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74285U - 一种室温电场极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温电场极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74285U
CN220674285U CN202322254057.1U CN202322254057U CN220674285U CN 220674285 U CN220674285 U CN 220674285U CN 202322254057 U CN202322254057 U CN 202322254057U CN 220674285 U CN220674285 U CN 2206742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polarized
polarization
electric fiel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5405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志军
崔国新
王前进
汤济
叶志霖
吕新杰
许启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Nanz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Optoelectronic Integration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Nanz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Optoelectronic Integr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Nanz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Optoelectronic Integration filed Critical Nanjing Nanz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Optoelectronic Integration
Priority to CN20232225405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742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742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742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室温电场极化装置,室温电场极化装置用于将待极化晶体极化,室温电场极化装置包括夹持组件、第一输液管路、第二输液管路、正电极以及负电极,通过将待极化晶体设置于夹持组件的极化腔体内,将极化腔体分隔为独立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第一电解液充满待极化晶体的第一极化面,第二电解液充满待极化晶体的第二极化面,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与第一电解液和第二电解液电连接,极化时,第一电解液和第二电解液分别对待极化晶体的第一极化面和第二极化面施加高压电,从而将电场大面积的、均匀的加载到待极化晶体的极化面,避免产生高压放电、晶体击穿等问题,保证本室温电场极化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室温电场极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晶体电场极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温电场极化装置。
背景技术
室温电场极化技术,通常用于制作周期极化铁电超晶格晶体。铁电体是某些晶体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自发极化,而且其自发极化方向可以因外电场方向的反向而反向,晶体的这种性质称为铁电性,具有铁电性的晶体称为铁电体。铁电体在压电、介电、热释电、电光及非线性光学等方面有许多应用。
具有铁电性的材料种类很多,有单晶、多晶、无机和有机等。铁电型的光学晶体主要有铌酸锂(LiNbO3)、钽酸锂(LiTaO3)、磷酸钛氧钾(KTiOPO4)等,这些光学晶体具有非线性光学效应、电光效应、反常光生伏打效应和光折变效应。
为了提高材料的性能,需要在晶体上制备周期反转的畴结构,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室温电场极化技术。该技术采用固体或液体电极,在待极化晶体两端施加数千伏到上万伏的高压电,使晶体内部在电压作用下产生周期性的反转。
现有的极化装置,需要在样品表面镀金属膜,并采用电极将高压电引导至金属膜。由于电极与金属膜的接触点很小,金属膜与样品接触面容易残留缺陷和杂质,容易造成尖端放电、电场不均匀等问题,造成极化质量下降甚至破坏晶体,导致晶体击穿,具有一定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温电场极化装置,采用液体电极的装置,液体通过导电离子的运动传输电压,电压的导入面积大,液体与样品表面浸润从而具有较好的导电性,从而避免了尖端放电和电场不均匀,解决了现有的极化装置,由于电极与金属膜的接触点很小,金属膜与样品接触面容易残留缺陷和杂质,容易造成尖端放电、电场不均匀等问题,造成极化质量下降甚至破坏晶体,导致晶体击穿,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室温电场极化装置,室温电场极化装置用于将待极化晶体极化,室温电场极化装置包括夹持组件、第一输液管路、第二输液管路、正电极以及负电极;
所述夹持组件内具有极化腔体,待极化晶体具有相对的第一极化面和第二极化面,待极化晶体设置于所述极化腔体内,且将所述极化腔体分隔为独立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待极化晶体的第一极化面和第二极化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输液管路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一输液管路用于将第一电解液注入所述第一腔体,且使第一电解液充满待极化晶体的第一极化面,所述第二输液管路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二输液管路用于将第二电解液注入所述第二腔体,且使第二电解液充满待极化晶体的第二极化面,所述正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输液管路上,所述正电极与所述第一输液管路内的电解液电连接,所述负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输液管路上,所述负电极与所述第二输液管路内的电解液电连接。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的相对面分别设有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当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扣合时,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合围成所述极化腔体。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绝缘垫圈和第二密封绝缘垫圈;
所述第一密封绝缘垫圈和所述第二密封绝缘垫圈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内,所述第一密封绝缘垫圈和所述第二密封绝缘垫圈夹持待极化晶体。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绝缘垫圈和所述第二密封绝缘垫圈的相对侧分别设有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待极化晶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槽和所述第二夹持槽内。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内分别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密封绝缘垫圈和所述第二密封绝缘垫圈上分别设有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内。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上相对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螺栓贯穿相对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以使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固定。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输液管路包括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
所述第一进液管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管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所述正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液管上,且与所述第一进液管内部的第一电解液电连接;
所述第一出液管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管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输液管路包括第二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
所述第二进液管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二进液管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所述负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液管上,且与所述第二进液管内部的第二电解液电连接;
所述第二出液管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管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室温电场极化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底座、若干支杆以及若干托盘;
所述支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面,若干所述支杆的第一端均固设于所述底座上,若干所述托盘固设于若干所述支杆的第二端,若干所述托盘与所述夹持组件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温电场极化装置,通过将待极化晶体设置于夹持组件的极化腔体内,待极化晶体将极化腔体分隔为独立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待极化晶体的第一极化面和第二极化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内,通过第一输液管路向第一腔体内注入第一电解液,第一电解液充满待极化晶体的第一极化面,第二输液管路向第二腔体内注入第二电解液,第二电解液充满待极化晶体的第二极化面,通过在第一输液管路和第二输液管路上分别设有正电极和负电极,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与第一电解液和第二电解液电连接,极化时,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与外部高压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电连接,第一电解液和第二电解液分别对待极化晶体的第一极化面和第二极化面施加高压电,从而将电场大面积的、均匀的加载到待极化晶体的极化面,避免产生高压放电、晶体击穿等问题,保证本室温电场极化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室温电场极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室温电场极化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夹持组件及其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第一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中密封绝缘垫圈的剖视图;
图6是图2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夹持组件;200-第一输液管路;300-第二输液管路;400-正电极;500-负电极;600-支架;
110-极化腔体;120-第一夹具;130-第二夹具;140-第一密封绝缘垫圈;150-第二密封绝缘垫圈;210-第一进液管;220-第一出液管;310-第二进液管;320-第二出液管;610-底座;620-支杆;630-托盘;
111-第一腔体;112-第二腔体;121-第一槽体;122-第一卡槽;123-第一连接孔;131-第二槽体;132-第二卡槽;133-第二连接孔;141-第二连接孔;142-第一卡接部;151-第二夹持槽;152-第二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现有的极化装置,通常通过两个电极对晶体的两端施加高压电,此种极化装置,极化效率比较低,电场强度分布不均匀,导致晶体表面极化不均,容易造成高压放电、晶体击穿等问题,具有一定危险性。本申请通过电解液充满待极化晶体的极化面,使电场大面积的、均匀的加载到待极化晶体的极化面,避免产生高压放电、晶体击穿等问题,保证本室温电场极化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室温电场极化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温电场极化装置,室温电场极化装置用于将待极化晶体极化,待极化晶体为铁电型的光学晶体,可为铌酸锂、钽酸锂、磷酸钛氧钾等,室温电场极化装置包括夹持组件100、第一输液管路200、第二输液管路300、正电极400以及负电极500,夹持组件100用于固定待极化晶体,第一输液管路200和第二输液管路300用于分别向待极化晶体的两侧充满电解液,正电极400和负电极500分别与待极化晶体两侧的电解液电连接,且分别与外部高压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电连接,用于对待极化晶体的两侧施加高压电;
夹持组件100内具有极化腔体110,极化腔体110可为圆柱形腔体,待极化晶体可为盘状结构,待极化晶体具有相对的第一极化面和第二极化面,即待极化晶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待极化晶体设置于极化腔体110内,且位于极化腔体110的中部,待极化晶体将极化腔体110分隔为独立的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第一腔体111位于上部,第二腔体112位于下部,待极化晶体的第一极化面和第二极化面分别位于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内;
第一输液管路200与第一腔体111相连通,第一输液管路200用于将第一电解液注入第一腔体111,第一电解液为常规导电液体,且使第一电解液充满第一腔体111,充满待极化晶体的第一极化面,从而保证待极化晶体第一极化面所加载电场的面积和均匀性;
第二输液管路300与第二腔体112相连通,第二输液管路300用于将第二电解液注入第二腔体112,第二电解液为常规导电液体,且使第二电解液充满第二腔体112,充满待极化晶体的第二极化面,从而保证待极化晶体第二极化面所加载电场的面积和均匀性;
正电极400设置于第一输液管路200上,正电极400与第一输液管路200内的电解液电连接,负电极500设置于第二输液管路300上,负电极500与第二输液管路300内的电解液电连接,正电极400和负电极500均为常规电极,正电极400和负电极500分别与外部高压电源电连接,高压电可为数千伏到上万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温电场极化装置,通过将待极化晶体设置于夹持组件100的极化腔体110内,待极化晶体将极化腔体110分隔为独立的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待极化晶体的第一极化面和第二极化面分别位于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内,通过第一输液管路200向第一腔体111内注入第一电解液,第一电解液充满待极化晶体的第一极化面,第二输液管路300向第二腔体112内注入第二电解液,第二电解液充满待极化晶体的第二极化面,通过在第一输液管路200和第二输液管路300上分别设有正电极400和负电极500,正电极400和负电极500分别与第一电解液和第二电解液电连接,极化时,正电极400和负电极500分别与外部高压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电连接,第一电解液和第二电解液分别对待极化晶体的第一极化面和第二极化面施加高压电,从而将电场大面积的、均匀的加载到待极化晶体的极化面,避免产生高压放电、晶体击穿等问题,保证本室温电场极化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本申请采用液体电极装置,液体通过导电离子的运动传输电压,电压的导入面积大,液体与样品表面浸润从而具有较好的导电性,从而避免了尖端放电和电场不均匀,解决了现有的极化装置,由于电极与金属膜的接触点很小,金属膜与样品接触面容易残留缺陷和杂质,容易造成尖端放电、电场不均匀等问题,造成极化质量下降甚至破坏晶体,导致晶体击穿,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问题。
参照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液管路200包括第一进液管210和第一出液管220,第一进液管210和第一出液管220均可为竖直设置的绝缘管;
第一进液管210的上端为进液口,下端为出液口,第一进液管210的出液口与第一腔体111的中部相连通,第一出液管220的下端为进液口,上端为出液口,第一出液管220的进液口与第一腔体111的侧相连通,且第一进液管210和第一出液管220均不与待极化晶体接触;
使用时,通过第一进液管210向第一腔体111内注入第一电解液,使第一电解液充满第一腔体111,进入第一出液管220,使第一电解液充分与待极化晶体的第一极化面接触,正电极400设置于第一进液管210上,且内端与第一进液管210内部的电解液电连接,正电极400的外端与外部高压电源的正极电连接,使高压电源的正极、正电极400、第一电解液以及待极化晶体的第一极化面依次电连接,从而将电场大面积的、均匀的加载到待极化晶体的第一极化面。
参照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输液管路300包括第二进液管310和第二出液管320,第二进液管310和第二出液管320均可为U型绝缘管;
第二进液管310的左端为进液口,右端为出液口,第二进液管310的出液口与第二腔体112的中部相连通,第二出液管320的左端为进液口,右端为出液口,第二出液管320的进液口与第二腔体112的外侧相连通,且第二进液管310和第二出液管320,均不与待极化晶体接触;
负电极500设置于第二进液管310上,且负电极500内端与第二进液管310内部的第二电解液电连接,外端与外部高压电源的负极电连接,使高压电源的负极、负电极500、第二电解液以及待极化晶体的第二极化面依次电连接,从而将电场大面积的、均匀的加载到待极化晶体的第二极化面。
使用时,为尽可能的去除待极化晶体的极化面吸附残留的气体,可参照以下步骤:
步骤1:第一进液管210或第二进液管310通入高速流动的液体(液体可为电解液)对第一腔体111或第二腔体112进行冲刷,去除待极化晶体极化面的微小气泡,然后通入电解液;
步骤2:封闭第一进液管210或第二进液管310,通过第一出液管220或第二出液管320对第一腔体111或第二腔体112抽真空,使残存气泡体积膨胀脱离待极化晶体表面;
步骤3:通过第一进液管210或第二进液管310,给第一电解液或第二电解液施加微小的振动,例如超声波震动,促使极化晶体表面的气泡脱离,然后顺第一出液管220或第二出液管320吸出。
参照图3-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组件100包括第一夹具120和第二夹具130,第一夹具120和第二夹具130可为相匹配的盘类夹具,材质可为陶瓷、聚四氟乙烯、有机玻璃、亚克力等,第一夹具120和第二夹具130相对设置;
第一夹具120和第二夹具130的相对面分别设有第一槽体121和第二槽体131,第一槽体121和第二槽体131可为与待极化晶体相匹配的圆形槽体,当第一夹具120和第二夹具130扣合时,第一槽体121和第二槽体131合围成极化腔体110,即极化腔体110可为盘状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具120和第二夹具130上相对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孔123和第二连接孔133,相对的多个连接孔围绕极化腔体110设置,不与极化腔体110连通,螺栓贯穿相对的第一连接孔123和第二连接孔133,通过多个螺栓将第一夹具120和第二夹具130固定,从而便于第一夹具120和第二夹具130的连接拆卸。
参照图3-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密封绝缘垫圈140和第二密封绝缘垫圈150,第一密封绝缘垫圈140和第二密封绝缘垫圈150均可为常规橡胶垫圈;
第一密封绝缘垫圈140的外径与第一槽体121的内径相匹配,第二密封绝缘垫圈150的外径与第二槽体131的内径相匹配,第一密封绝缘垫圈140和第二密封绝缘垫圈150分别设置于第一槽体121和第二槽体131内,第一密封绝缘垫圈140和第二密封绝缘垫圈150完全夹持待极化晶体的边缘区域,以使待极化晶体的上表面、第一密封绝缘垫圈140的内壁以及第一槽体121的顶端内壁合围呈第一腔体111,待极化晶体的下表面、第二密封绝缘垫圈150的内壁以及第二槽体131的底端内壁合围呈第二腔体11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绝缘垫圈140和第二密封绝缘垫圈150的相对侧分别设有第一夹持槽141和第二夹持槽151,第一夹持槽141和第二夹持槽151均为圆形,且内径与待极化晶体的外径相匹配,第一夹持槽141和第二夹持槽151的总高度略小于待极化晶体的厚度,待极化晶体设置于第一夹持槽141和第二夹持槽151内,当固定夹持组件100后,第一密封绝缘垫圈140和第二密封绝缘垫圈150均发生一定压缩,以使第一密封绝缘垫圈140和第二密封绝缘垫圈150紧密夹持待极化晶体,从而保证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的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槽体121和第二槽体131内分别设有第一卡槽122和第二卡槽132,第一卡槽122和第二卡槽132可为环形卡槽,且环形卡槽的外径与槽体的内径相等,第一密封绝缘垫圈140和第二密封绝缘垫圈150上分别设有第一卡接部142和第二卡接部152,第一卡接部142和第二卡接部152均为与环形卡槽相匹配的橡胶卡环,橡胶卡环可与环形卡槽过盈配合,当第一密封绝缘垫圈140和第二密封绝缘垫圈150分别设置于第一槽体121和第二槽体131内后,第一卡接部142和第二卡接部152分别插接于第一卡槽122和第二卡槽132内,从而便于第一密封绝缘垫圈140和第二密封绝缘垫圈150稳定固定。
参照图2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室温电场极化装置还包括支架600,支架600用于支撑夹持组件100及其连接结构,支架600包括底座610、若干支杆620以及若干托盘630;
底座610可为常规盘状橡胶座,支杆620为竖直杆体,支杆620设有多个,支杆620的底端为第一端,顶端为第二端面,多个支杆620的第一端均固设于底座610上,多个支杆620均匀分布,托盘630为扇形盘体,托盘630设有两个,两个托盘630固设于若干支杆620的顶端,两个托盘630与夹持组件10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托盘630与夹持组件100可通过螺钉连接,两个托盘630固定后,两个托盘630之间存在一定间隙,第二输液管路300的部分穿过此间隙。
由上述技术特征记载,本申请提供的室温电场极化装置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工作原理为:
参照图1和图3所示,在使用本室温电场极化装置前,首先固定待极化晶体:确定待极化晶体,待极化晶体可为圆盘状,将第一密封绝缘垫圈140和第二密封绝缘垫圈150分别卡入第一槽体121和第二槽体131内,将待极化晶体放入第二密封绝缘垫圈150的第二夹持槽151内,扣合第一夹具120和第二夹具130,并通过多个螺栓固定,进而完成待极化晶体固定;
对待极化晶体极化时,通过第一进液管210向第一腔体111内注入第一电解液,使第一电解液充满第一腔体111,使第一电解液充分与待极化晶体的第一极化面接触,通过第二输液管路300向第二腔体112内快速注入第二电解液,使第二电解液充满第二腔体112,使第二电解液充分与待极化晶体的第二极化面接触,将正电极400与外部高压电源的正极电连接,负电极500与外部高压电源的负极电连接,开启高压电源,则高压电源的正极、正电极400、第一电解液以及待极化晶体的第一极化面依次电连接,从而将电场大面积的、均匀的加载到待极化晶体的第一极化面,高压电源的负极、负电极500、第二电解液以及待极化晶体的第二极化面依次电连接,从而将电场大面积的、均匀的加载到待极化晶体的第二极化面,一段时间后,待极化晶体内部在电压作用下产生周期性的反转,实现极化。
极化过程施加的电压视样品材料、厚度和极化周期的不同改变,一般来说需要超过样品材料的矫顽场,例如对于LiNbO3材料,需要施加约22kV/mm的电压,持续数毫秒至数百毫秒。
本申请提供的室温电场极化装置,通过电解液充满待极化晶体的极化面,使电场大面积的、均匀的加载到待极化晶体的极化面,避免产生高压放电、晶体击穿等问题,保证本室温电场极化装置使用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的极化装置,对晶体表面所施加的高压电场均匀性较差,导致晶体表面极化不均,容易造成高压放电、晶体击穿,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问题。
容易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提供的几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结合、拆分、重组等得到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均没有超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室温电场极化装置,室温电场极化装置用于将待极化晶体极化,其特征在于:室温电场极化装置包括;
夹持组件(100),所述夹持组件(100)内具有极化腔体(110),待极化晶体具有相对的第一极化面和第二极化面,待极化晶体设置于所述极化腔体(110)内,且将所述极化腔体(110)分隔为独立的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待极化晶体的第一极化面和第二极化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11)和所述第二腔体(112)内;
第一输液管路(200),所述第一输液管路(200)与所述第一腔体(111)相连通,所述第一输液管路(200)用于将电解液注入所述第一腔体(111),且使电解液与待极化晶体的第一极化面接触;
第二输液管路(300),所述第二输液管路(300)与所述第二腔体(112)相连通,所述第二输液管路(300)用于将电解液注入所述第二腔体(112),且使电解液与待极化晶体的第二极化面接触;
正电极(400),所述正电极(400)设置于所述第一输液管路(200)上,所述正电极(400)与所述第一输液管路(200)内的电解液电连接;
负电极(500),所述负电极(500)设置于所述第二输液管路(300)上,所述负电极(500)与所述第二输液管路(300)内的电解液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温电场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组件(100)包括第一夹具(120)和第二夹具(130),所述第一夹具(120)和所述第二夹具(130)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夹具(120)和所述第二夹具(130)的相对面分别设有第一槽体(121)和第二槽体(131),当所述第一夹具(120)和所述第二夹具(130)扣合时,所述第一槽体(121)和所述第二槽体(131)合围成所述极化腔体(1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温电场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密封绝缘垫圈(140)和第二密封绝缘垫圈(150);
所述第一密封绝缘垫圈(140)和所述第二密封绝缘垫圈(15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槽体(121)和所述第二槽体(131)内,所述第一密封绝缘垫圈(140)和所述第二密封绝缘垫圈(150)夹持待极化晶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温电场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绝缘垫圈(140)和所述第二密封绝缘垫圈(150)的相对侧分别设有第一夹持槽(141)和第二夹持槽(151),待极化晶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槽(141)和所述第二夹持槽(151)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温电场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槽体(121)和所述第二槽体(131)内分别设有第一卡槽(122)和第二卡槽(132),所述第一密封绝缘垫圈(140)和所述第二密封绝缘垫圈(150)上分别设有第一卡接部(142)和第二卡接部(152),所述第一卡接部(142)和所述第二卡接部(152)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卡槽(122)和所述第二卡槽(132)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温电场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具(120)和所述第二夹具(130)上相对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孔(123)和第二连接孔(133),螺栓贯穿相对所述第一连接孔(123)和所述第二连接孔(133),以使所述第一夹具(120)和所述第二夹具(130)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温电场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液管路(200)包括第一进液管(210)和第一出液管(220);
所述第一进液管(210)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管(210)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腔体(111)相连通,所述正电极(400)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液管(210)上,且与所述第一进液管(210)内部的第一电解液电连接;
所述第一出液管(220)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管(220)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腔体(111)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温电场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输液管路(300)包括第二进液管(310)和第二出液管(320);
所述第二进液管(310)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二进液管(310)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腔体(112)相连通,所述负电极(500)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液管(310)上,且与所述第二进液管(310)内部的第二电解液电连接;
所述第二出液管(320)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管(320)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二腔体(112)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温电场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室温电场极化装置还包括支架(600),所述支架(600)包括:
底座(610);
若干支杆(620),所述支杆(62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面,若干所述支杆(620)的第一端均固设于所述底座(610)上;
若干托盘(630),若干所述托盘(630)固设于若干所述支杆(620)的第二端,若干所述托盘(630)与所述夹持组件(100)固定连接。
CN202322254057.1U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室温电场极化装置 Active CN2206742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4057.1U CN220674285U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室温电场极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4057.1U CN220674285U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室温电场极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74285U true CN220674285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33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54057.1U Active CN220674285U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室温电场极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742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11609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CD by dropping liquid crystals on a substrate and then pressing the substrates
US3694053A (en) Nematic liquid crystal device
US8363174B2 (en) Lateral ion pumping in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US3989354A (en) Nematic liquid crystal of homeotropically aligned typ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id device
CN204014246U (zh) 多层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产生装置
CN220674285U (zh) 一种室温电场极化装置
MY102915A (en) Liquid crystal devices.
DE60320110D1 (de) Phoretische zelle mit flüssigkristallinem suspensionsmedium,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JPS6262334A (ja) 液晶素子
US9581869B2 (en) In-plane switching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Pohl Biophysical aspects of dielectrophoresis
KR100268129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4485027B2 (ja) 液晶デバイス、液晶デバイスの製造装置、液晶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配向膜形成方法
KR20020027711A (ko) 액정 주입용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Lin et al. P‐12.12: Increasing the Rewriting Speed of Optically Driv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by RM257Doping
FR2598827B1 (fr) Perfectionnements aux dispositifs optiques a cristaux liquides, permettant la mise en oeuvre d'excitations alternatives haute frequence.
US6611314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jecting liquid crystal material
US3443856A (en) Electrical apparatus utilizing a dielectric medium
KR100254396B1 (ko) 이송식 소자 분극 장치
Alley et al. An ion exchange model for extended-duration thermal poling of bulk fused silica
JPH04171419A (ja) 液晶注入方法
JPS634216A (ja) 液晶素子の製造方法
KR19980023054A (ko) 액정주입장치 및 그 방법
Bouizem et al. Ellipsometric study of acrylonitrile electropolymerisation on nickel
CN114563341A (zh) 一种焊接接头微区氢扩散系数的测定装置及其测定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