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95439U - 一种数字式二次电缆对芯及故障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字式二次电缆对芯及故障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95439U
CN220795439U CN202322414825.5U CN202322414825U CN220795439U CN 220795439 U CN220795439 U CN 220795439U CN 202322414825 U CN202322414825 U CN 202322414825U CN 220795439 U CN220795439 U CN 2207954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electrically connected
diode
circuit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1482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涛
周东旭
余杰
刘妹清
许家诚
陈海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zhou Yineng Pow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zhou Yineng Pow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zhou Yineng Powe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zhou Yineng Pow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1482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954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954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954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 Y04S10/52Outage or fault management, e.g. fault detection or location

Landscapes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数字式二次电缆对芯及故障检测装置,包括配合进行检测的第一检测机构和第二检测机构,所述第一检测机构作为发送端而第二检测机构作为接收端分别与二次电缆的两端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检测机构作为接收端而第二检测机构作为发送端分别与二次电缆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和第二检测机构均包括检测盒体、置于检测盒体内的检测电路以及与所述检测电路电连接并延伸至检测盒体外的接线组件,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及第二检测机构的接线组件分别与二次电缆的两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受外界干扰较小,检测结果准确,操作方便快捷且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数字式二次电缆对芯及故障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测试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字式二次电缆对芯及故障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输送系统中,进行二次电缆安装时,对多芯电缆的线芯进行对芯检测确定二次电缆中各铜芯两端的对应关系以及线芯之间是否存在故障至关重要。现有的检测设备,通常由一个发射装置和一个接收装置组成,工作人员通过在二次电缆的两端分别连接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通过发射装置输出对应的电平信号,经线芯传输至对端的接收装置,并通过对端接收到电平信号的时间来对铜芯两端进行匹配对应及故障检测。但由于现有的检测设备中,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为互补式装置,在进行检测时需配套使用,并且在使用时有严格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之分,必须对应连接才能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操作不方便;同时,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之间通过电平信号进行对芯和故障测试,因铜芯均包裹在绝缘层内,各铜芯之间紧挨排列,在进行电平信号传输时,各铜芯间的干扰较大,导致检测结果误差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字式二次电缆对芯及故障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结构不同导致的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字式二次电缆对芯及故障检测装置,包括配合进行检测的第一检测机构和第二检测机构,所述第一检测机构作为发送端而第二检测机构作为接收端分别与二次电缆的两端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检测机构作为接收端而第二检测机构作为发送端分别与二次电缆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和第二检测机构均包括检测盒体、置于检测盒体内的检测电路以及与所述检测电路电连接并延伸至检测盒体外的接线组件,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及第二检测机构的接线组件分别与二次电缆的两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具有设置在对应检测盒体上并与对应检测电路连接的第一检测按钮,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具有设置在对应检测盒体上并与对应检测电路连接的第二检测按钮,在检测时,当对应检测电路检测到第一检测按钮先于第二检测按钮按下时,所述第一检测机构作为发送端而所述第二检测机构作为接收端与二次电缆连接,当第二检测按钮先于第一检测按钮按下时,所述第二检测机构作为发送端而所述第一检测机构作为接收端与二次电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二次电缆包括线芯、包覆于线芯外的金属屏蔽包层以及包覆于金属屏蔽包层外的绝缘层,待检测的二次电缆两端的线芯及金属屏蔽包层均外露于所述绝缘层,所述线芯包括若干铜线;所述接线组件包括一屏蔽连接线以及至少一线芯连接线,所述屏蔽连接线的一端与检测电路电连接,另一端延伸出检测盒体并设置有与对应端的金属屏蔽包层连接的屏蔽夹,所述线芯连接线的一端与检测电路电连接,另一端延伸出检测盒体并设置有与对应端的线芯连接的接线夹;所述接线夹包括具有若干线槽的绝缘壳体、一一对应置于所述线槽内并通过导线与检测电路电连接的接线端子以及设置在绝缘壳体上并用于压紧铜线的压线块,所述铜线一一对应置于所述线槽内并与所述接线端子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主控子电路以及与所述主控子电路电连接并受控于所述主控子电路的电源子电路、解码子电路、驱动子电路以及显示子电路,所述屏蔽连接线接地,所述主控子电路的第一解码信号输入/输出端与所述解码子电路的第二解码信号输入/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解码子电路的第一检测信号输入/输出端与线芯连接线的频率信号发送/接收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子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入端与所述驱动子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驱动子电路的第二检测信号输入/输出端与所述线芯连接线的频率信号发送/接收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子电路的检测结构输出端与所述显示子电路的显示结果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源子电路具有+9V电压输出端以及+5V电压输出端,所述电源子电路用于为所述主控子电路、解码子电路、驱动子电路以及显示子电路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主控子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4、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阻R13、电阻R14、插接件JP1、串口P5、按键K2以及按键灯LED2,所述电源子电路、解码子电路、驱动子电路和显示子电路均与所述主控芯片U4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4的AVREF引脚、AVCC引脚和VCC引脚均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4的AGND引脚和GND引脚均接地,所述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和电容C5相互并联后电连接在所述主控芯片U4的VCC引脚与GND引脚之间;所述插接件JP1的1引脚接地、2引脚和3引脚分别与主控芯片U4的P3.1引脚和P3.0引脚电连接、4引脚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串口P5的1引脚接地、2引脚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3引脚经电阻R14与主控芯片U4的P3.1引脚电连接、4引脚与主控芯片U4的P3.4引脚电连接以及4引脚还经电阻R13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按键K2电连接在串口P5的1引脚与4引脚之间,所述按键灯LED2电连接在串口P5的2引脚与3引脚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子电路包括稳压芯片VR1、电池BT1、稳压MOS管Q 1、三极管Q3、二极管D20、二极管D21、二极管D22、电容CE1、电容CE2、电容CE3、电容CE4、电容CE 5、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5、串口P5、按键K1以及按键灯LED1;所述电池BT1的负极接地、正极输出+9V工作电压,电池BT1的正极依次经电阻R6和电阻R7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基极经电阻R12接地,三极管Q3的基极还经电阻R10与二极管D22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22的正极与主控芯片U4的P3.3引脚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还与二极管D21的正极电连接,二极管D21的负极与二极管D20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20的正极与主控芯片U4的P3.2引脚电连接;所述电池BT1的正极还与稳压MOS管Q1的源极电连接,稳压MOS管Q1的栅极电连接在电阻R6与电阻R7之间,稳压MOS管Q1的漏极依次经电阻R5和电阻R11接地,主控芯片U4的P0.7引脚电连接在电阻R5与电阻R11之间,所述稳压MOS管Q1的漏极形成所述+9V电压输出端;所述稳压MOS管Q1的漏极还与稳压芯片VR1的Vin引脚电连接,电容CE3、电容CE4和电容CE 5并联在稳压芯片VR1的Vin引脚与GND引脚之间,电容CE1和电容CE2并联在稳压芯片VR1的Vout引脚于GND引脚之间,稳压芯片VR1的Vout引脚输出+5V工作电压形成所述+5V电压输出端,稳压芯片VR1的GND引脚接地;串口P4的1引脚和3引脚均接地、2引脚经电阻R15与+9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4引脚电连接在二极管D20的负极与二极管D21的负极之间,所述按键K1电连接在串口P4的1引脚与4引脚之间,所述按键灯LED1电连接在串口P4的2引脚与3引脚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解码子电路包括解码芯片U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0和插接件P1,所述插接件P1与线芯连接线电连接;所述解码芯片U1的VCC引脚和OE1引脚均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OE2A引脚和GND引脚均接地;所述解码芯片U1的Y0~Y7引脚分别与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和二极管D10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和二极管D10的正极分别与插接件P1的1~8引脚电连接,所述解码芯片U1的A引脚、B引脚、C引脚和OE2B引脚分别与主控芯片U4的P2.1引脚、P2.2引脚、P2.3引脚和P3.5引脚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子电路包括驱动芯片U2、封装电阻TR1和封装电阻TR2;所述驱动芯片U2的DIR引脚和VCC引脚均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GND引脚接地;所述驱动芯片U2的A0~A3引脚分别与封装电阻TR1的8引脚、7引脚、6引脚和5引脚电连接,驱动芯片U2的A4~A7引脚分别与封装电阻TR2的8引脚、7引脚、6引脚和5引脚电连接,封装电阻TR1的1~4引脚以及封装电阻TR2的1~4引脚均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驱动芯片U2的A0~A7引脚还与线芯连接线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2的OE引脚与主控芯片U4的P4.0引脚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2的B0~B7引脚分别与主控芯片U4的P0.0引脚、P0.1引脚、P0.2引脚、P0.3引脚、P0.4引脚、P0.5引脚、P0.6引脚和P2.7引脚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子电路包括LCD显示模块P2、可变电阻RJ1、封装电阻RP1、封装电阻RP2、封装电阻RP3和电容C1;所述LCD显示模块P2的VCC引脚和BLA引脚均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GND引脚和BLK引脚均接地,电容C1电连接在LCD显示模块P2的BLA引脚与BLK引脚之间;所述LCD显示模块P2的RS引脚、RW引脚和E引脚分别封装电阻RP1的5~7引脚电连接,LCD显示模块P2的DB0~DB3引脚分别与封装电阻RP2的5~8引脚电连接,LCD显示模块P2的DB4~DB7引脚分别与封装电阻RP3的5~8引脚电连接,封装电阻RP1的2~4引脚、封装电阻RP2的1~4引脚以及封装电阻RP3的1~4引脚均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LCD显示模块P2的RS引脚、RW引脚、E引脚以及DB0~DB7引脚还分别与主控芯片U4的P4.3引脚、P4.2引脚、P4.4引脚以及P1.0~P1.7引脚电连接;所述可变电阻RJ1的两固定端中一端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另一端接地,可变电阻RJ1的滑动端与LCD显示模块P2的V0引脚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与主控子电路电连接并受控于主控子电路的声光提示子电路,所述声光提示子电路的灯光信号输入端和声音信号输入端分别与主控子电路的灯光信号输出端和声音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声光提示子电路包括与主控子电路电连接的灯光提示单元和声音提示单元;所述灯光提示单元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6、二极管D11、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主控芯片U4的P3.7引脚电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经电阻R1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与主控芯片U4的P3.6引脚电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经电阻R2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接地,二极管D11的正极经电阻R3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声音提示单元包括蜂鸣器HA、三极管Q2、电阻R4、电阻R8和电阻R9;所述蜂鸣器HA的1引脚经电阻R4与+9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蜂鸣器HA的2引脚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阻R8与主控芯片U4的P5.5电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还经电阻R9接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结构相同的第一检测机构和第二检测机构,并在第一检测机构上设置第一检测按钮和在第二检测机构上设置第二检测按钮,通过确定第一检测按钮和第二检测按钮按下的时间,自动将先按下的检测按钮对应的检测机构中的一个作为发送端而另一个作为接收端,在与二次电缆连接时,可随意进行连接而无需确定发送端和接收端,方便、快捷,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检测机构和第二检测机构在进行对芯或故障检测时,通过产生预设频率的直流低压波形信号,由一端检测机构经线芯传输至另一端的检测机构,由于波形信号频率特定,可有效降低周围信号及铜芯之间的干扰,检测结果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数字式二次电缆对芯及故障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检测电路的控制框图。
图4为主控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电源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解码子电路及驱动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显示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8为检测电路的另一实施例的控制框图。
图9为声光提示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如下:
二次电缆100、线芯110、金属屏蔽包层120、绝缘层130、第一检测机构200、检测盒体210、第一检测按钮211、电源按钮212、显示窗口213、LCD显示屏214、功能选择键215、检测电路220、主控子电路221、电源子电路222、解码子电路223、驱动子电路224、显示子电路225、声光提示子电路226、灯光提示单元227、声音提示单元228、接线组件230、屏蔽连接线231、屏蔽夹232、线芯连接线233、接线夹234、绝缘壳体235、线槽236、接线端子237、压线块238、第二检测机构300、第二检测按钮3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数字式二次电缆对芯及故障检测装置主要用于多芯的二次电缆100在安装时的对芯及故障检测,该二次电缆100包括线芯110、包覆于线芯110外的金属屏蔽包层120以及包覆于金属屏蔽包层120外的绝缘层130,二次电缆100两端的线芯110及金属屏蔽包层120均外露于所述绝缘层130,线芯110包括若干铜线,在检测时,外露的线芯110的各铜线用于与数字式二次电缆对芯及故障检测装置连接后通过数字式二次电缆对芯及故障检测装置进行对芯和故障检测。可理解的,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对二次电缆100进行对芯检测还可以对二次电缆100进行固定检测以确定二次电缆100中部是否发生的断路、断路等故障,因此,在具体实现时,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单芯的二次电缆100,以对二次电缆100的故障进行检测。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数字式二次电缆对芯及故障检测装置包括配合进行检测的第一检测机构200和第二检测机构300。在检测时,第一检测机构200可以作为检测装置的发送端,也可以作为检测装置的接收端,当第一检测机构200作为发送端与待检测的二次电缆100的一端相连时,第二检测机构300则作为接收端与待检测的二次电缆100的另一端相连,以通过第一检测机构200经由二次电缆100向第二检测机构300发送预设信号,工作人员可通过第二检测机构300对预设信号的接收情况完成对二次电缆100的对芯及故障等检测工作,反之,当第二检测机构300作为发送端与二次电缆100的一端相连时,第一检测机构200则作为接收端与二次电缆100的另一端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信号为具有预设频率的直流低压波形信号,该波形可以是方波、正弦波等,以降低周围环境及相邻铜线对检测结果的干扰,进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由于第一检测机构200和第二检测机构300的结构相同,下面将以第一检测机构200为例进行描述,第二检测机构300的结构可参照的第一检测机构200的描述。
所述第一检测机构200包括检测盒体210、置于检测盒体210内的检测电路220以及与所述检测电路220电连接并延伸至检测盒体210外的接线组件230,第一检测机构200和第二检测机构300的接线组件230分别与对应端的二次电缆100的金属屏蔽包层120和线芯110连接,以在第一检测机构200和第二检测机构300之间形成检测回路。当第一检测机构200为发送端时,第一检测机构200的检测电路220用于产生所述预设信号,并将所述预设信号发送至接线组件230后经线芯110传输至第二检测机构300的接线组件230,此时,第二检测机构300的检测电路220从第二检测机构300的接线组件230获取所述预设信号,并对预设信号进行对比,以对二次电缆100进行对芯或故障检测。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检测机构200具有设置在对应检测盒体210上的第一检测按钮211,第一检测按钮211与对应的检测电路220连接,第二检测机构300具有设置在对应检测盒体210上的第二检测按钮310,第二检测按钮310与对应的检测电路220连接,在第一检测按钮211和第二检测按钮310按下时,可触发对应检测电路220发送所述预测信号。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机构200和第二检测机构300在第一检测按钮211和第二检测按钮310均未按下时处于待机状态,而在检测时,当第一检测按钮211和第二检测按钮310中任一一个检测按钮被按下时,同步触发第一检测机构200和第二检测机构300,并且检测电路220自动将先按下的一端的检测机构配置为发送端而另一端被配置为接收端。即当第一检测按钮211先于第二检测按钮310按下时,所述第一检测机构200作为发送端而所述第二检测机构300作为接收端与二次电缆100连接,当第二检测按钮310先于第一检测按钮211按下时,所述第二检测机构300作为发送端而所述第一检测机构200作为接收端与二次电缆100连接。
所述检测盒体21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检测电路220连接电源按钮212,所述电源按钮212作为整个第一检测机构200的电源开关,用于对第一检测机构200进行开机和关机。所述检测盒体210上还设置有一显示窗口213,用于嵌设检测电路220中的LCD显示屏214(在后面检测电路220中具体描述),以显露出LCD显示屏214,方便操作人员观察对芯及故障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盒体210上还设置有功能选择键215,所述功能选择键215与检测电路220电连接,用于在检测时根据检测项目切换对芯功能或故障检测功能。
所述接线组件230的一端与检测电路220电连接,另一端自检测盒体210穿出与线芯110和金属屏蔽包层120相连,以实现两检测电路220之间的数据传输。所述接线组件230包括一屏蔽连接线231以及至少一线芯110连接线,所述屏蔽连接线231的一端与检测电路220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端的金属屏蔽包层120连接,所述线芯110连接线的一端与检测电路220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端的线芯110连接,以在两检测电路220之间形成检测回路。
所述屏蔽连接线231与金属屏蔽包层120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屏蔽夹232,所述屏蔽夹232用于夹持金属屏蔽包层1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夹232优选采用电工夹实现,以将金属屏蔽包层120接地。可理解的,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夹232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金属夹实现,只需能够实现金属屏蔽包层120的夹持并将金属屏蔽包层120接地即可。
所述线芯110连接线与线芯110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接线夹234,所述接线夹234用于夹持线芯110中的铜线。所述接线夹234包括具有若干线槽236的绝缘壳体235、一一对应置于所述线槽236内并通过导线与检测电路220电连接的接线端子237以及设置在绝缘壳体235上并用于压紧铜线的压线块238,检测时,操作人员将铜线一一放置在线槽236内并与接线端子237接触,再通过压线块238将铜线压紧在接线端子237上,以通过接线端子237实现线芯110与检测电路220之间的数据传输。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条线芯110连接线,一条作为主测试连接线,另一条作为扩展连接线,每一连接线对应的接线夹234均采用八端子线夹实现,即同时可以实现十六条铜线的对芯或故障检测,进而提高对芯或故障检测效率。可理解的,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测试需要,设置更多数量的扩展连接线,或者也可以替换具有其他数量端子的线夹实现等等。
请参考图3,所述检测电路220包括主控子电路221以及与所述主控子电路221电连接并受控于所述主控子电路221的电源子电路222、解码子电路223、驱动子电路224以及显示子电路225。所述主控子电路221、电源子电路222、解码子电路223、驱动子电路224和显示子电路225集成于一PCB板上,并固定安装在检测盒体210内,第一检测按钮211、第二检测按钮310对应与主控子电路221连接,线芯110连接线与解码子电路223连接,电源按钮212与电源子电路222连接,以触发对应子电路响应。
具体的,所述主控子电路221的第一解码信号输入/输出端与所述解码子电路223的第二解码信号输入/输出端电连接,以在作为发送端时通过主控子电路221向解码子电路223发送产生的预设信号或者在作为接收端时主控子电路221能够接收并分析经解码子电路223解码后的预设信号,解码子电路223用于对预设信号进行解码。所述解码子电路223的第一检测信号输入/输出端与线芯110连接线的频率信号发送/接收端电连接,以在作为发送端时将预设信号进行解码后经线芯110连接线传输至线芯110或者在作为接收端时接收经线芯110连接线传输的预设信号并进行解码。所述驱动子电路224的第二检测信号输入/输出端与所述线芯110连接线的频率信号发送/接收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子电路221的驱动信号输入端与所述驱动子电路224的驱动信号输出端电连接,以在作为发送端或接收端时,在检测到预设信号后驱动解码器对预设信号进行解码。所述主控子电路221的检测结构输出端与所述显示子电路225的显示结果输入端电连接,以在作为发送端时显示发送至每一铜线的预设信号的信息(如频率、发送时间、编号等)或者在作为接收端显示接收的每一铜线对应的预设信号的信号,以便于将发送的预设信号及接收的预设信号进行匹配,实现二次电缆100的对芯及故障检测。所述电源子电路222具有+9V电压输出端以及+5V电压输出端,所述+9V电压输出端用于输出+9V工作电压,+5V电压输出端用于输出+5V工作电压,以用于为所述主控子电路221、解码子电路223、驱动子电路224以及显示子电路225供电,确保整个检测电路220正常工作。
请参考图4,所述主控子电路221包括主控芯片U4、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阻R13、电阻R14、插接件JP1、串口P5、按键K2以及按键灯LED2,所述电源子电路222、解码子电路223、驱动子电路224和显示子电路225均与所述主控芯片U4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4作为整个检测电路220的控制核心,能够在作为发送端时产生并经线芯110向对端发送预设信号以及在作为接收端时获取经线芯110传输而来的对端的预设信号,并对预设信号的接收情况进行分析,确定线芯110两端铜线的对应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短路或断路等故障。
所述主控芯片U4采用单片机实现,主控芯片U4中提前烧录有对应的控制程序,以能够产生预设频率的直流低压波形信号以及对发送和接收的预设频率的直流低压波形信号进行对比和匹配,本实施例主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前述功能的电路架构,不涉及具体的控制程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芯片U4优选采用型号为STC8A8K64D4-45I-LQFP44的单片机实现。
具体的,所述主控芯片U4的AVREF引脚、AVCC引脚和VCC引脚均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4的AGND引脚和GND引脚均接地,以为主控芯片U4供电,确保主控芯片U4正常工作。所述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和电容C5相互并联后电连接在所述主控芯片U4的VCC引脚与GND引脚之间,以对工作电压进行滤波,确保工作电压稳定。所述插接件JP1的1引脚接地、2引脚和3引脚分别与主控芯片U4的P3.1引脚和P3.0引脚电连接、4引脚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向主控芯片U4中烧录控制程序。所述串口P5的1引脚接地、2引脚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3引脚经电阻R14与主控芯片U4的P3.1引脚电连接、4引脚与主控芯片U4的P3.4引脚电连接以及4引脚还经电阻R13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按键K2电连接在串口P5的1引脚与4引脚之间,所述按键灯LED2电连接在串口P5的2引脚与3引脚之间,所述按键K2与第一检测按钮211或第二检测按钮310连接,以在第一检测按钮211或第二检测按钮310按下时使按键K2闭合,并在主控芯片U4的P3.4引脚引入低电平,进而触发主控芯片U4开始工作,所述按键灯LED2外露于检测盒体210,以方便操作人员根据按键灯LED2的亮、灭情况判断按键K2的状态。
请参考图5,所述电源子电路222包括稳压芯片VR1、电池BT1、稳压MOS管Q1、三极管Q3、二极管D20、二极管D21、二极管D22、电容CE1、电容CE2、电容CE3、电容CE4、电容CE 5、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5、串口P5、按键K1以及按键灯LED1。所述电池BT1用于为整个检测装置提供移动电源,所述稳压MOS管Q1及稳压芯片VR1用于对电池BT1的电压进行稳压后输出+9V工作电压及+5V工作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稳压芯片VR1优选采用型号为7805的稳压芯片实现;所述电池BT1优选采用规格为9V的一次电池或二次电池实现;所述稳压MOS管Q1优选采用型号为A03407的NMOS管实现;所述三极管Q3优选采用型号为SS8050的NPN型三极管实现;二极管D20、二极管D21和二极管D22均优选采用型号为1N5819 S4的二极管实现。
具体的,所述电池BT1的负极接地、正极输出+9V工作电压,电池BT1的正极依次经电阻R6和电阻R7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基极经电阻R12接地,三极管Q3的基极还经电阻R10与二极管D22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22的正极与主控芯片U4的P3.3引脚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还与二极管D21的正极电连接,二极管D21的负极与二极管D20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20的正极与主控芯片U4的P3.2引脚电连接,三极管Q3作为开关管,以在电源按钮212按下时导通电源子电路222与主控子电路221。所述电池BT1的正极还与稳压MOS管Q1的源极电连接,稳压MOS管Q1的栅极电连接在电阻R6与电阻R7之间,稳压MOS管Q1的漏极依次经电阻R5和电阻R11接地,主控芯片U4的P0.7引脚电连接在电阻R5与电阻R11之间,所述稳压MOS管Q1的漏极形成所述+9V电压输出端,稳压MOS管Q1用于对电池BT1输出的+9V电压进行第一次稳压,以输出稳定的+9V工作电压。所述稳压MOS管Q1的漏极还与稳压芯片VR1的Vin引脚电连接,电容CE3、电容CE4和电容CE 5并联在稳压芯片VR1的Vin引脚与GND引脚之间,电容CE1和电容CE2并联在稳压芯片VR1的Vout引脚于GND引脚之间,稳压芯片VR1的Vout引脚输出+5V工作电压形成所述+5V电压输出端,稳压芯片VR1的GND引脚接地,稳压芯片VR1用于对+9V工作电压进行第二次稳压后输出稳定的+5V工作电压。所述串口P4的1引脚和3引脚均接地、2引脚经电阻R15与+9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4引脚电连接在二极管D20的负极与二极管D21的负极之间,所述按键K1电连接在串口P4的1引脚与4引脚之间,所述按键灯LED1电连接在串口P4的2引脚与3引脚之间,所述按键K1与电源按钮212连接,以在电源按钮212按下时使按键K1闭合,并在二极管D20的负极与二极管D21的负极引入低电平,进而导通电源子电路222与主控芯片U4,所述按键灯LED1用于方便操作人员根据按键灯LED1的亮、灭情况判断电源的开关状态。
本实施例在具体实现时,与检测盒体210上设置的两条线芯110连接线相对应,检测电路220中也设置有两组解码子电路223和驱动子电路224,每组解码子电路223和驱动子电路224对应与一条线芯110连接线相对应。可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的两组只是对于本方案说明的示例,不作为本实施例的限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线芯110连接线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对应组数(如三组、四组等)的解码子电路223和驱动子电路224,以确保检测效率。
请参考图6,第一个解码子电路223包括解码芯片U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0和插接件P1,所述插接件P1与线芯110连接线电连接;第二个解码子电路223包括解码芯片U3、二极管D12、二极管D13、二极管D14、二极管D15、二极管D16、二极管D17、二极管D18、二极管D19和插接件P3。所述解码芯片U1和解码芯片U2分别与一条线芯110连接线,以传输对应的预设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与八端子的接线夹234对应,所述解码芯片U1和解码芯片U3采用八位解码器,所述解码芯片U1和解码芯片U3均优选采用型号为MC74HC138ADT的解码芯片实现,所述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0、二极管D12、二极管D13、二极管D14、二极管D15、二极管D16、二极管D17以及二极管D18、二极管D19均优选采用型号为1N4148的二极管实现。
具体的,所述解码芯片U1的VCC引脚和OE1引脚均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OE2A引脚和GND引脚均接地,以为解码芯片U1供电。所述解码芯片U1的Y0~Y7引脚分别与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和二极管D10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和二极管D10的正极分别与插接件P1的1~8引脚电连接,所述插接件P1与线芯110连接线相连,以实现预设信号的传输。所述解码芯片U1的A引脚、B引脚、C引脚和OE2B引脚分别与主控芯片U4的P2.1引脚、P2.2引脚、P2.3引脚和P3.5引脚电连接,以实现与主控芯片U4之间的信号传输。
所述解码芯片U3的VCC引脚和OE1引脚均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OE2A引脚和GND引脚均接地,以为解码芯片U3供电。所述解码芯片U3的Y0~Y7引脚分别与二极管D12、二极管D13、二极管D14、二极管D15、二极管D16、二极管D17、二极管D18和二极管D19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12、二极管D13、二极管D14、二极管D15、二极管D16、二极管D17、二极管D18和二极管D19的正极分别与插接件P3的1~8引脚电连接,所述插接件P3与线芯110连接线相连,以实现预设信号的传输。所述解码芯片U3的A引脚、B引脚、C引脚和OE2B引脚分别与主控芯片U4的P2.4引脚、P2.5引脚、P2.6引脚和P2.0引脚电连接,以实现与主控芯片U4之间的信号传输。
第一个驱动子电路224包括驱动芯片U2、封装电阻TR1和封装电阻TR2;第二个驱动子电路224包括驱动芯片U5、封装电阻TR3和封装电阻TR4。驱动芯片U2和驱动芯片U5对应驱动解码芯片U1和解码芯片U3对预设信号进行解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芯片U2和驱动芯片U5同样采用八位驱动芯片,且所述驱动芯片U2和驱动芯片U5优选采用型号为74HC245的驱动芯片实现;所述封装电阻TR1、封装电阻TR2、封装电阻TR3和封装电阻TR4均为包含四个电阻的一体化封装电阻。
具体的,所述驱动芯片U2的DIR引脚和VCC引脚均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GND引脚接地,以为驱动芯片U2供电。所述驱动芯片U2的A0~A3引脚分别与封装电阻TR1的8引脚、7引脚、6引脚和5引脚电连接,驱动芯片U2的A4~A7引脚分别与封装电阻TR2的8引脚、7引脚、6引脚和5引脚电连接,封装电阻TR1的1~4引脚以及封装电阻TR2的1~4引脚均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驱动芯片U2的A0~A7引脚还与线芯110连接线电连接,以在检测所述预设信号时唤醒驱动芯片U2,触发驱动芯片U2驱动解码芯片U1。所述驱动芯片U2的OE引脚与主控芯片U4的P4.0引脚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2的B0~B7引脚分别与主控芯片U4的P0.0引脚、P0.1引脚、P0.2引脚、P0.3引脚、P0.4引脚、P0.5引脚、P0.6引脚和P2.7引脚电连接,用于与主控芯片U4之间实现信号传输。
所述驱动芯片U5的DIR引脚和VCC引脚均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GND引脚接地,以为驱动芯片U5供电。所述驱动芯片U5的A0~A3引脚分别与封装电阻TR3的8引脚、7引脚、6引脚和5引脚电连接,驱动芯片U5的A4~A7引脚分别与封装电阻TR4的8引脚、7引脚、6引脚和5引脚电连接,封装电阻TR3的1~4引脚以及封装电阻TR4的1~4引脚均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驱动芯片U5的A0~A7引脚还与线芯110连接线电连接,以在检测所述预设信号时唤醒驱动芯片U5,触发驱动芯片U5驱动解码芯片U3。所述驱动芯片U5的OE引脚与主控芯片U4的P4.1引脚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5的B0~B7引脚分别与主控芯片U4的P0.0引脚、P0.1引脚、P0.2引脚、P0.3引脚、P0.4引脚、P0.5引脚、P0.6引脚和P2.7引脚电连接,用于与主控芯片U4之间实现信号传输。
请参考图7,所述显示子电路225包括LCD显示模块P2、可变电阻RJ1、封装电阻RP1、封装电阻RP2、封装电阻RP3和电容C1。LCD显示模块P2具有一LCD显示屏214,该LCD显示屏214嵌设在显示窗口213内,以在LCD显示模块P2接收到主控芯片U4传输的检测结果时,通过LCD显示屏214进行显示,以方便操作人员读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LCD显示模块P2优选采用型号为XYJ1602A的点阵显示芯片实现。
具体的,所述LCD显示模块P2的VCC引脚和BLA引脚均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GND引脚和BLK引脚均接地,电容C1电连接在LCD显示模块P2的BLA引脚与BLK引脚之间,以为LCD显示模块P2供电。所述LCD显示模块P2的RS引脚、RW引脚和E引脚分别封装电阻RP1的5~7引脚电连接,LCD显示模块P2的DB0~DB3引脚分别与封装电阻RP2的5~8引脚电连接,LCD显示模块P2的DB4~DB7引脚分别与封装电阻RP3的5~8引脚电连接,封装电阻RP1的2~4引脚、封装电阻RP2的1~4引脚以及封装电阻RP3的1~4引脚均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LCD显示模块P2的RS引脚、RW引脚、E引脚以及DB0~DB7引脚还分别与主控芯片U4的P4.3引脚、P4.2引脚、P4.4引脚以及P1.0~P1.7引脚电连接,用于接收主控芯片U4传输的检测结果并显示。所述可变电阻RJ1的两固定端中一端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另一端接地,可变电阻RJ1的滑动端与LCD显示模块P2的V0引脚电连接。
请参考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检测电路220还包括与主控子电路221电连接并受控于主控子电路221的声光提示子电路226,以在检测过程中通过声音以及光亮的方式对检测装置的状态进行提示。所述声光提示子电路226的灯光信号输入端和声音信号输入端分别与主控子电路221的灯光信号输出端和声音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声光提示子电路226包括与主控子电路221电连接的灯光提示单元227和声音提示单元228。
请参考图9,所述灯光提示单元227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6、二极管D11、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极管D1、二极管D6和二极管D11分别采用不同颜色的LED灯珠实现;优选的,二极管D1为红色灯珠,用于指示检测出错状态,二极管D6为绿色灯珠,用于指示检测正常状态,二极管D11为红色灯珠,用于指示电源状态;二极管D1和二极管D6紧邻安装在检测盒体210的对应位置,二极管D11安装在检测盒体210上对应电源按钮212的位置处,以将二极管D1、二极管D6和二极管D11通过颜色和安装位置进行区分。可理解的,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极管D1或二极管D11也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LED灯珠实现,如此,可以将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二极管D11安装在检测盒体210的任意位置并通过颜色对三者进行区分。
具体的,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主控芯片U4的P3.7引脚电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经电阻R1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与主控芯片U4的P3.6引脚电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经电阻R2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接地,二极管D11的正极经电阻R3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当整个检测装置的电源导通时,电源子电路222能够正常提供+5V工作电压,进而使二极管D11导通,指示电源正常;在检测过程中,若主控芯片U4检测到检测装置正常时,在其P3.7引脚输出低电平使二极管D1导通以指示检测错误,否则在其P3.6输出低电平使二极管D6导通以指示检测正常。
所述声音提示单元228包括蜂鸣器HA、三极管Q2、电阻R4、电阻R8和电阻R9。在实施例中,所述蜂鸣器HA优选采用型号为PS1240的蜂鸣器实现,所述三极管Q2优选采用型号为SS8050的NPN型三极管实现。
具体的,所述蜂鸣器HA的1引脚经电阻R4与+9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蜂鸣器HA的2引脚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阻R8与主控芯片U4的P5.5电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还经电阻R9接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作为开关管,当检测完成或者检测出错时,主控芯片U4在其P5.5引脚输出一电平使二极管Q2导通,进而触发蜂鸣器HA发出声音以提示操作人员。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对芯或故障检测时,首先准备两个相同的检测机构,即第一检测机构200和第二检测机构300,将线芯110一端的铜线一一对应压紧在第一检测机构200的接线夹234的线槽236中并将该端的金属屏蔽包层120用屏蔽夹232夹紧,以及将线芯110另一端的铜线一一对应压紧在第二检测机构300的接线夹234的线槽236中并将该端的金属屏蔽包层120用屏蔽夹232夹紧;然后,按下第一检测机构200及第二检测机构300的电源按钮212,对应指示灯亮起,以开启第一检测机构200和第二检测机构300;接着,任意按下第一检测机构200上的第一检测按钮211或第二检测机构300上的第二检测按钮310,使发送端的检测电路220发送预设频率的直流低压波形信号至线芯110中,并通过线芯110传输至对端,使对端的接收端接收该预设频率的直流低压波形信号;最后,待检测完成,读取LCD显示屏214上的检测结果,完成二次电缆100的对芯及故障检测,方便快捷,结构简单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Claims (10)

1.一种数字式二次电缆对芯及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合进行检测的第一检测机构和第二检测机构,所述第一检测机构作为发送端而第二检测机构作为接收端分别与二次电缆的两端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检测机构作为接收端而第二检测机构作为发送端分别与二次电缆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和第二检测机构均包括检测盒体、置于检测盒体内的检测电路以及与所述检测电路电连接并延伸至检测盒体外的接线组件,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及第二检测机构的接线组件分别与二次电缆的两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式二次电缆对芯及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具有设置在对应检测盒体上并与对应检测电路连接的第一检测按钮,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具有设置在对应检测盒体上并与对应检测电路连接的第二检测按钮,在检测时,当对应检测电路检测到第一检测按钮先于第二检测按钮按下时,所述第一检测机构作为发送端而所述第二检测机构作为接收端与二次电缆连接,当第二检测按钮先于第一检测按钮按下时,所述第二检测机构作为发送端而所述第一检测机构作为接收端与二次电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字式二次电缆对芯及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缆包括线芯、包覆于线芯外的金属屏蔽包层以及包覆于金属屏蔽包层外的绝缘层,待检测的二次电缆两端的线芯及金属屏蔽包层均外露于所述绝缘层,所述线芯包括若干铜线;所述接线组件包括一屏蔽连接线以及至少一线芯连接线,所述屏蔽连接线的一端与检测电路电连接,另一端延伸出检测盒体并设置有与对应端的金属屏蔽包层连接的屏蔽夹,所述线芯连接线的一端与检测电路电连接,另一端延伸出检测盒体并设置有与对应端的线芯连接的接线夹;所述接线夹包括具有若干线槽的绝缘壳体、一一对应置于所述线槽内并通过导线与检测电路电连接的接线端子以及设置在绝缘壳体上并用于压紧铜线的压线块,所述铜线一一对应置于所述线槽内并与所述接线端子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字式二次电缆对芯及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主控子电路以及与所述主控子电路电连接并受控于所述主控子电路的电源子电路、解码子电路、驱动子电路以及显示子电路,所述屏蔽连接线接地,所述主控子电路的第一解码信号输入/输出端与所述解码子电路的第二解码信号输入/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解码子电路的第一检测信号输入/输出端与线芯连接线的频率信号发送/接收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子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入端与所述驱动子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驱动子电路的第二检测信号输入/输出端与所述线芯连接线的频率信号发送/接收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子电路的检测结构输出端与所述显示子电路的显示结果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源子电路具有+9V电压输出端以及+5V电压输出端,所述电源子电路用于为所述主控子电路、解码子电路、驱动子电路以及显示子电路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字式二次电缆对芯及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子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4、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阻R13、电阻R14、插接件JP1、串口P5、按键K2以及按键灯LED2,所述电源子电路、解码子电路、驱动子电路和显示子电路均与所述主控芯片U4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4的AVREF引脚、AVCC引脚和VCC引脚均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4的AGND引脚和GND引脚均接地,所述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和电容C5相互并联后电连接在所述主控芯片U4的VCC引脚与GND引脚之间;所述插接件JP1的1引脚接地、2引脚和3引脚分别与主控芯片U4的P3.1引脚和P3.0引脚电连接、4引脚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串口P5的1引脚接地、2引脚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3引脚经电阻R14与主控芯片U4的P3.1引脚电连接、4引脚与主控芯片U4的P3.4引脚电连接以及4引脚还经电阻R13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按键K2电连接在串口P5的1引脚与4引脚之间,所述按键灯LED2电连接在串口P5的2引脚与3引脚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字式二次电缆对芯及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子电路包括稳压芯片VR1、电池BT1、稳压MOS管Q1、三极管Q3、二极管D20、二极管D21、二极管D22、电容CE1、电容CE2、电容CE3、电容CE4、电容CE 5、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5、串口P5、按键K1以及按键灯LED1;所述电池BT1的负极接地、正极输出+9V工作电压,电池BT1的正极依次经电阻R6和电阻R7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基极经电阻R12接地,三极管Q3的基极还经电阻R10与二极管D22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22的正极与主控芯片U4的P3.3引脚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还与二极管D21的正极电连接,二极管D21的负极与二极管D20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20的正极与主控芯片U4的P3.2引脚电连接;所述电池BT1的正极还与稳压MOS管Q1的源极电连接,稳压MOS管Q1的栅极电连接在电阻R6与电阻R7之间,稳压MOS管Q1的漏极依次经电阻R5和电阻R11接地,主控芯片U4的P0.7引脚电连接在电阻R5与电阻R11之间,所述稳压MOS管Q1的漏极形成所述+9V电压输出端;所述稳压MOS管Q1的漏极还与稳压芯片VR1的Vin引脚电连接,电容CE3、电容CE4和电容CE 5并联在稳压芯片VR1的Vin引脚与GND引脚之间,电容CE1和电容CE2并联在稳压芯片VR1的Vout引脚于GND引脚之间,稳压芯片VR1的Vout引脚输出+5V工作电压形成所述+5V电压输出端,稳压芯片VR1的GND引脚接地;串口P4的1引脚和3引脚均接地、2引脚经电阻R15与+9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4引脚电连接在二极管D20的负极与二极管D21的负极之间,所述按键K1电连接在串口P4的1引脚与4引脚之间,所述按键灯LED1电连接在串口P4的2引脚与3引脚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字式二次电缆对芯及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码子电路包括解码芯片U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0和插接件P1,所述插接件P1与线芯连接线电连接;所述解码芯片U1的VCC引脚和OE1引脚均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OE2A引脚和GND引脚均接地;所述解码芯片U1的Y0~Y7引脚分别与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和二极管D10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和二极管D10的正极分别与插接件P1的1~8引脚电连接,所述解码芯片U1的A引脚、B引脚、C引脚和OE2B引脚分别与主控芯片U4的P2.1引脚、P2.2引脚、P2.3引脚和P3.5引脚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字式二次电缆对芯及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子电路包括驱动芯片U2、封装电阻TR1和封装电阻TR2;所述驱动芯片U2的DIR引脚和VCC引脚均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GND引脚接地;所述驱动芯片U2的A0~A3引脚分别与封装电阻TR1的8引脚、7引脚、6引脚和5引脚电连接,驱动芯片U2的A4~A7引脚分别与封装电阻TR2的8引脚、7引脚、6引脚和5引脚电连接,封装电阻TR1的1~4引脚以及封装电阻TR2的1~4引脚均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驱动芯片U2的A0~A7引脚还与线芯连接线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2的OE引脚与主控芯片U4的P4.0引脚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2的B0~B7引脚分别与主控芯片U4的P0.0引脚、P0.1引脚、P0.2引脚、P0.3引脚、P0.4引脚、P0.5引脚、P0.6引脚和P2.7引脚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字式二次电缆对芯及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子电路包括LCD显示模块P2、可变电阻RJ1、封装电阻RP1、封装电阻RP2、封装电阻RP3和电容C1;所述LCD显示模块P2的VCC引脚和BLA引脚均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GND引脚和BLK引脚均接地,电容C1电连接在LCD显示模块P2的BLA引脚与BLK引脚之间;所述LCD显示模块P2的RS引脚、RW引脚和E引脚分别封装电阻RP1的5~7引脚电连接,LCD显示模块P2的DB0~DB3引脚分别与封装电阻RP2的5~8引脚电连接,LCD显示模块P2的DB4~DB7引脚分别与封装电阻RP3的5~8引脚电连接,封装电阻RP1的2~4引脚、封装电阻RP2的1~4引脚以及封装电阻RP3的1~4引脚均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LCD显示模块P2的RS引脚、RW引脚、E引脚以及DB0~DB7引脚还分别与主控芯片U4的P4.3引脚、P4.2引脚、P4.4引脚以及P1.0~P1.7引脚电连接;所述可变电阻RJ1的两固定端中一端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另一端接地,可变电阻RJ1的滑动端与LCD显示模块P2的V0引脚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字式二次电缆对芯及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与主控子电路电连接并受控于主控子电路的声光提示子电路,所述声光提示子电路的灯光信号输入端和声音信号输入端分别与主控子电路的灯光信号输出端和声音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声光提示子电路包括与主控子电路电连接的灯光提示单元和声音提示单元;所述灯光提示单元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6、二极管D11、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主控芯片U4的P3.7引脚电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经电阻R1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与主控芯片U4的P3.6引脚电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经电阻R2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接地,二极管D11的正极经电阻R3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声音提示单元包括蜂鸣器HA、三极管Q2、电阻R4、电阻R8和电阻R9;所述蜂鸣器HA的1引脚经电阻R4与+9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蜂鸣器HA的2引脚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阻R8与主控芯片U4的P5.5电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还经电阻R9接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CN202322414825.5U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数字式二次电缆对芯及故障检测装置 Active CN2207954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14825.5U CN220795439U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数字式二次电缆对芯及故障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14825.5U CN220795439U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数字式二次电缆对芯及故障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95439U true CN220795439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53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14825.5U Active CN220795439U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数字式二次电缆对芯及故障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954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06185B2 (en) Intelligent calibration system for backup-power automatic switching device
JP4930705B2 (ja) 構造化配線システムおよびパッチング方法
JPH0868821A (ja) 複数電気線用導通試験器
CN108152650A (zh) 多芯电缆自动查线系统
CN220795439U (zh) 一种数字式二次电缆对芯及故障检测装置
CN101963641B (zh) 一种导线束检测系统
CN211856209U (zh) 一种断线检测电路以及线材摇摆测试装置
CN201527458U (zh) 导线束检测装置
CN109490698B (zh) 一种线路识别系统
CN216718575U (zh) 一种铁路信号微机电缆检测仪
CN109738757A (zh) 一种分离式低压故障电缆识别用采集终端
CN101975885A (zh) 直流电源综合电能检测仪
CN205643595U (zh) 线路通断检测装置
CN210665983U (zh) 测试装置
CN219321653U (zh) 一种端子台
CN218848243U (zh) 工控设备综合试验台
CN202748438U (zh) 一种校线仪
CN215449554U (zh) 一种线束连续性电气性能测试装置
CN216285490U (zh) 直流低电阻测试仪
CN221078727U (zh) 一种线束组装工装
CN221445149U (zh) 一种多通道倾角传感器老化检测装置
CN216355263U (zh) 一种多芯双头矩形连接器电缆的辅助插装装置
CN219369963U (zh) 一种便携式数显连接器线束编号检测装置
CN217879585U (zh) 一种检测线束的电路
CN211151945U (zh) 一种视觉检测信号隔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