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48559U - 泳池水泵 - Google Patents

泳池水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48559U
CN220748559U CN202321827554.XU CN202321827554U CN220748559U CN 220748559 U CN220748559 U CN 220748559U CN 202321827554 U CN202321827554 U CN 202321827554U CN 220748559 U CN220748559 U CN 2207485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ump
partition plate
return pipe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2755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超
陶恒飞
吴广
黄宗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nji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nji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nji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nji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2755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485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485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485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泳池水泵,通过环形隔板、电机的主体的外壁、泵壳内壁之间形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水流在叶轮的作用下从分隔板的通孔流入第二流道,流向第一流道,最后通过第一回水管流出,形成冷却水循环;电控模块的操作面板设置在泵壳的上端且与第一流道相邻,保证使用者操作方便的同时,能够将热量通过泵壳热交换至第一流道的水流中并被循环水流带走,实现对操作面板的散热;电控模块的电控主板设置在导热端盖上,导热端盖设置在泵壳的末端,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直接接触,电控主板的热量传递至导热端盖,在由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循环水流和导热端盖进行热交换将热量带走。

Description

泳池水泵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水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泳池水泵。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为保持结构紧凑性与外观合理性,目前的变频泳池泵的操作面板与电控板基本都设置在电机顶部,电控板上部覆盖有操作面板与机盒,若无风扇与风道,仅靠自然对流冷却,可能存在散热不充分的问题。如何提升操作面板和电控主板的散热性能,是当下亟待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泳池水泵,旨在提升操作面板和电控主板的散热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泳池水泵,包括:
泵壳,所述泵壳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出水口、分隔板、环形隔板、导热端盖和至少一个第一回水管,所述分隔板设置在所述泵壳中,所述导热端盖设置在所述泵壳的一端,所述分隔板的一侧、所述导热端盖和所述泵壳的侧壁围合形成电机腔室,所述环形隔板设置在所述电机腔室中,所述环形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分隔板连接,所述环形隔板和所述泵壳的内壁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一回水管设置在所述环形隔板和所述电机腔室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一回水管用于将所述电机腔室中的水引流至所述泵壳外,所述第一进水口设置在所述泵壳的另一端,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泵壳的上端面;
电机,所述电机包括主体和叶轮,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分隔板的另一侧,所述主体设置在所述环形隔板中,所述主体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分隔板与所述叶轮连接,所述分隔板在位于所述环形隔板与所述主体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主体的外壁和所述环形隔板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电控模块,所述电控模块包括操作面板和电控主板,所述操作面板设置在所述泵壳的上端面并与所述第一流道相邻,所述电控主板设置在所述导热端盖上。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泳池水泵,通过环形隔板、电机的主体的外壁、泵壳内壁之间形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水流在叶轮的作用下从分隔板的通孔流入第二流道,流向第一流道,最后通过第一回水管流出,形成冷却水循环;电控模块的操作面板设置在泵壳的上端且与第一流道相邻,保证使用者操作方便的同时,能够将热量通过泵壳热交换至第一流道的水流中并被循环水流带走,实现对操作面板的散热;电控模块的电控主板设置在导热端盖上,导热端盖设置在泵壳的末端,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直接接触,电控主板的热量传递至导热端盖,在由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循环水流和导热端盖进行热交换将热量带走。通过上述方案,泳池水泵整体结构简单,充分进行流固壁面的对流换热,同时解决电机、操作面板和电控主板的散热问题,提升操作面板和电控主板的散热性能,且无需风冷式散热辅助极大的降低了噪音。
其中,还包括进水容器,所述进水容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所述进水容器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
其中,所述分隔板的另一侧和所述泵壳的内壁围合形成泵腔,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泵腔连通;所述泵壳还设置有蜗壳结构,所述蜗壳结构设置在所述泵腔中,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蜗壳结构中,所述蜗壳结构的出水处与所述出水口对齐设置,所述蜗壳结构的进水处通过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进水容器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回水管设置在所述泵腔中,所述第一回水管的进水端设置在所述分隔板上且与所述电机腔室连通,所述第一回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容器连通。
其中,所述进水容器包括第二回水管,所述第二回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容器内连通,所述第二回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回水管的出水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回水管的进水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回水管出水端的直径,所述第一回水管的出水端嵌套设置在所述第二回水管的进水端中。
其中,所述通孔设置有3至6个,所述通孔以所述分隔板的圆心为轴均匀环绕分布。
其中,所述电控主板和所述导热端壳之间的配合面设置有导热材料。
其中,所述操作面板的下端面还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穿过所述泵壳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中。
其中,所述散热翅片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流道中的水流方向一致。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泳池水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泵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泳池水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泵壳100、第一进水口110、出水口120、分隔板130、通孔131、环形隔板140、导热端盖150、第一回水管160、电机腔室170、泵腔180、蜗壳结构190、电机200、主体210、叶轮220、操作面板310、散热翅片311、电控主板320、进水容器400、第二进水口410、第二回水管420、滤篮4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相关技术中,为保持结构紧凑性与外观合理性,目前的变频泳池泵的操作面板与电控板基本都设置在电机顶部,电控板上部覆盖有操作面板与机盒,若无风扇与风道,仅靠自然对流冷却,可能存在散热不充分的问题。如何提升操作面板和电控主板的散热性能,是当下亟待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泳池水泵,通过环形隔板140、电机200的主体210的外壁、泵壳100内壁之间形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水流在叶轮220的作用下从分隔板130的通孔131流入第二流道,流向第一流道,最后通过第一回水管160流出,形成冷却水循环;电控模块的操作面板310设置在泵壳100的上端且与第一流道相邻,保证使用者操作方便的同时,能够将热量通过泵壳100热交换至第一流道的水流中并被循环水流带走,实现对操作面板310的散热;电控模块的电控主板320设置在导热端盖150上,导热端盖150设置在泵壳100的末端,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直接接触,电控主板320的热量传递至导热端盖150,在由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循环水流和导热端盖150进行热交换将热量带走。通过上述方案,泳池水泵整体结构简单,充分进行流固壁面的对流换热,同时解决电机200、操作面板310和电控主板320的散热问题,提升操作面板310和电控主板320的散热性能,且无需风冷式散热辅助极大的降低了噪音。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申请实施例做进一步阐述。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泳池水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泳池水泵包括泵壳100、电机200、电控模块。
泵壳100设置有第一进水口110、出水口120、分隔板130、环形隔板140、导热端盖150和至少一个第一回水管160,分隔板130设置在泵壳100中,导热端盖150设置在泵壳100的一端,分隔板130的一侧、导热端盖150和泵壳100的侧壁围合形成电机200腔室170,环形隔板140设置在电机200腔室170中,环形隔板140的一端与分隔板130连接,环形隔板140和泵壳100的内壁形成第一流道,第一回水管160设置在环形隔板140和电机200腔室170的内壁之间,第一回水管160用于将电机200腔室170中的水引流至泵壳100外,第一进水口110设置在泵壳100的另一端,出水口120设置在泵壳100的上端面;
电机200包括主体210和叶轮220,叶轮220设置在分隔板130的另一侧,主体210设置在环形隔板140中,主体210的输出端穿过分隔板130与叶轮220连接,分隔板130在位于环形隔板140与主体210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多个通孔131,主体210的外壁和环形隔板140之间形成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连通;
电控模块包括操作面板310和电控主板320,操作面板310设置在泵壳100的上端面并与第一流道相邻,电控主板320设置在导热端盖150上。
泳池水通过第一进水口110进入泵壳100后,在叶轮220转动的作用下,在泵腔180中,叶轮220与分隔板130之间形成高压腔,对应的,进水容器400中的储水空间形成相对低压的低压腔。泳池水在叶轮220的带动及高压作用下部分的水从出水口120排出,部分用于冷却的水从分隔板130的通孔131流向电机200腔室170;电机200腔室170中,通过环形隔板140、电机200的主体210的外壁、泵壳100内壁之间形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水流在叶轮220的作用下从分隔板130的通孔131流入第二流道,流向第一流道,最后通过第一回水管160流出,形成冷却水循环,水流从通孔131流入第二流道中,对电机200的主体210外壁进行冲刷,进行热交换实现降温,升温后的水流再从第二流道流至第一流道中,并通过第一回水管160流出泵壳100,如图中虚线部分所示;在循环水流对电机200的主体210冲刷降温的同时,循环水流还会对电机200腔室170部分的泵壳100内壁和导热端盖150进行冲刷,从而电控模块的操作面板310设置在泵壳100的上端且与第一流道相邻,保证使用者操作方便的同时,能够将热量通过泵壳100热交换至第一流道的水流中并被循环水流带走,实现对操作面板310的散热;电控模块的电控主板320设置在导热端盖150上,导热端盖150设置在泵壳100的末端,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直接接触,电控主板320的热量传递至导热端盖150,在由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循环水流和导热端盖150进行热交换将热量带走。通过上述方案,泳池水泵整体结构简单,充分进行流固壁面的对流换热,同时解决电机200、操作面板310和电控主板320的散热问题,提升操作面板310和电控主板320的散热性能,且无需风冷式散热辅助极大的降低了噪音。
在一实施例中,电机200的一端与导热端盖150抵接,环形隔板140与导热端盖150之间间隔预设距离。电机200的主体210的输出端穿过分隔板130与叶轮220连接,用于控制叶轮220转动,主体210的另一端与导热端盖150抵接,以使主体210的外壁、环形隔板140、电机200腔室170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完整无缝隙的U型流道,水流从分隔板130的通孔131流入,经过该U型流道后,从第一回水管160流出,保证冷却水循环流速稳定,水流的循环和散热均能够更加稳定。
在一实施例中,泳池泵机还包括进水容器400,进水容器400设置有第二进水口410,进水容器400与第一进水口110连通。进水容器400在远离泵壳100的一侧设置第二进水口410,泵壳100通过第一进水口与进水容器400连通,第一回水管160的一端设置在环形隔板140和电机200腔室170的内壁之间,另一端与进水容器400连通,使得电机200腔室170中的水流能够流到进水容器400中。其中,分隔板130朝向进水容器400的一侧与泵壳100的侧面围合形成泵腔180,出水口120设置在泵壳100的上端面且与泵腔180连通,第一进水口110位于泵腔180朝向进水容器400的一侧且与泵腔180连通。
泳池水通过第二进水口410流入进水容器400的储水空间中,再从进水容器400通过第一进水口110进入泵壳100后,在叶轮220转动的作用下,在泵腔180中,叶轮220与分隔板130之间形成高压腔,对应的,进水容器400中的储水空间形成相对低压的低压腔。泳池水在叶轮220的带动及高压作用下部分的水从出水口120排出,部分用于冷却的水从分隔板130的通孔131流向电机200腔室170;电机200主体210的外壁与环形隔板140和电机200腔室170的内壁形成两层的循环水流道,水流从通孔131流入电机200的主体210外壁和环形隔板140形成的第二流道中,对电机200的主体210外壁进行冲刷,进行热交换实现降温,升温后的水流再从第二流道流至环形隔板140和电机200腔室170的内壁形成的第一流道中,并通过第一回水管160流向相对低压的进水容器400内,如图中虚线部分所示;通过进水容器400的低压腔、泵腔180的高压腔、通孔131、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及第一回水管160形成水泵内部的冷却水循环。
通过构建泳池水泵内部的循环水流道实现水冷,通过进水容器400和泵腔180之间的形成低压腔和高压腔,并结合分隔板130的通孔131、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及第一回水管160形成的水循环流道,使得进入水泵的一部分泳池水从不同水压差及叶轮220的作用下从进水容器400流入泵壳100中直接对电机200的外壁进行冲刷降温,并且水流能够及时通过第一回水孔回流至进水容器400中,保证热水能够及时流出泵壳100,冷水能够及时循环对电机200进行降温,保证叶轮220与分隔板130之间的泳池水的充分流动,防止局部死水导致温升过高,引起机封失效问题,从而提升散热性能,保证泳池水泵在大功率工作下的正常散热。同时能够使得与第一流道相邻设置的操作面板310和设置在导热端盖150的电控主板320的热量能够分别通过泵壳100和导热端盖150与水流进行热交换,实现散热。
本申请的泳池水泵,对电机200主体210的外壁进行直接接触的降温,散热及时,并且通过流固壁面的对流换热同时实现对电控主板320和操作面板310的散热,相较于风冷的水泵或需要风冷辅助的水泵,噪音极低;并且通过高低水压差构建的内部冷却水循环,与电机200主体210热交换后升温的水流能够及时的流出电机200腔室170,提升散热性能,避免水流在泵壳100中长时间停留,散热不及时导致电机200故障。
在一实施例中,进水容器400还包括滤篮430,滤篮430设置在进水容器400中。滤篮430设置在进水容器400中,滤篮430内部为储水腔室,滤篮430用于过滤泳池水中杂质。
在一实施例中,泵壳100还设置有蜗壳结构190,蜗壳结构190设置在泵腔180中,叶轮220设置在蜗壳结构190中,蜗壳结构190的出水处与出水口120对齐设置,蜗壳结构190的进水处与进水容器400连通。蜗壳结构190的一侧与分隔板130之间组合形成蜗壳腔室,叶轮220设置在蜗壳腔室中,蜗壳结构190在朝向进水容器400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叶轮220的进水端通过开口与进水容器400连通,蜗壳结构190的上端设置有开口用于出水;进水容器400中的水在叶轮220转动的作用下,进入蜗壳腔室中,蜗壳腔室中叶轮220与分隔板130之间的区域,在叶轮220转动的作用下形成高压腔。进入蜗壳腔室中的水,在蜗壳腔室中注满水后,一部分水从蜗壳结构190的出水处流向泵壳100的出水口120流至泵壳100外部,另一部分水在叶轮220的作用下,从分隔板130的通孔131流入电机200腔室170中。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回水管160设置在泵腔180中,第一回水管160的进水端设置在分隔板130上且与电机200腔室170连通,第一回水管160的出水端与进水容器400连通。第一回水管160设置在泵腔180中,并位于蜗壳结构190外部,第一回水管160的进水端端面与分隔板130齐平,第一回水管160的出水端与进水容器400的储水空间连通。通过上述设置,水流经过环形隔板140和电机200腔室170的内壁形成的第二流道流入第一回水管160时,能够全部流入第一回水管160中;避免了在第一回水管160的进水端伸出分隔板130的情况下,会有热水在第一回水管160与环形隔板140和电机200腔室170内壁形成的缝隙中聚集影响散热的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进水容器400包括第二回水管420,第二回水管420的出水端与进水容器400内连通,第二回水管420的进水端与第一回水管160的出水端连接。进水容器400朝向泵壳10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回水管420,第二回水管420与第一回水管160连通,且第一回水管160与第二回水管420的接口位于泵腔180中。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回水管420的进水端的直径大于第一回水管160出水端的直径,第一回水管160的出水端嵌套设置在第二回水管420的进水端中。通过将第一回水管160嵌套设置在第二回水管420中,从而保持良好的密封,保证冷却水循环流量的稳定。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回水管160和第二回水管420的内径为4-6mm;通孔131的直径为4-6mm。回水管和通孔131的直径如果过小,则会引起局部流速过快,造成明显的滋水声形成噪音;如果直径过大,则会导致冷却水循环的流量过大,导致水泵整体的效率降低。因此,回水管的内径和通孔131的直径在满足冷却水量和不形成噪音的基础上要尽可能的小。
示例性地,第一回水管160的内径为4mm,外径为5mm,第二回水管420的内径为5mm,第一回水管160嵌套在第二回水管420中。在另一示例中,第一回水管160的外径为6mm,第二回水管420的内径为6mm,第一回水管160嵌套在第二回水管420中。
在一实施例中,通孔131设置有3至6个,通孔131以分隔板130的圆心为轴均匀环绕分布。通孔131均匀设置,整个使得水流在通过通孔131进入电机200腔室170中时能够使得水流更够更快地覆盖电机200的外壁,能够及时地对电机200的主体210整体都进行散热,提升散热效能。
在一实施例中,电控主板320和导热端壳之间的配合面设置有导热材料。其中,导热材料可以为铝、铜等导热性能优良的金属;也可以在电控主板320和导热端壳之间涂覆导热胶。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操作面板310的下端面还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311,散热翅片311穿过泵壳100设置在第一流道中,散热翅片311与泵壳100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其中,操作面板310的下端面指的是操作面板310与泵壳100接触的端面。通过在操作面板310的下端面设置散热翅片311,并穿过泵壳100直接插入第一流道中与循环冷却水流接触,能够更快速地将操作面板310的热量导入第一流道的水流中,进一步提升散热性能。泵壳100的操作面板310连接的端面设置有若干通孔,通孔数量与散热翅片311数量对应,通孔用于供散热翅片311穿过泵壳100设置在第一流道中,通孔与散热翅片311之间设置有密封垫,以使散热翅片311与泵壳100之间密封性良好,防止漏水。操作面310及其具有的散热翅片311通过螺钉压紧拱顶与泵壳100的顶端中部。
在一实施例中,散热翅片31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流道中的水流方向一致。散热翅片311与第一流道中的水流方向一致,能够避免对水流造成阻隔影响流速,从而保证散热性能的稳定,同时能够能加散热翅片311与水流的基础面积,更好地进行热交换。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申请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实质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申请的权利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泳池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泵壳,所述泵壳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出水口、分隔板、环形隔板、导热端盖和至少一个第一回水管,所述分隔板设置在所述泵壳中,所述导热端盖设置在所述泵壳的一端,所述分隔板的一侧、所述导热端盖和所述泵壳的侧壁围合形成电机腔室,所述环形隔板设置在所述电机腔室中,所述环形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分隔板连接,所述环形隔板和所述泵壳的内壁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一回水管设置在所述环形隔板和所述电机腔室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一回水管用于将所述电机腔室中的水引流至所述泵壳外,所述第一进水口设置在所述泵壳的另一端,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泵壳的上端面;
电机,所述电机包括主体和叶轮,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分隔板的另一侧,所述主体设置在所述环形隔板中,所述主体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分隔板与所述叶轮连接,所述分隔板在位于所述环形隔板与所述主体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主体的外壁和所述环形隔板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电控模块,所述电控模块包括操作面板和电控主板,所述操作面板设置在所述泵壳的上端面并与所述第一流道相邻,所述电控主板设置在所述导热端盖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泳池水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容器,所述进水容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所述进水容器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泳池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的另一侧和所述泵壳的内壁围合形成泵腔,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泵腔连通;所述泵壳还设置有蜗壳结构,所述蜗壳结构设置在所述泵腔中,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蜗壳结构中,所述蜗壳结构的出水处与所述出水口对齐设置,所述蜗壳结构的进水处通过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进水容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泳池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水管设置在所述泵腔中,所述第一回水管的进水端设置在所述分隔板上且与所述电机腔室连通,所述第一回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容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泳池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容器包括第二回水管,所述第二回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容器内连通,所述第二回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回水管的出水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泳池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水管的进水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回水管出水端的直径,所述第一回水管的出水端嵌套设置在所述第二回水管的进水端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泳池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设置有3至6个,所述通孔以所述分隔板的圆心为轴均匀环绕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泳池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主板和所述导热端盖之间的配合面设置有导热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泳池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面板的下端面还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穿过所述泵壳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中,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泵壳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泳池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流道中的水流方向一致。
CN202321827554.XU 2023-07-11 2023-07-11 泳池水泵 Active CN2207485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27554.XU CN220748559U (zh) 2023-07-11 2023-07-11 泳池水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27554.XU CN220748559U (zh) 2023-07-11 2023-07-11 泳池水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48559U true CN220748559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70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27554.XU Active CN220748559U (zh) 2023-07-11 2023-07-11 泳池水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485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93626A (zh) 进水多流道多集水盒加水泵的液冷散热水排
CN110048538A (zh) 一种可风冷的水冷电机
CN113453518A (zh) 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液冷散热器及液冷散热器系统
CN220748559U (zh) 泳池水泵
CN213028995U (zh) 一种5g基站降温装置
CN111262392B (zh) 一种便于装配的水冷电机
CN210003520U (zh) 一种循环式散热的电子水泵
CN111326978A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力电气配电柜
CN116243771A (zh) 一种应用于液冷散热器的液冷排
CN209930788U (zh) 一种便捷式水冷散热装置
CN116483186A (zh) 一种具有阻热结构的一体式液冷散热装置
CN215062570U (zh) 冷风扇
CN216982363U (zh) 液冷式散热模块
CN213991464U (zh) 液冷式散热模块及具有该液冷式散热模块的电子装置
CN115632520A (zh) 一种相变材料与油冷组合式循环冷却结构
CN211261351U (zh) 一种热泵机外壳散热结构
CN209100360U (zh) 一种便于冷却的风箱
CN116857201A (zh) 泳池水泵
CN217591463U (zh) 一种水冷散热器用水盖壳组件
CN221103905U (zh) 一种逆变电源
CN219220572U (zh) 用于电动压气机中的一体式冷却结构
CN216979714U (zh) 一种带泵散热冷头
CN215186120U (zh) 一种盘式电机定子散热系统
CN220830013U (zh) 一种电池冷媒直冷板
CN214407066U (zh) 进水多流道多集水盒加水泵的液冷散热水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