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40202U - 一种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及海底勘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及海底勘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40202U
CN220640202U CN202322172097.1U CN202322172097U CN220640202U CN 220640202 U CN220640202 U CN 220640202U CN 202322172097 U CN202322172097 U CN 202322172097U CN 220640202 U CN220640202 U CN 220640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plug
watertight
end cover
investig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7209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路伟
李亚
张子健
庞希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rooce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rooce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rooce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rooce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7209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402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40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402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及海底勘察装置,其中,该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壳体外侧设置有若干布线槽;驱动骨架,驱动骨架嵌合设置在容纳腔内;上端盖,上端盖可拆卸设置在壳体的一端上,上端盖内设置有第一插件槽;下端盖,下端盖可拆卸设置在壳体的另一端上,下端盖内设置有第二插件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容纳腔的驱动骨架上安装功能器械,通过设置在第一插件槽和第二插件槽内的水密插件与功能器械形成连接以实现功能支持,在壳体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布线槽,相贯管线可布置在布线槽内,保障水密机构的一体性,可便于进行功能器械的替换安装,使管线布设更为紧密。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及海底勘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勘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及海底勘察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海底勘察时,水下机器人、井下工具等勘察器械往往需设置水密机构以对其核心控制模块进行保护,水密机构是指在一定的水压作用下保持不透水、耐水压的密闭性能。
在现有技术中,CN103879530B公开了一种水下静密封锁紧机构,用于对水下机器人的安装及拆卸,现有技术中勘察器械的管线直接布置在水密机构外侧,水密机构不具备布置管线的功能,难以实现在不同的检测需求切换后,对水密机构管线布设紧密的需求。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勘察器械的管线直接布置在水密机构外侧,水密机构不具备布置管线的功能,难以实现在不同的检测需求切换后,对水密机构管线布设紧密的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及海底勘察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其中,所述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壳体外侧设置有若干布线槽;
驱动骨架,所述驱动骨架嵌合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上端盖,所述上端盖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端上,所述上端盖内设置有第一插件槽;
下端盖,所述下端盖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上,所述下端盖内设置有第二插件槽。
所述的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其中,所述布线槽包括:
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置有若干个,若干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壳体的轴向设置,若干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均匀布置;
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置有若干个,若干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壳体的周向设置;
若干所述第一凹槽与若干所述第二凹槽相贯设置。
所述的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其中,所述驱动骨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电机驱动板。
所述的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插件槽贯通所述上端盖设置,所述第二插件槽贯通所述下端盖设置;
所述第一插件槽和所述第二插件槽用于安装水密插件;
当所述水密插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插件槽和所述第二插件槽内时,所述水密插件分别与所述电机驱动板电路连接。
所述的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其中,所述壳体内对应所述上端盖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所述容纳腔延伸贯出至所述壳体内对应所述下端盖的一端;
所述限位部向所述壳体内侧环周凸出设置,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驱动骨架的安装位置。
所述的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其中,所述上端盖包括卡合部,所述卡合部的形状与所述限位部内侧的形状适配,所述卡合部套设在所述限位部内;
所述第一插件槽贯通所述卡合部设置。
所述的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其中,所述壳体内部对应所述上端盖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部,所述上端盖与所述第一螺纹部螺纹密合连接;
所述壳体内部对应所述下端盖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螺纹部,所述下端盖与所述第二螺纹部螺纹密合连接。
所述的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其中,所述上端盖包括第一限制部,所述第一限制部与对应所述壳体的端部形状适配,当所述上端盖与所述壳体组合时,所述第一限制部与对应所述壳体的端部抵接;
所述下端盖包括第二限制部,所述第二限制部与对应所述壳体的端部形状适配,当所述下端盖与所述壳体组合时,所述第二限制部与对应所述壳体的端部抵接。
所述的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其中,所述上端盖与所述壳体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下端盖与所述壳体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
一种海底勘察装置,其中,所述海底勘察装置包括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容纳腔的驱动骨架上安装功能器械,通过设置在第一插件槽和第二插件槽内的水密插件与功能器械形成连接以实现功能支持,在壳体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布线槽,相贯管线可布置在布线槽内,保障水密机构的一体性,可便于进行功能器械的替换安装,使管线布设更为紧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的剖视图。
在图1至图2中:100、壳体;110、布线槽;111、第一凹槽;112、第二凹槽;120、容纳腔;130、限位部;141、第一螺纹部;142、第二螺纹部;200、驱动骨架;210、安装板;211、安装孔;300、上端盖;310、第一插件槽;320、卡合部;330、第一限制部;400、下端盖;410、第二插件槽;420、第二限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所述“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现有技术中,CN103879530B公开了一种水下静密封锁紧机构,用于对水下机器人的安装及拆卸,现有技术中勘察器械的管线直接布置在水密机构外侧,水密机构不具备布置管线的功能,难以实现在不同的检测需求切换后,对水密机构管线布设紧密的需求。
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包括:壳体100,壳体100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120,壳体100外侧设置有若干布线槽110;驱动骨架200,驱动骨架200嵌合设置在容纳腔120内;上端盖300,上端盖300可拆卸设置在壳体100的一端上,上端盖300内设置有第一插件槽310;下端盖400,下端盖400可拆卸设置在壳体100的另一端上,下端盖400内设置有第二插件槽410。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100容纳腔120的驱动骨架200上安装功能器械,通过设置在第一插件槽310和第二插件槽410内的水密插件与功能器械形成连接以实现功能支持,在壳体100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布线槽110,相贯管线可布置在布线槽110内,保障水密机构的一体性,可便于进行功能器械的替换安装,使管线布设更为紧密。
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用于海底勘探的水密机构的主体包括壳体100、驱动骨架200、上端盖300和下端盖400,其中,壳体100用于对水下机器人、井下工具的核心控制模块进行保护,在实际设置时,优选设置为圆柱形,在壳体100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120,容纳腔120中空设置,驱动骨架200嵌合设置在容纳腔120内,以用于安装水下机器人、井下工具的核心控制模块,该核心控制模块具体可以是驱动控制电机等,壳体100采用耐高水压、耐高电压的材料制成,具体应可承受30Mpa以上的水压,600V以上的电压,以保证驱动骨架200上的核心控制模块可正常使用。
上端盖300可拆卸设置在壳体100的一端上,在上端盖30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插件槽310,第一插件槽310与驱动骨架200的一端对应,在下端盖400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插件槽410,第二插件槽410与驱动骨架200的另一端对应,在实际使用时,第一插件槽310和第二插件槽410用于安装水密插件,水密插件具体为脐带缆的端头部件或勘察器械的连接部件,通过水密插件可实现与核心控制模块电路连接的作用,以进行电能输送以及信号传输。在本实施例中,水密插件应具备耐高水压,耐高电压的能力,具体应可承受140Mpa水压,1000V电压的性能,以保证在深海作业时可维持装置整体的稳定使用,水密插件在实际安装时插入至第一插件槽310和第二插件槽410内,并通过水密结构进行密封固定,以避免海水沿第一插件槽310、第二插件槽410进入到容纳腔120内。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该水密机构在不同的海底勘察任务中可能存在不同类型的辅助器械配置,因此为使外部线缆和管路在管体上安装紧密,在本实施例中还在管体的外侧设置有布线槽110,通过设置布线槽110可便于工作人员以嵌合的方式布置外部线缆和管路,从而一方面可实现便于对外部线缆和管路进行布置,另一方面可通过壳体100本身对外部线缆和管路进行保护,以避免在勘察过程中因剐蹭导致外部线缆和管路损坏的情况发生。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上述布线槽110具体包括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12,其中,第一凹槽111设置有若干个,若干第一凹槽111沿壳体100的轴向设置,若干第一凹槽111在壳体100的外侧均匀布置,形成对外部线缆和管路沿壳体100轴向的布置空间;第二凹槽112设置有若干个,若干第二凹槽112沿壳体100的周向设置,从而形成对外部线缆和管路沿壳体100周向的布置空间,在实际设置时,上述第一凹槽111与第二凹槽112相贯设置,以便于工作人员对走线状况进行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上述驱动骨架200用于安装核心控制模块,具体地,上述驱动骨架200包括安装板210,在安装板210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211,在实际进行安装时,核心控制模块可以是电机驱动板,或具有其他功能的电子电路板,用于通过信号、电路控制其他执行机构获取勘察过程中的对应操作,在具体安装时,核心控制模块按照不同类型可通过螺栓、绑扎等方式固定在安装板210上,从而实现对核心控制模块的固定,需要说明的是,核心控制模块对具体有不同类型,但其两端均应设置为与水密插件结构适配,安装时应注意将核心控制模块的两端与第一插件槽310和第二插件槽410对应,以保证在向第一插件槽310和第二插件槽410内安装水密插件后可形成与核心控制模块的对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上述第一插件槽310贯通上端盖300设置,第二插件槽410贯通下端盖400设置,上端盖300与壳体100密合连接,下端盖400与壳体100密合连接,在第一插件槽310和第二插件槽410内分别安装了水密插件后,可实现对壳体100内的容纳腔120的密封,同时,当水密插件固定在第一插件槽310和第二插件槽410内时,水密插件分别与上述电机驱动板电路连接,以实现通过电机驱动板对外部机构进行控制的效果。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为实现对驱动骨架200的限位安装,在壳体100的内部对应上端盖300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130,该限位部130向壳体100内侧环周凸出设置,对应地,上述容纳腔120延伸贯出壳体100内对应下端盖400的一端,即在实际安装时,驱动骨架200从壳体100上对应下端盖400的一端安装至容纳腔120中,并推送至与限位部130抵接的位置上,在此状态下,驱动骨架200上设置的核心控制模块的一端与上端盖300上的第一插件槽310对应,当第一插件槽310内安装水密插件后,可与核心控制模块形成插拔安装,以实现电路连接,对应地,再将下端盖400安装至壳体100上后,下端盖400上设置的第二插件槽410与核心控制模块的另一端形成对应,在将水密插件安装至第二插件槽410后,与核心控制模块形成插拔安装,形成电路连接,由此,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可形成控制模块与脐带缆电路连接、控制模块与海底工具(水下机器人、勘察传感器)等的电路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为保证上端盖300与壳体100的密合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上端盖300还包括卡合部320,卡合部320在上端盖300上为直径尺寸小于上端盖300直径尺寸的阶梯结构,且卡合部320的形状与限位部130内侧的截面形状适配,在具体安装时,卡合部320以套设的方式卡合在限位部130内,卡合部320与上端盖300自身形成的阶梯状结构可形成多道密封部位,从而避免上端盖300与壳体100的连接部位发生泄漏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插件槽310贯通卡合部320设置,即卡合部320的设置不会影响水密插件与核心控制模块的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上述壳体100内部对应上端盖300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螺纹部141,在上端盖300上与第一螺纹部141对应的位置设置对应结构,在进行上端盖300的安装时,可通过第一螺纹部141形成转动连接,以防止上端盖300在实际使用时与壳体100发生脱落;上述壳体100内部对应下端盖400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螺纹部142,在下端盖400上与第二螺纹部14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对应结构,在进行下端盖400的安装时,可通过第二螺纹部142形成转动连接,以防止下端盖400在实际使用时与壳体100发生脱落。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上述上端盖300还包括第一限制部330,第一限制部330与对应壳体100的端部形状适配,当将上端盖300与壳体100进行组合时,第一限制部330对应壳体100的端部抵接,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可使上端盖300的第一限制部330与壳体100的端部以及内侧形成阶梯配合结构,从而进一步保证水密效果,且便于进行安装或拆卸,另一方面,工作人员还可通过第一限制部330与壳体100的相对位置判断上端盖300是否安装到位,以提高安装过程的防呆性。
对应地,上述下端盖400还包括第二限制部420,第二限制部420与壳体100端部的形状适配,当下端盖400与壳体100进行组合时,第二限制部420对应壳体100的端部抵接,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可使下端盖400的第二限制部420与壳体100的端部以及内侧形成阶梯配合结构,从而保证水密效果,且便于安装或拆卸,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可通过第二限制部420与壳体100的相对位置判断下端盖400是否安装到位,以提高安装过程的防呆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上端盖300与壳体100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下端盖400与壳体100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通过设置密封圈,可进一步保证水密效果,并使设置密封圈的部位具有一定的弹性连接效果,为高水压的深海环境下结构的形变提供余量。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
首先,在驱动骨架200上安装电机驱动板,并将驱动骨架200沿壳体100对应下端盖400的一端放置至壳体100的容纳腔120内,然后将下端盖400安装在壳体100上,将上端盖300安装在壳体100上。
之后,将脐带缆端部的水密插件安装至上壳体100的第一插件槽310内,与电机驱动板安插形成连接,将海底工具端部的水密插件安装至下壳体100的第二插件槽410内,与电机驱动板安插形成连接,即完成了整体安装;
当存在其他功能结构时,可将其他功能结构安装在壳体100外侧,并通过壳体100外侧设置的第一凹槽111、第二凹槽112对外部线缆和管路安装,从而可实现使水密结构上功能部件的安装紧密,替换不同功能部件方便快捷。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海底勘察装置,该海底勘察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该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壳体外侧设置有若干布线槽;驱动骨架,驱动骨架嵌合设置在容纳腔内;上端盖,上端盖可拆卸设置在壳体的一端上,上端盖内设置有第一插件槽;下端盖,下端盖可拆卸设置在壳体的另一端上,下端盖内设置有第二插件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容纳腔的驱动骨架上安装功能器械,通过设置在第一插件槽和第二插件槽内的水密插件与功能器械形成连接以实现功能支持,在壳体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布线槽,相贯管线可布置在布线槽内,保障水密机构的一体性,可便于进行功能器械的替换安装,使管线布设更为紧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及海底勘察装置,其中,该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壳体外侧设置有若干布线槽;驱动骨架,驱动骨架嵌合设置在容纳腔内;上端盖,上端盖可拆卸设置在壳体的一端上,上端盖内设置有第一插件槽;下端盖,下端盖可拆卸设置在壳体的另一端上,下端盖内设置有第二插件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容纳腔的驱动骨架上安装功能器械,通过设置在第一插件槽和第二插件槽内的水密插件与功能器械形成连接以实现功能支持,在壳体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布线槽,相贯管线可布置在布线槽内,保障水密机构的一体性,可便于进行功能器械的替换安装,使管线布设更为紧密。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壳体外侧设置有若干布线槽;
驱动骨架,所述驱动骨架嵌合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上端盖,所述上端盖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端上,所述上端盖内设置有第一插件槽;
下端盖,所述下端盖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上,所述下端盖内设置有第二插件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槽包括:
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置有若干个,若干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壳体的轴向设置,若干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均匀布置;
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置有若干个,若干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壳体的周向设置;
若干所述第一凹槽与若干所述第二凹槽相贯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骨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电机驱动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件槽贯通所述上端盖设置,所述第二插件槽贯通所述下端盖设置;
所述第一插件槽和所述第二插件槽用于安装水密插件;
当所述水密插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插件槽和所述第二插件槽内时,所述水密插件分别与所述电机驱动板电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对应所述上端盖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所述容纳腔延伸贯出至所述壳体内对应所述下端盖的一端;
所述限位部向所述壳体内侧环周凸出设置,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驱动骨架的安装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包括卡合部,所述卡合部的形状与所述限位部内侧的形状适配,所述卡合部套设在所述限位部内;
所述第一插件槽贯通所述卡合部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对应所述上端盖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部,所述上端盖与所述第一螺纹部螺纹密合连接;
所述壳体内部对应所述下端盖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螺纹部,所述下端盖与所述第二螺纹部螺纹密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包括第一限制部,所述第一限制部与对应所述壳体的端部形状适配,当所述上端盖与所述壳体组合时,所述第一限制部与对应所述壳体的端部抵接;
所述下端盖包括第二限制部,所述第二限制部与对应所述壳体的端部形状适配,当所述下端盖与所述壳体组合时,所述第二限制部与对应所述壳体的端部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与所述壳体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下端盖与所述壳体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
10.一种海底勘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底勘察装置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
CN202322172097.1U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及海底勘察装置 Active CN2206402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2097.1U CN220640202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及海底勘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2097.1U CN220640202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及海底勘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40202U true CN220640202U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85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72097.1U Active CN220640202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及海底勘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402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56619B2 (ja) 電気機器のケーブル取付け構造
US7955105B2 (en) Connector arrangement with penetrator in a submersible electrical assembly
SE456539B (sv) Kopplingsenhet for marin seismisk avlyssningskabel
US7120087B2 (en) Electronics-carrying module
JP2004103586A (ja) 差込接続器モジュール
US20080254665A1 (en) Modular interconnect system and apparatus
CN220640202U (zh) 一种用于海底勘察的水密机构及海底勘察装置
US11904460B2 (en) Robot linear-object unit and linear-object routing method
KR20130070141A (ko) 심해용 내압 방수 보호함
US5022100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nderwater acoustic receiving system installation in diving helmet
US10788350B2 (en) Submersible level sensing with transducer and jacketed cable
CN114440868B (zh) 一种可独立标定的水下导航设备模块舱
CN201269937Y (zh) 一种光纤连接器
CN210156653U (zh) 一种舰船用压接式数字信号电缆连接器
JP2006353062A (ja) 保持構造体
KR200464835Y1 (ko) 세경 동축 케이블 하니스 및 세경 동축 케이블 하니스로 접속된 하우징
CN210630076U (zh) 电气保护装置及水下设备
CN216491358U (zh) 一种埋入式电子器件水下拆装的水密封结构
CN112461926B (zh) 大流速排水管道缺陷检测设备及方法
CN216436710U (zh) 一种汽车线束
CN210350253U (zh) 一种超小型水密连接器
CN113949974B (zh) 压力补偿式深海水听器及其使用方法
EP3282526B1 (en) Connection assembly
KR200391601Y1 (ko) 통신유닛
KR200272133Y1 (ko) 지수용 패킹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