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51138U - 再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及再热器 - Google Patents

再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及再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51138U
CN220651138U CN202321186017.1U CN202321186017U CN220651138U CN 220651138 U CN220651138 U CN 220651138U CN 202321186017 U CN202321186017 U CN 202321186017U CN 220651138 U CN220651138 U CN 2206511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reheater
control
outle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8601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母久状
聊方伦
孙彬
李平强
李强
叶剑青
王文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neng Shenwan Chizho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neng Shenwan Chizho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neng Shenwan Chizho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neng Shenwan Chizho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8601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511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511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511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再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及再热器,以提高控制再热器出口温度的精确度,进而降低再热器超温次数。包括设置在再热器出口的第一测温模块、设置在再热器进口的第二测温模块、设置在再热器进口管道的第三测温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测温模块、第二测温模块和第三测温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用于与再热器减温调节阀连接;第一测温模块,用于采集再热器出口的出口温度;第二测温模块,用于采集再热器进口的进口温度;第三测温模块,用于采集再热器进口管道的导前温度;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出口温度、进口温度和导前温度,控制再热器减温调节阀的开度,以控制再热器的出口温度。

Description

再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及再热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再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及再热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再热汽温调节系统通常采用的是串级控制系统对再热器出口温度进行控制,主要通过前馈量温度的快速粗调、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偏差温度进行比例-积分-微分回路细调,控制再热器出口温度。但是在采用这种方法对再热器出口温度进行控制时,无法实现对再热器出口温度进行精确控制,导致再热器出口超温次数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再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及再热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无法实现对再热器出口温度进行精确控制,导致再热器出口超温次数增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再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再热器出口的第一测温模块、设置在再热器进口的第二测温模块、设置在再热器进口管道的第三测温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测温模块、所述第二测温模块和所述第三测温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用于与再热器减温调节阀连接;
所述第一测温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再热器出口的出口温度;
所述第二测温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再热器进口的进口温度;
所述第三测温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再热器进口管道的导前温度;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出口温度、所述进口温度和所述导前温度,控制所述再热器减温调节阀的开度,以控制所述再热器的出口温度。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差分子单元、第一控制子单元和第二控制子单元;
所述差分子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测温模块、所述第二测温模块和所述第三测温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差分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子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子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测温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子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子单元的输出端用于与再热器减温调节阀;
所述差分子单元,用于根据再热器预设温度、所述出口温度、所述进口温度以及所述导前温度,确定温度偏差信号;
所述第一控制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出口温度,确定出口温度变化量,并根据所述出口温度和所述出口温度变化量,确定所述再热器减温调节阀的超开量信号;
所述第二控制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偏差信号与所述超开量信号,控制所述再热器减温调节阀的开度,以控制所述再热器的出口温度。
可选地,所述差分子单元包括第一减法器、第二减法器以及第三减法器;
所述第一减法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减法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减法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减法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减法器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减法器,用于获取所述再热器预设温度,将所述再热器预设温度与所述出口温度做差值运算,输出第一差值信号;
所述第二减法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差值信号,将所述第一差值信号、所述进口温度以及所述导前温度做差值运算,输出第二差值信号;
所述第三减法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差值信号,将所述第二差值信号以及所述进口温度做差值运算,输出温度偏差信号。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滞后补偿模块,所述第二测温模块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三测温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一滞后补偿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滞后补偿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减法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滞后补偿模块,用于对采集所述进口温度的时刻与采集所述导前温度的时刻进行滞后补偿,以使采集所述进口温度的时刻以及采集所述导前温度的时刻均与采集所述出口温度的时刻相同。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滞后补偿模块,所述第二测温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滞后补偿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滞后补偿模块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减法器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滞后补偿模块,用于对采集所述进口温度的时刻进行滞后补偿,以使采集所述进口温度的时刻与采集所述出口温度的时刻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子单元用于当所述出口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且所述出口温度变化量大于第一预设变化量时,确定所述再热器减温调节阀的超开量信号为第一阈值;
所述第二控制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超开量信号与所述温度偏差信号控制所述再热器减温调节阀的开度为第一预设开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子单元用于当所述再热器出口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且所述预设时长内的再热器出口温度变化量大于第二预设变化量时,确定所述再热器减温调节阀的超开量信号为第二阈值;
所述第二控制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超开量信号与所述温度偏差信号控制所述再热器减温调节阀的开度为第二预设开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子单元用于当所述再热器出口温度达到第三预设温度且所述预设时长内的再热器出口温度变化量大于第三预设变化量时,确定所述再热器减温调节阀的超开量信号为第三阈值;
所述第二控制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超开量信号与所述温度偏差信号控制所述再热器减温调节阀的开度为第三预设开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控制子单元为比例积分微分PID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再热器,包括:
再热器减温调节阀;
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再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再热器减温调节阀的开度,以控制所述再热器的出口温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进口管道处设置用于测量再热器导前温度的第三测温模块,在再热器出口设置用于测量再热器出口温度的第一测温模块以及在再热器进口设置用于测量再热器进口温度的第二测温模块,将第一测温模块输出端、第二测温模块输出端以及第三测温模块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通过控制模块对再热器减温调节阀进行调节,进而控制再热器出口温度,可以提高控制再热器出口温度的精确度,进而降低再热器超温次数。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再热汽温调节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再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再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1、第二控制子单元;102、第三减法器;103、第二减法器;104、第一减法器;105、第一测温模块;106、第一滞后补偿模块;107、第二滞后补偿模块;108、第一控制子单元;109、第二测温模块;110、第三测温模块;111、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再热器,是将低压蒸汽加热到一定温度的蒸汽过热器。在相关技术中,再热汽温调节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根据图1所示的内容可知,再热器系统通常在A侧与B侧均设有用于控制再热器出口温度的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图1中的t1、t3、t5分别为A侧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前温度、后温度以及再热器出口温度;t2、t4、t6分别为B侧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前温度、后温度以及再热器出口温度。
相关技术中,再热汽温调节系统通常采用的是串级控制系统对再热器出口温度进行控制。先将前馈量温度进行快速粗调,再将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偏差温度按照比例-积分-微分回路进行细调,控制再热器出口温度。但是在采用这种方法对再热器出口温度进行控制时,无法实现对再热器出口温度进行精确控制,进而导致再热器超温次数增加。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再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及再热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在通过串级控制系统对再热器出口温度进行控制时,无法实现对再热器出口温度进行精确控制,进而导致再热器出口超温次数增加。
如图2所示,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再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示意图,参照图2,该控制系统包括:
设置在再热器出口的第一测温模块105、设置在再热器进口的第二测温模块109、设置在再热器进口管道的第三测温模块110以及控制模块111,控制模块111的输入端与第一测温模块105、第二测温模块109和第三测温模块110的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111的输出端用于与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连接;
第一测温模块105,用于采集再热器出口的出口温度;
第二测温模块109,用于采集再热器进口的进口温度;
第三测温模块110,用于采集再热器进口管道的导前温度;
控制模块111,用于根据出口温度、进口温度和导前温度,控制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开度,以控制再热器的出口温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进口管道处设置用于测量再热器导前温度的第三测温模块110,在再热器出口设置用于测量再热器出口温度的第一测温模块105以及在再热器进口设置用于测量再热器进口温度的第二测温模块109,将第一测温模块105输出端、第二测温模块109输出端以及第三测温模块110输出端与控制模块111的输入端连接,并通过控制模块111对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进行调节,进而控制再热器出口温度,可以提高控制再热器出口温度的精确度,进而降低再热器超温次数。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理解本公开提供的图片压缩方法,下面对上述各步骤进行详细举例说明。
示例地,第一测温模块105将采集的出口温度传输到控制模块111,第二测温模块109将采集的进口温度输入到控制模块111,第三测温模块110将采集的导前温度输入到控制模块111,控制模块111根据输入的出口温度、进口温度以及导前温度,控制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进而控制再热器出口温度。其中,第一测温模块105、第二测温模块109以及第三测温模块110可以为温度变送器或温度传感器,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应当理解的是,第三测温模块110可以设置在再热器进口管道10-15米范围内,通过第三测温模块110测量再热器的导前温度,将导前温度与进口温度以及出口温度作用于控制模块111,进而控制再热器出口温度。设置测量导前温度的第三测温模块110,可以提高控制再热器出口温度的准确度。
通过将第一测温模块105输出端、第二测温模块109输出端以及第三测温模块110输出端均与控制模块111的输入端进行连接,并将控制模块111用于控制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进而控制再热器出口温度,可以提高控制再热器出口温度的准确度,进而降低再热器出口温度的超温次数。
在可能的方式中,如图3所示,控制模块111包括差分子单元、第一控制子单元108和第二控制子单元101;
差分子单元的输入端与第一测温模块105、第二测温模块109和第三测温模块110的输出端连接,差分子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二控制子单元10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子单元108的输入端与第一测温模块105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控制子单元108的输出端与第二控制子单元101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控制子单元101的输出端用于与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
差分子单元,用于根据再热器预设温度、出口温度、进口温度以及导前温度,确定温度偏差信号;
第一控制子单元108,用于根据出口温度,确定出口温度变化量,并根据出口温度和出口温度变化量,确定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超开量信号;
第二控制子单元101,用于根据温度偏差信号与超开量信号,控制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开度,以控制再热器的出口温度。
应当理解的是,再热器预设温度可以为再热器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后,其出口需要达到的温度值。即,再热器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后,需要再热器出口温度达到525℃,则可以将再热器预设温度设置为525℃。
再热器预设温度作为外部输入信号,输入到差分子单元中。在差分子单元中,将再热器预设温度、出口温度、进口温度以及导前温度进行差分计算,确定温度偏差信号。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控制子单元108用来采集出口温度,根据出口温度以及出口温度变化量来确定超开量信号。其中,超开量信号可以为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超开的百分比以及超开时间。
示例地,第一控制子单元108用于当出口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且出口温度变化量大于第一预设变化量时,确定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超开量信号为第一阈值;第二控制子单元101用于根据超开量信号与温度偏差信号控制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开度为第一预设开度。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预设温度为再热器出口温度达到的第一个温度值;第一预设变化量为再热器出口温度在一段时间内,表征温度变化快慢的值。当出口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且出口温度变化量达到第一预设变化量时,再热器出口出现超温现象,则可以根据第一预设温度值以及第一预设变化量,确定超开量信号为第一阈值,将该超开量信号输入到第二控制子单元101中,第二控制子单元101根据温度偏差信号以及超开量信号,控制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开度为第一预设开度。
在实际应用中,当出口温度达到530℃,且出口温度变化量大于3℃/min时,则可以在第一控制子单元108中,确定超开量信号为超开15%,且持续30s。将该超开量信号输入到第二控制子单元101中,第二控制子单元101根据超开量信号以及温度偏差信号控制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开度为第一预设开度。
示例地,第一控制子单元108用于当再热器出口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且预设时长内的再热器出口温度变化量大于第二预设变化量时,确定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超开量信号为第二阈值;第二控制子单元101用于根据超开量信号与温度偏差信号控制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开度为第二预设开度。
应当理解的是,第二预设温度为再热器出口温度达到的第二个温度值;第二预设变化量为再热器出口温度在一段时间内,表征温度变化快慢的值。当出口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且出口温度变化量达到第二预设变化量时,再热器出口出现超温现象,则可以根据第二预设温度值以及第二预设变化量,确定超开量信号为第二阈值,将该超开量信号输入到第二控制子单元101中,第二控制子单元101根据温度偏差信号以及超开量信号,控制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开度为第二预设开度。
在实际应用中,当出口温度达到540℃,且出口温度变化量大于2℃/min时,则可以在第一控制子单元108中,确定超开量信号为超开10%,且持续30s。第二控制子单元101根据超开量信号以及温度偏差信号控制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开度为第二预设开度。
示例地,第一控制子单元108用于当再热器出口温度达到第三预设温度且预设时长内的再热器出口温度变化量大于第三预设变化量时,确定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超开量信号为第三阈值;第二控制子单元101用于根据超开量信号与温度偏差信号控制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开度为第三预设开度。
应当理解的是,第三预设温度为再热器出口温度达到的第三个温度值;第三预设变化量为再热器出口温度在一段时间内,表征温度变化快慢的值。当出口温度达到第三预设温度且出口温度变化量达到第三预设变化量时,再热器出口出现超温现象,则可以根据第三预设温度值以及第三预设变化量,确定超开量信号为第三阈值,将该超开量信号输入到第二控制子单元101中,第二控制子单元101根据温度偏差信号以及超开量信号,控制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开度为第三预设开度。
在实际应用中,当出口温度达到542℃,且出口温度变化量大于1.3℃/min时,则可以在第一控制子单元108中,确定超开量信号为超开15%,直到出口温度变化量小于0.5℃/min。第二控制子单元101根据超开量信号以及温度偏差信号控制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开度为第三预设开度。
应当理解的是,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可以设置在再热器进口前,且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开度可以控制再热器出口温度。因此,将第一控制子单元108以及差分子单元均与第二控制子单元101连接,可以通过温度偏差信号以及超开量信号控制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开度,进而控制再热器出口温度。其中,第二控制子单元101可以为比例积分微分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器,P代表比例,I代表积分,D代表微分。当温度偏差信号以及超开量信号输入到比例积分微分PID器中,通过比例积分微分PID器内自带的传递函数,对温度偏差信号以及超开量信号进行处理,处理得到的结果可以控制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开度进行控,进而控制再热器出口温度。其中,在比例积分微分PID器中,主信号系数可以为1,比例可以为1.3,积分可以为40,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先限定。
在可能的方式中,差分子单元包括第一减法器104、第二减法器103以及第三减法器102;
第一减法器104输出端与第二减法器103输入端连接,第二减法器103输出端与第三减法器102输入端连接,第三减法器102输出端与控制模块111输入端连接;
第一减法器104,用于获取再热器预设温度,将再热器预设温度与出口温度做差值运算,输出第一差值信号;
第二减法器103,用于根据第一差值信号,将第一差值信号、进口温度以及导前温度做差值运算,输出第二差值信号;
第三减法器102,用于根据第二差值信号,将第二差值信号以及进口温度做差值运算,输出温度偏差信号。
应当理解的是,再热器预设温度作为外部输入信号,可以直接输入到第一减法器104中。在第一减法器104中,将再热器预设温度和出口温度做差值运算,将得到的第一差值信号输入到第二减法器103中。在第二减法器103中,根据输入的第一差值信号、进口温度以及导前温度做差值运算,将得到的第二差值信号输入到第三减法器102中。第三减法器102根据输入的第二差值信号以及进口温度做差值运算,输出温度偏差信号。
其中,第一减法器104、第二减法器103以及第三减法器102均可以采用型号为MC14008BDR2G的减法器,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应当理解的是,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可以通过向再热器进口喷水的方式,控制再热器出口温度。但是在采用喷水降温的方式时,水从再热器进口进入到再热器出口输出,具有一定的时间差,导致采集的进口温度的时刻、导前温度的时刻与出口温度的时刻不在同一个时间维度上,无法对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进行控制。因此,需要将采集的进口温度时刻、导前温度时刻以及出口温度的时刻调整到同一个时间维度上。
在可能的方式中,系统还包括第一滞后补偿模块106,第二测温模块109的输出端以及第三测温模块110的输出端均与第一滞后补偿模块106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滞后补偿模块106的输出端与第二减法器103的输入端连接;
第一滞后补偿模块106,用于对采集进口温度的时刻与采集导前温度的时刻进行滞后补偿,以使采集进口温度的时刻以及采集导前温度的时刻均与采集出口温度的时刻相同。
应当理解的是,可以通过第一滞后补偿模块106(LEADLAG,Lead_LagCompensator),将采集进口温度的时刻与采集导前温度的时刻进行滞后补偿,可以使采集进口温度的时刻以及采集导前温度的时刻均与采集出口温度的时刻相同。将处于同一时间维度上的进口温度、导前温度以及出口温度,控制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进而可以提高控制再热器出口温度的准确性。
在可能的方式中,系统还包括第二滞后补偿模块107,第二测温模块109的输出端与第二滞后补偿模块107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滞后补偿模块107输出端与第三减法器102输入端连接;
第二滞后补偿模块107,用于对采集进口温度的时刻进行滞后补偿,以使采集进口温度的时刻与采集出口温度的时刻相同。
应当理解的是,在第三减法器102中,将第二差值信号与进口温度做差值运算时,需要将采集进口温度的时刻与采集出口温度时刻调整到同一个时间维度上。因此,设置第二滞后补偿模块107,对采集进口温度的时刻进行滞后补偿,可以使得采集进口温度的时刻与采集出口温度的时刻相同。
基于同一构思,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再热器,包括: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上述任一一个实施例中的再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开度,以控制再热器的出口温度。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再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再热器出口的第一测温模块(105)、设置在再热器进口的第二测温模块(109)、设置在再热器进口管道的第三测温模块(110)以及控制模块(111),所述控制模块(111)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测温模块(105)、所述第二测温模块(109)和所述第三测温模块(1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111)的输出端用于与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连接;
所述第一测温模块(105),用于采集所述再热器出口的出口温度;
所述第二测温模块(109),用于采集所述再热器进口的进口温度;
所述第三测温模块(110),用于采集所述再热器进口管道的导前温度;
所述控制模块(111),用于根据所述出口温度、所述进口温度和所述导前温度,控制所述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开度,以控制所述再热器的出口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111)包括差分子单元、第一控制子单元(108)和第二控制子单元(101);
所述差分子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测温模块(105)、所述第二测温模块(109)和所述第三测温模块(1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差分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子单元(10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子单元(108)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测温模块(10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子单元(108)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子单元(10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子单元(101)的输出端用于与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
所述差分子单元,用于根据再热器预设温度、所述出口温度、所述进口温度以及所述导前温度,确定温度偏差信号;
所述第一控制子单元(108),用于根据所述出口温度,确定出口温度变化量,并根据所述出口温度和所述出口温度变化量,确定所述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超开量信号;
所述第二控制子单元(101),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偏差信号与所述超开量信号,控制所述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开度,以控制所述再热器的出口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子单元包括第一减法器(104)、第二减法器(103)以及第三减法器(102);
所述第一减法器(104)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减法器(103)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减法器(103)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减法器(102)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减法器(102)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111)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减法器(104),用于获取所述再热器预设温度,将所述再热器预设温度与所述出口温度做差值运算,输出第一差值信号;
所述第二减法器(1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差值信号,将所述第一差值信号、所述进口温度以及所述导前温度做差值运算,输出第二差值信号;
所述第三减法器(10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差值信号,将所述第二差值信号以及所述进口温度做差值运算,输出温度偏差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再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滞后补偿模块(106),所述第二测温模块(109)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三测温模块(110)的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一滞后补偿模块(10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滞后补偿模块(106)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减法器(103)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滞后补偿模块(106),用于对采集所述进口温度的时刻与采集所述导前温度的时刻进行滞后补偿,以使采集所述进口温度的时刻以及采集所述导前温度的时刻均与采集所述出口温度的时刻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再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滞后补偿模块(107),所述第二测温模块(109)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滞后补偿模块(10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滞后补偿模块(107)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减法器(102)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滞后补偿模块(107),用于对采集所述进口温度的时刻进行滞后补偿,以使采集所述进口温度的时刻与采集所述出口温度的时刻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再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子单元(108)用于当所述出口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且所述出口温度变化量大于第一预设变化量时,确定所述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超开量信号为第一阈值;
所述第二控制子单元(101)用于根据所述超开量信号与所述温度偏差信号控制所述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开度为第一预设开度。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再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子单元(108)用于当所述再热器出口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且预设时长内的再热器出口温度变化量大于第二预设变化量时,确定所述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超开量信号为第二阈值;
所述第二控制子单元(101)用于根据所述超开量信号与所述温度偏差信号控制所述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开度为第二预设开度。
8.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再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子单元(108)用于当所述再热器出口温度达到第三预设温度且预设时长内的再热器出口温度变化量大于第三预设变化量时,确定所述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超开量信号为第三阈值;
所述第二控制子单元(101)用于根据所述超开量信号与所述温度偏差信号控制所述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开度为第三预设开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子单元(101)为比例积分微分PID器。
10.一种再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再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再热器减温调节阀(100)的开度,以控制所述再热器的出口温度。
CN202321186017.1U 2023-05-15 2023-05-15 再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及再热器 Active CN2206511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6017.1U CN220651138U (zh) 2023-05-15 2023-05-15 再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及再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6017.1U CN220651138U (zh) 2023-05-15 2023-05-15 再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及再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51138U true CN220651138U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95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86017.1U Active CN220651138U (zh) 2023-05-15 2023-05-15 再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及再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511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43961B (zh) 锅炉汽温控制系统中减温水冲击导前汽温测点的动态补偿方法
CN108444201B (zh) 一种基于负荷动态变化的冷库温度前馈-模糊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1433919A (zh) 一种中厚板层流冷却控制方法
CN102987538B (zh) 一种气流式烘丝水分控制方法
CN101436077B (zh) 双向校正中间点温度和过热汽温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CN107178778B (zh) 锅炉汽温控制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11664442B (zh) 基于热值计算的减温水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31007B (zh) 一种发电机组锅炉主控系统燃料反馈信号优化处理方法
CA1225134A (en) Maximum efficiency steam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CN109506028A (zh) 一种压力调节阀的快速随动控制算法
CN220651138U (zh) 再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及再热器
CN111322885B (zh) 一种间冷系统百叶窗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867128A (zh) 一种非均衡偏差控制方法、装置及火电厂自动控制系统
WO2024140139A1 (zh) 一种数液流量匹配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3021489B (zh) 核电站化学与容积控制系统下泄流温度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CN209742979U (zh) 多台汽轮发电机组热负荷平衡分配控制装置
CN116225081A (zh) 一种微流量传感器的动态滞后补偿方法及系统
US3934419A (en) Load control system especially adapted for a HTGR power plant turbine
CN201065942Y (zh) 电子式流量自平衡电动调节阀
CN110887057B (zh) 一种燃气加热炉主管和支管流量匹配优化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1765478A (zh) 一种垃圾焚烧炉一次风风量自动控制方法
CN218379604U (zh) 热电联产智慧供热流量解耦控制系统
SU966402A1 (ru) Способ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 производительности парогенераторов
CN217821358U (zh) 一种基于串级控制的层流质量流量控制系统
LU500844B1 (en) A multi-dimensional online optimization control method of optimal vacuum for a condens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