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75488U - 电机转子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机转子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75488U
CN220775488U CN202322255080.2U CN202322255080U CN220775488U CN 220775488 U CN220775488 U CN 220775488U CN 202322255080 U CN202322255080 U CN 202322255080U CN 220775488 U CN220775488 U CN 2207754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core
oil
core
magnetic steel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5508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平宙
请求不公布姓名
徐晓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ozhi Technology Electric Drive Tongche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ozhi Technology Electric Drive Tongche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ozhi Technology Electric Drive Tongche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ozhi Technology Electric Drive Tongche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5508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754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754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754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转子结构,其主要包括转轴,其内部具有中空腔室,以构成存储空间;转轴在靠近中部的径向侧面上周向布置有与转轴内部连通的进油孔;转子铁芯,其由同步转动地套设在转轴上的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构成;第一铁芯与第二铁芯上分别开设有沿轴向贯通其两端的若干油冷通道;接通部件,其同步转动地套设在转轴上,并位于第一铁芯与第二铁芯之间;接通部件上设置有若干条周向排布的传导通道,以将各进油孔通过各传导通道与对应的油冷通道连通;由于各个油冷通道是沿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的轴向延伸贯穿其结构,从而在冷却油液经过沿轴向延伸的各个油冷通道时,能够充分地与转子铁芯进行热交换,从而可提高对于转子铁芯整体结构的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电机转子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转子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逐渐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应用得到了大部分消费者认可。其中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最为核心的区别则是选用驱动电机代替发动机作为汽车的驱动部件,为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性能,运用在新能源汽车上的驱动电机正在向高转速、高扭矩以及高功率密度的方向发展,在此期间所遇到最难解决的问题则是电机的冷却散热。
现有技术中提出各种运用在电机中的油冷机构,其中就包括利用转子旋转形成的离心力驱使冷却油液在其油冷通道中流动,具体是通过中空的转轴灌入冷却油液,经转轴旋转产生离心力将冷却油液通过转轴上的进油孔输送至转子铁芯中的油冷通道中进行热交换,最后由相同的离心力原理向冷却油液甩出转子结构完成冷却,采用该方式对其转子结构进行冷却可将冷却油液分别经过转轴和转子铁芯达到冷却效果,并巧妙地利用了转子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驱使冷却油液流动。
上述现有技术中还存在部分缺陷,由于该技术中转子铁芯上的油冷通道一般采用沿其轴向延伸,而油冷通道中的冷却油液的流动路径是从转子铁芯的一端流向另一端后甩出转子结构。由于冷却油液在与转子结构进行热交换时温度产生了些许变化,进而导致冷却油液在处于转子铁芯不同的端部时产生了明显的温度差异,因此,在转子铁芯靠近两端的部分与冷却油液进行热交换时易于形成不同的冷却效果。同时因转子铁芯中灌输的冷却油液具有明显的温差,进而导致嵌装在转子铁芯中的磁钢也没有得到充分地热交换处理;综上所述,在转子结构采用现有的油冷机构进行冷却散热时具有与冷却油液热交换不充分导致冷却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转子结构,是在中空转轴的径向侧面靠近中部的位置轴向开设进油孔,且在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上沿轴向开设有若干个周向排布的油冷通道,各个油冷通道分别轴向贯穿对应的第一铁芯或者第二铁芯,并通过接通部件将各个进油孔与对应的油冷通道连通,以使冷却油液能够通过各个油冷通道对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的整体结构进行热交换处理,通过接通部件的配合实现由靠近转子铁芯中部的位置向两端供给冷却油液,以缩短冷却油液的在转子铁芯中的流动距离,从而避免冷却油液在进行热交换后在转子铁芯两端产生较大的温差,解决了流动至转子铁芯两端的冷却油液温差较大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各个油冷通道由靠近转子铁芯的中部位置向其两端进行供给冷却油液,达到对其转子铁芯和各个磁钢进行充分地热交换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机转子结构,该电机转子结构包括转轴,其内部具有中空腔室,以构成存储空间;转轴在靠近中部的径向侧面上周向布置有与转轴内部连通的进油孔;转子铁芯,其由同步转动地套设在转轴上的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构成;第一铁芯与第二铁芯上分别开设有沿轴向贯通其两端的若干油冷通道;接通部件,其同步转动地套设在转轴开设各进油孔的位置上,且位于第一铁芯与第二铁芯之间;其中,接通部件上具有若干条周向排布的传导通道,以将各进油孔通过各传导通道与对应的油冷通道连通。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各油冷通道靠近接通部件的一端开口为进油口,则远离接通部件的一端开口为出油口。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第一铁芯与第二铁芯内分别周向布置有磁钢组;各油冷通道分别靠近对应磁钢组紧密布置。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磁钢组由至少一个磁钢构成,各磁钢嵌装在第一铁芯或者第二铁芯内;各油冷通道分别靠近对应磁钢开设在第一铁芯或者第二铁芯上。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磁钢组由四个磁钢构成;各磁钢分别嵌装在第一铁芯或者第二铁芯上沿轴向延伸的磁钢槽中;各油冷通道分别靠近对应的磁钢并与其磁钢槽连通。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转子端板,其分别同步转动地安装在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远离接通部件的端部;转子端板沿周向开设有分别与各油冷通道一一对应的排油通道;各排油通道分别朝转子端板的径向延伸,直至在转子端板的径向侧面形成排油口。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接通部件在朝向第一铁芯与第二铁芯的侧面上分别开设各传导通道;各传导通道靠近接通部件中心的一端与对应的进油孔连通,则另一端沿接通部件的径向延伸,直至与对应油冷通道连通。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接通部件上沿周向布置有与各进油孔一一对应的接油槽;各接油槽与对应进油孔连通;其中,连通每个磁钢组上各油冷通道的传导通道分别通过对应接油槽与各进油孔连通。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接通部件设置为圆环状的薄片结构。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两个锁紧螺母,其分别固定套设在转轴上;其中,两个锁紧螺母位于对应的转子端板远离接通部件的一端端面,以将两个转子端板、第一铁芯、接通部件和第二铁芯以压紧方式固定。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电机转子结构,通过在中空结构的转轴上周向开设进油孔,其各进油孔位于靠近转轴中部的径向侧面上,而转子铁芯则是由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构成,该第一铁芯与第二铁芯上分别布置有沿轴向延伸的油冷通道,而各进油孔通过接通部件与对应的油冷通道连通,通过转子旋转产生离心力,以能够驱使转轴内的冷却油液通过接通部件流入各油冷通道中,由于各个油冷通道采用沿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轴向延伸的方式,可以实现冷却油液沿轴向经过转子铁芯整体结构以及嵌装在转子铁芯中磁钢的装配位置,通过接通部件的配合实现由靠近转子铁芯中部的位置向两端方向进行供给冷却油液,以能够缩短冷却油液流动距离,以便冷却油液能够分别与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进行充分地热交换处理,有效地提高了冷却油路对于转子结构的冷却效果,在对转子进行冷却的过程中,能够避免在其结构两端产生较大温差导致的冷却效果不佳。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电机转子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电机转子结构中转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电机转子结构中转子铁芯、转子端板和接通部件的爆炸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转子铁芯中油冷通道和磁钢的分布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电机转子结构中接通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电机转子结构中转子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转轴;10、进油孔;
2、转子铁芯;20、油冷通道;21第一铁芯;22、第二铁芯;
3、接通部件;30、传导通道;30a、接油槽
4、转子端板;40、排油通道;40a、排油口;
5、锁紧螺母;
6、磁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一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出一种电机转子结构,该电机转子结构包括内部为中空结构的转轴1、同步转动地套设在转轴1上的转子铁芯2以及通过锁紧螺母5盖合在转子铁芯2两端端部的转子端板4。
具体的,在该轴承1的径向侧面上周向开设有若干个进油孔10,各进油孔10位于靠近转轴1的中部位置,而该转子铁芯2由第一铁芯21和第二铁芯构成22,且第一铁芯21和第二铁芯22中分别周向布置有沿轴向延伸的油冷通道20,并在第一铁芯21与第二铁芯22之间设置接通部件3,该接通部件3上具有用于将各进油孔10与对应的油冷通道20连通的传导通道30,以在转子结构中构成油冷机构。
根据上述所列,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出一种电机转子结构,其主要包括转轴1,其内部具有中空腔室,以构成存储空间;转轴1在靠近中部的径向侧面上周向布置有与转轴1内部连通的进油孔10;转子铁芯2,其由同步转动地套设在转轴1上的第一铁芯21和第二铁芯22构成;第一铁芯21与第二铁芯22上分别开设有沿轴向贯通其两端的若干油冷通道20;接通部件3,其同步转动地套设在转轴1开设各进油孔10的位置上,且位于第一铁芯21与第二铁芯22之间;其中,接通部件3上具有若干条周向排布的传导通道30,以将各进油孔10通过各传导通道30与对应的油冷通道20连通。
具体的,为了实现通过旋转离心力的原理在转子铁芯2中开设沿轴向延伸的油冷通道20,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主要是在内部中空的转轴1上开设周向布置的进油孔10,且各进油孔10均位于靠近转轴1的中部位置,从而在转轴1旋转时,则利用离心力原理将冷却油液通过各进油孔10脱离转轴1内部的存储空间。转子铁芯2由同步转动地套设在转轴1上的第一铁芯21和第二铁芯22构成,且在第一铁芯21和第二铁芯22中开设有沿轴向贯通其结构的若干油冷通道20,并在第一铁芯21与第二铁芯22之间设置接通部件3,位于转轴1上开设进油孔的位置上,并在接通部件3上开设有若干传导通道30,各传导通道30与各个油冷通道20一一对应,各进油孔10通过对应的传导通道30与各个油冷通道20连通,从而在转子结构中形成油冷机构。
由于各个油冷通道20是沿第一铁芯21和第二铁芯22的轴向延伸贯穿其结构,从而在冷却油液经过各个油冷通道20时,是由靠近中部的位置向转子铁芯2两端输送冷却油液,则能够充分地与转子铁芯2进行热交换,以提高其冷却效果。而将进油孔10开设在靠近转轴1的中心位置的目的是配合旋转离心力的原理,将转轴1中的冷却油液分别输送至第一铁芯21与第二铁芯22上的油冷通道20中,而各进油孔10和接通部件3均位于第一铁芯21与第二铁芯22之间,且开设在第一铁芯21上的油冷通道20与第二铁芯22上的油冷通道20长度尺寸相同,以能够均衡地将转轴1内的冷却油液通过旋转离心力的原理传输至各个冷却通道中。
进一步的,参照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各油冷通道20靠近接通部件3的一端开口为进油口,则远离接通部件3的一端开口为出油口。
具体的,为了实现各进油孔10通过接通部件3上的传导通道30将冷却油液输送至各个油冷通道20中,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第一铁芯21上的各个油冷通道20与第二铁芯22上的各个油冷通道20靠近接通部件3的一端开口设置为进油口,则远离接通部件3的一端开口设置为出油口,从而各进油孔10通过接通部件3上的各个传导通道30与对应的油冷通道20进油口连通。存储在转轴1内部的冷却油液经旋转离心力经各个进油孔10流入接通部件3的各个传导通道30中,再由传导通道30经进油口进入油冷通道20,而冷却油液经过油冷通道20时与转子铁芯2进行热交换,最后完成热交换的冷却油液通过出油口导出油冷通道20。需要注意的是冷却油液流动和走向的整个过程均由转子结构的旋转离心力驱使,因此将各进油孔10布置在靠近转轴1的中部位置,以配合旋转离心力的原理驱使转轴1内部的冷却油液经各进油孔10依次流入传导通道30和油冷通道20,以构成油冷机构。
进一步的,参照图3和图4所示,在具体实施中,第一铁芯21与第二铁芯22内分别周向布置有磁钢组;各油冷通道20分别靠近对应磁钢组紧密布置。
具体的,为了实现对转子铁芯2中的磁钢组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是将各个油冷通道20围绕各个磁钢组进行布置,从而当冷却油液经过油冷通道20时,能够与转子铁芯2结构和各磁钢组同时进行热交换,以达到提高冷却效果的作用。
进一步的,参照图4所示,在具体实施中,磁钢组由至少一个磁钢6构成,各磁钢6嵌装在第一铁芯21或者第二铁芯22内;各油冷通道20分别靠近对应磁钢6开设在第一铁芯21或者第二铁芯22上。
具体的,为了实现每个油冷通道20分别负责对应磁钢6的热交换,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是将每个油冷通道20分别开设在靠近对应磁钢6的位置;具体是各个油冷通道20其中的一侧侧壁为磁钢6的结构构成,而其它的侧壁则为转子铁芯2的结构构成,以达到通过冷却油液同时对转子铁芯2和磁钢6进行热销换处理。
进一步的,参照图4所示,在具体实施中,该磁钢组由四个磁钢6构成;各磁钢6分别嵌装在第一铁芯21或者第二铁芯22上沿轴向延伸的磁钢槽中;各油冷通道20分别靠近对应的磁钢6并与其磁钢槽连通。
具体的,为了实现各个油冷通道20紧密布置在对应的磁钢组四周,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是将各个油冷通道20分别开设在对应磁钢6的两侧,由于磁钢组具体是由四个磁钢6构成,且各磁钢6固定嵌装在第一铁芯21或者第二铁芯22上开设的磁钢槽中,而每组磁钢组对应的油冷通道20为八个,其分别围绕对应的磁钢6进行布置,且各油冷通道20分别与相应的磁钢槽连通,以能够在冷却第一铁芯21或者第二铁芯22的同时降低各磁钢6的温度;以实现了各个油冷通道20不但贯穿了转子铁芯2的结构,还通过其沿轴向延伸的结构适配对应磁钢6的整体结构,有效地提高了对于转子铁芯2上各个磁钢6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的,参照图4和图6所示,在具体实施中,还包括转子端板4,其分别同步转动地安装在第一铁芯21和第二铁芯22远离接通部件3的端部;转子端板4沿周向开设有分别与各油冷通道20一一对应的排油通道40;各排油通道40分别朝转子端板4的径向延伸,直至在转子端板4的径向侧面形成排油口40a。
具体的,为了实现利用旋转离心力原理将冷却油液甩出转子结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分别安装在第一铁芯21端部与第二铁芯22端部的转子端板4上开设有若干排油通道40,其位于转子端板4靠近第一铁芯21或者第二铁芯22的一侧侧壁上,各个排油通道40与各个油冷通道20一一对应;具体是通过各排油通道40分别与对应油冷通道20的出油口连通,而各个排油通道40分别朝对应的转子端板4的径向延伸,直至在转子端板4的径向侧面上形成排油口40a。
在转子转动时,可将在油冷通道20中完成热交换的冷却油液通过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经出油口导入对应的排油通道40中,最后由排油口40a甩出转子结构。需要注意的是,转子结构外侧为定子结构,从而并不会将冷却油液甩出电机壳体结构,具体是由油泵将甩出转子结构的冷却油液回收冷却后,再次输送至转轴1内部的存储空间中,以形成冷却回路,其具体结构因与本申请无关,故不再详细说明,本申请也无需公开其结构特征,尽情谅解。
进一步的,参照图3和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接通部件3在朝向第一铁芯21与第二铁芯22的侧面上分别开设各传导通道30;各传导通道30靠近接通部件3中心的一端与对应的进油孔10连通,则另一端沿接通部件3的径向延伸,直至与对应油冷通道20连通。
具体的,为了实现经同一接通部件3分别将冷却油液输送至第一铁芯21和第二铁芯22中的油冷通道20中,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在接通部件3在靠近第一铁芯21与第二铁芯22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周向布置结构相同的传导通道30,其中两侧相对应的传导通道30与同一进油孔10连通,并且各传导通道30通过沿接通部件3的径向延伸与对应的油冷通道20连通,从而达到转轴1上的进油孔10通过接通部件3同时与第一铁芯21和第二铁芯22上的油冷通道20连通。
进一步的,参照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接通部件3上沿周向布置有与各进油孔10一一对应的接油槽30a;各接油槽30a与对应进油孔10连通;其中,连通每个磁钢组上各油冷通道20的传导通道30分别通过对应接油槽30a与各进油孔10连通。
具体的,为了实现各进油孔10分别供给对应磁钢组上的各油冷通道20,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该接通部件3上靠近其中心的位置周向开设有接油槽30a,各个接油槽30a与各进油孔10一一对应,并与其连通,而与同一磁钢组上的油冷通道20相对应的传导通道30分别通过对应的接油槽30a与同一进油孔10连通,以达到各进油孔10通过接通部件3能够均匀地分配冷却油液;具体地,是与同一磁钢组上的油冷通道20相对应的传导通道30靠近进油孔10的一端相互汇集,以构成上述的接油槽30a。
进一步的,参照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接通部件3设置为圆环状的薄片结构。
具体的,为了实现在第一铁芯21与第二铁芯22之间加设接通部件3,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该接通部件3采用圆环状的薄片结构,其中圆环状结构能够与转子结构相适配,而同时采用薄片结构则是在第一铁芯21与第二铁芯22之间加设该接通部件3时,尽可能地减少影响转子结构的长度,其接通部件3的厚度仅能够达到在两侧侧壁上开设传导通道30即可。
进一步的,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具体实施中,还包括两个锁紧螺母5,其分别固定套设在转轴1上;其中,两个锁紧螺母5位于对应的转子端板4远离接通部件3的一端端面,以将两个转子端板4、第一铁芯21、接通部件3和第二铁芯22以压紧方式固定。
具体的,为了实现转子端盖、第一铁芯21、第二铁芯22以及接通部件3相互压紧的作用,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是通过转子结构上原有的部件对其进行压紧,具体是安装在转轴1上的两个锁紧螺母5,其分别紧固套设在两个转子端板4远离接通部件3的一端端部,以通过同时旋紧两个锁紧螺母5驱使两个转子端板4分别将第一铁芯21与第二铁芯22压紧在接通部件3相对应的侧面上,也就是接通部件3具有传导通道30的两个侧面上;其中,传导通道30设置为与各油冷通道20一一对应的凹槽,各凹槽通过第一铁芯21和第二铁芯22以压紧方式使其能够正常输送冷却油液,实现进油孔10、传导通道30、油冷通道20以及排油通道40的相互接通,构成电机内油冷循环回路上作用于电机转子中的部分油路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轴(1),其内部具有中空腔室,以构成存储空间;所述转轴(1)在靠近中部的径向侧面上周向布置有与所述转轴(1)内部连通的进油孔(10);
转子铁芯(2),其由同步转动地套设在所述转轴(1)上的第一铁芯(21)和第二铁芯(22)构成;所述第一铁芯(21)与所述第二铁芯(22)上分别开设有沿轴向贯通其两端的若干油冷通道(20);以及
接通部件(3),其同步转动地套设在所述转轴(1)开设各所述进油孔(10)的位置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铁芯(21)与所述第二铁芯(22)之间;
其中,所述接通部件(3)上具有若干条周向排布的传导通道(30),以将各所述进油孔(10)通过各所述传导通道(30)与对应的所述油冷通道(2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油冷通道(20)靠近所述接通部件(3)的一端开口为进油口,则远离所述接通部件(3)的一端开口为出油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铁芯(21)与所述第二铁芯(22)内分别周向布置有磁钢组;
各所述油冷通道(20)分别靠近对应所述磁钢组紧密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钢组由至少一个磁钢(6)构成,各所述磁钢(6)嵌装在所述第一铁芯(21)或者所述第二铁芯(22)内;
各所述油冷通道(20)分别靠近对应所述磁钢(6)开设在所述第一铁芯(21)或者第二铁芯(2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钢组由四个磁钢(6)构成;
各所述磁钢(6)分别嵌装在所述第一铁芯(21)或者所述第二铁芯(22)上沿轴向延伸的磁钢槽中;
各所述油冷通道(20)分别靠近对应的所述磁钢(6)并与其磁钢槽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转子端板(4),其分别同步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铁芯(21)和所述第二铁芯(22)远离所述接通部件(3)的端部;
所述转子端板(4)沿周向开设有分别与各所述油冷通道(20)一一对应的排油通道(40);
各所述排油通道(40)分别朝所述转子端板(4)的径向延伸,直至在所述转子端板(4)的径向侧面形成排油口(40a)。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通部件(3)在朝向所述第一铁芯(21)与所述第二铁芯(22)的侧面上分别开设各所述传导通道(30);
各所述传导通道(30)靠近所述接通部件(3)中心的一端与对应的进油孔(10)连通,另一端沿所述接通部件(3)的径向延伸,直至与对应所述油冷通道(20)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通部件(3)上沿周向布置有与各所述进油孔(10)一一对应的接油槽(30a);
各所述接油槽(30a)与对应所述进油孔(10)连通;
其中,连通每个所述磁钢组上各所述油冷通道(20)的所述传导通道(30)分别通过对应所述接油槽(30a)与各所述进油孔(10)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通部件(3)设置为圆环状的薄片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锁紧螺母(5),其分别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1)上;
其中,两个所述锁紧螺母(5)位于对应的所述转子端板(4)远离所述接通部件(3)的一端端面,以将两个转子端板(4)、第一铁芯(21)、接通部件(3)和第二铁芯(22)以压紧方式固定。
CN202322255080.2U 2023-08-21 2023-08-21 电机转子结构 Active CN2207754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5080.2U CN220775488U (zh) 2023-08-21 2023-08-21 电机转子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5080.2U CN220775488U (zh) 2023-08-21 2023-08-21 电机转子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75488U true CN220775488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02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55080.2U Active CN220775488U (zh) 2023-08-21 2023-08-21 电机转子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754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39353U (zh) 一种电机和车辆
CN102790473A (zh) 封闭冷却结构盘式永磁电动机
CN111864990A (zh) 具有双重冷却效果的电机及离心空压机
CN111884407A (zh) 变频驱动生化专用永磁同步直驱电机及定子封胶处理方法
CN220775488U (zh) 电机转子结构
CN213879562U (zh) 一种油冷电机的转子冷却回路
WO2024087682A1 (zh) 一种高效油冷电机
CN109301960A (zh) 一种电动汽车及水冷电机
CN109630427A (zh) 电子水泵及车辆
CN219372120U (zh) 电机
US20230198340A1 (en) Motor having multiple cooling flow channels
CN215009955U (zh) 电机冷却结构及电机
CN216564760U (zh) 电机及车辆
CN214850775U (zh) 一种具有液体驱动旋转喷淋结构的油冷电机
CN102055277A (zh) 无轴电机
CN214380519U (zh) 一种复合油冷电机
CN210693686U (zh) 一种稀土永磁盘式无铁芯电机散热系统
CN209150831U (zh) 电动汽车及水冷电机
CN114421694A (zh) 电机、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CN114421661A (zh) 定子铁芯、定子总成、电机、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CN112865397A (zh) 一种电机冷却油路结构
CN111628613A (zh) 一种电机空心转轴全封闭自循环液冷系统
CN210669660U (zh) 一种新型电机轴
CN216121979U (zh) 一种转子端板结构
CN114552852B (zh) 一种大型的内外混合双风冷、水冷永磁同步电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