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73298U - 一种电线绝缘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线绝缘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73298U
CN220673298U CN202322295808.4U CN202322295808U CN220673298U CN 220673298 U CN220673298 U CN 220673298U CN 202322295808 U CN202322295808 U CN 202322295808U CN 220673298 U CN220673298 U CN 2206732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closing block
wall surface
wire insulation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9580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雁梅
胡芬
高海明
谭威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uijie Electric Pow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uijie Electric Pow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uijie Electric Powe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uijie Electric Pow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9580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732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732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732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线绝缘保护壳,包括:保护组件,包括管体、第一闭合块和第二闭合块,管体设有两端开口的管腔,管体的下侧壁面设有第一安装口,第一闭合块和第二闭合块分别设于第一安装口的前后两侧,并分别与管体的下壁面连接,第一闭合块与第二闭合块相互抵接;连接组件,设于管体的左端和/或右端,包括磁吸件和连接块,连接块中空形成安装腔,磁吸件设于安装腔内,连接块设有连接孔,连接孔的内壁与管体的外壁可拆卸地连接,连接块的下侧壁面设有第二安装口,第一闭合块和第二闭合块均设于第二安装口内,第二安装口的前后两侧壁面分别与第一闭合块和第二闭合块抵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电缆进行保护,安装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电线绝缘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线绝缘保护壳。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于电力的依赖也越来越强,各种各样的电器或者设备都需要电缆来输送电力。为了让供电范围覆盖更多区域,电缆需要架设在各种不同环境,对于一些架设在河涌附近等位置的电缆,需要提高保护力度,避免发生触电的事故。
但由于电缆一般设计得很长,现有的技术中,在电缆外部加设保护壳十分困难,一般是先在电缆外部套设保护壳,然后再完成对电缆的铺设。但对于一些电缆铺设完成后,电缆周围环境才发生改变而需要在电缆外部加装保护壳的情况,保护壳很难再进行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线绝缘保护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电线绝缘保护壳,包括:
保护组件,包括管体、第一闭合块和第二闭合块,所述管体设有两端开口的管腔,所述管体的下侧壁面设有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一安装口与所述管腔连通并贯穿于所述管体的两端,所述第一闭合块和所述第二闭合块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口的前后两侧,并分别与所述管体的下壁面连接,所述第一闭合块与所述第二闭合块相互抵接;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于所述管体的左端和/或右端,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磁吸件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中空形成安装腔,所述磁吸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连接块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壁与所述管体的外壁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下侧壁面设有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二安装口与所述连接孔连通,所述第一闭合块和所述第二闭合块均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口内,所述第二安装口的前后两侧壁面分别与所述第一闭合块和所述第二闭合块抵接。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保护组件用于保护电缆,而连接组件通过磁吸件的磁吸作用,能够将多个电线绝缘保护壳串连在一起,以保护长度更长的电缆,多个电线绝缘保护壳之间的连接简单、快捷;在安装时,向第一闭合块和第二闭合块施力,使得第一安装口打开,即可通过第一安装口将需要保护的电缆卡入到管腔内,而松开第一闭合块和第二闭合块后,第一安装口关闭,管体包裹在电缆的外周,对电缆进行保护,操作简单、快捷,即使是在电缆铺设完毕后再进行加装也十分方便;另外,若管腔内渗入了雨水、雪水,第一安装口能够起到排水的作用,雨水、雪水能够从第一闭合块与第二闭合块之间的间隙流出,避免管腔内积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闭合块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朝向所述第二闭合块开口,所述第二闭合块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卡接与所述卡槽内。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地保证第一安装口处的封闭,而且,也不影响管腔内部的积水向下排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闭合块的上端设有第一弧形结构,所述第二闭合块的上端设有第二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弧形结构的凸面和所述第二弧形结构的凸面相向设置,所述第一弧形结构和所述第二弧形结构分别与所述管体的下壁面连接。
第一闭合块与管体之间的连接通过第一弧形结构过渡,而第二闭合块与管体之间的连接通过第二弧形结构过渡,能够避免在安装过程中,电缆被第一闭合块与管体之间的连接位置损伤或被第二闭合块与管体之间的连接位置损伤,保护电缆,也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卡口,所述卡口设于所述管体的侧壁面并与所述管腔连通,所述连接孔的内壁面设有卡块,所述卡块卡接于所述卡口内。通过卡块和卡口实现连接件与管体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操作方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块为软胶材料制件,所述卡块包括凸出部和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有抵接面,所述凸出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孔的孔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抵接面连接,所述凸出部穿设于所述卡口,所述抵接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卡口的开口面积,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管腔的内壁面抵接。通过限位部的变形,限位部能够通过卡口并进入到管腔中,并与管腔的内壁面抵接,以实现卡块的卡接,操作过程简单、快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块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限位部连接,所述导向部朝向所述连接孔的中心逐渐缩小。在安装连接块时,导向面与卡口的侧壁面抵接,在导向面的作用下,限位部能够很顺利地穿过卡口并被推入至管腔内,更有利于连接块与管体的连接安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与所述连接块的左端面或右端面连接,所述延长部设有通孔结构,所述通孔结构与所述连接孔连通,所述通孔结构的内壁面与所述管体的外周壁面连接,所述延长部的下侧壁面设有第三安装口,所述第三安装口与所述通孔结构连通。如此设置,能够增加连接组件与管体外周壁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与管体外周壁面之间的摩擦,还能够避免连接块与管体之间发生分离的情况,保证连接组件安装的稳定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孔的内壁面设有拆装口,所述拆装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磁吸件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可拆卸地连接。施工人员可以通过拆装口将位于安装腔内的磁吸件从连接件上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或回收利用,而且,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增减安装腔内磁吸件的数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线绝缘保护壳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管体的左端或右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端盖设有线孔和第四安装口,所述线孔与所述管腔连通,所述第四安装口朝向下方开口并与所述线孔连通。当多个电线绝缘保护壳串连后,端盖安装在位于最左端的管体左端以及位于最右端的管体右端,以封闭管腔,减少雨水、雪水进入到管腔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线绝缘保护壳还包括反光条,所述反光条设于所述第一闭合块和第二闭合块的外表面。反光条的设置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电缆位置的提示,尤其是在夜间施工时,反光条的设置能够让施工人员在黑暗的位置快速地寻找到电缆的位置,提高夜间施工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线绝缘保护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线绝缘保护壳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管体;110、管腔;120、卡口;200、第一闭合块;210、卡槽;220、第一弧形结构;300、第二闭合块;310、凸块;320、第二弧形结构;400、连接块;410、卡块;411、凸出部;412、限位部;413、导向部;420、延长部;421、第三安装口;430、磁吸件;431、拆装口;440、第二安装口;500、端盖;510、第四安装口;520、卡接块;600、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将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电线绝缘保护壳,能够对电缆600进行保护,避免人体接触电缆600而发生触电的事故,而且,安装方便、快捷,有利于在架设完毕的电缆600外侧加装。
在本实施例中,电线绝缘保护壳包括保护组件以及连接组件,其中,保护组件用于保护电缆600,而连接组件用于将多个电线绝缘保护壳串连在一起,以适用于不同长度的电缆600。
保护组件包括管体100、第一闭合块200以及第二闭合块300。其中,管体100设置有管腔110,管腔110的左右两端均开口设置,安装后,电缆600位于管腔110内,电缆600的左右两端能够从管腔110的两端伸出。管体100的下侧壁面设置有第一安装口,第一安装口与管腔110相互连通,并且,第一安装口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其贯穿于管体100的左右两端面。
在安装时,施工人员使用工具或用手将第一安装口前后两侧壁面分开,即可让第一安装口张大,电缆600能够直接从第一安装口卡入到管腔110内。
第一闭合块200和第二闭合块300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口的前侧和后侧,第一闭合块200的上端和第二闭合块300的上端分别与管体100的下壁面连接,当没有对第一安装口两侧的管体100壁面施加作用力时,第一闭合块200的后侧壁面和第二闭合块300的前侧壁面相互抵接,以封闭管腔110的下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闭合块200和第二闭合块300之间的抵接会存在一定的缝隙,若雨水、雪水等从管腔110的左右两端进入到管腔110内,雨水、雪水能够从第一安装口流出管腔110,并沿第一闭合块200和第二闭合块300之间的缝隙向下流出。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闭合块200和第二闭合块300的宽度(上下两端之间的距离)需要根据行业规范的电缆600架设标准限定,安装在电缆600外侧后,第一闭合块200和第二闭合块300的下端与电缆600之间的距离需要达到行业规范的标准。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闭合块200位于第二闭合块300的前侧,第一闭合块200设置有卡槽210,卡槽210朝向后端开口设置,而第二闭合块300设置有凸块310,凸块310朝向前侧凸出设置,并卡接在卡槽210内。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地保证第一安装口处的封闭,而且,也不影响管腔110内部的积水向下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凸块310为弧形的,卡槽210的形状与凸块310相互吻合,可以理解的是,弧形的凸块310更有利于凸块310进出卡槽210,也更有利于积水从管腔110内部向下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闭合块200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弧形结构220,而第二闭合块300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弧形结构320,第一弧形结构220的凸面与第二弧形结构320的凸面是相向设置的,第一弧形结构220的上端和第二弧形结构320的上端分别与管体100的下壁面连接,即第一闭合块200与管体100之间的连接通过第一弧形结构220过渡,而第二闭合块300与管体100之间的连接通过第二弧形结构320过渡。
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能够避免在安装过程中,电缆600被第一闭合块200与管体100之间的连接位置损伤或被第二闭合块300与管体100之间的连接位置损伤,保护电缆600,也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
连接组件设置在管体100的左端和右端,连接组件包括磁吸件430和连接块400,连接孔设有连接孔,连接块400的下侧壁面设置有第二安装口440,第二安装口440与连接孔相互连通设置,连接孔的孔壁与管体100的外周壁面可拆卸地连接,在安装时,连接块400套设在管体100的外周,第一闭合块200和第二闭合块300设置在第二安装口440的位置处,第一闭合块200的前侧壁面与第二安装口440的前壁面抵接,而第二闭合块300的后侧壁面与第二安装口440的后壁面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块400中空形成安装腔,磁吸件430设置在安装腔内。由于设置有磁吸件430,将一个电线绝缘保护壳安装在电缆600的外周后,再将另一个电线绝缘保护壳安装在电缆600的外周,并将两个电线绝缘保护壳通过磁吸件430的磁性连接在一起,从而对更长的电缆600进行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磁吸件430为磁铁,位于管体100左右两端的磁吸件430,相同磁性的一面朝向相同,如此设置,更有利于将多个电线绝缘保护壳串连。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连接块400的外表面设置磁吸件430的磁性标记,让施工人员能够快速地分辨出电线绝缘保护壳的左右方向,更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每个连接组件上的磁吸件43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连接组件的磁吸件430设有3个,3个磁吸件430分别位于管体100的上侧、前侧和后侧。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磁吸件430的设置能够增加连接组件的磁吸强度,从而提高相邻两个电线绝缘保护壳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孔的内壁面设置与拆装口431,拆装口431与安装腔相互连通设置,磁吸件430与安装腔的内壁可拆卸地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磁吸件430与连接件的使用寿命是不同的,施工人员可以通过拆装口431将位于安装腔内的磁吸件430从连接件上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或回收利用,而且,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增减安装腔内磁吸件430的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00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卡口120,卡口120设置在管体100的侧壁面,并且与管腔110相互连通设置。对应地,在连接块400上设置有卡块410,卡块410位于连接孔的内壁面上,安装时,卡块410卡接在卡口120内。
在本实施例中,卡块410为软胶材料制件,如硅胶、橡胶等。卡块410包括凸出部411以及限位部412,其中,限位部412具有抵接面,凸出部411沿连接孔的直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凸出部411的一端与连接孔的孔壁连接,而另一端穿设于卡口120并与限位部412的抵接面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抵接面的面积大于卡口120的开口面积,凸出部411穿设于卡口120后,限位部412位于管腔110内,并且,抵接面与管腔110的内壁面抵接,从而实现连接块400与管体100之间的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抵接面的面积大于卡口120的开口面积,但由于卡块410为软胶材料制件,具有一定的弹性并能够发生形变,而在安装时,施工人员向连接块400施力,可以将限位部412从管体100外侧通过卡口120推入至管腔110中,实现卡块410的卡接,而在拆卸时,向连接块400施力,可以将限位部412从管腔110中拔出,从而完成连接块400的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卡块410还包括导向部413,导向部413与限位部412连接,导向部413位于抵接面的相对面,其朝向连接孔的中心位置逐渐缩小,导向部413的侧壁面形成倾斜的导向面。
可以理解的是,在安装连接块400时,导向面与卡口120的侧壁面抵接,在导向面的作用下,限位部412能够很顺利地穿过卡口120并被推入至管腔110内,更有利于连接块400与管体100的连接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管体100左右两端设置的卡口120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连接块400上的卡块410数量与卡口120数量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00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4个卡口120,4个卡口120绕管体100的中轴线均匀圆周布置,连接块400上的卡块410也对应设置有4个。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卡块410与卡口120卡接,能够增加连接块400与管体100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还包括延长部420,延长部420与连接块400的左端面或有右端面连接。延长部420设有通孔结构,通孔结构贯穿于延长部420的左右壁面,并且,通孔结构与连接孔相互连通。将连接组件安装在管体100上时,通孔结构的内壁面与管体100的外周壁面连接,能够增加连接组件与管体100外周壁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与管体100外周壁面之间的摩擦,还能够避免连接块400与管体100之间发生分离的情况,保证连接组件安装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延长部420的下侧壁面设置有第三安装口421,第三安装口421与通孔结构连通设置,向第三安装口421的前后壁面施加作用力,能够将第三安装口421打开,更容易地将延长部420安装在管体100的外周壁面。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块400和延长部420均为硅胶材料制件,是一体成型制成的,硅胶材料制成的连接块400和延长部420重量较轻,能够减小电线绝缘保护壳整体对电缆600的压力,而且具有较大的形变能力和弹性,也更有利于与管体100之间进行拆装。
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00、第一闭合块200和第二闭合块300均为PC材料制件,重量轻,能够减小电线绝缘保护壳整体对电缆600的压力,而且管体100、第一闭合块200和第二闭合块300一体成型制成的,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够很好地保护管腔110内的电缆600。另外,PC材料一体成型制成的管体100、第一闭合块200和第二闭合块300,具有一定的弹性,有利于施工人员将第一闭合块200和第二闭合块300施力而使得第一安装口打开。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电线绝缘保护壳的管体100设计为1米的长度,多个电线绝缘保护壳串连能够对长度更长的电缆600段进行保护。当然,管体100的长度也可以为其他规格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将多个电线绝缘保护壳串连后,位于最左端的电线绝缘保护壳的左端连接组件可以拆下,而位于最右端的电线绝缘保护壳的右端连接组件可以拆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线绝缘保护壳还包括端盖500,端盖500与管体100的左端或右端可拆卸地连接。当多个电线绝缘保护壳串连后,端盖500安装在位于最左端的管体100左端以及位于最右端的管体100右端,以封闭管腔110,减少雨水、雪水进入到管腔110中。
端盖500设置有线孔以及第四安装口510,线孔贯穿于端盖500的左右两壁面,并与管腔110相互连通,电线能够从线孔伸出管腔110。第四安装口510也贯穿于端盖500的左右两壁面,并且朝向下方开口设置,第四安装口510与线孔相互连通,在安装时,将第四安装口510的前后壁面分开足够的距离,即可将端盖500安装在电缆600的外侧,电缆600进入到线孔内。
在本实施例中,端盖500中空设置有盖腔,盖腔朝向左侧或右侧开口,管体100的端部插入到盖腔内,管体100的外周壁面与盖腔的内壁面抵接。盖腔的内壁面设置有向盖腔中心凸出的卡接块520,卡接块520与管体100的卡口120卡接,从而实现端盖500与管体100之间的固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电线绝缘保护壳串连后,位于最左端的管体100左端的连接组件以及位于最右端的管体100右端的连接组件不拆卸,在端盖500上设置磁体,通过磁铁将端盖500直接与连接组件连接,也能够实现对管腔110端部的封闭。但与该实施例相比,将连接组件拆下而将端盖500直接与管体100侧壁连接的实施例能够减轻重量,减少对电缆600的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电线绝缘保护壳还包括反光条,反光条设置在第一闭合块200和第二闭合块300的外表面,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电缆600位置的提示,尤其是在夜间施工时,反光条的设置能够让施工人员在黑暗的位置快速地寻找到电缆600的位置,提高夜间施工的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反光条通过黏贴的方式固定在第一闭合块200的前侧壁面和第二闭合块300的后侧壁面。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线绝缘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护组件,包括管体、第一闭合块和第二闭合块,所述管体设有两端开口的管腔,所述管体的下侧壁面设有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一安装口与所述管腔连通并贯穿于所述管体的两端,所述第一闭合块和所述第二闭合块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口的前后两侧,并分别与所述管体的下壁面连接,所述第一闭合块与所述第二闭合块相互抵接;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于所述管体的左端和/或右端,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磁吸件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中空形成安装腔,所述磁吸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连接块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壁与所述管体的外壁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下侧壁面设有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二安装口与所述连接孔连通,所述第一闭合块和所述第二闭合块均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口内,所述第二安装口的前后两侧壁面分别与所述第一闭合块和所述第二闭合块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绝缘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闭合块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朝向所述第二闭合块开口,所述第二闭合块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卡接与所述卡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绝缘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闭合块的上端设有第一弧形结构,所述第二闭合块的上端设有第二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弧形结构的凸面和所述第二弧形结构的凸面相向设置,所述第一弧形结构和所述第二弧形结构分别与所述管体的下壁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绝缘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卡口,所述卡口设于所述管体的侧壁面并与所述管腔连通,所述连接孔的内壁面设有卡块,所述卡块卡接于所述卡口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线绝缘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为软胶材料制件,所述卡块包括凸出部和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有抵接面,所述凸出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孔的孔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抵接面连接,所述凸出部穿设于所述卡口,所述抵接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卡口的开口面积,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管腔的内壁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线绝缘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限位部连接,所述导向部朝向所述连接孔的中心逐渐缩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绝缘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与所述连接块的左端面或右端面连接,所述延长部设有通孔结构,所述通孔结构与所述连接孔连通,所述通孔结构的内壁面与所述管体的外周壁面连接,所述延长部的下侧壁面设有第三安装口,所述第三安装口与所述通孔结构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绝缘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的内壁面设有拆装口,所述拆装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磁吸件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可拆卸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绝缘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绝缘保护壳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管体的左端或右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端盖设有线孔和第四安装口,所述线孔与所述管腔连通,所述第四安装口朝向下方开口并与所述线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绝缘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绝缘保护壳还包括反光条,所述反光条设于所述第一闭合块和第二闭合块的外表面。
CN202322295808.4U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电线绝缘保护壳 Active CN2206732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95808.4U CN220673298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电线绝缘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95808.4U CN220673298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电线绝缘保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73298U true CN220673298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34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95808.4U Active CN220673298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电线绝缘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732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07070B1 (ko) 공동주택 전기 배선용 전선이음장치
CN220673298U (zh) 一种电线绝缘保护壳
CN210926478U (zh) 一种路由器用直线型防水天线接头
CN2655264Y (zh) 微缆接头盒
CN108879255B (zh) 一种快插式带光纤连接的矿用隔爆型高压电缆连接器
CN210344646U (zh) 管路连接结构
JP2007212506A (ja) 光ケーブル用簡易クロージャ
RU157806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щиты места сращивания оптического волокна
CN209803410U (zh) 一种新型光缆封堵器
CN209521641U (zh) 汽车线束塑料连接件
CN208369615U (zh) 室外路由器及其防水结构
CN205121016U (zh) Odc防鼠防水拉远光缆及连接器组件
CN111162500A (zh) 一种用于电缆中间接头的智能铝合金防爆壳
CN111061016A (zh) 一种具有保护外壳的光纤连接器
CN218447251U (zh) 电缆组件和电力设备
CN212569214U (zh) 一种mt型室外光纤连接器
CN218472750U (zh) 一种分支连接体保护装置
CN210326979U (zh) 一种高性能节能用电电缆组件
CN211718565U (zh) 一种具有保护外壳的光纤连接器
CN218456324U (zh) 一种智能充电器的塑料外壳
CN213184716U (zh) 一种5g基站信号连接器
CN209880227U (zh) 一种电动车轮毂电机高温电缆线的防水结构
CN217545092U (zh) 一种电气设备辅助接线装置
CN211958078U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连接端口
CN218378190U (zh) 一种管道组合密封法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