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64306U - 一种用于多电源隔离的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多电源隔离的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64306U
CN220764306U CN202322235143.8U CN202322235143U CN220764306U CN 220764306 U CN220764306 U CN 220764306U CN 202322235143 U CN202322235143 U CN 202322235143U CN 220764306 U CN220764306 U CN 2207643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resistor
power
vcc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351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iwei Wanx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iwei Wanx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iwei Wanx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iwei Wanx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351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643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643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643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er Conver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多电源隔离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信号采集单元和第二信号采集单元,功率逻辑驱动单元,综合控制单元以及电源输入端VCC_I N和电源输出端VCC_OUT;电源输入端VCC_IN连接主供电设备并串接第一信号采集单元后与功率逻辑驱动单元电源输入端VCC_IN1电连接,电源输出端VCC_OUT连接副供电设备并串接第二信号采集单元后与功率驱动单元的第二电源输出端VCC_OUT2电连接;第一信号采集单元和第二信号采集单元的输出端均与综合控制单元电连接;综合控制单元与功率逻辑驱动单元电连接;实现了对主供电设备和副供电设备充放电的智能控制,解决了对主副供电设备同时充电导致的充电电流大以及主供电设备电量过低导致无法启动车辆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多电源隔离的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多电源隔离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每辆燃油车中原本都只有一个电瓶,称之为主电瓶。但如果在车上增加更多用电设备,如车灯、音响、电视、视频监控、空调、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大功率用电设备,很显然,一个电瓶是不够的;而且,很容易把原车的主电瓶的电量耗尽,导致电瓶处于亏电的状态,这样车辆就没法启动了。目前,采取的方法是增加电瓶,加大电瓶容量;我们把增加的电瓶叫做副电池。现有技术中,采用将副电瓶和主电瓶并联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电池总容量增加了,但副电瓶没电时,主电瓶就也没电了,就会导致无法启动车辆;并且在车辆启动后会同时给主副电瓶一起充电,导致充电电流增大,给车辆的发电机带来不必要的充电功率。因此,急需一种隔离装置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多电源隔离的控制装置,用于对主副供电设备隔离进行智能隔离,对主供电设备和副供电设备充放电的自动控制,解决了对主副供电设备同时充电导致的充电电流大以及主供电设备电量过低导致无法启动车辆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多电源隔离的控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主副供电设备同时充电导致的充电电流大以及主供电设备电量过低导致无法启动车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多电源隔离的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信号采集单元和第二信号采集单元,功率逻辑驱动单元,综合控制单元以及电源输入端VCC_IN和电源输出端VCC_OUT;
所述电源输入端VCC_IN用于连接主供电设备,所述电源输出端VCC_OUT用于连接副供电设备;
所述功率逻辑驱动单元包括电源输入端VCC_IN1和第一电源输出端VCC_OUT1和第二电源输出端VCC_OUT2;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的电信号采集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VCC_IN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VCC_IN1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综合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采集单元的电信号采集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VCC_OUT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VCC_OUT2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采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综合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输出端VCC_OUT1与用电设备电连接;
所述综合控制单元与功率逻辑驱动单元电连接,所述综合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和第二信号采集单元发送的预处理后的电源信息;基于所述预处理后的电源信息,生成对于所述功率逻辑驱动单元的控制指令;发送所述控制指令至所述功率驱动单元。
本说明书中至少一个实施例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信号采集单元和第二信号采集单元,功率逻辑驱动单元,综合控制单元以及电源输入端VCC_IN和电源输出端VCC_OUT;电源输入端VCC_IN连接主供电设备并串接第一信号采集单元后与功率逻辑驱动单元电源输入端VCC_IN1电连接,电源输出端VCC_OUT连接副供电设备并串接第二信号采集单元后与功率驱动单元的第二电源输出端VCC_OUT2电连接;第一信号采集单元和第二信号采集单元的输出端均与综合控制单元电连接;综合控制单元与功率逻辑驱动单元电连接;实现了对主供电设备和副供电设备充放电的智能控制,解决了对主副供电设备同时充电导致的充电电流大以及主供电设备电量过低导致无法启动车辆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用于多电源隔离的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用于多电源隔离的控制装置的功率逻辑驱动单元内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用于多电源隔离的控制装置的第一信号采集单元内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用于多电源隔离的控制装置的第一信号采集单元内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用于多电源隔离的控制装置的第二信号采集单元内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用于多电源隔离的控制装置的第二信号采集单元内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说明书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主供电设备可以包括为汽车供电的主电瓶,副供电设备可以包括为汽车供电的副电瓶,其中主副电瓶的型号及数量根据实际车辆的状态设置,本实用新型中不做具体限定。现有技术中,每辆车上,原本都只有一个电瓶的,称之为主电瓶。但如果你想在车上增加更多用电设备,如车灯、音响、电视、视频监控、空调、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其他的大功率用电设备,很显然,一个电瓶是不够的,而且,很容易把原车的主电瓶的电量耗尽,导致电瓶处于亏电的状态,这样车辆就没法启动了,这时,我们需要增加电瓶,加大电瓶容量,一般我们把增加的电池,叫副电池。有些人直接把副电瓶和主电瓶并联,虽然电池总容量增加了,但副电瓶没电时,主电瓶就也没电了,造成车辆无法启动;并且在车辆启动后会同时给主副电瓶一起充电,导致充电电流增大,给车辆的发电机带来不必要的充电功率。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方案给出了以下实施例:
图1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用于多电源隔离的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多电源隔离的控制装置可以包括第一信号采集单元和第二信号采集单元,功率逻辑驱动单元,综合控制单元以及电源输入端VCC_I N和电源输出端VCC_OUT。
所述电源输入端VCC_I N用于连接主供电设备,所述电源输出端VCC_OUT用于连接副供电设备。
所述功率逻辑驱动单元120包括电源输入端VCC_I N1,第一电源输出端VCC_OUT1和第二电源输出端VCC_OUT2;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40的电信号采集器R55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VCC_IN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VCC_I N1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信号线与所述综合控制单元170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采集单元150的电信号采集器R56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VCC_OUT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VCC_UOT2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采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信号线与所述综合控制单元170电连接。
所述综合控制单元170与功率逻辑驱动单元120电连接,所述综合控制单元17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40和第二信号采集单元150发送的预处理后的电源信息;基于所述预处理后的电源信息,生成对于所述功率逻辑驱动单元120的控制指令;发送所述控制指令至所述功率驱动单元120。
作为示例,当汽车启动后,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40采集的电源数据经过预处理后发送综合控制单元170后,将电源数据进行可视化的处理并进行逻辑判断,当确定主供电设备110的电压稳定升高到预设的值以后,如:14.5V;综合控制单元170将控制功率逻辑驱动单元120开始给副供电设备130和用电设备160进行供电,其中,用电设备160可以包括车辆外部用电设备和车辆内部用电设备。若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40端与第二信号采集单元150端的功率相差超过预设的阈值时,如:15W;则综合控制单元170将输出控制信号至功率逻辑驱动单元120,关断对用电设备的供电;在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40端与第二信号采集单元150端的功率相差不大于预设的阈值时,开启对用电设备160的供电模式。
当车辆处于熄火状态后,综合控制单元170通过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40发送的数据与第二信号采集单元150发送的数据进行可视化的处理并进行逻辑判断控制功率逻辑驱动单元120,使用副供电设备130对用电设备160进行供电。
当出现主供电设备110的电量过低导致车辆无法启动的情况出现后,综合控制单元170对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40以及第二信号采集单元150发送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逻辑判断,综合控制单元170控制功率逻辑驱动单元120使得副供电设备130对主供电设备110进行能量供给,启动车辆;从而解决主供电设备110电量过低导致无法启动车辆的问题。
进一步,作为示例,综合控制单元170中可以通过STM32F405RGT6高性能ADC以及TIMER实现数据转化,可以更加智能的逻辑判断;首先检测信号采集单元每次传输进来的电压以及电流信号,在得到采集端的电压电流信号后会进行对应算法上的处理,将一些突发的电压波动进行处理,使得到的数据更加的精准,处理后的数据结果将作为定时器T IMER的逻辑判断依据。本实施例中综合控制单元可以采用现有的控制单元,具体的连接关系以及部件这里不再赘述。
优选的,如图2所示,图2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用于多电源隔离的控制装置的功率逻辑驱动单元内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主供电设备110包括主电池,所述副供电设备130包括副电池;所述主电池的正极与电源输入端VCC_IN连接后,串接第一采集单元的信号采集器后与所述功率逻辑驱动单元120的电源输入端VCC_IN1电连接;所述副电池的正极与电源电源输出端VCC_OUT连接后,串接第二采集单元的信号采集器后与所述功率逻辑驱动单元120的第二端电源输出端VCC_OUT2电连接;所述主电池以及所述副电池共用同一个负极。
优先的,本实施例中功率逻辑驱动单元120中可以采用硬件逻辑芯片LTC4359控制MOS管,LTC4359是一种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器,通过外接N沟道MOSFET以替代肖特基二极管在冗余电源中的表决作用。LTC4359可通过控制MOSFET使电压、电流平缓输出,减少输出振荡,被广泛应用于冗余供电线路设计中。
功率逻辑驱动单元120中的硬件逻辑芯片LTC4359的应用方法可以有如下两种:
在SHUTDOWN(停在运行)模式下,可通过外接下拉电阻将SHDN(关断控制信号)管脚电平下拉至0.6V以下,使其进入SHUTDOWN状态,芯片的功耗降到最低,静态电流仅9uA。处于SHUTDOWN状态的LTC4359输出GATE(门)信号为地,使得外接的MOSFET(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
若不使用SHUTDOWN功能,可将芯片的SHDN管脚上拉至输入电压输入I N端,也可通过MOSFET、晶体管或光耦等器件输出3.3V或5V等的高电平信号来控制SHDN管脚的高电平状态。当SHDN管脚悬空时,处于高阻态,就容易引入高频信号干扰;本实用新型中为减少高频干扰,在将SHDN引脚与MCU引脚连接。
功率逻辑驱动单元120处于并行供电模式下,其中LTC4359并联使用可设计为冗余供电或均流供电,相对高的电压对后端负载输出供电,LTC4359检测输入引脚I N与输出引脚OUT两端的电平,当输入引脚IN与输出引脚之间的电压大于30mV时,控制MOSFET处于关断状态。如果其中一路电源发生故障,则此路输出电压为零,输入引脚IN与输出引脚之间的电压会持续保持大于30mV,因此也保证了故障路电源的持续切断。
LTC4359是一种正高压理想二极管控制器,可驱动外部n沟道MOSFET以取代肖特基二极管。它控制MOSFET的正向压降,以确保即使在轻负载下也能平稳地传递电流而不振荡。如果电源发生故障或短路,快速关断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反向电流瞬变。关闭模式可将负载开关的静态电流降至9μA,理想二极管应用的静态电流降至14μA。当用于大电流二极管应用时,LTC4359可降低功耗、散热、电压损耗和PC板面积。LTC4359具有宽的工作电压范围、抗反向输入电压的能力和较高的额定温度,可满足汽车和电信应用的苛刻要求。
优选的,所述功率逻辑驱动单元120中包括第一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回路和第二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回路,第一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回路和第二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回路在所述功率逻辑驱动单元中并联连接。
作为示例,所述功率逻辑驱动单元120中的第一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回路中,包括:场效应管Q1与场效应管Q2串联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接线端子D4与所述电源输入端VCC_I N1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接线端子D4与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VCC_OUT2电连接;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VCC_I N1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器U1的输入端I N电连接;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VCC_OUT2电连接,另一端与所示第一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器U1的输出端OUT电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电容C2电连接,电阻R1的一端分别与场效应管Q1和场效应管Q2的负极端G电连接,电阻R1与电阻R2的另一端合并连接后与所述第一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器U1的门极端GATE电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第一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器U1的门极端GATE电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所述第一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器U1的电源端SOURCE电连接;所述第一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器U1的电源端SOURCE端分别与所述场效应管Q1与场效应管Q2的接线端子S1电连接。
所述第一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回路用于采用硬件逻辑判断芯片结合控制单元进行逻辑判断,当车辆启动后VCC_I N端的电压高于VCC_OUT端电压,则U1控制Q1,Q2导通,使得VCC_I N对VCC_OUT进行能量供给;当车辆熄灭后,则U1控制Q1,Q2关断,使用副电池通过VCC_OUT对与VCC_OUT2所连接的设备进行供电。
作为示例,所述功率逻辑驱动单元120中的第二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回路中,包括:场效应管Q3与场效应管Q4串联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接线端子D4与所述电源输入端VCC_I N1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接线端子D4与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VCC_OUT2电连接;电阻R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VCC_OUT2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器U2的输入端IN电连接;电阻R9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VCC_IN1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器U2的输出端OUT电连接;电阻R8的一端与电容C9连接,电阻R7的一端分别与场效应管Q3和场效应管Q4的负极端G电连接,电阻R7与电阻R8的另一端合并连接后与所述第二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器U2的门极端GATE电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与所述第二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器U2的门极端GATE电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与所述第二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器U2的电源端SOURCE电连接;所述第二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器U2的电源端SOURCE分别与所述场效应管Q3与场效应管Q4的接线端子S1电连接;
场效应管Q5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场效应管Q2的接线端子D4以及所述场效应管Q3的接线端子D4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5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输出端VCC_OUT1电连接。
所述第二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回路用于当车辆出现主电瓶亏电时车辆无法启动时,则U2控制Q3,Q4导通,使得VCC_OUT对VCC_IN进行能量供给,给发动机提供更加充沛的能量,使得车辆启动。
优选的,如图3~6所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通过图3~6中运放芯片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在车辆启动与熄灭的状态下采集端的运放时钟在工作,运放芯片U6、U8对主电池VCC_I N端的电压电流进行采集并调理,运放芯片U7、U9对副电池VCC_OUT端的电压电流进行采集并调理,通过采样电路后的信号将极大的减少信号的干扰提高信号的稳定性,稳定的信号将送入综合控制单元后进行逻辑判断处理。
具体的,如图3所示,图3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用于多电源隔离的控制装置的第一信号采集单元内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作为示例,在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40中,可以包括:第一采集芯片U6的采集接口正极端RS+与所述电源输入端VCC_IN电连接;R57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VCC_I N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采集芯片U6的电源输入端VCC电连接;所述第一采集芯片U6的采集接口负极端RS-与所述电源输入端VCC_IN1电连接;电阻R55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VCC_IN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VCC_IN1电连接;R59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采集芯片U6的电源输出端VOUT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综合控制单元的电流输入端MCU_IN1_CURRENT电连接。
进一步,在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40中,还可以包括:R6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输出端VCC_IN以及第一采集芯片U6的采集接口正极端RS+电连接,另一端与R63的一端电连接,R63的另一端与第一运放芯片U8A的正极端I N1+电连接;电阻R7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运放芯片U8A的负极端IN1-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运放芯片U8A的输出端OUT1电连接;电感L13的一端与电源端VCC_3V3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运放芯片U8A的电源输入端VCC电连接;所述第一运放芯片U8A的电源输出端OUT1与电阻R64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64的另一端与所述综合控制单元的电压输入端MCU_IN_VOLTAGE电连接。
具体的,如图4所示,图4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用于多电源隔离的控制装置的第一信号采集单元内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作为示例,在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140中,还可以包括:电阻R73的一端与电源端VCC_3V3电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7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76的另一端与第二运放芯片U9B的正极端IN2+电连接;电阻R8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采集芯片U6的电源输出端VOUT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运放芯片U9B的负极端IN2-电连接;电阻R7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运放芯片U9B的正极IN2+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运放芯片U9B的电源输出端OUT2电连接;电阻R8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运放芯片U9B的电源输出端OUT2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综合控制单元的电流输入端MCU_IN2_CURRENT电连接。
具体的,如图5所示,图5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用于多电源隔离的控制装置的第二信号采集单元内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作为示例,在所述第二信号采集单元150中,可以包括:第二采集芯片U7的采集接口正极端RS+与所述电源输出端VCC_OUT电连接;电阻R58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VCC_OUT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采集芯片U7的电源端VCC电连接;所述第二采集芯片U7的采集接口负极端RS-与第二电源输出端VCC_OUT2端电连接;电阻R56的一端所述电源输出端VCC_OUT电连接,另一端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VCC_OUT2电连接;电阻R6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采集芯片U7的电源输出端VOUT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综合控制单元的电流输出端MCU_OUT1_CURRENT电连接。
进一步,在所述第二信号采集单元150中,还可以包括:R6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源输出端VCC_OUT以及所述第二采集芯片U7的正极端RS+电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6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66的另一端与第三运放芯片U10A的正极端I N1+电连接;电阻R7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运放芯片U10A的负极端I N1-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运放芯片U10A的电源输出端OUT1电连接;电感L14的一端与电源端VCC_3V3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运放芯片U10A的电源输入端VCC电连接;所述第三运放芯片U10A的电源输出端OUT1与电阻R6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65的另一端与所述综合控制单元的电压输出端MCU_OUT_VOLTAGE电连接。
具体的,如图6所示,图6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用于多电源隔离的控制装置的第二信号采集单元内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作为示例,在所述第二信号采集单元150中,还可以包括:电阻R74的一端与电源端VCC_3V3电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7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79的另一端与第四运放芯片U10B的正极端IN2+电连接;电阻R8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采集芯片U7的电源输出端VOUT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运放芯片U10B的负极端I N2-电连接;电阻R78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运放芯片U10B的正极端I N2+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运放芯片U10B的电源输出端OUT2电连接;电阻R82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运放芯片U10B的电源输出端OUT2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综合控制单元的电流输出端MCU_OUT2_CURRENT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用于多电源隔离的智能化控制装置连接于汽车内,当汽车启动后,第一信号采集单元采集的数据发送至综合控制单元,综合控制单元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可视化的处理并进行逻辑判断,当采集到主电池的电压稳定升高到预设的值以后,综合控制单元将控制功率逻辑驱动单元开始给副电池和用电设备进行供电。若第一信号采集单元端与第二信号采集单元端的功率相差超过预设的阈值时,则综合控制单元将输出控制信号至功率逻辑驱动单元,关断对用电设备的供电;在第一信号采集单元端与第二信号采集单元端的功率相差不大于预设的阈值时,开启对用电设备的供电模式。
当车辆处于熄火状态后,综合控制单元通过第一信号采集单元发送的数据与第二信号采集单元发送的数据进行可视化的处理并进行逻辑判断控制功率逻辑驱动单元,使用副电池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
当出现主电池的电量过低导致车辆无法启动的情况出现后,综合控制单元对第一信号采集单元以及第二信号采集单元发送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逻辑判断,综合控制单元控制功率逻辑驱动单元使得副电池对主电池进行能量供给,从而启动车辆。
采用以上方法使得多电源隔离控制装置更加智能化,在使用中更加方便,无需复杂的操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的图案填充不代表结构的材料,仅对结构进行区分。
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的方位“上”、“下”、“左”、“右”不代表实际的安装方位,仅根据图纸方便描述;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多电源隔离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信号采集单元和第二信号采集单元,功率逻辑驱动单元,综合控制单元以及电源输入端VCC_IN和电源输出端VCC_OUT;
所述电源输入端VCC_IN用于连接主供电设备,所述电源输出端VCC_OUT用于连接副供电设备;
所述功率逻辑驱动单元包括电源输入端VCC_IN1和第一电源输出端VCC_OUT1和第二电源输出端VCC_OUT2;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的电信号采集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VCC_IN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VCC_IN1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综合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采集单元的电信号采集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VCC_OUT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VCC_OUT2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采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综合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输出端VCC_OUT1与用电设备电连接;
所述综合控制单元与功率逻辑驱动单元电连接,所述综合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和第二信号采集单元发送的预处理后的电源信息;基于所述预处理后的电源信息,生成对于所述功率逻辑驱动单元的控制指令;发送所述控制指令至所述功率驱动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主供电设备包括主电池,所述副供电设备包括副电池,所述主电池以及所述副电池与共用同一个负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逻辑驱动单元中包括第一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回路和第二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回路,第一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回路和第二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回路在所述功率逻辑驱动单元中并联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回路中,包括:场效应管Q1与场效应管Q2串联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接线端子D4与所述电源输入端VCC_IN1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接线端子D4与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VCC_OUT2电连接;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VCC_IN1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器U1的输入端IN电连接;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VCC_OUT2电连接,另一端与所示第一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器U1的输出端OUT电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电容C2电连接,电阻R1的一端分别与场效应管Q1和场效应管Q2的负极端G电连接,电阻R1与电阻R2的另一端合并连接后与所述第一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器U1的门极端GATE电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第一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器U1的门极端GATE电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所述第一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器U1的电源端SOURCE电连接;所述第一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器U1的电源端SOURCE端分别与所述场效应管Q1与场效应管Q2的接线端子S1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回路中,包括:场效应管Q3与场效应管Q4串联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接线端子D4与所述电源输入端VCC_IN1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接线端子D4与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VCC_OUT2电连接;电阻R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VCC_OUT2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器U2的输入端IN电连接;电阻R9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VCC_IN1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器U2的输出端OUT电连接;电阻R8的一端与电容C9连接,电阻R7的一端分别与场效应管Q3和场效应管Q4的负极端G电连接,电阻R7与电阻R8的另一端合并连接后与所述第二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器U2的门极端GATE电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与所述第二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器U2的门极端GATE电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与所述第二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器U2的电源端SOURCE电连接;所述第二高压正向理想二极管控制器U2的电源端SOURCE分别与所述场效应管Q3与场效应管Q4的接线端子S1电连接;
场效应管Q5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场效应管Q2的接线端子D4以及所述场效应管Q3的接线端子D4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5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输出端VCC_OUT1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中,具体包括:第一采集芯片U6的采集接口正极端RS+与所述电源输入端VCC_IN电连接;R57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VCC_IN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采集芯片U6的电源输入端VCC电连接;所述第一采集芯片U6的采集接口负极端RS-与所述电源输入端VCC_IN1电连接;电阻R55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VCC_IN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VCC_IN1电连接;R59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采集芯片U6的电源输出端VOUT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综合控制单元的电流输入端MCU_IN1_CURRENT电连接;R6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输出端VCC_IN以及第一采集芯片U6的采集接口正极端RS+电连接,另一端与R63的一端电连接,R63的另一端与第一运放芯片U8A的正极端IN1+电连接;电阻R7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运放芯片U8A的负极端IN1-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运放芯片U8A的输出端OUT1电连接;电感L13的一端与电源端VCC_3V3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运放芯片U8A的电源输入端VCC电连接;所述第一运放芯片U8A的电源输出端OUT1与电阻R64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64的另一端与所述综合控制单元的电压输入端MCU_IN_VOLTAGE电连接;电阻R73的一端与电源端VCC_3V3电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7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76的另一端与第二运放芯片U9B的正极端IN2+电连接;电阻R8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采集芯片U6的电源输出端VOUT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运放芯片U9B的负极端IN2-电连接;电阻R7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运放芯片U9B的正极IN2+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运放芯片U9B的电源输出端OUT2电连接;电阻R8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运放芯片U9B的电源输出端OUT2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综合控制单元的电流输入端MCU_IN2_CURRENT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信号采集单元中,具体包括:第二采集芯片U7的采集接口正极端RS+与所述电源输出端VCC_OUT电连接;电阻R58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VCC_OUT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采集芯片U7的电源端VCC电连接;所述第二采集芯片U7的采集接口负极端RS-与第二电源输出端VCC_OUT2端电连接;电阻R56的一端所述电源输出端VCC_OUT电连接,另一端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VCC_OUT2电连接;电阻R6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采集芯片U7的电源输出端VOUT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综合控制单元的电流输出端MCU_OUT1_CURRENT电连接;R6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源输出端VCC_OUT以及所述第二采集芯片U7的正极端RS+电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6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66的另一端与第三运放芯片U10A的正极端IN1+电连接;电阻R7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运放芯片U10A的负极端IN1-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运放芯片U10A的电源输出端OUT1电连接;电感L14的一端与电源端VCC_3V3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运放芯片U10A的电源输入端VCC电连接;所述第三运放芯片U10A的电源输出端OUT1与电阻R6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65的另一端与所述综合控制单元的电压输出端MCU_OUT_VOLTAGE电连接;电阻R74的一端与电源端VCC_3V3电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7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79的另一端与第四运放芯片U10B的正极端IN2+电连接;电阻R8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采集芯片U7的电源输出端VOUT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运放芯片U10B的负极端IN2-电连接;电阻R78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运放芯片U10B的正极端IN2+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运放芯片U10B的电源输出端OUT2电连接;电阻R82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运放芯片U10B的电源输出端OUT2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综合控制单元的电流输出端MCU_OUT2_CURRENT端电连接。
CN202322235143.8U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用于多电源隔离的控制装置 Active CN2207643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35143.8U CN220764306U (zh)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用于多电源隔离的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35143.8U CN220764306U (zh)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用于多电源隔离的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64306U true CN220764306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20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35143.8U Active CN220764306U (zh)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用于多电源隔离的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643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5220B (zh) 一种最少开关的充放电限流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2217260A (zh) 一种蓄电池组充放电控制模块及控制方法
CN110601315A (zh) 高压电缆线芯温度测量系统的供电系统和方法
CN213717647U (zh) 一种蓄电池组充放电控制模块
CN220527874U (zh) 一种零待机功耗使能控制电路及双向隔离变换器
CN117595449A (zh) 一种充放电控制装置、充电控制方法及放电控制方法
CN220764306U (zh) 一种用于多电源隔离的控制装置
CN202268710U (zh) 一种燃料电池能量可控输出装置
CN117318486A (zh) 一种支持掉电保持功能的双向储能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6054123A (zh) 高可靠自供电驱动电源供电系统及容错控制方法
CN114285132B (zh) 一种低功耗能源采集电路
CN113410898B (zh) 一种双向逆变充电机的供电系统
EP4270703A1 (en) Long-standby electrochemical apparatus,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12713582A (zh) 双电源供电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6786986B (zh) 一种电池组正极端专用的三状态开关控制方法
CN219351310U (zh) 一种储能电源系统
CN214798907U (zh) 长待机的电化学装置、储能系统及电动车
CN221688524U (zh) 保护电路、保护装置及储能电源
CN221467398U (zh) Dc-dc自增压电路及直流供电系统
CN219018522U (zh) 一种集成在bms充电口的低损失零电压电路
CN212343413U (zh) 一种离网式风光互补控制器
CN113541251B (zh) 一种主从式户用电池管理系统及启动方法
CN221039346U (zh) 一种采样预充和继电器粘连检测的综合电路
CN218040820U (zh) 供电电路、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和电子装置
CN217935149U (zh) 一种基于负极控制的充电检测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