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32596U - 放电模块、电路板、电源模块及电器设备 - Google Patents

放电模块、电路板、电源模块及电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32596U
CN220732596U CN202320742249.4U CN202320742249U CN220732596U CN 220732596 U CN220732596 U CN 220732596U CN 202320742249 U CN202320742249 U CN 202320742249U CN 220732596 U CN220732596 U CN 2207325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power supply
level signal
discharge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4224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Hefei Shiy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Hefei Shiy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Hefei Shiy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4224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325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325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325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Voltage And Current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放电模块、电路板、电源模块及电器设备。放电模块包括放电电路、电源检测电路及放电控制电路,当检测到交流电源的输入时,电源检测电路在第一节点产生第一电平信号,放电控制电路根据第一电平信号断开放电电路与电源电路形成的放电回路,因此,放电电路未接入电源电路,放电电路并未消耗功率,从而使得放电模块能够低功耗地工作,有利于节约能源。当检测不到交流电源的输入,电源检测电路在第一节点产生第二电平信号,放电控制电路根据第二电平信号控制放电电路与电源电路形成放电回路,因此,残留在电源电路的电能能够通过放电回路进行释放,从而使得电源电路更为安全可靠,满足安规标准要求。

Description

放电模块、电路板、电源模块及电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放电模块、电路板、电源模块及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家电安规标准要求在拔掉插头1秒之内,插头的残留电压要满足安全电压要求。请参阅图1,相关技术提供一种电源电路,该电源电路包括放电电阻,放电电阻串联在零线和火线之间。当市电电源接入电源电路时,市电电源能够对安规电容CX1和安规电容CX2进行充电。当市电电源不接入电源电路时,安规电容CX1、安规电容CX2及放电电阻形成回路,从而能够释放安规电容CX1、安规电容CX2存储的电能。
根据家电安规标准要求,为了满足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要求,设计者通常选择电容值较大的安规电容CX1和安规电容CX2。另外,为了同时能够满足插头的残留电压在1秒内快速放电的要求,设计者也通常选择阻值较小的放电电阻Rk,以便能够快速释放安规电容CX1和安规电容CX2存储的电能。
如图1所示,当电源电路处于待机状态时,虽然电源电路未接入负载,但是电源电路依然接入市电电源,放电电阻Rk在待机状态下依然需要消耗功率,根据功率公式:P=U2/R,P为放电电阻Rk的功率,U为市电电源的电压,R为放电电阻的阻值。由功率公式可知,放电电阻Rk在待机状态下会消耗较大功率,造成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放电模块、电路板、电源模块及电器设备,旨在解决相关技术存在功耗较大的技术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放电模块,包括:
放电电路,用于与电源电路电连接,所述电源电路可被输入交流电源;
电源检测电路,用于与所述电源电路电连接,当检测到所述交流电源的输入时,在第一节点产生第一电平信号,当检测不到所述交流电源的输入,在所述第一节点产生第二电平信号;
放电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电源检测电路电连接,且还与所述放电电路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平信号断开所述放电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路形成的放电回路,根据所述第二电平信号控制所述放电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路形成所述放电回路。
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路板,包括上述的放电模块。
在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模块,包括:
电源电路;及
上述的放电模块。
在第四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器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源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放电模块中,放电电路用于与电源电路电连接,电源电路可被输入交流电源,电源检测电路用于与电源电路电连接,当检测到交流电源的输入时,在第一节点产生第一电平信号,用于根据第一电平信号断开放电电路与电源电路形成的放电回路,因此,当电源电路在待机状态时,放电电路与电源电路形成的放电回路处于断开状态,亦即放电电路未接入电源电路,放电电路并未消耗功率,从而使得放电模块能够低功耗地工作,有利于节约能源,并且电源电路在待机状态接入的交流电源可为正半周电源或负半周电源,本实施例提供的放电模块能够支持正半周电源或负半周电源的检测,从而能够在完整电源周期下也能够断开放电回路。当检测不到交流电源的输入,电源检测电路在第一节点产生第二电平信号,放电控制电路在第一节点与电源检测电路电连接且还与放电电路电连接,放电控制电路用于根据第二电平信号控制放电电路与电源电路形成放电回路,因此,当电源电路未接入交流电源时,残留在电源电路的电能能够通过放电回路进行释放,从而使得电源电路更为安全可靠,满足安规标准要求。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相关技术提供的电源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放电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放电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放电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放电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放电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放电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放电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放电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电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放电模块。请参阅图2,放电模块20包括放电电路30、电源检测电路40及放电控制电路50。
放电电路30用于与电源电路10电连接,电源电路10可被输入交流电源。其中,电源电路10根据交流电源,为负载提供电源,负载可为显示屏、电机、气泵、变压器等。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电源电路10包括压敏电阻Rmov、安规电容CX、共模电感L1、整流桥电路11及第一电解电容EC1。
压敏电阻Rmov检测到电源电路10输入浪涌电压时,压敏电阻Rmov将浪涌电压钳位在安全电压之下,以保护后级电路。安规电容CX与共模电感L1形成EMI电路,用于抵抗电磁干扰。整流桥电路11用于将交流电源整流成直流电源,直流电源对第一电解电容EC1进行充电,同时第一电解电容EC1对直流电源进行滤波处理,经过滤波处理后的直流电源可输出给负载,以驱动负载工作。
电源检测电路40用于与电源电路10电连接。
当电源检测电路40检测到交流电源的输入时,电源检测电路40在第一节点21产生第一电平信号,亦即:无论交流电源是正半周电源还是负半周电源,当电源检测电路40检测到正半周电源或负半周电源的输入时,电源检测电路40都能够在第一节点21产生第一电平信号,从而能够实现完整电源周期下对交流电源的检测。
当电源检测电路40检测不到交流电源的输入,电源检测电路40在第一节点21产生第二电平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平信号为高电平,第二电平信号为低电平,或者,第一电平信号为低电平,第二电平信号为高电平。
放电控制电路50在第一节点21与电源检测电路40电连接,且还与放电电路30电连接,用于根据第一电平信号断开放电电路30与电源电路10形成的放电回路,因此,当电源电路40在待机状态时,虽然电源电路40没有接入负载,但是电源电路40依然接入交流电源,此时放电电路30与电源电路40形成的放电回路处于断开状态,亦即放电电路30未接入电源电路40,因此,交流电源并不能通过电源电路40传输至放电电路30,放电电路30并未消耗功率,从而使得放电模块能够低功耗地工作,有利于节约能源。另外,电源电路40在待机状态接入的交流电源可为正半周电源或负半周电源,本实施例能够支持正半周电源或负半周电源的检测,从而能够在完整电源周期下也能够断开放电回路。
另外,放电控制电路50还用于根据第二电平信号控制放电电路30与电源电路10形成放电回路,因此,当电源电路10未接入交流电源时,残留在电源电路10的电能能够通过放电回路进行释放,从而使得电源电路10更为安全可靠,满足安规标准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放电电路30可为一个或两个或三个以上电阻串联或并联形成的电阻模块,或者可为多个电阻组成的电阻网络,或者电阻模块或电阻网络与电容组成的泄电网络,或者电阻、电容及电子开关管组成的泄电网络,或者各类元器件组成的泄电网络。请参阅图3,放电电路30包括电阻R1、电阻R2及电阻R3,电阻R1、电阻R2及电阻R3串联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电源检测电路40包括交流隔离电路41及直流控制电路42。
交流隔离电路41用于与电源电路10电连接。当交流隔离电路41检测到交流电源的正半周电源或负半周电源时,交流隔离电路41在第二节点22产生第三电平信号。当交流隔离电路41检测不到正半周电源或负半周电源时,交流隔离电路41在第二节点产生第四电平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电平信号为低电平,第四电平信号为高电平,或者,第三电平信号为高电平,第四电平信号为低电平。
直流控制电路42在第二节点22与交流隔离电路41电连接,且在第一节点21与放电控制电路50电连接。直流控制电路42根据第三电平信号在第一节点21产生第一电平信号,根据第四电平信号在第一节点21产生第二电平信号。
举例而言,当电源电路10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或待机状态时,交流电源输入电源电路10。交流隔离电路41检测到交流电源的正半周电源或负半周电源时,在第二节点22产生作为低电平的第三电平信号。接着,直流控制电路42根据作为低电平的第三电平信号,在第一节点21产生作为高电平的第一电平信号,放电控制电路50根据作为高电平的第一电平信号断开放电电路30与电源电路10形成的放电回路,因此,放电电路30未接入电源电路10,放电电路30并未消耗功率。
当电源电路10处于停止工作状态时,交流电源未能够输入电源电路10。交流隔离电路41检测不到交流电源的正半周电源或负半周电源时,在第二节点22产生作为高电平的第四电平信号。接着,直流控制电路42根据作为高电平的第四电平信号,在第一节点21产生作为低电平的第二电平信号,放电控制电路50根据作为低电平的第二电平信号控制放电电路30与电源电路10形成放电回路,因此,残留在电源电路10的电能能够通过放电回路进行释放,从而使得电源电路10更为安全可靠,满足安规标准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交流隔离电路41包括限流分压电路411及光耦电路412。
限流分压电路411与电源电路10电连接,用于接收交流电源的输入。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流分压电路411可为一个或两个或三个以上电阻串联或并联形成的电阻模块,或者可为多个电阻组成的电阻网络,或者电阻模块或电阻网络与电容组成的泄电网络,或者电阻、电容及电子开关管组成的泄电网络,或者各类元器件组成的泄电网络。请继续参阅图3,限流分压电路411包括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及电阻R7,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及电阻R7串联连接。
光耦电路412与限流分压电路411电连接且还在第二节点22与直流控制电路42电连接,用于检测到交流电源的正半周电源或负半周电源时,在第二节点22产生第三电平信号,当检测不到正半周电源或负半周电源时,在第二节点22产生第四电平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4,光耦电路412包括光耦U1,光耦U1包括光耦原边和光耦副边,光耦原边包括反向并联设置的两个发光二极管,光耦副边包括受光的三极管,由于两个发光二极管反向并联设置,因此,光耦原边能够支持检测正半周电源和负半周电源,正半周电源或负半周电源作用在光耦原边时,光耦原边能够发光使得光耦副边导通,从而得到检测正半周电源和负半周电源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直流控制电路42包括电平转换电路421及直流滤波电路422。
电平转换电路421在第二节点22与交流隔离电路41电连接,如图6所示,电平转换电路421在第二节点22与光耦电路412电连接。电平转换电路421用于根据第三电平信号在第一节点21产生第一电平信号,根据第四电平信号在第一节点21产生第二电平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3,电平转换电路421包括转换开关管Q0、电阻R8及电阻R9,其中,转换开关管Q0为NPN型三极管,电阻R8的一端被施加第一电压,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转换开关管Q0的基极,电阻R9的一端被施加第一电压,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转换开关管Q0的集电极,转换开关管Q0的发射极接地,其中,第一电压可为5V。
直流滤波电路422在第一节点21与放电控制电路50电连接,用于对第一电平信号或第二电平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3,直流滤波电路422包括电容C1及第二电解电容EC2,电容C1和第二电解电容EC2并联连接。
举例而言,当电源电路10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或待机状态时,交流电源输入电源电路10。交流电源通过限流分压电路411作用至光耦电路412上,其中,当交流电源为正半周电源或负半周电源时,光耦电路41在第二节点22产生作为低电平的第三电平信号。接着,电平转换电路421根据作为低电平的第三电平信号,在第一节点21产生作为高电平的第一电平信号,直流滤波电路422对第一电平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放电控制电路50根据作为高电平的第一电平信号断开放电电路30与电源电路10形成的放电回路。
当电源电路10处于停止工作状态时,交流电源未能够输入电源电路10。当光耦电路412未能够通过限流分压电路411检测到正半周电源或负半周电源时,光耦电路41在第二节点22产生作为高电平的第四电平信号。接着,电平转换电路421根据作为高电平的第四电平信号,在第一节点21产生作为低电平的第二电平信号,直流滤波电路422对第二电平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放电控制电路50根据作为低电平的第二电平信号控制放电电路30与电源电路10形成放电回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放电控制电路50包括放电开关电路51及开关控制电路52。
放电开关电路51与放电电路30电连接。
开关控制电路52在第一节点21与电源检测电路40电连接且还与放电开关电路51电连接,如图7所示,开关控制电路52在第一节点21与电平转换电路421电连接。开关控制电路52用于根据第一电平信号控制放电开关电路51处于第一开关状态以断开放电回路,根据第二电平信号控制放电开关电路51处于第二开关状态以使放电电路30与电源电路10形成放电回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状态为断开状态,第二开关状态为导通状态,或者,第一开关状态为导通状态,第二开关状态为断开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开关控制电路52包括第一级开关放大电路521及第二级开关放大电路522。
第一级开关放大电路521在第一节点21与电源检测电路40电连接,如图8所示,第一级开关放大电路521在第一节点21与电平转换电路421电连接。第一级开关放大电路521用于根据第一电平信号在第三节点23产生第五电平信号,根据第二电平信号在第三节点23产生第六电平信号且放大流经放电开关电路51的电流。
第二级开关放大电路522在第三节点23与第一级开关放大电路521电连接,用于根据第五电平信号控制放电开关电路51处于第一开关状态以断开放电回路,根据第六电平信号控制放电开关电路51处于第二开关状态以使放电电路30与电源电路10形成放电回路,且再放大流经放电开关电路51的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电平信号为低电平,第六电平信号为高电平,或者,第五电平信号为高电平,第六电平信号为低电平。
本实施例能够提供两级开关放大电路,能够两级叠加放大流经放电开关电路51的电流,使得最终流经放电开关电路51的电流变得较大,以便能够更加可靠地驱动放电开关电路51控制放电电路30与电源电路10形成放电回路或者断开放电回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第一级开关放大电路521包括单向导通电路5211及第一开关电路5212。
单向导通电路5211电连接在第一节点21与第四节点24之间,用于根据第一电平信号控制第四节点24的电平信号为第七电平信号,根据第二电平信号控制第四节点24的电平信号为第八电平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3,单向导通电路5211包括二极管D1及电阻R10,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至第一节点21,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被施加第一电压。
第一开关电路5212电连接在第四节点24与第三节点23之间,用于根据第七电平信号在第三节点23产生第五电平信号,根据第八电平信号在第三节点23产生第六电平信号且放大流经放电开关电路51的电流。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3,第一开关电路5212包括开关管Q1,第二级开关放大电路522包括开关管Q2,开关管Q1为PNP型三极管,开关管Q1的基极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开关管Q1的发射极被输入第一电压,开关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至第三节点23。开关管Q2为NPN型三极管,开关管Q2的基极连接至第三节点23,开关管Q2的集电极与放电开关电路51电连接,开关管Q2的发射极接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七电平信号为高电平,第八电平信号为高电平,或者,第七电平信号为低电平,第八电平信号为高电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放电开关电路51包括继电器电路511及续流电路512。
继电器电路511包括线圈XQ和继电器开关RL,线圈XQ与第二级开关放大电路522电连接,继电器开关RL设置在放电电路30上,当第二级开关放大电路522控制电流流经线圈XQ时,线圈XQ控制继电器开关RL处于第三开关状态以断开放电回路,当第二级开关放大电路522控制电流不流经线圈XQ时,线圈XQ控制继电器开关RL处于第四开关状态以使放电电路30与电源电路10形成放电回路。
续流电路512电连接在线圈XQ之间,用于当继电器电路511停止工作时,释放流经线圈XQ的电流。由于继电器电路511停止工作时,线圈XQ两端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能够对继电器电路511中的其它部件产生反向电压,若不及时释放感应电动势,容易对继电器电路511中的其它部件造成损坏。续流电路512能够与线圈XQ形成回路以做功进而相当于释放掉感应电动势,从而保护继电器电路511中的其它部件。请继续参阅图3,续流电路512为二极管D2。其中,二极管D2的正极与开关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被施加第二电压,线圈XQ的一端与开关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线圈XQ的另一端被施加第二电压,继电器开关RL的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继电器开关RL的另一端接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开关状态为断开状态,第四开关状态为导通状态,或者,第三开关状态为导通状态,第四开关状态为断开状态。
为了详细阐述上述各个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模块之间的工作原理,下面提供例子作出说明,具体如下:
当电源电路10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或待机状态时,交流电源输入电源电路10。交流电源通过限流分压电路411作用至光耦电路412上,其中,当交流电源为正半周电源或负半周电源时,光耦电路41在第二节点22产生作为低电平的第三电平信号。接着,电平转换电路421根据作为低电平的第三电平信号,在第一节点21产生作为高电平的第一电平信号,直流滤波电路422对第一电平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单向导通电路5211能够根据作为高电平的第一电平信号控制第四节点24的第七电平信号为高电平。第一开关电路5212根据作为高电平的第七电平信号在第三节点23产生第五电平信号,其中,第五电平信号为低电平。第二级开关放大电路522根据作为低电平的第五电平信号控制继电器电路511处于断开状态,放电电路30未接入电源电路10,放电电路30并未消耗功率。
当电源电路10处于停止工作状态时,交流电源未能够输入电源电路10。当光耦电路412未能够通过限流分压电路411检测到正半周电源或负半周电源时,光耦电路41在第二节点22产生作为高电平的第四电平信号。接着,电平转换电路421根据作为高电平的第四电平信号,在第一节点21产生作为低电平的第二电平信号,直流滤波电路422对第二电平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单向导通电路5211能够根据作为低电平的第二电平信号控制第四节点24的第八电平信号为低电平。第一开关电路5212根据作为低电平的第八电平信号在第三节点23产生第六电平信号,其中,第六电平信号为高电平。第二级开关放大电路522根据作为高电平的第六电平信号控制继电器电路511处于导通状态,放电电路30与电源电路10形成放电回路。
为了详细阐述上述各个实施例提供的放电模块的工作原理,下面结合图3作出说明,具体如下:
当电源电路10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或待机状态时,交流电源输入电源电路10。交流电源通过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及电阻R7作用至光耦电路412的原边,其中,无论交流电源是正半周电源亦或负半周电源,光耦电路412的原边通过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及电阻R7都能够检测到,此时,光耦电路412的副边导通,将第二节点22的电压拉至低电平,转换开关管Q0被关断,进而将第一节点21的电压拉至高电平。由于二极管D1的单向阻断的作用,第四节点24的电压拉至高电平,使得第一开关管Q1处于断开状态,第三节点23的电压拉至低电平,第二开关管Q2处于断开状态,电流没有经过线圈XQ,因此,线圈XQ没有触发继电器开关RL闭合,亦即继电器开关RL处于断开状态,交流电源并没有经过电阻R1至电阻R3组成的放电电路30。
当电源电路10处于停止工作状态时,交流电源未能够输入电源电路10。光耦电路412的原边并不能通过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及电阻R7检测到交流电源。此时,光耦电路412的副边关断,将第二节点22的电压拉至高电平,转换开关管Q0被导通,进而将第一节点21的电压拉至低电平。由于二极管D1的单向阻断的作用,第四节点24的电压拉至低电平,使得第一开关管Q1处于导通状态,第三节点23的电压拉至高电平,第二开关管Q2处于导通状态,电流经过线圈XQ,因此,线圈XQ触发继电器开关RL闭合,因此,残留在电源电路10的电能经过电阻R1至电阻R3组成的放电电路30。
总体而言,当电源电路10在待机状态时,放电电路30与电源电路10形成的放电回路处于断开状态,亦即放电电路30未接入电源电路10,放电电路30并未消耗功率,从而使得放电模块能够低功耗地工作,有利于节约能源,并且电源电路10在待机状态接入的交流电源可为正半周电源或负半周电源,本实施例提供的放电模块能够支持正半周电源或负半周电源的检测,从而能够在完整电源周期下也能够断开放电回路。当电源电路10未接入交流电源时,残留在电源电路10的电能能够通过放电回路进行释放,从而使得电源电路10更为安全可靠,满足安规标准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路板,电路板包括上述各个实施例提供的放电模块,其中,电路板可由多个电路子板拼接得到,放电模块中的其它电路可以分别布设在不同的电路子板,需要实现放电模块的功能时,用户可以将各个电路子板拼接成具有放电功能的电路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模块,其中,电源模块包括上述各个实施例提供的放电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器设备,电器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源模块,其中,电器设备包括显示屏、电机、气泵、变压器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放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放电电路,用于与电源电路电连接,所述电源电路可被输入交流电源;
电源检测电路,用于与所述电源电路电连接,当检测到所述交流电源的输入时,在第一节点产生第一电平信号,当检测不到所述交流电源的输入,在所述第一节点产生第二电平信号;
放电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电源检测电路电连接,且还与所述放电电路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平信号断开所述放电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路形成的放电回路,根据所述第二电平信号控制所述放电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路形成所述放电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检测电路包括:
交流隔离电路,用于与所述电源电路电连接,当检测到所述交流电源的正半周电源或负半周电源时,在第二节点产生第三电平信号,当检测不到所述正半周电源或所述负半周电源时,在第二节点产生第四电平信号;
直流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交流隔离电路电连接,且在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放电控制电路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电平信号在所述第一节点产生第一电平信号,根据所述第四电平信号在所述第一节点产生第二电平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隔离电路包括:
限流分压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路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交流电源的输入;
光耦电路,与所述限流分压电路电连接且还在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直流控制电路电连接,用于检测到所述交流电源的正半周电源或负半周电源时,在第二节点产生第三电平信号,当检测不到所述正半周电源或所述负半周电源时,在第二节点产生第四电平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控制电路包括:
电平转换电路,在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交流隔离电路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电平信号在所述第一节点产生第一电平信号,根据所述第四电平信号在所述第一节点产生第二电平信号;
直流滤波电路,在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放电控制电路电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电平信号或所述第二电平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放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控制电路包括:
放电开关电路,与所述放电电路连接;
开关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电源检测电路电连接,且还与所述放电开关电路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平信号控制所述放电开关电路处于第一开关状态以断开所述放电回路,根据所述第二电平信号控制所述放电开关电路处于第二开关状态以使所述放电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路形成所述放电回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
第一级开关放大电路,在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电源检测电路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平信号在第三节点产生第五电平信号,根据所述第二电平信号在第三节点产生第六电平信号且放大流经所述放电开关电路的电流;
第二级开关放大电路,在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一级开关放大电路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五电平信号控制所述放电开关电路处于第一开关状态以断开所述放电回路,根据所述第六电平信号控制所述放电开关电路处于第二开关状态以使所述放电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路形成所述放电回路,且再放大流经所述放电开关电路的电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开关放大电路包括:
单向导通电路,电连接在所述第一节点与第四节点之间,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平信号控制所述第四节点的电平信号为第七电平信号,根据所述第二电平信号控制所述第四节点的电平信号为第八电平信号;
第一开关电路,电连接在所述第四节点与所述第三节点之间,用于根据所述第七电平信号在第三节点产生第五电平信号,根据所述第八电平信号在第三节点产生第六电平信号且放大流经所述放电开关电路的电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开关电路包括:
继电器电路,所述继电器电路包括线圈和继电器开关,所述线圈与所述第二级开关放大电路电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设置在所述放电电路上,当所述第二级开关放大电路控制电流流经所述线圈时,所述线圈控制所述继电器开关处于第三开关状态以断开所述放电回路,当所述第二级开关放大电路控制电流不流经所述线圈时,所述线圈控制所述继电器开关处于第四开关状态以使所述放电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路形成所述放电回路;
续流电路,电连接在所述线圈之间,用于当所述继电器电路停止工作时,释放流经所述线圈的电流。
9.一种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放电模块。
10.一种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源电路;及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放电模块。
11.一种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模块。
CN202320742249.4U 2023-04-06 2023-04-06 放电模块、电路板、电源模块及电器设备 Active CN2207325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2249.4U CN220732596U (zh) 2023-04-06 2023-04-06 放电模块、电路板、电源模块及电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2249.4U CN220732596U (zh) 2023-04-06 2023-04-06 放电模块、电路板、电源模块及电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32596U true CN220732596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495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42249.4U Active CN220732596U (zh) 2023-04-06 2023-04-06 放电模块、电路板、电源模块及电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325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77094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a DC voltage to an AC voltage
TW420899B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N104980009A (zh) 电源供应装置
TWM481439U (zh) 交換式電源供應器及其保護裝置
CN201414082Y (zh) 电源供应器
TW201523188A (zh) 電源裝置和通過電源裝置產生電源的方法
CN112510985A (zh) 一种软启动电路及电源电路
CN116093908B (zh) 一种低调光关断损耗的低浪涌电路
CN111917103A (zh) 一种用于电源模组的可关断电源ic的主备电转换检测电路
US10554119B1 (en) Inverter apparatus with overcurrent protection control
CN207782395U (zh) 一种过温保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20732596U (zh) 放电模块、电路板、电源模块及电器设备
CN106911255B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
CN105337513A (zh) 电源转换装置及其过功率保护方法
CN217037504U (zh) Led调光电路及调光led灯
CN206294067U (zh) 一种应用于bms上的防呆隔离电源电路
CN105472823A (zh) 用于照明装置的驱动电路和照明装置
US11350501B2 (en) LED driving circuit based on t-shaped lamp tube
CN113922655B (zh) 一种pwm芯片启动和失电告警电路及开关电源
CN202837873U (zh) 零功率待机电路及相应电子产品
CN207442710U (zh) 一种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补偿电路
CN110098604A (zh) 一种放电电路、电源滤波电路、电源供电电路及家用电器
US10779375B2 (en) LED driving circuit and protection circuit for DC/DC converter
CN215344401U (zh) 一种交流输入控制装置和摄像机设备
EP3965276B1 (en) Filter circuit with harmonic compens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