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32736U - 一种双工器及包括其的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工器及包括其的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32736U
CN220732736U CN202321641773.9U CN202321641773U CN220732736U CN 220732736 U CN220732736 U CN 220732736U CN 202321641773 U CN202321641773 U CN 202321641773U CN 220732736 U CN220732736 U CN 2207327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resonant
inductor
output end
parall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4177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洵
赖志国
杨清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Zhenxin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Zhenxin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Zhenxin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Zhenxin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4177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327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327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327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工器及包括其的通信设备。双工器,包括:第一输入输出端、具有第一频段的发射滤波器、具有第二频段的接收滤波器、第二输入输出端和第三输入输出端;所述发射滤波器连接在第一输入输出端和第二输入输出端之间,所述接收滤波器连接在第一输入输出端和第三输入输出端之间;所述接收滤波器中具有第一匹配单元和第一谐振网络,所述第一匹配单元串联连接在第一输入输出端和所述第一谐振网络之间;所述第一匹配单元用于调整从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进行观察的所述接收滤波器在所述第一频段的输入阻抗,使得加入第一匹配单元后的所述输入阻抗高于未加入所述第一匹配单元的所述输入阻抗,且加入第一匹配单元后所述输入阻抗呈现感性。

Description

一种双工器及包括其的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移动通信相关,特别涉及双工器及包括其的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设备需要满足不同频段、不同制式的通信要求,双工器应运而生。双工器对通信无线系统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现有技术中双工器中包括发射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在通信无线系统中可同时操作发射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由于发射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在不同的频段中工作,因此在发射滤波器的频段和接收滤波器的频段内,对双工器的隔离度和双工器的信号传输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有的双工器中存在阻抗失配,隔离度不高、以及信号回波损耗等降低双工器性能的现象,提供高性能的双工器是业界期望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双工器的电路结构进行了精心设计,成功开发出一种高性能的双工器。
在下文中将给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实用新型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此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双工器包括:第一输入输出端、具有第一频段的发射滤波器、具有第二频段的接收滤波器、第二输入输出端和第三输入输出端;所述发射滤波器连接在第一输入输出端和第二输入输出端之间,所述接收滤波器连接在第一输入输出端和第三输入输出端之间;所述接收滤波器中具有第一匹配单元和第一谐振网络,所述第一匹配单元串联连接在第一输入输出端和所述第一谐振网络之间;所述第一匹配单元用于调整从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进行观察的所述接收滤波器在所述第一频段的输入阻抗,使得加入第一匹配单元后的所述输入阻抗高于未加入所述第一匹配单元的所述输入阻抗,且加入第一匹配单元后所述输入阻抗呈现感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双工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有目的引入匹配电路,在起到阻抗匹配的同时便于与芯片集成,更便于优化信号传输效率,以及在不增加电感值的情况下,能提升双工器的隔离度,提高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这将有助于更加容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以上和其他目的、特点和优点。附图只是为了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不必依照比例绘制出单元的尺寸和相对位置。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工器的结构框图;
图2示出了双工器的基础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接收滤波器RX从第一输入输出端口观测的反射系数圆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工器的一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a示出图4中发射滤波器TX的传输特性和反射特性;
图5b示出图4中接收滤波器RX的传输特性和反射特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在下文描述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和词语不限于书面含义,而是仅由发明人使用从而能够清楚并一致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的下文描述仅出于说明的目的,而不是出于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应当理解,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因此,例如,涉及“模组”包括涉及一个或多个这样的模组。通过参考下文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体现,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且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工器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双工器中至少包括第一输入输出端A、发射滤波器TX、接收滤波器RX、第二输入输出端B和第三输入输出端C。为避免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的冲突,将不同频段分配给发射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其中发射滤波器TX在发射频段即第一频段工作;接收滤波器RX在接收频段即第二频段工作。
第一输入输出端A是通过天线元件(图中未示出)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公共端口。
发射滤波器TX连接在第一输入输出端A和第二输入输出端B之间,发射滤波器TX包括第二谐振网络R2,第二谐振网络R2中具有包括谐振器的并联谐振支路和串联谐振支路。接收滤波器RX连接在第一输入输出端A和第三输入输出端C之间,接收滤波器RX包括第一匹配单元M1和第一谐振网络R1,第一谐振网络R1中具有包括谐振器的并联谐振支路和串联谐振支路。在频分双工的通信无线系统中可同时操作发射滤波器TX和接收滤波器RX。
由于接收频段高于发射频段,当接收滤波器RX的第一谐振网络R1中靠近第一输入输出端A的谐振支路为并联谐振支路时,第一谐振网络R1在发射频段的输入阻抗偏低为容性低阻抗,如果第一谐振网络R1靠近第一输入输出端A的谐振支路为串联谐振支路时,为容性高阻抗。为了使发射滤波器TX的输出信号最大可能的输出至天线,通常需要在发射滤波器TX的靠近第一输入输出端A的谐振支路和第一输入输出端A之间设置有移相器或者匹配电路,用来使接收滤波器RX在发射频段的输入阻抗呈感性高阻抗,从而使发射信号尽可能传输至天线;以及实现匹配,无需再在第一输入输出端A处增加匹配电路。
为避免发射滤波器TX和接收滤波器RX彼此间的阻抗失配,以及发射滤波器TX在接收频段的输入阻抗高,而接收滤波器RX在发射频段的输入阻抗低,需要在第一输入输出端A和所述第一谐振网络R1之间需设置第一匹配单元M1,用于阻碍发射信号对接收滤波器RX的影响。
可理解的是,接收滤波器RX中还可以具有非线性抑制单元、在第一谐振网络R1和第三输入输出端C之间并联或串联连接的第二匹配单元等等。发射滤波器TX还可以具有非线性抑制单元、在第一输入输出端A和第二谐振网络R2之间并联或串联连接的第三匹配单元,在第二谐振网络R2和第二输入输出端B之间并联或串联连接的第四匹配单元等等。
请参阅图2,图2示出了双工器的基础电路结构示意图。下面以双工器中的发射滤波器RX为代表,来具体说明发射滤波器的基础结构。
发射滤波器TX中的M个串联谐振支路S1L1-S1LM依次设置在第一输入输出端A和第二输入输出端B之间。相邻的串联谐振支路之间以及第M个串联谐振支路SLM与第二输入输出端B之间具有连接节点,即共有M个连接节点T1N1-T1NM,其中M为自然数。
第I条并联谐振支路P1LI的一端连接到连接节点T1NI,第I条并联谐振支路P1LI的另一端连接到可变模块M1U,可变模块M1U选自地电位、共用电感或上述选项的组合,1≤I≤P。当第I条并联谐振支路P1LI的另一端连接的可变模块M1U包括共用电感时,第I条并联谐振支路P1LI至少与另一条并联谐振支路共同连接到该共用电感的一端。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串联谐振支路S1L1-S1LM上分别设置有串联谐振单元S1Z1-S1ZM,在并联谐振支路P1L1-P1LP上分别设置有并联谐振单元P1Z1-P1ZP
进一步的,对于串联谐振单元S1Z1-S1ZM和并联谐振单元P1Z1-P1ZP来说,可以选自单独的谐振单元、谐振单元与电感元件采用串联和/或并联、谐振单元与电容元件采用串联和/或并联中的一种形式。具体的,谐振单元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谐振器或多个谐振器,当谐振单元包括多个谐振器时,多个谐振器采用串联和/或并联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当串联谐振单元S1Z1-S1ZM和并联谐振单元P1Z1-P1ZP选自谐振单元与至少一个电感元件的串联连接的形式时,不同谐振单元之间的电感元件的感值大小可以相等或不等。当串联谐振单元S1Z1-S1ZM和并联谐振单元P1Z1-P1ZP选自谐振单元与电容元件的并联连接的形式时,不同谐振单元之间的电容元件的容值大小可以相等或不等。
可以理解地,接收滤波器RX的各串联谐振支路和并联谐振支路的设置方式可参照发射滤波器TX的设置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必要时可设置匹配电路M1C2在发射滤波器TX的第二输入输出端B处、必要时可设置匹配电路M2C2接收滤波器RX的第三输入输出端C处.
当匹配支路M1C2设置在发射滤波器TX的第二输入输出端B处时,既可以串联设置在发射滤波器TX的节点T1NM和第二输入输出端B之间,或者匹配支路M1C2可以并联设置在发射滤波器TX的节点T1NM和接地之间。此时,匹配支路M1C2用于匹配发射滤波器TX自身的阻抗,避免产生信号反射而使信号耗损。匹配支路M1C2可以为电容和/或电感的各种串并联组合。
可以理解地,当匹配支路M2C2设置在接收滤波器RX的第三输入输出端C处时,其与匹配支路M1C2设置在发射滤波器TX的第二输入输出端B处的方式和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在接收滤波器RX中如前所述需设置第一匹配单元M1。设置时,可将第一匹配单元M1串联设置在第一输入输出端和接收滤波器RX的串联支路S2L1之间以调整从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A进行观察的接收滤波器RX在发射频段的输入阻抗。
更进一步的,接收滤波器RX中最靠近第一输入输出端A的谐振支路优选为并联谐振支路。
第一匹配单元M1的设置方式上,请参阅图3。图3示出接收滤波器RX从第一输入输出端口观测的反射系数圆图,在未设置匹配单元时,接收滤波器RX在发射频道的输入阻抗落在反射系数圆图的区域D处即第一区域处,第一区域中反射系数Γ的模值-180°≤反射系数Γ的幅角≤-90°,或者第一区域中反射系数Γ的模值-90°≤反射系数Γ的幅角≤0°,接收滤波器RX在此区域输入阻抗低且呈现容性,为使得输入阻抗匹配,应设置一感性的匹配单元。更具体的,通过调整匹配单元中的感抗值,使得接收滤波器RX在设置了第一匹配单元M1后,接收滤波器RX在发射频段的输入阻抗落在反射系数圆图的区域E处即第二区域处,第二区域中反射系数Γ的模值0°≤反射系数Γ的幅角≤90°,此区域输入阻抗高且呈现感性,也即通过该匹配单元实现接收滤波器RX在发射频段的输入阻抗的匹配和相移。
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电感元件来搭建第一匹配单元M1,从而使得第一匹配单元M1易于与接收滤波器RX芯片集成在一起,进而有利于器件的小型化。若第一匹配单元M1采用电容和电感构成的CLC移相器搭建,由于其中电容元件不容易与滤波器或双工器芯片单片集成,将不利于器件的小型化。本实用新型中优选通过一个电感元件来搭建第一匹配单元M1。
可理解的,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采用电感元件以及和在其左侧并联的电容来搭建第一匹配单元M1。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接收滤波器RX和发射滤波器TX之间的隔离度,对发射滤波器TX中最靠近第二输入输出端B的第一并联谐振支路(即并联谐振支路P1LP)和第二并联谐振支路(即并联谐振支路P1LP-1)和/或接收滤波器RX中最靠近第三输入输出端C的第三并联谐振支路(即并联谐振支路P2LP)和第四并联谐振支路(即并联谐振支路P2LP-1)做了进一步的限定。
示例性的,在第一并联谐振支路中设置串联的第一谐振器和第一电感,第二并联谐振支路中设置串联的第二谐振器和第二电感,第一并联谐振支路和第二并联谐振支路通过一第一共用电感连接到接地。通过将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一共用电感两两之间形成耦合;使得在不增加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一共用电感感值的情况下,提升了接收滤波器RX和发射滤波器TX之间的隔离度。和/或,在第三并联谐振支路中设置串联的第三谐振器和第三电感,第四并联谐振支路中设置串联的第四谐振器和第四电感,第三并联谐振支路和第四并联谐振支路通过一第二共用电感连接到接地。通过将第三电感、第四电感和第二共用电感两两之间形成耦合,使得在不增加第三电感、第四电感和第二共用电感感值的情况下,提升了接收滤波器RX和发射滤波器TX之间的隔离度。
请参阅图4,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工器的一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该双工器包括发射滤波器TX、接收滤波器RX和第一匹配单元M1。
发射滤波器RX连接在第一输入输出端A和第二输入输出端B之间,发射滤波器RX包括在第一输入输出端A和第二输入输出端B之间串联连接的4个串联谐振支路S1L1-S1L4,第一输入输出端A、4个串联谐振支路S1L1-S1L4和第二输入输出端B之间具有连接节点T1N1-T1N4
设置在第一输入输出端A和连接节点T1N1之间的串联谐振支路S1L1可由谐振器s1构成,设置在连接节点T1N1和连接节点T1N2之间的串联谐振支路S1L2可由谐振器s2构成,设置在连接节点T1N2和连接节点T1N3之间的串联谐振支路S1L3可由谐振器s3构成,设置在连接节点T1N3和连接节点T1N44之间的串联谐振支路S1L4可由谐振器s4构成。
连接节点T1N1和地电位之间连接有并联谐振支路P1L1,并联谐振支路P1L1上设置有谐振器p1和电感L1;连接节点T1N2和地电位之间连接有并联谐振支路P1L2,并联谐振支路P1L2上设置有谐振器p2和电感L2;连接节点T1N3和地电位之间连接有并联谐振支路P1L3,并联谐振支路P1L3上设置有谐振器p3和电感L10;连接节点T1N4和地电位之间连接有并联谐振支路P1L4,并联谐振支路P1L3上设置有谐振器p4和电感L11。
进一步的,谐振器p1的一端与连接节点T1N1连接,谐振器p1的另一端与电感L1的一端相连接,谐振器p1与电感L1构成并联谐振支路P1L1上的并联谐振单元,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到地电位;谐振器p2的一端与连接节点T1N2连接,谐振器p2的另一端与电感L2的一端相连接,谐振器p2与电感L2构成并联谐振支路P1L2上的并联谐振单元,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到地电位;
谐振器p3的一端与连接节点T1N3连接,谐振器p3的另一端与电感L10的一端相连接,谐振器p3与电感L10构成并联谐振支路P1L3上的谐振单元;谐振器p4的一端与连接节点T1N4连接,谐振器p4的另一端与电感L11的一端相连接,谐振器p4与电感L11构成并联谐振支路P1L4上的谐振单元;电感L10的另一端与电感L11的另一端与共用电感L3的一端连接,共用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到地电位。具体的,电感L1、电感L2、电感L3、电感L10、电感L11的电感值可以设置为0.01-10nH。电感L3、电感L10、电感L11之间构成T型电路,且两两耦合以进一步提高隔离度。
可选的,在第二输入输出端B与地电位之间可并联设置发射滤波器RX的匹配电路M1C2,匹配电路M1C2可由电感L8构成,用于匹配发射滤波器RX自身的阻抗。
接收滤波器RX连接在第一输入输出端A和第三输入输出端C之间,接收滤波器RX包括在第一输入输出端A和第三输入输出端C之间串联连接的第一匹配单元M1和3个串联谐振支路S2L1-S2L3,第一输入输出端A、第一匹配单元M1、3个串联谐振支路S2L1-S2L4和第三输入输出端C之间具有连接节点T2N1-T2N4
设置在第一输入输出端A和连接节点T2N1之间的第一匹配单元M1,其中第一匹配单元M1由电感L7构成;设置在连接节点T2N1和连接节点T2N2之间的串联谐振支路S2L1,串联谐振支路S2L1由谐振器s5构成;设置在连接节点T2N2和连接节点T2N3之间的串联谐振支路S2L2,串联谐振支路S2L2由谐振器s6构成;设置在连接节点T2N3和连接节点T2N4之间的串联谐振支路S2L3,串联谐振支路S2L3可由谐振器s7构成。连接节点T2N1连接有并联谐振支路P2L1,并联谐振支路P2L1上可设置有谐振器p5和电感L4;连接节点T2N2连接有并联谐振支路P2L2,并联谐振支路P2L2上可设置有谐振器p6和电感L5;连接节点T2N3连接有并联谐振支路P2L3,并联谐振支路P2L3上可设置有谐振器p7;连接节点T2N4连接有并联谐振支路P2L4,并联谐振支路P2L4上设置可有谐振器p8。
进一步的,谐振器p5的一端与连接节点T2N1连接,谐振器p5的另一端与电感L4的一端相连接,谐振器p5与电感L8构成并联谐振支路P2L1上的并联谐振单元,电感L8的另一端连接至地电位;谐振器p6的一端与连接节点T2N2连接,谐振器p6的另一端与电感L5的一端相连接,谐振器p6与电感L5构成并联谐振支路P2L2上的并联谐振单元,电感L5的另一端连接至地电位;谐振器p7构成并联谐振支路P2L3上的并联谐振单元,谐振器p7的一端与连接节点T2N3连接,谐振器p8构成并联谐振支路P2L4上的并联谐振单元,谐振器p8的一端与连接节点T2N4连接,谐振器p7的另一端和谐振器p8的另一端连接后与共用电感L10的一端相连接,共用电感L10的另一端与地电位连接。具体的,电感L8-L10的电感值可以设置为0.01-10nH。
可选的,在接收第三输入输出端C与地电位之间可设置匹配接收滤波器的匹配电路M2C2,匹配电路M2C2可由电感L9构成,用于匹配接收滤波器RX自身的阻抗。
请参阅图5a-图5b,图5a示出图4中发射滤波器TX的传输特性和反射特性;图5b示出图4中接收滤波器RX的传输特性和反射特性。如图5a-图5b中可知,发射滤波器TX和接收滤波器RX通带内波形平坦,且平均回波损耗约为17dB,可见接收滤波器RX通带匹配效果良好。
本实用新型的发射滤波器TX中在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和共用电感构成T型电路且两两耦合后,经测试可知,接收滤波器和发射滤波器的隔离度可提升约8dB。
虽然技术已经关于一个或者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和描述,但是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所说明的示例做出变更和/或修改。特别是关于由上述部件或结构(组件、器件、电路、系统等)所执行的各种功能,用于描述这样的部件的术语(包括对“装置”的参考)旨在对应于执行所描述的部件的指定功能的任何部件或者结构(例如,功能上等价),即便在结构上不等价于执行本文所说明的示例实施方式中的功能的所公开的结构,除非另外指明。另外,虽然特定特征可能已经关于若干实施方式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被公开,但是如可能对于任何给定或者特定应用所期望且有利的,这样的特征可以与其他实施方式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其他特征组合。此外,就详细描述或者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术语“包含了”、“包含”、“具有了”、“具有”、“含有”或其变形而言,这样的术语以类似于术语“包括”的方式旨在是包括性的。
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输入输出端、具有第一频段的发射滤波器、具有第二频段的接收滤波器、第二输入输出端和第三输入输出端;
所述发射滤波器连接在第一输入输出端和第二输入输出端之间,
所述接收滤波器连接在第一输入输出端和第三输入输出端之间;
所述接收滤波器中具有第一匹配单元和第一谐振网络,所述第一匹配单元串联连接在第一输入输出端和所述第一谐振网络之间;
所述第一匹配单元用于调整从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进行观察的所述接收滤波器在所述第一频段的输入阻抗,使得加入第一匹配单元后的所述输入阻抗高于未加入所述第一匹配单元的所述输入阻抗,且加入第一匹配单元后所述输入阻抗呈现感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未加入所述第一匹配单元时所述接收滤波器的反射系数Γ位于从第一输入输出端观察的反射系数圆的第一区域处,所述第一区域中反射系数Γ的模值-180°≤反射系数Γ的幅角≤-90°;
或者所述第一区域中反射系数Γ的模值-90°≤反射系数Γ的幅角≤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加入所述第一匹配单元后所述接收滤波器的反射系数Γ位于从第一输入输出端观察的反射系数圆的第二区域处,所述第二区域中反射系数Γ的模值0°≤反射系数Γ的幅角≤9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匹配单元由电感元件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匹配单元由电感元件和在其左侧并联的电容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网络中包括多条串联谐振支路和多条并联谐振支路,第一谐振网络的所述串联谐振支路包括串联谐振单元,所述第一谐振网络的所述串联谐振单元包括谐振器,所述第一谐振网络的所述并联谐振支路包括并联谐振单元,所述并联谐振单元包括谐振器,所述并联谐振单元能单独通过电感接地,也能通过共用电感接地;所述第一谐振网络中最靠近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的谐振支路为并联谐振支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滤波器中具有第二谐振网络,所述第二谐振网络中包括多条串联谐振支路和多条并联谐振支路,所述第二谐振网络的所述串联谐振支路包括串联谐振单元,所述第二谐振网络的所述并联谐振支路包括并联谐振单元,所述并联谐振单元包括谐振器和电感,所述并联谐振单元能单独通过电感接地,也能通过共用电感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谐振网络中的最靠近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的第一并联谐振支路和次靠近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的第二并联谐振支路通过第一共用电感接地,且所述第一并联谐振支路中的第一电感、第二并联谐振支路中的第二电感和第一共用电感构成T型电路;
和/或,所述第一谐振网络中最靠近所述第三输入输出端的第三并联谐振支路和次靠近所述第三输入输出端的第四并联谐振支路通过第二共用电感接地,且所述第三并联谐振支路中的第三电感、第四并联谐振支路中的第四电感和第二共用电感构成T型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所述第二电感和所述第一共用电感之间两两形成耦合,和/或所述第三电感、所述第四电感和所述第二共用电感之间两两形成耦合。
10.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工器。
CN202321641773.9U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双工器及包括其的通信设备 Active CN2207327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1773.9U CN220732736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双工器及包括其的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1773.9U CN220732736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双工器及包括其的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32736U true CN220732736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496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41773.9U Active CN220732736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双工器及包括其的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327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05628B (zh) 用于多频带/多模式射频(rf)前端的基于混合变压器的集成双工器
US6803835B2 (en) Integrated filter balun
EP2870699B1 (en) Transceiver front-end
CN1945987B (zh) 用于连接天线的双工器
EP2870701B1 (en) Transceiver front-end
US20120274417A1 (en) Multiplexer
CN114095049B (zh) 一种射频收发开关电路、射频前端电路及射频收发机
CN217508769U (zh) 一种nfc天线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9547042B (zh) 多通道发射机射频前端结构和终端以及无线通信设备
KR100691134B1 (ko) 쿼드플렉서
CN102255609A (zh) 一种基于具有ltcc工艺的新型结构双工器
CN105656436A (zh) 一种cmos功率放大器匹配电路
CN220732736U (zh) 一种双工器及包括其的通信设备
CN114465601B (zh) 一种滤波器、双工器以及多工器
CN221263781U (zh) 一种双工器及通信设备
CN111342812A (zh) 两端口具有移相网络模块的滤波器,具有其的双工器和电子设备
CN112019228B (zh) 多模多频收发电路
CN115708317A (zh) 双工器、提高双工器隔离度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1869115B (zh) 具备泄漏消除功能的双工滤波器装置
CN220401726U (zh) 一种多工器及通信设备
US20120013419A1 (en) Radio frequency filter and radio frequency duplexer including bulk acoustic wave resonators
US11038489B2 (en) Acoustic wave band-pass filter with low loss LC notch matching network
CN220440686U (zh) 一种多工器及包含其的通信设备
CN221283163U (zh) 一种滤波器及包括其的通信设备
CN220043389U (zh) 一种多工器及包含其的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