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78272U - 密封圈和扫地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密封圈和扫地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78272U
CN220778272U CN202322135225.5U CN202322135225U CN220778272U CN 220778272 U CN220778272 U CN 220778272U CN 202322135225 U CN202322135225 U CN 202322135225U CN 220778272 U CN220778272 U CN 2207782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radar
opening
sealing ring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3522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洪军
林海利
黄忠平
刘宇莹
冯煜湛
李成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2213522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782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782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782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圈和扫地机器人,密封圈用于设置在扫地机器人的上壳结构和雷达之间,以对上壳结构和雷达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上壳结构具有凹槽和与其连通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朝向扫地机器人的主板设置,密封圈包括密封主体,用于安装在凹槽内;沿密封圈套入雷达的方向,密封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密封主体朝向第一开口的侧面上设置有端面密封凸起,端面密封凸起与凹槽内的第一支撑凸缘抵接,通过端面密封凸起对凹槽与雷达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扫地机器人的密封方式无法排除水渍而导致扫地机器人的主板损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密封圈和扫地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扫地机器人,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密封圈和扫地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现如今市场上的扫地机器人基本上都使用了雷达进行避障,以至于雷达激光的出口成为了整机上方为数不多的可能进水的地方,而且相当一部分扫地机器人的主板就布置在雷达的正下方,因此,一旦有水通过雷达盖的孔进入,就可能会通过雷达的装配间隙进入主板,造成主板损坏。市场上的扫地机通常将密封圈安装在整机的上壳上,再利用雷达压紧密封圈以进行密封。
然而,上述方式虽然简单粗暴,但是也有几方面的问题存在:通常需要将密封圈放入上壳设置的凹槽进行固定,不仅要在要在小空间内装配形状不规则的密封圈,而且水渍会进入凹槽无法排出,从而有风险使水渍进入整机内部。此外,由于外部形状并不规则,所以雷达并不一定有完整的凸台对密封圈进行压紧密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圈和扫地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扫地机器人的密封方式无法排除水渍而导致扫地机器人的主板损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密封圈,用于设置在扫地机器人的上壳结构和雷达之间,以对上壳结构和雷达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其特征在于,上壳结构具有凹槽和与其连通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朝向扫地机器人的主板设置,密封圈包括密封主体,用于安装在凹槽内;沿密封圈套入雷达的方向,密封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密封主体的朝向第一开口的侧面上设置有端面密封凸起,端面密封凸起与凹槽内的第一支撑凸缘抵接,以在密封圈套设在雷达上且密封圈安装在凹槽内时,通过端面密封凸起对凹槽与雷达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进一步地,密封主体的外周面的至少部分上设置有周向密封凸起,周向密封凸起用于与凹槽的内周壁抵接,以对凹槽与雷达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进一步地,雷达包括安装主体、雷达主体和电机,雷达主体的至少部分穿过安装主体,电机设置在安装主体的朝向上壳结构的内侧的一侧设置,密封主体包括第一密封段,环绕雷达的电机设置,周向密封凸起设置在第一密封段的外周面上。
进一步地,密封主体还包括第二密封段,环绕雷达的雷达主体的至少部分设置,第二密封段的两端与第一密封段的两端对接以形成环形结构,端面密封凸起设置在第一密封段和第二密封段的朝向第一开口的侧面上。
进一步地,第二密封段的中部具有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具有第一连接孔,安装主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件,第一连接柱通过第一连接孔套设在第一连接部件上;和/或第一密封段的第一端具有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具有第二连接孔,第一密封段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柱与第二密封段的第一端连接,安装主体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部件,第二连接柱通过第二连接孔套设在第二连接部件上;和/或第一密封段的第二端具有第三连接柱,第三连接柱具有第三连接孔,第一密封段的第二端通过第三连接柱与第二密封段的第二端连接,安装主体上还设置有第三连接部件,第三连接柱通过第三连接孔套设在第三连接部件上。
进一步地,第二密封段上还设置有第二支撑凸缘,第二支撑凸缘设置在第二密封段的内周面上,以在第二密封段套入安装主体上的雷达主体的至少部分时,第二支撑凸缘与安装主体的端面抵接。
进一步地,密封圈包括沿其周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以及第三连接柱;沿密封圈套入雷达的方向,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和第三连接柱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和第三连接柱的朝向雷达的部分内侧面与第二支撑凸缘的端面平齐。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凸缘的远离第一开口的一侧为第一端面,第二支撑凸缘的内周面为凸缘内周面,第一端面与凸缘内周面相互垂直地设置,第二支撑凸缘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端面和凸缘内周面的过渡斜面;过渡斜面倾斜于第一端面和凸缘内周面,以在密封圈套入雷达上时,过渡斜面分别与安装主体和至少部分的雷达主体抵接。
进一步地,周向密封凸起为多个,多个周向密封凸起沿密封圈套入雷达的方向间隔分布;和/或端面密封凸起为多个,多个端面密封凸起沿密封圈的由内至外的方向间隔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扫地机器人,包括上壳结构、雷达和密封圈,密封圈安装在上壳结构与雷达之间,密封圈为上述的密封圈。
进一步地,上壳结构包括储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储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分别设置在上壳结构的凹槽两侧,上壳结构上设置有导水通道和导水腔体,储水通道、导水通道、导水腔体和出水通道依次连通以形成排水通道,以通过排水通道将位于上壳结构内的流体排出。
进一步地,凹槽具有分别与储水通道和出水通道连通的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以在密封圈安装在凹槽内时,以使位于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处的流体分别通过排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排出。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密封圈用于设置在扫地机器人的上壳结构和雷达之间,以对上壳结构和雷达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上壳结构具有凹槽和与其连通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朝向扫地机器人的主板设置,密封圈包括密封主体,用于安装在凹槽内;沿密封圈套入所雷达的方向,密封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密封主体的朝向第一开口的侧面上设置有端面密封凸起,端面密封凸起与凹槽内的第一支撑凸缘抵接,以在密封圈套设在雷达上且密封圈安装在凹槽内时,以通过周向密封凸起和端面密封凸起对凹槽与雷达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以防止流体通过凹槽穿过第一开口。上述设置,端面密封凸起设置在密封主体的朝向第一开口的侧面上,以通过将密封主体套设在雷达上,雷达插入凹槽内,进而端面密封凸起与凹槽内的第一支撑凸缘抵接,以实现对上壳结构和雷达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防止水渍通过凹槽穿过第一开口进入至上壳结构内的主板上,导致主板损坏,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扫地机器人的密封方式无法排除水渍而导致扫地机器人的主板损坏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的整体结构装配简单可靠,易于加工实现,具有良好的性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扫地机器人的实施例提供的上壳结构、密封圈和雷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扫地机器人的实施例提供的上壳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扫地机器人的实施例提供的上壳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的实施例提供的密封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的实施例提供的密封圈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扫地机器人的实施例提供的雷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雷达;2、密封圈;3、安装主体;4、雷达主体;5、电机;6、第一连接部件;7、第三连接部件;10、上壳结构;11、凹槽;112、第一支撑凸缘;12、第一开口;13、储水通道;14、出水通道;15、导水通道;16、导水腔体;17、第二开口;18、第三开口;20、密封主体;21、周向密封凸起;22、端面密封凸起;23、第一密封段;231、第二连接柱;2310、第二连接孔;232、第三连接柱;2320、第三连接孔;24、第二密封段;241、第一连接柱;2410、第一连接孔;25、第二支撑凸缘;251、第一端面;252、凸缘内周面;253、过渡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6所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密封圈2用于设置在扫地机器人的上壳结构10和雷达1之间,以对上壳结构10和雷达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上壳结构10具有凹槽11和与其连通的第一开口12,第一开口12朝向扫地机器人的主板设置,密封圈2包括密封主体20,用于安装在凹槽11内;沿密封圈2套入雷达1的方向,密封主体20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密封主体20的朝向第一开口12的侧面上设置有端面密封凸起22,端面密封凸起22与凹槽11内的第一支撑凸缘112抵接,以在密封圈2套设在雷达1上且密封圈2安装在凹槽11内时,以通过端面密封凸起22对凹槽11与雷达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端面密封凸起22设置在密封主体20的朝向第一开口12的侧面上,以通过将密封主体20套设在雷达1上,雷达1插入凹槽11内,进而端面密封凸起22与凹槽11内的第一支撑凸缘112抵接,以实现对上壳结构10和雷达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防止水渍通过凹槽11穿过第一开口12进入至上壳结构10内的主板上,导致主板损坏,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扫地机器人的密封方式无法排除水渍而导致扫地机器人的主板损坏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密封圈2的整体结构装配简单可靠,易于加工实现,具有良好的性能。
进一步地,密封主体20的外周面的至少部分上设置有周向密封凸起21,周向密封凸起21与凹槽11的内周壁抵接,以对凹槽11与雷达1之间进行密封。上述设置,周向密封凸起21设置在密封主体20的外周面上,以通过将密封主体20套设在雷达1上,雷达1插入凹槽11内,进而周向密封凸起21与凹槽11的内周壁抵接,以实现对上壳结构10和雷达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防止水渍通过凹槽11穿过第一开口12进入至上壳结构10内的主板上,导致主板损坏,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扫地机器人的密封方式无法排除水渍而导致扫地机器人的主板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圈2不同于传统密封圈2的单一密封方式,通过周向密封凸起21和端面密封凸起22结合的密封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对不同外形的雷达1的适应性,减少了不同外形结构的雷达1对密封圈2进行不同方位密封的依赖性。
具体地,雷达1包括安装主体3、雷达主体4和电机5,雷达主体4的至少部分穿过安装主体3,电机5设置在安装主体3的朝向上壳结构10的内侧的一侧设置,密封主体20包括第一密封段23,环绕在雷达1的电机5设置,周向密封凸起21设置在第一密封段23的外周面上。上述设置,以通过将周向密封凸起21设置在第一密封段23的外周面上,第一密封段23并套设在雷达1的电机5上,由于电机5设置在安装主体3的朝向上壳结构10的内侧的一侧,以在密封圈2套设在雷达1上并且雷达1安装造凹槽11内时,电机5位于第一密封段23的上方,电机5无法对第一密封段23进行压紧密封。因此,通过将周向密封凸起21设置在第一密封段23的外周面上,以减少了对电机5的外形结构的依赖性,以在第一密封段23没有来自雷达1的压力时,周向密封凸起21与凹槽11的内周壁抵接,以对凹槽11与雷达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如图4所示,密封主体20还包括第二密封段24,环绕雷达1的雷达主体4的至少部分设置,第二密封段24的两端与第一密封段23的两端对接以形成环形结构,端面密封凸起22设置在第一密封段23和第二密封段24的朝向第一开口12的侧面上。上述设置,沿密封圈2套入雷达1的方向,密封主体20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以通过将端面密封凸起22分别设置在第一密封段23和第二密封段24的朝向第一开口12的侧面上,第一密封段23和第二密封段24的另一侧面朝向雷达1并且环绕套设在雷达主体4上,以在第一密封段23和第二密封段24套设在雷达1上并且雷达1安装在凹槽11内时,第一密封段23和第二密封段24的朝向第一开口12的侧面上的端面密封凸起22受到来自雷达主体4的压力,以使端面密封凸起22与第一支撑凸缘112抵接并进行压紧,以对雷达1与凹槽1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进而实现对不同外形结构的雷达1与上壳结构10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密封段23和第二密封段24的外周面上分别设置有周向密封凸起21,以在第一密封段23和第二密封段24均套设在雷达1上并且雷达1安装在凹槽11内时,周向密封凸起21与凹槽11的内壁面抵接并受到来自雷达1的横向的力进行挤压,以使周向密封凸起21对雷达1与凹槽1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或者沿密封圈2套入雷达1的方向,密封主体20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第一密封段23和第二密封段24的朝向第一开口12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端面密封凸起22,以在第一密封段23和第二密封段24均环绕套设在雷达1上并且雷达1安装在凹槽11内时,端面密封凸起22与第一支撑凸缘112抵接,并且受到来自雷达1的纵向的力对其进行压紧,以使端面密封凸起22对雷达1与凹槽1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如图4和图6所示,第二密封段24的中部具有第一连接柱241,第一连接柱241具有第一连接孔2410,安装主体3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件6,第一连接柱241通过第一连接孔2410套设在第一连接部件6上;第一密封段23的第一端具有第二连接柱231,第二连接柱231具有第二连接孔2310,第一密封段23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柱231与第二密封段24的第一端连接,安装主体3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部件,第二连接柱231通过第二连接孔2310套设在第二连接部件上;第一密封段23的第二端具有第三连接柱232,第三连接柱232具有第三连接孔2320,第一密封段23的第二端通过第三连接柱232与第二密封段24的第二端连接,安装主体3上还设置有第三连接部件7,第三连接柱232通过第三连接孔2320套设在第三连接部件7上。
上述设置,第一密封段2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柱231和第三连接柱232,第一密封段23的两端通过第一连接柱241和第二连接柱231分别与第二密封段24的两端连接,第二密封段24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柱241;第一连接柱241、第二连接柱231及第三连接柱232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孔2410、第二连接孔2310及第三连接孔2320,且安装主体3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件6、第二连接部件及第三连接部件7,以通过将密封圈2套设在雷达1上时,第一连接孔2410、第二连接孔2310及第三连接孔2320一一对应地套设在第一连接部件6、第二连接部件及第三连接部件7上,以在雷达1安装在凹槽11内时,第一连接部件6、第二连接部件及第三连接部件7分别穿过密封圈2和凹槽11,以使其固定连接。其中,第一连接柱241、第二连接柱231及第三连接柱232的相对两侧面均凸出于密封主体20的外周面和内周面;第一连接部件6、第二连接部件及第三连接部件7分别设置在安装主体3的外周面上,且第一连接部件6、第二连接部件及第三连接部件7的部分侧面凸出于安装主体3的外周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柱241、第二连接柱231及第三连接柱232均为螺钉柱,第一连接部件6、第二连接部件及第三连接部件7均为螺钉,以分别穿设在各螺钉柱内。
进一步地,第二密封段24上还设置有第二支撑凸缘25,第二支撑凸缘25设置在第二密封段24的内周面上,以在第二密封段24套入安装主体3上的雷达主体4的至少部分时,第二支撑凸缘25与安装主体3的端面抵接。上述设置,雷达主体4的至少部分穿过安装主体3并与电机5位于安装主体3的同一侧面,以在第二密封段24套入雷达主体4的至少部分时,第二支撑凸缘25与安装主体3的端面抵接,同时,在密封圈2套设在雷达1上并且雷达1安装在凹槽11内时,雷达主体4位于第二支撑凸缘25的上方,且端面密封凸起22设置在第二支撑凸缘25的朝向第一开口12的端面上,第二支撑凸缘25以对雷达主体4进行支撑,并且在其的压力作用下,使端面密封凸起22与凹槽11的第一支撑凸缘112抵接并压紧,以实现对凹槽11与雷达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具体地,密封圈2包括沿其周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柱241、第二连接柱231以及第三连接柱232;沿密封圈2套入雷达1的方向,第一连接柱241、第二连接柱231和第三连接柱232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第一连接柱241、第二连接柱231和第三连接柱232的朝向雷达1的部分内侧面与第二支撑凸缘25的端面平齐。上述设置,以在密封圈2套入雷达1上,第一连接柱241、第二连接柱231和第三连接柱232分别套设在第一连接部件6、第二连接部件及第三连接部件7上时,第一连接柱241、第二连接柱231和第三连接柱232的朝向雷达1的部分内侧面和第二支撑凸缘25的端面均与安装主体3的端面抵接。
如图4所示,第二支撑凸缘25的远离第一开口12的一侧为第一端面251,第二支撑凸缘25的内周面为凸缘内周面252,第一端面251与凸缘内周面252相互垂直地设置,第二支撑凸缘25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端面251和凸缘内周面252的过渡斜面253;过渡斜面253倾斜于第一端面251和凸缘内周面252,以在密封圈2套入雷达1上时,过渡斜面253分别与安装主体3和至少部分的雷达主体4抵接。上述设置,第一连接柱241、第二连接柱231和第三连接柱232的朝向雷达1的部分内侧面与第一端面251平齐,以在密封圈2套入雷达1上时,过渡斜面253分别与安装主体3和至少部分的雷达主体4抵接,以便于雷达主体4对密封圈2的第二密封段24进行压紧,以使位于第二密封段24底端面上的端面密封凸起22与凹槽11的第一支撑凸缘112更好地压紧配合,进而更好地对雷达1与凹槽1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可选地,周向密封凸起21为多个,多个周向密封凸起21沿密封圈2套入雷达1的方向间隔分布;和/或端面密封凸起22为多个,多个端面密封凸起22沿密封圈2的由内至外的方向间隔分布。上述设置,多个周向密封凸起21沿密封圈2套入雷达1的方向间隔分布在第一密封段23和/或第二密封段24的外周面上;多个端面密封凸起22沿密封圈2的由内至外的方向间隔分布在密封圈2的朝向第一开口12的侧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周向密封凸起21的个数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周向密封凸起21为一个、或两个、或三个、或四个、或五个、或多个。
需要说明的是,端面密封凸起22的个数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周向密封凸起21为一个、或两个、或三个、或四个、或五个、或多个。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扫地机器人,包括上壳结构10、雷达1和密封圈2,密封圈2安装在上壳结构10与雷达1之间,密封圈2为上述的密封圈2。
如图2和图3所示,上壳结构10包括储水通道13和出水通道14,储水通道13和出水通道14分别设置在上壳结构10的凹槽11两侧,上壳结构10上设置有导水通道15和导水腔体16,储水通道13、导水通道15、导水腔体16和出水通道14依次连通以形成排水通道,以通过排水通道将位于上壳结构10内的流体排出。上述设置,通过将密封圈2安装在扫地机器人的上壳结构10和雷达1之间的间隙以形成过盈配合,以将水渍阻隔在密封圈2外,进而位于密封圈2外和上壳结构10上的水渍通过排水通道被排出上壳结构10。
具体地,凹槽11具有分别与储水通道13和出水通道14连通的第二开口17和第三开口18,以在密封圈2安装在凹槽11内时,以使位于第二开口17和第三开口18处的流体分别通过排水通道和出水通道14排出。上述设置,以在密封圈2安装在凹槽11内时,第二开口17和第三开口18分别被密封圈2堵住,以使水渍无法通过凹槽11穿过第一开口12进入到上壳结构10内,最终所有的水渍聚集在第二开口17和第三开口18处,以通过上壳结构10上的排水通道将水渍引导排出,以防止水渍进入穿过第一开口12进入到主板处,使其损坏。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密封圈用于设置在扫地机器人的上壳结构和雷达之间,以对上壳结构和雷达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上壳结构具有凹槽和与其连通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朝向扫地机器人的主板设置,密封圈包括密封主体,用于安装在凹槽内;沿密封圈套入所雷达的方向,密封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密封主体的朝向第一开口的侧面上设置有端面密封凸起,端面密封凸起与凹槽内的第一支撑凸缘抵接,以在密封圈套设在雷达上且密封圈安装在凹槽内时,以通过端面密封凸起对凹槽与雷达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以防止流体通过凹槽穿过第一开口。密封主体的外周面的至少部分上设置有周向密封凸起,周向密封凸起用于与凹槽的内周壁抵接,以对凹槽与雷达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上述设置,周向密封凸起和端面密封凸起分别设置在密封主体的外周面和朝向第一开口的侧面上,以通过将密封主体套设在雷达上,雷达插入凹槽内,进而周向密封凸起与凹槽的内周壁抵接,端面密封凸起与凹槽内的第一支撑凸缘抵接,以实现对上壳结构和雷达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防止水渍通过凹槽穿过第一开口进入至上壳结构内的主板上,以致主板损坏;同时,上壳结构上还设置有排水通道,配合密封圈将被其阻隔在外并位于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处的的水渍通过排水通道将其排出,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扫地机器人的密封方式无法排除水渍而导致扫地机器人的主板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圈不同于传统密封圈的单一密封方式,通过周向密封凸起和端面密封凸起结合的密封方式结合排水通道,极大地提高了对不同外形的雷达的适应性,减少了不同外形结构的雷达对密封圈进行不同方位密封的依赖性,并对水渍进行引导排出,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的整体结构装配简单可靠,易于加工实现,具有良好的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密封圈,用于设置在扫地机器人的上壳结构(10)和雷达(1)之间,以对所述上壳结构(10)和所述雷达(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结构(10)具有凹槽(11)和与其连通的第一开口(12),所述第一开口(12)朝向所述扫地机器人的主板设置,所述密封圈(2)包括:
密封主体(20),用于安装在所述凹槽(11)内;
沿所述密封圈(2)套入所述雷达(1)的方向,所述密封主体(20)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密封主体(20)的朝向所述第一开口(12)的侧面上设置有端面密封凸起(22),所述端面密封凸起(22)与所述凹槽(11)内的第一支撑凸缘(112)抵接,以在所述密封圈(2)套设在所述雷达(1)上且所述密封圈(2)安装在所述凹槽(11)内时,通过所述端面密封凸起(22)对所述凹槽(11)与所述雷达(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主体(20)的外周面的至少部分上设置有周向密封凸起(21),所述周向密封凸起(21)用于与所述凹槽(11)的内周壁抵接,以对所述凹槽(11)与所述雷达(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1)包括安装主体(3)、雷达主体(4)和电机(5),所述雷达主体(4)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安装主体(3),所述电机(5)设置在所述安装主体(3)的朝向所述上壳结构(10)的内侧的一侧设置,所述密封主体(20)包括:
第一密封段(23),环绕所述雷达(1)的所述电机(5)设置,所述周向密封凸起(21)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段(23)的外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主体(20)还包括:
第二密封段(24),环绕所述雷达(1)的所述雷达主体(4)的至少部分设置,所述第二密封段(24)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密封段(23)的两端对接以形成环形结构,所述端面密封凸起(22)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段(23)和第二密封段(24)的朝向所述第一开口(12)的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密封段(24)的中部具有第一连接柱(241),所述第一连接柱(241)具有第一连接孔(2410),所述安装主体(3)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件(6),所述第一连接柱(24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2410)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6)上;和/或
所述第一密封段(23)的第一端具有第二连接柱(231),所述第二连接柱(231)具有第二连接孔(2310),所述第一密封段(23)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柱(231)与所述第二密封段(2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安装主体(3)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二连接柱(231)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孔(2310)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上;和/或
所述第一密封段(23)的第二端具有第三连接柱(232),所述第三连接柱(232)具有第三连接孔(2320),所述第一密封段(23)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柱(232)与所述第二密封段(2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安装主体(3)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件(7),所述第三连接柱(232)通过第三连接孔(2320)套设在所述第三连接部件(7)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段(24)上设置有第二支撑凸缘(25),所述第二支撑凸缘(25)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段(24)的内周面上,以在所述第二密封段(24)套入所述安装主体(3)上的所述雷达主体(4)的至少部分时,所述第二支撑凸缘(25)与所述安装主体(3)的端面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2)包括沿其周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柱(241)、第二连接柱(231)以及第三连接柱(232);沿所述密封圈(2)套入所述雷达(1)的方向,所述第一连接柱(241)、所述第二连接柱(231)和所述第三连接柱(232)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一连接柱(241)、所述第二连接柱(231)和所述第三连接柱(232)的朝向所述雷达(1)的部分内侧面与所述第二支撑凸缘(25)的端面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凸缘(25)的远离所述第一开口(12)的一侧为第一端面(251),所述第二支撑凸缘(25)的内周面为凸缘内周面(252),所述第一端面(251)与所述凸缘内周面(252)相互垂直地设置,所述第二支撑凸缘(25)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端面(251)和所述凸缘内周面(252)的过渡斜面(253);所述过渡斜面(253)倾斜于所述第一端面(251)和所述凸缘内周面(252),以在所述密封圈(2)套入所述雷达(1)上时,所述过渡斜面(253)分别与所述安装主体(3)和至少部分的所述雷达主体(4)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向密封凸起(21)为多个,多个所述周向密封凸起(21)沿所述密封圈(2)套入所述雷达(1)的方向间隔分布;和/或
所述端面密封凸起(22)为多个,多个所述端面密封凸起(22)沿所述密封圈(2)的由内至外的方向间隔分布。
10.一种扫地机器人,包括上壳结构(10)、雷达(1)和密封圈(2),所述密封圈(2)安装在所述上壳结构(10)与所述雷达(1)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2)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结构(10)包括储水通道(13)和出水通道(14),所述储水通道(13)和所述出水通道(14)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壳结构(10)的所述凹槽(11)两侧,所述上壳结构(10)上设置有导水通道(15)和导水腔体(16),所述储水通道(13)、所述导水通道(15)、所述导水腔体(16)和所述出水通道(14)依次连通以形成排水通道,以通过所述排水通道将位于所述上壳结构(10)内的流体排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具有分别与所述储水通道(13)和所述出水通道(14)连通的第二开口(17)和第三开口(18),以在所述密封圈(2)安装在所述凹槽(11)内时,以使位于所述第二开口(17)和所述第三开口(18)处的流体分别通过所述排水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14)排出。
CN202322135225.5U 2023-08-08 2023-08-08 密封圈和扫地机器人 Active CN2207782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35225.5U CN220778272U (zh) 2023-08-08 2023-08-08 密封圈和扫地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35225.5U CN220778272U (zh) 2023-08-08 2023-08-08 密封圈和扫地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78272U true CN220778272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54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35225.5U Active CN220778272U (zh) 2023-08-08 2023-08-08 密封圈和扫地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782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80208B1 (en) Shield connector structure
CN101997239B (zh) 屏蔽连接器安装结构和屏蔽连接器
US9211852B2 (en) Conductive plate and joint connector
US6422899B1 (en) Panel mounting connector
US7097498B2 (en) Connector for apparatus
US6368130B1 (en) Connector adapted to absorb a positional misalignment
US9627807B2 (en) Remote radio unit, and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and housing of the same
US20220368119A1 (en) Gateway device
US10594071B2 (en) Charging inlet with a drainage port in a peripheral wall
KR20170127545A (ko) 밀봉부
CN220778272U (zh) 密封圈和扫地机器人
CN113002336A (zh) 车辆充电口安装总成和车辆
CN111029840B (zh) 一种具有密封性能的航空线缆接头
CN214753962U (zh) 防水壳体、动力电池及机器人
CN112934527B (zh) 电池壳体喷涂工装
CN210519137U (zh) 电池管理系统主控单元机箱
KR20180009869A (ko) 차량 도어 커넥터의 와이어 커버 실링구조
CN220456551U (zh) 壳体组件及电源装置
CN218218002U (zh) 防水密封盒
JP2001189575A (ja) 防水ケースのシール構造
CN219329405U (zh) 一种ac插座结构与除颤仪充电器
CN220556044U (zh) 防水结构及电磁阀
CN215789885U (zh) 巡检机器人及外壳
CN111668653A (zh) 带有罩的连接器
CN206090078U (zh) 内筒组件和洗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