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63624U - 一种便于垃圾分类的垃圾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垃圾分类的垃圾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63624U
CN220663624U CN202322292618.7U CN202322292618U CN220663624U CN 220663624 U CN220663624 U CN 220663624U CN 202322292618 U CN202322292618 U CN 202322292618U CN 220663624 U CN220663624 U CN 2206636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garbage
mouth
fixed mounting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9261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柏凌
王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Keyunrui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Keyunrui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Keyunrui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Keyunrui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9261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636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63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636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10Waste collection, transportation, transfer or storage, e.g. segregated refuse collecting, electric or hybrid propulsion

Landscapes

  • Refuse Recepta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垃圾分类的垃圾箱,包括箱体、侧盖、投放口和盖体,所述侧盖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投放口开设于箱体的表面,所述盖体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盖体插设于投放口的内部,所述箱体的内部位于投放口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的表面位于投放口的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导料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该隔板,隔板能够将箱体与投放口分隔成两侧空间,并可以通过标识牌对箱体两侧存放的垃圾类型进行标记,使用者可以在打开盖体后,直接通过投放口一次性投放两种不同类型的垃圾,降低使用者需要开合盖体次数,方便使用者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同时降低垃圾箱部件的磨损,能够达到较好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垃圾分类的垃圾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垃圾分类的垃圾箱。
背景技术
在垃圾的处理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垃圾箱对垃圾进行回收处理,而现有的垃圾箱在使用过程中,其内部往往是一体式的,往往需要多个垃圾箱,才能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即便是具有分类功能,往往会根据垃圾分类,设置多个投放口,这导致使用者一次性投放不同分类的垃圾时,需要反复开合多个投放口的盖体,不仅操作较为繁琐,同时容易造成投放口的盖体受到磨损,难以达到较好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垃圾分类的垃圾箱,包括箱体、侧盖、投放口和盖体,所述侧盖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投放口开设于箱体的表面,所述盖体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盖体插设于投放口的内部,所述箱体的内部位于投放口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的表面位于投放口的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导料板,所述箱体的表面位于投放口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透明框,所述透明框的内部插设有标识牌,所述透明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弹片。
较佳的,所述箱体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呈对称分布。此处,以便箱体能够被拖动移动。
较佳的,所述投放口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橡胶条,所述橡胶条呈对称分布。此处,橡胶条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减轻盖体与箱体之间的碰撞。
较佳的,所述盖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拉把,所述拉把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胶套。此处,胶套能够起到防滑的效果,以便使用者握住拉把拉动盖体转动。
较佳的,所述透明框的表面开设有直槽。此处,直槽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拉动标识牌,以便工作人员将标识牌取下进行更换。
较佳的,所述侧盖与箱体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的内部插设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与连接环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侧盖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连接筒,所述定位销插设于连接筒的内部。此处,通过弹簧推动定位销插入连接筒内,对侧盖进行固定,方便工作人员对侧盖进行开合使用。
较佳的,所述定位销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拉环,所述箱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挂钩。此处,可以将拉环挂在挂钩上,对定位销进行临时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该隔板,隔板能够将箱体与投放口分隔成两侧空间,并可以通过标识牌对箱体两侧存放的垃圾类型进行标记,使用者可以在打开盖体后,直接通过投放口一次性投放两种不同类型的垃圾,降低使用者需要开合盖体次数,方便使用者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同时降低垃圾箱部件的磨损,能够达到较好的使用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该连接结构,能够通过弹簧推动定位销插入连接筒内,对侧盖进行固定,后续只需将定位销从连接筒内抽出,即可对侧盖进行开合,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快捷,方便工作人员对侧盖进行固定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垃圾分类的垃圾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垃圾分类的垃圾箱的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垃圾分类的垃圾箱的侧盖与盖体打开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垃圾分类的垃圾箱的图3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垃圾分类的垃圾箱的侧盖与盖体打开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箱体;2、侧盖;3、投放口;4、盖体;5、隔板;6、导料板;7、透明框;8、标识牌;9、弹片;10、支撑轮;11、橡胶条;12、拉把;13、胶套;14、直槽;15、连接环;16、定位销;17、弹簧;18、连接筒;19、拉环;20、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垃圾分类的垃圾箱,包括箱体1、侧盖2、投放口3和盖体4,侧盖2与箱体1转动连接,投放口3开设于箱体1的表面,盖体4与箱体1转动连接,盖体4插设于投放口3的内部,箱体1的内部位于投放口3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隔板5,隔板5的表面位于投放口3的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导料板6,箱体1的表面位于投放口3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透明框7,透明框7的内部插设有标识牌8,透明框7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弹片9,隔板5能够将箱体1与投放口3分隔成两侧空间,并可以通过标识牌8对箱体1两侧存放的垃圾类型进行标记,使用者可以在打开盖体4后,直接通过投放口3一次性投放两种不同类型的垃圾,降低使用者需要开合盖体4次数,方便使用者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同时降低垃圾箱部件的磨损,能够达到较好的使用效果。
请参阅图1-5,箱体1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轮10,支撑轮10呈对称分布,以便箱体1能够被拖动移动,投放口3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橡胶条11,橡胶条11呈对称分布,橡胶条11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减轻盖体4与箱体1之间的碰撞,盖体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拉把12,拉把1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胶套13,胶套13能够起到防滑的效果,以便使用者握住拉把12拉动盖体4转动,透明框7的表面开设有直槽14,直槽14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拉动标识牌8,以便工作人员将标识牌8取下进行更换。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4,侧盖2与箱体1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环15,连接环15与箱体1固定连接,连接环15的内部插设有定位销16,定位销16与连接环15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17,侧盖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连接筒18,定位销16插设于连接筒18的内部,能够通过弹簧17推动定位销16插入连接筒18内,对侧盖2进行固定,后续只需将定位销16从连接筒18内抽出,即可对侧盖2进行开合,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快捷,方便工作人员对侧盖2进行固定使用。
请参阅图3-4,定位销16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拉环19,箱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挂钩20,可以将拉环19挂在挂钩20上,对定位销16进行临时固定。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可以将整个垃圾箱布置在合适位置处,使用者需要投放垃圾时,只需拉动拉把12,带动盖体4转动,即可将投放口3打开,然后通过投放口3进行垃圾投放,而隔板5能够将投放口3分隔成两侧空间,工作人员可以在透明框7内插入印有箱体1该侧存放垃圾类型的标识牌8,通过弹片9压住标识牌8,对标识牌8进行固定,以便使用者可以通过标识牌8判断箱体1两侧分别用于存放何种类型的垃圾,然后即可将垃圾从合适一侧的投放口3投入箱体1内,而导料板6能够引导垃圾滑落,使垃圾能够顺利滑入箱体1内部,且投放完成后,即可正常盖上盖体4,而橡胶条11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减轻盖体4与箱体1之间的碰撞,而工作人员需要打开箱体1外侧的侧盖2时,可以拉动拉环19,将定位销16从连接筒18内拉出,然后可以将拉环19挂在挂钩20上,即可对定位销16进行固定,然后即可正常转动侧盖2,将箱体1两端打开,而需要固定侧盖2时,只需转动侧盖2,将连接筒18对准定位销16,即可将拉环19与挂钩20分开,即可通过弹簧17将定位销16推入连接筒18内,对侧盖2进行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便于垃圾分类的垃圾箱,包括箱体(1)、侧盖(2)、投放口(3)和盖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盖(2)与箱体(1)转动连接,所述投放口(3)开设于箱体(1)的表面,所述盖体(4)与箱体(1)转动连接,所述盖体(4)插设于投放口(3)的内部,所述箱体(1)的内部位于投放口(3)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隔板(5),所述隔板(5)的表面位于投放口(3)的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导料板(6),所述箱体(1)的表面位于投放口(3)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透明框(7),所述透明框(7)的内部插设有标识牌(8),所述透明框(7)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弹片(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垃圾分类的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轮(10),所述支撑轮(10)呈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垃圾分类的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口(3)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橡胶条(11),所述橡胶条(11)呈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垃圾分类的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拉把(12),所述拉把(1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胶套(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垃圾分类的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框(7)的表面开设有直槽(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垃圾分类的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盖(2)与箱体(1)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环(15),所述连接环(15)与箱体(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15)的内部插设有定位销(16),所述定位销(16)与连接环(15)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17),所述侧盖(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连接筒(18),所述定位销(16)插设于连接筒(18)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垃圾分类的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16)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拉环(19),所述箱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挂钩(20)。
CN202322292618.7U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便于垃圾分类的垃圾箱 Active CN220663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92618.7U CN220663624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便于垃圾分类的垃圾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92618.7U CN220663624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便于垃圾分类的垃圾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63624U true CN220663624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37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92618.7U Active CN220663624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便于垃圾分类的垃圾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636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88010A (en) Compartmentalized trash container
US20090314779A1 (en) Container with pedal operated lid
CN220663624U (zh) 一种便于垃圾分类的垃圾箱
US1763907A (en) Garbage receptacle
KR101036602B1 (ko) 쓰레기 수거 장치
CN202988023U (zh) 一种组合式医疗废物分类回收装置
CN210261782U (zh) 一种微生物取样箱
CN210883673U (zh) 一种适用于智能垃圾桶的垃圾袋
CN211309691U (zh) 一种密封式分类垃圾桶
JP2000053203A (ja) ごみ容器
CN209253140U (zh) 一种西医外科手术用工具箱
CN210823320U (zh) 箱子以及用于垃圾回收的箱子
CN210392323U (zh) 一种垃圾分类装置
CN112591346A (zh) 一种组合式城市垃圾分类标示亭
CN211643367U (zh) 一种垃圾分类箱
CN216375989U (zh) 一种垃圾自动打包的垃圾回收箱
GB2444024A (en) A refuse bin
CN112265765A (zh) 一种厨房专用分类垃圾桶
CN111071656A (zh) 一种便于换袋的分类垃圾桶
CN212196954U (zh) 一种新型垃圾分类箱
CN211568965U (zh) 一种便于换袋的分类垃圾桶
CN219056939U (zh) 一种样品采样箱
CN216154602U (zh) 一种干湿分离的金属垃圾箱
CN104555181A (zh) 一种分类垃圾桶
CN214397920U (zh) 一种内镜中心用病理标本采集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