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58120U - 带式浓缩压滤机的进泥结构 - Google Patents

带式浓缩压滤机的进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58120U
CN220758120U CN202322434690.9U CN202322434690U CN220758120U CN 220758120 U CN220758120 U CN 220758120U CN 202322434690 U CN202322434690 U CN 202322434690U CN 220758120 U CN220758120 U CN 2207581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d
mixing area
pipe
suction pipe
filter p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3469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鹏
王克军
陈尧
曹祥浩
冉启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Liangping Drainag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Liangping Drainag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Liangping Drainag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Liangping Drainag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3469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581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581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581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带式浓缩压滤机的进泥结构,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带式浓缩压滤机的进泥结构,包括:中空的进泥池,所述进泥池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进泥池的内部分隔为初步混合区和二次混合区,所述初步混合区内设置有扰流组件;进泥管,所述进泥管的一端为进泥口、另一端为出泥口,所述进泥管的出泥口与初步混合区一端连通,所述隔板远离出泥口的一端设置有连通槽。通过隔板将进泥池分隔为初步混合区和二次混合区,且抽吸管的进口设置在二次混合区内远离连通槽的一侧,使得泥水在进入进泥池后,需要在初步混合区内流动一遍,之后再进入二次混合区流动一遍,增加泥水流动的路径,从而使得进入的泥水与絮凝剂增加混合效果。

Description

带式浓缩压滤机的进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带式浓缩压滤机的进泥结构。
背景技术
带式浓缩压滤机是不用沉淀池而直接处理污水的压滤机,具有操作自动化,人力最节省,带式压滤机维持管理容易;机械性能优异耐久性良,最大的为是占地省;适用各种污泥脱水,效率高,处理量大;多重脱水,脱水能力强,污泥饼含水率低。
现有的带式浓缩压滤机主要包括进泥部分,上泥部分,压滤部分和出泥部分。进泥部分是一个矩形结构,污泥泵将污泥通过管道泵入矩形结构内,污泥和絮凝剂在矩形结构内进行混合,污泥和絮凝剂的混药动力主要来自于污泥泵入时的冲击力,由于污泥和絮凝剂混药时间短,因此絮凝效果不好,从而导致从上泥部分的污泥含水量高,最终出泥的含水量也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带式浓缩压滤机的进泥结构,解决了在进泥部分内,污泥与絮凝剂混合不够均匀,使得后续的泥水分离效果不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带式浓缩压滤机的进泥结构,包括:
中空的进泥池,所述进泥池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进泥池的内部分隔为初步混合区和二次混合区,所述初步混合区内设置有扰流组件;
进泥管,所述进泥管的一端为进泥口、另一端为出泥口,所述进泥管的出泥口与初步混合区一端连通,所述隔板远离出泥口的一端设置有连通槽,所述初步混合区和二次混合区之间通过连通槽连通;
抽吸管,所述抽吸管的一端为进口、另一端为驱动口,所述抽吸管的驱动口支撑在二次混合区侧壁上端,所述驱动口处插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向抽吸管内部插入并延伸至进口处,所述转轴位于抽吸管内部一段的外壁上设置有抽吸绞龙叶片,所述转轴靠近驱动口的一端与驱动马达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抽吸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泥输出管件。
优选的,所述扰流组件包括设置在初步混合区内部相对两侧壁的扰流板,所述扰流板在初步混合区内部相对两侧壁之间交错安装,且扰流板设置为倾斜状。
优选的,所述转轴靠近进口的一端外壁上转动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外端部与抽吸管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泥输出管件包括与抽吸管连接的出泥主管,所述出泥主管的侧壁上连接有多个出泥支管,所述出泥支管的另一端延伸至进泥池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进泥池的上表面边缘处开设有与抽吸管相配合的卡槽,所述进泥池的上表面边缘处还开设有用于对出泥支管卡接的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抽吸管的内部滑动设置有阻挡板,所述阻挡板滑动套接在转轴靠近驱动口的一端,所述阻挡板内侧设置有滑套,所述滑套滑动套接在转轴的外壁上,所述阻挡板与驱动口之间支撑有弹性件。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带式浓缩压滤机的进泥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隔板将进泥池分隔为初步混合区和二次混合区,且抽吸管的进口设置在二次混合区内远离连通槽的一侧,使得泥水在进入进泥池后,需要在初步混合区内流动一遍,之后再进入二次混合区流动一遍,增加泥水流动的路径,从而使得进入的泥水与絮凝剂增加混合效果。
通过扰流组件的设置,对流动的泥水阻挡,泥水冲击在扰流组件上,使得泥水与絮凝剂之间充分混合。
经过抽吸管、驱动马达、转轴、抽吸绞龙叶片之间的配合作用,抽吸绞龙叶片在驱动马达、转轴驱动下旋转,使得泥水在抽吸管、抽吸绞龙叶片之间向上抽吸最后进入出泥输出管件,在抽吸管内,抽吸绞龙叶片对泥水搅动,使得泥水与絮凝剂之间进一步混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泥池、扰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抽吸管、驱动马达、转轴、抽吸绞龙叶片、出泥主管、出泥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阻挡板、滑套、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泥池;2、隔板;3、连通槽;4、进泥管;5、扰流板;6、卡槽;7、限位槽;8、抽吸管;9、驱动马达;10、转轴;11、抽吸绞龙叶片;12、出泥主管;13、出泥支管;14、支架;15、阻挡板;16、滑套;17、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带式浓缩压滤机的进泥结构,包括:中空的进泥池1、进泥管4、抽吸管8;
所述进泥池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2,所述隔板2将进泥池1的内部分隔为初步混合区和二次混合区,所述初步混合区内设置有扰流组件,所述进泥管4的一端为进泥口、另一端为出泥口,所述进泥管4的出泥口与初步混合区一端连通,所述隔板2远离出泥口的一端设置有连通槽3,所述初步混合区和二次混合区之间通过连通槽3连通,所述抽吸管8的一端为进口、另一端为驱动口,所述抽吸管8的驱动口支撑在二次混合区侧壁上端,所述驱动口处插接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的一端向抽吸管8内部插入并延伸至进口处,所述转轴10位于抽吸管8内部一段的外壁上设置有抽吸绞龙叶片11,所述转轴10靠近驱动口的一端与驱动马达9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抽吸管8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泥输出管件。
对上述内容分析:在使用时,进泥管4的进泥口与污泥泵连接,污泥泵抽吸泥水通过进泥管4输出进入进泥池1的初步混合区左侧,同时将絮凝剂输出至初步混合区的左侧,进入的泥水与絮凝剂接触,泥水向右传输,受到扰流组件的作用,泥水与絮凝剂受到冲击而翻滚,泥水与絮凝剂之间进一步接触,使得泥水与絮凝剂初步混合均匀。初步混合均匀的泥水与絮凝剂从连通槽3进入二次混合区内并向左流动,驱动马达9驱动转轴10、抽吸绞龙叶片11旋转,使得抽吸管8的进口从二次混合区将泥水与絮凝剂抽吸出并通过出泥输出管件输出,在抽吸管8内,受到抽吸绞龙叶片11的搅动,使得泥水与絮凝剂二次混合。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所述扰流组件包括设置在初步混合区内部相对两侧壁的扰流板5,所述扰流板5在初步混合区内部相对两侧壁之间交错安装,且扰流板5设置为倾斜状。
对上述内容分析:扰流板5设置为多个,扰流板5之间交错设置,扰流板5将初步混合区内分隔形成折返的流通通道,在泥水和絮凝剂流动时,泥水和絮凝剂呈“S”状流动,扰流板5向初步混合区内右侧倾斜,因此,不会过于阻挡泥水和絮凝剂流动。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所述转轴10靠近进口的一端外壁上转动连接有支架14,所述支架14的外端部与抽吸管8的内壁固定连接。
对上述内容分析:支架14包括套在转轴10左端的轴承和连接在轴承外圈上的架体,架体与抽吸管8的内壁固定连接,使得转轴10在运转时较为平稳。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所述出泥输出管件包括与抽吸管8连接的出泥主管12,所述出泥主管12的侧壁上连接有多个出泥支管13,所述出泥支管13的另一端延伸至进泥池1的外侧。
对上述内容分析:通过多个出泥支管13的设置,将输出的泥水分散均匀,避免泥水堆积在带式浓缩压滤机的压滤部分,使得泥水整体较为平整,方便泥水分离。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所述进泥池1的上表面边缘处开设有与抽吸管8相配合的卡槽6,所述进泥池1的上表面边缘处还开设有用于对出泥支管13卡接的限位槽7。
对上述内容分析:通过限位槽7的设置,对出泥支管13支撑,通过卡槽6的设置,防止抽吸管8滑动。在抽吸管8的外部设置卡框,卡框与进泥池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对抽吸管8进一步限制。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所述抽吸管8的内部滑动设置有阻挡板15,所述阻挡板15滑动套接在转轴10靠近驱动口的一端,所述阻挡板15内侧设置有滑套16,所述滑套16滑动套接在转轴10的外壁上,所述阻挡板15与驱动口之间支撑有弹性件17。
对上述内容分析:阻挡板15、滑套16滑动套在转轴10的外壁上,转轴10在旋转时,阻挡板15、滑套16不会随之转动,使得阻挡板15、滑套16不对转轴10的转动造成影响。当阻挡板15左下侧泥水较多时,阻挡板15向右上侧移动,弹性件17受到压缩。当阻挡板15左下侧泥水较少时,阻挡板15在弹性件17的弹力推动下向左下侧移动,对泥水压紧,这样能够调整抽吸管8的内部左下侧的有效容积,使得输出的泥水压力相对稳定。阻挡板15边缘处与抽吸管8的内壁之间可以定期清理,去除淤泥,避免造成阻挡板15移动阻力较大而不能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带式浓缩压滤机的进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空的进泥池(1),所述进泥池(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2),所述隔板(2)将进泥池(1)的内部分隔为初步混合区和二次混合区,所述初步混合区内设置有扰流组件;
进泥管(4),所述进泥管(4)的一端为进泥口、另一端为出泥口,所述进泥管(4)的出泥口与初步混合区一端连通,所述隔板(2)远离出泥口的一端设置有连通槽(3),所述初步混合区和二次混合区之间通过连通槽(3)连通;
抽吸管(8),所述抽吸管(8)的一端为进口、另一端为驱动口,所述抽吸管(8)的驱动口支撑在二次混合区侧壁上端,所述驱动口处插接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的一端向抽吸管(8)内部插入并延伸至进口处,所述转轴(10)位于抽吸管(8)内部一段的外壁上设置有抽吸绞龙叶片(11),所述转轴(10)靠近驱动口的一端与驱动马达(9)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抽吸管(8)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泥输出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浓缩压滤机的进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组件包括设置在初步混合区内部相对两侧壁的扰流板(5),所述扰流板(5)在初步混合区内部相对两侧壁之间交错安装,且扰流板(5)设置为倾斜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浓缩压滤机的进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0)靠近进口的一端外壁上转动连接有支架(14),所述支架(14)的外端部与抽吸管(8)的内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浓缩压滤机的进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泥输出管件包括与抽吸管(8)连接的出泥主管(12),所述出泥主管(12)的侧壁上连接有多个出泥支管(13),所述出泥支管(13)的另一端延伸至进泥池(1)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式浓缩压滤机的进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泥池(1)的上表面边缘处开设有与抽吸管(8)相配合的卡槽(6),所述进泥池(1)的上表面边缘处还开设有用于对出泥支管(13)卡接的限位槽(7)。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式浓缩压滤机的进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管(8)的内部滑动设置有阻挡板(15),所述阻挡板(15)滑动套接在转轴(10)靠近驱动口的一端,所述阻挡板(15)内侧设置有滑套(16),所述滑套(16)滑动套接在转轴(10)的外壁上,所述阻挡板(15)与驱动口之间支撑有弹性件(17)。
CN202322434690.9U 2023-09-08 2023-09-08 带式浓缩压滤机的进泥结构 Active CN2207581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34690.9U CN220758120U (zh) 2023-09-08 2023-09-08 带式浓缩压滤机的进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34690.9U CN220758120U (zh) 2023-09-08 2023-09-08 带式浓缩压滤机的进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58120U true CN220758120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10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34690.9U Active CN220758120U (zh) 2023-09-08 2023-09-08 带式浓缩压滤机的进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581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14085U (zh) 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沉淀装置
CN210216551U (zh) 一种市政河道治理用清淤设备
CN202643421U (zh) 外置式射流膜生物反应器
CN114685027A (zh) 一种易拆卸的叠螺污泥脱水机及其脱水方法
CN117185475B (zh) 一种mbr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
CN220758120U (zh) 带式浓缩压滤机的进泥结构
CN218686580U (zh) 一种废水处理用沉淀池
CN113213604B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115465928A (zh) 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装置
CN210480968U (zh) Mbr膜生物反应器一体化设备
CN110255848B (zh) 污泥脱水系统
CN208071566U (zh) 移动式集成污泥脱水装置
CN213141542U (zh) 一种具有滤网清理功能的易排污式化粪池
CN218786536U (zh) 一种废水过滤装置
CN115304183B (zh) 一种高浓度废水高效净化处理装置
CN216236403U (zh) 一种奶牛场用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5799488U (zh) 立式高浓度厌氧发酵罐
CN218961906U (zh) 一种城市内排泄物收集处理设备
CN113510133B (zh) 一种餐厨湿垃圾的快速降解装置
CN219058665U (zh)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CN219630682U (zh) 一种高效沉淀装置
CN215975227U (zh) 一种化工污水治理用污水预处理装置
CN214457500U (zh) 一种高效废水处理装置
CN214735059U (zh) 一种自动清理的市政污水处理用净化装置
CN207243529U (zh) 一种高效回用的化纤纺织染色废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