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76364U - 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 - Google Patents

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76364U
CN220676364U CN202222958021.7U CN202222958021U CN220676364U CN 220676364 U CN220676364 U CN 220676364U CN 202222958021 U CN202222958021 U CN 202222958021U CN 220676364 U CN220676364 U CN 2206763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sheet
hook
hair
air ba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580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普
戴全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kh Healt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kh Healt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kh Health Co ltd filed Critical Jkh Healt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580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763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763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763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通过在柔性护具本体上设置相适配勾部粘片和毛部粘片,能够使柔性护具本体绑在小腿部,使用者可以站立、坐下、行走时使用;为柔性护具本体对应膝盖处设置第一勾部粘片和第一毛部粘片,为柔性护具本体对应脚踝处设置第二勾部粘片和第二毛部粘片,该柔性护具本体能够更好地匹配不同使用者的小腿,适用性更强。匹配的充放气结构效率更佳,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在绑定状态下,柔性护具本体整体呈锥形工作态,对使用者的小腿部的包裹性更强,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的气囊理疗刺激效果更佳。

Description

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腿部理疗仪粘接绑定结构设置不合理,在应用于小腿部时,由于通常小腿部呈上粗下细的类似锥形外形,腿部理疗仪绑定在小腿部时易出现上紧而下松的绑定状态,虽然可以通过气囊充气进行弥补,但是极大降低了气囊的理疗刺激作用,因此,现有的腿部理疗仪结构设置不合理,使用不灵活,气囊理疗刺激作用被不合理的绑带状态削减较大。
因此,寻找适配的理疗仪,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能够解决适配度不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包括:柔性护具本体;所述柔性护具本体上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勾部粘片和第一毛部粘片,以及相适配的第二勾部粘片和第二毛部粘片;所述第一勾部粘片和第一毛部粘片设置在膝盖一侧,所述第二勾部粘片和第二毛部粘片设置在脚踝一侧;所述第二勾部粘片和第一勾部粘片的设置夹角的范围为0-9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勾部粘片和第一勾部粘片的设置夹角为第一中轴线与第二中轴线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一中轴线为第一勾部粘片沿长边的中轴线,所述第二中轴线为第二勾部粘片沿长边的中轴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勾部粘片和第一勾部粘片之间的设置夹角范围为30°-60°,所述设置夹角使柔性护具本体在第二勾部粘片与第二毛部粘片连接时的第二收紧距离小于第一勾部粘片与第一毛部粘片连接时的第一收紧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勾部粘片距离柔性护具本体中轴线的第二设置距离小于第一勾部粘片距离柔性护具本体中轴线的第一设置距离,所述第二设置距离小于第一设置距离使柔性护具本体在第二勾部粘片与第二毛部粘片连接时的第二收紧距离小于第一勾部粘片与第一毛部粘片连接时的第一收紧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护具本体在第二勾部粘片与第二毛部粘片连接时的第二收紧距离小于第一勾部粘片与第一毛部粘片连接时的第一收紧距离时,所述柔性护具本体整体呈锥形工作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勾部粘片、第二勾部粘片设置在柔性护具本体的外侧,所述第一毛部粘片、第二毛部粘片设置在柔性护具本体的内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护具本体包括第一绑带部、第二绑带部、第三绑带部,所述第一勾部粘片、第二勾部粘片设置在柔性护具本体的第一绑带部的外侧,所述第一毛部粘片、第二毛部粘片设置在柔性护具本体的第二绑带部的内侧,第三绑带部设置有气压波气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压波气囊包括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呈倒置U型设置在第三绑带上,所述第二气囊设置在第一气囊的U型口之间,所述第一气囊上设置有第一气嘴,所述第一气嘴与控制主机连接,所述第二气囊上设置有第二气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嘴与控制主机或第一气囊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囊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气囊收缩压线,所述气囊收缩压线处的第一气囊的气囊通路被气囊收缩压线限定并变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得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柔性护具本体上设置相适配勾部粘片和毛部粘片,能够使柔性护具本体绑在小腿部;为柔性护具本体对应膝盖处设置第一勾部粘片和第一毛部粘片,为柔性护具本体对应脚踝处设置第二勾部粘片和第二毛部粘片,该柔性护具本体能够更好地匹配不同使用者的小腿,适用性更强。
进一步的,第二勾部粘片和第二毛部粘片的夹角设置,使得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在绑定状态下,柔性护具本体整体呈锥形工作态,对使用者的小腿部的包裹性更强,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的气囊理疗刺激效果更佳。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控制主机分别与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连接,进行循环交替充放气。控制主机与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与第一气囊连接时,控制主机通过对第一气囊上的第一气嘴进行控制,即可达到对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进行循环交替充气,效率更高,效能利用率更高。将柔性护具本体利用勾部粘片和毛部粘片绑在小腿部时,对气囊进行循环交替充放气同时能够对腿部起到按摩作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双重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理疗仪的勾部粘片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理疗仪的毛部粘片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勾部粘片和第二勾部粘片所呈的夹角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勾部粘片和第二勾部粘片所呈的夹角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勾部粘片和第二勾部粘片所呈的夹角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理疗仪的气压波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柔性护具本体;11、第一绑带部;12、第二绑带部;13、第三绑带部;21、第一勾部粘片;22、第二勾部粘片;23、第一毛部粘片;24、第二毛部粘片;30、控制主机;41、第一气囊;42、第二气囊;43、第一气嘴;44、第二气嘴;45、气囊收缩压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部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实施例一
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包括:柔性护具本体10;所述柔性护具本体10上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勾部粘片21和第一毛部粘片23,以及相适配的第二勾部粘片22和第二毛部粘片24;所述第一勾部粘片21和第一毛部粘片23设置在膝盖一侧,所述第二勾部粘片22和第二毛部粘片24设置在脚踝一侧;所述第二勾部粘片22和第一勾部粘片21的设置夹角的范围为0-90°。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的勾部粘片面结构示意图和如图2所示的毛部粘片面结构示意图,将柔性护具本体10包裹在小腿部,将分别靠近膝盖的第一勾部粘片21和第一毛部粘片23相粘;将分别靠近膝盖的第二勾部粘片22和第二毛部粘片24相粘,使得柔性护具本体10活动固定在小腿部。
本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使用现有的腿部理疗仪时,行动不便,且不能很好地适配不同使用者的小腿部,适用性不强。由于腿部理疗仪粘接绑定结构设置不合理,在应用于小腿部时,由于通常小腿部呈上粗下细的类似锥形外形,腿部理疗仪绑定在小腿部时易出现上紧而下松的绑定状态,虽然可以通过气囊充气进行弥补,但是极大降低了气囊的理疗刺激作用,因此,现有的腿部理疗仪结构设置不合理,使用不灵活,气囊理疗刺激作用被不合理的绑带状态削减较大。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在柔性护具本体10上设置相适配勾部粘片和毛部粘片,能够使柔性护具本体10绑在小腿部,使用者可以站立、坐下、行走时使用;为柔性护具本体10对应膝盖处设置第一勾部粘片21和第一毛部粘片23,为柔性护具本体10对应脚踝处设置第二勾部粘片22和第二毛部粘片24,该柔性护具本体10能够更好地匹配不同使用者的小腿,适用性更强。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进一步的方案。
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包括:柔性护具本体10;所述柔性护具本体10上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勾部粘片21和第一毛部粘片23,以及相适配的第二勾部粘片22和第二毛部粘片24;所述第一勾部粘片21和第一毛部粘片23设置在膝盖一侧,所述第二勾部粘片22和第二毛部粘片24设置在脚踝一侧;所述第二勾部粘片22和第一勾部粘片21的设置夹角的范围为0-90°。
参阅图3所示,给出了所述第二勾部粘片22和第一勾部粘片21的设置夹角为第一中轴线与第二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时的示意图;参阅图4所示,给出了所述第二勾部粘片22和第一勾部粘片21的设置夹角为第一中轴线与第二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90°时的示意图。
所述第二勾部粘片22和第一勾部粘片21的设置夹角为第一中轴线与第二中轴线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一中轴线为第一勾部粘片21沿长边的中轴线,所述第二中轴线为第二勾部粘片22沿长边的中轴线。
本实施例提供进一步的优选方案:
参阅图5所示,所述第二勾部粘片22和第一勾部粘片21之间的设置夹角范围为30°-60°,所述设置夹角使柔性护具本体10在第二勾部粘片22与第二毛部粘片24连接时的第二收紧距离小于第一勾部粘片21与第一毛部粘片23连接时的第一收紧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勾部粘片22与第二毛部粘片24均靠近脚踝一侧,第一勾部粘片21与第一毛部粘片23均靠近膝盖一侧,膝盖处尺寸比脚踝处尺寸大。第二收紧距离为:平铺柔性护具本体10且第二勾部粘片22与第二毛部粘片24未连接时,柔性护具本体10包裹与小腿部且第二勾部粘片22与第二毛部粘片24连接时,这两种情况下,第二勾部粘片22与第二毛部粘片24的距离差。第一收紧距离为:平铺柔性护具本体10且第一勾部粘片21与第一毛部粘片23未连接时,柔性护具本体10包裹与小腿部且第一勾部粘片21与第一毛部粘片23连接时,这两种情况下,第一勾部粘片21与第一毛部粘片23的距离差。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勾部粘片22和第一勾部粘片21之间的设置夹角范围为30°-60°时,更方便适配不同使用者的小腿部。第二勾部粘片和第二毛部粘片的夹角设置,使得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在绑定状态下,柔性护具本体整体呈锥形工作态,对使用者的小腿部的包裹性更强,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的气囊理疗刺激效果更佳。
所述柔性护具本体10在第二勾部粘片22与第二毛部粘片24连接时的第二收紧距离小于第一勾部粘片21与第一毛部粘片23连接时的第一收紧距离时,所述柔性护具本体10整体呈锥形工作态。
本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使用现有的腿部理疗仪时,行动不便,且不能很好地适配不同使用者的小腿部,适用性不强。现有的腿部理疗仪粘接绑定结构设置不合理,在应用于小腿部时,由于通常小腿部呈上粗下细的类似锥形外形,腿部理疗仪绑定在小腿部时易出现上紧而下松的绑定状态,虽然可以通过气囊充气进行弥补,但是极大降低了气囊的理疗刺激作用,因此,现有的腿部理疗仪结构设置不合理,使用不灵活,气囊理疗刺激作用被不合理的绑带状态削减较大。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进一步的方案,柔性护具本体10能够紧密包裹使用者的小腿部,理疗仪从而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且通过第二勾部粘片22和第一勾部粘片21之间的设置夹角,可调节收紧距离,从而适配不同使用者的小腿部。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当第二勾部粘片22和第一勾部粘片21之间的设置夹角范围为30°-60°时,柔性护具本体10更方便适配不同使用者的小腿部。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进一步的方案。
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包括:柔性护具本体10;所述柔性护具本体10上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勾部粘片21和第一毛部粘片23,以及相适配的第二勾部粘片22和第二毛部粘片24;所述第一勾部粘片21和第一毛部粘片23设置在膝盖一侧,所述第二勾部粘片22和第二毛部粘片24设置在脚踝一侧;所述第二勾部粘片22和第一勾部粘片21的设置夹角的范围为0-90°。
所述第二勾部粘片22距离柔性护具本体10中轴线的第二设置距离小于第一勾部粘片21距离柔性护具本体10中轴线的第一设置距离,所述第二设置距离小于第一设置距离使柔性护具本体10在第二勾部粘片22与第二毛部粘片24连接时的第二收紧距离小于第一勾部粘片21与第一毛部粘片23连接时的第一收紧距离。
所述第一勾部粘片21、第二勾部粘片22设置在柔性护具本体10的外侧,所述外侧指的是,将柔性护具本体10包裹在小腿部后朝向外界的一侧;所述第一毛部粘片23、第二毛部粘片24设置在柔性护具本体10的内侧,所述内侧指的是,将柔性护具本体10包裹在小腿部后朝向小腿部表面的一侧。
本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本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使用现有的腿部理疗仪时,行动不便,且不能很好地适配不同使用者的小腿部,适用性不强。现有的腿部理疗仪粘接绑定结构设置不合理,在应用于小腿部时,由于通常小腿部呈上粗下细的类似锥形外形,腿部理疗仪绑定在小腿部时易出现上紧而下松的绑定状态,虽然可以通过气囊充气进行弥补,但是极大降低了气囊的理疗刺激作用,因此,现有的腿部理疗仪结构设置不合理,使用不灵活,气囊理疗刺激作用被不合理的绑带状态削减较大。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紧密包裹使用者的小腿部,理疗仪从而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且通过第二勾部粘片22和第一勾部粘片21之间的设置夹角,可调节收紧距离,从而适配不同使用者的小腿部。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个优选的方案。
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包括:柔性护具本体10;所述柔性护具本体10上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勾部粘片21和第一毛部粘片23,以及相适配的第二勾部粘片22和第二毛部粘片24;所述第一勾部粘片21和第一毛部粘片23设置在膝盖一侧,所述第二勾部粘片22和第二毛部粘片24设置在脚踝一侧;所述第二勾部粘片22和第一勾部粘片21的设置夹角的范围为0-90°。
参阅图2所示,所述柔性护具本体10包括第一绑带部11、第二绑带部12、第三绑带部13,所述第一勾部粘片21、第二勾部粘片22设置在柔性护具本体10的第一绑带部11的外侧,所述第一毛部粘片23、第二毛部粘片24设置在柔性护具本体10的第二绑带部12的内侧,参阅图6所示,第三绑带部13设置有气压波气囊。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勾部粘片21、第二勾部粘片22设置在柔性护具本体10的第一绑带部11的外侧,所述外侧指的是,将柔性护具本体10包裹在小腿部后朝向外界的一侧;所述第一毛部粘片23、第二毛部粘片24设置在柔性护具本体10的第二绑带部12的内侧,所述内侧指的是,将柔性护具本体10包裹在小腿部后朝向小腿部表面的一侧。
参阅图6所示,所述气压波气囊包括第一气囊41和第二气囊42,所述第一气囊41呈倒置U型设置在第三绑带上,所述第二气囊42设置在第一气囊41的U型口之间,所述第一气囊41上设置有第一气嘴43,所述第一气嘴43与控制主机30连接,所述第二气囊42上设置有第二气嘴44。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控制主机30上设置有储能电源,使用者可将储能电源充电后使用该理疗仪。
所述气压波气囊包括第一气囊41和第二气囊42,所述第一气囊41呈倒置U型设置在第三绑带上,所述第二气囊42设置在第一气囊41的U型口之间,所述第一气囊41上设置有第一气嘴43,所述第一气嘴43与控制主机30连接,所述第二气囊42上设置有第二气嘴44。
所述第二气嘴44与控制主机30或第一气囊4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气囊41通过控制主机30进行充气或放气。所述第二气囊42通过控制主机30;或者,所述控制主机30对第一气囊41进行充气或放气时,所述第二气囊42通过第一气囊41进行充气或放气。
本实施例给出理疗仪的工作模式。
第一种,通过控制主机30分别对第一气囊41和第二气囊42进行充气。
第二种,通过控制主机30对第一气囊41和第二气囊42进行循环交替充放气。在第二种情况其中一种方式下,若第二气囊42与控制主机30连接,则控制主机30对第一气囊41进行循环交替充放气,控制主机30对第二气囊42进行循环交替充放气,从而达到对第一气囊41与第二气囊42进行循环交替充放气。在第二种情况的另一种方式下,若第二气囊42与第一气囊41连接,理疗仪工作初期,则当控制主机30对第一气囊41充气时,也对第二气囊42充气,当放气时,先抽出第一气囊41的气体,但因为第二气囊42与第一气囊41连接,所以当抽第一气囊41气体的时候,第二气囊42的气体被抽到第一气囊41,可对第二气囊42进行放气,通过控制主机30调节充放气的时长从而能够对第一气囊41与第二气囊42进行循环充放气。
所述第一气囊41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气囊收缩压线45,所述气囊收缩压线45处的第一气囊41的气囊通路被气囊收缩压线45限定并变小。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控制主机30对气囊进行充气时,气囊收缩压线45起到缓冲作用。
本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腿部理疗仪的工作方式效果不佳。且针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改进,在本申请中,对气囊进行充放气的方式,充放气效率可优化。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控制主机30分别与第一气囊41与第二气囊42连接,进行循环交替充放气。控制主机30与第一气囊41,第二气囊42与第一气囊41连接时,控制主机30通过对第一气囊41上的第一气嘴43进行控制,即可达到对第一气囊41与第二气囊42进行循环交替充气,效率更高,效能利用率更高。
将柔性护具本体10利用勾部粘片和毛部粘片绑在小腿部时,对气囊进行循环交替充放气同时能够对腿部起到按摩作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双重效果。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护具本体;所述柔性护具本体上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勾部粘片和第一毛部粘片,以及相适配的第二勾部粘片和第二毛部粘片;
所述第一勾部粘片和第一毛部粘片设置在膝盖一侧,所述第二勾部粘片和第二毛部粘片设置在脚踝一侧;
所述第二勾部粘片和第一勾部粘片的设置夹角的范围为0-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勾部粘片和第一勾部粘片的设置夹角为第一中轴线与第二中轴线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一中轴线为第一勾部粘片沿长边的中轴线,所述第二中轴线为第二勾部粘片沿长边的中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勾部粘片和第一勾部粘片之间的设置夹角范围为30°-60°,所述设置夹角使柔性护具本体在第二勾部粘片与第二毛部粘片连接时的第二收紧距离小于第一勾部粘片与第一毛部粘片连接时的第一收紧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勾部粘片距离柔性护具本体中轴线的第二设置距离小于第一勾部粘片距离柔性护具本体中轴线的第一设置距离,所述第二设置距离小于第一设置距离使柔性护具本体在第二勾部粘片与第二毛部粘片连接时的第二收紧距离小于第一勾部粘片与第一毛部粘片连接时的第一收紧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护具本体在第二勾部粘片与第二毛部粘片连接时的第二收紧距离小于第一勾部粘片与第一毛部粘片连接时的第一收紧距离时,所述柔性护具本体整体呈锥形工作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勾部粘片、第二勾部粘片设置在柔性护具本体的外侧,所述第一毛部粘片、第二毛部粘片设置在柔性护具本体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护具本体包括第一绑带部、第二绑带部、第三绑带部,所述第一勾部粘片、第二勾部粘片设置在柔性护具本体的第一绑带部的外侧,所述第一毛部粘片、第二毛部粘片设置在柔性护具本体的第二绑带部的内侧,第三绑带部设置有气压波气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波气囊包括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呈倒置U型设置在第三绑带上,所述第二气囊设置在第一气囊的U型口之间,所述第一气囊上设置有第一气嘴,所述第一气嘴与控制主机连接,所述第二气囊上设置有第二气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嘴与控制主机或第一气囊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气囊收缩压线,所述气囊收缩压线处的第一气囊的气囊通路被气囊收缩压线限定并变小。
CN202222958021.7U 2022-11-04 2022-11-04 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 Active CN2206763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58021.7U CN220676364U (zh) 2022-11-04 2022-11-04 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58021.7U CN220676364U (zh) 2022-11-04 2022-11-04 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76364U true CN220676364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76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58021.7U Active CN220676364U (zh) 2022-11-04 2022-11-04 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763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17912U (zh) 一种护腰带
CN109044732A (zh) 一种可穿戴膝关节智能助力装置及其助力方法
CN220676364U (zh) 小腿部气压波理疗仪
CN208823070U (zh) 护理助力辅助装置
CN208355646U (zh) 一种医用胸带
CN209899772U (zh) 开放式医用弹力袜
CN202069844U (zh) 一种充气式肢体按摩泵
CN207768588U (zh) 一种新型肢体关节固定支具
CN207768614U (zh) 一种新型外科术后护理装置
CN217525540U (zh) 一种防手部水肿便携式充气辅助器具
CN202801878U (zh) 一种充气式腰椎顶撑牵引器
CN107616903B (zh) 一种新型呼吸耦联匹配抗四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设备
CN220404213U (zh) 一种骨科脊柱术后防护装置
CN207785470U (zh) 简易式空气波压力治疗装置
CN207429243U (zh) 充气骨折固定器
CN206342637U (zh) 一种下肢制动器
CN215652035U (zh) 一种术后护理腹带
CN218685202U (zh) 一种慢病康疗辅助装置
CN214549774U (zh) 一种可调整角度的外展固定枕
CN202426728U (zh) 外科急救用胸部伤口加压装置
CN217310915U (zh) 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
CN219835229U (zh) 一件可协助翻身的充气马甲
CN213588645U (zh) 一种压力均匀可调节的踝部支具
CN2448321Y (zh) 充气绑带
CN217645495U (zh) 一种用于摆放侧卧位的上肢托手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