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71487U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71487U
CN220771487U CN202322352115.4U CN202322352115U CN220771487U CN 220771487 U CN220771487 U CN 220771487U CN 202322352115 U CN202322352115 U CN 202322352115U CN 220771487 U CN220771487 U CN 2207714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refrigerator
defrosting water
heat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5211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文龙
李心灵
赵彩云
吕自成
刘志萌
王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5211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714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714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714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Water From Condensation And Defros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冰箱。其中,冰箱底部设置有压缩机仓,冰箱还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散热件。压缩机设置于压缩机仓内。冷凝器与压缩机相对设置。散热件设置于冷凝器,散热件能够吸附冰箱产生的化霜水并利用吸附的化霜水给冷凝器散热。通过散热件设置于冷凝器,且散热件吸收冰箱产生的化霜水,实现散热件内的化霜水吸收冷凝器释放的热量后蒸发,以带走冷凝器放出的热量。提升了冷凝器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利用散热件吸收冰箱产生的化霜水,实现对化霜水的收集,且通过散热件内的化霜水吸收冷凝器释放的热量后蒸发,实现对化霜水的利用与消耗。降低了为了消耗化霜水设置加热件对化霜水加热的成本。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目前,冷凝器作为制冷系统中的重要器件之一,压缩机、冷凝器、节流件和蒸发器依次连接形成冷媒流路。
相关技术中,在冰箱底部设置冷凝器和压缩机,以形成完整的制冷系统。并且,设置蒸发皿和加热管,蒸发皿用于接收化霜水,实现利用加热管蒸发蒸发皿内的化霜水。
在已公开的实施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冰箱底部设置压缩机仓的空间较小,导致冷凝器的换热效率低,进而导致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低。并且,在蒸发皿中设置加热管,利用加热管消耗化霜水的成本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冰箱,通过在冰箱底部的冷凝器设置散热件、风机,且散热件能够吸收蒸发皿内的化霜水,实现散热件利用化霜水蒸发带走冷凝器放出的热量,提升了冷凝器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并且通过化霜水吸收冷凝器释放的热量蒸发的方式消耗化霜水,减少设置加热管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冰箱,冰箱底部设置有压缩机仓,冰箱还包括:压缩机,设置于压缩机仓内;冷凝器,与压缩机相对设置;散热件,设置于冷凝器,散热件能够吸附冰箱产生的化霜水并利用吸附的化霜水给冷凝器散热。
可选地,散热件设置于冷凝器四周且包裹冷凝器。
可选地,散热件构造有通孔,冷凝器设置于通孔内。
可选地,散热件包括吸水海绵件。
可选地,冰箱还包括:蒸发皿,包括容置腔,容置腔用于接收化霜水;散热件能够吸附容置腔内的化霜水;和/或,排水管,排水管的出水端与散热件相连接,用于将冰箱内产生的化霜水引流至散热件。
可选地,在冰箱包括蒸发皿且散热件能够吸附蒸发皿的容置腔内的化霜水的情况下,散热件包括:散热部,构造有通孔;吸水部,与散热部相连接,吸水部与容置腔的腔壁相抵接。
可选地,散热部与吸水部的连接处形成凸起,凸起与蒸发皿相卡接。
可选地,冰箱还包括:管路,位于压缩机仓内;散热件构造有避让孔,管路穿设于避让孔。
可选地,冰箱还包括:风机,设置于压缩机仓内,且风机位于冷凝器和压缩机之间,风机用于驱动气流依次流经冷凝器和压缩机。
可选地,冰箱还包括:风机支架,设置有安装腔,风机设置于安装腔,风机支架与蒸发皿相卡接。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冰箱,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冰箱底部设置有压缩机仓,冰箱还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散热件。压缩机设置于压缩机仓内。冷凝器与压缩机相对设置。散热件设置于冷凝器,散热件能够吸附冰箱产生的化霜水并利用吸附的化霜水给冷凝器散热。通过散热件设置于冷凝器,且散热件吸收冰箱产生的化霜水,实现散热件内的化霜水吸收冷凝器释放的热量后蒸发,以带走冷凝器放出的热量。提升了冷凝器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
并且,利用散热件吸收冰箱产生的化霜水,实现对化霜水的收集,且通过散热件内的化霜水吸收冷凝器释放的热量后蒸发,实现对化霜水的利用与消耗。降低了为了消耗化霜水设置加热件对化霜水加热的成本。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排水管、散热件、蒸发皿、冷凝器和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散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散热件、蒸发皿和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压缩机;
20冷凝器;
30散热件;301通孔;302散热部;303吸水部;304凸起;305避让孔;306支撑架;
40蒸发皿;401容置腔;
50排水管;501管体;502导水槽;
60风机;
70风机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冰箱,冰箱底部设置有压缩机仓,冰箱还包括:压缩机10、冷凝器20和散热件。压缩机10设置于压缩机仓内。冷凝器20与压缩机10相对设置。散热件30设置于冷凝器20,散热件30能够吸附冰箱产生的化霜水并利用吸附的化霜水给冷凝器20散热。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冰箱通过在压缩机仓内增加设置于冷凝器20的散热件30,其中散热件30能够吸收冰箱产生的化霜水,实现散热件30内的化霜水吸收冷凝器20释放的热量后蒸发,以带走冷凝器20放出的热量。提升了冷凝器20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同时,利用散热件30吸收冰箱产生的化霜水,实现对化霜水的收集,且通过散热件30内的化霜水吸收冷凝器20释放的热量后蒸发,实现对化霜水的利用与消耗。降低了为了消耗化霜水设置加热件对化霜水加热的成本。
可选地,结合图2和图4所示,散热件30设置于冷凝器20四周且包裹冷凝器2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冷凝器20的四周设置散热件30,提高了冷凝器20释放的热量与散热件30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散热件30内化霜水吸收冷凝器20释放的热量的效率。提升了冷凝器20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
进一步地,通过散热件30包裹冷凝器20,进一步提高冷凝器20释放的热量与散热件30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减少了冷凝器20与散热件30之间的距离。以进一步提高散热件30内化霜水吸收冷凝器20释放的热量的效率,提升了冷凝器20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
可选地,结合图3所示,散热件30构造有通孔301,冷凝器20设置于通孔301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冷凝器20设置于散热件30上的通孔301中,实现利用散热件30中的化霜水吸收冷凝器20释放的热量蒸发,以带走冷凝器20释放的热量。并且,通过通孔301实现对冷凝器20的通风,进一步提升冷凝器20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通孔301的孔壁贴设于冷凝器20的冷凝管。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通孔301的孔壁贴设于冷凝器20的冷凝管,实现进一步减少冷凝器20与散热件30之间的距离。以进一步提高散热件30内化霜水吸收冷凝器20释放的热量的效率,提升了冷凝器20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
并且,冷凝器20的热量可以通过与孔壁接触的冷凝管传递至孔壁,进而传递至散热件30,被散热件30内的化霜水吸收后,由化霜水蒸发带走。
可选地,结合图3和图4所示,散热件30还包括支撑架306。支撑架306设置于通孔301的孔壁。支撑架306被构造为与冷凝器20的外形一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通孔301的孔壁设置支撑架306,实现利用支撑架306为通孔301提供支撑力,进而为散热件30提供支撑力,提高散热件30的强度,减少散热件30因强度不足导致的倒塌问题,以提高散热件30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冰箱的使用寿命。
本公开实施例中,散热件30的材质不限,只要能够吸收/吸附水分即可。
可选地,散热件30包括吸水海绵件。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吸水海绵件,实现吸收冰箱产生的化霜水。
具体地,吸水海绵件具有多孔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吸水海绵件的多孔结构,进一步增加散热件30的吸热面积,实现提高化霜水的蒸发速度。提升了冷凝器20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并且,通过吸水海绵的多孔结构,使化霜水更容易扩散至吸水海绵内各处,提高化霜水的扩散速度。进而提升化霜水的吸热速度,提高化霜水的蒸发速度。提升了冷凝器20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
可选地,结合图1、图2和图4所示,冰箱还包括:蒸发皿40。蒸发皿40包括容置腔401,容置腔401用于接收化霜水。散热件30能够吸附容置腔401内的化霜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蒸发皿40,实现利用蒸发皿40存储冰箱产生的化霜水。并且,散热件30能够吸附蒸发皿40中的化霜水,以利用化霜水吸收冷凝器20释放的热量,实现化霜水吸收冷凝器20的热量后蒸发,以带走冷凝器20放出的热量。提升了冷凝器20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冰箱还包括:排水管50。排水管50的出水端与散热件30相连接,用于将冰箱内产生的化霜水引流至散热件3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排水管50,实现将冰箱产生的化霜水引流至散热件30,使散热件30实现利用化霜水的蒸发吸热,带走冷凝器20释放的热量。提升了冷凝器20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
可选地,排水管50的出水端与散热件30的上部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排水管50流出的化霜水流入散热件30内后,化霜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在散热件30内向下渗透。以使散热件30内各处的化霜水含量均匀,提升化霜水吸收冷凝器20释放热量的效率。进而提升了冷凝器20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冰箱还包括:蒸发皿40和排水管50。蒸发皿40包括容置腔401,容置腔401用于接收化霜水。散热件30能够吸附容置腔401内的化霜水。排水管50的出水端与散热件30相连接,用于将冰箱内产生的化霜水引流至散热件3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排水管50,实现将冰箱产生的化霜水引流至散热件30,使散热件30实现利用化霜水的蒸发吸热,带走冷凝器20释放的热量。提升了冷凝器20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蒸发皿40,实现利用蒸发皿40存储冰箱产生的化霜水。并且,散热件30能够吸附蒸发皿40中的化霜水,以利用化霜水吸收冷凝器20释放的热量,实现化霜水吸收冷凝器20的热量后蒸发,以带走冷凝器20放出的热量。提升了冷凝器20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
可选地,排水管50出水端与散热件30的高度方向上的上部相连接。蒸发皿40位于排水管50和散热件30的下方,且容置腔401的腔壁与散热件30的高度方向上的下部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排水管50、散热件30和蒸发皿40的相对位置,实现排水管50流出的化霜水被散热件30的上部吸收后,化霜水受重力影响,在散热件30内向下渗透。在散热件30的吸水量过多的情况下,化霜水由散热件30中流出,进而流入蒸发皿40内,实现利用蒸发皿40对化霜水的存储。减少化霜水与冰箱内部器件进行接触的概率,以减少化霜水对冰箱造成的损坏问题,提高冰箱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冰箱还包括:过滤件。过滤件设置于排水管5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排水管50内设置过滤件,实现利用过滤件过滤排水管50内的化霜水,减少排水管50流出的化霜水内杂质的含量。以减少流入散热件30内的杂质对散热件30带来的损坏问题。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排水管50包括:管体501和导水槽502。管体501的出水口设置于导水槽502上方。导水槽502与散热件30相连接。
可选地,在冰箱包括蒸发皿40且散热件30能够吸附蒸发皿40的容置腔401内的化霜水的情况下,散热件30包括:散热部302和吸水部303。散热部302构造有通孔301。吸水部303,与散热部302相连接,吸水部303与容置腔401的腔壁相抵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吸水部303,实现将容置腔401内的化霜水吸附至吸水部303中,进而扩散至散热部302,使化霜水能够吸收位于通孔301中冷凝器20释放的热量。进而实现化霜水吸热蒸发,带走冷凝器20释放的热量,进而提升了冷凝器20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
可选地,散热部302位于吸水部303高度方向上的上方。
在该实施例中,吸水部303吸收化霜水后,由于散热部302内的化霜水蒸发,使散热部302内的化霜水含量少,吸水部303的化霜水向上扩散,进入散热部302,实现对散热部302内化霜水的补充。以便于化霜水吸收冷凝器20释放的热量后蒸发,提升冷凝器20的换热效率。
具体地,排水管50的出水端与散热部302相连接。
可选地,散热部302与吸水部303的连接处形成凸起304,凸起304与蒸发皿40相卡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散热部302与吸水部303的连接处形成凸起304,且凸起304与蒸发皿40相卡接,实现散热件30与蒸发皿40之间的卡接,进而实现散热件30与蒸发皿40之间的安装。
可选地,结合图3和图4所示,冰箱还包括管路。管路位于压缩机仓内。散热件30构造有避让孔305,管路穿设于避让孔305。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散热件30上构造避让孔305,以便于冰箱内部的管路由避让孔305穿过,提高冰箱的实用性。
可选地,避让孔305被构造于散热部302。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散热部302构造避让孔305,实现减少管路与蒸发皿40内的化霜水接触的概率,以减少化霜水给管路带来的损坏问题。
可选地,蒸发皿40构造有安装孔,管路穿设于安装孔。安装孔与避让孔相对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蒸发皿40上构造安装孔,以便于冰箱内部的管路由安装孔穿过,提高冰箱的实用性。
可选地,结合图2所示,冰箱还包括:风机60。风机60设置于压缩机仓内,且风机60位于冷凝器20和压缩机10之间,风机60用于驱动气流依次流经冷凝器20和压缩机1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压缩机仓内设置风机60,以使用风机60驱动气流流经冷凝器20,为冷凝器20提供风冷。并且,风机60开启时,驱动气流流经散热件30,加快了流经散热件30的风速,进而加快了散热件30内化霜水的吸收空气中热量后吸热蒸发的速度,降温后的空气吸收冷凝器20的热量,进而提高散热效率。
并且,风气驱动气流流经散热件30后,气流会带走散热件30中的水分,此时气流流经压缩机10时,气流中的水分汽化,以带走压缩机10的热量,实现对压缩机10降温。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冰箱还包括:风机支架70。风机支架70设置有安装腔,风机60设置于安装腔,风机支架70设置于压缩机仓内,风机支架70用于调整风机60的高度,以使风机60的中心与冷凝器20的中心处于同一高度。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风机支架70,实现风机60的固定。并且,通过风机支架70,能够调整风机60的高度,使风机60的中心与冷凝器20的中心处于同一高度,使冷凝器20及散热件30周围的负压更大,以提升风机60驱动的经过冷凝器20的气流流量与风速。实现进一步提高化霜水的吸热蒸发速度,以进一步提升冷凝器20的换热效率,进而进一步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
可选的,风机支架70与蒸发皿40相卡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风机支架70与蒸发皿40卡接,蒸发皿40内存有化霜水,实现减少风机支架70与风机60接触化霜水的概率,以减少风机支架70与风机60的生锈损坏的概率,进而提高风机支架70与风机60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冷凝器20包括翅片。翅片与气流流向平行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翅片与气流流向平行,使气流更易于通过冷凝器20,提高气流通过冷凝器20的流速,提高对冷凝器20风冷的冷却效率。
可选地,冰箱还包括:蒸发器。蒸发器与冷凝器20连通,排水管50能够引流蒸发器的化霜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排水管50将蒸发器的化霜水引流至散热件30,实现对蒸发器化霜水的利用,提升冰箱的实用性。
可选地,冰箱还包括:冷冻间室。排水管50的进水端与冷冻间室相连通。排水管50能够引流冷冻间室产生的化霜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排水管50将冷冻间室产生的化霜水引流至散热件30,实现对冷冻间室产生的化霜水的利用,提升冰箱的实用性。
可选地,冰箱还包括:压缩机10和毛细管。
在该实施例中,压缩机10、冷凝器20、毛细管和蒸发器依次连接形成冷媒流路。冷媒流经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10和冷凝器20,形成循环的冷媒流量,以实现对冰箱的制冷。并且,在冷凝器20设置散热件30,提高冷凝器20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冰箱底部设置有压缩机仓,冰箱还包括:
压缩机,设置于压缩机仓内;
冷凝器,与压缩机相对设置;
散热件,设置于冷凝器,散热件能够吸附冰箱产生的化霜水并利用吸附的化霜水给冷凝器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散热件设置于冷凝器四周且包裹冷凝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散热件构造有通孔,冷凝器设置于通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散热件包括吸水海绵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蒸发皿,包括容置腔,容置腔用于接收化霜水;散热件能够吸附容置腔内的化霜水;和/或,
排水管,排水管的出水端与散热件相连接,用于将冰箱内产生的化霜水引流至散热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冰箱包括蒸发皿且散热件能够吸附蒸发皿的容置腔内的化霜水的情况下,散热件包括:
散热部,构造有通孔;
吸水部,与散热部相连接,吸水部与容置腔的腔壁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散热部与吸水部的连接处形成凸起,凸起与蒸发皿相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管路,位于压缩机仓内;
散热件构造有避让孔,管路穿设于避让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机,设置于压缩机仓内,且风机位于冷凝器和压缩机之间,风机用于驱动气流依次流经冷凝器和压缩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机支架,设置有安装腔,风机设置于安装腔,风机支架设置于压缩机仓内,风机支架用于调整风机的高度,以使风机的中心与冷凝器的中心处于同一高度。
CN202322352115.4U 2023-08-30 2023-08-30 冰箱 Active CN2207714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52115.4U CN220771487U (zh) 2023-08-30 2023-08-30 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52115.4U CN220771487U (zh) 2023-08-30 2023-08-30 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71487U true CN220771487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13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52115.4U Active CN220771487U (zh) 2023-08-30 2023-08-30 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714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9388B (zh) 冰箱
JP4619379B2 (ja) 冷蔵庫
CN107588590A (zh) 一种用于冰箱的制冷系统
US20070214823A1 (en) Heat exchanging device for refrigerator
EP3584506A1 (en) Dehumidifier
JP2014206325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9373669B (zh) 冰箱
CN220771487U (zh) 冰箱
KR20040097582A (ko) 냉방용 축냉식 공기냉각기
KR101144637B1 (ko) 상변화물질을 이용한 에어컨
CN209893754U (zh) 冰箱
CN220771486U (zh) 冰箱
CN212157779U (zh) 一种冷柜
JPH0320581A (ja) 除霜水蒸発装置
JP7033780B2 (ja) 冷蔵庫
KR100681940B1 (ko) 부압 방지 밸브를 갖는 냉장고
ES2378773T3 (es) Frigorífico
KR200216901Y1 (ko) 증발기, 응축기 일체형 버스 에어컨의 응결수 배출 구조
JP3686481B2 (ja) 冷凍装置
US20100115982A1 (en) Evaporator integrated duct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the same
CN219829000U (zh) 过冷式除湿机
KR20020086191A (ko) 수냉식 냉각 시스템
CN220017776U (zh) 用于冷凝器的散热装置和制冷设备
KR200297299Y1 (ko) 제상수에 의해 냉각되는 냉장고용 응축기
CN113124605B (zh) 一种具有减霜模块的冷柜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