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85947U - 一种矿用防爆动力源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矿用防爆动力源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85947U
CN220785947U CN202322331504.9U CN202322331504U CN220785947U CN 220785947 U CN220785947 U CN 220785947U CN 202322331504 U CN202322331504 U CN 202322331504U CN 220785947 U CN220785947 U CN 2207859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power source
proof power
explosion
sourc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3150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成
封新海
刘航
李勇恒
王磊
杨晓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Coal Industry Co Ltd Shennan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Lianyungang Tianm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Coal Industry Co Ltd Shennan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Lianyungang Tianm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Coal Industry Co Ltd Shennan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Lianyungang Tianm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Coal Industry Co Ltd Shennan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3150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859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859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859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矿用防爆动力源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前部设有前桥,车架后部设有后桥,所述前桥连接有前轮,所述后桥连接有后轮,所述后轮连接有行走马达,所述车架的中部设有安装发动机的发动机舱,在发动机舱左右两侧的车架上设有前、后两个驾驶舱,所述车架下方设有转向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特殊的车身布局设计,将驾驶舱分别设置在车架左右两侧,使得驾驶员最大程度减少视野盲区;通过在车辆前桥和后桥上均设置相互连通的转向油缸与相应的转向套件,并通过对应的液压阀门控制,在保障行驶稳定性的同时大幅提高了矿用防爆动力源车的机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矿用防爆动力源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下作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用防爆动力源车。
背景技术
矿用防爆动力源车是一种专门用于煤矿井下运输的车辆,它具有防爆、防火、防静电等特点,能够保障煤矿井下的安全。它车身体积小巧、动力充沛,不仅可以运输小件物料和人员,还可以通过与自驱动运载车相配合从而运送采煤机等大型矿用设备,在煤矿井下拥有极高的使用价值。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普通的矿用防爆动力源车往往由地上车辆进行动力源替换改装而来,此类直接改装车辆具有两个缺点:
1、只在车头设置一个驾驶舱,此类设计在普通作业中固然可行,然而在与自驱动运载车相配合运送采煤机时则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由于驾驶舱设计在车头前方,而自驱动运载车通过铰接件连接在动力源车后方,且自驱动运载车同样由驾驶员在动力源车的驾驶舱内进行操控。这就使得负责操控自驱动运载车的驾驶员在操控车辆时视野局促、盲区过大,从而导致操作困难,自驱动运载车在转弯时车体极易与井下巷道擦撞,进而损坏设备,导致运输效率降低,安全隐患增加。
2、普通改装车辆仅前轮可以实现转向,此类设计车辆的转向中心位于车辆后轮轴线处,转向稳定性强但转弯半径较大,这在陆上作业中固然可行,然而在道路崎岖、地形复杂的煤矿井下巷道却是杯水车薪,动力源车在狭窄环境中转向时往往无法一次性通过,需反复前后挪动,操作繁琐、效率低下;且动力源车一旦陷入狭小角落,仅靠前轮转向往往无法成功脱困。
基于上述问题,亟需设计一种利于与自驱动运载车配合使用的、视野开阔且转向灵活的矿用防爆动力源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视野开阔且转向灵活的矿用防爆动力源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矿用防爆动力源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前部设有前桥,车架后部设有后桥,所述前桥连接有前轮,所述后桥连接有后轮,所述后轮连接有行走马达,其特点是:
所述车架的中部设有安装发动机的发动机舱,所述发动机舱的后方设置有与发动机输出端相连接驱动油泵,所述驱动油泵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液压胶管与行走马达相连接,所述行走马达输出端通过行走减速机与车辆后轮相连接,为后轮提供动力;
在发动机舱左右两侧的车架上设有前驾驶舱和后驾驶舱,所述前驾驶舱设置在发动机左侧的车架上,所述后驾驶舱设置在发动机右侧的车架上,所述前驾驶舱与后驾驶舱的驾驶位朝向车架中轴线相向设置;
所述车架下方设有转向机构,
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油缸,所述转向油缸具体为设置在前桥前后任一侧的前桥转向油缸与设置在后桥前后任一侧的后桥转向油缸,
所述转向油缸包括缸体,缸体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左右两侧的腔体内分别设有左、右两个转向横拉杆,所述转向横拉杆远离活塞的一端分别穿过缸体端部对应的通孔并伸出,伸出端通过万向节安装在车轮的转向轴头上,活塞带动转向横拉杆沿长度方向左右平移,带动车轮向对应方向偏转;
所述转向油缸的左右腔体通过转向模式切换阀和转向方向控制阀与防爆动力源车的液压油路相连接,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具体为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设有左转位、中止位和右转位三个工作位,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具体为三位六通电磁换向阀,设有前轮转向位、四轮转向位和斜行转向位三个工作位,
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的第一工作油口Ⅰ与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的第一工作油口Ⅱ和第三工作油口Ⅱ相连通,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的第二工作油口Ⅰ与前桥转向油缸的右腔连接,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与防爆动力源车液压油路中的压力口与回油口相连接,
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的第二、第四工作油口Ⅱ与前桥转向油缸的左腔连接,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的第五工作油口Ⅱ与后桥转向油缸的右腔连接,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的第六工作油口Ⅱ与后桥转向油缸的左腔连接,
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处于前轮转向位、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处于左转位时,防爆动力源车的前轮向左偏转,车辆左转,
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处于前轮转向位、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处于右转位时,防爆动力源车的前轮向右偏转,车辆右转,
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处于四轮转向位、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处于左转位时,防爆动力源车的前轮向左偏转,后轮向右偏转,车辆左转,
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处于四轮转向位、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处于右转位时,防爆动力源车的前轮向右偏转,后轮向左偏转,车辆右转,
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处于斜行转向位、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处于左转位时,防爆动力源车的前轮向左偏转,后轮向左偏转,车辆左转,
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处于斜行转向位、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处于右转位时,防爆动力源车的前轮向右偏转,后轮向右偏转,车辆右转,
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处于中止位时,防爆动力源车的前轮和后轮均不发生偏转。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一步实现,所述转向轴头为L形,转向轴头内侧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与车桥铰接,转向轴头内侧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与万向节的一端铰接,所述车轮转动安装在转向轴头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一步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节具体为三销轴式万向节。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一步实现,在防爆动力源车的压力口与转向方向控制阀之间的液压油路上安装有过滤器,在防爆动力源车的回油口与转向方向控制阀之间的液压油路上安装有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一步实现,所述前桥转向油缸安装在前桥的后侧,所述后桥转向油缸安装在后桥的前侧。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一步实现,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的第二工作油口Ⅱ连接有第一溢流回路,所述第一溢流回路上安装有第一溢流阀;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的第四工作油口Ⅱ连接有第二溢流回路,所述第二溢流回路上安装有第二溢流阀。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一步实现,所述矿用防爆动力源车的车尾中部固定安装有铰接座。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一步实现,所述前驾驶舱设置在车架前侧,所述后驾驶舱设置在车架后侧。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一步实现,所述前驾驶舱后方的车架上安装有液压油箱,所述液压油箱通过连接油路与驱动油泵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一步实现,所述发动机纵向设置在发动机舱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特殊的车身布局设计,将驾驶舱分别设置在车架左右两侧,驾驶位朝向车辆中轴向相向设置,使得动力源车与自驱动运载车的驾驶员都能拥有更宽广的视野,最大程度减少视野盲区;配合安装在车辆中部的发动机与驱动油泵,整车体型小巧、功能性强,可以实现自身行走的同时通过驱动油泵为自驱动运载车提供动力。
2、通过在车辆前桥和后桥上均设置相互连通的转向油缸与相应的转向套件,并通过对应的液压阀门控制,可根据使用需要切换前轮转向、四轮转向以及斜行转向三种转向模式,在保障行驶稳定性的同时大幅提高了矿用防爆动力源车的机动性能,提高了煤矿井下运输效率,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工人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矿用防爆动力源车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矿用防爆动力源车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矿用防爆动力源车的上视示意图;
图4为矿用防爆动力源车转向机构的液压原理图;
图中:1-车架、2-车轮、3-前驾驶舱、4-后驾驶舱、5-发动机、6-驱动油泵、7-铰接座、8-液压油箱、21-前桥;22-前桥转向油缸;23-后桥;24-后桥转向油缸;25-转向轴头;26-转向模式切换阀;27-转向方向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2,一种矿用防爆动力源车,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前部设有前桥21,车架1后部设有后桥23,所述前桥连接有前轮,所述后桥连接有后轮,所述后轮连接有行走马达,
所述车架1的中部设有安装发动机5的发动机舱,所述发动机舱的后方设置有与发动机5输出端相连接驱动油泵6,所述驱动油泵6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液压胶管与行走马达相连接,所述行走马达输出端通过行走减速机与车辆后轮相连接,为后轮提供动力;所述驱动油泵6上还设有与自驱动运载车上的驱动机构相连接、为自驱动运载车提供动力的液压油输送管,
在发动机舱左右两侧的车架1上设有前驾驶舱3和后驾驶舱4,所述前驾驶舱3设置在发动机5左侧的车架1上,所述后驾驶舱4设置在发动机5右侧的车架1上,所述前驾驶舱3与后驾驶舱4的驾驶位朝向车架1中轴线相向设置;动力源车的操控单元集成在前驾驶舱3中,自驱动运载平台的操控单元集成在后驾驶舱4中,当动力源车与自驱动运载车通过线路油路相连接时,前驾驶舱3中的驾驶员控制动力源车在前行走,后驾驶舱4中的驾驶员控制自驱动运载车在后行走,由于驾驶位相向设置,两位驾驶员仅仅通过左右转头即可看清前方与后方的路况,简化操作,提升效率。
参照图3-4,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油缸,所述转向油缸具体为设置在前桥前后任一侧的前桥转向油缸22与设置在后桥前后任一侧的后桥转向油缸24,此处可根据车辆底盘设计的需求,将转向油缸调整至车桥的前侧或后侧,只需对应调整转向横拉杆、万向节等转向套件的位置设定即可,本实施例中前桥转向油缸22安装在前桥后侧,后桥转向油缸24安装在后桥前侧,以下均按此设定进行说明。
所述转向油缸包括缸体,缸体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左右两侧的腔体内分别设有左、右两个转向横拉杆,转向横拉杆的一端固设在活塞上,转向横拉杆远离活塞的一端分别穿过缸体端部对应的通孔并伸出,伸出端通过万向节安装在车轮的转向轴头25上,活塞带动转向横拉杆沿长度方向左右平移,带动车轮向对应方向偏转。
所述转向油缸的左右腔体通过转向模式切换阀26和转向方向控制阀27两个液压阀门与防爆动力源车的液压油路相连接,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27具体为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设有左转位(图中右位)、中止位(图中中位)和右转位(图中左位)三个工作位,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26具体为三位六通电磁换向阀,设有前轮转向位(图中中位)、四轮转向位(图中左位)和斜行转向位(图中右位)三个工作位,注意,若转向油缸相对车桥的位置发生变化,则转向方向控制阀27与转向模式切换阀26的工作位同样发生变化,如前桥转向油缸22与后桥转向油缸24均分别安装在前后桥的后侧时,转向模式切换阀26的斜行转向位为图中左位,四轮转向位为图中右位。
所述驱动油泵6的输出端通过第二液压胶管与转向油缸相连接,作为防爆动力源车液压油路中的压力口为转向油缸提供压力。
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27的第一工作油口ⅠH与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26的第一工作油口ⅡA和第三工作油口ⅡC相连通,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27的第二工作油口ⅠG与前桥转向油缸22的右腔连接,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27与防爆动力源车液压油路中的压力口P与回油口R相连接,转向方向控制阀27处于左转位时,第一工作油口ⅠH与回油口R相连,第二工作油口ⅠG与压力口P相连;转向方向控制阀27处于右转位时,第一工作油口ⅠH与压力口P相连,第二工作油口ⅠG与回油口R相连。转向方向控制阀27可根据防爆动力源车方向盘转动的信息切换不同的工作位,通过控制油路方向进而控制车轮的偏转方向,实现车辆的左转、右转和直行。
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26的第二工作油口ⅡB、第四工作油口ⅡD与前桥转向油缸22的左腔连接,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26的第五工作油口ⅡE与后桥转向油缸24的右腔连接,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26的第六工作油口ⅡF与后桥转向油缸24的左腔连接,
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26处于前轮转向位、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27处于左转位时,防爆动力源车的前轮向左偏转,车辆左转,
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26处于前轮转向位、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27处于右转位时,防爆动力源车的前轮向右偏转,车辆右转,
具体的,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26处于前轮转向位(图中中位)时,第二工作油口ⅡB、第三工作油口ⅡC、第五工作油口ⅡE和第六工作油口ⅡF隔断,第一工作油口ⅡA和第四工作油口ⅡD连接,前桥转向油缸22活塞运动,后桥转向油缸24活塞待机,
此时当转向方向控制阀27处于左转位(图中右位)时,第一工作油口ⅠH为进油口,液压油从压力口P输入,依次经过转向方向控制阀27的第一工作油口ⅠH、转向模式切换阀26的第一工作油口ⅡA和第四工作油口ⅡD后进入前桥转向油缸22左腔,前桥转向油缸22的活塞在压力推动下向右移动,带动转向横拉杆右移,拉动车轮向左偏移,车辆左转,前桥转向油缸22右腔的液压油经第二工作油口ⅠG从回油口R流出;
当转向方向控制阀27处于右转位(图中左位)时,液压油从压力口P输入,经过转向方向控制阀27的第二工作油口ⅠG流入前桥转向油缸22右腔,前桥转向油缸22的活塞在压力推动下向左移动,带动转向横拉杆左移,拉动前轮向右偏移,车辆右转,前桥转向油缸22左腔的液压油依次经转向模式切换阀26的第四工作油口ⅡD、第一工作油口ⅡA和转向方向控制阀27的第一工作油口ⅠH从回油口R流出。
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26处于四轮转向位、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27处于左转位时,防爆动力源车的前轮向左偏转,后轮向右偏转,车辆左转,
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26处于四轮转向位、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27处于右转位时,防爆动力源车的前轮向右偏转,后轮向左偏转,车辆右转,
具体的,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26处于四轮转向位时,第一工作油口ⅡA和第四工作油口ⅡD隔断,第二工作油口ⅡB、第五工作油口ⅡE连通,第三工作油口ⅡC、第六工作油口ⅡF连通,前、后桥转向油缸22、24的活塞同向运动,
此时当转向方向控制阀27处于左转位时,第一工作油口ⅠH为进油口,液压油从压力口P输入,依次经过第三工作油口ⅡC、第六工作油口ⅡF进入后桥转向油缸24左腔,后桥转向油缸24的活塞在压力推动下向右移动,带动转向横拉杆右移,拉动后轮向右偏移,后桥转向油缸24右腔的液压油依次经第五工作油口ⅡE、第二工作油口ⅡB流入前桥转向油缸22左腔,推动前桥转向油缸22活塞向右移动,前轮向左偏移,车辆左转,前桥转向油缸22右腔的液压油经第二工作油口ⅠG从回油口R流出;
当转向方向控制阀27处于右转位时,液压油从压力口P输入,经过转向方向控制阀27的第二工作油口ⅠG流入前桥转向油缸22右腔,前桥转向油缸22的活塞在压力推动下向左移动,带动转向横拉杆左移,拉动前轮向右偏移,前桥转向油缸22右腔的液压油依次经过第二工作油口ⅡB、第五工作油口ⅡE流入后桥转向油缸24右腔,后桥转向油缸24活塞在压力推动下向左移动,带动转向横拉杆左移,拉动后轮向左偏移,车辆右转,后桥转向油缸24左腔的液压油依次通过第六工作油口ⅡF、第三工作油口ⅡC、第一工作油口ⅠH从回油口R流出。
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26处于斜行转向位、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27处于左转位时,防爆动力源车的前轮向左偏转,后轮向左偏转,车辆左转,
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26处于斜行转向位、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27处于右转位时,防爆动力源车的前轮向右偏转,后轮向右偏转,车辆右转,
具体的,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26处于斜行转向位时,第一工作油口ⅡA和第四工作油口ⅡD隔断,第三工作油口ⅡC第五工作油口ⅡE连通,第六工作油口ⅡF和第二工作油口ⅡB连通,前、后桥转向油缸22、24的活塞对向运动,
此时当转向方向控制阀27处于左转位时,第一工作油口ⅠH为进油口,液压油从压力口P输入,依次经过第一工作油口ⅠH、第三工作油口ⅡC、第五工作油口ⅡE进入后桥转向油缸24右腔,后桥转向油缸24的活塞在压力推动下向左移动,带动转向横拉杆左移,拉动后轮向左偏移,后桥转向油缸24左腔的液压油依次经过第六工作油口ⅡF、第二工作油口ⅡB进入前桥转向油缸22左腔,前桥转向油缸22的活塞在压力推动下向右移动,带动转向横拉杆右移,拉动前轮向左偏移,车辆左转,前桥转向油缸22右腔的液压油经第二工作油口ⅠG从回油口R流出;
当转向方向控制阀27处于右转位时,液压油从压力口P输入,经过转向方向控制阀27的第二工作油口ⅠG流入前桥转向油缸22右腔,前桥转向油缸22的活塞在压力推动下向左移动,带动转向横拉杆左移,拉动前轮向右偏移,前桥转向油缸22右腔的液压油依次经过第二工作油口ⅡB、第六工作油口ⅡF进入后桥转向油缸24左腔,后桥转向油缸24的活塞在压力推动下向右移动,带动转向横拉杆右移,拉动后轮向右偏移,车辆右转,后桥转向油缸24右腔的液压油依次经第五工作油口ⅡE、第三工作油口ⅡC、第一工作油口ⅠH从回油口R流出。
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27处于中止位时,第一工作油口ⅠH、第二工作油口ⅠG与压力口P、回油口R均隔断,此时前后桥转向油缸24中的活塞保持不动,防爆动力源车的前轮和后轮均不发生偏转。
进一步,所述转向轴头25为L形,转向轴头25内侧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与车桥铰接,转向轴头25内侧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与万向节的一端铰接,所述车轮转动安装在转向轴头25的外侧。两端铰接式设计可以增大车轮的转向角度,进一步增强整车灵活性。
进一步,所述万向节具体为三销轴式万向节。三销轴式万向节相较于其他万向节具有角度补偿大、扭矩传递能力强、使用稳定性高等优势,应用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进一步增强车辆转向灵活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在防爆动力源车的压力口与转向方向控制阀27之间的液压油路上安装有过滤器,在防爆动力源车的回油口与转向方向控制阀27之间的液压油路上安装有单向阀。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延长转向油缸等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整个液压系统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前桥转向油缸22安装在前桥的后侧,所述后桥转向油缸24安装在后桥的前侧。如此设置有利于优化底盘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26的第二工作油口ⅡB连接有第一溢流回路,所述第一溢流回路上安装有第一溢流阀;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26的第四工作油口ⅡD连接有第二溢流回路,所述第二溢流回路上安装有第二溢流阀。如此设置可以防止液压回路过载,提高整体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矿用防爆动力源车的车尾中部固定安装有铰接座7,铰接座7用于与缓冲连接杆连接,进而通过缓冲连接杆与动力源车后方的自驱动运载车相连接,两车采用铰接设置,使得在保证油路连接的同时最大程度提升整体灵活度。显然此处不局限于自驱动运载车与缓冲连接杆,铰接座7也可以通过普通连接杆或是铁链等其他连接装置连接至普通的无动力运载车斗或运载车厢。
进一步,所述前驾驶舱3设置在车架1前侧,所述后驾驶舱4设置在车架1后侧,如此两个驾驶舱交错设置使得驾驶员可以看清动力源车对向的视野,更大程度减少盲区。控制动力源车行走的前驾驶舱3设置在前,更符合常规操作习惯;控制自驱动运载车的后驾驶舱4设置在后,能更近距离的观察自驱动运载车的行驶轨迹,方便驾驶员做出调整修正。
进一步,所述前驾驶舱3后方的车架1上安装有液压油箱8,所述液压油箱8通过连接油路与驱动油泵6相连接,液压油箱8作为防爆动力源车的回油口与转向油缸相连接,用于回收转向油缸腔体中流出的液压油。
进一步,所述发动机5纵向设置在发动机舱中,如此更有利于整车布局,缩小车身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机构,通过在车辆前桥和后桥上均设置相互连通的转向油缸与相应的转向套件,并通过对应的液压阀门控制,可根据使用需要切换前轮转向、四轮转向以及斜行转向三种转向模式。具体来说,前轮转向模式转弯半径较大,灵活性一般但稳定性较强,适用于宽阔道路高速行驶;四轮转向模式转弯半径较小,稳定性一般但灵活性极高,适用于狭窄巷道低速行驶或是原地掉头;而斜行转向模式主要用于脱困或是保持车头指向角度侧方位停车等工况。基于上述特殊的转向机构,驾驶员可以根据不同使用情况灵活切换车辆转向模式,使得动力源车得以灵巧地在煤矿井下崎岖复杂的巷道中高速穿梭,极大提升运输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若仅需装载常规货物或人员,此时仅需前驾驶舱3参与工作,后驾驶舱4可作为乘员舱使用。驾驶员将运载车斗或运载车厢通过连接装置与动力源车尾部的铰接座7相连接,确认安全后进入前驾驶舱3内,操作动力源车稳速行走,将货物或人员运送至指定位置。
若是需要运送采煤机等大型矿用设备,则前、后驾驶舱3、4均需参与工作。两位驾驶员需要将自驱动运载车的车头通过缓冲连接杆与动力源车尾部的铰接座7相连接,并将两车相应的线路油路相连接,连接完毕并确认安全后二人分别进入前、后驾驶舱3、4内,前驾驶舱3内的驾驶员操作动力源车在先行走,后驾驶舱4内的驾驶员操作自驱动运载车在后行走,将自驱动运载车上装载的大型货物安全高效的运送至指定地点。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未具体描述的技术方案均属于公知常识。

Claims (10)

1.一种矿用防爆动力源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前部设有前桥,车架后部设有后桥,所述前桥连接有前轮,所述后桥连接有后轮,所述后轮连接有行走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的中部设有安装发动机的发动机舱,所述发动机舱的后方设置有与发动机输出端相连接驱动油泵,所述驱动油泵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液压胶管与行走马达相连接,所述行走马达输出端通过行走减速机与车辆后轮相连接,为后轮提供动力;
在发动机舱左右两侧的车架上设有前驾驶舱和后驾驶舱,所述前驾驶舱设置在发动机左侧的车架上,所述后驾驶舱设置在发动机右侧的车架上,所述前驾驶舱与后驾驶舱的驾驶位朝向车架中轴线相向设置;
所述车架下方设有转向机构,
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油缸,所述转向油缸具体为设置在前桥前后任一侧的前桥转向油缸与设置在后桥前后任一侧的后桥转向油缸,
所述转向油缸包括缸体,缸体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左右两侧的腔体内分别设有左、右两个转向横拉杆,所述转向横拉杆远离活塞的一端分别穿过缸体端部对应的通孔并伸出,伸出端通过万向节安装在车轮的转向轴头上,活塞带动转向横拉杆沿长度方向左右平移,带动车轮向对应方向偏转;
所述转向油缸的左右腔体通过转向模式切换阀和转向方向控制阀与防爆动力源车的液压油路相连接,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具体为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设有左转位、中止位和右转位三个工作位,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具体为三位六通电磁换向阀,设有前轮转向位、四轮转向位和斜行转向位三个工作位,
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的第一工作油口Ⅰ与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的第一工作油口Ⅱ和第三工作油口Ⅱ相连通,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的第二工作油口Ⅰ与前桥转向油缸的右腔连接,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与防爆动力源车液压油路中的压力口与回油口相连接,
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的第二、第四工作油口Ⅱ与前桥转向油缸的左腔连接,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的第五工作油口Ⅱ与后桥转向油缸的右腔连接,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的第六工作油口Ⅱ与后桥转向油缸的左腔连接,
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处于前轮转向位、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处于左转位时,防爆动力源车的前轮向左偏转,车辆左转,
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处于前轮转向位、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处于右转位时,防爆动力源车的前轮向右偏转,车辆右转,
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处于四轮转向位、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处于左转位时,防爆动力源车的前轮向左偏转,后轮向右偏转,车辆左转,
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处于四轮转向位、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处于右转位时,防爆动力源车的前轮向右偏转,后轮向左偏转,车辆右转,
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处于斜行转向位、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处于左转位时,防爆动力源车的前轮向左偏转,后轮向左偏转,车辆左转,
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处于斜行转向位、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处于右转位时,防爆动力源车的前轮向右偏转,后轮向右偏转,车辆右转,
所述转向方向控制阀处于中止位时,防爆动力源车的前轮和后轮均不发生偏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防爆动力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轴头为L形,转向轴头内侧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与车桥铰接,转向轴头内侧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与万向节的一端铰接,所述车轮转动安装在转向轴头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防爆动力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节具体为三销轴式万向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防爆动力源车,其特征在于:在防爆动力源车的压力口与转向方向控制阀之间的液压油路上安装有过滤器,在防爆动力源车的回油口与转向方向控制阀之间的液压油路上安装有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防爆动力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桥转向油缸安装在前桥的后侧,所述后桥转向油缸安装在后桥的前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防爆动力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的第二工作油口Ⅱ连接有第一溢流回路,所述第一溢流回路上安装有第一溢流阀;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的第四工作油口Ⅱ连接有第二溢流回路,所述第二溢流回路上安装有第二溢流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防爆动力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用防爆动力源车的车尾中部固定安装有铰接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防爆动力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驾驶舱设置在车架前侧,所述后驾驶舱设置在车架后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矿用防爆动力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驾驶舱后方的车架上安装有液压油箱,所述液压油箱通过连接油路与驱动油泵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防爆动力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纵向设置在发动机舱中。
CN202322331504.9U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矿用防爆动力源车 Active CN2207859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31504.9U CN220785947U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矿用防爆动力源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31504.9U CN220785947U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矿用防爆动力源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85947U true CN220785947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55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31504.9U Active CN220785947U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矿用防爆动力源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859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63825A (zh) 一种转向系统及独立悬架轮式重载车辆
EP2944540B1 (en) Turning system and heavy-load wheeled vehicle having independent suspension
CN102963457B (zh) 低矮型混合驱动无轨胶轮运输车
CN103287491B (zh) 巷道无轨轮式液压动力车组柔性转向控制系统
CN202641378U (zh) 一种煤矿用斜井隧道可双向驾驶运输车
CN104724166A (zh) 液压悬挂重载运输车
CN103847820A (zh) 一种履带和轮式可切换的行走底盘
CN108556910B (zh) 一种全轮转向系统
CN110001774A (zh) 一种双转向器整体式支架搬运车
CN202657130U (zh) 一种双头摆渡车及其换头行驶切换装置
CN220785947U (zh) 一种矿用防爆动力源车
CN202896293U (zh) 低矮型混合驱动无轨胶轮运输车
CN220785896U (zh) 一种矿用防爆动力车转向机构
CN102874309B (zh) 起重机及其转向系统和摇臂
CN101498217B (zh) 分体式遥操作超低巷道采煤设备运输平台
JPH07237566A (ja) 無限軌道車
CN215756196U (zh) 一种气动履带式叉车
CN204222964U (zh) 钻机车
CN104015797A (zh) 钻机车
CN110843908B (zh) 窄型矿用无轨车辆动力转向架及行走转向控制系统
CN113184755A (zh) 一种气动履带式叉车及方法
CN209814088U (zh) 一种金属矿山井下混凝土搅拌车全液压转向系统
CN106240634A (zh) 铰接式双向驾驶车辆全液压转向系统
CN113247795A (zh) 一种气动履带式多功能运输车及方法
RU63311U1 (ru) Машина транспортна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