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76390U - 搭扣结构及载具机构 - Google Patents

搭扣结构及载具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76390U
CN220776390U CN202322257242.6U CN202322257242U CN220776390U CN 220776390 U CN220776390 U CN 220776390U CN 202322257242 U CN202322257242 U CN 202322257242U CN 220776390 U CN220776390 U CN 2207763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carrier
connecting piece
lap joint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5724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甘静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ary Holding Shenzhen Co Ltd
Qing Ding Precision Electronics Hua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vary Holding Shenzhen Co Ltd
Qing Ding Precision Electronics Hua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ary Holding Shenzhen Co Ltd, Qing Ding Precision Electronics Hua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vary Holding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5724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763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763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763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搭扣结构及载具机构,搭扣结构包括对接扣件和搭接扣件,对接扣件用于连接于第一载具,对接扣件包括连接件。搭接扣件包括固定座、转动连接于固定座的搭接部、设置于搭接部上的弹性件以及与搭接部连接的勾部,固定座用于连接于第二载具上,弹性件位于固定座和搭接部之间。勾部和搭接部之间形成一用于供连接件沿着第一方向进入或脱离勾部的开口,勾部用于在外力作用下朝向固定座移动,使得连接件经开口脱离勾部且使得弹性件弹性抵持于固定座和搭接部之间;弹性件还用于在外力撤销时推动搭接部,使得勾部勾设于连接件并在第一方向上对连接件进行限位。

Description

搭扣结构及载具机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搭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搭扣结构及载具机构。
背景技术
表面贴装技术(SMT)是一种将电子元件直接安装到印刷电路板(PCB)表面的方法。表面贴装技术包括印刷、贴片和回流焊等工艺流程。其中,印刷过程中主要由载具支撑电路板,刮刀刮过锡膏并使其印在电路板的焊盘(PAD)区域。不同的载具之间需要进行可拆卸连接,以便后续能够使多片电路板通过相互连接的载具同时进行贴片和回流焊,提高生产效率。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可拆卸连接多个载具的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搭扣结构及载具机构,用以解决以上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搭扣结构,用于实现第一载具和第二载具的可拆卸连接,搭扣结构包括对接扣件和搭接扣件,对接扣件用于连接于第一载具,对接扣件包括连接件。搭接扣件包括固定座、转动连接于固定座的搭接部、设置于搭接部上的弹性件以及与搭接部连接的勾部,固定座用于连接于第二载具上,弹性件位于固定座和搭接部之间,勾部和搭接部之间形成一用于供连接件沿着第一方向进入或脱离勾部的开口,勾部用于在外力作用下朝向固定座移动,使得连接件经开口脱离勾部且使得弹性件弹性抵持于固定座和搭接部之间;弹性件还用于在外力撤销时推动搭接部,使得勾部勾设于连接件并在第一方向上对连接件进行限位。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搭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座,第二端与勾部连接,弹性件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片和与第一弹片呈锐角连接的第二弹片,第一弹片位于搭接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搭接部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弹性件的安装槽,安装槽的底壁倾斜设置,第一弹片设置于底壁。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勾部和搭接部的连接处形成有限位槽,在勾部勾设于连接件时,连接件卡接于限位槽。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勾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第一连接块和搭接部连接,第三连接块远离第二连接块的一端为自由端,第三连接块和搭接部间隔设置形成开口;对接扣件还包括与连接件连接的装配件,装配件用于与第一载具连接,在勾部勾设于连接件时,搭接部和装配件位于第二连接块的同一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限位槽位于第一连接块。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装配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和第二板,连接件连接在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第一板、第二板和连接件之间围合形成通槽,在勾部勾设于连接件时,部分搭接部容置于通槽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固定座上设有第一凹槽和与第一凹槽连通的两个第二凹槽,搭接部容置于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两个相对侧壁内凹形成两个第二凹槽,在勾部勾接于连接件时,第一板和第二板分别容置于两个第二凹槽内。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载具机构,包括至少两个载具和搭扣结构,相邻的载具之间通过对接扣件和搭接扣件可拆卸连接。
本申请的方案中,搭接扣件通过设置固定座、搭接部和弹性件以及勾部,在勾部勾设于对接扣件中的连接件时,勾部勾设于连接件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连接件进行限位,实现第一载具和第二载具的连接。当对勾部施加外力,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使得勾部转动以使连接件从开口脱出,从而实现第一载具和第二载具的分离。上述方案中的搭扣结构简单,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载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载具机构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载具机构的局部爆炸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载具机构中搭扣结构的局部爆炸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搭扣结构的爆炸图。
图6为图1所示的载具机构中在对接扣件和搭接扣件连接状态下,沿VI-VI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在载具机构中对接扣件和搭接扣件待分离状态下,沿VI-VI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载具机构中在对接扣件和搭接扣件分离状态下,沿VI-VI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5所示的搭扣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搭扣结构 100
对接扣件 10
连接件 11
装配件 12
第一板 121
第二板 122
第三板 123
通槽 15
缝隙 16
搭接扣件 20
固定座 21
固定块 211
第一凹槽 2111
第二凹槽 2112
转孔 2113
固定板 212
搭接部 22
第一端 221
第二端 222
安装槽 223
第一表面 224
第二表面 225
弹性件 23
第一弹片 231
第二弹片 232
勾部 24
第一连接块 241
第二连接块 242
第三连接块 243
限位槽 244
开口 25
转轴 26
载具机构 1000
第一载具 200
导向块 210
第二载具 300
导向槽 310
固定槽 320
第一方向 X
第二方向 Y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1-9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为能进一步阐述本申请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出如下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载具机构1000,包括搭扣结构100和至少两个载具,相邻的载具之间通过搭扣结构100可拆卸连接。相邻的载具之间可以设置一组或多组搭扣结构100。
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以两组载具及设置于两组载具之间的一组搭扣结构100进行示例说明。两组载具为第一载具200和第二载具300。在一些实施例中,载具可以用于承载电路板或柔性电路板。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载具200面向第二载具300的一侧设有导向块210,第二载具300设有导向槽310。在第一载具200与第二载具300连接时,导向块210容置于导向槽310内,以实现第一载具200和第二载具300的定位。
参阅图3和图4,搭扣结构100包括对接扣件10和搭接扣件20。对接扣件10包括连接件11,对接扣件10连接于第一载具200。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接扣件10通过铆钉或螺栓连接第一载具200,连接件11伸出第一载具200。
参阅图3、图4和图5,搭接扣件20包括固定座21、转动连接于固定座21的搭接部22、设置于搭接部22上的弹性件23以及与搭接部22连接的勾部24。第二载具300上具有一固定槽320,固定座21容置于固定槽320并通过铆钉或螺栓连接于第二载具300。
参阅图4、图5和图6,弹性件23位于固定座21和搭接部22之间。勾部24可拆卸勾设于连接件11。勾部24和搭接部22之间形成一用于供连接件11沿着第一方向X进入或脱离勾部24的开口25。勾部24在用户对搭接部22施加外力F(见图7)时,勾部24朝向固定座21方向移动,使得连接件11经开口25脱离勾部24,弹性件23弹性抵持于固定座21和搭接部22之间。弹性件23在外力F撤销时推动搭接部22,弹性件23自然抵持搭接部22,使得勾部24勾设于连接件11并在第一方向X上对连接件11进行限位。
参阅图4、图5和图6,上述方案中,搭接扣件20通过设置固定座21、搭接部22和弹性件23以及勾部24,在勾部24勾设于对接扣件10中的连接件11时,勾部24勾设于连接件11并在第一方向X上对连接件11进行限位,实现第一载具200和第二载具300的连接。当对搭接部22施加外力F(见图7),勾部24朝向固定座21方向移动,使得开口25正对连接件11(见图7)并形成预分离状态,以便于连接件11从开口25脱出,实现勾部24和连接件11的分离(见图8),从而通过弹性件23、勾部24与连接部的配合实现第一载具200和第二载具300的分离。上述方案中的搭扣结构100简单,易操作。
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载具200、第二载具300以及搭扣结构100可以用于表面贴装技术。表面贴装技术包括印刷、贴片和回流焊工艺流程。在对电路板进行印刷时,第一载具200和第二载具300上分别承载有电路板(图未示),且第一载具200和第二载具300通过搭扣结构100分离,分别进行正钢网印刷,以避免同时印刷时由于定位精度或软板涨缩等因素,其中一电路板印刷偏位,产生不良品,影响良率。两个电路板分别进行印刷之后,再次通过搭扣结构100进行组合,第一载具200和第二载具300相互连接并同时依次进行贴片处理和回流焊处理。第一载具200和第二载具300的可拆卸连接在表面贴装技术中能够实现两个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和分离,提高表面贴装技术的良率。在一些实施例中,表面贴装技术也可同时利用多组载具和对应数量的搭扣结构100以使多个电路板分别进行印刷处理,还可同时实现贴片和回流焊处理。
参阅图1、图3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载具机构1000应用于印刷平台(图未示),且在勾部24勾设于连接件11时,印刷平台包括顶升机构(图未示)和两组拉伸机构(图未示)。两组拉伸机构分别与第一载具200和第二载具300连接,并分别驱动第一载具200和第二载具300在第一方向X上相互靠近或相互分离。顶升机构用于在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第二方向Y上作用于勾部24,以使勾部24朝向靠近固定座21方向转动,弹性件23发生弹性形变。当需要搭扣结构100中对接扣件10和搭接扣件20连接时,两组拉伸机构分别驱动第一载具200和第二载具300相互靠近,以使连接件11通过开口25进入勾部24,以实现连接件11和勾部24的连接,从而实现对接扣件10和搭接扣件20的连接,实现第一载具200和第二载具300的连接。
结合图7和图8,当需要对接扣件10和搭接扣件20分离时,顶升机构沿着第二方向Y对勾部24施加作用力F(见图7),勾部24朝靠近固定座21方向移动,搭接部22挤压弹性件23。弹性件23发生弹性形变,开口25正对连接件11。之后两组拉伸机构分别驱动第一载具200和第二载具300相互远离,以使连接件11从开口25脱离,实现对接扣件10和搭接扣件20的分离(见图8),实现第一载具200和第二载具300的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升机构和两组拉伸机构均包括气缸。
参阅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勾部24和搭接部22的连接处形成有限位槽244,在勾部24勾设于连接件11时,连接件11卡持于限位槽244,以将连接件11在第一方向X上限位于勾部24。
参阅图5、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搭接部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21和第二端222。第一端221转动连接于固定座21,第二端222与勾部24连接。搭接部22上还穿设有转轴26,固定座21对应转轴26处开设有转孔2113,通过转轴26和转孔2113的配合实现搭接部22和固定座21的转动连接。转轴26靠近第一端221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座21上也可设置转轴26,搭接部22上对应设置有转孔2113,转轴26容置于转孔2113内,以实现搭接部22和固定座21的转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搭接部22可以为块结构或板结构。
参阅图5和图6,勾部2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块241、第二连接块242和第三连接块243。第一连接块241和第二端222连接,第三连接块243远离第二连接块242的端部为自由端。第三连接块243和第二端222间隔设置形成开口25。对接扣件10还包括与连接件11连接的装配件12,装配件12用于与第一载具200连接。
在勾部24勾设于连接件11时,第一连接块241位于连接件11的上方,搭接部22和装配件12位于第二连接块242的同一侧。相较连接件11和搭接部22位于第二连接块242的两侧,本实施例如此设置一方面不仅可以减小在第一方向X上连接件11和搭接部22所占的空间,使得连接件11和搭接部22之间连接更加紧凑;另一方面,在需要连接件11和勾部24连接时,连接件11沿着搭接部22到勾部24的方向通过开口25进入勾部24,连接件11直接卡接于勾部24,也可使得连接件11和勾部24分离时,连接件11在第一方向X上直接从勾部24完全脱离,省去连接件11和勾部24分离后,还需要在第二方向Y上作业调整高度以使连接件11和勾部24完全分离的操作步骤。
参阅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槽244位于第一连接块241上。在连接件11进入勾部24后,弹性件23通过推动搭接部22带动勾部24朝向远离固定座21的方向转动,以使连接件11卡持于第一连接块241的限位槽244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端222构成限位槽244的内壁,在勾部24勾设于连接件11时,连接件11抵持于第二端222,以约束连接件11在第一方向X的移动,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搭扣结构100在第一方向X上所占的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勾部24可以为钩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块241内凹形成限位槽244。
参阅图6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23位于第一端221和第二端222之间,弹性件23还用于搭接部22复位,在连接件11和勾部24分离后,弹性件23抵持于搭接部22并使第一连接块241相较于固定座21倾斜,搭接部22保持勾部24勾设于连接件11的状态,便于后续连接件11通过开口25直接进入勾部24并直接限位于限位槽244内。
参阅图6、图8和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23包括第一弹片231和与第一弹片231呈锐角θ连接的第二弹片232。第一弹片231位于搭接部22,第二弹片232抵持于固定座21,如此利于第一弹片231和第二弹片232之间具有弹性变形力以实现搭接部22的复位。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23可为弹簧,弹性件23也可拉簧或扭簧等其他部件,只要能实现复位的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片231和第二弹片232均采用弹簧钢,锐角θ的角度范围为20°~60°。
参阅图6和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搭接部22还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224和第二表面225,第一表面224和第二表面225位于第一端221和第二端222之间。勾部24勾设于连接件11时,第二表面225面向连接件11。搭接部22在第一表面224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弹性件23的安装槽223,安装槽223的底壁倾斜设置,第一弹片231设置于底壁,如此设置,以使第二弹片232平行贴合于固定座2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搭接扣件20还包括紧固件(图未示),第一弹片231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搭接部22,以对弹性件23进行固定,避免勾部24和连接件11可拆卸连接时,弹性件23发生易位,可能无法实现搭接部22的复位。在一些实施例中,紧固件为螺栓。
参阅图8和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装配件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121和第二板122,以及连接在第一板121和第二板122之间的第三板123。连接件11和第三板123相对设置。装配件12通过第三板123固定于第一载具200上(见图3)。第一板121、第二板122、连接件11和第三板123围合形成通槽15。在勾部24勾设于连接件11时,第二端222容置于通槽15(见图6)内,以使第二端222抵持于连接件11,从而将连接件11限位于勾部24。第三板123通过铆钉固定于第一载具200(见图3)。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11的中部沿着第一方向X开设有缝隙16,此缝隙16的设置便于加工制备连接件11。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11为板结构或杆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装配件12可以为连接于连接件11一端连接的杆结构,或者装配件12还可以为具有凹槽的板结构,在勾部24勾设于连接件11时,第二端222容置于凹槽内。
参阅图5、图6和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座21包括固定块211以及固定块211相对两侧延伸形成的固定板212,固定块211开设有第一凹槽2111和与第一凹槽2111连通的两个第二凹槽2112。搭接部22容置于第一凹槽2111,第一凹槽2111的两个相对侧壁内凹形成两个第二凹槽2112。在勾部24勾接于连接件11时,第一板121和第二板122分别容置于两个第二凹槽2112内。两个第二凹槽2112和第一板121、第二板122的配合对连接件11安装于固定座21起到导向作用,以便于连接件11对准开口25进入勾部24。
在本申请中,搭接扣件20通过设置固定座21、搭接部22和弹性件23以及勾部24,在勾部24勾设于对接扣件10中的连接件11时,勾部24勾设于连接件11并在第一方向X上对连接件11进行限位,实现第一载具200和第二载具300的连接。当对勾部24施加外力F,弹性件23发生弹性形变,使得勾部24转动以使连接件11从开口25脱出,实现勾部24和连接件11的分离,从而实现第一载具200和第二载具300的分离。上述方案中的搭扣结构100简单,易操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搭扣结构,用于实现第一载具和第二载具的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扣结构包括:
对接扣件,用于连接于所述第一载具,所述对接扣件包括连接件;
搭接扣件,包括固定座、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的搭接部、设置于所述搭接部上的弹性件以及与所述搭接部连接的勾部,所述固定座用于连接于所述第二载具上,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搭接部之间;
所述勾部和所述搭接部之间形成一用于供所述连接件沿着第一方向进入或脱离所述勾部的开口,所述勾部用于在外力作用下朝向所述固定座移动,使得所述连接件经所述开口脱离所述勾部且使得所述弹性件弹性抵持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搭接部之间;所述弹性件还用于在所述外力撤销时推动所述搭接部,使得所述勾部勾设于所述连接件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所述连接件进行限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勾部连接,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片和与所述第一弹片呈锐角连接的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位于所述搭接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搭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弹性件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壁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弹片设置于所述底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勾部和所述搭接部的连接处形成有限位槽,在所述勾部勾设于所述连接件时,所述连接件卡接于所述限位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搭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勾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搭接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块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三连接块和所述搭接部间隔设置形成所述开口;所述对接扣件还包括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装配件,所述装配件用于与所述第一载具连接,在所述勾部勾设于所述连接件时,所述搭接部和所述装配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同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搭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块。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搭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和所述连接件之间围合形成通槽,在所述勾部勾设于所述连接件时,部分所述搭接部容置于所述通槽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搭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一凹槽和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的两个第二凹槽,所述搭接部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个相对侧壁内凹形成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勾部勾接于所述连接件时,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分别容置于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内。
10.一种载具机构,包括至少两个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机构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搭扣结构,相邻的所述载具之间通过所述对接扣件和所述搭接扣件可拆卸连接。
CN202322257242.6U 2023-08-21 2023-08-21 搭扣结构及载具机构 Active CN2207763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7242.6U CN220776390U (zh) 2023-08-21 2023-08-21 搭扣结构及载具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7242.6U CN220776390U (zh) 2023-08-21 2023-08-21 搭扣结构及载具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76390U true CN220776390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04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57242.6U Active CN220776390U (zh) 2023-08-21 2023-08-21 搭扣结构及载具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763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0520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US20170351475A1 (en) Tiled display, and display tile and carrier substrate for use in same
US7540763B2 (en) Intermediate connector
JP2001110488A (ja) 基板間接続用コネクタ構造
EP1154524B1 (en) Terminal connecting device for flexible substrate
JP2013503056A (ja) ステンシル印刷用フレーム
CN220776390U (zh) 搭扣结构及载具机构
JP2001196130A (ja) Fpc/ffc用ロック機構付きコネクタ
JP2007200624A (ja) コネクタ
JP2003251880A (ja) 記録装置
US730030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flexible circuit to a rigid printed circuit board
JP2933595B1 (ja) 基板固定具
US20230209714A1 (en) Flexible jumper with a mounting frame
JP2003283163A (ja) レール取付機構
KR102512959B1 (ko) 체결 장치
CN112969310B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的定位组装治具
JP2001339181A (ja) エッジロックスペーサー
CN113555707B (zh) 电路板和电子设备
KR20040062170A (ko) 플렉시블 케이블 커넥터
JP3656192B2 (ja) コネクタ
CN215222694U (zh) 卡接结构、装配组件和电气设备
JP2008282722A (ja) プリント基板の取付金具
CN216812378U (zh) 锁定机构
CN214101920U (zh) 带有用于连接天线接触面的印刷电路板
CN116224653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