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50389U - 一种高效加热发热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加热发热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50389U
CN220750389U CN202322290597.5U CN202322290597U CN220750389U CN 220750389 U CN220750389 U CN 220750389U CN 202322290597 U CN202322290597 U CN 202322290597U CN 220750389 U CN220750389 U CN 220750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pipe
inner heat
heating plat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9059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文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in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in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in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in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9059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503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50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503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加热发热体,涉及加热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加热器本体,水管至少设置有一组加热管组;加热管组由相互平行的两条加热管段组成;导热壳体上设置有两个管定位通道;管定位通道与加热管段相匹配;同一组加热管组的两加热管段分别嵌入到两个管定位通道内;发热板设置在同一组加热管组的两加热管段之间。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发热板为电加热板;由于发热板在两加热管段之间,因此发热板内外两侧热量分别被两侧的加热管段充分吸收,极大限度地提高发热板热量被吸收的效率,降低能量损耗,产热更加高效。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加热发热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热器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效加热发热体。
背景技术
发热体是能够发出热量并传递至被加热物体上的一种器件。水管发热体是其中一种,通过发热体产生热量后将热量传递至水管内流动的水中,实现对水的加热。
现有的水管发热体由包裹在水管外表面的发热丝组成;通过发热丝及与发热丝连接的导热体包裹在水管的外表面上。然而这种导热结构中,发热丝靠近水管的一侧热量能够被充分吸收,但发热丝远离水管一部分的热量,随着导热体散发到空中当中而不能够被水管内的水吸收,因此现有的发热体的热利用率较低,能量损耗较大。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加热发热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高效加热发热体,它包括有炉体;它包括有导热壳体、水管和设置在导热壳体内部的发热板;
所述水管至少设置有一组加热管组;所述加热管组由相互平行的两条加热管段组成;所述导热壳体上设置有两个管定位通道;管定位通道与加热管段相匹配;同一组加热管组的两加热管段分别嵌入到两个管定位通道内;所述发热板设置在同一组加热管组的两加热管段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管段的截面压扁成椭圆形状;加热管段截面的椭圆长轴与发热板相互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壳体由内导热块和套在内导热块外部的外壳主体组成;内导热块可拆卸连接在外壳主体上;所述发热板设置在内导热块的内部;外壳主体的内侧壁与内导热块之间形成对称设置在发热板两侧的两条管定位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内导热块内设置有与发热板相匹配的安装孔;所述发热板嵌入固定在安装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主体由两个外壳体拼接而成;所述外壳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凸缘;所述内导热块由两个内导热板组成;所述内导热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凸缘;通过螺栓穿过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并锁紧在螺母上后将两个外壳体和两个内导热板连接为一体;内导热板正对发热板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两个安装槽形成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主体和水管均为铜材料制作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管组的数量为三组;三组加热管组沿水平方向均匀排列。
进一步地,在相同水平面的加热管段之间通过连接过渡管拼接成“S”形状的弯管;相邻的弯管通过连接管相接通。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板为长条形状和圆柱形状中的任意一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下所述的所有优点: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发热板为电加热板;由于发热板在两加热管段之间,因此发热板内外两侧热量分别被两侧的加热管段充分吸收,极大限度地提高发热板热量被吸收的效率,降低能量损耗,产热更加高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水管的结构图;
图3是导热壳体的截面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A、导热壳体;A1、外壳体;A101、第一凸缘;A2、内导热板;A201、第二凸缘;A3、管定位通道;A4、发热板;A5、螺栓;B、水管;B1、接头;B2、连接管;B3、加热管段;B4、连接过渡管。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高效加热发热体,它包括有导热壳体A、水管B和设置在导热壳体A内部的发热板A4;水管B的两端均设置有接头B1;
所述水管B至少设置有一组加热管组;所述加热管组由相互平行的两条加热管段B3组成;所述导热壳体A上设置有两个管定位通道A3;管定位通道A3与加热管段B3相匹配;同一组加热管组的两加热管段B3分别嵌入到两个管定位通道A3内;所述发热板A4设置在同一组加热管组的两加热管段B3之间;
发热板A4为电加热板;由于发热板A4在两加热管段B3之间,因此发热板A4内外两侧热量分别被两侧的加热管段B3充分吸收,极大限度地提高发热板A4热量被吸收的效率,降低能量损耗,产热更加高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加热管段B3的截面压扁成椭圆形状;加热管段B3截面的椭圆长轴与发热板A4相互平行设置,椭圆形状(椭圆形状的长轴为椭圆长轴);采用截面椭圆形状的加热管段B3,其长轴与发热板A4相互平行,使得加热管段B3与内导热块的接触面积更大;
加热管段B3的整体与发热板A4能够更靠近;缩短了加热管段B3正对发热板A4表面的整体距离,提高热传递速度,使得热量能够迅速被吸收,降低热量损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热壳体A由内导热块和套在内导热块外部的外壳主体组成;
内导热块可拆卸连接在外壳主体上;所述发热板A4设置在内导热块的内部;外壳主体的内侧壁与内导热块之间形成对称设置在发热板A4两侧的两条管定位通道A3;
导热壳体A通过内导热块和外壳主体两个模块组成,并且内导热块和外壳主体可拆卸,方便导热壳体A的拆装维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内导热块内设置有与发热板A4相匹配的安装孔;所述发热板A4嵌入固定在安装孔内;发热板A4与安装孔内侧壁之间通过紧密贴合,使得发热板A4在安装孔内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外壳主体由两个外壳体A1拼接而成;所述外壳体A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凸缘A101;所述内导热块由两个内导热板A2组成;所述内导热板A2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凸缘A201;通过螺栓A5穿过第一凸缘A101和第二凸缘A201并锁紧在螺母上后将两个外壳体A1和两个内导热板A2连接为一体;内导热板A2正对发热板A4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两个安装槽形成安装孔;松开螺栓A5后外壳体A1就能够从内导热板A2上分离,并且水管B也能够从导热壳体A上拆出;两内导热板A2分离后,发热板A4就能够拆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外壳主体和水管均为铜材料制作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加热管组的数量为三组;三组加热管组沿水平方向均匀排列;三组加热管组水平排列,使得加热发热体的厚度更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在相同水平面的加热管段B3之间通过连接过渡管B4拼接成“S”形状的弯管;相邻的弯管通过连接管B2相接通;“S”形状结构的水管B体积更小,使得整个加热发热体更加小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发热板A4为长条形状和圆柱形状中的任意一种。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Claims (8)

1.一种高效加热发热体,它包括有导热壳体(A)、水管(B)和设置在导热壳体(A)内部的发热板(A4);
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B)至少设置有一组加热管组;所述加热管组由相互平行的两条加热管段(B3)组成;所述导热壳体(A)上设置有两个管定位通道(A3);管定位通道(A3)与加热管段(B3)相匹配;同一组加热管组的两加热管段(B3)分别嵌入到两个管定位通道(A3)内;所述发热板(A4)设置在同一组加热管组的两加热管段(B3)之间;所述加热管段(B3)的截面压扁成椭圆形状;加热管段(B3)截面的椭圆长轴与发热板(A4)相互平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加热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壳体(A)由内导热块和套在内导热块外部的外壳主体组成;
内导热块可拆卸连接在外壳主体上;所述发热板(A4)设置在内导热块的内部;外壳主体的内侧壁与内导热块之间形成对称设置在发热板(A4)两侧的两条管定位通道(A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加热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热块内设置有与发热板(A4)相匹配的安装孔;所述发热板(A4)嵌入固定在安装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加热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由两个外壳体(A1)拼接而成;所述外壳体(A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凸缘(A101);所述内导热块由两个内导热板(A2)组成;所述内导热板(A2)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凸缘(A201);通过螺栓(A5)穿过第一凸缘(A101)和第二凸缘(A201)并锁紧在螺母上后将两个外壳体(A1)和两个内导热板(A2)连接为一体;内导热板(A2)正对发热板(A4)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两个安装槽形成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加热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和水管(B)均为铜材料制作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加热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组的数量为三组;三组加热管组沿水平方向均匀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加热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在相同水平面的加热管段(B3)之间通过连接过渡管(B4)拼接成“S”形状的弯管;相邻的弯管通过连接管(B2)相接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加热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板(A4)为长条形状和圆柱形状中的任意一种。
CN202322290597.5U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高效加热发热体 Active CN2207503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90597.5U CN220750389U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高效加热发热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90597.5U CN220750389U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高效加热发热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50389U true CN220750389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59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90597.5U Active CN220750389U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高效加热发热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503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8199A (zh) 太阳能接收器
CN109244589A (zh) 一种模块化圆柱形电池液体冷却结构
CN220750389U (zh) 一种高效加热发热体
CN109631317A (zh) 一种多管串联极速加热装置
CN209655553U (zh) 一种多管串联极速加热装置
CN210373707U (zh) 一种水加热器
CN216123412U (zh) 一种电力通信高速散热通讯管
CN206312949U (zh) 电池包
CN204358974U (zh) 太阳能导热管
CN208028117U (zh) 一种圆柱形电池的串联和并联结构
CN109066007B (zh) 一种基于热管的大规模电池模组集成箱冷却系统
CN207991331U (zh) 一种中冷器用复合冷却管
CN202024509U (zh)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流道管与吸热片连接结构
CN214841744U (zh) 一种组合式太阳能导流管
CN203478630U (zh) 集热发电一体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
CN210951570U (zh) 一种家庭用水辅助换热空调机组
CN216346198U (zh) 一种即热式蒸汽发生器
CN207743295U (zh) 一种电芯的冷却装置
CN110139413A (zh) 内热式电磁换能器
CN210030039U (zh) 一种效率高的甲醇制氢设备用气液换热器
CN213484626U (zh) 一种便于装配的发电机壳体
CN215984165U (zh) 一种热交换器用无缝直纹换热管
CN217423915U (zh) 一种用于电池干燥的热交换器
CN103411320B (zh) 一种真空管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CN217402662U (zh) 一种薄膜水暖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