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78522U - 一种伤口敷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伤口敷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78522U
CN220778522U CN202321649160.XU CN202321649160U CN220778522U CN 220778522 U CN220778522 U CN 220778522U CN 202321649160 U CN202321649160 U CN 202321649160U CN 220778522 U CN220778522 U CN 2207785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ilm
wound dressing
wound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4916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全
周治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ner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nner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ner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nner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4916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785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785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785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伤口敷料,包括薄膜层、粘接层和位于所述薄膜层和所述粘接层之间的芯体层;所述薄膜层为聚氨酯膜层,所述粘接层为硅胶层;所述芯体层上开设有吸液孔。通过在芯体层上开设吸液孔,伤口处的粘稠渗液可通过吸液孔被吸收,然后扩散至芯体内部,从而可以减少伤口表面渗液聚集,降低伤口浸渍风险。同时芯体层打孔后,可提高敷料产品的延展性,提升患者使用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伤口敷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敷料,具体涉及一种伤口敷料。
背景技术
医用敷料是包伤的用品,用以覆盖疮、伤口或其他损害的医用材料。在对具有大量渗液的伤口护理中,一般会选用具有高吸液性能的伤口敷料进行护理。但这类伤口中如果出现浓稠的渗液则会影响伤口敷料的吸收效率,从而导致渗液聚集伤口表面,严重时造成伤口浸渍。
现有技术中,采用超吸水性无纺布、亲水性无纺布和聚氨酯泡沫作为敷料的芯体,该敷料吸液性能高、锁液性能好,能使伤口处于湿润状态。但芯体中的聚氨酯泡沫表面细腻孔隙小,为对粘稠渗液处理能力弱,不能很好将粘稠渗液吸收并转移至超吸水性无纺布层,从而渗液不能及时被吸收,导致伤口有浸渍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芯体层具有吸液孔的伤口敷料,能减少伤口表面渗液聚集,降低伤口浸渍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伤口敷料,包括薄膜层、粘接层和位于所述薄膜层和所述粘接层之间的芯体层;所述薄膜层为聚氨酯膜层,所述粘接层为硅胶层;所述芯体层上开设有吸液孔。
进一步地,所述芯体层为聚酯泡沫层。
进一步地,所述芯体层还包括无纺布层和/或吸水纤维层。
进一步地,所述吸液孔为通孔或半孔。
进一步地,所述吸液孔的孔径为1mm-2mm。
进一步地,所述芯体层包括聚氨酯泡沫层、吸水纤维层、无纺布层,其中所述吸水纤维层靠近所述聚氨酯膜层一侧设置,所述聚氨酯泡沫层靠近所述硅胶层一侧设置,所述无纺布层设于所述吸水纤维层和所述聚氨酯泡沫层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聚氨酯泡沫层、吸水纤维层、无纺布层相互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硅胶层为硅凝胶层且所述硅凝胶层呈网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网状结构的网格单元形状为椭圆形、圆形、矩形或平行四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还包括底膜层,所述底膜层包括折边膜和整片膜,折边膜折边后覆盖在所述硅胶层的一端,整片膜覆盖在所述硅凝胶层的另一端且整片膜能覆盖所述折边膜的折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的一种伤口敷料,通过在芯体层上开设吸液孔,伤口处的粘稠渗液可通过吸液孔被吸收,然后扩散至芯体内部,从而可以减少伤口表面渗液聚集,降低伤口浸渍风险。同时芯体层打孔后,可提高敷料产品的延展性,提升患者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聚氨酯膜层1、芯体层2、吸水纤维层21、无纺布层22、聚氨酯泡沫层23、吸液孔231、硅胶层3、底膜层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所示,一种伤口敷料,包括薄膜层、粘接层和位于所述薄膜层和所述粘接层之间的芯体层2。
其中,所述薄膜层为聚氨酯膜层1,聚氨酯膜具有高透气性,同时又能起到防水阻菌的作用,在医用敷料领域运用非常广泛。所述粘接层为硅胶层3,具体的,所述硅胶层3为硅凝胶层,所述伤口敷料能通过所述硅凝胶层粘在伤口周围的皮肤上,且由于硅凝胶层粘性温和,能大幅度降低重复揭开或粘接所带来的疼痛感。所述芯体层2上开设有吸液孔231。使用时,将所述伤口敷料贴到伤口处,所述硅凝胶层能将所述伤口敷料吸附到伤口处并保持稳固,芯体层2能吸附伤口中产生的渗液;当渗液较为浓稠时,芯体层2上开设的吸液孔231能将粘稠的渗液吸收进去,然后通过吸液孔231的孔壁渗透扩散至芯体层2的内部,从而减少伤口处表面渗液的聚集,能有效降低伤口浸渍的风险。另外,芯体层2开设吸液孔231后,伤口敷料的整体延展性得到了提升,这样在使用时产品具有更强的延展性,能提升使用者的舒适度。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芯体层2为聚氨酯泡沫,本案选取亲水性聚氨酯泡沫,其具有吸收大量渗液的高吸收性。因此,芯体层2为聚氨酯泡沫时,所述伤口敷料能有效的吸收伤口产生的渗液。但由于聚氨酯泡沫表面空隙较小,面对粘稠的渗液吸收效率较低,导致渗液不能及时被吸收,也就是说,聚氨酯泡沫作为芯体层2存在处理粘稠渗液能力弱的问题。由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在聚氨酯泡沫上开设吸液孔231,粘稠渗液能被所述吸液孔231吸收,并进一步通过所述吸液孔231扩散到芯体层2内部,从而有效提升对粘稠渗液的吸收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芯体层2还包括无纺布层22和/或吸水纤维层21。所述无纺布层22还可以是活性炭布层,其具有导流作用,使得伤口敷料在吸收渗液时为单向流动吸收,能避免敷料受到挤压时导致的渗液外渗。吸水纤维层21能存储由聚氨酯泡沫层23吸收的渗液。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芯体层2包括聚氨酯泡沫层23、无纺布层22和吸水纤维层21,所述聚氨酯泡沫层23在接触伤口时将渗液吸收,当渗液进入到无纺布层22时,由于无纺布层22提供极强的吸收能力,将渗液传导进入到吸水纤维层21中进行存储,进一步提升了伤口敷料的渗液吸收能力。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所述吸液孔231为通孔或半孔。具体的,芯体层2为聚氨酯泡沫层23时,所述吸液孔231位通孔或半孔,以应不同程度的伤口。所述吸液孔231为通孔时,具备最大吸收效率,能使用再渗液较为严重特别是渗液中粘稠渗液较多的伤口。对应的,所述吸液孔231位半孔,可用于较为轻微的伤口。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通孔和半孔一起设置或根据具体使用需求,调节通孔和半孔开设数量的比例以达到最好的吸收效果。更具体的,芯体层2为聚氨酯泡沫层23、无纺布层22和吸水纤维层21,其中,无纺布层22和吸水纤维层21可以同时开设或分别开始吸液孔231,所述的吸液孔231可以选择为通孔或半孔。使用时,对较为轻微的伤口选用仅在聚氨酯泡沫层23开设半孔,以合理提升对渗液的吸收效率;当伤口粘稠渗液较多时,选用分别在聚氨酯泡沫层23、无纺布层22和吸水纤维层21上开设通孔,芯体层2的吸收效率最高,同样,伤口敷料的吸收效率提升,会加快吸收量达到饱和,当敷料达到吸收饱和后,需要尽快更换新的伤口敷料以避免伤口渗液因未能及时吸出从而出现伤口浸渍的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吸液孔231的孔径为1mm-2mm。在具体地实施例中,可根据不同型号、不同细分用途的敷料产品,开设的吸液孔231的孔径可自行选择。更进一步地,所述吸液孔231在所述芯体层2上开设的密度可以根据产品的具体需求自行选择。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所述芯体层2包括聚氨酯泡沫层23、吸水纤维层21、无纺布层22,其中所述吸水纤维层21靠近所述聚氨酯膜层1一侧设置,所述聚氨酯泡沫层23靠近所述硅胶层3一侧设置,所述无纺布层22设于所述吸水纤维层21和所述聚氨酯泡沫层23之间。使用时,敷料通过硅凝胶层吸附在伤口处,聚氨酯泡沫层23接触伤口渗液并吸收渗液,然后再转移到无纺布层22,最后进入溪水纤维层。采用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伤口敷料,吸液能力强,减少浸渍风险。具体的,所述聚氨酯泡沫层23、吸水纤维层21、无纺布层22相互粘接。将芯体层2的各层通过条状涂胶、点状涂胶或热复合等方式粘合在一起,能显著提升产品的机械强度,能够承受一定的拉伸和变形而不容易破裂,适合使用需要耐用性和可塑性的应用场景,比如制造大伤口的伤口敷料。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芯体层2的各层之间自然重叠在一起,因此具有柔和性,可以作为小伤口的伤口敷料。
进一步地,所述硅胶层3为硅凝胶层且所述硅凝胶层呈网状结构(图中未示出)。网状的硅凝胶层透气性好,渗液可通过硅凝胶层上的网格单元与芯体层2接触,提升伤口敷料的吸液能力,且网状结构的硅凝胶层能减少硅凝胶层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因此在使用时反复揭开或再粘连能,更少的接触面积产生的剥离力更小,能更大限度的减轻疼痛感,提升使用体验。具体的,所述网格单元为椭圆形、圆形、矩形或平行四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芯体层2的面积小于薄膜层和粘接层的面积。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薄膜层与粘接层边缘粘合,芯体层2位于薄膜层和粘接层之间的空间内。使用时,渗液被吸入伤口敷料后,渗液将被芯体层2吸收,从芯体层2边缘渗出的少量渗液将被锁在薄膜层与粘接层之间不会溢出。另外,这样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伤口敷料更容易贴附于伤口,提升患者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还包括底膜层4(图中未示出),所述底膜层4包括折边膜和整片膜,所述整片膜覆盖在所述折边膜上。所述底层膜为硅凝胶层的保护膜,也就是离型膜。所述折边膜折边后覆盖在所述硅凝胶层的一端,整片膜覆盖在所述硅凝胶层的另一端,且整片膜还覆盖在所述折边层的折边上。底膜层4能保护所述伤口敷料不被污染,保持硅凝胶层的粘连性。使用时,只需撕开所述底膜层4,然后将伤口敷料贴附于伤口处,易于操作。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膜层4折边设计,使用者可通过折边轻易撕开。
使用时,捏住伤口敷料底膜层4上的折边然后撕开底膜层4,将敷料贴附于伤口处。伤口处产生的渗液通过聚氨酯泡沫层23直接吸收,其中较为粘稠的渗液通过聚氨酯泡沫层23上开设的吸液孔231吸收,渗液进入吸液孔231后再由吸液孔231孔壁扩散到聚氨酯泡沫层23的内部。聚氨酯泡沫层23吸收的渗液先通过无纺布层22,再由吸水纤维层21吸收存储。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减少伤口表面渗液聚集,使伤口处于湿润状态,降低伤口浸渍风险。同时芯体层2打孔后,能提高敷料产品的延展性,在贴附本产品后进行简单的运动拉伸,敷料良好的延展性能保障敷料不会崩开,使敷料始终与伤口创面贴合且不会产生摩擦,利于伤口的愈合,也能提升患者使用舒适度。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薄膜层、粘接层和位于所述薄膜层和所述粘接层之间的芯体层;所述薄膜层为聚氨酯膜层,所述粘接层为硅胶层;所述芯体层为聚酯泡沫层且开设有吸液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层还包括无纺布层和/或吸水纤维层。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孔为通孔或半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孔的孔径为1mm-2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层包括聚氨酯泡沫层、吸水纤维层、无纺布层,其中所述吸水纤维层靠近所述聚氨酯膜层一侧设置,所述聚氨酯泡沫层靠近所述硅胶层一侧设置,所述无纺布层设于所述吸水纤维层和所述聚氨酯泡沫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泡沫层、吸水纤维层、无纺布层相互粘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层为硅凝胶层且所述硅凝胶层呈网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结构的网格单元形状为椭圆形、圆形、矩形或平行四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膜层,所述底膜层包括折边膜和整片膜,折边膜折边后覆盖在所述硅胶层的一端,整片膜覆盖在所述硅胶层的另一端且整片膜能覆盖所述折边膜的折边。
CN202321649160.XU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伤口敷料 Active CN2207785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9160.XU CN220778522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伤口敷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9160.XU CN220778522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伤口敷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78522U true CN220778522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35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49160.XU Active CN220778522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伤口敷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785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0523060A (ja) 陰圧創傷療法装置
EP3551147A1 (en) Wound dressing
WO2005000372A1 (ja) 創傷被覆材および創傷被覆材キット
JPH11513265A (ja) 吸収性製品
GB2611946A (en)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apparatus
JP7272964B2 (ja) 創傷被覆材で使用するためのスペーサー層
EP4017443A1 (en) Wound dressing
WO2020104426A1 (en) Absorbent component
CN220778522U (zh) 一种伤口敷料
CN216985837U (zh) 一种硅凝胶泡沫敷料
CN216985838U (zh) 一种硅凝胶泡绵敷料
CN215425511U (zh) 一款浅表性感染伤口敷料
CN113712735A (zh) 一种便携式创面管理敷料
CN214208674U (zh) 一种新型卫生巾
CN219763754U (zh) 一种防渗漏性优的敷贴
CN215459320U (zh) 用于伤口愈合的组合式水凝胶敷料
CN208851799U (zh) 一次性护理敷贴
WO2003015671A1 (fr) Agent d'absorption et article absorbant
CN216222024U (zh) 一种抗菌、抗过敏、除异味的碳纤维卫生巾
CN212490397U (zh) 一种用于感染性创面的敷料
CN211750458U (zh) 医用伤口渗液贴
CN220676249U (zh) 一种医用敷料及其片状复合基材
CN211884253U (zh) 一种复合式卫生棉条
CN219763749U (zh) 一种高吸水纤维医用敷料
CN217455168U (zh) 一次性吸水地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