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52165U -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单体以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单体以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52165U
CN220652165U CN202322300610.0U CN202322300610U CN220652165U CN 220652165 U CN220652165 U CN 220652165U CN 202322300610 U CN202322300610 U CN 202322300610U CN 220652165 U CN220652165 U CN 2206521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battery
pole
pole par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0061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波
陈凯
刘波
冯玉川
李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Qingtao New Energy S&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Qingtao New Energy S&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Qingtao New Energy S&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Qingtao New Energy S&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0061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521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521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521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储能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单体以及电池模组。电池盖板组件包括盖板、极柱和转接片,盖板上设置有第一穿设孔。极柱设置为分体式结构,包括第一极柱部和第二极柱部,第一极柱部设置有与第一穿设孔相贯通的第二穿设孔,第二极柱部穿设第一穿设孔和第二穿设孔并与第一极柱部相连接。转接片与第二极柱部相连接。该电池盖板组件能够有效提升极柱组件的结构强度,防止极柱组件在外部温度或压力作用下失效,造成电池报废。

Description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单体以及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单体以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进步,新能源发展日益迅猛,电池作为重要的储能装置,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安全性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
方壳电池作为一种能量密度高,且安全性高、密封性好的新能源电池,受到广泛关注。方壳电池一般包括电芯,容纳电芯的壳体,及与壳体密封连接的盖板,盖板上设置有极柱组件,用于实现电池内外部电流的导通。由于极柱组件部分设置在电池外部,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当外界处于高温或者高压环境时,极柱组件容易受到破坏,发生倾斜,破碎,甚至脱出盖板等情况,导致电池的密封性受到破坏,无法继续使用,进一步地,还可能造成电解液流出导致安全问题发生。
再则,虽方壳电池的生产工艺已日臻成熟,但仍存在以下的问题:
1、先将极柱与盖板进行连接,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实现极柱与盖板的密封连接,但在高温外压情况下,塑胶件的结构易受到破坏,结构强度降低,寿命受到影响,且容易发生扭转,造成塑胶件变形;
2、通过极柱,塑胶件,外接压块实现极柱与盖板的连接,但连接过程需要较大的压力,容易造成塑胶件的破碎,一方面,电池的密封性能无法保证,另一方面,易造成极柱与盖板接触,发生短路;
3、先将极柱固定连接于盖板,再对极柱和转接片进行焊接连接,极柱与转接片焊接时产生的焊渣很容易喷溅到盖板上,盖板组装到壳体时,焊渣将被引入到电池内部,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亟需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单体以及电池模组,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盖板组件,能够有效增强极柱组件的结构强度,防止极柱组件在外力或高温影响下发生变形,破碎,失效。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电池盖板组件,包括:
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一穿设孔;
极柱,所述极柱设置为分体式结构,包括第一极柱部和第二极柱部,所述第一极柱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穿设孔相贯通的第二穿设孔,所述第二极柱部穿设所述第一穿设孔和所述第二穿设孔并与所述第一极柱部相连接;
转接片,与所述第二极柱部相连接,所述转接片与所述第一极柱部分别位于所述盖板的两侧。
作为上述电池盖板组件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极柱部与所述盖板之间通过上塑胶相连接。
作为上述电池盖板组件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极柱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上塑胶对应成型有卡凸,所述卡凸与所述第一卡槽相卡接。
作为上述电池盖板组件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极柱部的外周面上还设置有凸缘,所述上塑胶对应成型有第二卡槽,所述凸缘与所述第二卡槽相卡接。
作为上述电池盖板组件的可选方案,所述凸缘的至少一侧面上凸设或凹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上塑胶相接触。
作为上述电池盖板组件的可选方案,所述盖板包括盖板本体和限位凸起,所述第一穿设孔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上,所述限位凸起环绕所述第一穿设孔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所述上塑胶卡接于所述限位凸起。
作为上述电池盖板组件的可选方案,所述限位凸起环绕所述第一穿设孔一周;或,
所述限位凸起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凸起环绕所述第一穿设孔间隔设置。
作为上述电池盖板组件的可选方案,所述限位凸起由与所述盖板相连的一端向另一端向所述第一穿设孔的方向倾斜。
作为上述电池盖板组件的可选方案,所述电池盖板组件还包括: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夹设于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极柱部、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二极柱部之间。
作为上述电池盖板组件的可选方案,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穿设孔内,且所述密封件向所述第一穿设孔两端的所述盖板的侧面延伸,延伸后的所述密封件贴合于所述盖板的两个侧面。
作为上述电池盖板组件的可选方案,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夹设于所述第一极柱部与所述盖板的第一端和夹设于所述第二极柱部和所述盖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夹设于所述转接片与所述盖板的第一端和夹设于所述第二极柱部和所述盖板的第二端。
作为上述电池盖板组件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密封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密封件的第二端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盖组件的装配方法,通过改变电池盖组件的装配顺序,避免极柱与转接片焊接时产生的焊渣喷溅到盖板上。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电池盖组件的装配方法,基于如上所述的电池盖组件,所述电池盖组件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所述第一极柱部和所述盖板进行连接;
S2、将所述第二极柱部与所述转接片连接为一体;
S3、将所述第二极柱部穿过所述第一穿设孔伸入所述第二穿设孔内,并对所述第二极柱部和所述第一极柱部进行连接。
作为上述电池盖组件的装配方法的可选方案,在所述第一穿设孔的周侧设置有环状沉台结构,用于放置所述第一极柱部。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S10:将所述第一极柱部放入沉台内,实现所述第一极柱部与所述盖板的初步配合。
作为上述电池盖组件的装配方法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极柱部和所述第一极柱部连接时,对所述第二极柱部进行轴向挤压,使所述第二极柱部在所述第二穿设孔内膨胀,以与所述第一极柱部铆合。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单体,提高了工作安全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电池单体,包括壳体和电芯,所述壳体设置有开口,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所述转接片与所述电芯电连接,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提高了工作安全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如上所述的电池单体,多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串联或并联相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盖板组件,通过将极柱设置为包括第一极柱部和第二极柱部的分体式结构,通过第一极柱部与上塑胶之间设置第一卡槽和卡凸配合形成多个卡接结构,以及上塑胶与盖板之间的限位凸起等限位结构,进一步加强极柱与上塑胶的连接强度,防止在外力作用下,上塑胶容易发生变形或破碎。另一方面,采用与盖板内外两个侧面均抵接的密封件结构,进一步加强电池单体的密封性能,有效防止上塑胶发生破碎时电池单体的密封性能急速劣化。同时,密封件也可缓冲外力对极柱的伤害。而且,通过在壳体外部进行注塑,极柱分体式配合安装的连接方式,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单一的注塑或组装遇到的注塑件易变形、破碎的问题。有效提升极柱组件的结构强度,防止极柱组件在外部温度或压力作用下失效,造成电池报废。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盖板组件的装配方法,先将第一极柱部安装于盖板上,再将第二极柱部与转接片连接为一体,最后将第二极柱部穿过第一穿设孔伸入第二穿设孔内,并对第二极柱部和第一极柱部进行连接。能够有效避免极柱与转接片焊接时产生的焊渣喷溅到盖板上,从而避免焊渣引入电池单体内部,提高了电池单体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单体和电池模组,通过采用上述的电池盖板组件,提高了工作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池单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池单体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池单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极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极柱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盖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池盖板组件的装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池单体的装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
1、盖板;11、盖板本体;111、第一穿设孔;112、凹槽;113、第二限位结构;12、限位凸起;
2、极柱;21、第一极柱部;211、第二穿设孔;212、第一卡槽;213、凸缘;2131、第一限位结构;22、第二极柱部;
3、转接片;
4、上塑胶;41、卡凸;
5、密封件;
6、下塑胶;
7、壳体;
8、电芯;81、极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包括壳体7、电芯8和电池盖板组件,壳体7一端设置有开口,电芯8通过开口放置入壳体7内,电池盖板组件盖设于开口以对壳体7进行封堵,通过极柱2实现壳体7内的电芯8与外部的电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盖板组件包括盖板1和极柱2,盖板1上设置有第一穿设孔111,极柱2穿过第一穿设孔111伸出至盖板1外,并与盖板1密封相连接。极柱2兼具导电、密封、抗冲击等作用,是电池单体的重要部件。
极柱2包括正极柱和负极柱,正极柱和负极柱的结构和固定方式基本相同,在此对正极柱和负极柱不做具体区分,统称为极柱2。
由于极柱组件部分设置在电池外部,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当外界处于高温或者高压环境时,极柱组件容易受到破坏,发生倾斜、破碎,甚至出现脱出盖板1等情况,导致电池单体的密封性受到破坏,无法继续使用,进一步地,还可能造成电解液流出导致安全问题发生。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极柱组件包括极柱2和上塑胶4。
为解决以上问题,如图2-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对极柱2结构进行改进。具体地,极柱2设置为分体式结构,包括第一极柱部21和第二极柱部22,第一极柱部21设置有与第一穿设孔111相贯通的第二穿设孔211,第二极柱部22穿设第一穿设孔111和第二穿设孔211并与第一极柱部21相连接。转接片3与第二极柱部22相连接,转接片3与第一极柱部21分别位于盖板1的两侧。优选地,第一极柱部21与盖板1密封且绝缘相连接。
通过将极柱2设置为包括第一极柱部21和第二极柱部22的分体式结构,在对电池盖板组件进行装配时,先分别将第一极柱部21连接于盖板1、将第二极柱部22焊接于转接片3,再将第二极柱部22穿过第一穿设孔111和第二穿设孔211连接于第一极柱部21。第二极柱部22与转接片3焊接过程中可远离盖板1,避免将焊渣喷溅到盖板1上,从而避免将焊渣引入到电池单体内部,提高了电池单体的安全性能。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第一极柱部21与盖板1之间通过上塑胶4相连接,上塑胶4优选通过注塑与第一极柱部21以及盖板1注塑成型为一体式结构。注塑时,盖板1和第一极柱部21作为嵌件与上塑胶4一体成型,使上塑胶4的加工更加便捷,且有利于上塑胶4与盖板1、上塑胶4与第一极柱部21连接紧密牢固,从而更好地保证上塑胶4对盖板1和第一极柱部21之间的良好的密封性和绝缘性。同时,上塑胶4还能够起到对第一极柱部21进行固定的作用,使极柱2能够保持稳定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1上在第一穿设孔111的周侧设置有沉台,沉台为环形结构,沉台处的内径限定为可以放入第一极柱部21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穿设孔111和第一极柱部21对应设置为圆形,第一极柱部21上的第二穿设孔211也设置为圆形,第二穿设孔211设置于第一极柱部21的中心。第二极柱部22设置为圆柱体,以插入第二穿设孔211内。
如图4-图6所示,为了使第一极柱部21与上塑胶4连接更为牢固,第一极柱部2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槽212,上塑胶4对应成型有卡凸41,卡凸41与第一卡槽212相卡接。通过卡凸41与第一卡槽212配合,对第一极柱部21的轴向移动进行限制,从而有利于防止上塑胶4与第一极柱部21相互脱离。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极柱部21的外周面上还设置有凸缘213,上塑胶4对应成型有第二卡槽,凸缘213与第二卡槽相卡接。通过设置凸缘213,提高了第一极柱部21与上塑胶4的接触面积,从而使上塑胶4与第一极柱部21的连接更为牢固。
如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极柱部21与上塑胶4的接触面积,凸缘213的至少一侧面上凸设或凹设有第一限位结构2131,第一限位结构2131与上塑胶4相接触。如图5所示,第一限位结构2131为设置于凸缘213下侧面的多个齿槽,多个齿槽周向布置围成一圈,上塑胶4注塑成型时,胶料流入齿槽内形成卡块,与齿槽相配合卡住,提高了第一极柱部21与上塑胶4的连接牢固性。当然,齿槽也可以设置于凸缘213的上侧面,或者在凸缘213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设置齿槽。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凸缘213的一侧或双侧设置凸起,凸起环绕凸缘213设置一周,凸起卡入上塑胶4,同样能够起到提高第一极柱部21与上塑胶4的接触面积,使上塑胶4与第一极柱部21的连接更为牢固的作用。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同时在第一极柱部21上设置凸缘和卡槽结构,可以进一步提升上塑胶4和极柱2组成的极柱组件的强度,使之能够承受更大的外力而不发生变形或破裂。
进一步地,结合图4和图7所示,所述盖板1包括盖板本体11和限位凸起12,第一穿设孔111设置于盖板本体11上,限位凸起12环绕第一穿设孔111设置于盖板本体11,上塑胶4卡接于限位凸起12,以使上塑胶4与盖板1连接更为牢固。
可选地,盖板本体11上环绕限位凸起12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113,第二限位结构113能够增大盖板本体11与上塑胶4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盖板本体11与上塑胶4的连接稳定性。具体地,第二限位结构113可以为设置于盖板本体11上多个微型孔或微型凸起,微型孔或微型凸起的设置均能够实现增大盖板本体11与上塑胶4的接触面积的目的。
可选地,限位凸起12由与盖板1相连的一端向另一端向第一穿设孔111的方向倾斜。使限位凸起12对上塑胶4提供朝向盖板1的抵压力,从而限制上塑胶4脱离盖板1,达到限制上塑胶4轴向移动的效果。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凸起12由与盖板本体11相连的一端向另一端呈S型,使上塑胶4与限位凸起12之间的接触面为阶梯面,进一步提高上塑胶4与限位凸起12之间的卡接牢固性。
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限位凸起12可设置为环绕第一穿设孔111一周,限位凸起12为环状。也可将限位凸起12设置为多个,多个限位凸起12环绕第一穿设孔111间隔设置,共同对上塑胶4提供卡接力。
当限位凸起12离散地设置有多个时,上塑胶4与盖板1、第一极柱部21一体注塑成型后,限位凸起12独立地插入上塑胶4内,提高了盖板本体11与上塑胶4连接的牢固性,有效防止上塑胶4相对盖板本体11转动,从而提高第一极柱部21的防转动性能,提高了极柱2工作的稳定性。
具体而言,限位凸起12可设置4-12个,4-12个限位凸起12沿穿设孔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本实施例中,对于限位凸起12具体的设置数量不做限制,根据穿设孔的尺寸、上塑胶4的结构等实际情况具体设置合适数量的限位凸起12。限位凸起12数量的设置需要能够保证上塑胶4不相对盖板1转动;另外,限位凸起12数量过多,意味着上塑胶4上需要设置的第一卡槽212增多,可能破坏上塑胶4的结构强度,因此,还需要上塑胶4能够保持足够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限位凸起12与盖板本体11相连的一端与第一穿设孔111之间保持预设距离,以使限位凸起12与盖板本体11之间形成限位空间,当上塑胶4与盖板1、第一极柱部21一体注塑成型时,上塑胶4在限位空间内成型,形成与限位凸起12相卡接的卡接块,有利于上塑胶4的注塑成型,同时提高上塑胶4与限位凸起12的卡接牢固性。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极柱部21位于盖板本体11的外侧面上方,上塑胶4注塑填充在第一极柱部21和盖板1之间,能够使第一极柱部21、上塑胶4以及盖板1之间的连接牢固性更强。
可选地,如图4所示,电池盖板组件还包括密封件5,密封件5夹设于盖板1与第一极柱部21、盖板1与第二极柱部22之间,以保证极柱2与盖板本体11之间的绝缘性和密封性。密封件5具体可采用密封圈。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密封件5设置于第一穿设孔111内,且密封件5向第一穿设孔111两端的盖板1的侧面延伸,延伸后的密封件5贴合于盖板1的两个侧面,也即是说密封件5的截面为工字型,包覆在第一穿设孔111的孔壁并贴合盖板本体11的内侧面和外侧面,能够起到较好的密封和绝缘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密封件5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包括夹设于第一极柱部21与盖板1的第一端和夹设于第二极柱部22和盖板1的第二端。第二密封件包括夹设于转接片3与盖板1的第一端和夹设于第二极柱部22和盖板1的第二端。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的第二端与第二密封件的第二端抵接。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盖板本体11环绕第一穿设孔111的部分的内侧设置有凹槽112,凹槽112的设置能够为电池单体内部腾出一部分空间,从而提高电池单体内部空间利用率,提高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
具体地,凹槽112可通过冲压的方式成型,加工较为便捷。
实施例二
现有技术中,在对电池单体进行装配时,先将极柱2固定连接于盖板1,再对极柱2和转接片3进行焊接连接,极柱2与转接片3焊接时产生的焊渣很容易喷溅到盖板1上,盖板1组装到壳体7时,焊渣将被引入到电池单体内部,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为解决以上问题,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盖板组件的装配方法,基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电池盖板组件,电池盖板组件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第一极柱部21安装于盖板1。
具体地,在对第一极柱部21安装于盖板1时,将密封件5夹设于第一极柱部21与盖板1之间,先对第一极柱部21、盖板1和密封件5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再通过注塑的方式在第一极柱部21、盖板1和密封件5连接处注塑出上塑胶4,从而实现将第一极柱部21固定连接于盖板1。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1上在第一穿设孔111的周侧设置有环状的沉台,沉台用于放置第一极柱部21。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S10:将第一极柱部21放入沉台内,实现第一极柱部21与盖板1的初步配合。
S2:将第二极柱部22与转接片3连接为一体。
具体地,第二极柱部22与转接片3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焊接时远离盖板1,从而防止焊渣喷溅到盖板1上。
S3:将第二极柱部22穿过第一穿设孔111伸入第二穿设孔211内,并对第二极柱部22和第一极柱部21进行连接。
具体地,第二极柱部22和第一极柱部21连接时,对第二极柱部22进行轴向挤压,使第二极柱部22在第二穿设孔211内膨胀,以与第一极柱部21铆合。
可选地,第二极柱部22和第一极柱部21铆合连接后,还可对第二极柱部22和第一极柱部21进行焊接,以使第二极柱部22和第一极柱部21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避免第二极柱部22和第一极柱部21相对转动或相对轴向移动,从而保证极柱2稳定工作。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和步骤S2的操作顺序不受限制,也可以先将第二极柱部22与转接片3连接为一体,再将第一极柱部21安装于盖板1,之后将第二极柱部22和第一极柱部21进行连接。还可以步骤S1和步骤S2同步进行,为步骤S3做好准备工作即可。
实施例三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先将电池盖板组件采用实施例二中提供的电池盖板组件的装配方法进行组装;
S2:将转接片3与电芯8的极耳81焊接连接;
S3:将盖板1盖设于壳体7的开口,对盖板1和壳体7进行焊接连接。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如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电池单体,多个电池单体之间串联或并联相连接形成电池模组。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1),所述盖板(1)上设置有第一穿设孔(111);
极柱(2),所述极柱(2)设置为分体式结构,包括第一极柱部(21)和第二极柱部(22),所述第一极柱部(21)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穿设孔(111)相贯通的第二穿设孔(211),所述第二极柱部(22)穿设所述第一穿设孔(111)和所述第二穿设孔(211)并与所述第一极柱部(21)相连接;
转接片(3),与所述第二极柱部(22)相连接,所述转接片(3)与所述第一极柱部(21)分别位于所述盖板(1)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部(21)与所述盖板(1)之间通过上塑胶(4)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部(2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槽(212),所述上塑胶(4)对应成型有卡凸(41),所述卡凸(41)与所述第一卡槽(212)相卡接;和/或
所述第一极柱部(21)的外周面上还设置有凸缘(213),所述上塑胶(4)对应成型有第二卡槽,所述凸缘(213)与所述第二卡槽相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213)的至少一侧面上凸设或凹设有第一限位结构(2131),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131)与所述上塑胶(4)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包括盖板本体(11)和限位凸起(12),所述第一穿设孔(111)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11)上,所述限位凸起(12)环绕所述第一穿设孔(111)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11),所述上塑胶(4)卡接于所述限位凸起(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12)环绕所述第一穿设孔(111)一周;或,
所述限位凸起(12)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凸起(12)环绕所述第一穿设孔(111)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盖板组件还包括:
密封件(5),所述密封件(5)夹设于所述盖板(1)与所述第一极柱部(21)、所述盖板(1)与所述第二极柱部(2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5)设置于所述第一穿设孔(111)内,且所述密封件(5)向所述第一穿设孔(111)两端的所述盖板(1)的侧面延伸,延伸后的所述密封件(5)贴合于所述盖板(1)的两个侧面。
9.电池单体,包括壳体(7)和电芯(8),所述壳体(7)设置有开口,所述电芯(8)设置于所述壳体(7)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所述转接片(3)与所述电芯(8)电连接,所述盖板(1)盖设于所述开口。
10.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电池单体,多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串联或并联相连接。
CN202322300610.0U 2023-08-25 2023-08-25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单体以及电池模组 Active CN2206521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00610.0U CN220652165U (zh) 2023-08-25 2023-08-25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单体以及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00610.0U CN220652165U (zh) 2023-08-25 2023-08-25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单体以及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52165U true CN220652165U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67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00610.0U Active CN220652165U (zh) 2023-08-25 2023-08-25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单体以及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521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070164U (zh) 用于圆柱电池的盖帽组件以及圆柱电池
CN113346201A (zh) 圆柱型电池、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4628866A (zh) 一种高能量密度圆柱型电池及其组装工艺
CN218602689U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5578776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圆柱型锂离子电池
KR20040034248A (ko) 캡 조립체 및 이를 채용한 이차전지
CN108461757B (zh) 圆柱形电池及其电极集流组件和制法
CN209804722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215933777U (zh) 高倍率大容量极简电池密封盖及圆柱电池
CN216251031U (zh) 圆柱型电池、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3871763B (zh) 圆柱形电池的壳体、圆柱形电池及圆柱形电池的安装方法
CN114899415B (zh) 集流盘组件、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及装配工艺
CN112993491A (zh) 一种锂电池、电芯及装配方法
CN217239703U (zh) 一种高能量密度圆柱型电池
CN113571848A (zh) 高倍率大容量极简电池密封盖、圆柱电池及组装工艺
CN216250915U (zh) 电池盖板和电池
CN220652165U (zh)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单体以及电池模组
CN219626763U (zh) 一种下塑胶组件、电池顶盖及二次电池
CN219203322U (zh) 一种圆柱电池及电子设备
CN219106343U (zh) 一种无极耳电池结构
CN217485674U (zh) 一种圆柱电池
CN117039286A (zh) 电池盖板组件及其装配方法、电池单体以及电池模组
CN216054850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214753924U (zh) 电池壳体、电池以及车辆
CN112002835A (zh) 扣式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工艺及壳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