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42841U - 一种疏干水井下集成式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疏干水井下集成式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42841U
CN220642841U CN202322220880.0U CN202322220880U CN220642841U CN 220642841 U CN220642841 U CN 220642841U CN 202322220880 U CN202322220880 U CN 202322220880U CN 220642841 U CN220642841 U CN 2206428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fixedly connected
pipe
observation window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2088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玉杰
张秦龙
张智芳
冯利军
乔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Yuda Zhengbe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Yuda Zhengbe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Yuda Zhengbe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Yuda Zhengbe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2088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428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428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428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疏干水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疏干水井下集成式处理装置,包括有沉淀组件,所述沉淀组件的右侧固定连接输送泵一,所述输送泵一的右侧固定连接水中和组件,所述水中和组件的右侧固定连接输送泵二的输入端,所述输送泵二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过滤组件。该疏干水井下集成式处理装置,置了观察窗一、观察窗二、观察窗三和观察窗四,便于观测疏干水处理流程中的状态,便于操作,设置了吊耳一、吊耳二、吊耳三和吊耳四,便于通过吊装的方式将沉淀组件、水中和组件、过滤组件和消毒组件吊装到煤矿矿井下进行组装,设置了过滤组件,通过过滤层一、过滤层二和过滤层三三重过滤,去除残留的固体颗粒,过滤后的水更清澈。

Description

一种疏干水井下集成式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疏干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疏干水井下集成式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疏干水是在采煤过程中从煤层中涌出的污水,污水来源很多,像矿井开采时产生的地表渗透水及地下水层的水,被砂泥颗粒、粉尘、溶解盐、酸和碱、煤炭颗粒、油脂等等污染所形成。现有的煤矿疏干水处理流程需将地下的煤矿疏干水提升至地面处理之后传回井下,成本较高,不能进行井下处理,现有设备尺寸较大,不能进行模块化输送下井再进行组装,较为不便,所以设置一种疏干水井下集成式处理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布号:CN 215905969 U,公开了:高矿化度矿山疏干水治理装备,该高矿化度矿山疏干水治理装备,体积较大,不便于将装备输送到井下进行疏干水的治理,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疏干水井下集成式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疏干水井下集成式处理装置,包括有沉淀组件,所述沉淀组件的右侧固定连接输送泵一,所述输送泵一的右侧固定连接水中和组件,所述水中和组件的右侧固定连接输送泵二的输入端,所述输送泵二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的右侧固定连接输送泵三的输入端,所述输送泵三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连接管一,所述连接管一的下端固定连接消毒组件,所述消毒组件的上端固定连接连接管二,所述连接管二的左侧固定连接输送泵四的输入端,所述输送泵四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连接管三;
所述沉淀组件包括有外壳一、观察窗一、支腿、出泥管、进料管一、顶盖、吊耳一和出水管一,所述外壳一的前端设置有观察窗一,所述外壳一的下端固定连接多个支腿,所述外壳一的下端固定连接出泥管,所述外壳一的左侧固定连接进料管一,所述外壳一的上端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上端固定连接两个相同的吊耳一,所述外壳一的右侧固定连接出水管一;
所述水中和组件包括有外壳二、吊耳二、观察窗二、电机、搅拌叶、进料管二、放料管和出水管二,所述外壳二的上端固定连接两个相同的吊耳二,所述外壳二的前端设置有观察窗二,所述外壳二的左侧固定连接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搅拌叶,所述外壳二的上端固定连接进料管二,所述外壳二的上端固定连接放料管;
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有外壳三、吊耳三、观察窗三、进料管三、回水管一、过滤层一、过滤层二、过滤层三和出水管三,所述外壳三上端固定连接两个相同的吊耳三,所述外壳三的前端设置有观察窗三,所述外壳三的左侧固定连接进料管三,所述外壳三的上端固定连接回水管一,所述外壳三的内部设置有过滤层一,所述外壳三的内部设置有过滤层二,所述外壳三的内部设置有过滤层三,所述外壳三的右侧固定连接出水管三;
所述消毒组件包括有外壳四、吊耳四、观察窗四、紫外线灯、进料管四、喷头、回水管二、出水管四、检测箱和取水管,所述外壳四的上端固定连接两个相同的吊耳四,所述外壳四的前端设置有观察窗四,所述外壳四的内部固定连接两个相同的紫外线灯,所述外壳四的上端固定连接进料管四,所述进料管四的下端固定连接喷头,所述外壳四的上端固定连接回水管二,所述外壳四的右侧固定连接出水管四,所述外壳四的右侧固定连接检测箱,所述检测箱的左侧设置有取水管。
优选的,所述观察窗一、观察窗二、观察窗三和观察窗四的形状均呈圆形,所述吊耳一、吊耳二、吊耳三和吊耳四的结构相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了观察窗一、观察窗二、观察窗三和观察窗四,便于观测疏干水处理流程中的状态,便于操作,设置了吊耳一、吊耳二、吊耳三和吊耳四,便于通过吊装的方式将沉淀组件、水中和组件、过滤组件和消毒组件吊装到煤矿矿井下进行组装。
优选的,所述顶盖与外壳一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支腿与外壳一通过螺栓锁紧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了沉淀组件,使用时将疏干水从进料管一导入外壳一中进行沉淀,通过自然沉降来去除悬浮颗粒物质,沉淀后的上清液可以被抽取出来输送到水中和组件中,留下沉淀物质从出泥管导出,顶盖与外壳一转动连接,便于打开转动打开顶盖进行检修和维护,支腿与外壳一通过螺栓锁紧连接,便于沉淀组件运送到井下后与支腿组装。
优选的,所述搅拌叶的叶片形状呈“十”字形,所述进料管二呈弯曲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了水中和组件,沉淀完成后的上清液通过输送泵一输送到外壳二中,将PH调节剂、絮凝剂和凝结剂从放料管导入外壳二内,启动电机带动搅拌叶将药剂与上清液搅拌均匀,来中和酸碱度、去除金属离子和其他有害物质。
优选的,所述回水管一通过连接管三与输送泵四的输出端相互连接,所述过滤层一设置在回水管一的右方,所述过滤层一、过滤层二和过滤层三均匀设置在外壳三的内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了过滤组件,去除酸碱度、去除金属离子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水通过输送泵二输送到外壳三内,通过过滤层一、过滤层二和过滤层三三重过滤,去除残留的固体颗粒,过滤后的水更清澈,过滤层一采用活性炭材料制成,过滤层二采用无机纤维过滤棉材质制成,过滤层三采用陶瓷膜制成,过滤效果好。
优选的,所述回水管二的下端伸入外壳四内部,所述检测箱的取水管设置在外壳四的内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了消毒组件,启动紫外线灯,过滤完成的水通过输送泵三输送,经过进料管四下端的喷头喷洒到外壳四内部,紫外线灯对喷洒的水进行消毒,设置了检测箱,消毒一定时间的水通过取水管输入到检测箱内进行检测,达到排放标准,可以将处理后的水从出水管四输出排放到环境中,未达到排放标准的水通过输送泵四经过回水管二、连接管二、连接管三输送回过滤组件中进行二次过滤,较为合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疏干水井下集成式处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疏干水井下集成式处理装置,设置了观察窗一、观察窗二、观察窗三和观察窗四,便于观测疏干水处理流程中的状态,便于操作,设置了吊耳一、吊耳二、吊耳三和吊耳四,便于通过吊装的方式将沉淀组件、水中和组件、过滤组件和消毒组件吊装到煤矿矿井下进行组装,设置了沉淀组件,使用时将疏干水从进料管一导入外壳一中进行沉淀,通过自然沉降来去除悬浮颗粒物质,沉淀后的上清液可以被抽取出来输送到水中和组件中,留下沉淀物质从出泥管导出,顶盖与外壳一转动连接,便于打开转动打开顶盖进行检修和维护,支腿与外壳一通过螺栓锁紧连接,便于沉淀组件运送到井下后与支腿组装,模块式的设计便于运送和维护。
2、该疏干水井下集成式处理装置,设置了水中和组件,沉淀完成后的上清液通过输送泵一输送到外壳二中,将PH调节剂、絮凝剂和凝结剂从放料管导入外壳二内,启动电机带动搅拌叶将药剂与上清液搅拌均匀,来中和酸碱度、去除金属离子和其他有害物质,设置了过滤组件,去除酸碱度、去除金属离子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水通过输送泵二输送到外壳三内,通过过滤层一、过滤层二和过滤层三三重过滤,去除残留的固体颗粒,过滤后的水更清澈,过滤层一采用活性炭材料制成,过滤层二采用无机纤维过滤棉材质制成,过滤层三采用陶瓷膜制成,过滤效果好,设置了消毒组件,启动紫外线灯,过滤完成的水通过输送泵三输送,经过进料管四下端的喷头喷洒到外壳四内部,紫外线灯对喷洒的水进行消毒,设置了检测箱,消毒一定时间的水通过取水管输入到检测箱内进行检测,达到排放标准,可以将处理后的水从出水管四输出排放到环境中,未达到排放标准的水通过输送泵四经过回水管二、连接管二、连接管三输送回过滤组件中进行二次过滤,较为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中和组件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组件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消毒组件拆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沉淀组件;101、外壳一;102、观察窗一;103、支腿;104、出泥管;105、进料管一;106、顶盖;107、吊耳一;108、出水管一;2、输送泵一;3、水中和组件;301、外壳二;302、吊耳二;303、观察窗二;304、电机;305、搅拌叶;306、进料管二;307、放料管;308、出水管二;4、输送泵二;5、过滤组件;501、外壳三;502、吊耳三;503、观察窗三;504、进料管三;505、回水管一;506、过滤层一;507、过滤层二;508、过滤层三;509、出水管三;6、输送泵三;7、连接管一;8、消毒组件;801、外壳四;802、吊耳四;803、观察窗四;804、紫外线灯;805、进料管四;806、喷头;807、回水管二;808、出水管四;809、检测箱;810、取水管;9、连接管二;10、输送泵四;11、连接管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疏干水井下集成式处理装置,包括有沉淀组件1,沉淀组件1的右侧固定连接输送泵一2,输送泵一2的右侧固定连接水中和组件3,水中和组件3的右侧固定连接输送泵二4的输入端,输送泵二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过滤组件5,过滤组件5的右侧固定连接输送泵三6的输入端,输送泵三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连接管一7,连接管一7的下端固定连接消毒组件8,消毒组件8的上端固定连接连接管二9,连接管二9的左侧固定连接输送泵四10的输入端,输送泵四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连接管三11;
沉淀组件1包括有外壳一101、观察窗一102、支腿103、出泥管104、进料管一105、顶盖106、吊耳一107和出水管一108,外壳一101的前端设置有观察窗一102,外壳一101的下端固定连接多个支腿103,外壳一101的下端固定连接出泥管104,外壳一101的左侧固定连接进料管一105,外壳一101的上端设置有顶盖106,顶盖106的上端固定连接两个相同的吊耳一107,外壳一101的右侧固定连接出水管一108;
水中和组件3包括有外壳二301、吊耳二302、观察窗二303、电机304、搅拌叶305、进料管二306、放料管307和出水管二308,外壳二301的上端固定连接两个相同的吊耳二302,外壳二301的前端设置有观察窗二303,外壳二301的左侧固定连接电机304,电机30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搅拌叶305,外壳二301的上端固定连接进料管二306,外壳二301的上端固定连接放料管307;
过滤组件5包括有外壳三501、吊耳三502、观察窗三503、进料管三504、回水管一505、过滤层一506、过滤层二507、过滤层三508和出水管三509,外壳三501上端固定连接两个相同的吊耳三502,外壳三501的前端设置有观察窗三503,外壳三501的左侧固定连接进料管三504,外壳三501的上端固定连接回水管一505,外壳三50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层一506,外壳三50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层二507,外壳三50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层三508,外壳三501的右侧固定连接出水管三509;
消毒组件8包括有外壳四801、吊耳四802、观察窗四803、紫外线灯804、进料管四805、喷头806、回水管二807、出水管四808、检测箱809和取水管810,外壳四801的上端固定连接两个相同的吊耳四802,外壳四801的前端设置有观察窗四803,外壳四801的内部固定连接两个相同的紫外线灯804,外壳四801的上端固定连接进料管四805,进料管四805的下端固定连接喷头806,外壳四801的上端固定连接回水管二807,外壳四801的右侧固定连接出水管四808,外壳四801的右侧固定连接检测箱809,检测箱809的左侧设置有取水管810。
具体的,观察窗一102、观察窗二303、观察窗三503和观察窗四803的形状均呈圆形,吊耳一107、吊耳二302、吊耳三502和吊耳四802的结构相同。优点是,设置了观察窗一102、观察窗二303、观察窗三503和观察窗四803,便于观测疏干水处理流程中的状态,便于操作,设置了吊耳一107、吊耳二302、吊耳三502和吊耳四802,便于通过吊装的方式将沉淀组件1、水中和组件3、过滤组件5和消毒组件8吊装到煤矿矿井下进行组装。
具体的,顶盖106与外壳一101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支腿103与外壳一101通过螺栓锁紧连接。优点是,设置了沉淀组件1,使用时将疏干水从进料管一105导入外壳一101中进行沉淀,通过自然沉降来去除悬浮颗粒物质,沉淀后的上清液可以被抽取出来输送到水中和组件3中,留下沉淀物质从出泥管104导出,顶盖106与外壳一101转动连接,便于打开转动打开顶盖106进行检修和维护,支腿103与外壳一101通过螺栓锁紧连接,便于沉淀组件1运送到井下后与支腿103组装。
具体的,搅拌叶305的叶片形状呈“十”字形,进料管二306呈弯曲状。优点是,设置了水中和组件3,沉淀完成后的上清液通过输送泵一2输送到外壳二301中,将PH调节剂、絮凝剂和凝结剂从放料管307导入外壳二301内,启动电机304带动搅拌叶305将药剂与上清液搅拌均匀,来中和酸碱度、去除金属离子和其他有害物质。
实施例二:
如图2-4所示,作为对上一个实施例的改进。
具体的,回水管一505通过连接管三11与输送泵四10的输出端相互连接,过滤层一506设置在回水管一505的右方,过滤层一506、过滤层二507和过滤层三508均匀设置在外壳三501的内部。优点是,设置了过滤组件5,去除酸碱度、去除金属离子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水通过输送泵二4输送到外壳三501内,通过过滤层一506、过滤层二507和过滤层三508三重过滤,去除残留的固体颗粒,过滤后的水更清澈,过滤层一506采用活性炭材料制成,过滤层二507采用无机纤维过滤棉材质制成,过滤层三508采用陶瓷膜制成,过滤效果好。
具体的,回水管二807的下端伸入外壳四801内部,检测箱809的取水管810设置在外壳四801的内部。优点是,设置了消毒组件8,启动紫外线灯804,过滤完成的水通过输送泵三6输送,经过进料管四805下端的喷头806喷洒到外壳四801内部,紫外线灯804对喷洒的水进行消毒,设置了检测箱809,消毒一定时间的水通过取水管810输入到检测箱809内进行检测,达到排放标准,可以将处理后的水从出水管四808输出排放到环境中,未达到排放标准的水通过输送泵四10经过回水管二807、连接管二9、连接管三11输送回过滤组件5中进行二次过滤,较为合理。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沉淀组件1、水中和组件3、过滤组件5和消毒组件8通过吊耳一107、吊耳二302、吊耳三502和吊耳四802吊装到煤矿矿井下进行组装,将疏干水从进料管一105导入外壳一101中进行沉淀,通过自然沉降来去除悬浮颗粒物质,沉淀后的上清液可以被抽取出来输送到水中和组件3中,留下沉淀物质从出泥管104导出,沉淀完成后的上清液通过输送泵一2输送到外壳二301中,将PH调节剂、絮凝剂和凝结剂从放料管307导入外壳二301内,启动电机304带动搅拌叶305将药剂与上清液搅拌均匀,来中和酸碱度、去除金属离子和其他有害物质,去除酸碱度、去除金属离子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水通过输送泵二4输送到外壳三501内,通过过滤层一506、过滤层二507和过滤层三508三重过滤,去除残留的固体颗粒,过滤后的水更清澈,启动紫外线灯804,过滤完成的水通过输送泵三6输送,经过进料管四805下端的喷头806喷洒到外壳四801内部,紫外线灯804对喷洒的水进行消毒,设置了检测箱809,消毒一定时间的水通过取水管810输入到检测箱809内进行检测,达到排放标准,可以将处理后的水从出水管四808输出排放到环境中,未达到排放标准的水通过输送泵四10经过回水管二807、连接管二9、连接管三11输送回过滤组件5中进行二次过滤,较为合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疏干水井下集成式处理装置,包括有沉淀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组件(1)的右侧固定连接输送泵一(2),所述输送泵一(2)的右侧固定连接水中和组件(3),所述水中和组件(3)的右侧固定连接输送泵二(4)的输入端,所述输送泵二(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过滤组件(5),所述过滤组件(5)的右侧固定连接输送泵三(6)的输入端,所述输送泵三(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连接管一(7),所述连接管一(7)的下端固定连接消毒组件(8),所述消毒组件(8)的上端固定连接连接管二(9),所述连接管二(9)的左侧固定连接输送泵四(10)的输入端,所述输送泵四(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连接管三(11);
所述沉淀组件(1)包括有外壳一(101)、观察窗一(102)、支腿(103)、出泥管(104)、进料管一(105)、顶盖(106)、吊耳一(107)和出水管一(108),所述外壳一(101)的前端设置有观察窗一(102),所述外壳一(101)的下端固定连接多个支腿(103),所述外壳一(101)的下端固定连接出泥管(104),所述外壳一(101)的左侧固定连接进料管一(105),所述外壳一(101)的上端设置有顶盖(106),所述顶盖(106)的上端固定连接两个相同的吊耳一(107),所述外壳一(101)的右侧固定连接出水管一(108);
所述水中和组件(3)包括有外壳二(301)、吊耳二(302)、观察窗二(303)、电机(304)、搅拌叶(305)、进料管二(306)、放料管(307)和出水管二(308),所述外壳二(301)的上端固定连接两个相同的吊耳二(302),所述外壳二(301)的前端设置有观察窗二(303),所述外壳二(301)的左侧固定连接电机(304),所述电机(30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搅拌叶(305),所述外壳二(301)的上端固定连接进料管二(306),所述外壳二(301)的上端固定连接放料管(307);
所述过滤组件(5)包括有外壳三(501)、吊耳三(502)、观察窗三(503)、进料管三(504)、回水管一(505)、过滤层一(506)、过滤层二(507)、过滤层三(508)和出水管三(509),所述外壳三(501)上端固定连接两个相同的吊耳三(502),所述外壳三(501)的前端设置有观察窗三(503),所述外壳三(501)的左侧固定连接进料管三(504),所述外壳三(501)的上端固定连接回水管一(505),所述外壳三(50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层一(506),所述外壳三(50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层二(507),所述外壳三(50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层三(508),所述外壳三(501)的右侧固定连接出水管三(509);
所述消毒组件(8)包括有外壳四(801)、吊耳四(802)、观察窗四(803)、紫外线灯(804)、进料管四(805)、喷头(806)、回水管二(807)、出水管四(808)、检测箱(809)和取水管(810),所述外壳四(801)的上端固定连接两个相同的吊耳四(802),所述外壳四(801)的前端设置有观察窗四(803),所述外壳四(801)的内部固定连接两个相同的紫外线灯(804),所述外壳四(801)的上端固定连接进料管四(805),所述进料管四(805)的下端固定连接喷头(806),所述外壳四(801)的上端固定连接回水管二(807),所述外壳四(801)的右侧固定连接出水管四(808),所述外壳四(801)的右侧固定连接检测箱(809),所述检测箱(809)的左侧设置有取水管(8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疏干水井下集成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一(102)、观察窗二(303)、观察窗三(503)和观察窗四(803)的形状均呈圆形,所述吊耳一(107)、吊耳二(302)、吊耳三(502)和吊耳四(802)的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疏干水井下集成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06)与外壳一(101)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支腿(103)与外壳一(101)通过螺栓锁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疏干水井下集成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305)的叶片形状呈“十”字形,所述进料管二(306)呈弯曲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疏干水井下集成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一(505)通过连接管三(11)与输送泵四(10)的输出端相互连接,所述过滤层一(506)设置在回水管一(505)的右方,所述过滤层一(506)、过滤层二(507)和过滤层三(508)均匀设置在外壳三(501)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疏干水井下集成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二(807)的下端伸入外壳四(801)内部,所述检测箱(809)的取水管(810)设置在外壳四(801)的内部。
CN202322220880.0U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疏干水井下集成式处理装置 Active CN2206428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20880.0U CN220642841U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疏干水井下集成式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20880.0U CN220642841U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疏干水井下集成式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42841U true CN220642841U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86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20880.0U Active CN220642841U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疏干水井下集成式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428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15024U (zh) 一种防堵塞污水处理装置
CN208917020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13416505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111573879A (zh) 一种雨水回收处理系统
CN111646610A (zh) 一种地下水污染高效处理装置
CN220642841U (zh) 一种疏干水井下集成式处理装置
CN1740103A (zh) 一种移动式污泥处理装置
CN211570344U (zh) 一种饮用水高效处理装置
CN211644808U (zh) 一种多级循环污水处理装置
CN108264172A (zh) 污水处理车及污水处理车处理方法
CN218202426U (zh) 一种多级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4661514U (zh) 一种化工废水循环利用装置
CN216236489U (zh) 一种污水循环过滤装置
CN116282629A (zh) 一种水体修复治理设备
CN211987434U (zh) 一种废水治理用具有防堵塞结构的过滤装置
CN211339144U (zh) 一种煤矿生产用煤矿污水处理设备
CN210457750U (zh) 一种工业污水过滤沉淀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08949090U (zh) 废水处理装置
CN208378665U (zh) 一种染色后的污水水质处理装置
CN2730867Y (zh) 移动式污泥处理装置
CN216141398U (zh) 一种氨水处理装置
CN212293226U (zh) 一种mbr膜生物中水回用装置
CN220597169U (zh) 一种混合沉淀设备
CN214192838U (zh) 一种生产涂料用废水处理装置
CN218709759U (zh) 一种医药生产废水处理回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