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62413U - 夹紧机构及车载尾架 - Google Patents

夹紧机构及车载尾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62413U
CN220662413U CN202322227907.9U CN202322227907U CN220662413U CN 220662413 U CN220662413 U CN 220662413U CN 202322227907 U CN202322227907 U CN 202322227907U CN 220662413 U CN220662413 U CN 220662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hook
connecting rod
flap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279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建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22279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62413U/zh
Priority to NL2035816A priority patent/NL2035816A/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62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624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9/00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 B60R9/06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at vehicle front or r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9/00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 B60R9/08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orts gear
    • B60R9/10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orts gear for 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夹紧机构及车载尾架,本方案中改进了传动机构的组成,三连杆的端部枢转连接于一点,连杆一端部与上方的把手枢转连接,在把手转动过程中,连杆二同步牵引活动夹瓣移动,继而与固定夹瓣相配合形成夹持或松开的动作,连杆三的牵引有助提高传动的稳定性,该套方案的结构简化,易安装且操作简单。

Description

夹紧机构及车载尾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夹紧机构及车载尾架。
背景技术
车载尾架为运动爱好者的必备机构,常见的尾架如自行车拖架,可将运动骑行的自行车安置在拖架上,拖架上一般安装有夹紧机构,夹紧机构通常为座体内安装活动夹瓣、固定夹瓣的结构,通过活动夹瓣相对固定夹瓣的移动形成夹持动作以夹持车体尾端的球头等,对于活动夹瓣的移动而言,常见的如螺栓前顶,操作较为费时费力,或者通过复杂的传动机构驱使移动,存在组装成型麻烦等缺陷,在此需研发一种结构简化、操作简单的夹紧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文件公开夹紧机构,包括座体、把手、传动机构,所述把手枢转连接在座体上,所述座体的腔体内设置固定夹瓣、活动夹瓣,固定夹瓣与活动夹瓣之间对应的座体腔壁设置开口,所述把手与活动夹瓣之间以传动机构相连以驱使活动夹瓣与固定夹瓣进行配合,所述活动夹瓣位于传动机构与固定夹瓣之间,所述活动夹瓣其一端部与座体腔壁枢转连接,所述传动机构至少包括连杆一、连杆二、连杆三,所述连杆一、连杆二、连杆三的端部枢转连接于一点且在该枢转连接点上方的连杆一另一端部与其上方的把手枢转连接,所述连杆二的另一端部与活动夹瓣枢转连接且连杆三的另一端部与座体腔壁枢转连接,把手转动过程牵引连杆一移动,同步驱使活动夹瓣摆动。
本方案中改进传动机构的组成,三连杆的端部枢转连接于一点,处于上方位置的连杆一端部与上方的把手枢转连接,在把手转动过程中,连杆一的位置变动,同步使三连杆共同的枢转连接点移动,连杆二同步牵引活动夹瓣移动,活动夹瓣的端部与座体枢转连接,在连杆二的牵引下活动夹瓣朝向或远离固定夹瓣,相配合形成夹持或松开的动作,在连杆三的牵引下有助提高传动的稳定性,该套方案的结构简化,易安装且操作简单。
针对把手、各连杆及活动夹瓣的转动面而言,如同处水平面或纵向面,优选,所述把手、连杆一、连杆二、连杆三及活动夹瓣均在纵向上转动,上下扳动方便操作。
进一步,所述连杆二、连杆三处于连杆一的两侧,传动的稳定性好,方便布局组装。
对于连杆一的枢转连接位置及把手的枢转连接位置而言,可选择连杆一的枢转连接位置位于把手的尾端与把手的枢转连接位置之间,或者把手的枢转连接位置位于把手尾端与连杆一枢转连接位置之间,根据需求选择,优选:所述把手临近首端的位置与座体枢转连接且在其首端处与连杆一的端部枢转连接,所述活动夹瓣的顶端与座体腔壁枢转连接且活动夹瓣中间位置与连杆二的端部枢转连接,上述结构组成方便布局及安装。
为提高夹持的稳定性,可选择在把手上增加锁定机构以在夹持状态下与座体锁定,如下:
其一方案:所述把手上设置第一锁定机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挂钩一、压柄一,所述压柄一、挂钩一均枢转连接在把手的底部处,所述把手与挂钩一之间设置用于复位的弹性件一,所述压柄一与挂钩一连接,在把手转动至活动夹瓣与固定夹瓣处于夹持动作时,在弹性件一的推动下使挂钩一与座体上设置的槽孔一勾连以限制把手回转,压柄一转动同步使挂钩一的钩端与槽孔一脱离。
增加第一锁定机构,在转动把手至活动夹瓣与固定夹瓣形成对球头等的夹持时,施力压柄以驱使挂钩与座体上槽孔勾连以避免把手回转,提高夹持的稳定性。
对于挂钩一的位置而言,如水平安置、纵向安置等,优选:所述座体的顶部枢转连接把手,所述把手下方的座体腔壁上设置与挂钩配合的槽孔一,所述挂钩一的开口朝向边侧且以钩臂与把手枢转连接,在把手转动至活动夹瓣与固定夹瓣处于夹持动作的过程中,挂钩一底端的弧面与槽孔一所处座体腔壁的顶部抵接,在弧面作用下使挂钩一转动并以槽孔一所处腔壁施压挂钩一,同步使弹性件一压缩,挂钩一移动至槽孔一位置时压缩态的弹性件一推动挂钩一与所述槽孔一勾连,所述压柄一的中间位置与把手的底面枢转连接,所述压柄一、挂钩一均在纵向面转动,在钩臂朝向压柄一的面上设置凸块一,所述凸块一处于压柄一首端的移动路径上。
座体顶部安装把手,把手底面安装挂钩方便布局,弹性件的安装方便在把手转动过程中使挂钩自动与槽孔勾连,挂钩开口朝向方便挂钩与槽孔勾连限制回转,挂钩通过钩臂上凸块与压柄配合,方便布局及组装成型。
对于凸块一处于压柄一首端移动路径的设置而言,如凸块一与压柄一直连,优选如:所述压柄一的首端处设置插槽,所述凸块一的端部位于插槽内,所述插槽内预留供凸块一活动的空间,稳定性好。
或者二者相独立,如凸块一位于压柄一首端转动路径上,当压柄一转动时以首端抵接凸块一并推动其移动,进而使挂钩一转动。
其二方案:所述把手上设置第一锁定机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压柄二、挂钩二,所述压柄二在纵向上弹性伸缩式设置在把手的顶部处,所述挂钩二枢转连接在把手的底部处且挂钩二与把手之间设置用于复位的弹性件二,所述挂钩二位于压柄二的移动路径上,在把手转动至活动夹瓣与固定夹瓣处于夹持动作时,在弹性件二的推动下使挂钩二与座体上设置的槽孔二勾连以锁定把手限制回转,施力压柄二推动挂钩二使其与槽孔二脱离以解锁把手。
对于把手、挂钩二等的具体安装而言,优选:所述座体的顶部枢转连接把手,所述把手下方的座体腔壁上设置与挂钩配合的槽孔二,所述挂钩二的开口朝向边侧且以钩臂与把手枢转连接,在把手转动至活动夹瓣与固定夹瓣处于夹持动作的过程中,挂钩二底端的弧面与槽孔二所处座体腔壁的顶部抵接,在弧面作用下使挂钩二转动并以槽孔二所处腔壁施压挂钩二,同步使弹性件二压缩,挂钩二移动至槽孔二位置时压缩态的弹性件二推动挂钩二与所述槽孔二勾连,所述挂钩二在纵向面转动,在钩臂上设置凸块二,所述凸块二处于压柄二的移动路径上,在把手转动过程中使挂钩二与座体上槽孔二勾连,需解锁时,如下压压柄二使压柄二推动挂钩二中的凸块二,进而使挂钩二与槽孔二脱离。
对于凸块二处于压柄二移动路径的设置而言,如直连或相独立的方式,优选相独立的方式,如预定凸块二的位置,在挂钩二与槽孔二勾连时,凸块二的端部处于压柄二的下移移动路径上,按压压柄二推动凸块二移动即可实现挂钩二与槽孔二的脱离。
对于连杆三的另一端与座体的枢转连接而言,如固定于一点,围绕该点转动,或者在座体上成型腰孔,使连杆三即可相对座体滑动同步可使连杆三相对座体转动,优选:所述连杆三的尾端处设置枢轴且枢轴的端部位于座体的腔壁上成型的腰孔内。通过枢轴使连杆三与座体枢转连接,腰孔的存在可使连杆三同步相对座体滑动,该方式下方便连杆二与连杆一尺寸及位置的选择。
进一步,所述座体上设置第二锁定机构,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顶柱,所述连杆三尾端对应的座体位置伸缩式连接顶柱,所述腰孔的延伸方向与顶柱的移动方向一致,在把手转动至活动夹瓣与固定夹瓣处于夹持动作时,所述连杆三、连杆二位于顶柱与活动夹瓣之间,移动顶柱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连杆三以限制连杆三的动作。
本方案中增加第二锁定机构,该第二锁定机构可独立于第一锁定机构使用,其通过限制连杆三的移动,进而影响连杆二的位置,同步使活动夹瓣的位置变化,可根据所夹持球头的尺寸进行调整,面接触的方式同步限制连杆三的转动,通过顶柱实现对活动夹瓣的灵活锁定方便适应多尺寸类型的球头。
对于顶柱的伸缩方式而言,如过盈配合,通过摩擦力使顶柱停留在不同的位置,或者增加外设的锁定机构,如卡扣等使顶柱在预定的位置停留,优选:所述顶柱螺纹连接在座体上,螺纹连接顶柱停留在所需位置,使用更灵活方便。
本申请第二方面公开车载尾架,包括上述的夹紧机构。
如将夹紧机构中座体安装在尾架架体的首端横梁或梁架处等,此为常见的安装位置,当然也可根据需求安装在其他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简化夹紧机构的结构且方便操作,适合在车载尾架等机构上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中本车载尾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夹紧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去掉座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挂钩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架体;2、夹紧机构;201、座体;202、固定夹瓣;203、活动夹瓣;204、把手;205、连杆一;206、连杆二;207、连杆三;208、枢轴二;209、枢轴一;210、枢轴三;211、挂钩一;212、压柄一;213、枢轴四;214、枢轴八;215、枢轴五;216、枢轴六;217、顶柱;218、腰孔;219、枢轴七;220、压柄二;221、挂钩二;222、弹性件一;223、弹性件二;224、螺套;2011、槽孔一;2012、入口;2013、槽孔二;2110、钩臂;2111、凸块一;2112、钩端;2113、固定块;2114、开口;2121、插槽;2211、凸块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车载尾架包括架体1及在架体1首端横梁处安装的夹紧机构2,架体1可采用常见自行车拖架构型。
对于夹紧机构2而言,如图2、图3、图5所示,夹紧机构2包括座体201、把手204和传动机构,座体201采用矩形槽体状形状且其相对两侧与架体1的横梁对接固定,把手204在其临近首端的位置通过枢轴五215枢转连接在座体201顶部开口处,把手204在纵向面上下转动。
在座体201的腔体的内端部位置相对安装有固定夹瓣202和活动夹瓣203,固定夹瓣202与座体201的腔壁固定为一体,活动夹瓣203的顶端通过枢轴七219枢转连接在座体201的腔体内,活动夹瓣203在纵向面转动,在固定夹瓣202与活动夹瓣203之间的座体201腔壁成型有开口以形成为用于球头装配的入口2012,入口2012位于座体201的腔壁的下表面,固定夹瓣202和活动夹瓣203相对面的对应位置成型为弧形槽,以方便夹持球头。
把手204与活动夹瓣203之间经传动机构相连以驱使活动夹瓣203与固定夹瓣202进行配合,如执行夹持、松开等动作。活动夹瓣203位于传动机构与固定夹瓣202之间,传动机构包括连杆一205、连杆二206和连杆三207,连杆一205、连杆二206和连杆三207的端部通过枢轴一209枢转连接于一点,位于该枢转连接点上方的连杆一205的另一端部与其上方的把手204的首端通过枢轴三210枢转连接。连杆二206和连杆三207分别位于连杆一205的两侧,如图3、图4所示,处于右侧的连杆二206的另一端部与活动夹瓣203中间位置通过枢轴六216枢转连接,处于左侧的连杆三207的另一端部与座体201的腔壁通过枢轴二208形成枢转连接,连杆一205、连杆二206和连杆三207均在纵向面转动,优选枢轴一209、枢轴六216、枢轴二208、枢轴一209、枢轴三210、枢轴五215相平行,有助提高运转的稳定性,上下转动把手204,同步牵引连杆一205移动,同步驱使活动夹瓣203相对固定夹瓣202摆动,摆动过程中与固定夹瓣202形成夹持、松开等动作。
对于连杆三207的尾端与座体201的枢转连接而言,可选择固定于一点,围绕该点转动,或者在座体201上成型腰孔218,使连杆三207既可相对座体201滑动、同步也可使连杆三207相对座体201转动,如连杆三207的尾端处固定有枢轴二208且枢轴二208的另一端部位于座体201的腔壁上成型的腰孔218内。通过枢轴二208使连杆三207与座体201枢转连接,腰孔218的存在可使连杆三207同步相对座体201滑动,方便连杆二206与连杆一205尺寸及位置的选择。
为提高夹持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增加第一锁定机构,以在夹持状态下使把手204与座体201锁定,如下:如图3、图4、图5所示,把手204上安装第一锁定机构,第一锁定机构包括挂钩一211和压柄一212,压柄一212与挂钩一211均枢转连接在把手204的底部处,其中把手204的底部对应成型有槽腔,槽腔内枢转连接挂钩一211,具体而言,挂钩一211包括钩臂2110和钩端2112,其中挂钩一211的钩端开口2114朝向边侧,在把手204下方、挂钩一211的钩端开口2114朝向的座体201的腔壁处成型有槽孔一2011,挂钩一211的钩臂2110与把手204转动中心点后方的位置通过枢轴八214形成枢转连接,与钩端开口2114同处一侧的钩臂2110面上成型有凸块一2111,凸块一2111位于钩端开口2114及钩臂2110转动中心点之间,槽孔一2011所处的座体201的腔壁上对应成型有供凸块一2111移动的缺口。与凸块一2111所处位置相对的钩臂2110另一侧处成型有固定块2113,弹性件一222可选用弹簧,弹簧端部套在固定块2113上且另一端部与把手204的槽腔壁固定,通过弹簧复位挂钩一211。
如图4、图5所示,凸块一2111朝向的把手204底部位置安装有压柄一212,压柄一212在纵向面转动,压柄一212的中间位置通过枢轴四213与把手204的底部对应位置枢转连接,压柄一212在纵向面转动。对于凸块一2111处于压柄一212端部的移动路径的结构而言,如图3、图4所示,压柄一212与凸块一2111采用插接方式对接,在压柄一212的首端位置成型有插槽2121,凸块一2111的端部插入插槽2121内,注意本实施例中通过扳动压柄一212的尾端进而使首端上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凸块一2111在插槽2121内发生转动及相对滑动等动作,需在插槽2121内预留供凸块一2111活动的空间。
在把手204转动至活动夹瓣203与固定夹瓣202处于夹持动作的过程中,挂钩一211的钩端2112的底部处成型的弧形面与槽孔一2011所处腔壁的顶端面抵接,挂钩一211转动使弹簧压缩,在把手继续向下转动,挂钩一211的钩端2112抵接槽孔所处的腔壁至移动至槽孔一2011处,在弹簧的作用下使钩端2112卡入槽孔一2011形成勾连,此时,把手204的向上回转受限,在图4所示状态下把手204的向下转动过程中,活动夹瓣203朝向固定夹瓣202摆动形成夹持动作,以对位于二者中间的球头等进行夹持。需解锁时,上扳压柄一212的尾端,对应使压柄一212的尾端向下移动,同步下压凸块一2111使挂钩一211转动,使钩端2112与槽孔一2011脱离形成解锁,此时上扳把手204使活动夹瓣203远离固定夹瓣202摆动而形成松开动作。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采用如图6所示的第一锁定机构,第一锁定机构包括压柄二220和挂钩二221,挂钩二221与挂钩一211结构基本一致,同样包括钩臂2110、钩端2112、凸块二2211、固定块2113等结构,以及钩端2112底面弧形以与槽孔二2013所处腔壁配合等,在把手204槽腔内的安装方式同样与挂钩一211基本一致,如在固定块2113与对应的把手204的腔壁之间安装弹性件二223,或省去固定块2113直接将弹性件二223的端部与钩臂2110固定,弹性件二223可以选用弹簧,以钩臂2110通过枢轴八214与把手204枢转连接,在把手204下方处、挂钩二221的钩端开口2114朝向座体201的腔壁上成型有槽孔二2013,挂钩二221的钩端开口2114朝向边侧以与槽孔二2013配合。
本实施例中压柄二220在纵向上弹性伸缩式安装在把手204的顶部处,对于弹性伸缩而言,常见即在柱体状压柄二220上套弹簧,该弹簧底端与把手204顶部纵向成型槽腔的腔壁相连,下压压柄二220使弹簧压缩,在撤去外力后压柄二220上移复位,挂钩二221中凸块二2211延伸至压柄二220底端的下方,在压柄二220下移过程中推动凸块二2211移动。
在把手204转动至活动夹瓣203与固定夹瓣202处于夹持动作的过程中,挂钩二221与挂钩一211的动作基本一致,如以挂钩二221的钩端底部的弧面与槽孔二2013所处座体201的腔壁的顶端面抵接,在弧面作用下使挂钩二221转动,弹簧压缩,并在把手204继续向下转动过程中以挂钩二221沿槽孔二2013所处腔壁下移,同步使弹性件二223保持压缩,挂钩二221移动至槽孔二2013位置时压缩态的弹性件二223推动挂钩二221与槽孔二2013勾连。需解锁时,下压压柄二220使压柄二220的底端抵接并推动凸块二2211移动,继而使挂钩二221在纵向面转动,使挂钩二221与设置于座体201上的槽孔二2013脱离勾连,此时上扳把手204即可。
使用时,可单一选择上述任一种第一锁定机构,同时也可同时应用两种第一锁定机构于同一把手204上,挂钩一211与挂钩二221间隔地并列安装即可,压柄一212与压柄二220的安装位置并不造成影响,可双重锁定防护。
此外,为适应更多尺寸的球头夹持,还可在座体201上增加第二锁定机构,第二锁定机构可独立于第一锁定机构使用,或如图3、图4所示第一锁定机构与第二锁定机构安装在同一夹紧机构2上。
如图3、图4所示,第二锁定机构的应用建立在连杆三207尾端与座体201滑动键连的基础上,即连杆三207的尾端处固定有枢轴二208且枢轴二208的一端部位于座体201腔壁上成型的腰孔218内。通过枢轴二208使连杆三207与座体201枢转连接,腰孔218的存在可使连杆三207同步相对座体201滑动。
本实施例中第二锁定机构包括顶柱217,连杆三207尾端对应的座体201位置处伸缩式连接顶柱217,如在槽孔一2011所处的座体201腔壁上成型有通孔,通孔处安装有螺套224,顶柱217选用螺栓,螺栓与螺套224螺纹啮合,腰孔218的延伸方向与顶柱217的移动方向一致,在把手204转动至活动夹瓣203与固定夹瓣202处于夹持动作时,连杆三207、连杆二206位于顶柱217与活动夹瓣203之间,顶柱217与连杆二206尾端相对的面为平面,拧动顶柱217前移,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连杆三207的尾端,该方式下连杆三207的转动及沿腰孔218的后移受限,活动夹瓣203与固定夹瓣202的夹持动作锁定。根据所需夹持球头的大小,前后移动顶柱217限制连杆三207的动作即可。解锁时同样前移或后移顶柱217即可。
如图3、图4所示,第一锁定机构与第二锁定机构共用时,对于预定尺寸的球头,可通过第一锁定机构锁定把手204,进而固定夹持动作,在球头的尺寸超出预定尺寸时,可直接以第二锁定机构进行夹持动作的锁定。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夹紧机构,包括座体、把手和传动机构,所述把手枢转连接在所述座体上,所述座体的腔体内设置有固定夹瓣和活动夹瓣,所述固定夹瓣与所述活动夹瓣之间的所述座体的腔壁设置有开口,所述把手与所述活动夹瓣之间经传动机构相连以驱使所述活动夹瓣与所述固定夹瓣进行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夹瓣位于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固定夹瓣之间,所述活动夹瓣的一端部与所述座体的腔壁枢转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连杆一、连杆二和连杆三,所述连杆一、所述连杆二和所述连杆三的一端部枢转连接于一点且在该枢转连接点上方的所述连杆一的另一端部与设于其上方的所述把手枢转连接,所述连杆二的另一端部与所述活动夹瓣枢转连接且所述连杆三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座体腔壁枢转连接,所述把手转动过程牵引所述连杆一移动,同步驱使所述活动夹瓣摆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所述连杆一、所述连杆二、所述连杆三及所述活动夹瓣均在纵向面上转动;
或,所述连杆二与所述连杆三处于所述连杆一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在临近首端的位置与所述座体枢转连接且在其首端处与所述连杆一的所述另一端部枢转连接,所述活动夹瓣的顶端与所述座体的腔壁枢转连接且所述活动夹瓣中间位置与所述连杆二的所述另一端部枢转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上设置有第一锁定机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挂钩一和压柄一,所述压柄一与所述挂钩一均枢转连接在所述把手的底部处,所述把手与所述挂钩一之间设置有用于复位的弹性件一,所述压柄一与所述挂钩一连接,在把手转动至所述活动夹瓣与所述固定夹瓣处于夹持动作时,在所述弹性件一的推动下使所述挂钩一与所述座体上设置的槽孔一勾连以限制所述把手回转,所述压柄一转动同步使所述挂钩一的钩端与所述槽孔一脱离;
或,所述把手上设置有第一锁定机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压柄二和挂钩二,所述压柄二在纵向上弹性伸缩式设置在所述把手的顶部处,所述挂钩二枢转连接在所述把手的底部处且所述挂钩二与所述把手之间设置有用于复位的弹性件二,所述挂钩二位于所述压柄二的移动路径上,在所述把手转动至所述活动夹瓣与所述固定夹瓣处于夹持动作时,在所述弹性件二的推动下使所述挂钩二与所述座体上设置的槽孔二勾连以锁定所述把手限制回转,施力于所述压柄二推动所述挂钩二使其与所述槽孔二脱离以解锁所述把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的顶部枢转连接所述把手,所述把手下方的所述座体的腔壁上设置与所述挂钩配合的槽孔一,所述挂钩一的开口朝向边侧且以钩臂与所述把手枢转连接,在所述把手转动至所述活动夹瓣与所述固定夹瓣处于夹持动作的过程中,所述挂钩一的底端处的弧面与所述槽孔一所处的所述座体的腔壁的顶部抵接,在所述弧面作用下使所述挂钩一转动并以所述槽孔一所处的腔壁施压挂钩一,同步使所述弹性件一压缩,所述挂钩一移动至所述槽孔一的位置时处于压缩态的所述弹性件一推动所述挂钩一与所述槽孔一勾连,所述压柄一的中间位置与所述把手的底面枢转连接,所述压柄一与所述挂钩一均在纵向面转动,在所述钩臂朝向所述压柄一的面上设置有凸块一,所述凸块一处于所述压柄一的首端的移动路径上;
或,所述座体的顶部枢转连接所述把手,所述把手下方的所述座体腔壁上设置与所述挂钩配合的槽孔二,所述挂钩二的开口朝向边侧且以所述钩臂与所述把手枢转连接,在所述把手转动至所述活动夹瓣与所述固定夹瓣处于夹持动作的过程中,所述挂钩二的底端的弧面与所述槽孔二所处的所述座体的腔壁的顶部抵接,在所述弧面作用下使所述挂钩二转动并以所述槽孔二所处的腔壁施压于所述挂钩二,同步使所述弹性件二压缩,所述挂钩二移动至所述槽孔二的位置时处于压缩态的所述弹性件二推动所述挂钩二与所述槽孔二勾连,所述挂钩二在纵向面转动,在所述钩臂上设置凸块二,所述凸块二处于所述压柄二的移动路径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柄一的首端处设置有插槽,所述凸块一的端部位于所述插槽内,所述插槽内预留供所述凸块一活动的空间。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三的尾端处设置有枢轴,所述枢轴的端部位于所述座体的腔壁上成型的腰孔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上设置有第二锁定机构,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顶柱,所述连杆三的尾端对应的所述座体上伸缩式连接有顶柱,在所述把手转动至所述活动夹瓣与所述固定夹瓣处于夹持动作时,所述连杆三、所述连杆二位于所述顶柱与所述活动夹瓣之间,移动所述顶柱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所述连杆三以限制所述连杆三的动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柱螺纹连接在所述座体上。
10.车载尾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夹紧机构。
CN202322227907.9U 2023-08-17 2023-08-17 夹紧机构及车载尾架 Active CN220662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27907.9U CN220662413U (zh) 2023-08-17 2023-08-17 夹紧机构及车载尾架
NL2035816A NL2035816A (en) 2023-08-17 2023-09-18 Clamping mechanism and vehicle-mounted tail rack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27907.9U CN220662413U (zh) 2023-08-17 2023-08-17 夹紧机构及车载尾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62413U true CN220662413U (zh) 2024-03-26

Family

ID=88205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27907.9U Active CN220662413U (zh) 2023-08-17 2023-08-17 夹紧机构及车载尾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62413U (zh)
NL (1) NL2035816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NL2035816A (en) 2023-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8376B (zh) 可延伸行李架
KR200490701Y1 (ko) 연결장치를 구비하는 유아 카시트
CN108155602B (zh) 一种绝缘穿刺线夹夹持装置和快速安装工具
EP1170178A2 (en) Rack applicable to the tow hook of a car and the like
CN220662413U (zh) 夹紧机构及车载尾架
CN104290666B (zh) 后备箱防护杆锁止机构
CN213849258U (zh) 具有快装式桌脚的桌架
CN215015419U (zh) 扶手
CN204037457U (zh) 后备箱防护杆锁止机构
CN210027049U (zh) 一种无缝仪表板总成
CN113331624A (zh) 一种多功能扶手
CN212738297U (zh) 一种加强型轮罩总成
CN215762567U (zh) 一种液压缸支承
CN216570703U (zh) 一种产床中空刹车机构
JPH03130336U (zh)
CN220924407U (zh) 一种无手柄折叠器自锁结构
CN117117638B (zh) 开关柜防护板用锁紧装置
CN216915665U (zh) 一种房车的物品固定套件
CN215410537U (zh) 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用高硬度的紧固件
CN202299652U (zh) 一种门锁中斜舌换向装置
CN220248571U (zh) 锁定装置及医疗推车
CN216055459U (zh) 一种引水隧洞检查装置
CN211869203U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连接结构
CN115162853B (zh) 一种辅助锁
CN212578414U (zh) 一种锁紧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