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42648U - 一种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742648U CN220742648U CN202322492170.3U CN202322492170U CN220742648U CN 220742648 U CN220742648 U CN 220742648U CN 202322492170 U CN202322492170 U CN 202322492170U CN 220742648 U CN220742648 U CN 2207426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water
- heat exchanger
- module
- electron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781 super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电动压缩机模块、水冷冷凝器、换向阀、散热模块、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干燥储液器、换气模块、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一水阀、第一电子水泵、第二电子膨胀阀、第三电子膨胀阀、第四电子膨胀阀、换热模块、水加热器、第二电子水泵、电池包总成、第三电子水泵、同轴管换热器、第二水阀、电机总成和第三水阀。本实用新型可以改善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可进一步提高压缩机转速从而提升制热量,满足日益增长的热负荷需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程度、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不断提升,电池、电驱和自动驾驶等模块的产热量也随之增大。针对这一问题,在设计时通常考虑对空调系统架构、压缩机和换热器等零部件进行优化。首先,目前汽车热泵空调主要采用单一压缩机和换热器工作来实现制冷或者制热,应对最大热负荷时,压缩机采用提高转速或提高排量来解决,由此造成在热负荷较大时,压缩机工作在非最优转速下,导致系统运行效率不高,且由于压缩机长时间工作在极限工况下,导致机械部件磨损加剧,影响压缩机的寿命。其次,为了满足热负荷需求,换热器通常通过增大换热面积或提高换热介质流速来提高换热量,换热器的增大有可能造成制造设备的额外投资,无法借用成熟产品。再次,目前同轴管换热器虽然能够增大过冷度,提高制冷或者制热量,但是在制热模式下,排气温度升高显著,影响了压缩机转速的进一步提升。因此,一味增大压缩机排量或提高转速和增大换热器面积并不能有效解决热负荷大的问题。采用传统的同轴管换热器对制热性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改善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可进一步提高压缩机转速从而提升制热量,满足日益增长的热负荷需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包括:电动压缩机模块、水冷冷凝器、换向阀、散热模块、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干燥储液器、换气模块、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一水阀、第一电子水泵、第二电子膨胀阀、第三电子膨胀阀、第四电子膨胀阀、换热模块、水加热器、第二电子水泵、电池包总成、第三电子水泵、同轴管换热器、第二水阀、电机总成和第三水阀;
所述电动压缩机模块通过所述水冷冷凝器与所述第二水阀、所述换向阀以及所述第一电子水泵连接,所述换向阀与所述散热模块连接,所述散热模块与所述第三水阀、所述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以及所述第一水阀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第一单向阀以及所述干燥储液器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换向阀连接,所述干燥储液器与所述同轴管换热器、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第三电子膨胀阀以及所述第四电子膨胀阀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与所述同轴管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连接;
所述第一水阀与所述第一电子水泵、所述第二电子水泵以及所述电池包总成连接,所述第二电子水泵与所述水加热器连接,所述水加热器与所述换热模块以及所述第二水阀依次连接,所述电池包总成与所述第三电子水泵连接,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与所述换气模块连接,所述换气模块与所述同轴管换热器、所述换向阀以及所述第二水阀连接,所述同轴管换热器与所述电动压缩机模块连接,所述第四电子膨胀阀与所述换热模块连接,所述换热模块与所述同轴管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水阀连接,所述第二水阀与所述电机总成以及所述第三水阀依次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动压缩机模块包括:第一电动压缩机和第二电动压缩机;
所述第一电动压缩机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动压缩机的第一端连接后作为所述电动压缩机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动压缩机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动压缩机的第二端连接后作为所述电动压缩机模块的第二端。
可选地,所述散热模块包括:外部换热器、散热器和冷却风扇;
所述外部换热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作为所述散热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所述散热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作为所述散热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
可选地,所述换气模块包括:鼓风机、蒸发器和暖风芯体;
所述蒸发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作为所述换气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暖风芯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作为所述换气模块的第三端和第四端。
可选地,所述换热模块包括: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
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后作为所述换热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后作为所述换热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第三端连接后作为所述换热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四端和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第四端连接后作为所述换热模块的第四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水阀为水路四通水阀,所述水路四通水阀的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第四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子水泵、所述散热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子水泵、所述电池包总成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水阀为水路五通水阀,所述水路五通水阀的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第四端、第五端分别与所述换热模块、所述电机总成、所述第三电子水泵、所述水冷冷凝器、所述暖风芯体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三水阀为三通水阀,所述三通水阀的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分别与所述散热器的第一端、所述散热器的第二端、所述电机总成连接。
可选地,所述换向阀为冷媒四通换向阀,所述冷媒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第四端分别与所述水冷冷凝器、所述外部换热器、所述蒸发器、所述第一单向阀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包括上述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热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热管理系统制冷时,电池的热量传递给冷却液,冷却液的热量传递到制冷剂低温侧的换热模块,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分别被电动压缩机模块压缩后形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被空气冷却;制热时,冷却液从空气吸热,或者回收电机、电池余热,也可以使用高压的水加热器补充热量,制冷剂低温侧从冷却液吸热,也可以通过散热模块实现低温低压制冷剂直接从空气吸热,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分别被电动压缩机模块压缩后形成高温的制冷剂,制冷剂高温的热量传递给冷却液,冷却液的热量传递到电池或乘员舱。制冷和制热模式的切换,乘员舱和电池的加热和冷却功能主要通过多通水阀变换通路实现。热管理系统可以改善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可进一步提高压缩机转速从而提升制热量,满足日益增长的热负荷需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还具有功能齐全、能效比高、制冷剂回路简单、占用空间小、可靠性高的特点。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热负荷较大时,压缩机工作在非最优转速下,导致系统运行效率不高,由于压缩机长时间工作在极限工况下,导致机械部件磨损加剧,影响压缩机的寿命的问题;在制热模式下,排气温度升高显著,影响了压缩机转速的进一步提升,增大压缩机排量或提高转速和增大换热器面积并不能有效解决热负荷大的问题。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系统制冷模式的工作原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系统制热模式的工作原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系统化霜模式的工作原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系统除湿模式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包括:电动压缩机模块102、水冷冷凝器3、换向阀4、散热模块567、第一单向阀8、第二单向阀9、干燥储液器10、换气模块167、第一电子膨胀阀11、第一水阀12、第一电子水泵13、第二电子膨胀阀14、第三电子膨胀阀18、第四电子膨胀阀19、换热模块201、水加热器22、第二电子水泵23、电池包总成24、第三电子水泵25、同轴管换热器26、第二水阀27、电机总成28和第三水阀29;电动压缩机模块102通过水冷冷凝器3与第二水阀27、换向阀4以及第一电子水泵13连接,换向阀4与散热模块567连接,散热模块567与第三水阀29、第二单向阀9、第一电子膨胀阀11以及第一水阀12连接,第二单向阀9与第一单向阀8以及干燥储液器10连接,第一单向阀8与换向阀4连接,干燥储液器10与同轴管换热器26、第二电子膨胀阀14、第三电子膨胀阀18以及第四电子膨胀阀19连接,第一电子膨胀阀11与同轴管换热器26以及第二电子膨胀阀14连接;第一水阀12与第一电子水泵13、第二电子水泵23以及电池包总成24连接,第二电子水泵23与水加热器22连接,水加热器22与换热模块201以及第二水阀27依次连接,电池包总成24与第三电子水泵25连接,第三电子膨胀阀18与换气模块167连接,换气模块167与同轴管换热器26、换向阀4以及第二水阀27连接,同轴管换热器26与电动压缩机模块102连接,第四电子膨胀阀19与换热模块201连接,换热模块201与同轴管换热器26以及第二水阀27连接,第二水阀27与电机总成以及第三水阀29依次连接。
具体的,热管理系统可以是双并联压缩机和双并联换热器的热泵空调系统,电动压缩机模块102可以采用两个并联的电动压缩机,换热模块201采用两个并联的板式换热器,并且将同轴管换热器26和第二电子膨胀阀14并联,第二电子膨胀阀14用于调节同轴管换热器26的换热量。
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回路和冷却液回路,制冷剂回路主要包含第一电动压缩机1、第二电动压缩机2、水冷冷凝器3、换向阀4、散热模块567、第一单向阀8、第二单向阀9、干燥储液器10、第一电子膨胀阀11、第二电子膨胀阀14、第三电子膨胀阀18、第四电子膨胀阀19、换气模块167、换热模块201和同轴管换热器26等。热泵空调系统在制冷、制热、化霜模和除湿模式下制冷剂通过换向阀4、第一单向阀8、第二单向阀9、第一电子膨胀阀11、第二电子膨胀阀14、第三电子膨胀阀18和第四电子膨胀阀19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制冷剂侧的制冷量和制热量既可以通过制冷剂-空气输送,也可以通过制冷剂-冷却液输送。
冷却液回路利用第三水阀29、第一水阀12和第二水阀27组合切换实现不同的冷却液回路模式,从而实现上述制冷、制热、化霜和除湿功能。在制热模式下,通过调节第二电子膨胀阀14可以调节同轴管换热器26的换热量,从而改善压缩机排气温度,可进一步提高压缩机转速从而提升制热量。该热管理系统功能齐全、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热负荷需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热管理系统制冷时,电池的热量传递给冷却液,冷却液的热量传递到制冷剂低温侧的换热模块,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分别被电动压缩机模块压缩后形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被空气冷却;制热时,冷却液从空气吸热,或者回收电机、电池余热,也可以使用高压的水加热器补充热量,制冷剂低温侧从冷却液吸热,也可以通过散热模块实现低温低压制冷剂直接从空气吸热,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分别被电动压缩机模块压缩后形成高温的制冷剂,制冷剂高温的热量传递给冷却液,冷却液的热量传递到电池或乘员舱。制冷和制热模式的切换,乘员舱和电池的加热和冷却功能主要通过多通水阀变换通路实现。热管理系统可以改善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可进一步提高压缩机转速从而提升制热量,满足日益增长的热负荷需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还具有功能齐全、能效比高、制冷剂回路简单、占用空间小、可靠性高的特点。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热负荷较大时,压缩机工作在非最优转速下,导致系统运行效率不高,由于压缩机长时间工作在极限工况下,导致机械部件磨损加剧,影响压缩机的寿命的问题;在制热模式下,排气温度升高显著,影响了压缩机转速的进一步提升,增大压缩机排量或提高转速和增大换热器面积并不能有效解决热负荷大的问题。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可选地,电动压缩机模块102包括:第一电动压缩机1和第二电动压缩机2;第一电动压缩机1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动压缩机2的第一端连接后作为电动压缩机模块102的第一端,第一电动压缩机1的第二端和第二电动压缩机2的第二端连接后作为电动压缩机模块102的第二端。
具体的,并联的第一电动压缩机1和第二电动压缩机2可以满足最大热负荷需求,两个电动压缩机工作在较低转速下,提高了热管理的系统效率和电动压缩机的寿命。
继续参考图2,可选地,散热模块567包括:外部换热器5、散热器6和冷却风扇7;外部换热器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作为散热模块567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散热器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作为散热模块567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
继续参考图2,可选地,换气模块167包括:鼓风机15、蒸发器16和暖风芯体17;蒸发器1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作为换气模块167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暖风芯体17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作为换气模块167的第三端和第四端。
继续参考图2,可选地,换热模块201包括:第一板式换热器20和第二板式换热器21;
第一板式换热器20的第一端和第二板式换热器21的第一端连接后作为换热模块201的第一端,第一板式换热器20的第二端和第二板式换热器21的第二端连接后作为换热模块201的第二端,第一板式换热器20的第三端和第二板式换热器21的第三端连接后作为换热模块201的第三端,第一板式换热器20的第四端和第二板式换热器21的第四端连接后作为换热模块201的第四端。
具体的,并联的第一板式换热器20和第二板式换热器21和在水路中串联的水加热器22可以实现独立电池热管理,最大程度响应电池需求,确保整车安全。
继续参考图2,可选地,第一水阀12为水路四通水阀,水路四通水阀的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第四端分别与第一电子水泵13、散热器6的第二端、第二电子水泵23、电池包总成24连接。
继续参考图2,可选地,第二水阀27为水路五通水阀,水路五通水阀的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第四端、第五端分别与换热模块201、电机总成28、第三电子水泵25、水冷冷凝器3、暖风芯体17连接。
继续参考图2,可选地,第三水阀29为三通水阀,三通水阀的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分别与散热器6的第一端、散热器6的第二端、电机总成28连接。
具体的,散热器6可以为低温散热器,水加热器22可以为高压水加热器。
继续参考图2,可选地,换向阀4为冷媒四通换向阀,冷媒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第四端分别与水冷冷凝器3、外部换热器5、蒸发器16、第一单向阀8连接。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系统制冷模式的工作原理图,参考图3,制冷模式的工作原理具体为:从第一电动压缩机1和第二压缩机2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流入水冷冷凝器3,制冷剂从水冷冷凝器3流出进入换向阀4,经过换向阀调节流入外部换热器5,在冷却风扇7的作用下冷凝放热,从外部换热器5出来的中温高压液态制冷剂经过第二单向阀9后进入干燥储液器10。从干燥储液器10出来的液态中温高压制冷剂进入同轴管换热器26,从同轴管换热器26出来的过冷制冷剂分成两路,一路到达第三电子膨胀阀18,等焓节流后流入蒸发器16给乘客舱降温,另一路制冷剂到达第四电子膨胀阀19,等焓节流后再次一分为二,分别进入第一板式换热器20和第二板式换热器21蒸发吸热后汇合,制冷剂和冷却液在板式换热器内进行换热,达到冷却电池的效果。最后,蒸发器16出口制冷剂和第一板式换热器20、第二板式换热器21汇合出的低压过热制冷剂汇合后进入同轴管换热器26,从同轴管换热器26出口出来的气态制冷剂分成两路分别进入第一电动压缩机1和第二电动压缩机2的吸气口开始下一个循环。
该模式下,冷却液回路中高温冷却液回路主要是负责电机总成28的冷却,从水冷冷凝器3出来的冷却液经电机总成28加热升温后,经第三水阀29进入散热器6,高温冷却液在散热器6中经过冷却风扇7的作用下释放热量,降温后的冷却液到达第一水阀12,由第一电子水泵13送回到水冷冷凝器3后开始下一个循环。
低温冷却液回路主要是负责电池包总成24的冷却,从水加热器22出来的冷却液,分成两路,分别流入并联的第一板式换热器20和第二板式换热器21,在板式换热器内冷却液和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进行换热后汇合,流入第二水阀27,之后进入第三电子水泵25入口,被水泵送入电池包总成24的冷却通道,使电池包总成24温度降低,起到冷却电池的作用,冷却液在电池包中吸热后,经过水加热器22回到第一水阀12,被第二电子水泵23送入并联的第一板式换热器20和第二板式换热器21,开始下一个循环,此时水加热器22不工作。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系统制热模式的工作原理图,参考图4,制热模式的工作原理具体为:从并联的第一电动压缩机1和第二电动压缩机2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流入水冷冷凝器3冷凝换热,达到加热换热器另外一侧冷却液的效果。冷凝后的制冷剂从换向阀4流出依次经过第一单向阀8和干燥储液器10实现气液分离效果,确保流出干燥储液器10的制冷剂全部为液体。制冷剂经过干燥储液器10后分成两路,一路到达同轴管换热器26,另一路到达第二电子膨胀阀14,第二电子膨胀阀14起到调节同轴管换热器26换热量的作用,达到减小同轴管换热器出口过热度的目的。经等焓节流后和从同轴管换热器26流出的制冷剂汇合,进入第一电子膨胀阀11,经等焓节流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流入外部换热器5在冷却风扇7的作用下吸收空气的热量。最后,从外部换热器5流出的低压过热制冷剂经过换向阀4后回到并联的第一电动压缩机1和第二电动压缩机2的吸气口开始下一个循环。
该模式下,高温冷却液回路主要负责将水冷冷凝器3加热的冷却液输送到暖风芯体17和电池包总成24,起到加热乘员舱和电池的作用。高温冷却液回路中,冷却液流入水冷冷凝器3后被另一侧制冷剂加热,流出后到达第二水阀27的入口。冷却液流出第二水阀27时一分为二:一路冷却液到达暖风芯体17加热乘员舱;另一路冷却液到达第三电子水泵25入口,被水泵送入电池包总成24,起到加热电池的作用。降温后的冷却液从电池包总成24流出后到达第一水阀12入口,流出第一水阀12时和从暖风芯体17流出的冷却液汇合到达第一电子水泵13,被第一电子水泵13送入水冷冷凝器3的入口开始下一个循环。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系统化霜模式的工作原理图,参考图5,化霜模式的工作原理具体为:从并联的第一电动压缩机1和第二电动压缩机2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流入水冷冷凝器3后,经过换向阀4后进入外部换热器5,此时冷却风扇7不工作,外部换热器5表面的霜在外部换热器5内高温高压制冷剂的热量作用下被融化,冷凝后的制冷剂从第二单向阀9流出进入干燥储液器10实现气液分离效果,确保流出干燥储液器10的制冷剂全部为液体。制冷剂经过干燥储液器10到达同轴管换热器26,之后进入第四电子膨胀阀19,经等焓节流后流入并联的第一板式换热器20和第二板式换热器21与另一侧的冷却液换热。最后,从并联的第一板式换热器20和第二板式换热器21流出的低压过热制冷剂汇合后回到并联的第一电动压缩机1和第二电动压缩机2的吸气口开始下一个循环。
该模式下,低温冷却液回路中,从水加热器22出来的冷却液一分为二分别进入并联的第一板式换热器20和第二板式换热器21后被另一侧制冷剂冷却,冷却液经过降温后汇合到达第二水阀27,之后进入第三电子水泵25入口,被水泵送入电池包总成24入口,吸收电池热量后经第一水阀12被第二电子水泵23送入水加热器22入口开始下一个循环,此时水加热器22不工作。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系统除湿模式的工作原理图,参考图6,除湿模式的工作原理具体为:从并联的第一电动压缩机1和第二电动压缩机2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流入水冷冷凝器3冷凝换热,达到加热换热器另外一侧冷却液的效果。冷凝后的制冷剂从换向阀4流出经过第一单向阀8进入干燥储液器10实现气液分离效果,确保流出干燥储液器10的制冷剂全部为液体。制冷剂在干燥储液器10的出口一分为二:一路制冷剂流入同轴管换热器26后流出,另一路制冷剂到达第二电子膨胀阀14的入口,等焓节流后和从同轴管换热器26流出的制冷剂汇合后流入第三电子膨胀阀18,等焓节流后进入蒸发器16,在鼓风机15的作用下和车舱内的空气换热,起到给乘员舱空气降温除湿的作用。最后,从鼓风机15流出的低压过热制冷剂经过同轴管换热器26后回到并联的第一电动压缩机1和第二电动压缩机的吸气口开始下一个循环。
该模式下,高温冷却液回路主要负责将水冷冷凝器3加热的冷却液输送到暖风芯体17,起到加热乘员舱的作用。高温冷却液回路中,冷却液流入水冷冷凝器3后被另一侧制冷剂加热,升温后经第二水阀27分成两路,一路进入暖风芯体17加热乘员舱,另一路依次经电机总成28、第三水阀29和水路四通水阀12后和从暖风芯体17出来的冷却液汇合,到达第一电子水泵13入口,被第一电子水泵13到水冷冷凝器3入口开始下一个循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热管理系统。
由于电动汽车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系统,因此,上述电动汽车与热管理系统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压缩机模块、水冷冷凝器、换向阀、散热模块、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干燥储液器、换气模块、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一水阀、第一电子水泵、第二电子膨胀阀、第三电子膨胀阀、第四电子膨胀阀、换热模块、水加热器、第二电子水泵、电池包总成、第三电子水泵、同轴管换热器、第二水阀、电机总成和第三水阀;
所述电动压缩机模块通过所述水冷冷凝器与所述第二水阀、所述换向阀以及所述第一电子水泵连接,所述换向阀与所述散热模块连接,所述散热模块与所述第三水阀、所述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以及所述第一水阀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第一单向阀以及所述干燥储液器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换向阀连接,所述干燥储液器与所述同轴管换热器、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第三电子膨胀阀以及所述第四电子膨胀阀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与所述同轴管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连接;
所述第一水阀与所述第一电子水泵、所述第二电子水泵以及所述电池包总成连接,所述第二电子水泵与所述水加热器连接,所述水加热器与所述换热模块以及所述第二水阀依次连接,所述电池包总成与所述第三电子水泵连接,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与所述换气模块连接,所述换气模块与所述同轴管换热器、所述换向阀以及所述第二水阀连接,所述同轴管换热器与所述电动压缩机模块连接,所述第四电子膨胀阀与所述换热模块连接,所述换热模块与所述同轴管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水阀连接,所述第二水阀与所述电机总成以及所述第三水阀依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压缩机模块包括:第一电动压缩机和第二电动压缩机;
所述第一电动压缩机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动压缩机的第一端连接后作为所述电动压缩机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动压缩机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动压缩机的第二端连接后作为所述电动压缩机模块的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包括:外部换热器、散热器和冷却风扇;
所述外部换热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作为所述散热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所述散热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作为所述散热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模块包括:鼓风机、蒸发器和暖风芯体;
所述蒸发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作为所述换气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暖风芯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作为所述换气模块的第三端和第四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模块包括: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
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后作为所述换热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后作为所述换热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第三端连接后作为所述换热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四端和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第四端连接后作为所述换热模块的第四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阀为水路四通水阀,所述水路四通水阀的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第四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子水泵、所述散热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子水泵、所述电池包总成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阀为水路五通水阀,所述水路五通水阀的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第四端、第五端分别与所述换热模块、所述电机总成、所述第三电子水泵、所述水冷冷凝器、所述暖风芯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水阀为三通水阀,所述三通水阀的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分别与所述散热器的第一端、所述散热器的第二端、所述电机总成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为冷媒四通换向阀,所述冷媒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第四端分别与所述水冷冷凝器、所述外部换热器、所述蒸发器、所述第一单向阀连接。
10.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492170.3U CN220742648U (zh) | 2023-09-13 | 2023-09-13 | 一种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492170.3U CN220742648U (zh) | 2023-09-13 | 2023-09-13 | 一种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742648U true CN220742648U (zh) | 2024-04-09 |
Family
ID=90558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492170.3U Active CN220742648U (zh) | 2023-09-13 | 2023-09-13 | 一种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742648U (zh) |
-
2023
- 2023-09-13 CN CN202322492170.3U patent/CN22074264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25168B (zh) | 新能源汽车二次回路乘员舱及电池电机电控热管理系统 | |
CN104279800B (zh) |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 |
CN210821724U (zh) |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其新能源汽车 | |
CN113173050B (zh) | 热管理系统 | |
CN104235978A (zh) | 蓄冷蓄热型空调机 | |
CN111251813B (zh) |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CN113511043B (zh) | 一种双压缩机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 |
CN113173049B (zh) | 热管理系统 | |
CN112428771B (zh) | 热管理系统 | |
CN220314659U (zh) | 车辆用热泵空调系统 | |
CN110816206A (zh) | 一种带闪发器的具有并联回路的电动汽车空调热泵系统 | |
CN111251809A (zh) |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CN109649114B (zh) | 一种新能源客车分体式空调系统 | |
CN111251804B (zh) |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CN218677306U (zh) | 一种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 |
CN116605005A (zh) | 一种车用热管理系统和汽车 | |
CN220742648U (zh) | 一种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 | |
CN114312206B (zh) | 电动车辆的热管理系统以及电动车辆 | |
CN113561732B (zh) | 一种具有压力保持功能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3687346U (zh) | 一种蒸发冷热泵机组 | |
CN111251808A (zh) |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CN114905919A (zh) | 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 |
CN220923751U (zh) | 一种集成化纯电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及纯电汽车 | |
CN214164683U (zh) | 电动客车及其空调系统 | |
CN221585058U (zh) | 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826 Address after: 201108 No. 108 Chunguang Road, Xinzhuang Industrial Zone,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AIR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01422 building 78, No. 4399, May 4th Road, Haiwan Town,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AITAISI THERMAL SYSTE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HANGHAI)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