电源4的数量少于电池组2的数量,也可以使一个一次电源4同时给多个电池组2充电。
Claims (10)
1.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包括负载(1)、电池组(2)、直流电源(3)、一次电源(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并联控制单元(5)、控制器(6);所述并联控制单元(5)包括电源端(506)、负载端(507)、电池端(508);所述一次电源(4)与直流电源(3)的输入端相连,负载(1)、电池组(2)、直流电源(3)的一端连在一起,另外一端分别与并联控制单元(5)的负载端(507)、电池端(508)、电源端(506)相连,控制器(6)检测电池组(2)的单体电池电压和电池充放电电流,以及电池组(2)的总电压,并对并联控制单元(5)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控制单元(5)还包括充电二极管(501)、充电功率开关(502)、放电功率开关(503)、放电二极管(504)、直供电二极管(505)、短接器(509);
所述充电二极管(501)与充电功率开关(502)串联,充电二极管(501)与充电功率开关(502)中的体内反并联二极管极性相反,与充电功率开关(502)的导通方向一致;
所述放电二极管(504)与放电功率开关(503)串联,放电二极管(504)与放电功率开关(503)中的体内反并联二极管极性相反,与放电功率开关(503)的导通方向一致;
所述直供电二极管(505)与短接器(509)串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采用负极控制时,所述充电二极管(501)的阴极和放电二极管(504)的阴极共同与电源端(506)连接,短接器(509)和放电二极管(504)的阳极共同与负载端(507)连接,充电功率开关(502)和放电功率开关(503) 共同与电池端(508)连接;
当采用正极控制时,所述充电二极管(501)的阳极和放电二极管(504)的阳极共同与电源端(506)连接,短接器(509)和放电二极管(504)的阴极共同与负载端(507)连接,充电功率开关(502)和放电功率开关(503)共同与电池端(508)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控制单元(5)中的短接器(509)可以用短接片短接,将直供电二极管(505)接入电路,或者将直供电二极管(505)从电路中断开;短接器(509)可以手动控制、可以通过控制器(6)进行自动控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器(6)仅控制充电功率开关(502)导通,实现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的独立充电功能,由一次电源(4)向直流电源(3)供电并通过充电功率开关(502)和充电二极管(501)向电池组(2)充电;
通过控制器(6)仅控制放电功率开关(503)导通,实现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的独立放电功能,由电池组(2)通过放电功率开关(503)和放电二极管(504)向负载(1)放电;
将短接器(509)短接,实现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的独立供电功能,由一次电源(4)向直流电源(3)供电并通过直供电二极管(505)和短接器(509)向负载(1)供电。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将短接器(509)短接,并通过控制器(6)控制充电功率开关(502)导通,实现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的同时充电与外部供电功能,由一次电源(4)向直流电源(3)供电并通过充电功率开关(502)和充电二极管(501)向电池组(2)充电,同时通过直供电二极管(505)和短接器(509)向负载(1)供电;
将短接器(509)短接,通过控制器(6)控制放电功率开关(503)导通,实现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的优先供电功能,由一次电源(4)向直流电源(3)供电并通过直供电二极管(505)和短接器(509)向负载(1)优先供电,不足的供电部分由电池组(2)通过放电功率开关(503)和放电二极管(504)补充向负载(1)放电,满足负载用电需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n组电池并联应用时,所述n个并联控制单元(5)的电池端(508)分别与n个电池组(2)连接;所述一次电源(4)与直流电源(3)的输入端相连,负载(1)、直流电源(3)与n个电池组(2)另外一端连在一起,负载(1)另外一端与n个并联控制单元(5)的负载端(507)相连,直流电源(3)与n个并联控制单元(5)的电源端(506)相连,使n个电池组(2)的充电回路和放电回路分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n组电池并联应用时,所述n个并联控制单元(5)的短接器(509)断开,通过控制器(6)控制i(i<n)个并联控制单元(5)的放电功率开关(503)导通,同时控制j(j≤n-i)个并联控制单元(5)的充电功率开关(502)导通;所述一次电源(4)向直流电源(3)供电并通过j(j≤n-i)个并联控制单元(5)分别向电池组(2)充电,同时i(i<n)个电池组(2)通过所连接的并联控制单元(5)中的放电功率开关(503)向负载(1)放电。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n组电池并联应用时,所述n个并联控制单元(5)的短接器(509)短接,通过控制器(6)控制i(i<n)个并联控制单元(5)的放电功率开关(503)导通;所述一次电源(4)向直流电源(3)供电并通过并联控制单元(5)的直供电二极管(505)和短接器(509)向负载(1)优先供电,同时不足的供电部分由i个电池组(2)通过与之相连接的并联控制单元(5)中的放电功率开关(503)和放电二极管(504)补充向负载(1)放电,满足负载用电需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n组一次电源(4)供电时,所述n个并联控制单元(5)的电池端(508)分别与n个电池组(2)连接;所述n个一次电源(4)分别与n个直流电源(3)的输入端相连,且n个直流电源(3)与n个并联控制单元(5)的电源端(506)分别相连;负载(1)与n个直流电源(3)和电池组(2)另外一端连在一起,负载(1)另外一端与n个并联控制单元(5)的负载端(507)相连;使n个电池组(2)的充电回路分别独立,且放电回路并联向负载(1)供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648082.0U CN209088563U (zh) | 2018-10-10 | 2018-10-10 | 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648082.0U CN209088563U (zh) | 2018-10-10 | 2018-10-10 | 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088563U true CN209088563U (zh) | 2019-07-09 |
Family
ID=67118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648082.0U Active CN209088563U (zh) | 2018-10-10 | 2018-10-10 | 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08856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88461A (zh) * | 2018-10-10 | 2018-12-25 | 北京动力京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及方法 |
-
2018
- 2018-10-10 CN CN201821648082.0U patent/CN20908856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88461A (zh) * | 2018-10-10 | 2018-12-25 | 北京动力京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52479B (zh) | 一种直流降压电路 | |
CN109088461A (zh) | 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及方法 | |
US10374445B2 (en) | Isolated bidirectional constant-current maintenance system based on power supply source of shared device | |
CN101917043B (zh) | 锂离子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 | |
CN109245220B (zh) | 一种最少开关的充放电限流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102545291A (zh) | 太阳能蓄电系统及太阳能供电系统 | |
CN201985605U (zh) | 一种光伏电源系统 | |
CN103501036B (zh) | 一种锂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 | |
CN202564995U (zh) | 一种多路电池组充放电控制装置 | |
CN209056972U (zh) | 镍氢电池ups控制系统 | |
CN108631391A (zh) | 一种大功率高输出率的锂电池储能系统 | |
CN104300605B (zh) | 一种电源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9088562U (zh) | 一种最少开关的充放电限流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 | |
CN209088563U (zh) | 一种充放电独立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 | |
CN106026174B (zh) | 一种具有智能化功率分配功能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 |
CN209088559U (zh) | 一种串联开关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 | |
CN209313501U (zh) | 一种基于理想二极管的双电池组并联隔离电路 | |
CN117595449A (zh) | 一种充放电控制装置、充电控制方法及放电控制方法 | |
CN111564883A (zh) | 一种主动式蓄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及方法 | |
CN103165960B (zh) | 一种用于电动车电池的加热保温系统 | |
CN108988445B (zh) | 一种串联开关的多路不同种类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及方法 | |
CN212137325U (zh) | 一种主动式蓄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 | |
CN102820688A (zh) | 汽车电源系统 | |
CN203522276U (zh) | 一种锂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 | |
CN209709738U (zh) | 一种基于多太阳能电池板和多充电电池的供电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