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28261U - 激波吹灰装置 - Google Patents

激波吹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28261U
CN220728261U CN202322306759.XU CN202322306759U CN220728261U CN 220728261 U CN220728261 U CN 220728261U CN 202322306759 U CN202322306759 U CN 202322306759U CN 220728261 U CN220728261 U CN 2207282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shock
tube
acetylene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0675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翰锋
张红顺
王乃继
纪任山
罗伟
韩崇刚
刘增斌
张鑫
梁兴
刘建航
白一飞
于海鹏
程晓磊
陈隆
李立新
贾东亮
程鹏
谭静
刘振宇
牛芳
陈喆
郭猛猛
姜思源
张小明
王磊
龚艳艳
魏琰荣
闫黎黎
段璐
张斌
张静
张旭芳
何红兴
蔡鹏�
潘昊
苏鑫
苗鹏
郑祥玉
孟长芳
王诗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iandi Suna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iandi Suna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iandi Suna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iandi Suna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0675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282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282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282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cineration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激波吹灰装置,所述激波吹灰装置包括文丘里管、第一管、扰流组件、点火组件和激波罐,文丘里管具有腔室、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出口,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出口均与腔室连通,第一进口适于通入压缩空气,第二进口适于通入乙炔,第一管与文丘里管的出口连通,以便经文丘里管流出的压缩空气和乙炔流入第一管内且在第一管内混合,扰流组件设在第一管内,以便扰流组件扰动压缩空气和乙炔以使压缩空气和乙炔在第一管内混合,点火组件与第一管连通,以便第一管混合后的气体通过点火组件点燃,激波罐与点火组件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激波吹灰装置具有吹灰效率高、成本低廉等优点。

Description

激波吹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膛吹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激波吹灰装置。
背景技术
燃气激波吹灰器是各类煤粉工业炉膛、余热炉膛和电站炉膛必不可少的重要辅助设备,它能行之有效的清除炉膛各个受热面的积灰从而维持受热面较高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炉膛出力。
相关技术中,燃气激波吹灰装置喷吹效果差、运行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相关技术中,燃气激波吹灰装置还存在如下问题:
(1)、相关技术中,压缩空气和乙炔气体配气时受乙炔瓶体压力影响配气效果不好影响喷吹效果。
(2)、相关技术中,压缩空气乙炔混合方式混合不彻底,不充分,导致积碳或者喷吹能量不足的问题。
(3)、相关技术中,乙炔压缩空气配气粗略的按压力比配气,配气不精准,影响喷吹效果。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喷吹效果好、结构简单的激波吹灰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激波吹灰装置包括: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具有腔室、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出口均与所述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进口适于通入压缩空气,所述第二进口适于通入乙炔,所述压缩空气可在所述腔室内产生文丘里效应以在所述腔室内形成负压,以便所述乙炔通过所述负压吸附至所述腔室内;第一管,所述第一管与所述文丘里管的出口连通,以便经所述文丘里管流出的压缩空气和乙炔流入所述第一管内且在所述第一管内混合;扰流组件,所述扰流组件设在所述第一管内,以便所述扰流组件扰动所述压缩空气和所述乙炔以使所述压缩空气和所述乙炔在所述第一管内混合;点火组件,所述点火组件与所述第一管连通,以便所述第一管混合后的气体通过所述点火组件点燃;激波罐,所述激波罐与所述点火组件连通,以便点燃后的气体流入所述激波罐以产生激波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激波吹灰装置,设置文丘里管和扰流组件,提高了压缩空气与乙炔的混合效率,使得压缩空气和乙炔在第一管充分彻底的混合,提高乙炔使用效能,减少了积碳的生成,解决了积碳或者喷吹能量不足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文丘里管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出口形成在所述第一段的两端,所述第一段限定出所述腔室,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段的中部连通,所述第二进口形成在所述第二段远离所述第一段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沿其延伸方向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所述第二端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端部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所述第一端部的逐渐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组件包括多个扰流弹簧,多个所述扰流弹簧沿内外方向依次套设。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所述扰流弹簧之间的节距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扰流弹簧在所述第一管的轴向方向的长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波吹灰装置还包括:第一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设在所述第一段内,以便所述第一检测组件检测流经所述第一段内的压缩空气的质量的流量;第二检测组件,所述第二检测组件设在所述第二段内,以便所述第二检测组件检测流经所述第二段内的乙炔的质量的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波吹灰装置还包括:第一阀,所述第一阀设在所述第一段内,以便通过所述第一阀控制所述压缩空气流入所述第一段的流量;第二阀,所述第二阀设在所述第二段内,以便通过所述第二阀控制所述乙炔流入所述第二段的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波吹灰装置还包括第二管,所述第二管适于设在炉膛内且与所述激波罐连通,以便所述激波罐产生的激波能通过所述第二管喷入所述炉膛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波罐和所述第二管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激波罐的一端均与所述点火组件连通,多个所述激波罐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二管一一对应连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激波吹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激波吹灰装置的文丘里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激波吹灰装置的扰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激波吹灰装置的第一种点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激波吹灰装置的第二种点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激波吹灰装置的第一种屏蔽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激波吹灰装置的第一种屏蔽管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激波吹灰装置的第二种屏蔽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激波吹灰装置的第二管的第一种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激波吹灰装置的第二管的第二种布置方式示意图。
附图标记:
激波吹灰装置100;文丘里管1;第一段11;第二段12;腔室13;第一进口14;第二进口15;出口16;第一管2;扰流组件3;点火组件4;箱体41;控制阀42;点火单元43;激波罐5;第二管6;喷吹口61;屏蔽管7;第一屏蔽管71;第二屏蔽管72;第一子段721;第一阀8;第二阀9;第一检测组件101;第二检测组件102;炉壁1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激波吹灰装置。
如图1-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激波吹灰装置包括文丘里管1、第一管2、扰流组件3、点火组件4和激波罐5。
文丘里管1具有腔室13、第一进口14、第二进口15和出口16,第一进口14、第二进口15和出口16均与腔室13连通,第一进口14适于通入压缩空气,第二进口15适于通入乙炔,压缩空气可在腔室13内产生文丘里效应以在腔室13内形成负压,以便乙炔通过负压吸附至腔室13内。具体地,如图1-3所示,文丘里管1为进气管,第一进口14设在文丘里管1的左端且可将与空压机连通,第二进口15设在文丘里管1的中部且可与乙炔瓶连通,出口16设在文丘里管1的右端,压缩空气可通过第一进口14流入文丘里管1的腔室13内且在腔室13内形成文丘里效应,使得腔室13内的压强减小,可将第二进口15内的乙炔瓶中的乙炔吸入腔室13内,从而使得乙炔和压缩空气混合。
第一管2与文丘里管1的出口16连通,以便经文丘里管1流出的压缩空气和乙炔流入第一管2内且在第一管2内混合。具体地,如图1-3所示,第一管2为混合管且设在文丘里管1的右端,第一管2的进口与文丘里管1的出口连通,使得文丘里管1的压缩空气和乙炔流入第一管2内且在第一管2内混合。
扰流组件3设在第一管2内,以便扰流组件3扰动压缩空气和乙炔以使压缩空气和乙炔在第一管2内混合。具体地,如图4所示,扰流组件3设在第一管2内且沿第一管2的长度方向(如图3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当压缩空气和乙炔流入第一管2内时,扰流组件3可扰动压缩空气和乙炔以使得压缩空气和乙炔充分混合。
点火组件4与第一管2连通,以便第一管2混合后的气体通过点火组件4点燃。具体地,如图1所示,点火组件4可以与第一管2的出口连通,从而可以点燃混合后的压缩空气和乙炔。
激波罐5与点火组件4连通,以便点燃后的气体流入激波罐5以产生激波能。具体地,如图1所示,激波罐5的进口与点火组件4的出口连通,从而可经点火组件4点然后的混合气体流入激波罐5内并通过激波罐5产生激波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激波吹灰装置100,设置文丘里管1,可使得压缩空气在腔室13内形成文丘里效应,可将乙炔瓶中的乙炔吸附至腔室13内,从而可以降低第二进口15内的乙炔压力,降低乙炔瓶压出口压力对每次压缩空气与乙炔混合的影响,提高了压缩空气与乙炔的混合效率,便于精准控制乙炔用量,另外设置扰流组件3,可使得压缩空气和乙炔在第一管2内通过扰流组件3充分彻底的混合,提高乙炔使用效能,减少了积碳的生成,解决了积碳或者喷吹能量不足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文丘里管1包括第一段11和第二段12,第一进口14和出口16形成在第一段11的两端,第一段11限定出腔室13,第二段12与第一段11的中部连通,第二进口15形成在第二段12远离第一段11的一端。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段11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段12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第二段12的下端与第一段11的中部连通,第一进口14和出口16分别形成在第一段11的左右两端,第二进口15形成在第二段12的上端,腔室13形成在第一段11内,由此,使得文丘里管1设置更加合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11沿其延伸方向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的横截面积沿远离第二端部的方向逐渐增大,第二端部的横截面积沿远离第一端部的逐渐增大。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端部为第一段11的左端部,第二端部为第一段11的右端部,第一段11的横截面积从左到右逐渐减小,第二段12的横截面积从左到右逐渐增大,腔室13位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且腔室13的横截面积在左右方向小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横截面积,由此,使得压缩空气在腔室13内形成文丘里效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扰流组件3包括多个扰流弹簧,多个扰流弹簧沿内外方向依次套设。具体地,如图4所示,扰流弹簧为常用的弹簧(例如压簧、扭簧或拉簧)且扰流弹簧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扰流弹簧的直径不同,从而使得扰流弹簧可依次套设形成一个整体,扰流弹簧可在第一管2内形成湍流混合区,使压缩空气与乙炔更充分混合,提高乙炔使用效能,减少了积碳的生成,有效解决了第一管2存在积碳或者激波罐5喷吹能量不足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扰流弹簧之间的节距不同。由此,提高了扰流组件3的不规则程度,提高了扰流组件3的扰动效果,使压缩空气与乙炔更充分混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扰流弹簧在第一管2的轴向方向的长度相同。由此,可使得扰流弹簧充满整个第一管2,提高了扰流弹簧的扰动效果,使得压缩空气乙炔混合更加彻底、充分的混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激波吹灰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检测组件101和第二检测组件10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检测组件101设在第一段11内,以便第一检测组件101检测流经第一段11内的压缩空气的质量的流量,第二检测组件102设在第二段12内,以便第二检测组件102检测流经第二段12内的乙炔的质量的流量。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检测组件101和第二检测组件102均为质量流量计,按照乙炔和氧气反应的摩尔比以及氧气在压缩空气中的含量比计算出压缩空气与乙炔的反应摩尔比,并按此摩尔比定量配置压缩空气与乙炔,确保乙炔充分燃烧,避免乙炔配气量过大导致的积碳或者乙炔配气量不足产生的冲击波能量不足的情况发生,由此,通过第一检测组件101和第二检测组件102分别精准控制压缩空气和乙炔的用量,提高激波吹灰装置100的吹灰能力及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激波吹灰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阀8和第二阀9。
第一阀8设在第一段11内,以便通过第一阀8控制压缩空气流入第一段11的流量,第二阀9设在第二段12内,以便通过第二阀9控制乙炔流入第二段12的流量。具体地,第一阀8和第二阀9均为电磁阀,且第一阀8设在第一段11的第一进口14处,第二阀9设在第二段12的第二进口15处,当第一检测组件101检测到压缩空气的流量超过预设值时,可减小第一阀8的阀门开度,从而减小第一段11内压缩空气的流量,当第一检测组件101检测到压缩空气的流量小于预设值时,可增大第一阀8的阀门开度,从而增大第一段11内压缩空气的流量,或当第二检测组件102检测到乙炔的流量超过预设值时,可减小第二阀9的阀门开度,从而减小第二段12内乙炔的流量,当第二检测组件102检测到乙炔的流量小于预设值时,可增大第二阀9的阀门开度,从而增大第二段12内乙炔的流量,由此,通过第一阀8和第二阀9的设置,精准控制压缩空气和乙炔的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激波吹灰装置100还包括第二管6,第二管6适于设在炉膛内且与激波罐5连通,以便激波罐5产生的激波能通过第二管6喷入炉膛内。具体地,第二管6为喷吹管,第二管6设在激波罐5的出口出且设在穿过炉壁103设在炉膛内,第二管6的出口与炉膛的受热面相对,从而使得激波罐5产生的激波能通过第二管6喷射在炉膛内,以对炉膛进行吹灰。
在一些实施例中,激波罐5和第二管6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激波罐5的一端均与点火组件4连通,多个激波罐5的另一端与多个第二管6一一对应连通。具体地,激波罐5与第二管6均为多个且数量相等,且多个激波罐5的进口均与点火组件4的出口连通,每个激波罐5的出口与一个第二管6彼此连通,多个第二管6的一端伸入炉膛内且沿上下方向依次布置,由此,可将通过多个第二管6对炉膛进行吹灰,提高了激波吹灰装置100的清理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激波罐5和第二管6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激波罐5的一端均与点火组件4连通,多个激波罐5的另一端与多个第二管6一一对应连通。具体地,如图1所示,激波罐5与第二管6均为多个且数量相等,且多个激波罐5的进口均与点火组件4的出口连通,每个激波罐5的出口与一个第二管6彼此连通,多个第二管6的一端穿过炉壁103伸入炉膛内且沿上下方向依次布置,由此,可将通过多个第二管6对炉膛进行吹灰,提高了激波吹灰装置100的清理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激波吹灰装置100包括电控柜,点火组件4包括箱体41、多个控制阀42和点火单元43。
箱体41邻近电控柜设置,多个控制阀42均设在箱体41内且与电控柜电性相连,以便电控柜控制控制阀42的开启和关闭,多个控制阀42与多个激波罐5一一对应连通。具体地,控制阀42为电磁阀,控制阀42可设置在箱体41内且通过电缆与箱体41电性相连,从而可通过箱体41的控制多个控制阀42的阀门开度,且一个控制阀42与一个激波罐5对应相连,从而通过一个控制阀42控制相应的激波罐5的开启。另外,将多个控制阀42集成在箱体41内且箱体41邻近电控柜设置(箱体41与电控柜之间的距离在5米以内),相对于相关技术,减小了控制阀42与电控柜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了电缆的铺设,降低了激波吹灰装置100的加工制作成本。
点火单元43设在箱体41内,点火单元43与第一管2连通,以便第一管2内的混合气体通过点火单元43点燃,点火单元43与多个控制阀42均连通,以便经点火单元43点燃并分别流入多个控制阀42内。具体地,如图5所示,点火单元43可以为点火枪,点火单元43设在箱体41内且点火单元43的进口与第一管2的出口连通,从而可通过点火单元43点燃第一管2流出的混合气体,点火单元43的出口与多个控制阀42的进口连通,使得点燃后的混合气体分别流入控制阀42内,再通过控制阀42引燃激波罐5内的气体。由此,可使得多个激波罐5共用一个点火单元43,减小了激波吹灰装置100的加工制作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点火单元43为多个,多个点火单元43均与第一管2连通,以便第一管2内的混合气体分别经多个点火单元43点燃,多个点火单元43与多个控制阀42一一对应连通,以便经点火单元43点燃后的混合气体流入相应的控制阀42内。具体地,如图6所示,多个点火单元43均设在箱体41内,多个点火单元43进口均可与第一管2的出口连通,多个点火单元43的出口一一对应与多个控制阀42的进口连通,从而使得每个控制阀42前均设有一个点火单元43以对将混合气体点燃,或多个控制阀42的进口均与第一管2的出口连通,将第一管2内混合后的气体分别流入控制阀42内,每个控制阀42的出口均与一个点火单元43的进口连通,且每个激波罐5的进口均与一个点火单元43的出口连通,从而通过点火单元43将控制阀42流出的混合气体点燃并流入相应的激波罐5内。由此,使得每个激波罐5均有相应的点火单元43控制,提高了激波吹灰装置100的稳定性,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启相应的激波罐5,提高了激波吹灰装置100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激波吹灰装置100还包括屏蔽管7,屏蔽管7的至少部分设在第二管6内且与第二管6连通,屏蔽管7内适于通入压缩空气,以便压缩空气隔绝激波罐5和炉膛。由此,可将压缩空气作为屏蔽风输送至屏蔽管7内,再通过屏蔽管7输送至第二管6内,从而可通过压缩空气通入第二管6内,防止炉膛内的高温烟气通过屏蔽管7流入激波罐5内,进而防止在激波罐5内发生倒点火,保证了激波吹灰装置100的喷吹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屏蔽管7还包括多个第一屏蔽管71,多个第一屏蔽管71沿第二管6的周向间隔设置在第二管6的外周面上且与第二管6连通,第一屏蔽管71适于通入屏蔽风,以便防止炉膛内高温烟气流入激波罐5内。具体地,如图7-8所示,第一屏蔽管71为4个(如图所示的4个),4个第一屏蔽管71沿第二管6的外周面的周向等间隔设置,每个第一屏蔽管71的一端均与第二管6连通,压缩空气可作为屏蔽风通过第一屏蔽管71吹入第二管6内,从而使得炉膛内的烟气和激波罐5内的混合气体隔绝开来,以防止混合气体被高温烟气提前引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屏蔽管71沿第二管6的周向等间隔设置。由此,通过多个第一屏蔽管71将屏蔽风均匀的吹入第二管6内,从而避免混合气体与炉内高温烟气接触从而避免倒点火情况发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屏蔽管71的数量为3-5个。具体地,第一屏蔽管71的数量可以为3、4和5中的任一个,当第一屏蔽管71的数量小于3个时,将导致第一屏蔽管71的数量较小,屏蔽效果较差,当第一屏蔽管71的数量大于5个时候,将第二管6上的第一屏蔽管71的数量较多,导致第二管6内喷入得屏蔽风过多,从而导致屏蔽风得浪费以及导致了锅炉用吹灰系统的加工制作成本,由此,多个第一屏蔽管71的数量为3-5个,可使得第一屏蔽管71在起到屏蔽得作用的同时,也减小了锅炉用吹灰系统得加工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屏蔽管7包括第二屏蔽管72,第二屏蔽管72设在第二管6内且沿第二管6的轴向延伸,第二屏蔽管72邻近激波罐5的一端为进风端且适于通入屏蔽风,第二屏蔽管72远离激波罐5的一端为出风端,以便防止炉膛内高温烟气流入激波罐5内,出风端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激波罐5的方向逐渐减大。具体地,如图9所示,第二屏蔽管72沿左右方向延伸且设在第二管6内,第二屏蔽管72的左端为第二屏蔽管72的进口,第二屏蔽管72的右端为第二屏蔽管72的出口,且第二屏蔽管72的右端端部的内周面的横截面积从右到左逐渐减小,换言之,第二屏蔽管72的出口朝向炉膛的一侧逐渐增大,由此,可向第二屏蔽管72内通入压缩空气,从而将第二屏蔽管72内的烟气吹入炉膛内,以防止混合气体被高温烟气提前引爆。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屏蔽管72包括连通的第一子段721和第二子段(图中未示意出),第一子段721设在第二管6内且沿第二管6的轴向延伸,出风端形成在第一子段721的自由端,第二子段沿第二管6的径向延伸且进风端形成在第一子段的自由端,进风端位于第二管6外。具体地,第一子段721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子段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第二子段的下端与第一子段721的左端连通,第二子段的上端伸出第二管6外且为第二屏蔽管72的进风端,第一子段721的右端为出风端,从而通过第二子段向第一子段内吹入屏蔽风(例如:压缩空气),使得第二屏蔽管72设置更加合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锅炉用吹灰装置100还包括密封件(图中未示意出),密封件设在第二管6和屏蔽管7之间,以便密封第二管6和屏蔽管7。具体地,密封件可以为塞硅酸铝纤维棉且包裹在第二管6的外周面和屏蔽管7的外周面之间,由此,可密封第二管6和屏蔽管7,防止第二管6或屏蔽管7内的气体从第二管6和屏蔽管7之间流出,使得波吹灰装置的设置更加合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管6为多个,多个第二管6的一端均与激波罐5,多个第二管6的另一端适于设在炉膛内,以便激波罐5产生的激波能通过第二管6喷入炉膛内。具体地,如图10所示,多个第二管6的进口均与激波罐5的出口连通,多个第二管6的进口穿过炉壁103伸入炉膛内,一个激波罐5产生的激波能通过多个第二管6喷入炉膛内,从而使得激波吹灰装置100喷吹更均匀,提高了激波吹灰装置100的喷吹面和喷吹效果,更适合于目前疆煤掺烧比例数量越来越多且大型机组电站锅炉受热面、省煤器、空预器积灰越来越严重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管6适于设在炉膛内且沿炉膛的周向延伸,第二管6上设有沿第二管6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喷吹口61,多个喷吹口61设在第二管6背离炉膛的一侧。具体地,如图11所示,第二管6的进口与激波罐5的出口连通,第二管6为环形管且设在炉膛的内周面上,多个喷吹口61沿炉膛内周面的周向等间距的设在第二管6的内圈内,从而使得激波罐5内产生的激波能通过第二管6上的喷吹口61均匀的喷吹在炉膛内,提高了激波吹灰装置100的喷吹面和喷吹效果,更适合于目前疆煤掺烧比例数量越来越多且大型机组电站锅炉受热面、省煤器、空预器积灰越来越严重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激波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具有腔室、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出口均与所述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进口适于通入压缩空气,所述第二进口适于通入乙炔,所述压缩空气可在所述腔室内产生文丘里效应以在所述腔室内形成负压,以便所述乙炔通过所述负压吸附至所述腔室内;第一管,所述第一管与所述文丘里管的出口连通,以便经所述文丘里管流出的压缩空气和乙炔流入所述第一管内且在所述第一管内混合;扰流组件,所述扰流组件设在所述第一管内,以便所述扰流组件扰动所述压缩空气和所述乙炔以使所述压缩空气和所述乙炔在所述第一管内混合;点火组件,所述点火组件与所述第一管连通,以便所述第一管混合后的气体通过所述点火组件点燃;激波罐,所述激波罐与所述点火组件连通,以便点燃后的气体流入所述激波罐以产生激波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波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管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出口形成在所述第一段的两端,所述第一段限定出所述腔室,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段的中部连通,所述第二进口形成在所述第二段远离所述第一段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波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沿其延伸方向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所述第二端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端部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所述第一端部的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波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组件包括多个扰流弹簧,多个所述扰流弹簧沿内外方向依次套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波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所述扰流弹簧之间的节距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波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扰流弹簧在所述第一管的轴向方向的长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波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设在所述第一段内,以便所述第一检测组件检测流经所述第一段内的压缩空气的质量的流量;
第二检测组件,所述第二检测组件设在所述第二段内,以便所述第二检测组件检测流经所述第二段内的乙炔的质量的流量。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波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阀,所述第一阀设在所述第一段内,以便通过所述第一阀控制所述压缩空气流入所述第一段的流量;
第二阀,所述第二阀设在所述第二段内,以便通过所述第二阀控制所述乙炔流入所述第二段的流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波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管,所述第二管适于设在炉膛内且与所述激波罐连通,以便所述激波罐产生的激波能通过所述第二管喷入所述炉膛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激波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波罐和所述第二管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激波罐的一端均与所述点火组件连通,多个所述激波罐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二管一一对应连通。
CN202322306759.XU 2023-08-25 2023-08-25 激波吹灰装置 Active CN2207282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06759.XU CN220728261U (zh) 2023-08-25 2023-08-25 激波吹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06759.XU CN220728261U (zh) 2023-08-25 2023-08-25 激波吹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28261U true CN220728261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490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06759.XU Active CN220728261U (zh) 2023-08-25 2023-08-25 激波吹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282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252589C (en) High efficiency vertical tube water heater apparatus
CN112460567B (zh) 一种同心单管圈水冷燃烧及换热的燃气锅炉
CN111256111A (zh) 一种用于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防止水冷壁高温腐蚀的高效贴壁风系统及方法
CN104764017A (zh) 一种水冷式燃气燃烧器
CN107620963A (zh) 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热水器
CN220728261U (zh) 激波吹灰装置
CN204534588U (zh) 一种水冷式燃气燃烧器
CN117029019A (zh) 激波吹灰系统
CN207049951U (zh) 一种炭黑尾气燃烧炉
CN112484072A (zh) 一种热风炉进风装置及热风炉
CN219607066U (zh) 风冷式煤粉燃烧器
CN219588981U (zh) 煤粉输送装置以及锅炉
CN105465760B (zh) 一种生物质蒸汽发生器
WO2017175506A1 (ja) リジェネバーナ装置
CN218379380U (zh) 一种燃烧器风量调节装置
CN218820302U (zh) 一种集成式蒸汽发生器
CN217684978U (zh) 一种水冷式燃烧器
CN219797186U (zh) 燃煤热风炉
CN218209664U (zh) 一种生物质锅炉炉内焦油低氮助燃器
CN213542429U (zh) 一种燃气蒸汽锅炉
CN112050209B (zh) 强制风冷全氧多级燃烧器
CN216297392U (zh) 一种爆燃吹灰器气路控制箱
CN212901588U (zh) 一种层燃锅炉
CN215808574U (zh) 一种锅炉用燃气脉冲吹灰系统
CN215523261U (zh) 一种前后墙对冲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