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73908U - 一种头戴式耳机壳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头戴式耳机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73908U
CN220673908U CN202322039663.1U CN202322039663U CN220673908U CN 220673908 U CN220673908 U CN 220673908U CN 202322039663 U CN202322039663 U CN 202322039663U CN 220673908 U CN220673908 U CN 2206739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set
earphone
head
adsorption layer
limi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3966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Beevo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Beevo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Beevo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Beevo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3966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739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739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739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式耳机壳体,包括耳机头戴、耳机听筒和头戴调节组件;耳机听筒外侧面设置有若干个按钮槽,按钮槽内设置有第一吸附层,耳机听筒内侧面设置有耳罩和扩音孔,扩音孔内设置有第二吸附层;头戴调节组件包括限位杆和滑块,限位杆设置于耳机头戴一侧,并与耳机头戴间隔设置。本申请提供一种头戴式耳机壳体,通过在按钮槽内设置有第一吸附层,扩音孔内设置有第二吸附层,第一吸附层和第二吸附层的材质均为活性炭,第一吸附层和第二吸附层能够有效地防止外界灰尘进入到耳机听筒内,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耳机听筒内的音频元件,避免对音频元件造成损伤,从而提高了耳机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头戴式耳机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式耳机壳体。
背景技术
头戴式耳机也叫做耳麦,耳麦是耳机与麦克风的整合体,它不同于普通的耳机。普通耳机往往是立体声的,而耳麦多是单声道的,同时,耳麦有普通耳机所没有的麦克风。耳麦在电脑外设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游戏、音乐、视频,它无处不在。而网吧、办公室等场合,耳机更是电脑使用者的必备品。现有的头戴式耳机防尘效果不佳,耳机在长期使用后,灰尘会由耳罩进入耳机壳体内部,而耳机壳体内部安装了音频元件,灰尘的积累会对音频元件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降低了耳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戴式耳机壳体,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尘效果不佳,灰尘的积累会对音频元件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降低了耳机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耳机壳体,包括耳机头戴、耳机听筒和头戴调节组件,所述耳机听筒和头戴调节组件均设置于所述耳机头戴上,所述耳机听筒转动连接于所述耳机头戴上,所述头戴调节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耳机头戴上;
所述耳机听筒外侧面设置有若干个按钮槽,所述按钮槽内设置有第一吸附层,所述耳机听筒内侧面设置有耳罩和扩音孔,所述耳罩连接于所述耳机听筒内侧面,所述扩音孔设置于所述耳机听筒中心,所述扩音孔内设置有第二吸附层;
所述头戴调节组件包括限位杆和滑块,所述限位杆设置于所述耳机听筒上,所述限位杆设置于所述耳机头戴一侧,并与所述耳机头戴间隔设置,所述滑块分别穿设于所述耳机头戴和所述限位杆上,并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杆和所述耳机头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可选的方案,所述耳机头戴呈弧形,并采用弹性材质制作而成,所述限位杆与所述耳机头戴之间距离由上而下逐渐变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可选的方案,所述扩音孔设置有多个,并均匀地分布于所述耳机听筒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吸附层与所述按钮槽内壁相抵接,所述第一吸附层的材质为活性炭,所述第一吸附层的厚度为1~1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二吸附层与所述扩音孔内壁抵接,所述第二吸附层的材质为活性炭,所述第二吸附层的厚度为1~1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可选的方案,所述限位杆一端设置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沿所述限位杆向下弯曲成型,并与所述限位杆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可选的方案,所述耳罩采用防水透气材质制作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可选的方案,所述耳机听筒上设置有充电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耳机壳体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本申请提供一种头戴式耳机壳体,包括耳机头戴和耳机听筒,通过在按钮槽内设置有第一吸附层,扩音孔内设置有第二吸附层,第一吸附层和第二吸附层的材质均为活性炭,第一吸附层和第二吸附层能够有效地防止外界灰尘进入到耳机听筒内,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耳机听筒内的音频元件,避免对音频元件造成损伤,从而提高了耳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耳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耳机壳体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耳机头戴;2、耳机听筒;3、头戴调节组件;
21、按钮槽;22、第一吸附层;23、耳罩;24、扩音孔;25、第二吸附层;26、充电口;
31、限位杆;32、滑块;33、折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提供一种头戴式耳机壳体,包括耳机头戴1、耳机听筒2和头戴调节组件3,耳机听筒2和头戴调节组件3均设置于耳机头戴1上,耳机听筒2转动连接于耳机头戴1上,方便调节耳机听筒2的角度,头戴调节组件3滑动连接于耳机头戴1上。进一步地,该头戴式耳机壳体的耳机听筒2上设置有充电口26,耳机可以通过充电口26进行充电。
耳机听筒2外侧面设置有若干个按钮槽21,按钮槽21用于安装控制按钮,按钮槽21内设置有第一吸附层22,第一吸附层22用于阻挡灰尘进入到耳机听筒2内,对耳机听筒2内的音频元件具有保护作用,防止灰尘进入到耳机听筒2内对音频元件造成损坏。耳机听筒2内侧面设置有耳罩23和扩音孔24,耳罩23固定连接于耳机听筒2内侧面,进一步地,该头戴式耳机壳体的耳罩23采用防水透气材质制作而成,提高了耳机防水性。扩音孔24设置于耳机听筒2中心,耳机听筒2内的音频元件发出的声音经过扩音孔24散发出去。扩音孔24内设置有第二吸附层25,第二吸附层25用于阻挡灰尘进入到耳机听筒2内,对耳机听筒2内的音频元件具有保护作用,防止灰尘进入到耳机听筒2内对音频元件造成损坏。进一步地,该头戴式耳机壳体的扩音孔24设置有多个,并均匀地分布于耳机听筒2上,从而保证耳机听筒2内的音频元件发出的声音能够经过扩音孔24散发出去。
头戴调节组件3包括限位杆31和滑块32,限位杆31设置于耳机听筒2上,限位杆31设置于耳机头戴1一侧,并与耳机头戴1间隔设置,滑块32分别穿设于耳机头戴1和限位杆31上,并滑动连接于限位杆31和耳机头戴1上。进一步地,该头戴式耳机壳体的耳机头戴1呈弧形,并采用弹性材质制作而成,限位杆31与耳机头戴1之间距离由上而下逐渐变小。进一步地,该头戴式耳机壳体的限位杆31一端设置有折弯部33,折弯部33沿限位杆31向下弯曲成型,并与限位杆31一体成型。将滑块32往靠近折弯部33的一端移动,由于限位杆31与耳机头戴1之间距离由上而下逐渐变小,滑块32在向上移动的同时将耳机头戴1往靠近限位杆31一侧靠拢,使得耳机头戴1收紧,滑块32在向下移动的同时将耳机头戴1往远离限位杆31一侧靠拢,使得耳机头戴1放松,从而通过滑块32和限位杆31调节耳机头戴1的松紧。本申请提供一种头戴式耳机壳体,通过在按钮槽21内设置有第一吸附层22,扩音孔24内设置有第二吸附层25,第一吸附层22和第二吸附层25的材质均为活性炭,第一吸附层22和第二吸附层25能够有效地防止外界灰尘进入到耳机听筒2内,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耳机听筒2内的音频元件,避免对音频元件造成损伤,从而提高了耳机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头戴式耳机壳体的第一吸附层22与按钮槽21内壁相抵接,第一吸附层22的材质为活性炭,第一吸附层22的厚度为1~10mm,优选地为5mm,该厚度在保证能够具有较好的防尘效果。进一步地,该头戴式耳机壳体的第二吸附层25与扩音孔24内壁抵接,第二吸附层25的材质为活性炭,第二吸附层25的厚度为1~10mm,优选地为5mm,该厚度在保证能够具有较好的防尘效果,同时又能够保证声音能够透过,不影响音效。
本申请提供一种头戴式耳机壳体,通过在按钮槽21内设置有第一吸附层22,扩音孔24内设置有第二吸附层25,第一吸附层22和第二吸附层25的材质均为活性炭,第一吸附层22和第二吸附层25能够有效地防止外界灰尘进入到耳机听筒2内,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耳机听筒2内的音频元件,避免对音频元件造成损伤,从而提高了耳机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头戴式耳机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头戴、耳机听筒和头戴调节组件,所述耳机听筒和头戴调节组件均设置于所述耳机头戴上,所述耳机听筒转动连接于所述耳机头戴上,所述头戴调节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耳机头戴上;
所述耳机听筒外侧面设置有若干个按钮槽,所述按钮槽内设置有第一吸附层,所述耳机听筒内侧面设置有耳罩和扩音孔,所述耳罩连接于所述耳机听筒内侧面,所述扩音孔设置于所述耳机听筒中心,所述扩音孔内设置有第二吸附层;
所述头戴调节组件包括限位杆和滑块,所述限位杆设置于所述耳机听筒上,所述限位杆设置于所述耳机头戴一侧,并与所述耳机头戴间隔设置,所述滑块分别穿设于所述耳机头戴和所述限位杆上,并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杆和所述耳机头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戴式耳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头戴呈弧形,并采用弹性材质制作而成,所述限位杆与所述耳机头戴之间距离由上而下逐渐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戴式耳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音孔设置有多个,并均匀地分布于所述耳机听筒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戴式耳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层与所述按钮槽内壁相抵接,所述第一吸附层的材质为活性炭,所述第一吸附层的厚度为1~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戴式耳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附层与所述扩音孔内壁抵接,所述第二吸附层的材质为活性炭,所述第二吸附层的厚度为1~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戴式耳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一端设置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沿所述限位杆向下弯曲成型,并与所述限位杆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戴式耳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耳罩采用防水透气材质制作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戴式耳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听筒上设置有充电口。
CN202322039663.1U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头戴式耳机壳体 Active CN2206739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9663.1U CN220673908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头戴式耳机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9663.1U CN220673908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头戴式耳机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73908U true CN220673908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38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39663.1U Active CN220673908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头戴式耳机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739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59109B2 (en) In-ear earphone
US8861766B2 (en) Headphones
EP2611210A1 (en) Ear speaker
CN210579147U (zh) 一种降噪耳机
CN220673908U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壳体
US20230224620A1 (en) Earphone and mobile terminal
KR102020330B1 (ko) 이어폰 어셈블리
CN214799830U (zh) 一种挂耳式骨传导耳机
CN213305709U (zh) 一种可调节耳撑的无线耳机
WO2023082683A1 (zh) 挂耳式耳机
CN212413406U (zh) 雾化耳机
CN212381380U (zh) 耳机头及头戴式耳机
CN110891218B (zh) 一种耳塞式耳机及无线耳机系统
CN210670494U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
JP2007134815A (ja) ヘッドホン
CN208029048U (zh) 一种防尘耳机
CN208707900U (zh) 一种降噪耳机
CN220067664U (zh) 一种蓝牙耳机
CN218352679U (zh) 头戴式耳机
CN215420729U (zh) 一种芯片内置式头戴耳机
CN219843716U (zh) 一种佩戴舒适度较高的夹耳式耳机
CN210807609U (zh) 一种头戴耳罩及耳机
CN220755015U (zh) 一种可更换耳罩的头戴式耳机
CN220368788U (zh) 一种柔性化耳机模块及头戴架耳机
CN212435904U (zh) 一种不损伤耳朵的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