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47545U - 一种新型的墙体抹泥刀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墙体抹泥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47545U
CN220747545U CN202322320327.4U CN202322320327U CN220747545U CN 220747545 U CN220747545 U CN 220747545U CN 202322320327 U CN202322320327 U CN 202322320327U CN 220747545 U CN220747545 U CN 2207475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trowel
side face
piece
mount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2032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232032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475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475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475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墙体抹泥刀,涉及建筑工程施工相关技术领域。在本申请中,安装座在刀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设置在刀板上,在刀板的长度方向上具有背向设置在安装座上的两个侧面,在刀板的长度方向上,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较另一个侧面更靠近刀板的边缘;把手件与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且配合夹持安装座上,以使墙体抹泥刀具有第一装配状态和第二装配状态;在第一装配状态下,把手件与一个侧面配合并向远离另一个侧面的一侧延伸;在第二装配状态下,把手件与另一个侧面配合并向远离一个侧面的一侧延伸。本申请可提高墙体抹泥刀的适应性及便携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的墙体抹泥刀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施工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墙体抹泥刀。
背景技术
墙体抹泥刀是瓦工的常用工具之一。在抹泥刀板上安装手柄,会存在手柄的长度加长了墙体抹泥刀的整体长度,进而不便于携带。而在考虑到墙体抹泥刀的便携性时,手柄的设置使得墙体抹泥刀存在适应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墙体抹泥刀,包括:
刀板;
安装座,在所述刀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设置在所述刀板上,在所述刀板的长度方向上具有背向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的两个侧面,在所述刀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较另一个侧面更靠近所述刀板的边缘;以及
把手件与连接件,所述把手件与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且配合夹持所述安装座上,以使所述墙体抹泥刀具有第一装配状态和第二装配状态;
其中,在所述第一装配状态下,所述把手件与所述一个侧面配合并向远离所述另一个侧面的一侧延伸;
在所述第二装配状态下,所述把手件与所述另一个侧面配合并向远离所述一个侧面的一侧延伸。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通过把手件与连接件的可拆卸连接对安装座夹持固定,使得墙体抹泥刀可在第一装配状态和第二装配状态之间转换,墙体抹泥刀可在第一装配状态或第二装配状态下使用,进行抹泥操作,提高了墙体抹泥刀的适应性,墙体抹泥刀可在由第一装配状态转换为第二装配状态时提高便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新型的墙体抹泥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抹泥刀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把手件和连接件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把手件和连接件配合时的爆炸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抹泥刀板、把手件及连接件装配时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把手件和连接件配合时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抹泥刀板、把手件及连接件在另一种装配方式下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抹泥刀板、把手件及连接件在另一种装配方式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中新型的墙体抹泥刀的结构示意图。墙体抹泥刀100可包括抹泥刀板10、把手件20以及与把手件20连接以夹设固定抹泥刀板10的连接件30。抹泥刀板10可实现在墙体上的抹泥操作。把手件20可在用户的握持下,实现用户对墙体抹泥刀100的把持控制,进而用户可通过抹泥刀板10在墙体上进行抹泥操作。连接件30与把手件20可拆卸连接,实现把手件20在抹泥刀板10的安装。
请参阅图2,图2为图1中抹泥刀板10的结构示意图。抹泥刀板10可包括刀板11以及在刀板11厚度方向上设置在刀板11的一侧的安装座12。刀板11作为抹泥刀板10的主体,可用于实现在墙体上的抹泥操作。安装座12可在连接件30的配合下实现与把手件20的连接,进而使得刀板11可在安装座12与连接件30的配合下与把手件20连接固定。
请参阅图2,刀板11可采用硬质金属、塑料或木材等材料制成。刀板11整体可呈板状结构。具体的,刀板11大体可为梯形板或矩形板。
请参阅图2,安装座12可采用硬质金属、塑料或木材等材料制成,当然也可采用与刀板11一样的材料制成。安装座12可采用螺接、焊接、卡接或粘接等方式与刀板11连接固定。当然,安装座12也可采用注塑成型等工艺与刀板11成型为一体结构。甚至安装座12也可采用其他方法与刀板11成为一体结构。
安装座12在刀板1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在刀板11靠近边缘的部位。即,安装座12在刀板11的长度方向上,偏离刀板11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部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12在刀板11的长度方向上邻近刀板11的边缘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台12可为四棱台。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12可具有侧面121、与侧面121背向设置在安装座12的两侧的侧面122、连接侧面121与侧面122的侧面123以及与侧面123背向设置在安装座12的两侧并连接侧面121与侧面122的侧面124。其中,侧面121、侧面123、侧面122及侧面124依次首尾相连接。侧面121与侧面122相对设置。侧面123与侧面124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侧面121与侧面122在刀板11的长度方向上背向设置在安装座12的两侧。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刀板11的长度方向上,侧面122较侧面121更靠近刀板11的边缘。在一些实施例中,侧面121为平面。在一些实施例中,侧面121与刀板11设置安装座12的表面的夹角为A,可通过夹角A来调节把手件20的朝向,使得把手件20的朝向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方便手握。在一些实施例中,夹角A在86°-89°。在一些实施例中,夹角A可为87°。在一些实施例中,侧面122为平面。在一些实施例中,侧面122与刀板11设置安装座12的表面的夹角为A。在一些实施例中,侧面121与侧面122的夹角为180-2A。
在一些实施例中,侧面123与侧面124在刀板11的宽度方向上背向设置在安装座12的两侧。在一些实施例中,侧面123为平面。在一些实施例中,侧面123与刀板11设置安装座12的表面的夹角为A。在一些实施例中,侧面124为平面。在一些实施例中,侧面124与刀板11设置安装座12的表面的夹角为A。在一些实施例中,侧面123与侧面124的夹角为180-2A。
请参阅图2,安装座12设置有贯穿侧面121和侧面122的插孔1201。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孔1201可为条形孔。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孔1201的延伸方向可与刀板11设置安装座12的表面平行。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孔具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孔壁及两相对设置的第二孔壁。两个第一孔壁及两个第二孔壁相互配合形成插孔1201。两个第一孔壁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第二孔壁之间的距离L1。进而可配合把手件20的设置,使得把手件20可在插孔1201的两个第二孔壁之间调节倾斜角,使得把手件20与安装座12的侧面121、侧面122配合。
请参阅图2,安装座12设置有贯穿侧面123和侧面124的插孔1202。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孔1202可为条形孔。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孔1202的延伸方向可与刀板11设置安装座12的表面平行。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孔具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孔壁及两相对设置的第二孔壁。两个第一孔壁及两个第二孔壁相互配合形成插孔1202。两个第一孔壁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第二孔壁之间的距离L1。进而可配合把手件20的设置,使得把手件20可在插孔1202的两个第二孔壁之间调节倾斜角,使得把手件20与安装座12的侧面121、侧面122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12可至少在侧面121、侧面123、侧面122及侧面124中至少一个上设置有限位槽1203,以与把手件20和/或连接件30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槽1203可为多个,并在安装座12远离刀板11的方向或安装座12的延伸方向或在两个第二孔壁的排列方向上排布。
请参阅图3和图4,图3为图1中把手件20和连接件30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把手件20和连接件30配合时的爆炸分解示意图。把手件20可包括用于穿设连接件30的把手部21、设置在把手部21的一端并与连接件30连接的固定件22以及设置在把手部21的另一端且与连接件30配合的弹性阻尼圈23。把手部21作为把手件20的主体,可被用户握持,固定件22用于将连接件30固定在把手部21上。把手部21在设置弹性阻尼垫圈23的一端通过弹性阻尼垫圈23与连接件30配合固定抹泥刀板10。
把手部21可大体呈杆状结构。把手部21可采用硬质金属、塑料或木材等材料制成,当然也可采用与抹泥刀板10相同的材料制成。把手部21内设置穿孔2101,以与连接件30配合。穿孔2101可在把手部21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把手部21在靠近固定件22的一端设置螺接部,以与固定件22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把手部21在弹性阻尼垫圈23配合的端部的端面为平面,且与穿孔2101的延伸方向垂直,进而与侧面121、侧面122、侧面123和侧面124任一侧面直接接触或通过弹性阻尼垫圈23接触时,使得把手部21在角度A的配合下呈向上微微斜翘的状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方便手握。当然,也可以调节把手部21在端部的端面,使得把手部21更加向上斜翘。
固定件22可呈旋钮状结构。固定件22可与螺接部螺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22可不与螺接部螺接,而是采用其他转动连接的方式与把手部22转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22可仅与把手部22接触,而不转动连接。
弹性阻尼垫圈23可采用刚性材料或弹性材料制成,可介于把手部21与抹泥刀板10的安装座12之间,使得把手部21通过弹性阻尼垫圈23与抹泥刀板10的安装座12接触。弹性阻尼垫圈23可对把手部21与抹泥刀板10的安装座12之间的距离进行微调。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阻尼垫圈23可呈环状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阻尼垫圈23可呈片状结构且为环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阻尼垫圈23可以省略,把手部21在端部的端面直接与抹泥刀板10的安装座12接触。
请参阅图3和图4,连接件30可采用硬质金属、塑料或木材等材料制成。连接件30可包括穿设于把手部21的穿孔2101内的活动杆31以及设置在活动杆31的端部的限位部32。
活动杆31可呈杆状结构。活动杆31可穿设于把手部21的穿孔2101内,进而可在把手部21的穿孔2101内滑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杆31可穿设于弹性阻尼垫圈23内。
活动杆31在远离限位部32的一端设置有螺接部311,以与固定件22螺接。在一些场景中,固定件22可与活动杆31的螺接部311螺接,同时可与把手部21的螺接部螺接。
活动杆31可穿设于插孔1201或插孔1202中,并可在插孔1201的两个第二孔壁之间摆动,并可在插孔1202的两个第二孔壁之间摆动,以调节把手部21的倾斜角度。
限位部32可呈杆状结构,当然也可呈其他形状。限位部32可从插孔1201或插孔1202穿过。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32可从两个第一孔壁之间及两个第二孔壁之间穿过。限位部32的最大长度L2可小于两个第二孔壁之间的距离L1,而大于两个第一孔壁之间的距离。限位部32的最大宽度可小于两个第一孔壁之间的距离。进而,可在限位部32绕活动杆31的轴心转动时,可使得限位部32无法穿过插孔1201或插孔1202,而卡在插孔1201或插孔1202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32卡在插孔1201或插孔1202外时,可置于限位槽1203内,以进行定位,降低限位部32绕活动杆31的轴心转动的可能性,使得连接件30稳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限位部32卡在插孔1201或插孔1202外时,活动杆31可绕限位部32在插孔1201的两个第二孔壁之间摆动,或在插孔1202的两个第二孔壁之间摆动,以调节把手部21的倾斜角度。
请参阅图5,图5为图1中抹泥刀板10、把手件20及连接件30装配时的示意图。连接件30的活动杆31在把手部21的一端穿设于把手部21的穿孔2101内,并从把手部21的另一端穿出,可与固定件22通过螺接、卡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在一些场景中,固定件22可与把手部21的端部抵接。在一些场景中,固定件22可与把手部21的螺接部螺接。在一些场景中,固定件22可与把手部21的端部转动连接。在一些场景中,连接件30的活动杆31在把手部21的一端穿设于把手部21的穿孔2101内时,可先穿设于弹性阻尼垫圈23内。
通过绕活动杆31的轴心转动,调节限位部32的方向,使得限位部32穿设插孔1201,即,连接件30的活动杆31从侧面121到侧面122的方向穿设于插孔1201内。使得活动杆31的活动杆31穿设于插孔1201内。在一些场景中,限位部32的最大长度为L2,小于两个第二孔壁之间的距离L1,大于两个第一孔壁之间的距离,限位部32的最大宽度小于两个第一孔壁之间的距离,进而可穿过插孔1201。
连接件30的限位部32与侧面122上的限位槽1203配合卡固,活动杆31可绕限位部32在插孔1201的两个第二孔壁之间摆动。
通过调节固定件22,使得把手件20的把手部21沿活动杆31的活动杆31滑向安装座12,与侧面121直接接触或通过弹性阻尼垫圈23接触,进而,实现连接件30与把手件20配合,夹持固定抹泥刀板10的安装座12,实现抹泥刀板10、把手件20与连接件30的安装,并如图1所示的墙体抹泥刀100。在一些场景中,侧面121与刀板11设置安装座12的表面的夹角为A,使得把手部21在角度A的配合下呈向上微微斜翘的状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方便手握。
请参阅图6,图6为图1中把手件20和连接件30配合时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弹性阻尼垫圈23可以省略。把手部21在与安装座12配合的端面设置有限位凸起211。限位凸起211可在把手部21与安装座12配合时,置于限位槽1203中,实现卡固,避免把手件20的晃动,提高抹泥刀板10、把手件20与连接件30配合的稳定性。在一些场景中,限位槽1203为多个,可通过限位凸起211与限位槽1203配合使得把手部21呈向上微微斜翘的状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方便手握。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弹性阻尼垫圈23不省略时,限位凸起211可设置在弹性阻尼垫圈23上。
请参阅图7,图7为图1中抹泥刀板10、把手件20及连接件30在另一种装配方式下的示意图。通过绕活动杆31的轴心转动,调节限位部32的方向,使得限位部32穿设插孔1201,即,连接件30的活动杆31从侧面122到侧面121的方向穿设于插孔1201内。并可采用上述装配方式实现抹泥刀板10、把手件20与连接件30的安装,并如图7所示的墙体抹泥刀100。
请参阅图8,图8为图1中抹泥刀板10、把手件20及连接件30在另一种装配方式下的示意图。通过绕活动杆31的轴心转动,调节限位部32的方向,使得限位部32穿设插孔1202,即,连接件30的活动杆31从侧面123到侧面124的方向穿设于插孔1202内。并可采用上述装配方式实现抹泥刀板10、把手件20与连接件30的安装,并如图8所示的墙体抹泥刀100。当然,连接件30的活动杆31也可从侧面124到侧面123的方向穿设于插孔1202内。
请一同参阅图1、图7和图8,图7为墙体抹泥刀100的第一装配状态,图1为墙体抹泥刀100的第二装配状态,图8为墙体抹泥刀100的第三装配状态。墙体抹泥刀100在第二装配状态时的长度较在第一装配状态的长度短,进而墙体抹泥刀100在第二装配状态下更便于携带。当然,也可通过抹泥刀板10、把手件20与连接件30三者的拆卸实现携带。用户也可根据需要在第一装配状态、第二装配状态及第三装配状态等装配状态的相互转换,并可根据墙体抹泥工艺的要求、作业环境的限制而选择性的进行装配状态的转换。并可在携带时,将墙体抹泥刀100转换为第二装配状态。
在一些场景中,墙体抹泥刀100在第一装配状态下便于用户横握。在一些场景中,墙体抹泥刀100在第二装配状态下便于用户纵握。在一些场景中,墙体抹泥刀100在第三装配状态下可为异形抹泥刀,可适用于槽型墙体。
墙体抹泥刀100的第一装配状态、第二装配状态和第三装配状态,赋予了墙体抹泥刀100的便携性,也赋予了墙体抹泥刀100极高的适应性。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申请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申请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的墙体抹泥刀,其特征在于,包括:
刀板;
安装座,在所述刀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设置在所述刀板上,在所述刀板的长度方向上具有背向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的两个侧面,在所述刀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较另一个侧面更靠近所述刀板的边缘;以及
把手件与连接件,所述把手件与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且配合夹持所述安装座上,以使所述墙体抹泥刀具有第一装配状态和第二装配状态;
其中,在所述第一装配状态下,所述把手件与所述一个侧面配合并向远离所述另一个侧面的一侧延伸;
在所述第二装配状态下,所述把手件与所述另一个侧面配合并向远离所述一个侧面的一侧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墙体抹泥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设置有贯穿所述两个侧面的插孔;在所述第一装配状态下,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另一个侧面配合并穿设于所述插孔,与所述把手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二装配状态下,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一个侧面配合并穿设于所述插孔,与所述把手件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墙体抹泥刀,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两个侧面与所述刀板设置所述安装座的表面的夹角为A,所述夹角A为86°-8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墙体抹泥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在所述刀板的宽度方向上具有背向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的另两个侧面,所述安装座设置有贯穿所述另两个侧面的所述插孔,所述墙体抹泥刀具有第三装配状态,在所述第三装配状态下,所述把手件与所述另两个侧面中的一个配合,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另两个侧面中的另一个配合并穿设于所述插孔,与所述把手件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墙体抹泥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限位部以及与限位部连接的活动杆,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把手件夹持固定所述安装座;在所述第一装配状态下,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另一个侧面抵接,所述把手件与所述一个侧面抵接,所述活动杆穿设于所述插孔,并与所述活动杆连接,且与所述把手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二装配状态下,所述限位部与所述一个侧面抵接,所述把手件与所述另一个侧面抵接,所述活动杆穿设于所述插孔,并与所述活动杆连接,且与所述把手件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墙体抹泥刀,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两个侧面设置有限位槽,在所述第一装配状态或所述第二装配状态下,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墙体抹泥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件设置有限位凸起,在所述第一装配状态或所述第二装配状态下,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墙体抹泥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具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孔壁及两相对设置的第二孔壁,两个所述第一孔壁及两个所述第二孔壁配合形成所述插孔,所述限位部的最大长度小于两个所述第二孔壁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所述第一孔壁之间的距离,所述限位部的最大宽度小于两个所述第一孔壁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墙体抹泥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件包括:
把手部,用于穿设所述活动杆;以及
固定件,用于与所述活动杆螺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装配状态下,所述把手部与所述一个侧面配合并向远离所述另一个侧面的一侧延伸,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把手部远离所述两个侧面的一侧;在所述第二装配状态下,所述把手部与所述另一个侧面配合并向远离所述一个侧面的一侧延伸,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把手部远离所述两个侧面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墙体抹泥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把手部螺接,所述把手件还包括弹性阻尼垫圈,所述弹性阻尼垫圈设置在所述把手件与所述安装座之间。
CN202322320327.4U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新型的墙体抹泥刀 Active CN2207475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20327.4U CN220747545U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新型的墙体抹泥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20327.4U CN220747545U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新型的墙体抹泥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47545U true CN220747545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63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20327.4U Active CN220747545U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新型的墙体抹泥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475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93012B2 (en) Quick release cantilever clamp
US5182975A (en) Guide for portable power saw
JP2007517701A (ja) 切断の傾斜及び深さの戻り止めシステム
US11759970B2 (en) Power tool attachment saw
WO2014169818A1 (zh) 螺钉夹持装置及螺钉工具
CN220747545U (zh) 一种新型的墙体抹泥刀
US10875156B2 (en) Clamp and an anti-pivot and lock mechanism for a clamp
US10870185B2 (en) Clamp with an anti-pivot and lock mechanism
US6752572B2 (en) Circle cutting accessory for a powered rotary hand tool
CN216967853U (zh) 多功能管子割刀
US20210402570A1 (en) Positioning clamp and clamping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12444843U (zh) 一种夹具
US20130098502A1 (en) Edge-band chamfering device
CN211650158U (zh) 一种用于移动照明设备的激光调节机构及移动照明设备
US5595424A (en) Mini plane
US10870184B2 (en) Clamp and an anti-pivot and lock mechanism for a clamp
CN216359556U (zh) 新型装夹式手柄组件
CN211589876U (zh) 一种y型木工夹
CN215296047U (zh) 多角度参照规和参照规固定器
CN212898484U (zh) 一种采煤机截齿安装座
CN109591055B (zh) 剪刀
TWI298036B (zh)
CN216030947U (zh) 可替换刀片的手工具结构
CN219170666U (zh) 便携式夹具
CN216776321U (zh) 一种十二边形伞杆万向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