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32582U - 一种辅助电源及电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辅助电源及电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32582U
CN220732582U CN202322330477.3U CN202322330477U CN220732582U CN 220732582 U CN220732582 U CN 220732582U CN 202322330477 U CN202322330477 U CN 202322330477U CN 220732582 U CN220732582 U CN 2207325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winding
conversion module
load
power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3047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跃
陈飞
王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3047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325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325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325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辅助电源及电源装置。该辅助电源包括:正极直流输入线和负极直流输入线;至少两个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正极直流输入线连接;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负极输入端与所述负极直流输入线连接;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负载连接端与负载连接;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多个电源转换模块与负载一一对应设置的结构能够避免串扰现象的发生,提高辅助电源的可靠性以及供电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辅助电源及电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助电源及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伏或者储能相关的电路系统设计中,无论是控制电路还是功率电路,每套系统或单板都需要数量众多的辅助电源。这些辅助电源或是提供电压等级的变换,或完成不同电气区域回路之间的功能隔离,安规隔离等。因此需要设计相应的辅助电源向各路负载供电。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基于一个源端变压器,采用隔离性多绕组方案引出多个供电输出回路,用于连接对应的负载。由于各个输出回路之间共用一个变压器,各个回路的电压波动易引起相互串扰的现象,致使辅助电源的可靠性和供电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辅助电源及电源装置,以提高辅助电源的可靠性以及供电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辅助电源,该辅助电源包括:
正极直流输入线和负极直流输入线;
至少两个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正极直流输入线连接;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负极输入端与所述负极直流输入线连接;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负载连接端与负载连接;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控制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包括:
正激开关单元,所述正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所述正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负极输入端;
正激转换单元,所述正激转换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正极输入端,所述正激转换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正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所述正激转换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正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所述正激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负载连接端。
可选地,所述负载连接端包括负载正连接端和负载负连接端;
所述正激转换单元包括:第一变压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一滤波保护电路;
所述第一变压器包括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所述第一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正极直流输入线连接,所述第一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正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端与所述负极直流输入线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端与所述第二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正极直流输入线连接;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端与所述第三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滤波保护电路的一端和所述负载正连接端;所述第三绕组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滤波保护电路的另一端和所述负载负连接端。
可选地,所述正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一信号处理电路;
所述第一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负极直流输入线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正激转换单元的第二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包括:
反激开关单元,所述反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所述反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负极输入端;
反激转换单元,所述反激转换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正极输入端,所述反激转换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反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所述反激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负载连接端。
可选地,所述负载连接端包括负载正连接端和负载负连接端;
所述反激转换单元包括:第二变压器、第三二极管、第二滤波保护电路和吸收电路;
所述第二变压器包括:第四绕组和第五绕组;所述第四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正极直流输入线连接;所述第四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反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吸收电路连接于所述第四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端与所述第五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滤波保护电路的一端和所述负载正连接端;所述第五绕组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滤波保护电路的另一端和所述负载负连接端。
可选地,所述反激开关单元包括:第二晶体管和第二信号处理电路;
所述第二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负极直流输入线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反激转换单元的第二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一个所述信号输出端;各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控制端连接至同一所述信号输出端。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多个所述信号输出端;各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控制端与各所述信号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源装置,该电源装置包括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辅助电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辅助电源具有多个电源转换模块,每个电源转换模块均受到控制模块的控制。在控制模块发出控制信号时,电源转换模块开始工作;在控制模块停止发出控制信号时,电源转换模块停止工作。并且每个电源转换模块均与一个负载连接,在负载发生电压波动时,电源转换模块将电压波动隔离在该堵在所在的支路中,避免电压波动的扩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多个电源转换模块与负载一一对应设置的结构能够避免串扰现象的发生,提高辅助电源的可靠性以及供电稳定性。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助电源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辅助电源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转换模块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辅助电源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源转换模块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辅助电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助电源。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助电源的示意图。参照图1,该辅助电源包括:正极直流输入线M+、负极直流输入线M-、控制模块120和至少两个电源转换模块110。
电源转换模块110的正极输入端与正极直流输入线M+连接;电源转换模块110的负极输入端与负极直流输入线M-连接;电源转换模块110的负载连接端与负载130连接;控制模块120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源转换模块110的控制端连接。
具体地,每个电源转换模块110均是一个单独的电源装置,电源转换模块110用于为对应的负载130提供其所需的电能。可以理解,在电力系统中具有多种不同类型的电力装置(即负载130),电力装置例如可以是采样电路、驱动电路或通讯电路等,不同类型的电力装置所需的电压等级可能不同,且基于安规和各种标准的规定,不同电气回路之间可能需要隔离。因此,需要在电力系统中设置多个辅助电源以满足上述功能需求。需要说明的是,在电力系统中,电源转换模块110的类型和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无论何种类型的电源转换模块110,只要电源模块110能够满足电力装置的供电需求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示例性地,电源转换模块110的供电来自于直流母线。直流母线包括:正极直流输入线M+和负极直流输入线M-。辅助电源中的电源转换模块110的供电可以由相同的正极直流输入线M+和负极直流输入线M-提供,也可以由不同的正极直流输入线M+和负极直流输入线M-提供,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电源转换模块110对直流母线的电压进行转换,并将转换后的电压输出至负载130。
不难理解,每个负载130均由与之相对的电源转换模块110为其单独供电,电源转换模块110对负载130进行功能隔离,从而将电源转换模块110所在支路的故障控制在该支路中。可以理解,功能隔离是防止一个线路或一个系统的运行模式或故障影响到另一个线路或系统。示例性地,在某一负载130发生电压波动时,与该负载130相对应的电源转换模块110将电压波动隔离在该负载130所在的支路中。除此以外,电源转换模块110还与控制模块120连接,控制模块120用于控制电源转换模块110的工作状态。示例性地,当控制模块120向电源转换模块110发送启动控制信号时,电源转换模块110开始工作,此时电源转换模块110对正极直流输入线M+和负极直流输入线M-中的电压进行转换;当控制模块120停止向电源转换模块110发送控制信号或者向电源转换模块110发送停止控制信号时,电源转换模块110停止工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辅助电源具有多个电源转换模块110,每个电源转换模块110均受到控制模块120的控制,控制模块120可用于控制电源转换模块110的启停。并且每个电源转换模块110均与一个负载130连接,在负载130发生电压波动时,电源转换模块110将电压波动隔离在该负载130所在的支路中,避免电压波动的扩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多个电源转换模块110与负载130一一对应设置的结构能够避免串扰现象的发生,提高辅助电源的可靠性以及供电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继续参照图1,控制模块120包括一个信号输出端;各电源转换模块110的控制端连接至同一信号输出端。本实施例这样设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并且便于辅助电源的布局以及布线,电源转换模块110可以就近布置在相应的负载130附近。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在电源转换模块110中并未设置控制装置,各电源转换模块110通过控制模块120进行统一控制,电源转换模块110中只包括基本的开关器件、变压器以及滤波器件,降低电源转换模块110的使用成本。电源转换模块110具有多种结构,下面就其中的几种进行示例性说明,其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辅助电源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参照图2,电源转换模块110包括:正激开关单元111和正激转换单元112。
正激开关单元111的控制端作为电源转换模块110的控制端,连接控制模块120的信号输出端;正激开关单元111的第一端连接电源转换模块110的负极输入端,即连接负极直流输入线M-;正激转换单元112的第一端连接电源转换模块110的正极输入端,即连接正极直流输入线M+;正激转换单元112的第二端连接正激开关单元111的第二端,正激转换单元112的第三端连接正激开关单元111的第一端;正激转换单元112的输出端作为电源转换模块110的负载连接端。
具体地,正激开关单元111的控制端接收控制模块120发出的控制信号,并根据该控制信号导通或关断,从而控制正激转换单元112的工作。示例性地,正激开关单元111设置在正激转换单元112的工作回路中。在正激开关单元111接收到控制模块120的控制信号时,正激开关单元111导通,此时正激转换单元112的工作回路也相应导通,正激转换单元112开始工作;在正激开关单元111接收不到控制模块120的控制信号时,正激开关单元111关断,此时正激转换单元112的工作回路断开,正激转换单元112不工作。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转换模块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参照图3,负载连接端包括负载正连接端VO+和负载负连接端VO-,分别用于连接负载130的正极端和负极端。正激转换单元112包括:第一变压器T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一滤波保护电路1121。
第一变压器T1包括第一绕组N1、第二绕组N2和第三绕组N3。第一绕组N1的第一端与正极直流输入线M+连接,第一绕组N1的第二端与正激开关单元11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端与负极直流输入线M-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端与第二绕组N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绕组N2的第二端与正极直流输入线M+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端与第三绕组N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端分别连接第一滤波保护电路1121的一端和负载正连接端VO+;第三绕组N3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滤波保护电路1121的另一端和负载负连接端VO-。示例性地,第一滤波保护电路1121可以为电容滤波电路。可以理解,第一滤波保护电路1121的结构同样具有多种,本实施例对第一滤波保护电路1121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继续参照图3,正激开关单元111包括:第一晶体管Q1和第一信号处理电路1111。
第一信号处理电路1111的输入端与控制模块120的信号输出端121连接;第一信号处理电路1111的输出端与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连接,第一晶体管Q1的第一端与负极直流输入线M-连接,第一晶体管Q1的第二端与正激转换单元112的第二端连接。
示例性地,第一信号处理电路1111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控制模块120的信号输出端121输出的PWM信号进行放大与隔离等处理等;或者,当信号输出端121输出的PWM信号满足对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需求时,也可以取消配置第一信号处理电路1111。第一晶体管Q1可以是NMOS管。可以理解,第一信号处理电路1111接收控制模块120的控制信号,并根据该控制信号生成驱动信号发送至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第一晶体管Q1根据该驱动信号的进行导通,进而第一变压器T1的第一绕组N1得电,此时第一变压器T1开始工作,对正极直流输入线M+和负极直流输入线M-上的电压进行转换,并将转换后的电压输出至负载连接端。可以理解,第一滤波保护电路1121对第一变压器T1转换后的电压进行滤波,从而使转换后的电压波形更为平滑,提高电源转换模块110供电稳定性。示例性地,第一绕组N1为原边绕组,第二绕组N2为副边绕组,第三绕组N3为复位绕组。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辅助电源的示意图。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参照图4,电源转换模块包括:反激开关单元113和反激转换单元114。
反激开关单元113的控制端作为电源转换模块110的控制端,连接控制模块120的信号输出端;反激开关单元113的第一端连接电源转换模块110的负极输入端,即连接负极直流输入线M-;反激转换单元114的第一端连接电源转换模块110的正极输入端,即连接正极直流输入线M+;反激转换单元114的第二端连接反激开关单元113的第二端;反激转换单元114的第三端连接正激开关单元113的第一端;反激转换单元114的输出端作为电源转换模块110的负载连接端。
具体地,反激开关单元113的控制端接收控制模块120发出的控制信号,并根据该控制信号导通或关断,从而控制反激转换单元114的工作。示例性地,反激开关单元113设置在反激转换单元114的工作回路中。在反激开关单元113接收到控制模块120的控制信号时,反激开关单元113导通,此时反激转换单元114的工作回路也相应导通,反激转换单元114开始工作;在反激开关单元113接收不到控制模块120的控制信号时,反激开关单元113关断,此时反激转换单元114的工作回路断开,反激转换单元114不工作。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源转换模块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参照图5,负载连接端包括负载正连接端VO+和负载负连接端VO-,分别用于连接负载130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反激转换单元114包括:第二变压器T2、第三二极管D3、第二滤波保护电路1141和吸收电路1142。
第二变压器T2包括:第四绕组N4和第五绕组N5;第四绕组N4的第一端与正极直流输入线M+连接;第四绕组N4的第二端与反激开关单元113的第二端连接;吸收电路1142连接于第四绕组N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端与第五绕组N5的第二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端分别连接第二滤波保护电路1141的一端和负载正连接端VO+;第五绕组N5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二滤波保护电路1141的另一端和负载负连接端VO-。示例性地,第二滤波保护电路1141可以为电容滤波电路;吸收电路4142可以是电容电阻吸收电路。吸收电路1142用于减少突发的大电流对其他电路的影响,使电路的状态不会太急剧变化。可以理解,第二滤波保护电路1141和吸收电阻1142的结构同样具有多种,本实施例对第二滤波保护电路1141和吸收电路1142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继续参照图5,反激开关单元113包括:第二晶体管Q2和第二信号处理电路1131。
第二信号处理电路1131的输入端与控制模块120的信号输出端121连接;第二信号处理电路1131的输出端与第二晶体管Q2的控制端连接,第二晶体管Q2的第一端与负极直流输入线M-连接,第二晶体管Q2的第二端与反激转换单元114的第二端连接。
示例性地,第二信号处理电路1131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控制模块120的信号输出端121输出的PWM信号进行放大与隔离等处理等;或者,当信号输出端121输出的PWM信号满足对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需求时,也可以取消配置第一信号处理电路1111。第一晶体管Q1可以是NMOS管。可以理解,第二信号处理电路1131接收控制模块120的控制信号,并根据该控制信号生成驱动信号发送至第二晶体管Q2的控制端。第二晶体管Q2根据该驱动信号的进行导通,进而第二变压器T2的第四绕组N4得电,此时第二变压器T2开始工作,对正极直流输入线M+和负极直流输入线M-上的电压进行转换,并将转换后的电压输出至负载连接端。可以理解,第二滤波保护电路1141对第二变压器T2转换后的电压进行滤波,从而使转换后的电压波形更为平滑,提高电源转换模块110供电稳定性。
上述各实施方式示例性地给出了控制模块120包括一个信号输出端121,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选地,还可以设置控制模块120包括多个信号输出端121,分别连接不同的电源转换模块110,以提高辅助电源的控制灵活性。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辅助电源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参照图6,控制模块120包括多个信号输出端;各电源转换模块110的控制端与各信号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
可以理解,各电源转换模块110与控制模块120一一对应连接的结构,使得控制模块120可以单独对各个电源转换模块110进行控制,从而实现控制部分电源转换模块110的启动,以及,对辅助电源启动时序的控制,有利于降低辅助电源的能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源装置。该电源装置包括以上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辅助电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具有以上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辅助电源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控制模块120可以为电源装置中的控制器,例如MCU(MicrocontrollerUnit,微控制单元),电源装置中的控制器对电源转换模块110进行直接控制。这样的设置结构可以不在辅助电源中设置单独的控制模块120,从而降低辅助电源的使用成本,减小辅助电源的体积,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辅助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正极直流输入线和负极直流输入线;
至少两个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正极直流输入线连接;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负极输入端与所述负极直流输入线连接;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负载连接端与负载连接;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控制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包括:
正激开关单元,所述正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所述正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负极输入端;
正激转换单元,所述正激转换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正极输入端,所述正激转换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正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所述正激转换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正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所述正激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负载连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连接端包括负载正连接端和负载负连接端;
所述正激转换单元包括:第一变压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一滤波保护电路;
所述第一变压器包括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所述第一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正极直流输入线连接,所述第一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正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端与所述负极直流输入线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端与所述第二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正极直流输入线连接;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端与所述第三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滤波保护电路的一端和所述负载正连接端;所述第三绕组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滤波保护电路的另一端和所述负载负连接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一信号处理电路;
所述第一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负极直流输入线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正激转换单元的第二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包括:
反激开关单元,所述反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所述反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负极输入端;
反激转换单元,所述反激转换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正极输入端,所述反激转换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反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所述反激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负载连接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助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连接端包括负载正连接端和负载负连接端;
所述反激转换单元包括:第二变压器、第三二极管、第二滤波保护电路和吸收电路;
所述第二变压器包括:第四绕组和第五绕组;所述第四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正极直流输入线连接;所述第四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反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吸收电路连接于所述第四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端与所述第五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滤波保护电路的一端和所述负载正连接端;所述第五绕组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滤波保护电路的另一端和所述负载负连接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助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激开关单元包括:第二晶体管和第二信号处理电路;
所述第二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负极直流输入线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反激转换单元的第二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一个所述信号输出端;各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控制端连接至同一所述信号输出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多个所述信号输出端;各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控制端与各所述信号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
10.一种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辅助电源。
CN202322330477.3U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辅助电源及电源装置 Active CN2207325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30477.3U CN220732582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辅助电源及电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30477.3U CN220732582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辅助电源及电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32582U true CN220732582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494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30477.3U Active CN220732582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辅助电源及电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325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55373B (zh) 一种隔离式电压转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56087A (zh) 一种低功耗待机电路及电视机
CN101436786A (zh) 电源切换装置及网络设备
EP3506457B1 (en) Charging power system with low standby power consumption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170012465A1 (en) Ups circuit
CN104953692A (zh) 供电系统
CN107947325B (zh) 一种多输入电源的供电选择电路及供电装置
CN202121292U (zh) 一种掉电保护电路及电源电路
CN114465479A (zh) 一种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软开关电路及其装置
CN202488204U (zh) 一种用于国网三相智能电能表的主辅电源自动切换电路
CN220732582U (zh) 一种辅助电源及电源装置
CN110245103B (zh) 用于模块并联的同步信号母线电路、同步系统及同步方法
CN109980709B (zh) 具低待机功耗的充电电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45109A (zh) 箝位式双子模块的取能电源装置和取能控制方法
CN202135235U (zh) 一种低功耗待机电路及电视机
CN207069906U (zh) 用于电源转换电路的控制器
CN216564925U (zh) 多路输出电源
CN102436193A (zh) 镇流器老化控制装置
CN102723884B (zh) 电源输出高端防反灌开关管的供电系统及冗余电源系统
CN204859010U (zh) 电子系统
CN113131753A (zh) 一种双向变换器的辅助电源系统及用电系统
CN2938640Y (zh) 具有多种保护功能的直流电源转换电路及电视机
CN207968330U (zh) 一种隔离供电电路
CN111740406A (zh) 海岛逆变电源、切换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152483A (zh) 可选择的模块化开关电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