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32764U - 一种无线投屏收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投屏收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32764U
CN220732764U CN202322496833.9U CN202322496833U CN220732764U CN 220732764 U CN220732764 U CN 220732764U CN 202322496833 U CN202322496833 U CN 202322496833U CN 220732764 U CN220732764 U CN 2207327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tting
receiving
module
power supply
process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9683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志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Woto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Woto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Woto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Woto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9683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327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327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327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视频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投屏收发装置,该装置包括发射端以及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包括发射处理模块、第一连接端、第一收发模块以及第一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第一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以及第一连接端的输入端分别用于与外界的设备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的输出端、第一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以及第一收发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发射处理模块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投屏收发装置,通过设置发射端与接收端,分别对应插入相应的设备里,即可实现无线的画面通讯,满足更多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投屏收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视频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投屏收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HDMI(高清多媒体接口)以及DisplayPort(简称DP)是电视和显示器主流的视频接口,其具有全数字化、高清等优点,但目前绝大部分HDMI和DP都需要使用线缆进行传输。
目前想要实现手机等外设的音频、画面传输至电视,则需要依赖自带投屏APP等第三方软件实现,这就导致目前在无WiFi场景或电视无法联网时造成麻烦;另外,对于一些走线麻烦的场景,HDMI和DP线缆无法满足使用需求,造成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投屏收发装置,通过设置发射端与接收端,分别对应插入相应的设备里,即可实现无线的画面通讯,满足更多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无线投屏收发装置,包括发射端以及接收端;
所述发射端包括发射处理模块、第一连接端、第一收发模块以及第一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第一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以及第一连接端的输入端分别用于与外界的设备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的输出端、第一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以及第一收发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发射处理模块电连接;
所述接收端包括接收处理模块、第二连接端、视频传输端、第二收发模块以及第二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第二收发模块与第一收发模块无线信号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一端用于与外界的显示设备的供电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以及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以及视频传输端的输入端分别与接收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视频传输端的输出端用于与外界的显示设备的视频端口电连接。
其中,所述发射端包括连接壳体以及连接于连接壳体一侧的发射壳体,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于连接壳体的一侧,所述发射处理模块以及第一电源转换模块均设置于连接壳体内,所述第一收发模块设置于发射壳体内。
其中,所述连接壳体的一侧还设置有熄屏开关,所述熄屏开关与发射处理模块电连接。
其中,所述接收端包括第一公头以及第二公头,所述接收处理模块、视频传输端以及第二收发模块分别设置于第一公头,所述第二连接端以及第二电源转换模块分别设置于第二公头。
其中,所述发射处理模块包括型号为AM8360D的芯片U1,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型号为AM9361的芯片U18。
其中,所述接收处理模块包括型号为AM8268D的芯片U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线投屏收发装置,发射端设置有发射处理模块、第一连接端、第一收发模块以及第一电源转换模块,由第一连接端从设备端获取视频、音频信号以及取电,由发射处理模块进行信号处理,通过第一收发模块与第二收发模块建立的无线通讯,将视频、音频信号无线传输到接收端,再由接收端的接收处理模块进行信号处理,通过视频传输端将视频、音频信号传输到外界的显示设备进行播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无需线缆即可实现无线的画面通讯,满足更多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射端的电路的模块框图。
图3为发射端的电路的部分原理图。
图4为发射端的电路的另一部分原理图。
图5为接收端的电路的模块框图。
图6为接收端的电路的部分原理图。
图7为接收端的电路的另一部分原理图。
图8为接收端的电路的另一部分原理图。
附图标记
发射端--100,连接壳体--101,发射壳体--102,熄屏开关--103,
接收端--200,第一公头--201,第二公头--20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目前HDMI(高清多媒体接口)以及DisplayPort(简称DP)是电视和显示器主流的视频接口,其具有全数字化、高清等优点,但目前绝大部分HDMI和DP都需要使用线缆进行传输。
目前想要实现手机等外设的音频、画面传输至电视,则需要依赖自带投屏APP等第三方软件实现,这就导致目前在无WiFi场景或电视无法联网时造成麻烦;另外,对于一些走线麻烦的场景,HDMI和DP线缆无法满足使用需求,造成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投屏收发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发射端100以及接收端200;所述发射端100包括发射处理模块、第一连接端、第一收发模块以及第一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第一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以及第一连接端的输入端分别用于与外界的设备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的输出端、第一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以及第一收发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发射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接收端200包括接收处理模块、第二连接端、视频传输端、第二收发模块以及第二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第二收发模块与第一收发模块无线信号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一端用于与外界的显示设备的供电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以及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以及视频传输端的输入端分别与接收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视频传输端的输出端用于与外界的显示设备的视频端口电连接。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线投屏收发装置,发射端100设置有发射处理模块、第一连接端、第一收发模块以及第一电源转换模块,由第一连接端从设备端获取视频、音频信号以及取电,由发射处理模块进行信号处理,通过第一收发模块与第二收发模块建立的无线通讯,将视频、音频信号无线传输到接收端200,再由接收端200的接收处理模块进行信号处理,通过视频传输端将视频、音频信号传输到外界的显示设备进行播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无需线缆即可实现无线的画面通讯,满足更多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发射端100包括连接壳体101以及连接于连接壳体101一侧的发射壳体102,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于连接壳体101的一侧,所述发射处理模块以及第一电源转换模块均设置于连接壳体101内,所述第一收发模块设置于发射壳体102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优选为Type-C接口,可同时获取设备如手机、平板的视频、音频信号以及进行取电。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壳体101的一侧还设置有熄屏开关103,所述熄屏开关103与发射处理模块电连接。通过按压熄屏开关103,可实现接收端200视频信号的开启,方便操控。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端200包括第一公头201以及第二公头202,所述接收处理模块、视频传输端以及第二收发模块分别设置于第一公头201,所述第二连接端以及第二电源转换模块分别设置于第二公头20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公头201优选为HDMI接口,可满足视频、音频信号的传输需求;第二公头202优选为Type-B接口,可满足从显示设备的取电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发射处理模块包括型号为AM8360D的芯片U1,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型号为AM9361的芯片U18;所述接收处理模块包括型号为AM8268D的芯片U2。发射端100与接收端200的电路原理图可参照图2-图7,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无线投屏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端以及接收端;
所述发射端包括发射处理模块、第一连接端、第一收发模块以及第一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第一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以及第一连接端的输入端分别用于与外界的设备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的输出端、第一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以及第一收发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发射处理模块电连接;
所述接收端包括接收处理模块、第二连接端、视频传输端、第二收发模块以及第二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第二收发模块与第一收发模块无线信号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一端用于与外界的显示设备的供电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以及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以及视频传输端的输入端分别与接收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视频传输端的输出端用于与外界的显示设备的视频端口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投屏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包括连接壳体以及连接于连接壳体一侧的发射壳体,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于连接壳体的一侧,所述发射处理模块以及第一电源转换模块均设置于连接壳体内,所述第一收发模块设置于发射壳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线投屏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壳体的一侧还设置有熄屏开关,所述熄屏开关与发射处理模块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投屏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包括第一公头以及第二公头,所述接收处理模块、视频传输端以及第二收发模块分别设置于第一公头,所述第二连接端以及第二电源转换模块分别设置于第二公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投屏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处理模块包括型号为AM8360D的芯片U1,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型号为AM9361的芯片U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投屏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处理模块包括型号为AM8268D的芯片U2。
CN202322496833.9U 2023-09-13 2023-09-13 一种无线投屏收发装置 Active CN2207327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96833.9U CN220732764U (zh) 2023-09-13 2023-09-13 一种无线投屏收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96833.9U CN220732764U (zh) 2023-09-13 2023-09-13 一种无线投屏收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32764U true CN220732764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525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96833.9U Active CN220732764U (zh) 2023-09-13 2023-09-13 一种无线投屏收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327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57437B1 (ko) Tv신호 수신모듈을 장착한 휴대용 컴퓨터
US20210211601A1 (en) Remote controller, screen projection receiving component, television, screen projection system and screen projection method
US7103057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function expansion method
CN111654662B (zh) 一种基于无线视频传输的云视频会议终端
CN220732764U (zh) 一种无线投屏收发装置
CN111147800B (zh) 一种零配置便携式高清会议投屏装置
CN203537473U (zh) 视频信号转接盒
CN212543942U (zh) 一种高清视频发射装置及高清视频发射系统
CN202121660U (zh) 一种配备视频接口可外接显示器的手机
CN112952503A (zh) 多接口转接器
CN219162678U (zh) 多功能显示装置
CN213545124U (zh) 基于计算模块的显示一体机
CN213960227U (zh) 一种用于网络摄像机的远距离无线传输器
CN204681491U (zh) 多格式影音转换器
CN210642905U (zh) 一种具有电视的携带包
CN216217234U (zh) 基于ip网络智能化设备的多媒体系统
CN214507118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6565438U (zh) 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传输设备
CN212379781U (zh) 基于计算卡的显示一体机
CN211378162U (zh) 一种数字电视测试信号发射装置
CN201846418U (zh) 智能多功能液晶电视
CN217063869U (zh) 一种typec信号转hdmi信号的转换器
CN218941165U (zh) 一种音频无线传输系统
CN210444424U (zh) 一种蓝牙扫码同屏器
US20090237353A1 (en) Computer display capable of receiving wireless signa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