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84529U - 动车组架车设备 - Google Patents

动车组架车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84529U
CN220684529U CN202322413349.5U CN202322413349U CN220684529U CN 220684529 U CN220684529 U CN 220684529U CN 202322413349 U CN202322413349 U CN 202322413349U CN 220684529 U CN220684529 U CN 2206845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bogie
moving
trench
motor t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1334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莎
石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ailway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ailway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ailway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ailway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1334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845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845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845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车检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动车组架车设备。动车组架车设备包括:至少两个转向架举升装置和多个移动式架车装置。转向架举升装置设置于所述地沟内,所述转向架举升装置包括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一举升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与能够带动所述第一举升机构在所述地沟内移动,所述第一举升机构能够与所述转向架连接并将所述转向架沿竖直方向举升;移动式架车装置活动设置于所述检修库的地面,所述移动式架车装置包括第二举升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与所述地面连接,多个所述第二举升机构均能够与所述车体连接并支撑所述车体。该动车组架车设备不但能够适应多种车型的检修,还能够降低对动车检修的难度。

Description

动车组架车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车检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车组架车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网的建设,动车成为了人们远距离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动车组也承担着越来越重的运送任务,因此,为了保证运行安全,定期对动车进行全面的检修是重中之重。目前对动车检修通常是将动车开进检修站内,通过架车机将动车举升,以便对动车车体和转向架进行检修。现有的架车机通常分为移动式架车机和固定式架车机,在国内外都广泛地得到了应用。
固定架车机需要全部固定地设置于地面之下,虽然有利用库内整洁和平整,但是场地占用面积大、投资高,且固定式架车机通常只能匹配有限的几种尺寸相近的动车,难以对更多的车型进行匹配。以前设计固定式架车机时,考虑的车型是固定的,因此基础坑尺寸也是固定的,如果增加兼容车型,需要对土建进行修改,扩建。每增加一种车型都需如此。
在国内动车组引入技术消化吸收加自主研发的过程中,积累了各种动车组车型达到几十种,因此固定式架车机难以满足日常的检修工作,而只能采用移动式架车机,而移动式架车机只能对车体进行举升,不能对转向架进行举升,还需要配合地沟进行作业,因此当车体检修完毕时车体与转向架的对接难度极大,容易出现对位中心销不准导致落车困难的问题。
综上,现有的两种架车机都不能很好地满足现有对动车检修的需求,亟需一种架车设备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车组架车设备,以解决现有两种架车机都不能很好地满足现有对动车检修的需求,导致检修困难、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动车组架车设备,用于对检修库内的动车进行举升,所述检修库内设置有地沟,所述动车包括车体和转向架,所述车体和转向架可拆卸连接,包括:
至少两个转向架举升装置,设置于所述地沟内,所述转向架举升装置包括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一举升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与能够带动所述第一举升机构在所述地沟内移动,所述第一举升机构能够与所述转向架连接并将所述转向架沿竖直方向举升;
多个移动式架车装置,活动设置于所述检修库的地面,所述移动式架车装置包括第二举升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与所述地面连接,多个所述第二举升机构均能够与所述车体连接并支撑所述车体。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底座和多个第一移动组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与所述底座连接,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收起,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地沟的底面连接;在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与所述地沟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一移动组件能够沿远离所述地沟的底面的方向举升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第一移动组件能够带动所述底座沿所述地沟移动。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第一移动轮、连杆和顶升件,所述顶升件和所述连杆均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轮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顶升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顶升件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所述连杆转动,所述第一移动轮与所述地沟的底面抵接时所述第一底座能够随所述连杆的转动沿远离所述地沟的底面。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举升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多个第一举升组件和支撑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多个所述第一举升组件均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第一举升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底座的一端,所述支撑架能够与所述转向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举升组件使所述支撑架沿竖直方向移动。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举升组件包括套管、举升杆、丝杠和工作螺母,所述举升杆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举升杆、所述丝杠和所述工作螺母均设置于所述套管内,所述工作螺母与所述丝杠螺接并与所述举升杆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丝杠转动,使所述工作螺母绕所述丝杠的轴线转动并带动所述举升杆沿竖直方向移动。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举升机构还包括多个第一减速机,所述减速机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所述第一举升组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减速机连接。
作为优选地,所述支撑架设置有防脱凹槽,所述转向架能够与所述防脱凹槽卡接。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举升机构包括机架、托头组件、第二驱动件,所述机架与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连接,所述托头组件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所述托头组件能够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所述托头组件带动所述车体沿所述机架移动。
作为优选地,所述托头组件包括连接件和托头件,所述托头件能够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所述托头件与所述连接件滑动连接,所述托头件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
作为优选地,还包括若干个轨道桥,所述轨道桥设置于所述地沟内且能够与所述转向架举升装置连接,所述轨道桥能够在所述地沟内移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车组架车设备,用于对检修库内的动车进行举升。该动车组架车设备包括至少两个转向架举升装置和多个移动式架车装置,在对动车进行检修时,现根据需要检修的车型设置相应数量的转向架举升装置,通过第一移动机构使转向架举升装置在地沟内移动至相应的位置,然后将转向架与第一举升机构连接,通过第一举升机构将转向架和车体一同举升远离地面,举升后可以方便工人进行转向架与车体的拆卸作业,转向架与车体分离后,根据车型在车体两侧设置相应数量的移动式架车装置,通过第二移动机构将移动式架车机移动至相应的位置,使第二举升机构与车体连接并对车体进行支撑,此时第一支撑机构能够只带动转向架下降,检修人员能够沿地沟移动转向架举升装置以及转向架至专用的检修地,方便检修人员对车体和转向架进行检修。通过对转向架举升装置模块化设计,使得地沟内的转向架举升装置能够根据需求重新排列以适应不同的动车组,在通过移动式架车机对分离的车体进行举升,能够对多数车型的车体进行举升避免了对场地的反复扩容、重建,在检修完毕后配合转向架举升装置避免了车体与转向架对接困难的问题。该动车组架车设备不但能够适应多种车型的检修,还能够降低对动车检修的难度,加快了检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车组架车设备设置于检修库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车组架车设备设置于检修库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架举升装置;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举升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中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架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动车;101、车体;102、转向架;200、地沟;
1、转向架举升装置;
11、第一移动机构;111、第一底座;112、第一移动组件;1121、第一移动轮;1122、连杆;1123、顶升件;
12、第一举升机构;121、第一驱动件;122、第一举升组件;1221、套管;1222、举升杆;1223、丝杠;1224、工作螺母;1225、安全螺母;123、支撑架;1231、防脱凹槽;124、第一减速机;
2、移动式架车装置;
21、第二举升机构;211、机架;212、托头组件;2121、连接件;2122、托头件;213、第二驱动件;
22、第二移动机构;221、第二底座;222、第二移动轮;
3、轨道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随着铁路网的建设,动车成为了人们远距离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动车组也承担着越来越重的运送任务,因此,为了保证运行安全,定期对动车进行全面的检修是重中之重。目前对动车检修通常是将动车开进检修站内,通过架车机将动车举升,以便对动车车体和转向架进行检修。现有的架车机通常分为移动式架车机和固定式架车机,在国内外都广泛地得到了应用,然而现有的两种架车机都不能很好地满足现有对动车检修的需求,亟需一种架车设备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参考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车组架车设备,用于对检修库内的动车100进行举升。该动车组检修设备包括至少两个转向架举升装置1和多个移动式架车装置2,能够对多种车型的动车100进行检修,且能够降低检修难度,加快检修的效率,满足现有对动车100检修的需求。
检修库内设置有地沟200,动车100包括车体101和转向架102,车体101和转向架102可拆卸连接,至少两个转向架举升装置1设置于地沟200内,转向架举升装置1包括第一移动机构11和第一举升机构12,第一移动机构11能够带动第一举升机构12在地沟200内移动,第一举升机构12能够与转向架102连接并将转向架102沿竖直方向举升;多个移动式架车装置2活动设置于检修库的地面,移动式架车装置2包括第二举升机构21和第二移动机构22,第二移动机构22与地面连接,多个第二举升机构21均能够与车体101连接并协同将车体101沿竖直方向举升。
在对动车100进行检修时,先根据需要检修的车型设置相应数量的转向架举升装置1,通过第一移动机构11使转向架举升装置1在地沟200内移动至相应的位置,然后将转向架102与第一举升机构12连接,通过第一举升机构12将转向架102和车体101一同举升远离地面,举升后可以方便工人进行转向架102与车体101的拆卸作业,转向架102与车体101分离后,根据车型在车体101两侧设置相应数量的移动式架车装置2,通过第二移动机构22将移动式架车机移动至相应的位置,使第二举升机构21与车体101连接并对车体101进行支撑,此时第一支撑机构能够只带动转向架102下降,检修人员能够沿地沟200移动转向架举升装置1以及转向架102至专用的检修地,方便检修人员对车体101和转向架102进行检修。通过对转向架举升装置1模块化设计,使得地沟200内的转向架举升装置1能够根据需求重新排列以适应不同的动车组,在通过移动式架车机对分离的车体101进行举升,能够对多数车型的车体101进行举升避免了对场地的反复扩容、重建,在检修完毕后配合转向架举升装置1避免了车体101与转向架102对接困难的问题。该动车组架车设备不但能够适应多种车型的检修,还能够降低对动车100检修的难度,加快了检修效率。
进一步地,还包括若干个轨道桥3,动车组检修设备还包括轨道桥3,轨道桥3设置于地沟200内且能够与转向架举升装置1连接,轨道桥3能够和转向架举升装置1连接形成完整的轨道供待检修动车100进行移动,同时轨道桥3能够在地沟200内移动,方便配合不同型号的动车100进行模块化地设置,更好地适应不同型号动车100的检修。
参考图3,第一移动机构11包括第一底座111和多个第一移动组件112,第一移动组件112与第一底座111连接,在第一状态时,第一移动组件112收起,第一底座111与地沟200的底面连接,此时适用于对整个动车100的举升,第一底座111与底面直接接触使得承托更稳固,且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确保整个动车100举升过程的安全、稳定,避免大重量的动车100对第一移动组件112造成损坏;在第二状态时,第一移动组件112与地沟200的底面连接,第一移动组件112能够沿远离地沟200的底面的方向举升第一底座111,第一移动组件112能够带动第一底座111沿地沟200移动,此时适用于车体101与转向架102已被拆解,第一移动组件112只需承受转向架102的重量,检修人员可以推动转向架举升装置1离开地沟200对转向架102进行检修。
进一步地,第一移动组件112包括第一移动轮1121、连杆1122和顶升件1123,顶升件1123和连杆1122均与底座转动连接,连杆1122一端与第一移动轮1121连接,连杆1122的另一端与顶升件1123的输出端连接,顶升件1123被配置为能够驱动连杆1122转动,第一移动轮1121与地沟200的底面抵接时第一底座111能够随连杆1122的转动沿远离地沟200的底面,使得第一底座111以及第一举升机构12一同上升,方便检修人员移动转向架102。
在此对顶升件1123的具体种类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顶升件1123为液压油缸,在其他实施例中顶升件1123也可以是电动推杆或气动推杆。
第一举升机构12包括第一驱动件121、多个第一举升组件122和支撑架123,第一驱动件121与多个第一举升组件122均与第一底座111连接,支撑架123设置于第一举升组件122远离第一底座111的一端,支撑架123能够与转向架102连接,第一驱动件121被配置为能够驱动第一举升组件122使支撑架123沿竖直方向移动,使转向架102与车体101一同上升,方便后续移动试驾车装置对车体101的举升。
进一步地,支撑架123设置有防脱凹槽1231,转向架102能够与防脱凹槽1231卡接,防止转向架102脱离支撑架123,确保工作安全。
参考图4,第一举升组件122包括套管1221、举升杆1222、丝杠1223和工作螺母1224,举升杆1222、丝杠1223和工作螺母1224均设置于套管1221内,举升杆1222与支撑架123连接,工作螺母1224与丝杠1223螺接并与举升杆1222连接,第一驱动件121能够驱动丝杠1223转动,使工作螺母1224绕丝杠1223的轴线转动并带动举升杆1222沿竖直方向移动,以此举升支撑架123和/或车体101。
具体地,丝杠1223与工作螺母1224采用梯形螺纹,符合GB5796标准或相关国际标准,具备良好的自锁性能,可在任意位置停止并锁定,确保升降的随时停止,同时确保升降过程中的安全。
进一步地,第一举升组件122还包括安全螺母1225,安全螺母1225也设置于套管1221内,在工作螺母1224正常工作时安全螺母1225不工作,在工作螺母1224与安全螺母1225之间设置有距离传感器,当工作螺母1224正常工作时安全螺母1225会随工作螺母1224一同转动,但是不对丝杠1223等部件进行承载,且工作螺母1224与安全螺母1225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当工作螺母1224长时间工作发生磨损时,工作螺母1224与安全螺母1225之间间距变小,此时工作螺母1224容易发生损坏事故,安全螺母1225能够对丝杠1223等部件进行承载,避免发生更大的损坏,并且距离传感器会检测到间距变小并发出警报,通知操作人员对工作螺母1224进行更换。
进一步地,支撑架123还设置有照明灯,照明灯能够照向支撑架123与车体101的连接处,方便检修人员进行车体101与转向架102之间的拆解、回装等作业。
进一步地,举升杆1222和支撑架123的连接处还设置有传感器,当举升杆1222和支撑架123之间因为障碍物等原因而分离时,支撑架123很可能因为受力不平衡而发生侧翻,此时传感器会检测出举升杆1222与支撑架123处于分离状态并及时发出警报来提醒操作人员及时清除障碍物,避免支撑架123的侧翻,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进一步地,举升杆1222的还设置有限位开关触块,开关限位触块能够控制举升杆1222的升降极限位,避免举升杆1222过度升高或下降,造成装置的损坏。
在此对第一驱动件121与第一举升机构12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举升机构12还包括多个第一减速机124,第一减速机124与第一底座111连接,第一举升组件122与第一驱动件121之间通过第一减速机124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举升机构12还包括传动组件,能够使第一驱动件121的输出端同时驱动多个第一举升组件122,同时实现力的方向的改变,降低制造成本,并且使支撑架123的上升保持平稳,降低控制难度。
参考图5,第二举升机构21包括机架211、托头组件212、第二驱动件213,机架211与第二移动机构22连接,托头组件212与机架211滑动连接,托头组件212能够与车体101连接,第二驱动件213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托头组件212带动车体101沿机架211移动,以此完成对车体101的举升。
在此对第二驱动件213的具体种类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213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减速器与托头组件212连接,确保托头组件212的平稳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213也可以是步进电机。
具体地,托头组件212包括连接件2121和托头件2122,托头件2122能够与车体101连接,连接件2121与机架211滑动连接,托头件2122与连接件2121滑动连接,托头件2122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以方便伸入车体101的底部,对车体101进行支撑,在支撑结束后可以收回托头件2122。
第二举升机构21为动车100检修领域的常用机构,在此不再对第二举升机构21的其他结构做过多赘述。
具体地,第二移动机构22包括第二底座221和第二移动轮222,第二底座221与第二举升机构21连接,使移动时架车装置能够在检修库的地面上移动。
在此对第二移动轮222的种类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检修库的地面上设置有移动式架车装置2的专用轨道,第二移动轮222能够与轨道卡接,使移动式架车装置2能够平稳地在地面上进行移动。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动车组架车设备对动车100进行检修的大致过程如下:
1、根据动车100型号分别设置好相应数量的转向架举升装置1和移动式架车装置2,示例性地,如对CRH2或CRH3型动车进行检修时,分别设置两个转向架举升装置1以及四个移动式架车装置2即可完成对转向架102及车体101的举升和支撑;
2、将待检修的动车100与转向架举升装置1,并通过转向架举升装置1将车体101与转向架102一同举升至一定的高度,具体地,在转向架举升装置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轨道桥3,再通过牵引车将动车组牵引到转向架举升装置1的位置,启动转向架举升装置1将车体101与转向架102一同举升至一定的高度;
3、检修人员将车体101与转向架102之间的连接解除,具体地,检修人员断开车体101与转向架102之间的风管与电源插头,确保施工安全;
4、将车体101与移动式架车装置2连接,并通过移动式架车装置2对车体101进行支撑;
5、将转向架举升装置1下落,使转向架举升装置1与转向架102一同沿地沟200推至检修位置进行检修,同时对车体101进行检修;
6、检修完毕后进行逆序回装,具体地,通过转向架举升装置1将转向架102举升对准车体101,使得车体101与转向架102之间的连接难度降低。
通过上述方式对动车100检修,只需要根据动车100型号设置相应数量的转向架举升装置1和移动式架车装置2,即可对多种车型进行检修,而不必受限于几种车型,解决了使用固定式架车机时检修车型受限的问题。通过转向架举升装置1和移动式架车装置2分别对转向架102和车体101进行举升,降低了拆解车体101和转向架102的难度,并且能够同时对转向架102和车体101进行检修。当检修完毕后只需要通过逆序回装即可完成转向架102和车体101的连接,解决了移动架车机回装困难的问题,降低了对动车100检修的难度,加快了检修效率。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动车组架车设备,用于对检修库内的动车(100)进行举升,所述检修库内设置有地沟(200),所述动车(100)包括车体(101)和转向架(102),所述车体(101)和转向架(102)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转向架举升装置(1),设置于所述地沟(200)内,所述转向架举升装置(1)包括第一移动机构(11)和第一举升机构(12),所述第一移动机构(11)与能够带动所述第一举升机构(12)在所述地沟(200)内移动,所述第一举升机构(12)能够与所述转向架(102)连接并将所述转向架(102)沿竖直方向举升;
多个移动式架车装置(2),活动设置于所述检修库的地面,所述移动式架车装置(2)包括第二举升机构(21)和第二移动机构(22),所述第二移动机构(22)与所述地面连接,多个所述第二举升机构(21)均能够与所述车体(101)连接并支撑所述车体(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架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11)包括第一底座(111)和多个第一移动组件(112),所述第一移动组件(112)与所述底座连接,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112)收起,所述第一底座(111)与所述地沟(200)的底面连接;在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112)与所述地沟(200)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一移动组件(112)能够沿远离所述地沟(200)的底面的方向举升所述第一底座(111),所述第一移动组件(112)能够带动所述底座沿所述地沟(200)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车组架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112)包括第一移动轮(1121)、连杆(1122)和顶升件(1123),所述顶升件(1123)和所述连杆(1122)均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连杆(1122)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轮(1121)连接,所述连杆(1122)的另一端与所述顶升件(112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顶升件(1123)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所述连杆(1122)转动,所述第一移动轮(1121)与所述地沟(200)的底面抵接时所述第一底座(111)能够随所述连杆(1122)的转动沿远离所述地沟(200)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车组架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举升机构(12)包括第一驱动件(121)、多个第一举升组件(122)和支撑架(123),所述第一驱动件(121)与多个所述第一举升组件(122)均与所述第一底座(111)连接,所述支撑架(123)设置于所述第一举升组件(122)远离所述第一底座(111)的一端,所述支撑架(123)能够与所述转向架(102)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121)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举升组件(122)使所述支撑架(123)沿竖直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车组架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举升组件(122)包括套管(1221)、举升杆(1222)、丝杠(1223)和工作螺母(1224),所述举升杆(1222)与所述支撑架(123)连接,所述举升杆(1222)、所述丝杠(1223)和所述工作螺母(1224)均设置于所述套管(1221)内,所述工作螺母(1224)与所述丝杠(1223)螺接并与所述举升杆(1222)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121)能够驱动所述丝杠(1223)转动,使所述工作螺母(1224)绕所述丝杠(1223)的轴线转动并带动所述举升杆(1222)沿竖直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车组架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举升机构(12)还包括多个第一减速机(124),所述减速机与所述第一底座(111)连接,所述第一举升组件(122)与所述第一驱动件(121)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减速机(12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车组架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23)设置有防脱凹槽(1231),所述转向架(102)能够与所述防脱凹槽(1231)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架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举升机构(21)包括机架(211)、托头组件(212)、第二驱动件(213),所述机架(211)与所述第二移动机构(22)连接,所述托头组件(212)与所述机架(211)滑动连接,所述托头组件(212)能够与所述车体(101)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213)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所述托头组件(212)带动所述车体(101)沿所述机架(211)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车组架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头组件(212)包括连接件(2121)和托头件(2122),所述托头件(2122)能够与所述车体(101)连接,所述连接件(2121)与所述机架(211)滑动连接,所述托头件(2122)与所述连接件(2121)滑动连接,所述托头件(2122)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动车组架车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轨道桥(3),所述轨道桥(3)设置于所述地沟(200)内且能够与所述转向架举升装置(1)连接,所述轨道桥(3)能够在所述地沟(200)内移动。
CN202322413349.5U 2023-09-06 2023-09-06 动车组架车设备 Active CN2206845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13349.5U CN220684529U (zh) 2023-09-06 2023-09-06 动车组架车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13349.5U CN220684529U (zh) 2023-09-06 2023-09-06 动车组架车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84529U true CN220684529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73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13349.5U Active CN220684529U (zh) 2023-09-06 2023-09-06 动车组架车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845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01794B (zh) 一种石油修井作业机器人
CN211543559U (zh) 换轮系统
CN216758871U (zh) 一种动车转向架更换设备
CN202140047U (zh) 钻杆上下钻台自动作业装置
CN111661107A (zh) 一种新型动车组转向架更换单元
CN111434439B (zh) 一种焊接大型箱梁用的拼对点焊机构
CN109176425B (zh) 一种移动式磁浮列车车体支撑架及架车方法
CN208135834U (zh) 一种电力检修操作平台
CN220684529U (zh) 动车组架车设备
CN110758421B (zh) 适用于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车辆检修车
CN102730013B (zh) 一种可承重大吨位自动化升降移动台车
CN216709313U (zh) 一种转向架更换设备
CN116986508A (zh) 动车组架车设备及动车检修方法
CN112264791A (zh) 一种地面移动式轴端螺栓拧紧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2081439A (zh) 具有伸缩式自动平层装置的横移台车存取车辆的方法
CN202124432U (zh) 用于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的自动取电机构
CN115041940A (zh) 一种铁路客运车辆车下大型设备更换装置
CN113277444A (zh) 转向架抬升落成装置
CN108327813B (zh) 一种石油机器人底座装置
CN110820443A (zh) 一种铁路道岔打磨车应急起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147555B (zh) 用自动升高结构将开关柜从汽车尾板传输到旋转台的装置
CN212198177U (zh) 一种可移动的龙门架
CN212375715U (zh) 一种转向架更换系统
CN111056485A (zh) 一种指示灯横臂安装装置
CN214057624U (zh) 一种动车组车下部件四自由度精确吊装运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