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64180U - 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 - Google Patents

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64180U
CN220764180U CN202322687126.8U CN202322687126U CN220764180U CN 220764180 U CN220764180 U CN 220764180U CN 202322687126 U CN202322687126 U CN 202322687126U CN 220764180 U CN220764180 U CN 2207641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harging
mobile phone
center console
charging panel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8712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凌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n Fl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n Fl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n Fl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n Fl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8712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641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641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641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包括中控台充电模块和无线充电模块;中控台充电模块包括底壳和无线充电面板,底壳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置腔,无线充电面板盖合于开口,无线充电面板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用于支撑手机背面无线充电区域,第二支撑部用于支撑手机背面摄像头区域,第一支撑部高度大于第二支撑部的高度;无线充电模块设于容置腔内,并对应第一支撑部设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实现无线充电装置的无线充电面板对于手机摄像头位置的避让效果,同时保证无线充电面板线圈部位与手机背面的感应部位通过磁吸功能准确定位和贴合并进行半导体散热进而加强充电效果提高充电效率延长手机寿命。

Description

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体固有区域的功能配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
背景技术
汽车无线充电作为一种新潮的技术在越来越多的车型上使用,它通过线圈通电后的电磁感应原理使得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能够在不使用充电线的情况下,达到给手机电池充电的目的。目前,配置有此功能的汽车,无线充电装置一般集成设计在汽车中控台上靠近中控屏或靠近扶手箱的位置设置。通常,无线充电装置将通电线圈集成于一容置腔体内,并设置无线充电面板盖合容置腔体的开口,手机放置在外盖上表面即可进行充电。
然而,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中,无线充电面板一般为平板的结构。当具有外凸型摄像头的手机放置于平板结构的无线充电面板上时,由于手机背面摄像头的凸起导致手机无线充电区域被顶起,使得手机无线充电区域与汽车中控台手机无线充电台面形成夹角,进而导致手机无线充电区域感应汽车中控台无线充电区域发射的电磁场变小和不稳定,影响手机无线充电效果,同时现有的车内无线充电面板均采用从上面或侧面吹空调风进行散热,而手机充电时的发热面并不是上面的屏幕和侧面的边框,而是紧贴无线充电面板的背面无线充电区域附近,所以现有中控台无线充电面板由于没有高效率的散热机构在手机充电时及时散热,以及没有磁吸定位部件使得手机在充电时无法对准无线充电面板上的电磁发射圈,同时无法避让手机凸起式摄像头,进而导致手机无线充电不稳定且发热严重,进而影响手机充电效率和寿命这一问题普遍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旨在实现汽车中控台上自带的手机无线充电面板对于支持磁吸式无线充电的手机摄像头位置进行避让,对中控台无线充电区域和手机无线充电区域进行磁吸式定位贴合,以及在给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时的半导体高效散热三个主要效果,进而保证无线充电面板给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进行高效率稳定充电并保护电池和手机不被高温影响其功能和性能的综合使用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包括:
中控台充电模块,所述中控台充电模块包括底壳和无线充电面板,所述底壳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置腔,所述无线充电面板盖合于所述开口,所述无线充电面板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支撑手机背面无线充电区域,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于支撑手机背面摄像头区域,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高度;和
无线充电模块,所述无线充电模块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对应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为凸台,所述凸台用于支撑手机背面无线充电区域,所述第二支撑部为平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部为无线充电面板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表面凹设的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手机背面摄像头,所述第一支撑部为平面或凸起。
可选地,所述中控台充电模块还包括磁吸件,所述磁吸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表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表面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对应所述无线充电模块设置,所述磁吸件设于所述环形槽内。
可选地,所述中控台充电模块还包括防滑件,所述防滑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防滑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防滑件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无线充电控制电路板和充电线圈,所述充电线圈对应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所述充电线圈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电路板;
所述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还包括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于所述充电线圈背离所述无线充电面板的一侧,并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电路板。
可选地,所述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还包括半导体制冷式手机散热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具有位于相对两侧的制冷面和发热面,所述手机散热器设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朝向所述无线充电面板的一侧表面并紧贴所述半导体制冷面设置。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电路板
可选地,所述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散热风扇和制冷片散热器,所述制冷片散热器设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背离所述无线充电面板的一侧表面并紧贴所述制冷片发热面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散热风扇分别设于所述制冷片散热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对所述制冷片散热器的进风口吹风和对所述制冷片散热器的出风口抽风。所述一个或多个散热风扇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汽车中控台无线充电区域放置手机的无线充电面板设置为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两部分,第一支撑部用于支撑背面无线充电区域,第二支撑部用于支撑手机背面摄像头区域,由于第一支撑部的高度大于第二支撑部的高度,进而无线充电面板可以适配手机的背面形状,将其背面无线充电区域托起,可以使手机镜头完全悬空并使得手机无线充电区域和无线充电面板的无线充电区域通过中控台无线充电面板自带的磁铁进行磁吸式完全贴合,同时在给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时进行高效率半导体散热,进而提高了稳定的充电效果和手机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侧面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另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另一实施例的侧面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1包括中控台充电模块10和无线充电模块30;中控台充电模块10包括底壳11和无线充电面板13,所述底壳用于安装至汽车前排主副驾驶座中间位置,所述无线充电面板13用于放置手机或给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进行无线充电,底壳11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置腔111,无线充电面板13盖合于开口,无线充电面板13包括第一支撑部131和第二支撑部133,第一支撑部131用于支撑手机背面无线充电区域,第二支撑部133用于支撑手机背面摄像头区域,第一支撑部131的高度大于第二支撑部133的高度;无线充电模块30设于容置腔111内,并对应第一支撑部131设置。
中控台充电模块10包括底壳11和无线充电面板13,底壳11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置腔111,无线充电面板13盖合于容置腔111的开口,无线充电模块30设置于容置腔111内,无线充电模块30可以连接于车载的蓄电池,完成充电电量的供应。进一步地,底壳11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铝、不锈钢等,无线充电面板13可以采用玻璃、塑料、金属材质制成,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特性进行不同材质的选择,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无线充电面板13包括第一支撑部131和第二支撑部133,第一支撑部131用于支撑手机背面无线充电区域,第二支撑部133用于支撑手机背面摄像头区域,第一支撑部131的高度大于第二支撑部133的高度。第一支撑部131的高度大于第二支撑部133的高度的方式可以为增高第一支撑部131的高度,例如第一支撑部131设置成凸起,或者位于第一支撑部131上方设置平板等;或者为降低第二支撑部133的高度,例如第二支撑部133设置成凹槽1331或者开孔,或者位于第二支撑部133的上方设置比第一支撑部131高度小的平板等。通过将第一支撑部131的高度设置与第二支撑部133之间形成有高度差,第一支撑部131的高度大于第二支撑部133的高度,进而可以将放置于无线充电面板13上的手机对应第一支撑部131的区域托起,对应第二支撑部133的区域即摄像头区域则位于更低的高度承托或者悬空,进而手机对应第一支撑部131的区域的表面可以与第一支撑部131的表面紧贴,减少了手机背面充电接收器和无线充电模块30之间的距离,形成有良好的线圈感应的效果,提高了无线充电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无线充电装置放置手机的无线充电面板13设置为第一支撑部131和第二支撑部133两部分,第一支撑部131用于支撑背面无线充电区域,第二支撑部133用于支撑手机背面摄像头区域,由于第一支撑部131的高度大于第二支撑部133的高度,进而无线充电面板13可以适配手机的背面形状,将其背面无线充电区域托起,可以使手机镜头完全悬空并使得手机无线充电区域和无线充电面板13的无线充电平台完全贴合,提高了充电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第一支撑部131为凸台1311,凸台1311用于支撑手机背面无线充电区域,第二支撑部133为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31为凸台1311,第二支撑部133为平面,如此设置将放置于无线充电面板13上的手机对应第一支撑部131的区域托起,对应第二支撑部133的区域即摄像头区域则被第二支撑部133承托或者直接悬空,手机对应第一支撑部131的区域的表面可以与第一支撑部131的表面紧贴,减少了手机背面充电接收器和无线充电模块30之间的距离,形成有良好的线圈感应的效果,提高了无线充电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第二支撑部133为无线充电面板13背离容置腔111的一侧表面凹设的凹槽1331,凹槽1331用于容纳手机背面摄像头,第一支撑部131为平面或凸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31为平面或凸起,第二支撑部133为无线充电面板13背离容置腔111的一侧表面凹设的凹槽1331或者直接设置开孔,如此设置将放置于无线充电面板13上的手机对应第一支撑部131的区域位于更低的位置支撑或者避让、悬空,手机对应第一支撑部131的区域的表面可以与第一支撑部131的表面紧贴,减少了手机背面充电接收器和无线充电模块30之间的距离,形成有良好的线圈感应的效果,提高了无线充电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中控台充电模块10还包括磁吸件15,磁吸件15设于第一支撑部131背离容置腔111的一侧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磁吸件15的设置,对应手机与第一支撑部131抵接的区域设置,可以通过磁吸件15来吸附手机,便于手机充电过程中的固定,避免了手机充电过程中移动,提高了手机充电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支撑部131背离容置腔111的一侧表面设有环形槽1313,环形槽1313对应无线充电模块30设置,磁吸件15设于环形槽1313内。
在本实施例中,环形槽1313的设置,将磁吸件15设置于环形槽1313内,可以将磁吸件15隐藏至第一支撑部131内,避免了磁吸件15突出于第一支撑部131的表面,一方面可以提高无线充电面板13整体表面的平整度,提高了无线充电面板13的整体外观的美观度,另一方面可以将磁吸件15设置于环形槽1313内,对于磁吸件15具有限位和保护的效果,避免了磁吸件15的外表面与手机或者其他用具有过多的直接接触,保持了磁吸件15外观的完整性,提高了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中控台充电模块10还包括防滑件17,防滑件17设于第一支撑部131的一侧。
防滑件17连接于连接壳的一端端面,防滑件17的形状可以为块状、片状或者点状,还可以为条形状或者条纹状。防滑件17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31的表面的一侧,并沿面板13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也可以沿垂直面板13的延伸方向设置,也可以仅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31的表面的中部位置,或者呈环形环绕充电区域的周缘设置,还可以覆盖第一支撑部131的整个表面端面设置,在此不作限定。防滑件17的材质可以为硅胶、橡胶等,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将防滑件17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31的表面与手机的背面进行抵接,可以增加第一支撑部131的表面的摩擦力,进而增加了第一支撑部131的表面与手机的背面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了手机充电过程中移动,提高了手机充电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防滑件17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防滑件17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防滑件17的设置,多个防滑件17可以沿垂直面板1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也可以沿面板1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防滑件17可以对于第一支撑部131的表面与手机的背面之间的不同位置进行抵接,进而实现不同位置的摩擦力的增加,提高了第一支撑部131的表面与手机的背面稳定抵接的效果,避免了手机充电过程中移动,提高了手机充电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无线充电模块30包括无线充电控制电路板31和充电线圈33,充电线圈33对应第一支撑部131设置,充电线圈33电连接无线充电控制电路板31;
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1还包括半导体制冷片50,半导体制冷片50设于充电线圈33背离无线充电面板13的一侧,并电连接无线充电控制电路板31。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充电线圈33背离无线充电面板13的一侧设置半导体制冷片50。利用半导体材料的Peltier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以实现制冷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充电线圈33的一侧设置半导体制冷片50,可以实现对于充电线圈33的冷却降温的效果,最终达到更高效率的接收和利用汽车中控台手机无线充电区域中的电磁场进行高效率充电,实现稳定快速的手机无线充电且同时达到及时散热保护手机的充电体验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还包括手机散热器60,半导体制冷片50具有位于相对两侧的制冷面和发热面,手机散热器60设于半导体制冷片50朝向无线充电面板13的一侧表面并紧贴制冷面设置,手机散热器60电连接无线充电控制电路板31。
在本实施例中,手机散热器60用于连接充电线圈33和半导体制冷片50的制冷面,实现对于充电线圈33的冷却降温的效果,最终达到更高效率的接收和利用汽车中控台手机无线充电区域中的电磁场进行高效率充电,实现稳定快速的手机无线充电且同时达到及时散热保护手机的充电体验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散热风扇70和制冷片散热器80,制冷片散热器80设于半导体制冷片50背离无线充电面板13的一侧表面并紧贴发热面设置,多个散热风扇70分别设于制冷片散热器80的进风口和/或出风口,以对制冷片散热器80的进风口吹风和/或对制冷片散热器80的出风口抽风。
在本实施例中,制冷片散热器80用于连接半导体制冷片50的发热面,实现对于半导体制冷片50的发热面具有冷却降温的效果,进而实现半导体制冷片50的降温,便于半导体制冷片50的持续工作。散热风扇70的设置,可以对于制冷片散热器80内部提供流动的气流,流动的气流可以实现气体的快速流动,散热风扇70的强制对流来加快半导体制冷片50的发热面热量的散失,进而保证了制冷片散热器80对于充电线圈33的冷却降温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用于手机的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控台充电模块(10),所述中控台充电模块(10)包括底壳(11)和无线充电面板(13),所述底壳(11)用于安装至汽车前排主副驾驶座中间区域,所述无线充电面板(13)用于放置手机,所述底壳(11)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置腔(111),所述无线充电面板(13)盖合于所述开口,所述无线充电面板(13)包括第一支撑部(131)和第二支撑部(133),所述第一支撑部(131)用于支撑手机背面无线充电区域,所述第二支撑部(133)用于支撑手机背面摄像头区域,所述第一支撑部(131)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部(133)的高度;和
无线充电模块(30),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0)设于所述容置腔(111)内,并对应所述第一支撑部(131)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31)为凸台(1311),所述凸台(1311)用于支撑手机背面无线充电区域,所述第二支撑部(133)为平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133)为所述无线充电面板(13)背离所述容置腔(111)的一侧表面凹设的凹槽(1331),所述凹槽(1331)用于容纳手机背面摄像头,所述第一支撑部(131)为平面或凸起。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台充电模块(10)还包括磁吸件(15),所述磁吸件(15)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31)背离所述容置腔(111)的一侧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31)背离所述容置腔(111)的一侧表面设有环形槽(1313),所述环形槽(1313)对应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0)设置,所述磁吸件(15)设于所述环形槽(1313)内。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台充电模块(10)还包括防滑件(17),所述防滑件(17)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31)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件(17)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防滑件(17)间隔设置。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0)包括无线充电控制电路板(31)和充电线圈(33),所述充电线圈(33)对应所述第一支撑部(131)设置,所述充电线圈(33)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电路板(31);
所述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还包括半导体制冷片(50),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0)设于所述充电线圈(33)背离所述无线充电面板(13)的一侧,并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电路板(3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还包括手机散热器(60),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0)具有位于相对两侧的制冷面和发热面,所述手机散热器(60)设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0)朝向所述无线充电面板(13)的一侧表面并紧贴所述制冷面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还包括散热风扇(70)和制冷片散热器(80),所述散热风扇(7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制冷片散热器(80)设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0)背离所述无线充电面板(13)的一侧表面并紧贴所述发热面设置,多个所述散热风扇(70)分别设于所述制冷片散热器(80)的进风口和/或出风口,以对所述制冷片散热器(80)的进风口吹风和/或对所述制冷片散热器(80)的出风口抽风。
CN202322687126.8U 2023-09-28 2023-09-28 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 Active CN2207641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87126.8U CN220764180U (zh) 2023-09-28 2023-09-28 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87126.8U CN220764180U (zh) 2023-09-28 2023-09-28 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64180U true CN220764180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00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87126.8U Active CN220764180U (zh) 2023-09-28 2023-09-28 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641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32415B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
CN107846817B (zh) 电子装置的散热结构及散热器外壳
US11539824B2 (en) Split mobile phone radiator
CN220764180U (zh) 带半导体散热式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的汽车中控台
CN216056434U (zh)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无线充电器
CN205716874U (zh) 主动散热的远近光结合led车灯模组
CN107517578B (zh) 一种基于外置散热装置的整车控制器外壳
CN220653008U (zh) 一种可制冷的充电宝
CN211223165U (zh) 一种可加热和制冷的杯托及具有杯托的扶手结构
CN116209222A (zh) 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6391925U (zh) 一种带无线充功能的半导体高效散热器
CN214707263U (zh) 车载无线充电器
CN215186095U (zh) 一种主动式半导体制冷无线充电器
CN221900567U (zh)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
CN214708304U (zh)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散热支架
CN221393326U (zh) 摄像头安装座、车架和车辆
CN214355829U (zh) 一种车载手机散热型电子设备支架
CN221531056U (zh) 一种分体式车载无线充电器
CN219576671U (zh) 一种手机无线充电散热结构及汽车
CN219019397U (zh) 控制板散热装置及车载控制器
CN219960225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
CN219697366U (zh) 用于车辆的双充模块装置
CN221597461U (zh) 磁吸式无线充电设备
CN220910017U (zh) 无线磁吸风扇
CN220730611U (zh) 一种应用于投影仪散热装置的风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