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48307U - 巷道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巷道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48307U
CN220748307U CN202322274890.2U CN202322274890U CN220748307U CN 220748307 U CN220748307 U CN 220748307U CN 202322274890 U CN202322274890 U CN 202322274890U CN 220748307 U CN220748307 U CN 2207483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adway
support
anchor
supporting
cush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7489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旭
孔令宇
孟凡燃
杨伟
付玉凯
马翔宇
骆俊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Energy Xinjiang Kuangou Mining Co ltd
Tiand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CHN Energy Group Xinjiang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Energy Xinjiang Kuangou Mining Co ltd
Tiand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CHN Energy Group Xinjiang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Energy Xinjiang Kuangou Mining Co ltd, Tiand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CHN Energy Group Xinjiang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Energy Xinjiang Kuangou Mi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7489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483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483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483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巷道支护结构,巷道支护结构包括用于支护巷帮的巷帮支护结构,巷帮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支护垫层和锚固组件,锚固组件穿过第一支护垫层并和穿设在巷帮内,锚固组件用于使第一支护垫层与巷帮的表面抵接,锚固组件包括多个交替设置的锚杆和第一锚索,其中,第一支护垫层由网状钢筋结构、包覆在网状钢筋结构两侧的橡胶垫层、以及填充在网状钢筋结构、橡胶垫层间隙内的泡沫金属材料组成,锚固组件与第一支护垫层限位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以提高巷道支护系统对冲击地压等动态载荷与常规静态载荷下的巷道围岩的支护效果。

Description

巷道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巷道支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巷道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巷道是在地表与煤体之间钻凿出的各种通路,用来运矿、通风、排水、行人,回采巷道是巷道中的一种,是服务于回采工作面的生产要道,其包括巷道顶部或巷道顶板(以下简称巷顶)以及位于两侧的巷道帮部(以下简称巷帮),由于回采工作面推进形成采空区,采空区顶板岩层超过一定区域面积后会破断,顶板从开始裸露到破断前,会在工作面前方与两侧形成高应力静载区,当顶板破断,则会在破断位置形成强烈的动载荷。高应力静载区的应力水平往往大于煤体的强度而导致煤体产生变形破坏,动载荷会释放强烈的冲击应力波,造成煤体冲击破坏,两种载荷会导致巷道变形,甚至破坏巷道围岩,严重制约回采工作面的正常生产。传统的巷道支护结构的锚索、锚杆主要是考虑静载作用下其对围岩的控制作用,而对于冲击地压巷道,巷道围岩受静载动载双重作用,在冲击地压事件发生时,单一的锚杆或锚索支护不能有效吸收冲力力,缺点明显,导致回采巷道不得不多次返修,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严重影响回采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因此,在对巷道支护结构进行设计时,还需考虑巷道支护系统抵抗动力破环的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巷道支护结构,以提高巷道支护系统对冲击地压等动态载荷与常规静态载荷下的巷道围岩的支护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巷道支护结构,巷道支护结构包括用于支护巷帮的巷帮支护结构,巷帮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支护垫层和锚固组件,锚固组件穿过第一支护垫层并和穿设在巷帮内,锚固组件用于使第一支护垫层与巷帮的表面抵接,锚固组件包括多个交替设置的锚杆和第一锚索,其中,第一支护垫层由网状钢筋结构、包覆在网状钢筋结构两侧的橡胶垫层、以及填充在网状钢筋结构、橡胶垫层间隙内的泡沫金属材料组成,锚固组件与第一支护垫层限位连接。
进一步地,网状钢筋结构为蜂窝状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锚索穿入巷帮的深度大于锚杆穿入巷帮的深度,在巷帮的高度方向上,位于巷帮端部的锚杆和与其相邻的第一锚索组成第一支护组,其余的任意一个锚杆和与其相邻的两个第一锚索组成第二支护组,第二支护组位于两个第一支护组之间。
进一步地,位于巷帮两端的锚杆和与其相邻的第一锚索组成第一支护组,第一支护组的锚杆包括杆体、调心球垫、调节限位件和拱形支撑部,杆体穿过第一支护垫层并穿设在巷帮内,调心球垫和拱形支撑部均套设在杆体上,拱形支撑部设置在调心球垫上且可相对调心球垫转动地设置,拱形支撑部用于支撑第一支护垫层并和第一支护垫层卡接,调节限位件设置在调心球垫背离拱形支撑部的一侧,以调节调心球垫、拱形支撑部和第一支护垫层在杆体上的位置并使第一支护垫层与巷帮表面抵接。
进一步地,拱形支撑部的边缘分布有多个卡钩,多个卡钩均穿过第一支护垫层并和第一支护垫层卡接;第一支护组的锚杆还包括尼龙垫圈,尼龙垫圈设置在调节限位件和调心球垫之间。
进一步地,拱形支撑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第一托架的端部和调心球垫连接,第二托架用于支撑第一支护垫层,第二托架背离杆体的一侧折弯形成卡钩。
进一步地,拱形支撑部沿杆体轴向上的高度不小于拱形支撑部底部最大直径的1/3。
进一步地,拱形支撑部内设有多道加强筋,多道加强筋沿杆体的周向分布。
进一步地,巷道支护结构还包括用于支护巷道顶部的巷顶支护结构,巷顶支护结构包括第二支护垫层和多个第二锚索,第二支护垫层与第一支护垫层组成相同且一体设置,多个第二锚索穿过第二支护垫层并穿设在巷顶内。
进一步地,多个第二锚索相互平行,第二锚索包括长锚索和短锚索,长锚索用于支护巷顶的中部区域,短锚索沿巷顶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巷道支护结构,巷道支护结构包括用于支护巷帮的巷帮支护结构,巷帮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支护垫层和锚固组件,锚固组件穿过第一支护垫层并和穿设在巷帮内,锚固组件用于使第一支护垫层与巷帮的表面抵接,锚固组件包括多个交替设置的锚杆和第一锚索,其中,第一支护垫层由网状钢筋结构、包覆在网状钢筋结构两侧的橡胶垫层、以及填充在网状钢筋结构、橡胶垫层间隙内的泡沫金属材料组成,锚固组件与第一支护垫层限位连接。
采用该方案,通过多个交替的锚杆和第一锚索实现对第一支护垫层的支撑以及对巷帮的支护,保证支护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一支护垫层由网状钢筋结构、橡胶垫层和泡沫金属材料组成,其中,网状钢筋结构用于保证第一支护垫层整体的结构强度,橡胶垫层和间隙内的泡沫金属材料均用于提供受力缓冲,同时泡沫金属材料也提高了第一支护垫层整体的结构强度,本方案的巷帮支护结构在受到冲击地压等动态载荷的冲击时,第一支护垫层整体以及锚固组件能够有效行程整体支护作用并尽可能地缓冲所受冲击,缓冲部分的冲击势能被反弹或被压缩在第一支护垫层的缓冲结构内,仅有小部分动态载荷会对巷帮围岩造成损伤,从而避免了传统的巷道支护结构在动静载荷的作用下支护效果差、围岩损伤大、巷道变形不可控的情况,进而提高了对巷道的支护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巷道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巷道支护结构的第一支护垫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巷道支护结构的第一支护组中的锚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巷帮支护结构;101、第一支护组;102、第二支护组;11、第一支护垫层;111、网状钢筋结构;112、橡胶垫层;113、泡沫金属材料;12、锚杆;121、杆体;122、调心球垫;123、调节限位件;124、拱形支撑部;1241、卡钩;1242、第一托架;1243、第二托架;13、第一锚索;
20、巷顶支护结构;21、第二支护垫层;22、第二锚索;221、长锚索;222、短锚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巷道支护结构,巷道支护结构包括用于支护巷帮的巷帮支护结构10,巷帮支护结构10包括第一支护垫层11和锚固组件,锚固组件穿过第一支护垫层11并和穿设在巷帮内,锚固组件用于使第一支护垫层11与巷帮的表面抵接,锚固组件包括多个交替设置的锚杆12和第一锚索13,其中,第一支护垫层11由网状钢筋结构111、包覆在网状钢筋结构111两侧的橡胶垫层112、以及填充在网状钢筋结构111、橡胶垫层112间隙内的泡沫金属材料113组成,锚固组件与第一支护垫层11限位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多个交替的锚杆12和第一锚索13实现对第一支护垫层11的支撑以及对巷帮的支护,保证支护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一支护垫层11由网状钢筋结构111、橡胶垫层112和泡沫金属材料113组成,其中,网状钢筋结构111用于保证第一支护垫层11整体的结构强度,橡胶垫层112和间隙内的泡沫金属材料113均用于提供受力缓冲,同时泡沫金属材料113也提高了第一支护垫层11整体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的巷帮支护结构10在受到冲击地压等动态载荷的冲击时,第一支护垫层11整体以及锚固组件能够有效行程整体支护作用并尽可能地缓冲所受冲击,缓冲部分的冲击势能被反弹或被压缩在第一支护垫层11的缓冲结构内,仅有小部分动态载荷会对巷帮围岩造成损伤,从而避免了传统的巷道支护结构在动静载荷的作用下支护效果差、围岩损伤大、巷道变形不可控的情况,进而提高了对巷道的支护效果。
如图2所示,网状钢筋结构111为蜂窝状结构。这样设置,提高了网状钢筋结构111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了巷帮支护结构10对巷帮的支护效果。其中,蜂窝状结构为多个正六边形组成的结构,蜂窝状结构在压缩过程中具有优良的吸能性能,当结构被压缩时,外力所做的功通过蜂窝壁不断折叠,转化为变形所需的塑性能(塑性:指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塑性变形的能力)。蜂窝状结构的设计参数主要包括正六边形钢筋结构的边长、钢筋直径、钢筋布置排距、充填泡沫金属材料113及橡胶垫层112厚度,参数设计时要根据冲击地压巷道实际冲击地压震级大小来确定。在本实施例中,正六边形网状钢筋结构111由屈服强度为500MPa,延伸率20%,冲击吸收功为120J的高冲击韧性钢材加工制成,钢筋直径5-12mm,正六边形网状钢筋结构111的排距根据实际确定(一般为50-100mm),排距与网状钢筋结构的刚度、吸能效果均成反比。
优选地,橡胶垫层112采用建筑用减震橡胶,弹模6000kPa,阻尼比0.3,橡胶垫层112具有良好的阻尼耗能作用。
进一步地,泡沫金属材料113可采用分布有大量孔洞的泡沫铝,使得泡沫金属材料113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即单位质量物料所具有的总面积),一般泡沫金属材料113比表面积约为1000-4000m2/m3,密度350-750kg/m3,抗压强度3.5-10MPa,泡沫铝充填正六边形网状钢筋结构111、以及正六边形网状钢筋结构111与橡胶垫层112之间的间隙内,以进一步提高网状钢筋结构111的抗冲击能力。其中,为降低成本,也可采用泡沫高分子材料替代泡沫铝材料,在此不一一举例。
如图1所示,第一锚索13穿入巷帮的深度大于锚杆12穿入巷帮的深度,在巷帮的高度方向上,位于巷帮端部的锚杆12和与其相邻的第一锚索13组成第一支护组101,其余的任意一个锚杆12和与其相邻的两个第一锚索13组成第二支护组102,第二支护组102位于两个第一支护组10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巷帮在端部位置的稳定性较低,比较容易出现崩溃的情况,因而采用一个锚杆12与一个第一锚索13的组合成的第一支护组101对该位置进行支护,保证支护效果的同时尽可能不对巷帮的端部位置的结构强度造成影响。通过第一锚索13、锚杆12的交替设置以及对第一支护组101、第二支护组102的分布,能够在保证对巷帮的起到稳定支护的同时对不同的巷帮区域进行针对化的支护,在提高支护效果的基础上也不会过多造成材料的浪费。具体地,锚杆12在浅层内打入岩体,提供高强度的支护力,第一锚索13深层内打入,有利于维持整个巷帮支护结构1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第一支护组101和第二支护组102的设置,在静载作用下,巷帮支护结构10可以提供高支护阻力,保持巷道帮部围岩的稳定性;在动载作用下,由于锚杆与第一锚索等支护材料具有高冲击韧性和高延伸率,具有良好的吸能减冲作用,能与巷道围岩协调变形,形成统一的高抗冲击体,直至冲击能量耗散。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护组101内的锚杆12与第一锚索13之间的间隙为A,第二支护组102内任意相邻的锚杆12和第一锚索13之间的间隙为B,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A和B的关系进行限定,进一步避免了第一支护组101对巷帮的结构强度产生影响的情况,保证支护效果和支护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护组101为两个,第二支护组102为一个。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护组101和第二支护组102的数量可根据巷道的实际高度进行调整,第一支护组101采用的锚杆12的结构和第二支护组102采用的锚杆12的结构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在一个未示出图的其他实施例中,巷道整体高度较低,此时可仅设置一个第二支护组102,操作人员可以使得第二支护组102中的锚杆12和第一锚索13之间的距离变大、并使得锚杆12同样采用第一支护组101的锚杆12结构,以保证支护效果。再如一个未示出图的其他实施例中,巷道整体高度较高,可设置两个第一支护组101分别支护巷帮的两端并设置多个第二支护组102提高对巷帮的支护效果,且第二支护组102中的锚杆12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采用与第一支护组101中的锚杆12相同的结构。在此不一一举例。
如图1和图3所示,位于巷帮两端的锚杆12和与其相邻的第一锚索13组成第一支护组101,第一支护组101的锚杆12包括杆体121、调心球垫122、调节限位件123和拱形支撑部124,杆体121穿过第一支护垫层11并穿设在巷帮内,调心球垫122和拱形支撑部124均套设在杆体121上,拱形支撑部124设置在调心球垫122上且可相对调心球垫122转动地设置,拱形支撑部124用于支撑第一支护垫层11并和第一支护垫层11卡接,调节限位件123设置在调心球垫122背离拱形支撑部124的一侧,以调节调心球垫122、拱形支撑部124和第一支护垫层11在杆体121上的位置并使第一支护垫层11与巷帮表面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限位件123为螺母,杆体121的外周具有外螺纹,操作人员可通过转动螺母实现对拱形支撑部124、调心球垫122、第一支护垫层11在杆体121延伸方向上的位置的调节并实现对第一支护垫层11在巷帮表面的预紧或压紧。这样设置,保证第一支护组101对巷帮端部支护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通过拱形支撑部124与第一支护垫层11的卡接,保证了第一支护组101对第一支护垫层11的支撑效果。
如图3所示,拱形支撑部124的边缘分布有多个卡钩1241,多个卡钩1241均穿过第一支护垫层11并和第一支护垫层11卡接;第一支护组101的锚杆12还包括尼龙垫圈,尼龙垫圈设置在调节限位件123和调心球垫122之间。这样设置,通过多个卡钩1241与第一支护垫层11的卡接,有利于限制第一支护组101与第一支护垫层11的相对位置,同时保证第一支护组101与第一支护垫层11连接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通过尼龙垫圈降低调节限位件123与调心球垫122之间的抵碰损伤或摩擦损伤,有利于保证调节限位件123对调心球垫122等结构的调节效果,提高锚杆12的使用寿命。可选地,尼龙垫圈和拱形支撑部124也均与杆体121的外周螺纹连接,有利于保证锚杆12第一支护垫层11的压紧效果。
具体地,拱形支撑部124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托架1242和第二托架1243,第一托架1242的端部和调心球垫122连接,第二托架1243用于支撑第一支护垫层11,第二托架1243背离杆体121的一侧折弯形成卡钩124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托架1242的一端用于与调心球垫122连接,另一端用于支撑第二托架1243,第二托架1243包括设置在第一托架1242端部的托块和与拖块连接的托盘,托盘用于支撑第一支护垫层11,这样设置,有利于提高拱形支撑部124对第一支护垫层11的支护面积,同时便于卡钩1241的快速成型。其中,第二托架1243(主要是托盘)采用弹性钢片制作,在具有刚度的基础上还有一定的弹性,不易发生损伤。
进一步地,拱形支撑部124沿杆体121轴向上的高度不小于拱形支撑部124底部最大直径的1/3。这样设置,使得拱形支撑部124不易出现变形,保证拱形支撑部124的结构强度以及对巷帮的支护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拱形支撑部124内设有多道加强筋,多道加强筋沿杆体121的周向分布。这样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拱形支撑部124的整体结构强度以及支护效果。
如图1所示,巷道支护结构还包括用于支护巷道顶部的巷顶支护结构20,巷顶支护结构20包括第二支护垫层21和多个第二锚索22,第二支护垫层21与第一支护垫层11组成相同且一体设置,多个第二锚索22穿过第二支护垫层21并穿设在巷顶内。这样设置,便于第一支护垫层11和第二支护垫层21的加工成型,且进一步提高了对巷道整体的支护效果。
具体地,多个第二锚索22相互平行,第二锚索22包括长锚索221和短锚索222,长锚索221用于支护巷顶的中部区域,短锚索222沿巷顶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长锚索221为一个,短锚索222为多个且对称分布在长锚索221的两侧,长锚索221伸入岩层的深度大于短锚索222伸入岩层的深度。这样设置,避免了多个第二锚索22长度相同时,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巷道顶板可能会出现破断,进而导致多个第二锚索22对巷顶的支护均失效的情况,将第二锚索22分为长短两种类型锚索,当短锚索222所在的岩层发生破溃时,长锚索221仍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护作用,且长锚索221设置于巷顶中部,提高了其对巷顶中部的支撑力,进而提高开采掘进的安全性。可以理解的是,长锚索221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在其他未示出图的实施例中,长锚索221为多个并均用于支撑巷顶的中部区域,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其中,多个第二锚索22相互平行,且如图1所示,巷帮支护结构10中的锚杆12和第一锚索13也相互平行,平行设置稳定性较强,施工也更为方便快捷。进一步地,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巷顶支护结构20和巷帮支护结构10已经可以对巷道起到良好的支护效果,避免了需要设置倾斜的锚杆或者锚索提高支护效果,但倾斜的锚杆或锚索更容易引起岩层的破溃的情况而难以稳定设置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的锚杆12为高冲击韧性锚杆,破断强度850MPa以上,冲击吸收功达到100J以上,杆体121公称直径22mm,长度2.4m,杆体121尾部螺纹规格M24,螺纹长度150mm,采用滚压加工工艺成型,配高强度扭矩螺母(即调节限位件123)。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锚索13和短锚索222为21.8mm、1×19股高强度高延伸率钢绞线,长度4.3m,长锚索221为28.6mm、1×19股高强度高延伸率钢绞线,长度7.3m,上述锚索均为高延伸率锚索,强度高于1790MPa,延伸率超过8%。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巷道支护结构,在静载作用下,可以提供高支护阻力,保持巷道围岩稳定性;在动载作用下,由于支护材料具有高冲击韧性和高延伸率,具有良好的吸能减冲作用,与巷道围岩协调变形,形成统一的高抗冲击体,直至冲击能量耗散。该巷道支护结构可以改善动载作用下锚杆或锚索易破断导致的支护结构失效的情况,提高巷道支护结构在冲击地压等动载作用下的抗冲击性能。
该巷道支护结构的安装方法大致如下:
1、顶板支护的施工工艺流程为:
①铺设第二支护垫层21、临时支护固定、联网;
②钻孔、清孔;
③安装树脂锚固剂、第二锚索22;
④搅拌树脂锚固剂;
⑤等待1分钟左右;
⑥装托板和锚具;
⑦张拉第二锚索22;
⑧施工下一根第二锚索22。
2、两帮锚杆和锚索施工工艺:
2.1、锚杆施工工艺:
①钻孔、清孔;
②安装树脂锚固剂和锚杆12;
③搅拌树脂锚固剂;
④等待1分钟左右;
⑤铺设第一支护垫层11;
⑥拧紧调节限位件123;
⑦安装其它锚杆12。
2.1、锚索施工工艺:
①钻孔、清孔;
②安装树脂锚固剂和第一锚索13;
③搅拌树脂锚固剂;
④等待1分钟左右;
⑤装托板和锚具;
⑥张拉第一锚索13;
⑦安装下一根第一锚索13。
支护完成后,每掘进50m,对锚杆12锚固力及预紧力进行抽检。锚固力抽检比例5%,预紧力抽检比例20%。抽检指标为:锚杆12锚固力不得低于190kN;锚杆12预紧力矩不得低于400N·m。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巷道支护结构包括用于支护巷帮的巷帮支护结构(10),所述巷帮支护结构(10)包括第一支护垫层(11)和锚固组件,所述锚固组件穿过所述第一支护垫层(11)并和穿设在所述巷帮内,所述锚固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一支护垫层(11)与所述巷帮的表面抵接,所述锚固组件包括多个交替设置的锚杆(12)和第一锚索(13),其中,所述第一支护垫层(11)由网状钢筋结构(111)、包覆在所述网状钢筋结构(111)两侧的橡胶垫层(112)、以及填充在所述网状钢筋结构(111)、所述橡胶垫层(112)间隙内的泡沫金属材料(113)组成,所述锚固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护垫层(11)限位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钢筋结构(111)为蜂窝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索(13)穿入所述巷帮的深度大于所述锚杆(12)穿入所述巷帮的深度,在所述巷帮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巷帮端部的所述锚杆(12)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锚索(13)组成第一支护组(101),其余的任意一个所述锚杆(12)和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锚索(13)组成第二支护组(102),所述第二支护组(102)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护组(10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巷帮两端的所述锚杆(12)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锚索(13)组成第一支护组(101),所述第一支护组(101)的所述锚杆(12)包括杆体(121)、调心球垫(122)、调节限位件(123)和拱形支撑部(124),所述杆体(121)穿过所述第一支护垫层(11)并穿设在所述巷帮内,所述调心球垫(122)和所述拱形支撑部(124)均套设在所述杆体(121)上,所述拱形支撑部(124)设置在所述调心球垫(122)上且可相对所述调心球垫(122)转动地设置,所述拱形支撑部(124)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支护垫层(11)并和所述第一支护垫层(11)卡接,所述调节限位件(123)设置在所述调心球垫(122)背离所述拱形支撑部(124)的一侧,以调节所述调心球垫(122)、所述拱形支撑部(124)和所述第一支护垫层(11)在所述杆体(121)上的位置并使所述第一支护垫层(11)与所述巷帮表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支撑部(124)的边缘分布有多个卡钩(1241),多个所述卡钩(1241)均穿过所述第一支护垫层(11)并和所述第一支护垫层(11)卡接;所述第一支护组(101)的所述锚杆(12)还包括尼龙垫圈,所述尼龙垫圈设置在所述调节限位件(123)和所述调心球垫(12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支撑部(124)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托架(1242)和第二托架(1243),所述第一托架(1242)的端部和所述调心球垫(122)连接,所述第二托架(1243)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支护垫层(11),所述第二托架(1243)背离所述杆体(121)的一侧折弯形成所述卡钩(124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支撑部(124)沿所述杆体(121)轴向上的高度不小于所述拱形支撑部(124)底部最大直径的1/3。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支撑部(124)内设有多道加强筋,多道所述加强筋沿所述杆体(121)的周向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巷道支护结构还包括用于支护巷道顶部的巷顶支护结构(20),所述巷顶支护结构(20)包括第二支护垫层(21)和多个第二锚索(22),所述第二支护垫层(21)与所述第一支护垫层(11)组成相同且一体设置,多个所述第二锚索(22)穿过所述第二支护垫层(21)并穿设在所述巷顶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锚索(22)相互平行,所述第二锚索(22)包括长锚索(221)和短锚索(222),所述长锚索(221)用于支护所述巷顶的中部区域,所述短锚索(222)沿所述巷顶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
CN202322274890.2U 2023-08-22 2023-08-22 巷道支护结构 Active CN2207483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74890.2U CN220748307U (zh) 2023-08-22 2023-08-22 巷道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74890.2U CN220748307U (zh) 2023-08-22 2023-08-22 巷道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48307U true CN220748307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66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74890.2U Active CN220748307U (zh) 2023-08-22 2023-08-22 巷道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483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43380B2 (en) Asymmetric support structure of entry driven along gob-side under unstable roof in deep mines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CN111425231B (zh) 一种长短锚索协调吸能让压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06523003A (zh) 一种适于深部开采巷道的刚柔耦合吸能支护技术
CN205154203U (zh) 一种防治顶板滑移破坏的全锚索支护结构
CN207609439U (zh) 一种吸能-抗震锚杆
CN220748307U (zh) 巷道支护结构
Qi et al.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surrounding rock in deep coal seam roadway with large dip angl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eak structural plane
CN110925001A (zh) 一种防止锚索失效弹射的缓冲保护装置
CN109958208A (zh) 一种摩擦-椭圆形软钢棒复合阻尼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807776A (zh) 锻锤减震系统
CN112376558A (zh) 锚索锚垫板及锚索施工方法
CN202544879U (zh) 一种高强度巷道支护装置
CN113153363B (zh) 一种高地应力下的隧道柔性支护结构
CN111101988B (zh) 煤矿冲击矿压或大变形巷道的锚杆索支护系统及支护方法
CN106640161A (zh) 一种具有良好延伸量的高强度吸能锚杆
CN219034787U (zh) 一种巷道围岩片掉区域锚杆配套垫板
CN213202133U (zh) 一种起重行车
CN220451897U (zh) 一种巷道底板的防底鼓支护结构
CN215594379U (zh) 一种倒t形钢-木-混凝土组合梁
CN216239877U (zh) 建筑墙面的节能型加固结构
CN215979422U (zh) 一种顶板支护装置
CN210507830U (zh) 一种钢吊柱与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
CN216893725U (zh)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墙柱脚连接结构
CN116201573B (zh) 一种用于岩爆隧道防控系统的施工方法
CN218454756U (zh) 一种顶板支护锚索托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