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65475U - 存储搬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存储搬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765475U CN220765475U CN202322046849.XU CN202322046849U CN220765475U CN 220765475 U CN220765475 U CN 220765475U CN 202322046849 U CN202322046849 U CN 202322046849U CN 220765475 U CN220765475 U CN 2207654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veying
- workpiece
- storage
- discharging
- dr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6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34 disapp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搬运设备用于存储和搬运工件。存储搬运设备包括上料装置、存储架和出料装置;上料装置包括第一传送组件和第一传送驱动件,第一传送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传送组件将工件移送至存储架内存储;出料装置包括第二传送组件、第二传送驱动件、出料组件和出料驱动件,第二传送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传送组件将工件从存储架中移动至出料装置内;出料驱动件用于驱动出料组件将工件由出料装置内移出。本申请实施例的存储搬运设备通过设置上料装置、存储架和出料装置配合,能够实现生产线内工件的上料、存料和取料过程的连贯进行,提高了整个搬运和存储过程的效率和可靠性,并且具有高度自动化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械搬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存储搬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工件例如电路板的加工流水线中,通常采用存储架同时装载多个电路板,以实现电路板在多个工序之间的存料和转料过程。传统的电路板生产线通常利用人工将多个电路板一一插入存储架内,在转运电路板进入下一工序时,也需要人工一一对应取出电路板。如此,则会导致人工成本高以及效率低下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存储搬运设备,通过设置上料装置、存储架和出料装置的共同配合,能够通过自动化程度高的机械操作取代人工操作,提高了工作的连贯性,有效提高整个加工工序的效率和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搬运设备,用于存储和搬运工件。存储搬运设备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上料装置、存储架和出料装置;上料装置包括第一传送组件、第一传送驱动件以及第一承载台,第一承载台具有靠近存储架的第一侧,第一传送组件和第一传送驱动件均安装于第一承载台上,第一传送组件滑动连接第一承载台,第一传送组件用于搭载工件,第一传送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传送组件相对于第一承载台的第一侧伸缩,以将工件移动至存储架内;存储架包括支撑件,支撑件用于放置工件;出料装置包括第二传送组件、第二传送驱动件、出料组件、出料驱动件和第二承载台,第二承载台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二承载台的第一侧和第二承载台的第二侧相背设置,且第二承载台的第一侧靠近存储架,第二传送组件、第二传送驱动件、出料组件和出料驱动件均安装于第二承载台,第二传送组件和出料组件均用于搭载工件,第二传送组件滑动连接第二承载台,第二传送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传送组件相对于第二承载台的第一侧伸缩,以将工件移动至第二承载台上方;出料驱动件用于驱动出料组件相对于第二承载台运动,以将第二承载台上方的工件由第二承载台的第二侧移出。在第一方向上,上料装置的第一侧对应存储架的进料口,出料装置的第一侧对应存储架的出料口。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相对地间隔设置,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形成一开口,第一支撑部、开口和第二支撑部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在第一方向上,开口对应第一传送组件设置;或/和,在第一方向上开口对应第二传送组件设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传送组件具有搭载面,用于搭载工件;支撑件具有支撑面,用于承载工件;当第一传送组件伸入开口时,第一传送组件的搭载面与支撑件的支撑面共面;或/和,第二传送组件具有搭载面,用于搭载工件,当第二传送组件伸入开口时,第二传送组件的搭载面与支撑件的支撑面共面。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件间隔地堆叠在存储架内,多个支撑件的排列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活动平台和第一升降驱动件,第一承载台安装于第一活动平台上,第一升降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活动平台沿第三方向升降,第三方向平行于多个支撑件的堆叠方向,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或/和,出料装置包括第二活动平台和第二升降驱动件,第二承载台安装于第二活动平台上,第二升降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活动平台沿第三方向升降,第三方向平行于多个支撑件的堆叠方向,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搬运设备包括控制器,控制器连接第一升降驱动件和第二升降驱动件,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升降驱动件驱动的第一活动平台的升降高度,且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二升降驱动件驱动的第二活动平台的升降高度,在第三方向上,第一活动平台与第二活动平台之间存在间距。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件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一承载台的数量为多个,每个第一承载台上安装有第一传送组件和第一传送驱动件,多个第一承载台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二承载台的数量为多个,每个第二承载台上安装有第二传送组件和第二传送驱动件,多个第二承载台沿第二方向排列;在第二方向上,第一承载台、支撑件与第二承载台的数量相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料装置还包括多个传动轮,多个传动轮的排布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第一承载台设有安装孔,传动轮穿过安装孔且相对于第一承载台凸出,或,传动轮位于两个第一承载台之间;传动轮用于将工件沿第二方向传送至目标的第一承载台上。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料装置还包括推送件和推送驱动件,推送件和推送驱动件均安装于第一承载台,且靠近第一承载台的第一侧,推送驱动件用于驱动推送件推动工件相对于第一传送组件朝向存储架一侧运动。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料装置包括第一传感器,在第一方向上,第一传感器固定连接于第一承载台的中间区域,第一传感器为位置传感器。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固定连接第二承载台的第一侧,第二传感器为位置传感器。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三传感器,第三传感器固定连接推送驱动件,第三传感器为位置传感器。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出料装置包括第四传感器,第四传感器固定连接第二承载台,且靠近第二承载台的第二侧。
本申请的存储搬运设备通过设置上料装置、存储架和出料装置配合,采用了机械操作取代人工操作,能够实现生产线内工件的上料、存料和取料过程的连贯进行,提高了搬运和存储工件的工作效率,并且具有高度自动化的优点,也能够有效保证转运过程的工件姿态的稳定性,有利于避免由于工件掉落或倾斜所带来的工件的磨损或损坏,从而产生额外的生产损耗。
附图说明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用到的附图进行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搬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存储搬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上料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存储搬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存储搬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上料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搬运设备的第一传料过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搬运设备的第二传料过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搬运设备的第一运送过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搬运设备的第二运送过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搬运设备的第三运送过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所示的上料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2所示的上料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2所示的推送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出料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出料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7所示的出料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7所示的出料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7所示的出料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用语,例如,“上”、“下”、“内”、“外”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位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存储搬运设备1的结构示意图。存储搬运设备1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A1依次排列的上料装置11、存储架10和出料装置12,上料装置11可以用于将工件(图1中未示出)传送至存储架10内实现存储搬运设备1内的自动上料和自动存储过程,存储架10可以用于存储工件,出料装置12可以用于将存储架10内的工件取出并且传送将其运至下一道工序的进料端,以实现存储搬运设备1内的自动取料和自动送料过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存储搬运设备1,通过上料装置11、存储架10和出料装置12的配合,能够实现生产线内工件的上料、存料和取料过程的连贯进行,提高了整个搬运和存储过程的效率和可靠性,并且具有高度自动化的优点。
如图2和图3所示,图2是图1所示的存储搬运设备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而言,图2是图1所示的上料装置1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上料装置1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上料装置11可以包括上料架111和上料组112,上料组112可以安装于上料架111内,上料架111可以为上料装置11提供强度支撑,上料组112可以接触并固定于上料架111上,或,上料组112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件如活动平台等安装于上料架111内。上料组112可以将位于上料架111内的工件(图2和图3中均未示出)运送至存储架10内,将上料组112用于搭载工件的表面记作上料组112的搭载面。在其他实施例中,上料装置11中也可以不包括上料架111,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上料装置11还可以包括第一活动平台113,上料组112可以安装于第一活动平台113上,第一活动平台113可以安装于上料架111内,上料组112可以安装于第一活动平台113上。可以理解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改变第一活动平台113与上料架111的相对位置改变上料组112与上料架111的相对位置,通过设置第一活动平台113,能够提高上料组112与上料架111相对位置变化的灵活性。
上料组11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上料组112可以均安装于第一活动平台113上,上料装置11还可以包括多个传动轮163,多个传动轮163可以安装于上料架111内,多个传动轮163的排布方向平行于多个上料组112的排布方向,也即多个传动轮163可以沿第二方向A2排列,传动轮163用于将工件沿第二方向A2传送至目标的上料组112上。通过设置传动轮163能够实现上料装置11内工件传送的自动化,能够避免人工将多个工件一一对应放置在第一传送组件13内多个上料组112上的过程,有利于提高上料装置11的工作效率。
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上料装置11还可以包括第一升降驱动件161,第一升降驱动件161用于驱动第一活动平台113沿第三方向A3升降。第一升降驱动件161可以直接接触并驱动第一活动平台113沿第三方向A3升降,或者,第一升降驱动件161也可以通过驱动其他结构件沿第三方向A3升降从而带动第一活动平台113的升降,第一升降驱动件161可以为气缸或电机等。第一升降驱动件16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第一升降驱动件161为电机,第一升降驱动件161驱动丝杆带动第一活动平台113升降,且第一升降驱动件161的数量为两个为例进行介绍,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两个第一升降驱动件161可以分别固定于上料架111在第二方向A2相对的两侧,两个第一升降驱动件161与第一活动平台113均固定连接,能够实现上料组112在第三方向A3的平稳移动,有利于实现上料装置11能够将工件传送至存储架10沿第三方向A3上不同高度处。
如图4所示,图4是图1所示的存储搬运设备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而言,图4是图1所示的存储架10的结构示意图。存储架10可以包括放置层101,放置层101内可以设有支撑件102,从上料装置11内运送至存储架10内的工件可以被放置于支撑件102上,实现存储架10对工件的存储和收纳功能,工件可以但不限于为电路板。
支撑件10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支撑件102可以沿第二方向A2依次排列,通过在存储架10内预设多个支撑件102,能够提高存放工件的整齐度,也有利于提高对存储架10内工件存储位置标识的精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02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A2相对地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部104和第二支撑部105,第一支撑部104与第二支撑部105之间可以形成开口106,工件可以搭接于第一支撑部104和第二支撑部105上。通过设置第一支撑部104和第二支撑部105能够对工件起到支撑作用,方便在存储架10内放置工件。
放置层101的数量可以为多层,放置层101的数量可以为1层、2层或3层等。多层放置层101可以沿第三方向A3间隔堆叠,通过设置多层放置层101,能够提高存储架10的收容能力以及收纳的整齐度,也能够提高对存储架10内工件的位置标识的精准度,方便归置工件。本申请实施例以放置层101的数量为35层,每层放置层101内设有六个支撑件102为例进行介绍。将支撑件102用于承载工件的表面记作支撑件102的支撑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方向A3可以理解为存储架10的高度方向,第一方向A1、第二方向A2和第三方向A3任意两者之间相互垂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A1、第二方向A2和第三方向A3也可以指向其他方向,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5所示,图5是图1所示的存储搬运设备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而言,图5是图1所示的出料装置12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上料装置1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出料装置12可以包括出料架121和出料组122,出料组122可以安装于出料架121内,出料架121可以为出料装置12提供强度支撑,出料组122可以接触并固定于出料架121上,或,出料组122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件如活动平台等安装于出料架121内。出料组122可以用于将位于存储架10内的工件运送至出料架121内,还能够将被运送至出料架121内的工件移出至下一道工序的进料端。将出料组122用于搭载工件的表面记作出料组122的搭载面。在其他实施例中,出料装置12中也可以不包括出料架121,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出料装置12还可以包括第二活动平台123,第二活动平台123可以安装于出料架121内,出料组122可以安装于第二活动平台123上。可以理解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改变第二活动平台123与出料架121的相对位置改变出料组122与出料架121的相对位置,通过设置第二活动平台123,能够提高出料组122与出料架121相对位置变化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料装置12还可以包括第二升降驱动件162,第二升降驱动件162用于驱动第二活动平台123沿第三方向A3升降。第二升降驱动件162可以直接接触并驱动第二活动平台123沿第三方向A3升降,或者,第二升降驱动件162也可以通过驱动其它结构件沿第三方向A3升降带动第二活动平台123的升降,第二升降驱动件162可以为气缸或电机等。第二升降驱动件16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第二升降驱动件162为电机且第二升降驱动件162的数量为两个为例进行介绍,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两个第二升降驱动件162可以分别固定于出料架121在第二方向A2相对的两侧,两个第二升降驱动件162与第二活动平台123均固定连接,能够实现出料组122在第三方向A3的平稳移动,有利于实现出料装置12能够将存储架10在第三方向A3上不同高度的放置层101内的工件取出。
出料组12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出料组122可以均安装于第二活动平台123上,出料组122的数量可以由每层放置层101内设有的支撑件102的数量而定,即出料组122的数量等同于每层放置层101内支撑件102的组数。
在第二方向A2上,上料组112与每层放置层101内支撑件102的一一对应,出料组122与每层放置层101内支撑件102的一一对应,有利于提高上料装置11上料以及出料装置12取料的精准度,此外,一次能够实现对多个工件的取出以及传送,也可以提高存储搬运设备1的工作效率。
如图1、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搬运设备1的第一传料过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而言,图7是存储搬运设备1内上料装置11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搬运设备1的第二传料过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而言,图8是存储搬运设备1内上料装置11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搬运设备1的第一运送过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而言,图9是存储搬运设备1内上料装置11和存储架10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搬运设备1的第二运送过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而言,图10是存储搬运设备1内出料装置12和存储架10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搬运设备1的第三运送过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而言,图11是存储搬运设备1内出料装置12的结构示意图。
存储搬运设备1内工件100的搬运存储过程通常可以包括上料过程和出料过程,上料过程通常可以包括工件100的传料和工件100的存储,出料过程可以包括工件100的取料和工件100的送料。将存储搬运设备1进入搬运存储过程前的状态,记作存储搬运设备1的初始状态,存储搬运设备1内的结构件的位置记作初始位置。本申请实施例以上料组112的数量为六个为例进行介绍,六个上料组112沿第二方向A2间隔设置,且可以分别记做第一上料组112A、第二上料组112B、第三上料组112C、第四上料组112D、第五上料组112E和第六上料组112F。
工件100的传料过程通常可以为:在工件100-1至工件100-6分别运输至第六上料组112F至第一上料组112A上方的过程中,先将工件100-1运输至第六上料组112F上方,然后依次运输工件100-2至工件100-6至对应上料组112上方。
例如,将工件100-1运输至第六上料组112F上方的过程,可以记作第一传料过程。第一传料过程可以为:工件100-1由上料装置11的一侧进入上料架111内、被送至第一上料组112A上方,上料装置11内所有的传动轮163运转,以将工件100-1沿第二方向A2传送至第六上料组112F上方。当工件100-1运送到位时,存储搬运设备1的第一传料过程结束。
再例如,在将工件100-2运输至第五上料组112E上方的过程中,可以记作第二传料过程。第二传料过程可以为:剩余的五个上料组112对应的传动轮163继续运转,将工件100-2沿第二方向A2传送至第五上料组112E上方,当工件100-2运送到位时,第五上料组112E附近的传动轮163停止运转。之后,依次将工件100-3运输至第四上料组112D上方、工件100-4运输至第三上料组112C上方,工件100-5运输至第二上料组112B上方的过程可以参考工件100-2运输至第六上料组112F的步骤,不再赘述。
当第二上料组112B-第六上料组112F内对应的工件100传送到位时,所有的传动轮163停止运转。工件100-1进入上料装置11内后,将会停留在第一上料组112A上方,当六个工件100均传送到位时,存储搬运设备1进入工件100的存储过程。
工件100的存储过程可以包括:顶起过程、第一对位过程、第一运送过程、第一复位过程和第二复位过程。
顶起过程通常可以为:上料组112与第一升降驱动件161开始工作,用以使得上料组112能够接触到工件100,当工件100接触并搭载于上料组112上时,中止上料组112以及第一升降驱动件161的工作,可以认为存储搬运设备1的顶起过程结束,进入第一对位过程。
第一对位过程通常可以为:第一升降驱动件161继续工作,使得上料组112的搭载面与目标的支撑件102的支撑面共面,在第三方向A3上,上料组112与支撑件102实现对位,结束第一对位过程。
第一运送过程通常可以为:在第一对位过程完成后,上料组112继续工作,朝向存储架10一侧伸出,以将工件100移送至存储架10内放置,当工件100搭载于支撑件102上时,则认为第一运送过程已结束。
此后,存储搬运设备1进入第一复位过程,上料组112相对于上料架111伸出的结构件开始缩回上料架111内,当恢复了其与上料架111的初始位置关系,则认为完成了存储搬运设备1的第一复位过程。
接下来,存储搬运设备1进入第二复位过程,第二复位过程通常可以为:第一活动平台113在第一升降驱动件161的作用下下降,使得第一活动平台113恢复与上料架111的初始位置关系,实现了存储搬运设备1内的第二复位过程,也即完成了在存储搬运设备1内工件100的自动化存储过程。
在生产工件100的过程中,当需要将存储架10内存储工件100移送至下一道工序时,存储搬运设备1进入出料过程,出料过程通常可以包括工件100的取料和工件100的送料。
工件100的取料过程通常可以包括第二对位过程和第二运送过程,第二对位过程可以为:第二活动平台123在第二升降驱动件162的作用下上升,使得出料组122的搭载面与目标的支撑件102的支撑面共面,则认为存储搬运设备1的第二对位过程已完成,进入存储搬运设备1的第二运送过程。
第二运送过程通常可以为出料组122开始工作,以将工件100移动至出料架121内,当工件100位于出料架121内时,出料组122的工作中止,则认为已完成了第二运送过程,存储搬运设备1进入工件的送料过程。
工件的送料过程通常可以包括:第三对位过程、第三运送过程和第三复位过程。第三对位过程通常可以为:第二活动平台123在第二升降驱动件162的作用下移动,使得在第三方向A3上,出料组122的搭载面与下一道工序的进料端(例如可以是转运小车,或者也可以是传送带等装置)的表面齐平,此时,第二升降驱动件162中止运转,可以认为已经完成了第三对位过程,存储搬运设备1进入第三运送过程。
第三运送过程通常可以为:出料组122恢复工作状态,用以将出料架121内的工件100移送出出料架121,当工件被完全移出出料架121,则可以认为完成了存储搬运设备1的第三运送过程,存储搬运设备1可以进入第三复位过程。
第三复位过程通常可以为:第二升降驱动件162恢复工作状态,第二活动平台123在第二升降驱动件162的作用下移动,直至在第三方向A3上,第二活动平台123恢复与出料架121的初始相对位置,则可以认为结束了存储搬运设备1内工件100的送料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存储搬运设备1的各个结构件或组件的配合,能够在存储搬运设备1内实现工件100的自动化上料、存料、取料和送料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搬运过程的连贯性,提高了整个搬运和存储过程的效率和可靠性,并且具有高度自动化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搬运设备1包括控制器(图1、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均未所示),控制器连接第一升降驱动件161和第二升降驱动件162,控制器用于控制在第三方向A3上,第一升降驱动件161驱动第一活动平台113的升降高度,以及控制器还可以用于控制在第三方向A3上,第二升降驱动件162之间驱动第二活动平台123的升降高度,第一活动平台113与第二活动平台123之间存在间距。换句话说,本申请通过设置可自动升降的上料装置11以及可自动升降的出料装置12,可同时支持多个工件100同步上升至存储架10的放置层101的高度,为上料组112将工件100传送至存储架10内做准备,还支持多个工件100同步被移动至出料装置12。在存储架10的某一层放置层101进料的同时存储架10的另一层放置层101上也可以同时在出料,提高了工件100上料及取料的效率,节省上料和取料的时间和提高对工件100的加工效率。
如图12和图13所示,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组112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组11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上料组112可以包括第一传送组件13、第一传送驱动件114和第一承载台115,第一传送组件13和第一传送驱动件114可以均安装于第一承载台115上,第一承载台115可以安装于上料架111内,第一传送组件13可以滑动连接第一承载台115,第一传送驱动件114可以用于驱动第一传送组件13沿第一方向A1相对于第一承载台115伸缩。
第一承载台115可以具有第一侧1151和第二侧1152,第一承载台115的第一侧1151与第一承载台115的第二侧1152也可以理解为第一承载台115在第一方向A1上的相对的两端,第一侧1151与第二侧1152相背设置。
第一承载台115可以设有安装孔1153,传动轮163可以穿过安装孔1153且相对于第一承载台115凸出,或,传动轮163也可以位于两个第一承载台115之间,通过在第一承载台115上设置安装孔1153,用以安装传动轮163,能够实现上料装置11内工件传送的自动化,能够避免人工需将多个工件100一一放置在上料组112上的过程,有利于提高上料装置11的工作效率。
第一传送组件13可以包括第一支撑臂131和第二支撑臂132,第一支撑臂131可以与第二支撑臂132相对地间隔设置,第一支撑臂131和第二支撑臂132可以用来搭载工件100,通过设置第一支撑臂131和第二支撑臂132,工件100能够受到相对的两侧的支撑力,可以避免由于受力不均而导致工件100在运送过程中歪斜等现象,提高了第一传送组件13移送工件100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一传送组件13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臂133,第一连接臂133可以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臂131与第二支撑臂132,第一传送驱动件114可以连接第一支撑臂131,用于驱动第一支撑臂131带动第二支撑臂132相对第一承载台115的第一侧1151伸缩。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传送驱动件114可以驱动第一支撑臂131相对于第一承载台115的第一侧1151伸缩,可以理解为,第一传送驱动件114可以驱动第一支撑臂131相对于第一承载台115的第一侧1151伸出,第一支撑臂131和第二支撑臂132可以沿第一方向A1滑出第一承载台115,朝向存储架10一侧延伸;或,第一传送驱动件114可以驱动第一支撑臂131相对于第一承载台115的第一侧1151收缩,第一支撑臂131和第二支撑臂132可以相对于第一承载台115沿第一方向A1的反方向运动,以实现第一支撑臂131和第二支撑臂132能够被收容于第一承载台115内。
通过设置第一连接臂133,使得第一支撑臂131、第二支撑臂132和第一连接臂133相对于第一承载台115能够具有相同的运动状态,实现同步运动。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驱动第一传送组件13内的部分结构件就能够使得整个第一传送组件13可以相对于第一承载台115运动,能够节省上料装置11的制造成本和降低设计上料装置11的难度。可以理解的,若第一传送组件13内不设置第一连接臂133,为了确保第一传送组件13传送工件100的平稳性,通常需要设置两个第一传送驱动件114分别与第一支撑臂131和第二支撑臂132连接,且两个第一传送驱动件114的速度等参数需被控制在同一值,增加了设计和利用第一传送驱动件114驱动第一传送组件13运动的难度。
如图12和图14所示,图14是图12所示的上料组11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而言,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传送组件13和第一承载台115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连接臂133可以连接第一支撑臂131靠近第一承载台115的第一侧1151的一端和第二支撑臂132靠近第一承载台115的第一侧1151的一端,能够避免在第一支撑臂131的运动过程中,第一连接臂133与上料装置11内其他结构件发生干涉,造成结构件的损坏,提高第一传送组件13的可靠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133也可以连接第一支撑臂131的其他位置与第二支撑臂132的其他位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133可以用于与第一支撑臂131及第二支撑臂132共同搭载工件100,当工件100的尺寸较大,通过设置第一连接臂133也能够搭载工件100,使得第一连接臂133能够对工件100超出第一支撑臂131和第二支撑臂132的部分起到的支撑作用,避免工件100因大部分区域悬空而歪斜或坠落,增加额外的生产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工件100与第一支撑臂131接触的表面记做第一搭载面1311,第一支撑臂131可以具有第一搭载面1311,第二支撑臂132可以具有第二搭载面1321,第一连接臂133可以具有第三搭载面1331,第一搭载面1311、第二搭载面1321和第三搭载面1331均用于与工件100接触且共面,有利于使得工件100能够保持水平状态,能够提高第一传送组件13对工件100的运送过程的平稳性和可靠性。可以理解的,第一支撑臂131、第二支撑臂132和第一连接臂133均可以搭载工件100,若第一搭载面1311、第二搭载面1321和第三搭载面1331不共面,在第一传送组件13搬运工件100的过程中,工件100容易向某一侧歪斜或者甚至掉落,与上料组112内的结构件发生干涉,降低了工件100和上料组112的使用寿命,额外增加了生产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A2上,第一支撑臂131与第二支撑臂132之间的距离,小于开口106的口径,第一支撑臂131与第二支撑臂132能够伸入开口106内,以实现第一搭载面1311、第二搭载面1321、第一支撑部104的搭载面以及第二支撑部105的搭载面能够共面,有利于实现传送工件100至存储架10内存储过程的平稳过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送驱动件114可以包括第一转轮1141、第二转轮1142、传送带1143及第一电机1144,第一转轮1141靠近第一承载台115的第一侧1151,第二转轮1142靠近第一承载台115的第二侧1152,第一转轮1141和第二转轮1142均转动连接第一承载台115,传送带1143缠绕于第一转轮1141与第二转轮1142之间,传送带1143的局部区域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臂131,第一电机1144用于驱动第二转轮1142转动。第二转轮1142可以理解为主动轮,第一转轮1141可以理解为从动轮,第二转轮1142内配合安装有传动轴(图12和图14中均未示出),传动轴的另一端传动连接第一电机1144,第一电机1144可以驱动第二转轮1142,使得第二转轮1142通过传送带1143与第一转轮1141配合传动,保障了第一转轮1141与第二转轮1142的同步传输,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送组件13还可以包括第一滑块134,第一支撑臂131可以包括第一部分1312和连接第一部分1312的第二部分1313,第一部分1312可以用于与传送带1143的局部区域接触,第一滑块134可以面向第一部分1312设置,传送带1143可以位于第一部分1312和第一滑块134之间,第一滑块134、传送带1143及第一部分1312固定连接,第二部分1313与传送带1143之间可以形成间距。第一滑块134、传送带1143及第一部分1312可以通过螺钉、胶粘等方式形成一体式结构,以实现第一滑块134、传送带1143及第一部分1312的同步运动。示例性的,第一滑块134的边缘区域可以与第一部分1312通过螺钉连接形成连接空间,传送带1143可以被夹持于连接空间内,且第一滑块134上也可以设置有啮合齿,与传送带1143上的平行齿棱相啮合,以保证第一滑块134与传送带1143之间的稳固连接,实现第一滑块134、传送带1143和第一部分1312三者之间的固定连接,使得传送带1143的运转可以带动第一滑块134和第一部分1312的运转,从而实现第二部分1313能够相对于第一承载台115的第二侧1152伸缩。
通过设置第一滑块134有利于协助第一部分1312夹紧传送带1143,确保传送带1143与第一部分1312传动关系的稳定性。此外,通过设置第一部分1312与第一滑块134一同固定传送带1143,也能够实现第二部分1313与传送带1143之间可以设有间距,能够在保障传送带1143可以起到传动作用的同时减少传送带1143与第一支撑臂131的接触面积,能够降低在传送运动过程中,传送带1143与第一传送组件13之间的摩擦导致的传送带1143与第一传送组件13的磨损对传送带1143的使用寿命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料装置11还可以包括安装台116,安装台116可以靠近第一承载台115的第二侧1152,安装台116可以与第一传送组件13安装于第一承载台115的同一侧表面上,第一电机1144可以固定于安装台116,安装台116可以包括第一侧板1161、第二侧板1162和安装板1163,第一侧板1161和第二侧板1162可以相对地间隔设置,第一侧板1161朝向第一承载台115的一侧和第二侧板1162朝向第一承载台115的一侧可以均固定连接于第一承载台115,第一侧板1161的另一侧和第二侧板1162的另一侧可以均固定连接安装板1163,安装板1163上可以设有通孔(图12和图14中均未示出),传动轴可以穿过通孔连接第二转轮1142与第一电机1144,通过设置安装台116能够安装第一电机1144与第二转轮1142,减少第二转轮1142与第一电机1144之间传动轴的长度,且结构简单。
如图12和图13所示,上料组112还可以包括第一固定件117,第一固定件117可以固定连接第一承载台115,第一固定件117可以接触且活动连接第一支撑臂131或第二支撑臂132,第一固定件117用于对第一传送组件13进行限位和导向作用,避免在传送过程中,第一支撑臂131和第二支撑臂132在第二方向A2上发生偏移,影响第一传送组件13的可靠性。第一固定件117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三个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示例性的,第一固定件117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固定件117可以相对地间隔设置,第一传送组件13可以位于两个第一固定件117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17也可以为一个、三个或四个等,第一固定件117也可以位于第一支撑臂131与第二支撑臂132之间,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如图12和图14所示,安装台116还用于阻止第一支撑臂131由第一承载台115的第一侧1151滑出。当第一支撑臂131相对于第一承载台115的第一侧1151收缩时,由于第一电机1144驱动过度或其他因素等可能会造成第一支撑臂131沿第一方向A1的反方向运动至伸出第一承载台115的第二侧1152。通过设置安装台116,能够阻止第一支撑臂131由第一承载台115的第二侧1152滑出,确保了第一支撑臂131在上料装置11处于未使用状态时能够被收容于第一承载台115内,也提高了上料装置11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312靠近第二侧1152的一端可以设有凸部1314,凸部1314可以相对于第一搭载面1311凸出,在第三方向A3上,凸部1314与第一承载台115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安装板1163与第一承载台115之间的距离,通过设置凸部1314与安装台116的配合,用于阻挡第一部分1312由第一承载台115的第一侧1151滑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312在第三方向A3上尺寸也可以大于安装板1163与第一承载台115之间的距离,以实现安装台116的阻挡作用。
如图12、图13和图15所示,图15是图12所示的上料组11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而言,图15是第一承载台115、第一限位组件118的结构示意图。上料组112还可以包括第一限位组件118,第一限位组件118可以安装于第一承载台115,第一限位组件118可以包括第一限位件1181,第一限位件1181可以安装于第一支撑臂131和第二支撑臂132之间,第一限位件1181可以用于对工件100进行第二方向A2上的限位。示例性的,工件100在第一方向A1相对的两侧可以设有限位部(图12、图13和图15中均未示出),限位部可以接触并滑动连接第一限位件1181,通过设置第一限位件1181对限位部的路径可以起到导向作用,阻止了工件100在第二方向A2上位置的偏移,实现了第一限位件1181对工件100在第二方向A2上的限位作用。
第一限位组件118还可以包括顶起件1182,顶起件1182可以安装于第一承载台115,顶起件1182可以接触并固定连接第一承载台115,或者顶起件1182通过固定连接其他结构件,实现连接于第一承载台115。顶起件1182可以为气缸等,用于驱动第一限位件1181沿第三方向A3升降,以实现第一限位件1181能够接触到工件100上的限位部,增加了上料装置11内应用第一限位件1181的灵活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承载台115可以设有安装口1183,顶起件1182和第一限位组件118还可以具有升降传动轴1184,升降传动轴1184可以穿过安装口1183,直至连接顶起件1182与第一限位件1181,实现顶起件1182对第一限位件1181的驱动作用。
如图12、图13和图16所示,图16是图12所示的推送组件119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上料组112还包括推送组件119,推送组件119可以安装于第一承载台115上,且靠近第一承载台115的第一侧1151,推送组件119可以包括推送件1191和推送驱动件1195,推送驱动件1195可以但不限于为气缸,推送驱动件1195能够驱动推送件1191推动工件100相对于第一传送组件13朝向存储架10一侧运动。通过设置推送组件119,有利于实现能够将工件100运送到位,避免工件100处于悬空状态或者甚至掉落。
推送件1191相对于第一承载台115的运动方向可以平行于第一传送组件13相对第一承载台115的滑动方向,换句话说,推送件1191可以相对于第一承载台115沿第一方向A1运动,或,推送件1191可以相对于第一承载台115沿第一方向A1的反方向运动。示例性的,推送组件119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推送组件119相对地间隔设置,第一支撑臂131和第二支撑臂132位于两个推送组件119之间,工件100相对的两侧均能够受到推送组件119的推送力,有利于保证推送组件119对工件100推送作用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推送件1191可以包括推送部1192和容纳部1193,推送部119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推送部1192的第一端可以转动连接容纳部1193,推送部1192的第二端可以相对于推送部1192的第一端靠近第一承载台115的第一侧1151,容纳部1193可以设有容纳空间1190,推送部1192与容纳部1193之间可以设有弹性件(图12、图13和图16中均未示出),弹性件可以位于容纳空间1190内,且弹性件可以弹性连接推送部1192和容纳部1193,弹性件用于使推送部1192的第二端能够相对于容纳部1193翘起。
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容纳空间1190,至少部分推送部1192可以被压入容纳空间1190内,此时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能够避免在第一传送组件13传送工件100的过程中,推送部1192的第二端相对于容纳部1193翘起而与工件100发生干涉,影响使用寿命;当弹性件受到的外力作用撤离时,弹性件的恢复力可以使得推送部1192的第二端能够相对于容纳部1193翘起,以能够相对于第一搭载面1311凸出,推送部1192可以具有第一推送面1194,第一推送面1194为推送部1192的第一端靠近第一承载台115的第一侧1151的表面,第一推送面1194可以用来接触工件100,推送驱动件1195可以用于推动推送件1191以推动工件100能够相对于第一传送组件13沿第一方向A1运动,通过设置推送组件119能够进一步将工件100推送至存储架10内,能够解决由于第一支撑臂131的长度或其他因素的限制,导致的工件100未能完全被送入存储架10内造成的工件100部分悬空等问题,提高上料装置11上料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推送驱动件1195可以包括固定部1196、推动轴1197和活动部1198,推送组件119还可以包括压板1199,压板1199和第一承载台115分别固定于固定部1196相对的两侧,活动部1198可以固定连接推动轴1197,推动轴1197可以相对于固定部1196的端面伸缩,以带动活动部1198可以推动推送件1191,当推动轴1197位于固定部1196内时,活动部1198可以接触固定部1196,压板1199可以接触推送部1192,并且推送部1192至少部分位于容纳空间1190内;当推动轴1197相对于固定部1196的端面沿第一方向A1运动时,活动部1198与固定部1196分离,推送部1192相对于容纳空间1190沿第三方向A3弹出,恢复推送部1192的第二端相对于容纳部1193的翘起状态。
如图12和图13所示,上料组112还可以包括第一传感器171,在第一方向A1上,第一传感器171可以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件117上,且位于第一承载台115的中间区域,第一传感器171可以为位置传感器。第一传感器171可以用于检测第一承载台115上是否存在工件。第一传感器171的数量等同于第一承载台115的数量。当上料组112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时,第一传感器171与第一承载台115一一对应,且不同的第一传感器171对应于不同的第一承载台115。
上料组112还可以包括第二传感器172,第二传感器172可以固定连接第一承载台115的第一侧1151,第二传感器172可以为位置传感器。第二传感器172可以用于检测第一承载台115上是否存在工件。第二传感器172的数量等同于第一承载台115的数量。当上料组112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时,第二传感器172与第一承载台115一一对应,且不同的第二传感器172对应于不同的第一承载台115。
上料组112还可以包括第三传感器(图12和图13中未示出),第三传感器可以固定于固定部1196上,第三传感器可以为位置传感器。第三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固定部1196上是否存在工件。第三传感器的数量可以等同于固定部1196的数量。
控制器可以连接第一传感器171、第二传感器172、第三传感器和上料组112内其他结构件,用来接收工件100的位置信息以及发送控制信号,控制上料组112内的结构件自动执行不同的操作,以实现存储搬运设备1的不同工作过程,提高上料组112的工作效率。
示例性的,工件100的顶起过程可以认为是由控制器接收并处理第一传感器171的信息以及控制第一升降驱动件161和第一限位组件118的工作而共同完成的。可以理解的,为了避免干涉,在第三方向A3上,传动轮163一般比上料组112高,工件100一般只能位于上料组112上方而不与上料组112接触,用来避免在工件100的传料过程中,上料组112内的结构件与工件100发生干涉。当工件100的传料过程结束后,控制器会控制第一传感器171开始工作,第一传感器171检测到对应上料组112上方存在工件100时,控制器会控制顶起件1182开始工作,以驱动第一限位件1181升起直至第一限位件1181接触到工件100的表面,再控制第一升降驱动件161工作使得第一承载台115升起,从而使得第一搭载面1311和第二搭载面1321能够接触工件100,工件100能够搭载于上料组112上,以确保第一传送组件13的运动能够带动工件100移动。
存储搬运设备1的第一运送过程,也可以认为是由控制器接收并处理第二传感器172、第三传感器传送的信息以及对应的控制第一传送驱动件114、推送组件119的工作共同完成的。具体而言,控制器会开始控制第一传送驱动件114运转,将第一传送组件13沿第一方向A1送出,当第三传感器检测到存在工件100,控制器能够接收到第三传感器传送的位置信号并向推送组件119发送控制信号使其运转,以推送工件100使其相对于第一传送组件13朝向存储架10一侧运动。当控制器接收到第二传感器172传送的位置信号消失时,则可以视作存储搬运设备1的第一运送过程结束,工件100已被送入对应的支撑件102内。
存储搬运设备1的第一复位过程,也可以认为是由控制器接收并处理第二传感器172传送的信息以及控制推送组件119与第一传送驱动114的工作而共同完成的。当控制器接收到第二传感器172传送的位置信号消失时,存储搬运设备1的第一运送过程结束,进入存储搬运设备1的第一复位过程。控制器会向推送组件119发送控制信号使其反转直至推送组件119回到初始位置。控制器还可以向第一传送驱动件114发送控制信号,使第一传送驱动件114反向运转以驱动第一传送组件13沿第一方向A1反方向运动,使得第一传送组件13恢复到与第一承载台115的初始相对位置关系,以待下次使用。
如图17和图18所示,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出料组122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7所示的出料组12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出料组122可以包括第二传送组件14、第二传送驱动件124、第二承载台125、出料组件15、出料驱动件126,第二传送组件14、第二传送驱动件124、出料组件15和出料驱动件126可以均安装于第二承载台125上,第二承载台125可以安装于出料架121内,第二承载台125可以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为了表示第一承载台115的第一侧1151和第二承载台125的第一侧的区别,第二承载台125的第一侧记做第三侧1251,为了表示第一承载台115的第二侧1152和第二承载台125的第二侧的区别,第二承载台125的第二侧记做第四侧1252),第二承载台125的第三侧1251与第二承载台125的第四侧1252也可以理解为第二承载台125在第一方向A1上的相对的两端,第二承载台125的第三侧1251与第二承载台125的第四侧1252相背设置。
第二传送组件14可以滑动连接第二承载台125,第二传送驱动件124可以用于驱动第二传送组件14相对于第二承载台125的第三侧1251伸缩,也可以理解为,第二传送驱动件124可以驱动第三支撑臂141相对于第二承载台125的第三侧1251伸出,用以能够接触并将存储架10内的工件100移送至第二承载台125内;或,第二传送驱动件124可以驱动第二传送组件14沿第一方向A1的反方向运动,以使第二传送组件14相对于第二承载台125的第三侧1251收缩,第二传送组件14又能够被收容于第二承载台125内,避免第二传送组件14仍保持相对于第二承载台125伸出状态,也即第二传送组件14保持悬空状态时,产线内其它结构件与第二传送组件14发生干涉,对第二传送组件14造成磨损或损坏,影响其使用寿命。
出料驱动件126用于驱动出料组件15相对于第二承载台125运动,以将第二传送组件14运送至第二承载台125上方的工件100由第二承载台125的第四侧1252移出至下一道工序的进料端,通过设置第二传送组件14与出料组件15配合,能够将工件100的取料和送料过程集中在一个第二承载台125内实现,避免中间利用其它装置进行再次转运的过程,能够提高搬运工件100过程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第二传送组件14可以包括第三支撑臂141和第四支撑臂142,第三支撑臂141可以与第四支撑臂142相对地间隔设置,第三支撑臂141和第四支撑臂142可以用来搭载工件100,通过设置第三支撑臂141和第四支撑臂142,工件100能够受到相对的两侧的支撑力,可以避免由于受力不均而导致工件100在运送过程中歪斜等现象,提高了第二传送组件14移送工件100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图17和图18所示,第二传送组件14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接臂143,第二连接臂143可以固定连接第三支撑臂141与第四支撑臂142,第二传送驱动件124可以连接第三支撑臂141,用于驱动第三支撑臂141带动第四支撑臂142相对第二承载台125的第三侧1251伸缩。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传送驱动件124可以驱动第三支撑臂141相对于第二承载台125的第三侧1251伸缩,可以理解为,第二传送驱动件124可以驱动第三支撑臂141相对于第二承载台125的第三侧1251伸出,第三支撑臂141和第四支撑臂142可以沿第一方向A1滑出第二承载台125,朝向存储架10一侧延伸;或,第二传送驱动件124可以驱动第三支撑臂141相对于第二承载台125的第三侧1251收缩,第三支撑臂141和第四支撑臂142可以相对于第二承载台125沿第一方向A1的反方向运动,以实现第三支撑臂141和第四支撑臂142能够被收容于第二承载台125内。
通过设置第二连接臂143,使得第三支撑臂141、第四支撑臂142和第二连接臂143相对于第二承载台125能够具有相同的运动状态,实现同步运动。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驱动第二传送组件14内的部分结构件就能够使得整个第二传送组件14可以相对于第二承载台125运动,能够节省出料装置12的制造成本和降低设计出料装置12的操作难度。可以理解的,若第二传送组件14内不设置第二连接臂143,为了确保第二传送组件14传送工件100的平稳性,通常需要设置两个第二传送驱动件124分别与第三支撑臂141和第四支撑臂142连接,且两个第二传送驱动件124的速度等参数需被控制在同一值,增加了设计和利用第二传送驱动件124驱动第二传送组件14运动的难度。
如图17、图18和图19所示,图19是图17所示的出料组12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而言,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传送组件14和第二承载台125的结构示意图。第二连接臂143可以连接第三支撑臂141靠近第二承载台125的第三侧1251的一端和第四支撑臂142靠近第二承载台125的第三侧1251的一端,能够避免在第三支撑臂141的运动过程中,第二连接臂143与出料装置12内其他结构件发生干涉,造成结构件的损坏,提高第二传送组件14的可靠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臂143也可以连接第三支撑臂141的其他位置与第四支撑臂142的其他位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臂143可以用于与第三支撑臂141及第四支撑臂142共同搭载工件100,当工件100的尺寸较大,通过设置第二连接臂143也能够搭载工件100,使得第二连接臂143能够对工件100超出第三支撑臂141和第四支撑臂142的部分起到的支撑作用,避免工件100因大部分区域悬空而歪斜或坠落,增加额外的生产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工件100与第三支撑臂141接触的表面记做第四搭载面1411,第三支撑臂141可以具有第四搭载面1411,第四支撑臂142可以具有第五搭载面1421,第二连接臂143可以具有第六搭载面1431,第四搭载面1411、第五搭载面1421和第六搭载面1431均用于与工件100接触且共面,有利于使得工件100能够保持水平状态,能够提高第二传送组件14对工件100的运送过程的平稳性和可靠性。可以理解的,第三支撑臂141、第四支撑臂142和第二连接臂143均可以搭载工件100,若第四搭载面1411、第五搭载面1421和第六搭载面1431不共面,在第二传送组件14搬运工件100的过程中,工件100容易向某一侧歪斜或者甚至掉落,与出料组122内的结构件发生干涉,降低了工件100和出料组122的使用寿命,额外增加了生产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A2上,第三支撑臂141与第四支撑臂142之间的距离,小于开口106的口径,第三支撑臂141与第四支撑臂142能够伸入开口106内,以实现第四搭载面1411、第五搭载面1421、第一支撑部104的支撑面以及第二支撑部105的支撑面能够共面,有利于实现传送工件100至存储架10内存储过程的平稳过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送驱动件124可以包括第三转轮1241、第四转轮1242、第二传送带1243及第二电机1244,第三转轮1241靠近第二承载台125的第三侧1251,第四转轮1242靠近第二承载台125的第四侧1252,第三转轮1241和第四转轮1242均转动连接第二承载台125,第二传送带1243缠绕于第三转轮1241与第四转轮1242之间,第二传送带1243的局部区域固定连接第三支撑臂141,第二电机1244用于驱动第四转轮1242转动。第四转轮1242可以理解为主动轮,第三转轮1241可以理解为从动轮,第四转轮1242内配合安装有传动轴(图17、图18和图19中均未示出),传动轴的另一端传动连接第二电机1244,第二电机1244可以驱动第四转轮1242,使得第四转轮1242通过第二传送带1243与第三转轮1241配合传动,保障了第三转轮1241与第四转轮1242的同步传输,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机1244与第四转轮1242分别安装于第二承载台125相对的两侧,可以理解的,工件100会从第二承载台125的第三侧1251被第二传送组件14运送至第二承载台125上,也会从第二承载台125的第四侧1252被移送出第二承载台125,而第二电机1244的尺寸一般较大,若将第二电机1244与第四转轮1242均安装于第二承载台125的同一侧表面,也即第二电机1244与出料组件15和工件100均会位于同一侧,第二电机1244可能会在工件100被移出的过程中与工件100发生干涉,从而损坏工件100,影响存储搬运设备1的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送组件14还可以包括第二滑块144,第三支撑臂141可以包括第三部分1412和连接第三部分1412的第四部分1413,第三部分1412可以用于与第二传送带1243的局部区域接触,第二滑块144可以面向第三部分1412设置,第二传送带1243可以位于第三部分1412和第二滑块144之间,第二滑块144、第二传送带1243及第三部分1412固定连接,第四部分1413与第二传送带1243之间可以形成间距。第二滑块144、第二传送带1243及第三部分1412可以通过螺钉、胶粘等方式形成一体式结构,以实现第二滑块144、第二传送带1243及第三部分1412的同步运动。示例性的,第二滑块144的边缘区域可以与第三部分1412通过螺钉连接形成连接空间,第二传送带1243可以被夹持于连接空间内,且第二滑块144上也可以设置有啮合齿,与第二传送带1243上的平行齿棱相啮合,以保证第二滑块144与第二传送带1243之间的稳固连接,实现第二滑块144、第二传送带1243和第三部分1412三者之间的固定连接,使得第二传送带1243的运转可以带动第二滑块144和第三部分1412的运转,从而实现第四部分1413能够相对于第二承载台125的第四侧1252伸缩。
通过设置第二滑块144有利于协助第三部分1412夹紧第二传送带1243,确保第二传送带1243与第三部分1412传动关系的稳定性。此外,通过设置第三部分1412与第二滑块144一同固定第二传送带1243,也能够实现第四部分1413与第二传送带1243之间可以设有间距,能够在保障第二传送带1243可以起到传动作用的同时减少第二传送带1243与第三支撑臂141的接触面积,能够降低在传送运动过程中,第二传送带1243与第二传送组件14之间的摩擦导致的第二传送带1243与第二传送组件14的磨损对第二传送带1243的使用寿命的影响。
如图17、图18和图20所示,图20是图17所示的出料组12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而言,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出料组件15和第二承载台125的结构示意图。出料组件15可以包括第一传送件151、第二传送件152和转动轴153,第一传送件151和第二传送件152相对地间隔设置,第一传送件151包括第一辊轮1511,第二传送件152包括第二辊轮1521,第一辊轮1511和第二辊轮1521均靠近第二承载台125的第四侧1252,且第一辊轮1511和第二辊轮1521均转动连接第二承载台125,转动轴153连接第一辊轮1511和第二辊轮1521,出料驱动件126可以为电机,出料驱动件126用于驱动转动轴153相对于第二承载台125转动。通过设置转动轴153连动第一辊轮1511与第二辊轮1521,使得第一辊轮1511与第二辊轮1521能够具有相同的运动状态,避免第一辊轮1511与第二辊轮1521的运动速度等存在差异导致工件100滑落,也有利于在保证出料组件15传送工件1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减少出料驱动件126的设计难度以及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送件151还包括第三辊轮1512和第三传送带1513,第二传送件152还包括第四辊轮1522和第四传送带1523,第三辊轮1512和第四辊轮1522靠近承载台的第一侧,第三辊轮1512和第四辊轮1522均转动连接第二承载台125,第三传送带1513缠绕于第一辊轮1511和第三辊轮1512之间,第四传送带1523缠绕于第二辊轮1521和第四辊轮1522之间,第三传送带1513和第四传送带1523用于搭载工件100。可以将第三辊轮1512和第四辊轮1522认为是分别与第一辊轮1511和第二辊轮1521对应的从动轮,通过设置第三辊轮1512以及第四辊轮1522有利于对应的帮助调节和设置第三传送带1513和第四传送带1523的松紧度,用以在保证第一传送件151以及第二传送件152传送工件100的可靠性的同时降低出料驱动件126的功耗。
如图6、如图17和图18所示,出料组122还可以包括第二固定件127,第二固定件127可以固定连接第二承载台125,第二固定件127可以用来对出料组122内其它结构件起到连接或限位作用。示例性的,第二固定件127可以起到限位作用,第二固定件127可以接触且活动连接第三支撑臂141或第四支撑臂142,第二固定件127用于对第二传送组件14进行限位和导向作用,避免在传送过程中,第三支撑臂141和第四支撑臂142在第二方向A2上发生偏移,影响第二传送组件14的可靠性;第二固定件127还可以起到连接作用,示例性的,第一辊轮1511可以转动连接第二固定件127,第二固定件127可以固定连接第二承载台125,以实现第一辊轮1511可以相对于第二承载台125转动。第二固定件127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三个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送组件14具有用于搭载工件100的第一搭载区域,出料组件15具有用于搭载工件100的第二搭载区域,当第二传送组件14相对于第二承载台125的第三侧1251缩回时,第二搭载区域与第一搭载区域至少部分重叠。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传送组件14的第一搭载区域也可以理解为第三支撑臂141在第一方向A1上的尺寸,出料组件15的第二搭载区域也可以理解为第三传送带1513在第一方向A1上的尺寸,当第二传送组件14缩回第二承载台125内时,若第二搭载区域与第一搭载区域之间存在重叠的部分,能够有利于减少出料组122内结构件的数量,避免了在元件被第二传送组件14运回至第二承载台125上,以及被出料组件15移出第二承载台125之间的转运过程,有效的提高了出料装置12的制造成本和工作效率。
如图17、图18和图21所示,图21是图17所示的出料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而言,图21是图17所示的第二限位件128与第二承载台125的结构示意图。出料装置12还包括第二限位件128,第二限位件128安装于第三支撑臂141和第四支撑臂142之间,第二限位件128包括靠近第二承载台125的第三侧1251的第一调节部1281和与第一调节部1281固定连接的第二调节部1282,第一调节部1281设有第一凹槽1283,第二调节部1282设有第二凹槽1284,第一凹槽1283与第二凹槽1284连通,沿第一方向A1,第一凹槽1283朝向第二凹槽1284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第二限位件128可以用于对工件100进行第一方向A1以及第二方向A2上的限位。示例性的,第一凹槽1283可以呈三角形状,且其的顶角靠近第二凹槽1284,或者第一凹槽1283也可以呈其它形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工件100在第一方向A1相对的两侧可以设有限位部(图17、图18和图21中均未示出),限位部可以接触并滑动连接第二限位件128,通过设置第一凹槽1283可以通过滑动过程矫正工件100的姿态,通过设置第二凹槽1284也能够对限位部的路径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阻止了工件100在第二方向A2上位置的偏移,实现了第二限位件128对工件100在第二方向A2上的限位作用。
如图17和图18所示,出料组122还可以包括第四传感器174,在第一方向A1上,第四传感器174可以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件127上,且靠近第二承载台125的第四侧1252,第四传感器174可以为位置传感器。第四传感器174可以用于检测第二承载台125上是否存在工件100。第四传感器174的数量等同于第二承载台125的数量。当出料组122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时,第四传感器174与第二承载台125一一对应,且不同的第四传感器174对应于不同的第二承载台125。
示例性的,存储搬运设备1的第二运送过程,也可以认为是由控制器接收并处理第四传感器174的信息以及对应的控制第二传送组件14和第二传送驱动124的工作共同完成的。具体而言,控制器会第二传送驱动件124开始运转,以使得第二传送组件14能够相对第二承载台125伸出并伸入存储架10内,当工件100能够搭载在第二传送组件14上时,控制器会控制第二传送驱动件124反向运转,以带动工件100由存储架10朝向出料架121移动,当工件100进入出料架121内时,控制器会控制出料驱动件126开始运转,以使得第二传送组件14仍相对第二承载台125缩回的同时出料组件15也能够相对于第二承载台125开始运动,当控制器接收到第四传感器174发送的位置信号时,可以认为工件100已完全进入出料架121内,控制器会控制第二传送驱动件124以及出料驱动件126停止运转,存储搬运设备1的第二运送过程结束。
存储搬运设备1的第三运送过程,也可以认为是由控制器接收并处理第四传感器174的信息以及对应控制第二传送驱动124的工作完成的。具体而言,当存储搬运设备1结束了第三对位过程后,控制器会控制第二传送驱动124继续运转,以将工件100移送出出料架121,当第四传感器174向控制器传送的位置信息消失时,可以认为工件100已被送至下一工序,存储搬运设备1的第三运送过程已结束。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控制器控制出料组122的各个结构件的不同配合,能够实现对工件100的自动化取料和送料过程,能够消除多余的转运环节,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存储搬运设备,用于存储和搬运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搬运设备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上料装置、存储架和出料装置;
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第一传送组件、第一传送驱动件以及第一承载台,所述第一承载台具有靠近所述存储架的第一侧,所述第一传送组件和所述第一传送驱动件均安装于所述第一承载台上,所述第一传送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承载台,所述第一传送组件用于搭载所述工件,所述第一传送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送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承载台的第一侧伸缩,以将所述工件移动至所述存储架内;
所述存储架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放置所述工件;
所述出料装置包括第二传送组件、第二传送驱动件、出料组件、出料驱动件和第二承载台,所述第二承载台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二承载台的第一侧和所述第二承载台的第二侧相背设置,且所述第二承载台的第一侧靠近所述存储架,所述第二传送组件、所述第二传送驱动件、所述出料组件和所述出料驱动件均安装于所述第二承载台,所述第二传送组件和所述出料组件均用于搭载所述工件,所述第二传送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承载台,所述第二传送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送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承载台的第一侧伸缩,以将所述工件移动至所述第二承载台上方;所述出料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出料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承载台运动,以将所述第二承载台上方的所述工件由所述第二承载台的第二侧移出;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上料装置的第一侧对应所述存储架的进料口,所述出料装置的第一侧对应所述存储架的出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相对地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形成一开口,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开口和所述第二支撑部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开口对应所述第一传送组件设置;或/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开口对应所述第二传送组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存储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具有搭载面,用于搭载所述工件;所述支撑件具有支撑面,用于承载所述工件;当所述第一传送组件伸入所述开口时,所述第一传送组件的搭载面与所述支撑件的支撑面共面;
或/和,所述第二传送组件具有搭载面,用于搭载所述工件,当所述第二传送组件伸入所述开口时,所述第二传送组件的搭载面与所述支撑件的支撑面共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存储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件间隔地堆叠在所述存储架内,多个所述支撑件的堆叠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活动平台和第一升降驱动件,所述第一承载台安装于所述第一活动平台上,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动平台沿第三方向升降,所述第三方向平行于多个所述支撑件的堆叠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或/和,所述出料装置包括第二活动平台和第二升降驱动件,所述第二承载台安装于所述第二活动平台上,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活动平台沿第三方向升降,所述第三方向平行于多个所述支撑件的堆叠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存储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搬运设备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和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驱动的所述第一活动平台的升降高度,且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驱动的所述第二活动平台的升降高度,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活动平台与所述第二活动平台之间存在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存储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件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第一承载台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一承载台上安装有所述第一传送组件和所述第一传送驱动件,多个所述第一承载台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所述第二承载台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二承载台上安装有所述第二传送组件和所述第二传送驱动件,多个所述第二承载台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承载台、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承载台的数量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存储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多个传动轮,多个所述传动轮的排布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
所述第一承载台设有安装孔,所述传动轮穿过所述安装孔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承载台凸出,或,所述传动轮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承载台之间;
所述传动轮用于将所述工件沿所述第二方向传送至目标的所述第一承载台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存储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推送件和推送驱动件,所述推送件和所述推送驱动件均安装于所述第一承载台,且靠近所述第一承载台的第一侧,所述推送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推送件推动所述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朝向所述存储架一侧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存储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第一传感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传感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台的中间区域,所述第一传感器为位置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存储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承载台的第一侧,所述第二传感器为位置传感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存储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固定连接所述推送驱动件,所述第三传感器为位置传感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存储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装置包括第四传感器,所述第四传感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承载台,且靠近所述第二承载台的第二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046849.XU CN220765475U (zh) | 2023-07-31 | 2023-07-31 | 存储搬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046849.XU CN220765475U (zh) | 2023-07-31 | 2023-07-31 | 存储搬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765475U true CN220765475U (zh) | 2024-04-12 |
Family
ID=90605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046849.XU Active CN220765475U (zh) | 2023-07-31 | 2023-07-31 | 存储搬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765475U (zh) |
-
2023
- 2023-07-31 CN CN202322046849.XU patent/CN22076547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128521B2 (en) | Method of manipulating storage units | |
JP5931389B2 (ja) | 搬送システム | |
CA1195831A (en) | Automatic assembling apparatus | |
CN112374106A (zh) | 自动化移载翻转输送设备 | |
CN112299047B (zh) | 一种货物自动装卸的方法 | |
CN115432426A (zh) | 工件抓取装置、抓取模组、工件转移装置和供料系统 | |
CN116873439A (zh) | 物流系统 | |
CN220765475U (zh) | 存储搬运设备 | |
CN113795353B (zh) | 包括用于运输运输中货物的承载件的运输装置、运输中货物的承载件和接收设备的系统 | |
CN219275848U (zh) | 对接机器人 | |
CN217946428U (zh) | 储存机构及货物搬运设备 | |
CN220375480U (zh) | 上料装置和存储搬运设备 | |
KR100259148B1 (ko) | 순환식 부품 공급 장치 | |
CN220375479U (zh) | 出料装置和存储搬运设备 | |
CN217626404U (zh) | 货叉机构及码垛机器人 | |
JP3187679B2 (ja) | ワーク反転装置 | |
CN110360969B (zh) | 在线式智能检测机器 | |
CN214140088U (zh) | 输送系统 | |
CN114999976A (zh) | 一种硅片插片机及硅片插片方法 | |
CN113998473A (zh) | 新能源电池料盘堆叠装置 | |
CN114435967A (zh) | 一种能够以无摩擦方式卸下货物的码垛抓手 | |
CN113291810A (zh) | 一种玻璃板批量转料机 | |
KR920006660B1 (ko) | 프레스의 소재 자동공급 장치 | |
CN112607304A (zh) | 一种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工程板高效转角传输设备 | |
CN218579051U (zh) | 一种输送平台、自动输送装置和自动上料码垛一体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