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86462U - 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 - Google Patents

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86462U
CN220686462U CN202222806885.7U CN202222806885U CN220686462U CN 220686462 U CN220686462 U CN 220686462U CN 202222806885 U CN202222806885 U CN 202222806885U CN 220686462 U CN220686462 U CN 2206864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rod
house
roof
inn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0688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漆峰
王宏平
贺其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 Dingjie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 Dingjie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 Dingjie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 Dingjie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0688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864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864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864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包括房屋本体;屋顶可升降的设于房屋本体的上方,屋顶包括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合页连接;支撑杆设于房屋本体和屋顶之间,且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的连接处,另一端连接于房屋本体的顶部;第一连接杆可伸缩的设于第一遮盖板和支撑杆之间,且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遮盖板,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杆;第二连接杆可伸缩的设于第二遮盖板和支撑杆之间,且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二遮盖板,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一连接杆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通过将支撑结构设置为可升降的方式,来实现改变屋顶的角度的目的。

Description

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
背景技术
轻钢结构房屋又称轻钢别墅,其主要材料是由热镀锌钢带经冷轧技术合成的轻钢龙骨,经过精确的计算加上辅件的支持与结合,起到合理的承载力,以取代传统房屋。轻钢别墅的墙体主要由墙架柱、墙顶梁、墙底梁、墙体支撑、墙板和连接件组成。轻钢别墅一般将内横墙作为结构的承重墙,墙柱为C形轻钢构件,其壁厚根据所受的荷载而定,通常为0.84~2毫米,墙柱间距一般为400~600毫米,轻钢别墅这种墙体结构布置方式,可有效承受并可靠传递竖向荷载,且布置方便。但是现有的轻钢结构多存在安装较为复杂的缺陷,在斜式屋顶的简易房屋,其屋顶形制为工厂预制,不能随意变换屋顶的角度,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通过改变屋顶的支撑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旨在通过将支撑结构设置为可升降的方式,来实现改变屋顶的角度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包括:
房屋本体,所述房屋本体为框架结构;
屋顶,所述屋顶可升降的设于所述房屋本体的上方,且所述屋顶覆盖所述房屋本体的上端,所述屋顶包括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所述第一遮盖板和所述第二遮盖板合页连接;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于所述房屋本体和所述屋顶之间,且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遮盖板和所述第二遮盖板的连接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房屋本体的顶部;
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可伸缩的设于所述第一遮盖板和所述支撑杆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遮盖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杆;
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可伸缩的设于所述第二遮盖板和所述支撑杆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遮盖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相互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杆可升降地设于所述房屋本体和所述屋顶之间。
可选地,所述支撑杆包括外套筒、内管和支撑套,所述内管可升降地套设于所述外套筒内部,所述支撑套盖设于所述内管的上端口,所述支撑套的上表面贴设于所述屋顶的内壁。
可选地,所述外套筒开设有一第一插接孔,所述内管开设有多个第二插接孔,多个所述第二插接孔沿所述内管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插接孔贯通所述内管的侧壁设置;
所述支撑杆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插接孔和一所述第二插接孔。
可选地,所述支撑套包括相互连接的插接柱和盖帽,所述插接柱插设于所述内管,所述盖帽盖设于所述插接柱的上管口,且所述盖帽的外径大于所述插接柱的内径。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背离所述第一遮盖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外套筒,所述第二连接杆背离所述第二遮盖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外套筒,且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所述外套筒的一端相互连接。
可选地,所述钢结构房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外套筒的下端,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连接处。
可选地,所述第一遮盖板和所述第二遮盖板的连接处还贴设有防水密封条。
可选地,所述屋顶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贴设于所述第一遮盖板和所述第二遮盖板的内壁,且所述隔热层覆盖于所述第一遮盖板和所述第二遮盖板的内壁,并伸出于所述第一遮盖板和所述第二遮盖板的外缘。
可选地,所述隔热层呈倒“V”形结构设置,所述隔热层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外套筒的厚度为2cm-3cm,所述内管的厚度为1.5cm-2cm。
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房包括房屋本体、屋顶、支撑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可以理解地,房屋本体为框架结构,屋顶设于房屋本体的上方,且屋顶可相对房屋本体进行升降,具体地,屋顶包括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为合页连接,即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可以相互靠近或远离。进一步地,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实现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的相对移动,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遮盖板,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杆,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二遮盖板,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杆,且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位于支撑杆的一端相互连接,并能够相对支撑杆进行上下移动,即当两连接杆进行移动时,会推动与两连接杆连接的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进行移动(相互靠近或远离),当两遮盖板相对移动时,即可实现屋顶角度的变换。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设置来实现改变屋顶的角度,即驱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以带动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相对运动,从而达到了变换钢结构房角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100。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100,包括:
房屋本体10,所述房屋本体10为框架结构;
屋顶20,所述屋顶20可升降的设于所述房屋本体10的上方,且所述屋顶20覆盖所述房屋本体10的上端,所述屋顶20包括第一遮盖板21和第二遮盖板22,所述第一遮盖板21和所述第二遮盖板22合页连接;
支撑杆50,所述支撑杆50设于所述房屋本体10和所述屋顶20之间,且支撑杆5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遮盖板21和所述第二遮盖板22的连接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房屋本体10的顶部;
第一连接杆30,所述第一连接杆30可伸缩的设于所述第一遮盖板21和所述支撑杆50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杆3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遮盖板2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杆50;
第二连接杆40,所述第二连接杆40可伸缩的设于所述第二遮盖板22和所述支撑杆50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接杆4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遮盖板22,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杆50,所述第二连接杆40和所述第一连接杆30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杆30和所述第二连接杆40位于所述支撑杆50的一端相互连接。
需要说明的,屋顶20由第一遮盖板21和第二遮盖板22组成,第一遮盖板21和第二遮盖板22组成组成呈倒“V”形结构,且屋顶20完全遮盖住下方的房屋本体10,第一遮盖板21和第二遮盖板22为合页连接,可相互靠近或远离,当第一遮盖板21和第二遮盖板22相互靠近时,第一遮盖板21和第二遮盖板22的夹角减小,当第一遮盖板21和第二遮盖板22相互远离时,第一遮盖板21和第二遮盖板22的夹角增大,支撑杆50设于房屋本体10和屋顶20之间,用于支撑屋顶20,并且连接第一连接杆30和第二连接杆40的作用。可以理解地,第一遮盖板21和第二遮盖板22为板状结构,第一连接杆30和第二连接杆40为可伸缩的长条结构,第一连接杆30和第二连接杆40远离屋顶20的一端均连接于支撑杆50,第一连接杆30和第二连接杆40相对设置,且同步运动,以保证第一遮盖板21和所述第二遮盖板22的平衡度。
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房包括房屋本体10、屋顶20、支撑杆50、第一连接杆30和第二连接杆40,可以理解地,房屋本体10为框架结构,屋顶20设于房屋本体10的上方,且屋顶20可相对房屋本体10进行升降,具体地,屋顶20包括第一遮盖板21和第二遮盖板22,第一遮盖板21和第二遮盖板22为合页连接,即第一遮盖板21和第二遮盖板22可以相互靠近或远离。进一步地,通过第一连接杆30和第二连接杆40实现第一遮盖板21和第二遮盖板22的相对移动,第一连接杆3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遮盖板21,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杆50,第二连接杆4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遮盖板22,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杆50,且第一连接杆30和第二连接杆40位于支撑杆50的一端相互连接,并能够相对支撑杆50进行上下移动,即当两连接杆进行移动时,会推动与两连接杆连接的第一遮盖板21和第二遮盖板22进行移动(相互靠近或远离),当两遮盖板相对移动时,即可实现屋顶20角度的变换。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杆50、第一连接杆30和第二连接杆40的设置来实现改变屋顶20的角度,即驱动第一连接杆30和第二连接杆40以带动第一遮盖板21和第二遮盖板22相对运动,从而达到了变换钢结构房角度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50可升降地设于所述房屋本体10和所述屋顶20之间。
支撑杆50设置为可升降结构,可实现屋顶20靠近房屋本体10或远离房屋本体10,即夏天将支撑杆50上升,使屋顶20远离房屋主体,使室内空间更大,夏季屋内更加凉爽;冬季可将支撑杆50下降,使屋顶20靠近房屋主体,使室内空间减小,冬季屋内更加暖和,即支撑杆50的升降设置可实现改变室内空间,做到使房屋内冬暖夏凉的效果。具体地,支撑杆50可以是升降螺杆,也可以是升降套筒结构,支撑杆50的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升降即可,无需限定具体是什么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升降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50包括外套筒51、内管52和支撑套53,所述内管52可升降地套设于所述外套筒51内部,所述支撑套53盖设于所述内管52的上端口,所述支撑套53的上表面贴设于所述屋顶20的内壁。
具体地,支撑杆50为套筒结构,包括外套筒51、内管52和支撑套53,内管52套设外套筒51的内部,且内管52为可升降设置,内管52的上端还连接有支撑套53,支撑套53与屋顶20的内表面连接,即介于内管52和屋顶20之间,避免屋顶20内壁被内管52磨损。可以理解地,内管52的升降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驱动件的方式驱动其升降。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筒51开设有一第一插接孔511,所述内管52开设有多个第二插接孔521,多个所述第二插接孔521沿所述内管52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插接孔521贯通所述内管52的侧壁设置;
所述支撑杆50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插接孔511和一所述第二插接孔521。
也就是说,外套筒51和内管52通过固定件锁紧固定,具体地,外套筒5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插接孔511,内管52的侧壁开设有第二插接孔521,且第二插接孔521设置有多个,多个插接孔沿内管52高度方向间隔设置,设置多个第二插接孔521可实现内管52的升降,即当要实现支撑杆50最高时,内管52的远离支撑套53的一第二插接孔521与第一插接孔511相对设置并相互贯通,固定件插设于第一插接孔511和第二插接孔521,可实现内管52升高后将其固定,当要实现支撑杆50最低时(屋顶20与房屋本体10之间的距离最短),内管52的靠近支撑套53的一端的第二插接孔521与第一插接孔511相对设置并相互贯通,固定件插设于第一插接孔511和第二插接孔521,可实现内管52下降后将其固定。可以理解地,内管52的侧壁可以设置多个第二插接孔521,多个第二插接孔521沿侧壁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设置多个第二插接孔521可增加内管52伸缩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套53包括相互连接的插接柱531和盖帽532,所述插接柱531插设于所述内管52,所述盖帽532盖设于所述插接柱531的上管口,且所述盖帽532的外径大于所述插接柱531的内径。
支撑套53用于直接与屋顶20内表面接触,设置支撑套53是为了避免内管52直接与屋顶20内表面接触,造成屋顶20内表面的损坏,具体地,支撑套53包括插接柱531和盖帽532,插接柱531的一端插设于内管52,另一端连接于盖帽532,盖帽532直接与屋顶20内表面接触,且接触面为圆滑的弹性面,对第一遮盖板21和第二遮盖板22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30背离所述第一遮盖板2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外套筒51,所述第二连接杆40背离所述第二遮盖板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外套筒51,且所述第一连接杆30和所述第二连接杆40位于所述外套筒51的一端相互连接。
第一连接杆30和第二连接杆40分别连接在外套筒51的外壁,可以理解地,内管52为可升降结构,若连接在内管52会影响内管52的升降工作,外套筒51为固定结构,第一连接杆30和第二连接杆40连接在外套筒51可增强其稳定性,且第一连接杆30和第二连接杆40位于外套筒51的一端相互连接,可实现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40的同步运动。且第一连接杆30和第二连接杆40连接在外套筒51可实现当第一连接杆30和第二连接杆40运动时,内管52不升降,或内管52升降时第一连接杆30和第二连接杆40不运动,实现两个功能的独立操作或同步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钢结构房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外套筒51的下端,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30和所述第二连接杆40的连接处。
第一连接杆30和第二连接杆40位于外套筒51的一端相互连接,可实现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40的同步运动,具体地,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连接杆30和第二连接杆40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盖板21和所述第二遮盖板22的连接处还贴设有防水密封条。由于第一遮盖板21和所述第二遮盖为合页连接,其密封性不强,所以需在其连接处设置一防水密封条,确保对房屋本体10的遮盖性,具体的,防水密封条可以是环氧树脂类材料制成,也可以是粘连性极强的塑胶类材料制成,只要能够实现密封防水的功能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屋顶20还包括隔热层23,所述隔热层23贴设于所述第一遮盖板21和所述第二遮盖板22的内壁,且所述隔热层23覆盖于所述第一遮盖板21和所述第二遮盖板22的内壁,并伸出于所述第一遮盖板21和所述第二遮盖板22的外缘。所述隔热层23呈倒“V”形结构设置,所述隔热层23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制成。
由于屋顶20的下面即为室内,所以当太阳较大时,容易造成室内闷热,所以在屋顶20内表面贴设一层隔热层23可以有效的降低室内温度。隔热层23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聚氨酯发泡材料具有独特的隔热保温性能,节电效率高、环保、重量轻,降低载荷;具优良的防水性能,保温、防水合二为一;且设计简单、效率高、进度快、质量好、寿命长、粘结力:粘结能力强,能在混凝土、砖石、木材、钢材、沥青、橡胶等表面粘结牢固,同时,其隔燃性能好,是作为钢结构隔热层23的极佳材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筒51的厚度为2cm-3cm,所述内管52的厚度为1.5cm-2cm。外套筒51和内管52是组成支撑件的部件,起到支撑屋顶20的作用,所以必须具有足够的支撑力,也即需要哟一定的厚度,由于内管52套设于外套筒51内,所以内管52的厚度相对外套筒51较小些。另外外套筒51和内管52的支撑强度需足够能满足屋顶20的承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其特征在于,包括:
房屋本体,所述房屋本体为框架结构;
屋顶,所述屋顶可升降的设于所述房屋本体的上方,且所述屋顶覆盖所述房屋本体的上端,所述屋顶包括第一遮盖板和第二遮盖板,所述第一遮盖板和所述第二遮盖板合页连接;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于所述房屋本体和所述屋顶之间,且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遮盖板和所述第二遮盖板的连接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房屋本体的顶部;
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可伸缩的设于所述第一遮盖板和所述支撑杆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遮盖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杆,并能够相对支撑杆进行上下移动;
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可伸缩的设于所述第二遮盖板和所述支撑杆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遮盖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杆,并能够相对支撑杆进行上下移动,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相互连接;
所述支撑杆包括外套筒、内管和支撑套,所述内管可升降地套设于所述外套筒内部,所述支撑套盖设于所述内管的上端口,所述支撑套的上表面贴设于所述屋顶的内壁;
所述外套筒开设有一第一插接孔,所述内管开设有多个第二插接孔,多个所述第二插接孔沿所述内管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插接孔贯通所述内管的侧壁设置;
所述支撑杆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插接孔和一所述第二插接孔;
所述支撑套包括相互连接的插接柱和盖帽,所述插接柱插设于所述内管,所述盖帽盖设于所述插接柱的上管口,且所述盖帽的外径大于所述插接柱的内径;
所述第一连接杆背离所述第一遮盖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外套筒,所述第二连接杆背离所述第二遮盖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外套筒,且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所述外套筒的一端相互连接;
所述钢结构房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外套筒的下端,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连接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可升降地设于所述房屋本体和所述屋顶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盖板和所述第二遮盖板的连接处还贴设有防水密封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贴设于所述第一遮盖板和所述第二遮盖板的内壁,且所述隔热层覆盖于所述第一遮盖板和所述第二遮盖板的内壁,并伸出于所述第一遮盖板和所述第二遮盖板的外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呈倒“V”形结构设置,所述隔热层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的厚度为2cm-3cm,所述内管的厚度为1.5cm-2cm。
CN202222806885.7U 2022-10-24 2022-10-24 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 Active CN2206864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06885.7U CN220686462U (zh) 2022-10-24 2022-10-24 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06885.7U CN220686462U (zh) 2022-10-24 2022-10-24 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86462U true CN220686462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410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06885.7U Active CN220686462U (zh) 2022-10-24 2022-10-24 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864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686462U (zh) 可变换角度的钢结构房
CN108457390B (zh) 一种质轻耐候的装配式外墙保温板
CN203226081U (zh) 速装组合式温室大棚
CN115404995B (zh) 一种可重复拆装的钢结构集成房屋建筑体系及装配方法
CN215670613U (zh) 具有隔热性能的装配式防水体系
CN214994645U (zh) 一种节能保温的轻钢装配式房屋
CN219431160U (zh) 保温墙及大棚
CN207609020U (zh) 一种方便拆装的移动活动房
CN112832454A (zh) 一种装配式钢框架复合轻质墙体房屋建筑
CN219732745U (zh) 有保温功能的建筑模板
CN218581258U (zh) 一种移动房的抗震结构
CN217897038U (zh) 一种具有隔热降噪功能的绿色屋顶板
CN217353656U (zh) 一种清洁安全节能的预制梁冬期施工保温棚
CN215948668U (zh) 一种有泡沫混凝土的混凝土楼板
CN219041693U (zh) 一种彩钢瓦面屋顶光伏支架结构
CN220725421U (zh) 一种现浇中置保温系统点支承隔热挑梁
CN217175450U (zh) 一种用于建筑梁柱的保温结构
CN220644821U (zh) 一种叠级造型装配式吊顶
CN205153579U (zh) 具有改进的屋顶结构的集装箱房
CN220325537U (zh) 一种屋面光伏系统
CN215483963U (zh) 发电保温一体化建筑构件
CN214740399U (zh) 一种保温防水的围护结构
CN218264509U (zh) 一种工业厂房或者库房的屋顶装置
CN216616256U (zh) 一种大跨度混凝土斜井字梁屋盖建筑结构
CN205030250U (zh) 高保温非土建组装式日光温室墙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