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32404U - 一种电源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源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32404U
CN220732404U CN202322434942.8U CN202322434942U CN220732404U CN 220732404 U CN220732404 U CN 220732404U CN 202322434942 U CN202322434942 U CN 202322434942U CN 220732404 U CN220732404 U CN 2207324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circuit
power supply
power module
field eff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3494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金龙
施璐
李番军
姚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yl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yl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yl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yl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3494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324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324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324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源控制电路,该电源控制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第一电源模块和各个第二电源模块中均包括电池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中的电池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中的电池并联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中的控制单元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中的控制单元串联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包括关机电路,所述关机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中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关机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中的控制单元连接。达到一键关机,操作简单安全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源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源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源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电池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经常会出现单一电池的电池容量不足的情况。在单一电池的电池容量不足的情况下,通常会并联多个电池组成一个大容量的电池系统。
但是,电池通常是高电平激活,在手动关机一个电池后,由于母线上还连接有其他电池,一个电池关机后又会立即被激活,导致无法关机成功。因此通常做法是,需要把母线上并联的电池正负极都断开,然后再逐一按键关机,不仅操作繁琐,且在断开正负极时经常会出现打火现象,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的电池通常是高电平激活,在手动关机一个电池后,由于母线上还连接有其他电池,一个电池关机后又会立即被激活,导致无法关机成功。需要把母线上并联的电池正负极都断开,然后再逐一按键关机,不仅操作繁琐,且在断开正负极时经常会出现打火现象,有较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电源控制电路,能够通过每个电源模块的控制单元之间的串联,将关机信号传输至每个电源模块的控制单元中,避免了在手动关机一个电池后,由于母线上还连接有其他电池,一个电池关机后又会立即被激活,导致无法关机成功。需要把母线上并联的电池正负极都断开,然后再逐一按键关机,不仅操作繁琐,且在断开正负极时经常会出现打火现象,有较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达到一键关机,操作简单安全的效果。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第一电源模块和各个第二电源模块中均包括电池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中的电池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中的电池并联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中的控制单元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中的控制单元串联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包括关机电路,所述关机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中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关机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中的控制单元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包括激活电路,针对第一电源模块或每个第二电源模块,激活电路的一端与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激活电路的另一端与控制单元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还包括开机电路,针对每个第一电源模块或每个第二电源模块,开机电路的一端与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开机电路的另一端与控制单元连接。
可选地,所述关机电路包括关机按键和第一保护电路,其中,所述关机按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中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关机按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中的控制单元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一场效应管,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关机按键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还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中的控制单元连接。
可选地,所述激活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三电容、可调精密稳压源、光电耦合器,其中,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激活电路的一端与第一电源模块或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中的电池的正极连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可调精密稳压源的阴极连接,可调精密稳压源的阳极接地,可调精密稳压源的参考极与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三电容的一端与第八电阻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1脚与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2脚与第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3脚作为所述激活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源模块或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中的控制单元连接,光电耦合器的4脚与第二外接电源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还包括放电场效应管,其中,所述放电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或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中的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放电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母线负极连接,所述放电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控制单元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还包括充电场效应管,其中,所述充电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放电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充电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母线负极连接,所述充电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控制单元连接。
可选地,所述激活电路还包括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的一端与所述光电耦合器的3脚连接,所述滤波电路的另一端接地,其中,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第十二电阻和第四电容,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滤波电路的一端与光电耦合器的3脚连接,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滤波电路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容的一端与第十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中的电池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中的电池的正极均与母线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中的电池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中的电池的负极均与母线负极连接。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电源控制电路的示意图一;
图2示出了电源控制电路的示意图二;
图3示出了电源控制电路的示意图三;
图4示出了开机电路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激活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每个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会用到术语“包括”,用于指出其后所声明的特征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增加其他的特征。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源控制电路,该电源控制电路可以通过能够通过每个电源模块的控制单元之间的串联,将关机信号传输至每个电源模块的控制单元中,避免了在手动关机一个电池后,由于母线上还连接有其他电池,一个电池关机后又会立即被激活,导致无法关机成功。需要把母线上并联的电池正负极都断开,然后再逐一按键关机,不仅操作繁琐,且在断开正负极时经常会出现打火现象,有较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达到一键关机,操作简单安全的效果。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源控制电路的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源模块101和第二电源模块102,其中,第一电源模块101包括电池1011、控制单元1012、关机电路1013,第二电源模块102包括电池1021、控制单元1022。
其中,第一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并联连接。
具体的,第一电源模块101中的电池101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102中的电池1021并联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01中的控制单元1012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102中的控制单元1022串联连接。
关机电路的1013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01中的电池1011的正极连接,所述关机电路10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中101的控制单元1012连接。
这里,控制单元1012之间通过上行IO口和下行IO口之间相互串联连接,例如,控制单元1012的下行IO口与控制单元1022的上行IO口连接,上行IO口未连接的控制单元所在的电源模块作为第一电源模块。
示例性的,在控制单元1012接收到关机电路传输的低电平后,通过下行IO口将低电平传输至控制单元1022,控制单元1022的上行IO口接收到低电平后,控制控制单元1022的下行IO口传输低电平至后续串联连接的控制单元的上行口中,经过上行IO口和下行IO口之间的电平传输,串联连接的每个控制单元均能接收到低电平控制信号,这样,每个控制单元均可以根据所述低电平控制信号控制其所在的电池模块关机。
可选地,控制单元还与母线正极BUS+连接,在控制单元检测到母线正极的电压为0时,确定并联连接的所有电池单元均已完成关机。
如图1中所示,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中的电池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中的电池的正极均与母线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中的电池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中的电池的负极均与母线负极连接。
这里,控制单元可以为电池MCU(Microcontroller Unit)。
这样,就达到一键关机,操作简单安全的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包括激活电路,针对第一电源模块或每个第二电源模块,激活电路的一端与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激活电路的另一端与控制单元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还包括开机电路,针对每个第一电源模块或每个第二电源模块,开机电路的一端与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开机电路的另一端与控制单元连接。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源控制电路的示意图二,如图2所示,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源模块101和第二电源模块102,其中,第一电源模块101包括电池1011、控制单元1012、开关机电路201、激活电路1014,第二电源模块102包括电池1021、控制单元1022、激活电路1024、开机电路202。
其中,第一电源模块101、电池1011、控制单元1012、关机电路1013、第二电源模块102、电池1021、控制单元1022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作用与图1中第一电源模块101、电池1011、控制单元1012、关机电路1013、第二电源模块102、电池1021、控制单元1022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这里,第一电源模块101的开机功能可以与第一电源模块101的关机功能在同一电路中实现,因此,在本示例中,将第一电源模块101的开机电路和关机电路合并称为开关机电路1013。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电源模块102的开机电路的结构和连接关系与关机电路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激活电路1014的一端与第一电源模块101或每个第二电源模块102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激活电路1014的另一端与控制单元连接每个第一电源模块101或每个第二电源模块102,开机电路202的一端与第一电源模块或每个第二电源模块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开机电路202的另一端与控制单元1022连接。
这样,无论第一电源模块还是第二电源模块根据其开机电路的控制,完成了对电源模块的开机操作,在母线正极BUS+上就会产生电压,经过第一电源模块和/或每个第二电源模块的激活电路的处理,母线正极上的电压会转换成高电平传输至控制单元中,控制单元就可以根据所述高电平控制其所在的电源模块开机。
这样,就实现了一键开机,操作简单安全的效果。
具体的,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还包括放电场效应管,其中,所述放电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或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中的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放电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母线负极连接,所述放电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还包括充电场效应管,其中,所述充电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放电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充电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母线负极连接,所述充电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控制单元连接。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源控制电路的示意图三,如图3所示,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源模块101和第二电源模块102,其中,第一电源模块101包括电池1011、控制单元1012、开关机电路201、激活电路1014、放电场效应管301、充电场效应管302,第二电源模块102包括电池1021、控制单元1022、激活电路1021、开机电路202、放电场效应管303、充电场效应管304。
其中,第一电源模块101、电池1011、控制单元1012、开关机电路201、激活电路1014、第二电源模块102、电池1021、控制单元1022、开机电路202、激活电路1024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作用与图1中第一电源模块101、电池1011、控制单元1012、开关机电路201、激活电路1014、第二电源模块102、电池1021、控制单元1022、开机电路202、激活电路1024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所述放电场效应管301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或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中的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放电场效应管301的漏极与母线负极BUS-连接,所述放电场效应管301的栅极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充电场效应管302的源极与所述放电场效应管301的漏极连接,所述充电场效应管302的漏极与母线负极BUS-连接,所述充电场效应管302的栅极与控制单元连接。
这样,控制单元就可以通过控制放电场效应管和充电场效应管的通断,控制电源模块的开关。
可选地,所述关机电路包括关机按键和第一保护电路,其中,所述关机按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中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关机按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中的控制单元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一场效应管,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机按键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还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中的控制单元连接。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4,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关机电路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关机电路包括关机按键401和第一保护电路402,其中,第一保护电路402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二极管D1、第一场效应管Q1。
这里,关机按键可以为闸刀开关、按钮开关、继电器等任意可能控制电路通断的元件。
需要说明的是,开机按键和关机按键可以为同一按键,安装于每个第二电源模块和第一电源模块的如图4所示的位置上,但只有在第一电源模块的关机按键断开时,电路才会关机,在第二电源模块的开机按键被断开后由于母线正极至少始终存在第一电源模块的的电池电压,由于激活电路的激活作用,不会实现关机作用,但是在开机按键连接后,只有一个控制单元接收到了开机的高电平,控制其充电场效应管和放电场效应管导通,母线正极就会产生电压,由于激活电路的作用即可使全部电源模块进入开机状态。
其中,所述关机按键4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01中的电池1011的正极连接,所述关机按键40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保护电路402的一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一保护电路402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机按键40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一外接电源VCC1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栅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还与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一保护电路40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01中的控制单元1012连接。
这样,经过第一保护电路的防抖滤波,传输至控制单元的电平更加稳定。
可选地,所述激活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三电容、可调精密稳压源、光电耦合器,其中,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激活电路的一端与第一电源模块或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中的电池的正极连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可调精密稳压源的阴极连接,可调精密稳压源的阳极接地,可调精密稳压源的参考极与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三电容的一端与第八电阻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1脚与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2脚与第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3脚作为所述激活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源模块或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中的控制单元连接,光电耦合器的4脚与第二外接电源连接。
可选地,所述激活电路还包括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的一端与所述光电耦合器的3脚连接,所述滤波电路的另一端接地,其中,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第十二电阻和第四电容,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滤波电路的一端与光电耦合器的3脚连接,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滤波电路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容的一端与第十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5,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激活电路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激活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0、第三电容C3、可调精密稳压源T1、光电耦合器501、第十二电阻R12、第四电容C4,其中,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四电容C4组成滤波电路502。
其中,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作为所述激活电路的一端与第一电源模块101或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102中的电池的正极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十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与可调精密稳压源T1的阴极连接,可调精密稳压源T1的阳极接地,可调精密稳压源T1的参考极与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与第八电阻R8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501的1脚与第十电阻R10的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501的2脚与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501的3脚作为所述激活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源模块101或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102中的控制单元连接,光电耦合器501的4脚与第二外接电源VCC2连接。
这里,可调精密稳压源T1可以采用型号为TL431的可调精密稳压源。
所述滤波电路502的一端与所述光电耦合器501的3脚连接,所述滤波电路502的另一端接地,其中,所述滤波电路502包括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四电容C4,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作为所述滤波电路502的一端与光电耦合器501的3脚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作为所述滤波电路502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容C4的一端与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与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
本申请提出的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可以通过能够通过每个电源模块的控制单元之间的串联,将关机信号传输至每个电源模块的控制单元中,避免了在手动关机一个电池后,由于母线上还连接有其他电池,一个电池关机后又会立即被激活,导致无法关机成功。需要把母线上并联的电池正负极都断开,然后再逐一按键关机,不仅操作繁琐,且在断开正负极时经常会出现打火现象,有较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达到一键关机的效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创新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第一电源模块和各个第二电源模块中均包括电池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中的电池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中的电池并联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中的控制单元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中的控制单元串联连接;
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包括关机电路,所述关机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中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关机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中的控制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包括激活电路,
针对第一电源模块或每个第二电源模块,激活电路的一端与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激活电路的另一端与控制单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还包括开机电路,
针对每个第一电源模块或每个第二电源模块,开机电路的一端与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开机电路的另一端与控制单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关机电路包括关机按键和第一保护电路,
其中,所述关机按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中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关机按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中的控制单元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一场效应管,
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关机按键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还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中的控制单元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活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三电容、可调精密稳压源、光电耦合器,
其中,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激活电路的一端与第一电源模块或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中的电池的正极连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可调精密稳压源的阴极连接,可调精密稳压源的阳极接地,可调精密稳压源的参考极与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三电容的一端与第八电阻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1脚与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2脚与第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3脚作为所述激活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源模块或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中的控制单元连接,光电耦合器的4脚与第二外接电源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还包括放电场效应管,
其中,所述放电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或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中的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放电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母线负极连接,所述放电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控制单元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还包括充电场效应管,
其中,所述充电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放电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充电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母线负极连接,所述充电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控制单元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活电路还包括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的一端与所述光电耦合器的3脚连接,所述滤波电路的另一端接地,
其中,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第十二电阻和第四电容,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滤波电路的一端与光电耦合器的3脚连接,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滤波电路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容的一端与第十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中的电池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中的电池的正极均与母线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中的电池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中的电池的负极均与母线负极连接。
CN202322434942.8U 2023-09-07 2023-09-07 一种电源控制电路 Active CN2207324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34942.8U CN220732404U (zh) 2023-09-07 2023-09-07 一种电源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34942.8U CN220732404U (zh) 2023-09-07 2023-09-07 一种电源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32404U true CN220732404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524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34942.8U Active CN220732404U (zh) 2023-09-07 2023-09-07 一种电源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324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88542A (zh) 车载电源低功耗自唤醒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12895924A (zh) 一种充电检测与唤醒电路及电池管理系统
EP3988378A1 (en) Unlocking circuit for charging station when powered off
CN220732404U (zh) 一种电源控制电路
CN212304824U (zh) 一种新型bms控正极充电激活电路
CN110350902B (zh) 一种防误操作电路及防误操作装置
CN113544007A (zh) 控制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及电化学装置
CN217545591U (zh) 一种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的双端反接保护装置
CN214176972U (zh) 一种低压直流电源及电源系统
CN214590727U (zh) 一种充电装置
CN213341680U (zh) 一种隔离唤醒电路和供电设备
CN104426143A (zh) 电池过压吸收电路
CN109407592B (zh) 一种遥感监测控制电路
CN208386559U (zh) 基于电视机对遥控装置进行充电的系统
CN214479715U (zh) 自动切换控制电路
CN213305384U (zh) 一种短波dsc信令接收装置
CN218975350U (zh)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及车辆
CN218243005U (zh) 选相投切电容器开关
CN217689992U (zh) 开机唤醒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13937482U (zh) 一种摄像机用可切换充电电路
CN217115610U (zh) 一种过压抗反接保护电路
CN215664007U (zh) 一种四旋翼无人机飞控电路
CN218335382U (zh) 一种开关电路、bms系统及电子设备
CN220172857U (zh) 高压保护装置、高压保护系统和车辆
CN111694391A (zh) 一种基于手机蓝牙控制的锂电池组电流输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