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92195U - 电池单体以及电池、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单体以及电池、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692195U CN220692195U CN202321954544.2U CN202321954544U CN220692195U CN 220692195 U CN220692195 U CN 220692195U CN 202321954544 U CN202321954544 U CN 202321954544U CN 220692195 U CN220692195 U CN 2206921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ulating
- main body
- battery cell
- active material
- electrode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5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5
- 239000011149 a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3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3543 active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2943 hot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29152 Small fac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95 fuel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36 we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5842 Hesper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633 Iberis amar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JLVVSXFLKOJNIY-UHFFFAOYSA-N Magnes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Mg+2] JLVVSXFLKOJNI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FKNQFGJONOIPTF-UHFFFAOYSA-N Sodium cation Chemical compound [Na+] FKNQFGJONOIPT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JDZCKJOXGCMJGS-UHFFFAOYSA-N [Li].[S] Chemical compound [Li].[S] JDZCKJOXGCMJG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87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737 fue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0 impreg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425 magnes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5 natura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3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4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91 soa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415 sod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以及电池、用电装置。电池单体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极柱,包括壳盖和壳身,壳盖盖合于壳身的开口;电极组件,包括导电部和活性物质涂覆部,导电部电连接活性物质涂覆部与极柱;绝缘件,包覆电极组件的周向,且包括包覆电极组件背离开口一侧的第一绝缘部;保护件,设置于第一绝缘部的周侧的至少一侧,且位于绝缘件与壳体之间。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保护件,方便将电极组件装入壳体,可以减少壳体刮擦绝缘件的几率,充分减少活性物质涂覆部的裸漏,降低壳体被腐蚀的风险,提高电极组件和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单体以及电池、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动车辆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在相关技术中,电池单体的可靠性有待提高,阻碍了电池的可靠性的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可靠性较高的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极柱,包括壳盖和具有开口的壳身,所述壳盖盖合于所述开口;电极组件,包括导电部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活性物质涂覆部,所述导电部电连接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与所述极柱;绝缘件,包覆所述电极组件的周向,且包括包覆所述电极组件背离所述开口一侧的第一绝缘部;保护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部的周侧的至少一侧,且位于所述绝缘件与所述壳体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绝缘部的周侧的至少一侧设置保护件,一方面保护件在电极组件装入壳体的过程中既可以起到导向作用,方便将电极组件装入壳体,又可以对绝缘件形成保护,减少壳体刮擦绝缘件的几率,减少了绝缘件的窜动、滑移,另一方面在电极组件装入壳体之后,保护件位于绝缘件的一部分与壳体之间,可以进一步隔绝活性物质涂覆部与壳体,与绝缘件配合可以实现双重绝缘,充分减少活性物质涂覆部的裸漏,降低壳体被腐蚀的风险,以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和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件包括一个;或者,所述保护件包括多个,且多个所述保护件沿所述第一绝缘部的周向排布。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多个保护件,可以在电极组件的周向上对电极组件入壳起到导向和保护绝缘件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和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部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且所述保护件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绝缘部的宽度。如此设置,在将包裹有绝缘件的电极组件装入壳体的过程中,可以减少保护件弯折后形成凸出的尖锐部刮坏绝缘件的风险,降低壳体被腐蚀的风险,以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和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件与所述第一绝缘部宽度方向的同一侧边缘的距离大于零且小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单个电芯的厚度的一半,或者,等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单个电芯的厚度的一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保护件一方面可以使保护件覆盖位于最外侧的两个电芯的中部圆弧拐角之间的区域,减少保护件卷入相邻两个电芯之间的凹槽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保护件弯折后形成凸出的尖锐部刮坏绝缘件的风险,降低壳体被腐蚀的风险,以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和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防爆阀,所述绝缘件还具有与所述防爆阀位置对应的透气孔。通过在绝缘件设置透气孔,可以使防爆阀与透气孔连通,使防爆阀可以正常排气、泄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爆阀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绝缘部相对的壁体上,所述透气孔开设于第一绝缘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将包裹有绝缘件的电极组件装入壳体的过程中,第一绝缘部可以顺着入壳方向逐渐靠近防爆阀,直至透气孔与防爆阀对应,减少防爆阀损伤第一绝缘部的几率,充分减少活性物质涂覆部的裸漏,降低壳体被腐蚀的风险,以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和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柱包括第一极柱,所述第一极柱设置于所述壳身与所述壳盖相对的壁体上,所述第一绝缘部位于所述绝缘件靠近所述第一极柱的一侧,所述第一绝缘部上开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用于供所述导电部穿过,以使所述导电部能与所述第一极柱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绝缘部上设置避让孔,可以避开导电部,一方面可以减少第一绝缘部损伤导电部,另一方面方便导电部与壳体上的第一极柱电连接。此外,在向壳体内注入电解液时,电解液可以通过避让孔进入电极组件,以加快电解液的浸润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柱包括两个极性相反的所述第一极柱,所述第一绝缘部上开设有两个所述避让孔。两个第一极柱设置在壳体的同一侧面,两个第一极柱可以分别与第一绝缘部上的两个避让孔处的导电部电连接,连接更加方便,有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件还包括:主体绝缘部,所述主体绝缘部包裹于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的周侧,所述保护件叠放在所述主体绝缘部的外侧;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二绝缘部设置于所述主体绝缘部远离所述第一极柱的一端,且包裹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远离所述第一极柱的一侧,所述第一绝缘部设置于所述主体绝缘部靠近所述第一极柱的一侧。绝缘件通过多个部分组成,且多个部分能包覆活性物质涂覆部的周侧、两个端部,能将活性物质涂覆部完全与壳体隔开,以能充分减少活性物质涂覆部的外露,降低电极组件失效和损坏的风险,降低壳体被腐蚀的风险,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绝缘部包括多个主体部;多个所述主体部依次首尾连接呈环状,多个所述主体部共同包裹于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的周侧且任意相邻两个所述主体部采用第一胶带连接,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二绝缘部分别位于多个所述主体部所形成的环形结构的轴向两端。多个主体部连接之后呈环状,可以将活性物质涂覆部的周侧完全包裹,使活性物质涂覆部的周侧与壳体内壁完全隔开,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将活性物质涂覆部的轴向两端包裹,使活动物质涂覆部的轴向两端与壳体的轴向两端完全隔开,降低活性物质涂覆部裸漏的风险,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采用第一胶带的连接方式代替热熔连接方式,一方面可以节省热熔丝,降低材料成本,另一方面不需要热熔连接设备等结构,可以简化连接步骤,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主体部的连接位置具有部分重叠。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方面,主体部的连接位置具有重叠,利于相邻两个主体部的连接,例如,利于相邻两个主体部采用第一胶带连接,使得连接位置不易分离或断开,能减少二者重叠位置绝缘失效的几率和风险,可提高电极组件的可靠性,以提高电池单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主体部的连接位置具有重叠,能充分保证整个绝缘件能包裹在活性物质涂覆部的周向,充分减少活性物质涂覆部的裸漏,降低壳体被腐蚀的风险,以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和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的周侧具有多个面;每个所述主体部均包括主体面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面的两侧的两个翻边,任意相邻两个所述主体部通过所述翻边连接,且每个所述主体面、每两个所述翻边的连接结构分别包裹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的周侧的不同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方面,任意相邻两个主体部通过翻边连接能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以提高电极组件和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主体面、每两个翻边的连接位置分别包裹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的周侧的不同面,使得活性物质涂覆部周侧的每个面均能得到有效包裹,能进一步地提高电极组件的可靠性,以提高电池单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带的中部粘接在相邻两个所述翻边的外侧且两端粘接在相邻两个所述主体面的外侧,所述保护件叠放在所述第一胶带的外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胶带将相邻两个主体面、相邻两个翻边连接一起,一方面可以使相邻两个主体部定型,使该两个主体部可以保持在贴合活性物质涂覆部周侧的折叠状态,另一方面增加了第一胶带与相邻两个主体部的连接面积,提高二者的连接可靠性,能充分保证相邻两个主体部能包裹在活性物质涂覆部的周向的至少一部分,充分减少活性物质涂覆部的裸漏,降低壳体被腐蚀的风险,以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和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保护件叠放在第一胶带的外侧,使保护件可以起到导向和保护绝缘件的作用,方便将电极组件装入壳体,减少壳体刮擦绝缘件的几率,减充分减少活性物质涂覆部的裸漏,降低壳体被腐蚀的风险,以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和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相邻两个所述主体部中,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翻边的宽度不相等,且宽度较小的所述翻边位于宽度较大的所述翻边的外侧。如此设置,利于采用第一胶带可以与相邻两个主体部中相邻设置的两个翻边均连接,使得相邻两个翻边的连接位置不易分离或断开,能减少二者重叠位置绝缘失效的几率和风险,可提高电极组件的可靠性,以提高电池单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相邻两个所述主体部中,相邻两个所述翻边的宽度比值为1/3-2/3。通过限定相邻两个翻边的宽度比值满足上述条件,当宽度较小的翻边叠放在宽度较大的翻边的外侧时,宽度较大的翻边的一部分可以露出,这样可以方便第一胶带同时连接相邻两个翻边,从而能减少二者重叠位置绝缘失效的几率和风险,可提高电极组件的可靠性,以提高电池单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的周侧具有四个面;所述主体绝缘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部两侧的两个所述主体部,分别为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第一主体面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面的两侧的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第二主体面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面的两侧的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三翻边连接,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四翻边连接;所述第一主体面、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三翻边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二主体面、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四翻边的连接结构分别包裹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的周侧依次设置的四个面。活性物质涂覆部的周侧具有四个面时,电池单体大致呈方形,此时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以及其连接结构可以完全包覆活性物质涂覆部的周侧的四个面,使活性物质涂覆部的周侧的四个面与壳体内壁完全隔开,降低活性物质涂覆部裸漏的风险,充分提高方形地电池单体地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三翻边部分重叠且采用第一胶带连接,该第一胶带的中部粘接在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三翻边的外侧且两端粘接在所述第一主体面和所述第二主体面的外侧;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四翻边部分重叠且采用第一胶带连接,该第一胶带的中部粘接在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四翻边的外侧且两端粘接在所述第一主体面和所述第二主体面的外侧;所述保护件叠放在所述第一胶带的外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其中一个第一胶带可以使第一主体面、第二主体面、第一翻边和第三翻边连接一起,另一个第一胶带可以使第一主体面、第二主体面、第二翻边和第四翻边连接一起,一方面可以使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定型,使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可以保持在贴合活性物质涂覆部周侧的折叠状态,另一方面增加了第一胶带与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的连接面积,提高二者的连接可靠性,能充分保证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能包裹在活性物质涂覆部的周向,充分减少活性物质涂覆部的裸漏,降低壳体被腐蚀的风险,以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和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两个保护件可以起到导向和保护绝缘件的作用,方便将电极组件装入壳体,减少壳体刮擦绝缘件的几率,减充分减少活性物质涂覆部的裸漏,降低壳体被腐蚀的风险,以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和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部包括多个绝缘分部,多个所述绝缘分部与多个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主体面一一对应连接,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绝缘分部采用第二胶带连接。在将电极组件装入壳体内的过程中,第一绝缘部先进入壳体,第二绝缘部最后进入壳体,在此过程中,可以使得绝缘件顺着入壳方向进入壳体内,壳体不会刮擦到绝缘件的边缘,减少了绝缘件的窜动、滑移;电极组件在壳体内安装到位之后,保护件位于壳体与绝缘件的主体绝缘部之间,进一步减少活性物质涂覆部因裸漏而发生腐蚀壳体的现象,安装方便;任意相邻两个绝缘分部采用第二胶带连接,采用第二胶带的连接方式代替热熔连接方式,一方面可以节省热熔丝,降低材料成本,另一方面不需要热熔连接设备等结构,可以简化连接步骤,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胶带的一部分粘接在相邻两个所述绝缘分部的外侧且另一部分粘接在相邻两个所述翻边的外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胶带可以使相邻两个绝缘分部以及相邻两个翻边连接一起,一方面可以使相邻两个主体部与第二绝缘部定型,使两个主体部与第二绝缘部可以更好地保持在贴合活性物质涂覆部的折叠状态,另一方面增加了第二胶带与相邻两个主体部、第二绝缘部的连接面积,提高连接可靠性,能充分保证相邻两个主体部、第二绝缘部能包裹活性物质涂覆部,充分减少活性物质涂覆部的裸漏,降低壳体被腐蚀的风险,以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和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绝缘分部具有部分重叠,使相邻两个绝缘分部不易分开,能减少二者重叠位置绝缘失效的几率和风险,充分减少活性物质涂覆部的裸漏,降低壳体被腐蚀的风险,可提高电极组件的可靠性,以提高电池单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绝缘分部的宽度不相等且宽度较小的所述绝缘分部位于宽度较大的所述绝缘分部的外侧。如此设置,利于采用第二胶带可以与第二绝缘部中的相邻两个绝缘分部均连接,使得相邻两个绝缘分部的连接位置不易分离或断开,能减少二者重叠位置绝缘失效的几率和风险,可提高电极组件的可靠性,以提高电池单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相邻设置的两个绝缘分部中,位于外侧的所述绝缘分部的两端形成倒角结构,使位于内侧的绝缘分部能够露出更多的面积,增加第二胶带与位于内侧的绝缘分部的连接面积,能进一步减少二者重叠位置绝缘失效的几率和风险,更利于提高电极组件的可靠性,以提高电池单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翻边中,位于外侧且靠近所述绝缘分部的一端形成倒角结构,即位于外侧的一个翻边靠近绝缘分部的一端形成倒角结构,使位于内侧的翻边能够露出更多的面积,增加第二胶带与位于内侧的翻边的连接面积,能进一步减少二者重叠位置绝缘失效的几率和风险,更利于提高电极组件的可靠性,以提高电池单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主体面与所述翻边的连接位置具有刻痕;和/或,所述绝缘分部与对应的所述主体面的连接位置具有刻痕。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方面,通过设置刻痕,可以方便对绝缘件进行折叠,以顺利地包裹活性物质涂覆部,有利于提高生产和制造效率,节约生产和制造成本;另一方面,这样设置可减少绝缘件包覆至活性物质涂覆部过程的误差,能提高绝缘件包覆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以进一步提高电池单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绝缘部与所述第一绝缘部的连接位置具有刻痕;和/或,所述主体绝缘部与所述第二绝缘部的连接位置具有刻痕。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方面,通过设置刻痕,可以方便对绝缘件进行折叠,以顺利地包裹活性物质涂覆部,有利于提高生产和制造效率,节约生产和制造成本;另一方面,这样设置可减少绝缘件包覆至活性物质涂覆部过程的误差,能提高绝缘件包覆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以进一步提高电池单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绝缘部靠近所述第二绝缘部的位置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通液孔。多个通液孔可以增加电解液的流动性,增加了电解液和活性物质涂覆部的接触面积,可以减少活性物质涂覆部浸润不良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通液孔在所述主体绝缘部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多个所述通液孔在所述主体绝缘部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总和小于所述主体绝缘部的长度的一半,在使绝缘件具有浸润电解液的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对绝缘件的强度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液孔与所述第二绝缘部之间的距离为1mm-8mm,以提高绝缘件的浸润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液孔与所述第二绝缘部之间的距离为3mm-5mm,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绝缘件的浸润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柱的数量为多个且至少一个为第一极柱,所述导电部的数量为多个且至少一个为第一导电部;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壳身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极柱与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之间,所述支架具有用于露出所述第一导电部的过孔,以使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一极柱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极组件和支架在壳体内安装到位之后,支架位于电极组件的活性物质涂覆部与壳体的与开口相对设置的壁面之间,第一绝缘部压在支架与活性物质涂覆部之间,能进一步将活性物质涂覆部与壳体的壁面隔开,降低壳体被腐蚀的风险,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柱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极柱,所述支架上开设有两个所述过孔。在将电极组件装入壳体的过程中,电极组件的两个导电部可以同时一一对应地穿过支架的两个过孔,方便导电部与对应的第一极柱电连接,连接更加方便,有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装配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单体。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上述电池单体,可以提高电池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单体;或者,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上述电池单体或者电池,可以提高用电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立体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电极组件与绝缘件、保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所示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7为图5中所示的结构在一个视角的侧视图;
图8为图5中所示的结构在另一个视角的侧视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绝缘件和保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电极组件与绝缘件、保护件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电极组件与绝缘件、保护件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电极组件与绝缘件、保护件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用电装置1000,电池100,控制器200,马达300,
第一方向Z,第二方向X,第三方向Y,
电池单体10,箱体20,第一部分201,第二部分202,
壳体11,壳身111,开口1110,壳盖112,极柱12,第一极柱121,
电极组件2,活性物质涂覆部21,导电部22,第一导电部221,
支架3,过孔311,
绝缘件4,刻痕401,第一刻痕401a,第二刻痕401b,第三刻痕401c,主体绝缘部41,主体部410,通液孔410a,第一主体部411,第一主体面4111,第一翻边4112,第二翻边4113,第二主体部412,第二主体面4121,第三翻边4122,第四翻边4123,第一绝缘部42,透气孔421,避让孔422,第二绝缘部43,绝缘分部430,
保护件5,第一胶带61,第二胶带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从市场形势的发展来看,动力电池的应用越加广泛。动力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动力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
在相关技术中,电池单体一般包括具有开口的壳身、壳盖、电极组件、绝缘件和塑胶件,电极组件设置于壳体内,壳盖上设有极柱,电极组件与极柱电连接,塑胶件设置于壳盖靠近极柱的一侧,以提供绝缘,绝缘件包覆在电极组件的背离壳盖的底部,以及电极组件的周侧,且与塑胶件连接,以保证电极组件与壳体之间绝缘,从而保证电池充放电过程的正常进行。
但是,上述结构的电极组件在装入壳体内的过程中,绝缘件在与壳体摩擦的过程中容易发生褶皱、边缘卷起现象,甚至容易脱离塑胶件,导致电极组件裸漏,使得电极组件与壳体的内壁面接触,使壳体出现被腐蚀现象,影响电池单体的使用可靠性。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括壳体、电极组件、绝缘件和保护件的电池单体,将保护件设置在绝缘件的第一绝缘部的周侧的至少一侧,在电极组件装入壳体的过程中可以起到导向和保护绝缘件的作用,方便将包裹有绝缘件的电极组件装入壳体,减少壳体刮擦绝缘件的几率,在电极组件装入壳体之后,保护件可以进一步隔绝活性物质涂覆部与壳体,充分减少活性物质涂覆部的裸漏,降低壳体被腐蚀的风险,以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和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池单体可以用于使用电池作为电源的用电装置或者使用电池作为储能元件的各种储能系统。用电装置可以为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等等。其中,电动玩具可以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航天器可以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
以下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以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用电装置1000为车辆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车辆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车辆的内部设置有电池100,电池100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底部或头部或尾部。电池100可以用于车辆的供电,例如,电池100可以作为车辆的操作电源。车辆还可以包括控制器200和马达300,控制器200用来控制电池100为马达300供电,例如,用于车辆的启动、导航和行驶时的工作用电需求。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0不仅可以作为车辆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的驱动电源,代替或部分地代替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提供驱动动力。
请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0的爆炸图。电池100包括箱体20和电池单体10,电池单体10容纳于箱体20内。
其中,箱体20用于为电池单体10提供容纳空间,箱体20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20可以包括第一部分201和第二部分202,第一部分201与第二部分202相互盖合,第一部分201和第二部分202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电池单体10的容纳空间。第二部分202可以为一端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部分201可以为板状结构,第一部分201盖合于第二部分202的开口侧,以使第一部分201与第二部分202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第一部分201和第二部分202也可以是均为一侧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部分201的开口侧盖合于第二部分202的开口侧。当然,第一部分201和第二部分202形成的箱体20可以是多种形状,比如,圆柱体、长方体等。
在电池100中,电池单体10可以是多个,多个电池单体10之间可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多个电池单体10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多个电池单体10之间可直接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在一起,再将多个电池单体10构成的整体容纳于箱体20内;当然,电池100也可以是多个电池单体10先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100模块形式,多个电池100模块再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形成一个整体,并容纳于箱体20内。电池100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例如,该电池100还可以包括汇流部件,用于实现多个电池单体10之间的电连接。
其中,每个电池单体10可以为二次电池或一次电池;还可以是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但不局限于此。电池单体10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
请参照图3和图4,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0的立体图。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0的结构剖视图。电池单体10是指组成电池100的最小单元,电池单体10包括有壳体11、电极组件2和绝缘件4,壳体11包括壳盖112和具有开口1110的壳身111。
壳盖112是指盖合于壳身111的开口1110处以将电池单体10的内部环境隔绝于外部环境的部件。不限地,壳盖112的形状可以与壳身111的形状相适应以配合壳身111。可选地,壳盖112可以由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的材质(如铝合金)制成,这样,壳盖112在受挤压碰撞时就不易发生形变,使电池单体10能够具备更高的结构强度,可靠性也可以有所提高。壳盖112上可以设置有如电极端子等的功能性部件。电极端子可以用于与电极组件2电连接,以用于输出或输入电池单体10的电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壳盖112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在电池单体10的内部压力或温度达到阈值时泄放内部压力的泄压机构。壳盖112的材质也可以是多种的,比如,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塑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壳盖112的内侧还可以设置有绝缘件4,绝缘件4可以用于隔离壳身111内的电连接部件与壳盖112,以降低短路的风险。示例性的,绝缘件4可以是塑料、橡胶等。
壳身111是用于配合壳盖112以形成电池单体10的内部环境的组件,其中,形成的内部环境可以用于容纳电极组件2、电解液以及其他部件。壳身111和壳盖112可以是独立的部件,可以于壳身111上设置开口1110,通过在开口1110处使壳盖112盖合开口1110以形成电池单体10的内部环境。不限地,也可以使壳盖112和壳身111一体化,具体地,壳盖112和壳身111可以在其他部件入壳前先形成一个共同的连接面,当需要封装壳身111的内部时,再使壳盖112盖合壳身111。壳身111可以是多种形状和多种尺寸的,例如长方体形、圆柱体形、六棱柱形等。具体地,壳身111的形状可以根据电极组件2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大小来确定。壳身111的材质可以是多种,比如,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塑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
电极组件2是电池单体10中发生电化学反应的部件。电极组件2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电芯。电极组件2主要由正极片和负极片卷绕或层叠放置形成,并且通常在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设有隔膜。正极片和负极片具有活性物质的部分构成电极组件2的主体,正极片和负极片不具有活性物质的部分各自构成极耳。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可以共同位于主体的一端或是分别位于主体的两端。在电池100的充放电过程中,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与电解液发生反应,极耳连接电极端子以形成电流回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端子为极柱12且极柱12设在壳体11上,电极组件2包括导电部22和活性物质涂覆部21,活性物质涂覆部21设于壳体11内,导电部22电连接活性物质涂覆部21与极柱12,从而形成电流回路。
请再次参照图4,并进一步参照图5,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0的电极组件2与绝缘件4、保护件5的结构示意图。电池单体10还包括绝缘件4,绝缘件4包覆电极组件2的周向,绝缘件4包括第一绝缘部42,第一绝缘部42包覆电极组件2背离开口1110一侧。
电池单体10还包括保护件5,保护件5设置于第一绝缘部42的周侧的至少一侧,保护件5位于绝缘件4与壳体11之间。
包裹有绝缘件4的电极组件2在装入壳体11之前,保护件5可以相对于绝缘件4倾斜设置,在将电极组件2装入壳体11内的过程中,第一绝缘部42相较于绝缘件4的其他结构先进入壳体11,并且保护件5可以顺着入壳方向进入壳体11内,起到导向和保护绝缘件4的作用,减少壳体11对绝缘件4的刮擦,减少了绝缘件4的窜动、滑移,电极组件2在壳体11内安装到位之后,保护件5位于壳体11与绝缘件4的主体绝缘部41之间,进一步减少活性物质涂覆部21因裸漏而发生腐蚀壳体11的现象。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绝缘部42的周侧的至少一侧设置保护件5,一方面保护件5在电极组件2装入壳体11的过程中既可以起到导向作用,方便将电极组件2装入壳体11,又可以对绝缘件4形成保护,减少壳体11刮擦绝缘件4的几率,减少了绝缘件4的窜动、滑移,另一方面在电极组件2装入壳体11之后,保护件5位于绝缘件4的一部分与壳体11之间,可以进一步隔绝活性物质涂覆部21与壳体11,与绝缘件4配合可以实现双重绝缘,充分减少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裸漏,降低壳体11被腐蚀的风险,以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2和电池单体1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中,保护件5包括一个;或者,保护件5包括多个,多个保护件5沿第一绝缘部42的周向排布,例如,保护件5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且两个保护件5设置在第一绝缘部42的相对两侧,又如,保护件5的数量可以为三个且三个保护件5在第一绝缘部42的周侧排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多个保护件5,可以在电极组件2的周向上对电极组件2入壳起到导向和保护绝缘件4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2和电池单体1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请再次参照图5,并进一步参照图6,图6为图5中所示的结构的俯视图。第一绝缘部42具有长度方向(如图所示的X方向)和宽度方向(如图所示的Y方向),保护件5设置于第一绝缘部42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保护件5的宽度m1小于第一绝缘部42的宽度m2。
如此设置,在将包裹有绝缘件4的电极组件2装入壳体11的过程中,可以减少保护件5弯折后形成凸出的尖锐部刮坏绝缘件4的风险,降低壳体11被腐蚀的风险,以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2和电池单体1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保护件5与第一绝缘部42宽度方向的边缘的距离S大于零且小于电极组件2的单个电芯的厚度的一半,或者,等于电极组件2的单个电芯的厚度的一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保护件5一方面可以使保护件5覆盖位于最外侧的两个电芯的中部圆弧拐角之间的区域,减少保护件5卷入相邻两个电芯之间的凹槽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保护件5弯折后形成凸出的尖锐部刮坏绝缘件4的风险,降低壳体11被腐蚀的风险,以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2和电池单体1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中,电极组件2可以包括两个电芯,保护件5与第一绝缘部42宽度方向的同一侧边缘的距离S可以大于零且小于电芯的厚度的一半。例如,保护件5与第一绝缘部42宽度方向的同一侧边缘的距离S可以大于电芯的厚度且小于电芯厚度的1.5倍。当然,电极组件2也可以包括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电芯。
请再次参照图6,壳体11上设有防爆阀(图中未示出),绝缘件4还具有透气孔421,透气孔421与防爆阀位置对应。通过在绝缘件4设置透气孔421,可以使防爆阀与透气孔421连通,使防爆阀可以正常排气、泄压。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防爆阀位于壳体11与第一绝缘部42相对的壁体上,透气孔421开设于第一绝缘部4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将包裹有绝缘件4的电极组件2装入壳体11的过程中,第一绝缘部42可以顺着入壳方向移动以逐渐靠近防爆阀,直至透气孔421与防爆阀对应,减少入壳过程中防爆阀损伤第一绝缘部42的几率,充分减少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裸漏,降低壳体11被腐蚀的风险,以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2和电池单体1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中,透气孔42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在透气孔421的数量为多个的实施例中,多个透气孔421可以设置在第一绝缘部4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且在第一绝缘部4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请再次参照图5和图6,并进一步参照图7和图8,图7为图5中所示的结构在一个视角的侧视图。图8为图5中所示的结构在另一个视角的侧视图。极柱12包括第一极柱121,第一极柱121设置于壳身111与壳盖112相对的壁体上,第一绝缘部42位于绝缘件4靠近第一极柱121的一侧,第一绝缘部42上开设有避让孔422,避让孔422用于供导电部22穿过,以使导电部22能与第一极柱121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绝缘部42上设置避让孔422,可以使第一绝缘部42避开导电部22,一方面可以减少第一绝缘部42损伤导电部22,另一方面方便导电部22与壳体11上的第一极柱121电连接。此外,在向壳体11内注入电解液时,电解液可以通过避让孔422进入电极组件2,以加快电解液的浸润速度。
作为可选的方案,如图7所示,极柱12包括两个极性相反的第一极柱121,其中一个第一极柱121为正极柱且另一个第一极柱121为负极柱,第一绝缘部42上开设有两个避让孔422。
也就是说,两个第一极柱121设置在壳体11的同一侧面,两个第一极柱121可以分别与第一绝缘部42上的两个避让孔422处的导电部22电连接,连接更加方便,有利于提高电池单体10的装配效率。
请再次参照图5和图6,并进一步参照图9,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绝缘件和保护件的结构示意图。绝缘件4还包括主体绝缘部41和第二绝缘部43,主体绝缘部41包裹于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保护件5叠放在主体绝缘部41的外侧,第二绝缘部43设置于主体绝缘部41远离第一极柱121的一端,第二绝缘部43包裹活性物质涂覆部21远离第一极柱121的一侧,第一绝缘部42设置于主体绝缘部41靠近第一极柱121的一侧。
绝缘件4通过多个部分组成,且多个部分能包覆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两个端部,能将活性物质涂覆部21完全与壳体11隔开,以能充分减少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外露,降低电极组件2失效和损坏的风险,降低壳体11被腐蚀的风险,提高电池单体1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中,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长方形或者多边形等。当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横截面为圆形时,主体绝缘部41可以卷成与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圆柱面)形状适配的形状,以包裹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即主体绝缘部4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环形。当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时,主体绝缘部41可以折叠成与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四个侧壁面)形状适配的形状,以包裹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即主体绝缘部41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环形。当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时,主体绝缘部41可以折叠成与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多个侧壁面)形状适配的形状,以包裹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即主体绝缘部41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环形。
参照图5和图6,主体绝缘部41包括多个主体部410,多个主体部410依次首尾连接呈环状,多个主体部410共同包裹于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第一绝缘部42和第二绝缘部43分别位于多个主体部410所形成的环形结构的轴向两端。
具体地,主体部41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具体可以根据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形状进行选择。例如,主体部410的数量与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的面的数量可以一一对应设置,即多个主体部410一一对应地覆盖在活动物质涂覆部的周侧的多个面。再例如,主体部410的数量可以少于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的面的数量,即绝缘件4在展开状态时,至少一个主体部410的表面积大于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的一个面的表面积,这样可以利用该主体部410覆盖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的两个或者更多的面。又例如,主体部410的数量可以多于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的面的数量,这样多个主体部41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重叠设置。
多个主体部410连接之后呈环状,可以将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完全包裹,使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与壳体11内壁完全隔开,第一绝缘部42和第二绝缘部43将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轴向两端包裹,使活动物质涂覆部的轴向两端与壳体11的轴向两端完全隔开,降低活性物质涂覆部21裸漏的风险,提高电池单体1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任意相邻两个主体部410采用第一胶带61连接,采用第一胶带61的连接方式代替热熔连接方式,一方面可以节省热熔丝,降低材料成本,另一方面不需要热熔连接设备等结构,可以简化连接步骤,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可选的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个主体部410的连接位置具有部分重叠。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方面,主体部410的连接位置具有重叠,利于相邻两个主体部410的连接,例如,利于相邻两个主体部410采用第一胶带61连接,使得连接位置不易分离或断开,能减少二者重叠位置绝缘失效的几率和风险,可提高电极组件2的可靠性,以提高电池单体1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主体部410的连接位置具有重叠,能充分保证整个绝缘件4能包裹在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向,充分减少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裸漏,降低壳体11被腐蚀的风险,以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2和电池单体1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具有多个面;请再次参照图9,每个主体部410均包括主体面以及设置于主体面的两侧的两个翻边,任意相邻两个主体部410通过翻边连接,每个主体面、每两个翻边的连接结构分别包裹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的不同面。
具体地,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可以具有四个面、六个面或者更多个面,在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具有四个面的实施例中,主体部41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主体部410的主体面可以覆盖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两个相对设置的面,两个主体部410的同一侧翻边连接一起,可以覆盖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另一个面。
在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具有六个面的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描述,可以定义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具有三个第一面和三个第二面,三个第一面和三个第二面在活动物质涂覆部的周向上交替排布,即相邻两个第一面之间设有一个第二面,相邻两个第二面之间设有一个第一面,对应地,主体部410的数量可以为三个,三个主体部410的主体面可以分别覆盖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三个间隔布置的第一面,相邻两个主体部410的翻边连接一起,可以覆盖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第二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方面,任意相邻两个主体部410通过翻边连接能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以提高电极组件2和电池单体1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主体面、每两个翻边的连接位置分别包裹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的不同面,使得活性物质涂覆部21周侧的每个面均能得到有效包裹,能进一步地提高电极组件2的可靠性,以提高电池单体1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请再次参照图5和图9,并进一步参照图10-图12,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电极组件与绝缘件、保护件的组装过程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电极组件与绝缘件、保护件的组装过程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电极组件与绝缘件、保护件的组装过程示意图。第一胶带61的中部粘接在相邻两个翻边的外侧,第一胶带61的两端粘接在相邻两个主体面的外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胶带61将相邻两个主体面、相邻两个翻边连接一起,一方面可以使相邻两个主体部410定型,使该两个主体部410可以保持在贴合活性物质涂覆部21周侧的折叠状态,另一方面增加了第一胶带61与相邻两个主体部410的连接面积,提高二者的连接可靠性,能充分保证相邻两个主体部410能包裹在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向的至少一部分,充分减少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裸漏,降低壳体11被腐蚀的风险,以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2和电池单体1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中,保护件5叠放在第一胶带61的外侧,使保护件5可以起到保护绝缘件4的作用,方便将电极组件2装入壳体11,减少壳体11刮擦绝缘件4的几率,减充分减少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裸漏,降低壳体11被腐蚀的风险,以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2和电池单体1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如图9所示,在相邻两个主体部410中,相邻设置的两个翻边的宽度不相等,宽度较小的翻边位于宽度较大的翻边的外侧。
如此设置,利于采用第一胶带61可以与相邻两个主体部410中相邻设置的两个翻边均连接,使得相邻两个翻边的连接位置不易分离或断开,能减少二者重叠位置绝缘失效的几率和风险,可提高电极组件2的可靠性,以提高电池单体1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在相邻两个主体部410中,相邻两个翻边中的宽度较小的翻边的宽度为L1,宽度较大的翻边的宽度为L2,相邻两个翻边的宽度比值L1/L2为1/3-2/3。例如,相邻两个翻边的宽度比值L1/L2可以为1/3、5/12、1/2、7/12、2/3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相邻两个翻边的宽度比值满足上述条件,当宽度较小的翻边叠放在宽度较大的翻边的外侧时,宽度较大的翻边的一部分可以露出,这样可以方便第一胶带61同时连接相邻两个翻边,从而能减少二者重叠位置绝缘失效的几率和风险,可提高电极组件2的可靠性,以提高电池单体1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请再次参照图9-图12,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具有四个面,即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横截面外轮廓形状为四边形。
主体绝缘部41包括两个主体部410,两个主体部410设置于第一绝缘部42两侧,两个主体部410分别为第一主体部411和第二主体部412,第一主体部411包括第一主体面4111、第一翻边4112和第二翻边4113,第一翻边4112和第二翻边4113设置于第一主体面4111的两侧,第二主体部412包括第二主体面4121、第三翻边4122和第四翻边4123,第三翻边4122和第四翻边4123设置于第二主体面4121的两侧,第一翻边4112和第三翻边4122连接,第二翻边4113和第四翻边4123连接。
其中,第一主体面4111、第一翻边4112和第三翻边4122的连接结构、第二主体面4121、第二翻边4113和第四翻边4123的连接结构分别包裹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依次设置的四个面。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具有四个面,分别为两个相对设置的大面、两个相对设置的小面,第一主体面4111和第二主体面4121分别包覆活性物质涂覆部21周侧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大面,第一翻边4112和第三翻边4122相连且包覆活性物质涂覆部21周侧的一个小面,第二翻边4113和第四翻边4123相连且包覆活性物质涂覆部21周侧的另一个小面,第一绝缘部42包覆活性物质涂覆部21背离开口1110的端部,第二绝缘部43包覆活性物质涂覆部21靠近开口1110的端部。
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具有四个面时,电池单体10大致呈方形,此时第一主体部411和第二主体部412,以及其连接结构可以完全包覆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的四个面,使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的四个面与壳体11内壁完全隔开,降低活性物质涂覆部21裸漏的风险,充分提高方形地电池单体10地可靠性和稳定性。
请再次参照图9和图12,第一翻边4112和第三翻边4122部分重叠,第一翻边4112和第三翻边4122采用第一胶带61连接,该第一胶带61的中部粘接在第一翻边4112和第三翻边4122的外侧,并且该第一胶带61的两端粘接在第一主体面4111和第二主体面4121的外侧。第二翻边4113和第四翻边4123部分重叠,第二翻边4113和第四翻边4123采用第一胶带61连接,该第一胶带61的中部粘接在第二翻边4113和第四翻边4123的外侧,并且该第一胶带61的两端粘接在第一主体面4111和第二主体面4121的外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其中一个第一胶带61可以使第一主体面4111、第二主体面4121、第一翻边4112和第三翻边4122连接一起,另一个第一胶带61可以使第一主体面4111、第二主体面4121、第二翻边4113和第四翻边4123连接一起,一方面可以使第一主体部411和第二主体部412定型,使第一主体部411和第二主体部412可以保持在贴合活性物质涂覆部21周侧的折叠状态,另一方面增加了第一胶带61与第一主体部411、第二主体部412的连接面积,提高二者的连接可靠性,能充分保证第一主体部411和第二主体部412能包裹在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向,充分减少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裸漏,降低壳体11被腐蚀的风险,以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2和电池单体1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中,保护件5叠放在第一胶带61的外侧。具体地,保护件5可以包括两个,两个保护件5分别设于第一绝缘部42的相对两侧,其中一个保护件5叠放在位于第一翻边4112和第三翻边4122外侧的第一胶带61的外侧,其中另一个保护件5叠放在位于第二翻边4113和第四翻边4123外侧的第一胶带61的外侧。
两个保护件5可以起到导向和保护绝缘件4的作用,方便将电极组件2装入壳体11,减少壳体11刮擦绝缘件4的几率,减充分减少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裸漏,降低壳体11被腐蚀的风险,以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2和电池单体1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请再次参照图9,第二绝缘部43包括多个绝缘分部430,多个绝缘分部430与多个主体部410的主体面一一对应连接。
具体地,当绝缘件4完全包覆电极组件2时,第二绝缘部43的多个绝缘分部430位于活性物质涂覆部21远离导电部22的壁面上,有效地减少壳体11因活性物质涂覆部21裸漏而发生腐蚀的现象。
在将电极组件2装入壳体11内的过程中,第一绝缘部42先进入壳体11,第二绝缘部43最后进入壳体11,在此过程中,可以使得绝缘件4顺着入壳方向进入壳体11内,壳体11不会刮擦到绝缘件4的边缘,减少了绝缘件4的窜动、滑移;电极组件2在壳体11内安装到位之后,保护件5位于壳体11与绝缘件4的主体绝缘部41之间,进一步减少活性物质涂覆部21因裸漏而发生腐蚀壳体11的现象,安装方便。
请再次参照图9和图12,任意相邻两个绝缘分部430采用第二胶带62连接,采用第二胶带62的连接方式代替热熔连接方式,一方面可以节省热熔丝,降低材料成本,另一方面不需要热熔连接设备等结构,可以简化连接步骤,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其中,第二胶带62的一部分粘接在相邻两个绝缘分部430的外侧,第二胶带62的另一部分粘接在相邻两个翻边的外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胶带62可以使相邻两个绝缘分部430以及相邻两个翻边连接一起,一方面可以使相邻两个主体部410与第二绝缘部43定型,使两个主体部410与第二绝缘部43可以更好地保持在贴合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折叠状态,另一方面增加了第二胶带62与相邻两个主体部410、第二绝缘部43的连接面积,提高连接可靠性,能充分保证相邻两个主体部410、第二绝缘部43能包裹活性物质涂覆部21,充分减少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裸漏,降低壳体11被腐蚀的风险,以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2和电池单体1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请再次参照图9,任意相邻两个绝缘分部430具有部分重叠,使相邻两个绝缘分部430不易分开,能减少二者重叠位置绝缘失效的几率和风险,充分减少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裸漏,降低壳体11被腐蚀的风险,可提高电极组件2的可靠性,以提高电池单体1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可选的方案,相邻设置的两个绝缘分部430的宽度不相等,并且宽度较小的绝缘分部430位于宽度较大的绝缘分部430的外侧。
如此设置,利于采用第二胶带62可以与第二绝缘部43中的相邻两个绝缘分部430均连接,使得相邻两个绝缘分部430的连接位置不易分离或断开,能减少二者重叠位置绝缘失效的几率和风险,可提高电极组件2的可靠性,以提高电池单体1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请再次参照图9,在相邻设置的两个绝缘分部430中,位于外侧的绝缘分部430的两端形成倒角结构,使位于内侧的绝缘分部430能够露出更多的面积,增加第二胶带62与位于内侧的绝缘分部430的连接面积,能进一步减少二者重叠位置绝缘失效的几率和风险,更利于提高电极组件2的可靠性,以提高电池单体1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相邻设置的两个翻边中,位于外侧且靠近绝缘分部430的一端形成倒角结构,即位于外侧的一个翻边靠近绝缘分部430的一端形成倒角结构,使位于内侧的翻边能够露出更多的面积,增加第二胶带62与位于内侧的翻边的连接面积,能进一步减少二者重叠位置绝缘失效的几率和风险,更利于提高电极组件2的可靠性,以提高电池单体1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请再次参照图9和图10,每个主体部410的主体面与翻边的连接位置具有刻痕401;和/或,绝缘分部430与对应的主体面的连接位置具有刻痕401。
其中,刻痕401作为相邻两个结构的分界结构,可以在绝缘件4制造之后,采用压痕机或者其他设备压制而成,使绝缘件4在刻痕401处的厚度减薄,也可以在制造绝缘件4的过程中进行预成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方面,通过设置刻痕401,可以方便对绝缘件4进行折叠,以顺利地包裹活性物质涂覆部21,有利于提高生产和制造效率,节约生产和制造成本;另一方面,这样设置可减少绝缘件4包覆至活性物质涂覆部21过程的误差,能提高绝缘件4包覆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以进一步提高电池单体1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绝缘部41与第一绝缘部42的连接位置具有刻痕401;和/或,主体绝缘部41与第二绝缘部43的连接位置具有刻痕40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方面,通过设置刻痕401,可以方便对绝缘件4进行折叠,以顺利地包裹活性物质涂覆部21,有利于提高生产和制造效率,节约生产和制造成本;另一方面,这样设置可减少绝缘件4包覆至活性物质涂覆部21过程的误差,能提高绝缘件4包覆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以进一步提高电池单体1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请再次参照图9和图10,在本实施例中,刻痕401包括第一刻痕401a、第二刻痕401b和第三刻痕401c,第一刻痕401a为主体绝缘部41的每个主体部410的主体面与第一绝缘部42的连接位置,第二刻痕401b为主体绝缘部41的每个主体部410与翻边的连接位置,第三刻痕401c为主体绝缘部41的每个主体部410的主体面与第二绝缘部43的绝缘分部430的连接位置。
以电极组件2的形状大致为长方体为例进行说明,图中X方向为电极组件2的长度方向,Y方向为电极组件2的厚度方向,Z方向为电极组件2的高度方向。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周侧具有四个面,分别为两个相对设置的大面、两个相对设置的小面。
采用绝缘件4包裹电极组件2时,首先可以如图10所示,将绝缘件4的第一绝缘部42覆盖在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设于极柱12的一端,然后如图11所示,根据第一刻痕401a分别弯折绝缘件4的第一主体部411和第二主体部412,使第一主体部411的第一主体面4111、第二主体部412的第二主体面4121分别覆盖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大面上,再如图12所示,根据第二刻痕401b分别弯折第一翻边4112、第二翻边4113、第三翻边4122和第四翻边4123,采用一个第一胶带61将第一主体部411的第一翻边4112靠近第一绝缘部42的一端与第二主体部412的第三翻边4122靠近第一绝缘部42的一端连接一起,使第一翻边4112和第三翻边4122覆盖活性物质涂覆部21周侧的一个小面,采用另一个第一胶带61将第一主体部411的第二翻边4113靠近第一绝缘部42的一端与第二主体部412的第四翻边4123靠近第一绝缘部42的一端连接一起,第二翻边4113和第四翻边4123覆盖活性物质涂覆部21周侧的另一个小面;再然后根据第三刻痕401c分别弯折第二绝缘部43的两个绝缘分部430,采用一个第二胶带62将第一翻边4112和第三翻边4122靠近第二绝缘部43的一端与两个绝缘分部430连接一起,采用另一个第二胶带62将第二翻边4113和第四翻边4123靠近第二绝缘部43的一端与两个绝缘分部430连接一起。整个绝缘件4分别按照刻痕401进行多次弯折,实现包覆活性物质涂覆部21。
请再次参照图5、图9-图12,主体绝缘部41靠近第二绝缘部43的位置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通液孔410a。多个通液孔410a可以增加电解液的流动性,增加了电解液和活性物质涂覆部21的接触面积,可以减少活性物质涂覆部21浸润不良的问题。
其中,通液孔410a的形状可以为圆孔、方孔等,多个通液孔410a的形状可以相同或者不相同,并且多个通液孔410a的通流面积可以相等或者不相同,通液孔410a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对于通液孔410a的形状以及参数设计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请再次参照图9,多个通液孔410a在主体绝缘部4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多个通液孔410a在主体绝缘部41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总和小于主体绝缘部41的长度L的一半,在使绝缘件4具有浸润电解液的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对绝缘件4的强度的影响。
为了提高绝缘件4的浸润效果,可以将通液孔410a与第二绝缘部43之间的距离h设置为1mm-8mm,例如每个通液孔410a与第二绝缘部43之间的距离h可以为1mm、2mm、5mm、6mm、8mm。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通液孔410a与第二绝缘部43之间的距离h为3mm-5mm。这样带有绝缘件4的电极组件2装入壳体11之后,通液孔410a与壳盖112之间的距离h则为3mm-5mm,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绝缘件4的浸润效果。
请再次参照图4和图12,极柱12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一个为第一极柱121,导电部22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一个为第一导电部221,电池单体10还包括支架3,支架3设于壳身111内,并且支架3位于第一极柱121与活性物质涂覆部21之间,支架3具有用于过孔311,第一导电部221可以从过孔311露出,方便使第一导电部221与第一极柱121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极组件2和支架3在壳体11内安装到位之后,支架3位于电极组件2的活性物质涂覆部21与壳体11的与开口1110相对设置的壁面之间,第一绝缘部42压在支架3与活性物质涂覆部21之间,能进一步将活性物质涂覆部21与壳体11的壁面隔开,降低壳体11被腐蚀的风险,提高电池单体1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作为可选的方案,极柱12包括两个第一极柱121,支架3上开设有两个过孔311。在将电极组件2装入壳体11的过程中,电极组件2的两个导电部22可以同时一一对应地穿过支架3的两个过孔311,方便导电部22与对应的第一极柱121电连接,连接更加方便,有利于提高电池单体10的装配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100,包括以上任一方案的电池单体10。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上述电池单体10,可以提高电池10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1000,包括以上任一方案的电池单体10,或者,包括以上方案的电池100,并且电池100用于为用电装置1000提供电能。
用电装置1000可以是前述任一应用电池100的设备或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上述电池单体10或者电池100,可以提高用电装置100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32)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极柱,包括壳盖和具有开口的壳身,所述壳盖盖合于所述开口;
电极组件,包括导电部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活性物质涂覆部,所述导电部电连接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与所述极柱;
绝缘件,包覆所述电极组件的周向,且包括包覆所述电极组件背离所述开口一侧的第一绝缘部;
保护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部的周侧的至少一侧,且位于所述绝缘件与所述壳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包括一个;或者,所述保护件包括多个,且多个所述保护件沿所述第一绝缘部的周向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部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且所述保护件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绝缘部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与所述第一绝缘部宽度方向的同一侧边缘的距离大于零且小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单个电芯的厚度的一半,或者,等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单个电芯的厚度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防爆阀,所述绝缘件还具有与所述防爆阀位置对应的透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阀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绝缘部相对的壁体上,所述透气孔开设于第一绝缘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包括第一极柱,所述第一极柱设置于所述壳身与所述壳盖相对的壁体上,所述第一绝缘部位于所述绝缘件靠近所述第一极柱的一侧,所述第一绝缘部上开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用于供所述导电部穿过,以使所述导电部能与所述第一极柱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包括两个极性相反的所述第一极柱,所述第一绝缘部上开设有两个所述避让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还包括:
主体绝缘部,所述主体绝缘部包裹于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的周侧,所述保护件叠放在所述主体绝缘部的外侧;
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二绝缘部设置于所述主体绝缘部远离所述第一极柱的一端,且包裹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远离所述第一极柱的一侧,所述第一绝缘部设置于所述主体绝缘部靠近所述第一极柱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绝缘部包括多个主体部;多个所述主体部依次首尾连接呈环状,多个所述主体部共同包裹于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的周侧且任意相邻两个所述主体部采用第一胶带连接,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二绝缘部分别位于多个所述主体部所形成的环形结构的轴向两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主体部的连接位置具有部分重叠。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的周侧具有多个面;
每个所述主体部均包括主体面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面的两侧的两个翻边,任意相邻两个所述主体部通过所述翻边连接,且每个所述主体面、每两个所述翻边的连接结构分别包裹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的周侧的不同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带的中部粘接在相邻两个所述翻边的外侧且两端粘接在相邻两个所述主体面的外侧,所述保护件叠放在所述第一胶带的外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在相邻两个所述主体部中,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翻边的宽度不相等,且宽度较小的所述翻边位于宽度较大的所述翻边的外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在相邻两个所述主体部中,相邻两个所述翻边的宽度比值为1/3-2/3。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的周侧具有四个面;
所述主体绝缘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部两侧的两个所述主体部,分别为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第一主体面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面的两侧的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第二主体面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面的两侧的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三翻边连接,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四翻边连接;
所述第一主体面、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三翻边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二主体面、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四翻边的连接结构分别包裹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的周侧依次设置的四个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三翻边部分重叠且采用第一胶带连接,该第一胶带的中部粘接在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三翻边的外侧且两端粘接在所述第一主体面和所述第二主体面的外侧;
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四翻边部分重叠且采用第一胶带连接,该第一胶带的中部粘接在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四翻边的外侧且两端粘接在所述第一主体面和所述第二主体面的外侧;
所述保护件叠放在所述第一胶带的外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2-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部包括多个绝缘分部,多个所述绝缘分部与多个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主体面一一对应连接,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绝缘分部采用第二胶带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带的一部分粘接在相邻两个所述绝缘分部的外侧且另一部分粘接在相邻两个所述翻边的外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绝缘分部具有部分重叠。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绝缘分部的宽度不相等且宽度较小的所述绝缘分部位于宽度较大的所述绝缘分部的外侧。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在相邻设置的两个绝缘分部中,位于外侧的所述绝缘分部的两端形成倒角结构;
在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翻边中,位于外侧且靠近所述绝缘分部的一端形成倒角结构。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主体面与所述翻边的连接位置具有刻痕;和/或,所述绝缘分部与对应的所述主体面的连接位置具有刻痕。
24.根据权利要求9-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绝缘部与所述第一绝缘部的连接位置具有刻痕;和/或,所述主体绝缘部与所述第二绝缘部的连接位置具有刻痕。
25.根据权利要求9-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绝缘部靠近所述第二绝缘部的位置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通液孔。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液孔在所述主体绝缘部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多个所述通液孔在所述主体绝缘部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总和小于所述主体绝缘部的长度的一半。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液孔与所述第二绝缘部之间的距离为1mm-8mm。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液孔与所述第二绝缘部之间的距离为3mm-5mm。
29.根据权利要求7-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的数量为多个且至少一个为第一极柱,所述导电部的数量为多个且至少一个为第一导电部;
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壳身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极柱与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之间,所述支架具有用于露出所述第一导电部的过孔,以使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一极柱连接。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极柱,所述支架上开设有两个所述过孔。
3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
32.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或者,包括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54544.2U CN220692195U (zh) | 2023-07-24 | 2023-07-24 | 电池单体以及电池、用电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54544.2U CN220692195U (zh) | 2023-07-24 | 2023-07-24 | 电池单体以及电池、用电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692195U true CN220692195U (zh) | 2024-03-29 |
Family
ID=90403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954544.2U Active CN220692195U (zh) | 2023-07-24 | 2023-07-24 | 电池单体以及电池、用电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69219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82135A (zh) * | 2021-09-28 | 2023-03-31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及设备 |
-
2023
- 2023-07-24 CN CN202321954544.2U patent/CN22069219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82135A (zh) * | 2021-09-28 | 2023-03-31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及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120664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
US11757161B2 (en) |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ity consuming device | |
EP4138166A1 (en) | Battery cell, battery, electrical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battery cell | |
CN220692195U (zh) | 电池单体以及电池、用电装置 | |
CN216720252U (zh) | 一种卷绕式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17903284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17114557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 |
US20240313374A1 (en) | Insulator, end cover assembly,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al device | |
US20230087166A1 (en) | Electrode assembly,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al device | |
EP4358174A1 (en) | Electrode sheet, electrode assembly,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 apparatus | |
CN215896616U (zh) |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 |
CN219917486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 |
CN217719740U (zh) | 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21530025U (zh) |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及防护结构 | |
CN215989105U (zh) | 一种保护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 |
CN221102270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21766855U (zh) | 一种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用电设备 | |
CN220934318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 |
CN219017782U (zh) | 电池壳体、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216436048U (zh) | 一种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18997018U (zh) |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 | |
CN221928323U (zh) | 电池单体 | |
EP4429008A1 (en) |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 device | |
CN220963648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 |
EP4451437A1 (en) | Top cover assembly,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al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