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96270U - 终端设备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96270U
CN220796270U CN202321414639.5U CN202321414639U CN220796270U CN 220796270 U CN220796270 U CN 220796270U CN 202321414639 U CN202321414639 U CN 202321414639U CN 220796270 U CN220796270 U CN 2207962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circuit
power supply
backlight
contro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1463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鹏
郭瑞
万争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1463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962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962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962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终端设备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显示装置包括多个显示面板和控制电路;显示面板包括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模组;述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时序控制器;控制电路包括设于同一主板上的电源电路和主控电路,电源电路与各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连接,且能与外接电源连接;主控电路与电源电路连接,且被配置为通过电源电路控制各背光模组发光;主控电路通过显示接口与各液晶显示模组的时序控制器连接,且被配置为通过显示接口传输的显示信号控制液晶显示模组的液晶的状态。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终端设备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多个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教育、商务会议等场合,通过多个显示面板可增大显示面积,且可以实现多样的显示效果。但是,如何实现多显示面板的协同控制是亟待解决问题。
显示装置通常可在多个模式下实现图像显示和触控,但不同显示模式下触控响应速度的差异较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不足,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及显示装置,可实现多显示面板的控制。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多个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模组;述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时序控制器;
控制电路,包括设于同一主板上的电源电路和主控电路,所述电源电路与各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连接,且能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主控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路连接,且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电源电路控制各所述背光模组发光;所述主控电路通过显示接口与各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的时序控制器连接,且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显示接口传输的显示信号控制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的液晶的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电路包括:
多个背光电路,一所述背光电路与一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连接,各所述背光电路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
整机电源,与所述主控电路和各所述背光电路连接,且能与所述外接电源连接;所述整机电源被配置为向各所述背光电路和所述主控电路供电;
所述主控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各所述背光电路控制各所述背光模组发光。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控电路通过电源控制接口和电源接口与所述整机电源连接,所述整机电源通过所述电源接口向所述主控电路供电;
所述整机电源通过背光驱动接口与各所述背光电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通过所述电源控制接口向所述整机电源传输背光驱动信号,所述整机电源通过所述背光驱动接口接收到的所述背光驱动信号控制各所述背光模组发光。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控电路还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电源控制接口向所述整机电源传输电源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整机电源执行开机、待机、关机。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电路包括:
多个电源子电路,一所述电源子电路与一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连接,且各所述电源子电路能与所述外接电源连接;各所述电源子电路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
一所述电源子电路被配置为向所述主控电路供电;所述主控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各所述电源子电路控制各所述背光模组发光。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子电路包括面板电源和背光电路;
各所述电源子电路的所述面板电源能与所述外接电源连接,所述主控电路通过电源接口与一所述电源子电路的所述面板电源连接;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的所述电源子电路被配置为向所述主控电路供电;
所述主控电路通过背光驱动接口与各所述背光电路连接,并通过所述背光驱动接口传输的背光驱动信号控制各所述背光模组发光。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控电路还被配置为通过至少部分所述背光驱动接口向其连接的所述电源子电路传输电源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各所述电源子电路执行开机、待机、关机。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控电路包括:
图像处理电路,被配置为生成各所述显示面板的初始显示信息;
缓冲处理电路,与所述图像处理电路连接,且被配置为根据校正信息对所述初始显示信息进行校正,得到各显示面板的目标显示信息;并根据所述目标显示信息为每个所述显示面板生成所述显示信号;所述校正信息包括亮度差异信息、色温信息和伽马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接口为DP接口。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触控装置,设于各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且被配置为基于触控操作而生成触控信号;
触控处理电路,与所述触控装置连接,且能与主机连接;所述触控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触控信号生成触控控制信号;
所述主控电路与所述触控处理电路和各所述显示面板连接,且能与所述主机连接;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主机基于所述触控控制信号生成的触控执行信号控制所述显示面板显示图像,或者,根据所述触控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触控显示面板显示图像。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机配置有第一系统;所述控制电路板配置有第二系统;
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主机在所述第一系统下基于所述触控控制信号生成的触控执行信号控制所述显示面板显示图像,或者,在所述第二系统下根据所述触控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显示面板显示图像。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显示面板中包括副面板,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面板控制电路,与一所述电源子电路和一所述副面板的液晶显示模组连接,且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与所述面板控制电路连接的电源子电路被配置为向所述面板控制电路供电;
所述面板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将接收到的所述主控电路提供的显示信号或外接设备提供的显示信号传输至与所述副面板的液晶显示模组;以及替代所述主控电路通过所述电源子电路控制所述副面板的背光模组发光。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面板控制电路包括:
选择电路,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且能与所述外接设备连接,所述选择电路被配置为接收所述主控电路提供的显示信号和所述外接设备提供的显示信号;
面板处理电路,与所述选择电路连接,且被配置为控制所述选择电路选择所述主控电路提供的显示信号和所述外接设备提供的显示信号之一传输给所述副面板的液晶显示模组。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的数量为三个,包括一个主面板和两个副面板,所述主面板的尺寸大于所述副面板,且两个副面板对称分布于所述主面板两侧。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各所述显示面板沿同一平面分布;
所述触控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红外发射组件和第一红外接收组件;以及沿第二方向分布的第二红外发射组件和第二红外接收组件;所述第一红外发射组件用于向所述第一红外接收组件发射红外线,所述第二红外发射组件用于向所述第二红外接收组件发射红外线;所述第一红外接收组件和所述第二红外接收组件基于触控操作对红外线的作用生成所述触控信号。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驱动电路和多个背光分区,一所述背光分区具有多个发光器件;所述背光驱动电路包括多个背光子电路,一所述背光子电路与一所述背光分区中的各所述发光器件连接;各所述背光子电路与所述主控电路通过背光接口连接;所述主控电路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显示接口接收所述时序控制器发送的背光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背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背光子电路使各所述背光分区的所述发光器件发光。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与所述时序控制器连接;所述感光元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亮度,将得到的亮度信息传输至所述时序控制器,并通过所述显示接口传输至所述主控电路;
所述主控电路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亮度信息控制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亮度。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主机,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本公开的终端设备及显示装置,可将电源电路和主控电路集成于一个主板上,且主控电路可通过显示接口控制液晶模组的液晶的状态,且可通过电源电路控制背光模组发光,即通过主控电路的控制使多个显示面板实现图像显示,而不用分别独立控制。同时,电源电路可与外接电源连接,统一向各显示面板供电,而不用分别供电。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终端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终端设备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中一副面板的驱动原理图。
图5为本公开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中主控电路的原理图。
图6为本公开显示装置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显示装置再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该显示装置可包括显示面板1、触控装置TP1、触控处理电路TU1和控制电路CU,其中:
显示面板1的数量为多个。触控装置TP1设于各显示面板1的出光侧,且被配置为基于触控操作而生成触控信号TS。触控处理电路TU1与触控装置TP1连接,且能与主机M1连接;触控处理电路TU1被配置为根据触控信号TS生成触控控制信号TC。
控制电路CU与触控处理电路TU1和各显示面板1连接,且能与主机M1连接;控制电路CU被配置为根据主机M1基于触控控制信号TC生成的触控执行信号TE控制显示面板1显示图像,或者,根据触控控制信号TC控制触控显示面板1显示图像。
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可通过触控处理电路TU1对触控信号TS进行处理,得到触控控制信号TC,再分别发送给主机M1和控制电路CU;在一种显示模式下,主机M1可根据触控控制信号TC生成触控执行信号TE,并由控制电路CU基于该触控执行信号TE控制显示面板1显示图像;由控制电路CU决定基于主机M1,在另一种显示模式下,可控制电路CU可直接根据自身接收到的触控控制信号TC控制显示面板1显示图像。在两种显示模式下,主机M1和控制电路CU都不用执行将触控信号TS处理转换为触控控制信号TC的动作,而是统一由触控控制电路CU执行,可减小两种显示模式下实现触控功能的信号的处理时长的差异,提高触控响应速度的一致性。
下面对本公开的显示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显示装置采用了多个显示面板1,其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各个显示面板1可沿指定的方式分布,利用,可以沿直线分布,也可以沿环形轨迹或其他轨迹分布,在此不对其排列方式做特殊限定。同时,各个显示面板1可以沿同一平面分布,从而形成一个平板状的基板。
不同显示面板1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不同显示面板1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举例而言,显示面板1的形状均为矩形,其尺寸可以是指对角线的长度,该尺寸可以是86寸、63寸等。
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1的数量为三个,包括一个主面板1m和两个副面板1a,三者可沿直线分布,两个副面板1a对称分布于主面板1m两侧。主面板1m的尺寸大于副面板1a,例如,主面板1m的尺寸为86寸,而副面板1a的尺寸相等,二者可以是63寸。
如图2和图3所示,各显示面板1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1等,只要能显示图像即可,在此不做特殊限定。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例,显示面板1可包括液晶显示模组11和背光模组12,其中:
液晶显示模组11可包括对盒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背光模组12可设于阵列基板背离对置基板的一侧。背光模组12可作为光源,向阵列基板发射光线,通过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可控制液晶分子的偏转状态,从而控制灰阶,实现图像显示。对置基板可以是彩膜基板,其可具有多个色阻,通过不同颜色的色阻的滤光作用实现彩色显示。当然,对置基板也可以不包括色阻,背光模组12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通过场序显示的方式,也可实现彩色显示。
液晶显示面板在显示图像时,需要获取驱动阵列基板的驱动电路的信号以及驱动背光模组12的信号。举例而言,显示面板1具有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外的外围区,液晶显示模组11可包括位于显示区的多行和多列像素电路和位于外围区的时序控制器11t、栅极驱动电路和源极驱动电路,其中:
栅极驱动电路可扫描各行像素电路的,以便像素电路接收数据信号;源极驱动电路可向各列像素电路输入数据信号,从而通过像素电路控制各像素电极的电压,进入实现对灰阶的控制。时序控制器11t可用于根据显示信号控制栅极驱动电路和源极驱动电路,从而控制像素电路的工作时序。
背光模组12可接收背光驱动信号BC,并可在背光驱动信号BC的控制下发光,通过背光驱动信号BC可控制背光模组12的开启和关闭,还可进一步控制发光亮度。此外,背光模组12可包括多个背光模组12单元121,通过背光模组12单元分别驱动背光模组12的不同区域。
如图2和图3所示,触控装置TP1可采用红外触控结构,还可以采用超声波触控等其它结构;以红外触控结构为例,触控装置TP1可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红外发射组件和第一红外接收组件;以及沿第二方向分布的第二红外发射组件和第二红外接收组件。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例如,二者可以是垂直的方向。
第一红外发射组件可向第一红外接收组件发射红外线,第二红外发射组件可向第二红外接收组件发射红外线;用户利用触控部或手指进行触控操作时,会阻挡部分红外线,使得第一红外接收组件和第二红外接收组件接收的信号发生变形,从而可利用第一红外接收组件和第二红外接收组件生成触控信号TS。
进一步的,第一红外发射组件可包括沿第二方向分布的多个红外发光元件,第一红外接收组件可包括与第一红外发射组件的红外发光元件一一对应的接收元件;第二红外发射组件可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多个红外发光元件,第二红外接收组件可包括与第二红外发射组件的红外发光元件一一对应的接收元件。
当然,显示面板1也可以是触控显示面板1,具有触控电极,基于电容式或电阻式结构实现触控,各显示面板1的触控电极可作为触控装置TP1,各显示面板1均可生成触控信号TS。由于显示面板1的数量为多个,可通过预设设计的算法对触控信号TS进行处理,根据单个触控面板的触控信号TS得出触控位置在整个显示装置的位置,实现触控功能。
基于上述的显示面板1,下面对显示装置的其它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各显示面板1均可与控制电路CU连接,并可在控制电路CU的控制下实现图像显示,控制电路CU还可与外接的主机M1连接,并可在主机M1的控制下,通过控制电路CU显示图像。同时,可根据触控装置TP1感应到的触控信号TS显示特定的图像,例如,基于触控操作在图像中显示特定界面或图标等。
主机M1可配置有第一系统,控制电路CU可配置有第二系统,两系统不同,例如,第一系统为widows系统,第二系统为安卓系统。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将触控信号TS分别发送给主机M1和控制电路CU,控制电路CU可基于用户的选择操作来选择显示模式,是基于第一系统显示,还是基于第二系统显示。在选择操作时,可默认运行第一系统或第二系统。也就是说,可通过控制电路CU选择自行控制图像显示,还是通过主机M1提供的信号实现图像显示。
由于主机M1和控制电路CU运行的系统不同,二者对触控信号TS的处理方式存在区别,耗时也存在差异,且通过主机M1实现图像显示的方案还是要通过控制电路CU,使得在不同显示模式下的触控响应速度存在较大差异。
本公开提出通过触控处理电路TU1来改善该问题,可将触控装置TP1与触控处理电路TU1连接,例如,可将第一红外接收组件和第二红外接收组件与触控处理电路TU1连接。触控处理电路TU1可以是MCU(微控制单元)或者其他元件,其可对触控信号TS进行处理,生成触控控制信号TC。同时,触控处理电路TU1还可与控制电路CU连接,并能与主机M1连接,从而可将触控控制信号TC发送给主机M1和控制电路CU,使得主机M1和控制电路CU不用执行上述对触控信号TS进行的处理动作。
控制电路CU可直接根据触控控制信号TC控制显示面板1显示图像,而主机M1可将触控控制信号TC转换为触控执行信号TE,并发送给控制电路CU,控制电路CU可根据触控执行信号TE控制显示面板1显示图像。
控制电路CU可基于用户的操作,通过选择系统来选择显示模式,在第一系统前台运行,第二系统关闭或后台运行时,控制电路CU可根据主机M1生成的触控执行信号TE控制显示面板1显示图像。在第二系统前台运行,第一系统关闭或后台运行时,控制电路CU可直接根据触控控制信号TC控制触控显示面板1显示图像。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CU可包括电源电路和主控电路C1,其中:
电源电路可与各显示面板1的背光模组12连接,且电源电路还可与外接电源连接,外接电源可作为整个显示装置的总电源,其可以是220V的市电,也可以是其它能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源电路可为各个显示面板1的背光模组12供电。
主控电路C1可与电源电路和各显示面板1的液晶显示模组11连接,主控电路C1可控制液晶显示模组11的液晶的状态,并通过电源电路控制背光模组12发光。主控电路C1可采用SOC(片上系统)或其它集成电路,在此不对主控电路C1具体结构做特殊限定。
举例而言,主控电路C1可通过显示接口与各液晶显示模组11的时序控制器11t连接,并通过显示接口传输显示信号DS,通过显示信号DS可控制液晶显示模组11的液晶的状态,实现对灰阶的控制,以便显示图像。
为了获得良好的显示效果,可对显示面板1的色温、亮度等参数进行校正,而由于不同显示面板1的制造工艺、材料等因素难以做到完全一致,因而需要采用不同的校正信息对显示信号进行校正,且不同显示面板1的校正信息不同。但这可能会使不同显示面板1的最终显示效果存在差异,例如色温、亮度和伽马校正等难以保持一致,使得多个显示面板1的画面一致性较差。基于此,可采用相同的校正信息对各显示信号进行校正,以便提高不同显示面板1的显示效果的一致性。如图5所示,举例而言,主控电路C1包括图像处理电路C11和缓冲处理电路C12,其中,
图像处理电路C11可为各显示面板1生成初始显示信息DSb,可包括灰阶信息。
缓冲处理电路C12可与图像处理电路C11连接,且可根据校正信息对初始显示信息DSb进行校正,得到各显示面板1的目标显示信息;该校正信息包括亮度差异信息、色温信息和伽马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同时,该校正信息可基于各显示面板1中的一个的固有属性来确定,也就是说,可以将一个显示面板1的校正信息作为基准,对其它显示面板1进行校正,而不再采用其它显示面板1原有的校正信息。当然,也可以不采用任何显示面板1的校正信息,而预先设定校正信息,并基于该校正信息生成目标显示信息。
在得到目标显示信息后,缓冲处理电路C12可根据目标显示信息为每个显示面板1生成显示信号DS,并传输至显示面板1的时序控制器11t。
此外,在显示面板1的液晶显示模组11中,还可设置伽马校正电路,其可对时序控制器11t输出的数据信号进行伽马校正,再输出给源极驱动电路,控制画面的灰阶。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减少延迟,可由主控电路C1直接向显示面板1的时序控制器11t传输显示信号,而不用通过其它电路进行转接,为此,上述的显示接口可采用DP(DisplayPort)接口与时序控制器11t传输显示信号,进一步的,显示接口可以是eDP(embedded DisplayPort),由此,可避免采用VBO(V-by-one)等接口,减少延迟。
进一步的,对于DP接口,可采用外部DP电缆规则设计连接线路进行屏蔽处理,可有效提升敏感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既减少单独的接口和电缆设计,降低成本,也优化了内部控制逻辑。
为了改善多个显示面板1的背光不同步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多个方案,下面进行举例说明: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源电路包括背光电路B1和整机电源H1,各背光电路B1和主控电路C1共用一个整机电源H1,举例来说:
背光电路B1的数量为多个,其一背光电路B1可与一显示面板1的背光模组12连接,以便控制背光模组12发光。若一背光模组12包括多个背光模块,则每个背光模块可连接一个背光电路B1。同时,各背光电路B1均与主控电路C1连接,以便在主控电路C1的控制下控制各背光模组12发光。
整机电源H1可与外接电源连接,用于为整个显示装置供电,例如,整机电源H1可与主控电路C1和各背光电路B1连接,从而可为主控电路C1和各背光电路B1供电。
进一步的,主控电路C1可通过电源控制接口和电源接口分别与整机电源H1连接。整机电源H1可通过该电源接口向主控电路C1供电。同时,整机电源H1可通过背光驱动接口与各背光电路B1连接,主控电路C1可通过电源控制接口向整机电源H1传输背光驱动信号BC,整机电源H1可将通过背光驱动接口接收到的背光驱动信号BC转发至各背光模组12发光,控制背光模组12发光。主控电路C1在控制背光模组12时,通过整机电源H1统一转发背光驱动信号BC,有利于防止走线杂乱。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主控电路C1也可以直接与各背光电路B1连接,从而直接向背光电路B1传输背光驱动信号BC。当然,主控电路C1也可以通过其它接口传输上述的背光驱动信号BC,而不是通过电源控制接口。
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控电路C1还可通过电源控制接口向整机电源H1传输电源控制信号PC,从而控制整机电源H1执行开机、待机、关机。
上述的背光电路B1可集成于一个板卡,若背光电路B1包括多个背光模块,则一个背光模块可集成于一个板卡上。多个背光电路B1可集成于多个板卡,主控电路C1可集成于一板卡。整机电源H1可集成于同一板卡或元件中,各个板卡和元件可以设置于同一主板上,上述各接口的连接,可通过该主板上的走线实现,具体图案在此不做特殊限定。主控电路C1和电源电路可设于同一主板,通过主控电路C1的控制使多个显示面板实现图像显示,而不用分别独立控制。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源电路可包括多个电源子电路S1,一电源子电路S1可与一显示面板1的背光模组12连接,且各电源子电路S1能与外接电源连接,外接电源可通过各电源子电路S1向背光模组12供电。每个电源子电路S1均可独立向各显示面板1的背光模组12供电,而不再存在共用的整机电源H1。
各电源子电路S1可与主控电路C1连接,其中一个电源子电路S1还可为向主控电路C1供电。
主控电路C1可通过各电源子电路S1控制各背光模组12发光,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电源在电路不仅是供电的电路,还具有背光控制功能。举例而言:电源子电路S1包括面板电源S11和背光单元S12,其中:
各电源子电路S1的面板电源S11能与外接电源连接,外接电源可分别通过各电源子电路S1向各背光模组12供电。为了便于连接,显示装置可设置电源外接接口,各电源子电路S1可通过该电源外接接口与外接电源连接,避免通过不同的接口连接。
主控电路C1可通过电源接口与一个电源子电路S1的面板电源S11连接,并可由该电源子电路S1的面板电源S11供电。同时,主控电路C1可通过背光驱动接口与各背光单元S12连接,并通过背光驱动接口向背光单元S12传输背光驱动信号BC,从而通过背光驱动信号BC控制各背光模组12发光。本实施方式中,主控电路C1可直接对各背光单元S12传输背光驱动信号BC,而不再通过整机电源H1进行转发。
此外,主控电路C1还可通过至少部分背光驱动接口向其连接的电源子电路S1传输电源控制信号PC,以控制各电源子电路S1执行开机、待机、关机,从而分别控制各显示面板1。当然,上述的电源控制信号PC也可通过背光驱动接口以外的其它专门接口传输,在此不对接口做特殊限定。
上述的一个电源子电路S1可集成于一个板卡,多个电源子电路S1可集成于多个板卡,主控电路C1可集成于一板卡,各个板卡可以设置于同一主板上,电源外接接口可设于主板上,上述各接口的连接,可通过该主板上的走线实现,具体图案在此不做特殊限定。主控电路C1和电源电路可设于同一主板,通过主控电路C1的控制使多个显示面板实现图像显示,而不用分别独立控制。
图2-图4中PS是指供电的路径。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显示面板1在基于主机M1和控制电路CU显示图像的基础上,还可基于其它外接设备O1实现图像显示,以一个副面板1a实现外接显示为例:
显示装置还包括面板控制电路CC1,其可与该副面板1a的液晶显示模组11连接,例如,与液晶显示模组11的时序控制器11t连接。面板控制电路CC1可与该副面板1a的背光模组12连接的电源子电路S1连接。主控电路C1连接与面板控制电路CC1连接。与面板控制电路CC1连接的电源子电路S1可向面板控制电路CC1供电。而主控电路C1不再与该副面板1a的背光模组12连接的电源子电路S1连接,使得主控电路C1不再控制副面板1a的背光模组12发光,而是利用面板控制电路CC1替代主控电路C1通过电源子电路S1控制副面板1a的背光模组12发光。
主控电路C1可基于触控操作或其他信息自行生成显示信号,可定义为第一显示信号DS1。同时,外接设备O1也可提供显示信号,可定义为第二显示信号DS2。面板控制电路CC1可选择第一显示信号DS1和第二显示信号DS2中的一个,并将其传输给副面板1a的液晶显示模组11的时序控制器11t,从而可根据该显示信号显示图像。也就是说,副面板1a同一时刻只能根据主控电路C1提供的显示信号和外接设备O1提供的显示信号中的一个显示图像。当然,若没有连接外接设备O1,则不存在第二显示信号DS2,可将第一显示信号DS1发送给液晶显示模组11的时序控制器11t。在在外接设备O1连接后,同时接收到第一显示信号DS1和第二显示信号DS2,可在副面板1a的画面中生成菜单、按钮等可交互控件,由用户选择基于第一显示信号DS1显示,还是基于第二显示信号DS2显示。当然,也可设置一定的规则,例如,第二显示信号DS2优先,只要有外接设备O1接入,即可优先将第二显示信号DS2发送给液晶显示模组11。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面板控制电路CC1可包括选择电路MU1和面板处理电路CP1,其中:
选择电路MU1可与主控电路C1连接,且能与外接设备O1连接,选择电路MU1可接收第一显示信号DS1和第二显示信号DS2。选择电路MU1可以是多路选择器,也可以是其它电路或元件,只要能实现第一显示信号DS1和第二显示信号DS2的选择即可,此处的选择是指将第一显示信号DS1和第二显示信号DS2之一发送给副面板1a的液晶显示模组11的时序控制器11t。
进一步的,选择电路MU1和主控电路C1可以通过显示接口连接,选择电路MU1可显示接口与显示外接接口连接,显示外接接口可与外接设备O1连接,上述的显示接口和显示外接接口均可采用DP接口,例如,eDP接口。
面板处理电路CP1可与选择电路MU1连接,且可控制选择电路MU1选择第一显示信号DS1和第二显示信号DS2之一传输给副面板1a的液晶显示模组11得时序控制器11t,选择第一显示信号DS1和第二显示信号DS2的方式已在上文进行了说明,在此不再详述。面板处理电路CP1可以采用单片机或其他元件和电路,在此不对其结构做特殊限定。
上述的选择电路MU1和面板处理电路CP1可集成于一个板卡,或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板卡,且该板卡可与主控电路C1设置于同一主板上。
此外,连接外接电源与整机电源或电源子电路电源线、连接整机电源与背光电路的电源线以及连接电源子电路与显示面板的电源线可改用单独走线,并增加屏蔽措施,减少线缆间的干扰。举例而言,上述主控电路C1和时序控制器11t通过连接器和走线实现eDP接口之间的连接,该走线正面可贴敷导电胶带,降低空间电磁干扰。连接器的背面则不进行布线,且通过敷铜接地。
相较于只具备图像信号传输功能的VBO接口,eDP接口可传输多种形式的信号,例如图像信号、背光控制信号和感光信号等,从而不用分别布线,相应的,也免于对不同信号的走线进行屏蔽,使信号稳定性得到提升,同时,也能节约主控电路C1的接口资源。
如图6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各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包括背光驱动电路和多个背光分区,一个背光分区具有多个发光器件;其中:
背光驱动电路13包括多个背光子电路,一背光子电路与一背光分区中的各发光器件连接;各背光子电路与主控电路C1可通过背光接口连接,举例而言,背光接口可通过SPI协议传输数据。
对于一显示面板而言,主控电路C1可将接收到或生成的初始显示数据通过显示接口传输给时序控制器11t,时序控制器11t可根据初始显示数据得到像素控制信号和背光控制信号,通过像素控制信号控制液晶显示模组11的液晶的偏转状态;同时,通过背光接口将背光控制信号传输至各背光驱动电路13的各背光子电路,背光子电路可根据接收到的背光控制信号控制各背光分区的发光器件发光。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主控电路C1和时序控制器11t之间直接通过显示接口连接,而显示接口可以是DP接口,进一步的,其可以是eDP接口,像素控制信号可通过EDID方式传输,从而可以避免时序控制器11t和主控电路C1之间进行转接,可提高初始显示数据和背光控制信号传输的同步性,对于eDP接口而言,可通过其AUX通道向主控电路C1传输上述背光控制信号,由于背光子电路有多个,当传输给各背光子电路的背光控制信号中的一部分出现不良,也可进行回避处理,避免影响使用。
进一步的,时序控制器可对其输出的背光控制信号分别进行标记,主控电路C1可根据标记,向对应的背光子电路输出背光控制信号,背光子电路可对接收到的背光控制信号的标记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对其连接的背光分区的发光进行控制。
如图7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可包括感光元件14,感光元件14与时序控制器11t连接;感光元件14可包括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显示面板的出光亮度。同时,感光元件14可将检测得到的亮度信息传输至时序控制器11t,时序控制器11t可通过显示接口传输至主控电路1C,显示接口可以是DP接口,进一步的,其可以是eDP接口。各显示面板均可设有感光元件14,感光元件14是否读取数据受时序控制器11t控制。时序控制器11t可将亮度信息T转换为符合单独设置的传输协议规则的信号,主控电路C1可根据对应的协议解析控制信号,从而与显示接口传输的像素控制信号通过不同的传输协议传输,将不同的信号进行区分。主控电路C1可将读入的亮度信息与根据初始显示数据确定的初始亮度比较,若检测到的亮度低于初始亮度,则根据降低的不同比例不调节背光模组12的亮度,补偿亮度的降低,当然,也可以对液晶显示模组11进行的液晶偏转程度进行控制,只要能提高显示面板最终的出光亮度即可。
在上述过程中,主控电路C1直接通过eDP接口与时序控制器11t连接,对于检测到的亮度信息而言,可以不用通过时序控制其11t和主控电路C1之间的转接,而直接通过时序控制器11t传输至主控电路C1,可提高各个显示面板的背光控制的同步性。
基于上述的显示装置,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可包括步骤S110-步骤S130,其中:
步骤S110、生成各显示面板的初始显示信息;
步骤S120、根据校正信息对初始显示信息进行校正,得到各显示面板的目标显示信息;校正信息包括亮度差异信息、色温信息和伽马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步骤S130、根据各目标显示信息控制各显示面板显示图像。
上述控制方法各步骤的细节已在上文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主机和上述任意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其中:
主机可与控制电路连接,例如,主机可与主控电路连接。同时,主机可以是OPS(Open Pluggable Specification,开放式可插拔规范)电脑,也可以是平板电脑或其他具有数据处理和图像控制功能的电子设备,在此不再一一列举。该显示装置具体内容和有益效果可参考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终端设备可以是电子黑板、会议机,当然,也可以是电视、等具有图像显示功能的设备。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8)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模组;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时序控制器;
控制电路,包括设于同一主板上的电源电路和主控电路,所述电源电路与各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连接,且能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主控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路连接,且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电源电路控制各所述背光模组发光;所述主控电路通过显示接口与各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的时序控制器连接,且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显示接口传输的显示信号控制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的液晶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包括:
多个背光电路,一所述背光电路与一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连接,各所述背光电路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
整机电源,与所述主控电路和各所述背光电路连接,且能与所述外接电源连接;所述整机电源被配置为向各所述背光电路和所述主控电路供电;
所述主控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各所述背光电路控制各所述背光模组发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通过电源控制接口和电源接口与所述整机电源连接,所述整机电源通过所述电源接口向所述主控电路供电;
所述整机电源通过背光驱动接口与各所述背光电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通过所述电源控制接口向所述整机电源传输背光驱动信号,所述整机电源通过所述背光驱动接口接收到的所述背光驱动信号控制各所述背光模组发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还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电源控制接口向所述整机电源传输电源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整机电源执行开机、待机、关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包括:
多个电源子电路,一所述电源子电路与一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连接,且各所述电源子电路能与所述外接电源连接;各所述电源子电路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
一所述电源子电路被配置为向所述主控电路供电;所述主控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各所述电源子电路控制各所述背光模组发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子电路包括面板电源和背光电路;
各所述电源子电路的所述面板电源能与所述外接电源连接,所述主控电路通过电源接口与一所述电源子电路的所述面板电源连接;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的所述电源子电路被配置为向所述主控电路供电;
所述主控电路通过背光驱动接口与各所述背光电路连接,并通过所述背光驱动接口传输的背光驱动信号控制各所述背光模组发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还被配置为通过至少部分所述背光驱动接口向其连接的所述电源子电路传输电源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各所述电源子电路执行开机、待机、关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包括:
图像处理电路,被配置为生成各所述显示面板的初始显示信息;
缓冲处理电路,与所述图像处理电路连接,且被配置为根据校正信息对所述初始显示信息进行校正,得到各显示面板的目标显示信息;并根据所述目标显示信息为每个所述显示面板生成所述显示信号;所述校正信息包括亮度差异信息、色温信息和伽马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接口为DP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触控装置,设于各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且被配置为基于触控操作而生成触控信号;
触控处理电路,与所述触控装置连接,且能与主机连接;所述触控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触控信号生成触控控制信号;
所述主控电路与所述触控处理电路和各所述显示面板连接,且能与所述主机连接;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主机基于所述触控控制信号生成的触控执行信号控制所述显示面板显示图像,或者,根据所述触控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触控显示面板显示图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配置有第一系统;所述控制电路板配置有第二系统;
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主机在所述第一系统下基于所述触控控制信号生成的触控执行信号控制所述显示面板显示图像,或者,在所述第二系统下根据所述触控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显示面板显示图像。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显示面板中包括副面板,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面板控制电路,与一所述电源子电路和一所述副面板的液晶显示模组连接,且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与所述面板控制电路连接的电源子电路被配置为向所述面板控制电路供电;
所述面板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将接收到的所述主控电路提供的显示信号或外接设备提供的显示信号传输至与所述副面板的液晶显示模组;以及替代所述主控电路通过所述电源子电路控制所述副面板的背光模组发光。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控制电路包括:
选择电路,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且能与所述外接设备连接,所述选择电路被配置为接收所述主控电路提供的显示信号和所述外接设备提供的显示信号;
面板处理电路,与所述选择电路连接,且被配置为控制所述选择电路选择所述主控电路提供的显示信号和所述外接设备提供的显示信号之一传输给所述副面板的液晶显示模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数量为三个,包括一个主面板和两个副面板,所述主面板的尺寸大于所述副面板,且两个副面板对称分布于所述主面板两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显示面板沿同一平面分布;
所述触控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红外发射组件和第一红外接收组件;以及沿第二方向分布的第二红外发射组件和第二红外接收组件;所述第一红外发射组件用于向所述第一红外接收组件发射红外线,所述第二红外发射组件用于向所述第二红外接收组件发射红外线;所述第一红外接收组件和所述第二红外接收组件基于触控操作对红外线的作用生成所述触控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驱动电路和多个背光分区,一所述背光分区具有多个发光器件;所述背光驱动电路包括多个背光子电路,一所述背光子电路与一所述背光分区中的各所述发光器件连接;各所述背光子电路与所述主控电路通过背光接口连接;所述主控电路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显示接口接收所述时序控制器发送的背光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背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背光子电路使各所述背光分区的所述发光器件发光。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与所述时序控制器连接;所述感光元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亮度,将得到的亮度信息传输至所述时序控制器,并通过所述显示接口传输至所述主控电路;
所述主控电路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亮度信息控制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亮度。
18.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主机,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CN202321414639.5U 2023-06-05 2023-06-05 终端设备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207962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4639.5U CN220796270U (zh) 2023-06-05 2023-06-05 终端设备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4639.5U CN220796270U (zh) 2023-06-05 2023-06-05 终端设备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96270U true CN220796270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30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14639.5U Active CN220796270U (zh) 2023-06-05 2023-06-05 终端设备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962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92149B (zh) 背光驱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7731152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7765487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2385205B (zh) 像素结构
CN106557194B (zh) 驱动器集成电路及包括该驱动器集成电路的显示设备
CN110114818A (zh) 显示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US8196059B2 (en) Switch and on-screen display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9961732A (zh) 显示设备
CN101383130B (zh) 液晶显示器
CN110796978B (zh) 拼接显示系统与拼接显示装置
US10726766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interface method thereof
CN103412673B (zh) 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触摸屏
KR20200063125A (ko) 백라이트 장치
US20190197943A1 (en)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EP3321922A2 (en) Display apparatus
KR20080088854A (ko) 회로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090144641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isplay system comprising same
CN109545162A (zh) 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40231152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855044A (zh)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US20240249675A1 (en) Starting signal providing module, method and splicing display device
CN220796270U (zh) 终端设备及显示装置
KR20110041967A (ko) Blu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060023470A1 (en) Impulse backlight system and a flat display using the same
CN110910839A (zh) 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