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55386U - 泡茶容器 - Google Patents

泡茶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55386U
CN220655386U CN202321489122.2U CN202321489122U CN220655386U CN 220655386 U CN220655386 U CN 220655386U CN 202321489122 U CN202321489122 U CN 202321489122U CN 220655386 U CN220655386 U CN 2206553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water
lifting mechanism
container body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8912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子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48912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553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55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553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泡茶容器,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该泡茶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和提升机构,提升机构位于容器本体的上部,并与茶容纳装置连接;容器本体内盛装的茶水与一串联电阻连接于控制电路中,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茶水所在电路的分压;控制模块与检测模块电连接,用于在茶水的分压降至预设值时,控制提升机构动作,从而使提升机构将茶容纳装置提升至水面以上的位置。当茶水的分压降至该预设值时,说明该类茶达到了其所对应的适宜浓度,提升机构将茶容纳装置提升至水面以上的位置,防止茶水过浓或过淡,保证了茶的口感,即使没有泡茶经验的人也能使用该泡茶容器喝到浓度适宜的茶水。

Description

泡茶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泡茶容器。
背景技术
现在喝茶的人越来越多。喝茶提神醒脑,受到很多学生党和上班族的喜爱。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在泡茶时,完全依赖泡茶者掌握茶的浓度,对于没有研究过如何泡茶的人来说,很容易掌握不好一定水量中放多少茶叶。泡茶容器(如茶杯、茶壶等)中放的茶叶少了,茶会特别清,寡淡无味;而泡茶容器中放茶叶多了,茶又会特别的浓,非常不好喝而且伤害身体。茶叶品种多样,不同种类的茶叶适合的浓度不同,且第一泡和第二泡的浓度和口感也不一样。
因此,对于没有泡茶经验的人来说,很难在泡茶时掌握茶叶所适宜的浓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泡茶容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没有泡茶经验的人在泡茶时难以掌握茶的浓度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泡茶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和提升机构,其中:
所述提升机构位于所述容器本体的上部,并与茶容纳装置连接;
所述容器本体内盛装的茶水与串联电阻连接于控制电路中,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茶水所在电路的分压;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检测模块电连接,用于在茶水的分压降至预设值时,控制所述提升机构动作,从使所述提升机构将所述茶容纳装置提升至水面以上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容器本体包括外层壁和内层壁,所述外层壁和所述内层壁之间间隔设置,并形成有容纳间隙,所述容纳间隙用于容纳所述控制电路的除茶水以外的至少部分。
优选的,所述内层壁上存在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穿孔,所述穿孔内填补有导电部,所述导电部与茶水接触时,所述茶水的电阻与所述串联电阻串联于所述控制电路中。
优选的,所述泡茶容器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容器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容器本体、所述盖体的相互接触部分均由导电材料制造,所述盖体与所述容器本体连接到位时,所述容器本体的内部与所述盖体的内部电连接;所述容器本体的外壁和所述盖体的外壁均由绝缘材料制造。
优选的,所述盖体内设置有空腔体,所述提升机构位于所述空腔体内;所述提升机构通过牵引部与所述茶容纳装置连接,所述空腔体的底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允许所述牵引部穿过。
优选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电磁铁和具有支点的杠杆,其中:
所述电磁铁固定设置,所述杠杆的靠近所述电磁铁的一端为吸附端,所述吸附端上设置有磁力部,所述杠杆的另一端为牵引端,所述牵引端与所述茶容纳装置连接,且所述吸附端到支点的距离小于所述牵引端到支点的距离;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茶水的分压降至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电磁铁处于通电状态,且所述电磁铁与所述磁力部相吸附,从而驱动所述杠杆的另一端将所述茶容纳装置提升。
优选的,所述容器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用户界面,所述用户界面包括输入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输入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输入模块用于选择不同种类茶所对应分压的预设值,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当前茶的种类。
优选的,所述泡茶容器为保温容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泡茶容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容器本体内盛装的茶水与一串联电阻串联于控制电路中,茶水分压的预设值为该类茶处于适宜浓度时分压值,当茶水的分压降至该预设值时,说明该类茶的浓度达到了其所对应的适宜浓度,此时提升机构将茶容纳装置提升至水面以上的位置,不再泡茶,防止茶水过浓或过淡,保证了茶的口感,即使没有泡茶经验的人也能使用该泡茶容器喝到浓度适宜的茶水。
上述茶浓度控制方法,选择了茶水电阻的分压作为茶水浓度的可测指标,能够根据茶水电阻的分压,随时监测茶水的浓度,当茶水的分压降至预设值时,说明该类茶的浓度达到了其所对应的适宜浓度,提升机构将茶容纳装置提升至水面以上的位置,从而控制茶水浓度在适宜的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容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盖体的侧视图;
图4是图3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提升机构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是茶水所在直流电压源控制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图7是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图8是茶水浓度和茶水电阻分压的关系图。
图中1、容器本体;11、内层壁;12、外层壁;101、容纳间隙;102、穿孔;2、盖体;21、空腔体;201、通孔;3、电磁铁;41、支点;42、吸附端;43、牵引端;5、牵引部;6、用户界面;7、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泡茶容器,防止茶水过浓或过淡,保证了茶的口感,即使没有泡茶经验的人也能使用该泡茶容器喝到浓度适宜的茶水。
下面结合图1-图8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泡茶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和提升机构,其中:提升机构位于容器本体1的上部,并与茶容纳装置连接;容器本体1内盛装的茶水与一串联电阻串联于控制电路中(参见图6和图7,图7中的R9A),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茶水所在电路的分压;控制模块与检测模块电连接,用于在茶水的分压降至预设值时,控制提升机构动作,从而使提升机构将茶容纳装置提升至水面以上的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泡茶容器,容器本体1内盛装的茶水与串联电阻串联于控制电路中,茶水分压的预设值为该类茶处于适宜浓度时分压值,当茶水的分压降至该预设值时,说明该类茶的浓度达到了其所对应的适宜浓度,此时提升机构将茶容纳装置提升至水面以上的位置,不再泡茶,防止茶水过浓或过淡,保证了茶的口感,即使没有泡茶经验的人也能使用该泡茶容器喝到浓度适宜的茶水。
其中,容器本体1可以是茶杯、茶壶等形式。上述茶容纳装置可以为茶包、茶篮等等,在此对其结构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检测模块利用以下结构实现:利用茶水两端的导线将茶水的电阻接入回路中,参见图7所示,从而检测茶水两端的分压。控制模块的功能可以用预存有设定程序的单片机或电压比较器实现,或者本实施例中采用图7所示的555控制电路实现上述功能。具体的,本实施例中555控制电路的原理在下文详述。
本实施例的原理是:检测茶水的一个可测指标反应茶水浓度,在茶杯内部设控制电路,检测到该指标和茶水最佳浓度时候的该指标一致,则控制电路控制提升机构提起茶包(茶容纳装置),完成茶水浓度的控制。
茶水浓度的可测指标如:茶水pH值、茶水透光率、茶水电阻等。在选择可测指标反应茶水浓度时发现,茶水透光率很难低成本测量,茶水pH值和浓度的关系并不稳定,且在100℃的高温(泡茶常用温度)下无法检测pH值。而茶水电阻和茶水浓度的关系很稳定,实验发现茶水电阻与茶水浓度成负相关,如图8所示,且茶水电阻测量容易,且可以动态显示。本实施例中选择茶水电阻的分压作为测量指标反应茶水浓度。
容器本体1内盛装的茶水的电阻与一串联电阻串联于控制电路中,参见图6和7所示,便于测量茶水的分压。
当茶水的分压降至该预设值时,说明该类茶达到了其所对应的适宜浓度。上述“预设值”指的是该类茶在适宜浓度时,茶水电阻所分得的电压值。
在设置上述预设值时,具有泡茶经验的泡茶师将茶叶泡在该泡茶容器中,在茶水处于适宜浓度时,参见图7,将标准电阻由小到大进行调整。当555标准电路的输出刚刚为高电平时,停止调整,该标准电阻此时的分压值即为预设值。参见图7所示,上述电压的预设值对应的是模拟开关连接的标准电阻(图7中的R3)的阻值,当茶水的电阻小于等于上述标准电阻(图7中的R3)的阻值时,说明此时茶水的分压降至预设值,控制模块控制提升机构动作。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参见图1所示,容器本体1包括外层壁12和内层壁11,外层壁12和内层壁11之间间隔设置,并形成有容纳间隙101,容纳间隙101用于容纳控制电路的除茶水以外的至少部分。上述控制电路位于容纳间隙101中,便于设置控制电路。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参见图1所示,内层壁11上存在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穿孔102,穿孔102内填补有导电部,导电部与茶水接触时,茶水与串联电阻电连接于控制电路中。上述导线部可以为导线,导线将穿孔102填满,从而将茶水与串联电阻电连接于控制电路中,同时防止茶水进入容纳间隙101中。两个穿孔102内导线之间的电阻,即为茶水的电阻。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参见图2-图4所示,泡茶容器还包括盖体2,盖体2与容器本体1可拆卸连接;容器本体1、盖体2的相互接触部分均由导电材料制造,盖体2与容器本体1连接到位时,容器本体1的内部与盖体2的内部电连接;容器本体1的外壁和盖体2的外壁均由绝缘材料制造。上述容器本体1与盖体2螺纹连接,便于拆装。容器本体1内部和盖体2内部可由电导率高的金属制造,便于盖体2和容器本体1构成回路。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参见图3和图4所示,盖体2内设置有空腔体21,提升机构位于空腔体21内;提升机构通过牵引部5与茶容纳装置连接,空腔体21的底壁上设置有通孔201,通孔201允许牵引部5穿过。牵引部可以为拉线。上述盖体2的结构便于容纳提升机构,提升机构位于容器本体1外,不影响泡茶。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升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4所示,提升机构包括电磁铁3和具有支点41的杠杆,其中:电磁铁3固定设置,杠杆的靠近电磁铁3的一端为吸附端42,吸附端42上设置有磁力部44(磁力部可以为金属块等),杠杆的另一端为牵引端43,牵引端43与茶容纳装置连接,且吸附端42到支点41的距离小于牵引端43到支点41的距离;控制模块用于在茶水的分压降至预设值时,控制电磁铁3处于通电状态,且电磁铁3与磁力部44相吸附,从而驱动杠杆的另一端(牵引端43)将茶容纳装置提升。
开始泡茶时,茶浓度较低,茶水电阻较大,茶水分压高于预设值,此时电磁铁3不通电,无磁性。随着泡茶时间的延长,茶浓度越来越高,茶水电阻减小,当茶水的电阻减小至标准电阻时,即茶水分压降至预设值时,控制模块(包括本实施例中的555比较器)控制模块输出高电平,控制电磁铁3处于导电状态,电磁铁3具有磁性。参见图5所示,杠杆的吸附端42能够通过磁力部44与电磁铁3吸附。电磁铁3与杠杆的吸附端42相吸附时,杠杆转动,牵引端43上升,牵引端43拉动牵引部5(如绳体或线体等)、茶容纳装置(茶包等)上升,使茶与水体分离,不再进行泡茶,茶水降至适宜的浓度。
上述吸附端42到支点41的距离小于牵引端43到支点41的距离,这样,吸附端42移动较短距离时,牵引端43能够移动较长的距离,便于使茶容纳装置(茶包)与茶水分离。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容器本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用户界面6,用户界面6包括输入模块和显示模块,输入模块、显示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输入模块用于选择不同种类茶所对应分压的预设值,参见图1,输入模块包括按键S1,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当前茶的种类。上述显示模块包括指示灯,指示灯旁印刷有茶的种类,用于通过输入模块输入茶所对应的种类,并通过对应灯亮确认茶的种类。用户在用户界面6设置茶叶种类,同茶叶种类对应不同的茶水分压的预设值,各茶叶种类的预设值在控制模块被事先设置。
由于不同种类的茶(如绿茶、红茶等)对应的适宜浓度不同,因此,对不同种类的茶设定不同的分压预设值,用户选择茶的种类,显示模块便于用户确认茶的种类,该泡茶容器能够根据不同种类的茶叶,泡出适宜浓度的茶水,提高适用范围。
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原理进行说明:参见图6所示,图6是茶水所在控制电路的原理示意图;容器本体1内盛装的茶水的电阻与一串联电阻串联于控制电路中,由于随着泡茶时间的延长,茶水浓度逐渐升高,茶水电阻的阻值越来越小,通过检测茶水电阻分压和茶水最佳浓度时候的电阻一致(标准电阻分压小于等于茶水最佳浓度时候的电阻分压),则控制电路控制提升机构提起茶包(茶容纳装置),完成茶水浓度的控制。
参见图7,控制模块中包括标准电路部分,标准电路中的R3、R4、R5、R6、R7、R8电阻为标准电阻,分别为六种不同茶所对应的标准电阻。标注电阻在进行阻值选择时,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具有泡茶经验的泡茶师将茶叶泡在该泡茶容器中,在茶水处于适宜浓度时,测量该茶水所对应的电阻值,并将该电阻值定为标准电阻的大小。
图7中,555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电磁铁3。参见图7,六个指示灯7的旁边印上六大种茶的名称,用户按一下按键S1(输入模块),指示灯7就变换为下一个,电路也通过八选一模拟开关选出相应茶种类的标准电路(标准电路中接入不同的标准电阻,R3、R4、R5、R6、R7、R8中的其中之一)。换言之,用户按动按键S1,对应不同的指示灯7亮(表示对应茶的种类选择),同时,参见图7,该类茶所对应的标准电阻(R3、R4、R5、R6、R7、R8中的其中之一)接入标准电路中。六个标准电路通过茶种类相应的标准电阻分别输出不同的电压与茶水电阻,标准电阻、茶水电阻分得的电压一起输入555电路做出的比较器中进行电压比较。
初始时,茶水浓度较低,茶水电阻较大,茶水电阻大于对应的标准电阻,即茶水分压高于预设值(标准电压),此时555控制电路的输出为低电平,电磁铁3不通电,无磁性。随着泡茶时间的延长,茶浓度越来越高,茶水电阻减小,当茶水电阻减小至对应的标准电阻时,即茶水电阻的分压减小至标准电阻的分压时,则555控制电路输出高电平,即5V电压,电磁铁3处于通电状态,电磁铁3具有磁性,驱动电磁铁3拉起茶包(茶容纳装置),使茶叶与茶水分离,实现茶浓度的自动控制。
ADG408最好用4051八选一模拟开关代替(因为ADG408内阻较大,对电源Vcc的准确度要求较高)。
为保证预设值的准确,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泡茶容器为保温容器,能够减少温度变化对阻值的影响。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浓度控制方法,使用上述泡茶容器,控制方法包括:
将容器本体1内盛装的茶水与串联电阻串联于控制电路中,检测茶水所在电路的分压;当茶水的分压降至预设值时,控制提升机构动作,使提升机构将茶容纳装置提升至水面以上的位置。
上述茶浓度控制方法,选择了茶水电阻的分压作为茶水浓度的可测指标,能够根据茶水电阻的分压,随时监测茶水的浓度,当茶水的分压降至预设值时,说明该类茶达到了其所对应的适宜浓度,提升机构将茶容纳装置提升至水面以上的位置,从而控制茶水浓度在适宜的范围。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控制方法还包括:检测茶水所在电路的分压包括,根据茶的种类,对茶水的分压设置不同的预设值;当茶水的分压降至预设值时,控制提升机构动作,还包括,输入茶的种类,比较该茶水的分压与其所对应的预设值的大小,当茶水的分压降至其所对应的预设值时,控制提升机构动作。
根据不同种类的茶,设置不同的分压预设值,能够实现对茶水浓度的精准控制,使用灵活、方便。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浓度控制方法,在使用时:用户选择茶叶种类,选出相应的电路,实时输出适宜浓度茶水所对应的电压预设值,比较实际茶水电压与预设值的大小,若实际茶水电压小于预设值,则继续泡茶;若实际茶水电压降低至预设值,提升机构拉起茶容纳装置,使茶水分离,完成茶水的浓度控制。
本方法的原理在实施例一中已经进行了详述,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泡茶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和提升机构,其中:
所述提升机构位于所述容器本体的上部,并与茶容纳装置连接;
所述容器本体内盛装的茶水与一串联电阻连接于控制电路中,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茶水所在电路的分压;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检测模块电连接,用于在茶水的分压降至预设值时,控制所述提升机构动作,从而使所述提升机构将所述茶容纳装置提升至水面以上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包括外层壁和内层壁,所述外层壁和所述内层壁之间间隔设置,并形成有容纳间隙,所述容纳间隙用于容纳所述控制电路的除茶水以外的至少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泡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壁上存在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穿孔,所述穿孔内填补有导电部,所述导电部与茶水接触时,所述茶水的电阻与所述串联电阻串联于所述控制电路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泡茶容器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容器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容器本体、所述盖体的相互接触部分均由导电材料制造,所述盖体与所述容器本体连接到位时,所述容器本体的内部与所述盖体的内部电连接;所述容器本体的外壁和所述盖体的外壁均由绝缘材料制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泡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内设置有空腔体,所述提升机构位于所述空腔体内;所述提升机构通过牵引部与所述茶容纳装置连接,所述空腔体的底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允许所述牵引部穿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电磁铁和具有支点的杠杆,其中:
所述电磁铁固定设置,所述杠杆的靠近所述电磁铁的一端为吸附端,所述吸附端上设置有磁力部,所述杠杆的另一端为牵引端,所述牵引端与所述茶容纳装置连接,且所述吸附端到支点的距离小于所述牵引端到支点的距离;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茶水的分压降至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电磁铁处于通电状态,且所述电磁铁与所述磁力部相吸附,从而驱动所述杠杆的另一端将所述茶容纳装置提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用户界面,所述用户界面包括输入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输入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输入模块用于选择不同种类茶所对应分压的预设值,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当前茶的种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泡茶容器为保温容器。
CN202321489122.2U 2023-06-12 2023-06-12 泡茶容器 Active CN2206553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89122.2U CN220655386U (zh) 2023-06-12 2023-06-12 泡茶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89122.2U CN220655386U (zh) 2023-06-12 2023-06-12 泡茶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55386U true CN220655386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29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89122.2U Active CN220655386U (zh) 2023-06-12 2023-06-12 泡茶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553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1467B (zh) 饮料杯容量调节装置
CN101909494B (zh) 半自动沏茶器
CN110857881B (zh) 电子秤及其控制方法
CN201197623Y (zh) 一种可自动感知冲泡温度的奶泡机
CN220655386U (zh) 泡茶容器
US9808120B2 (en) Coffee container with freshness indicator
CN117017071A (zh) 泡茶容器及茶浓度控制方法
WO2000022411A9 (en) Food viscometer and method of use
CN107126088A (zh) 加热容器
CN107012667A (zh) 洗衣机和用于洗衣机的洗涤剂液位检测装置
US9704387B1 (en) Self-illuminating remote controller
WO2014021710A2 (en) Device for preparing a mixture in a container
JP5527808B2 (ja) 血液凝固時間測定装置
CN212723286U (zh) 一种软磁居里温度的检测装置
CN111831016A (zh) 一种水箱的水位检测装置、蒸箱以及蒸箱的控制方法
CN109250679A (zh) 一种自动倒酒装置
CN209102185U (zh) 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
CN211006061U (zh) 一种蒸汽衣物护理机
CN108451360A (zh) 养生壶
CN109247785A (zh) 一种可监测水温的塑料电子水杯
JP2005304521A (ja) 炊飯器
CN210922766U (zh) 一种电容式连续液位检测结构及其电热水壶
CN204600074U (zh) 一种智能水杯
CN215116310U (zh) 一种摆放试剂条的载物台
CN219613261U (zh) 具有提醒功能的饭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