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30679U - 一种水蛭孵化池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蛭孵化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30679U
CN220630679U CN202322294702.2U CN202322294702U CN220630679U CN 220630679 U CN220630679 U CN 220630679U CN 202322294702 U CN202322294702 U CN 202322294702U CN 220630679 U CN220630679 U CN 2206306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tching
leech
outlet pipe
water
po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9470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世格
李秀桥
李洪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Gaoru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Gaoru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Gaoru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Gaoru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9470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306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30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306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蛭孵化池装置,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置有放置架,该放置架上可拆卸连接有上下排列的若干个孵化网,该孵化网的底部悬挂有倾斜水盘,所述池体内的一侧设置有位于倾斜水盘顶部出水管,所述池体的一侧的底部设置有通流管,该通流管位于出水管的下方,该通流管的一端连接有养殖池,所述养殖池内设置有循环水泵,该循环水泵通过管路和出水管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下排列的孵化网,大大提高了孵化的产量,通过设置倾斜水盘,提高了孵化湿度的均匀度和散热的效果,提高孵化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水蛭孵化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蛭孵化技术领域,具体的为一种水蛭孵化池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水蛭素的提取加工和医学临床应用,以及中成药的开发,以及自然环境的污染,自然水蛭的总量逐年减少,已经无法供应市场的需求,故将水蛭人工养殖来弥补供应不足。从目前掌握的水蛭养殖技术来看,现阶段水蛭养殖,主要方法是将茧卵移送至孵化房中孵化,之后将孵化完成的水蛭苗人工再运送至养殖池中,不仅工作量大,同时运送过程中还会造成水蛭苗的人为死亡,降低水蛭的成活率。
公开号为CN205922546U的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效水蛭孵化装置,包括孵化箱,孵化箱的侧壁为降温水帘幕墙,降温水帘幕墙的顶部设置有蓄水管,底部设置有水槽,水槽与蓄水管之间连通有循环水泵,孵化箱的顶壁为透光的塑料板,且顶壁设置有负压风机,孵化箱的内部水平设置有钢丝网,钢丝网下方设置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与孵化箱的底部之间填充腔,孵化箱的侧壁的下部设置有出苗口。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水蛭孵化装置防止因人工搬运造成水蛭苗的损伤,提高成活率、节约养殖场地。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在使用时还存在不足:1、产量低,一个孵化内铺设一个钢丝网,受孵化密度要求的限制,会影响水蛭孵化的产量;2、采用在边侧设置温水帘幕墙的方式,使得孵化箱内存在边侧降温效果好湿度大,中部降温效果差,湿度低的问题,该种存在温度差和湿度差的养殖环境会影响水蛭孵化的质量。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蛭孵化池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蛭孵化池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下排列的孵化网,大大提高了孵化的产量,通过设置倾斜水盘,提高了孵化湿度的均匀度和散热的效果,提高孵化的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蛭孵化池装置,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置有放置架,该放置架上可拆卸连接有上下排列的若干个孵化网,该孵化网的底部悬挂有倾斜水盘,所述池体内的一侧设置有位于倾斜水盘顶部出水管,所述池体的一侧的底部设置有通流管,该通流管位于出水管的下方,该通流管的一端连接有养殖池,所述养殖池内设置有循环水泵,该循环水泵通过管路和出水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架包括四个支腿、上矩形框和下矩形框,所述上矩形框通过四个支腿和下矩形框固定连接,其中两个所述支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沿着高度方向排列的前托杆,另外两个所述支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沿着高度方向排列的后托杆。
进一步的,所述孵化网的外周固定连接有矩形支撑框,该矩形支撑框的底部通过吊杆和所述倾斜水盘的外沿紧固连接,所述矩形支撑框的两端滑动连接有分别与前托杆和后托杆配合使用的槽型托杆。
进一步的,所述槽型托杆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提手。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为水平设置且和池体的一侧平行,该出水管的外周壁设置有一排沿着长度方向排列的喷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池体内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立管,所述出水管外周壁固定连接有和立管连通的短接管。
进一步的,所述倾斜水盘的底部的一端设置有延伸导流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池体内设置上下排列的孵化网,能一次孵化大量的水蛭,大大提高了孵化产量。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孵化网的下方设置倾斜水盘,倾斜水盘上持续流水,该种设置能提高孵化网上土壤湿度的均匀度,并且能提高池体散热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水蛭孵化的质量。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孵化网的下方设置倾斜水盘,倾斜水盘上持续流水,水蛭孵化后掉落在倾斜水盘上会随水流掉落至池体内的底部,然后池体内的底部通过连通管和养殖池连通,具有水流周转水蛭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蛭孵化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蛭孵化池装置的放置架、孵化网和出水管配合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主视图;
图中:1、池体;2、放置架;21、支腿;211、前托杆;212、后托杆;22、上矩形框;23、下矩形框;3、孵化网;31、矩形支撑框;311、吊杆;312、槽型托杆;3121、提手;4、倾斜水盘;41、延伸导流板;5、出水管;51、喷水管;52、短接管;6、通流管;7、养殖池;8、循环水泵;9、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蛭孵化池装置,包括池体1,池体1内设置有放置架2,该放置架2上可拆卸连接有上下排列的若干个孵化网3,孵化网3上放置孵化用的土壤,水蛭卵铺设在土壤中,该孵化网3的底部悬挂有倾斜水盘4,倾斜水盘4相对水平面倾斜,水蛭孵化后会穿过孵化网3并掉落至倾斜水盘4内,池体1内的一侧设置有位于倾斜水盘4顶部出水管5,出水管5向倾斜水盘4内供水,水流将倾斜水盘4上的水蛭幼苗冲离并掉落至池体1的底部,池体1的一侧的底部设置有通流管6,该通流管6位于出水管5的下方,该通流管6的一端连接有养殖池7,池体1底部的水蛭会随水流进入养殖池7内,实现水蛭孵化后的转移,养殖池7内设置有循环水泵8,该循环水泵8通过管路和出水管5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放置架2包括四个支腿21、上矩形框22和下矩形框23,上矩形框22通过四个支腿21和下矩形框23固定连接,其中两个支腿2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沿着高度方向排列的前托杆211,另外两个支腿2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沿着高度方向排列的后托杆212,前托杆211和后托杆212起到托举孵化网3的作用。
其中,孵化网3的外周固定连接有矩形支撑框31,孵化网3位于矩形支撑框31的底部,矩形支撑框31和孵化网3围成的空间为土壤放置空间,可以在土壤中放置湿度传感器来监测孵化湿度,该矩形支撑框31的底部通过吊杆311和倾斜水盘4的外沿紧固连接,矩形支撑框31的两端滑动连接有分别与前托杆211和后托杆212配合使用的槽型托杆312,也就说槽型托杆312向外拉出后会搭在前托杆211和后托杆212上。槽型托杆31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提手3121,方便手持操作。
本实施例,出水管5为水平设置且和池体1的一侧平行,该出水管5的外周壁设置有一排沿着长度方向排列的喷水管51,由此多个喷水管51喷出水后使得水流覆盖整个倾斜水盘4的内槽,能全面冲刷掉掉落在倾斜水盘4上的水蛭,池体1内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立管9,出水管5外周壁固定连接有和立管9连通的短接管52,立管9通过管路和循环水泵8的出水口连通。
其中,倾斜水盘4的底部的一端设置有延伸导流板41,延伸导流板41的作用是避免从倾斜水盘4底端掉落的水蛭掉落在下方的孵化网3上,使得沿着延伸导流板41掉落的水蛭直接掉落在池体1内的底部。
在使用该装置时:
启动循环水泵8,养殖池7内的水体被送入各个出水管5中,然后通过喷水管51落入各个倾斜水盘4内,倾斜水盘4内的水体利用自重下落至池体1内的底部,该种供水方式具有均匀散热和向各个孵化网3上的土壤均匀增湿的作用。
土壤的中水蛭卵孵化后会自行穿过土壤掉落至倾斜水盘4上,然后会随水流掉落至池体1内的底部,最后在水流的流动下会通过通流管6进入养殖池7内,实现水蛭孵化后的自行转移。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水蛭孵化池装置,包括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内设置有放置架(2),该放置架(2)上可拆卸连接有上下排列的若干个孵化网(3),该孵化网(3)的底部悬挂有倾斜水盘(4),所述池体(1)内的一侧设置有位于倾斜水盘(4)顶部出水管(5),所述池体(1)的一侧的底部设置有通流管(6),该通流管(6)位于出水管(5)的下方,该通流管(6)的一端连接有养殖池(7),所述养殖池(7)内设置有循环水泵(8),该循环水泵(8)通过管路和出水管(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蛭孵化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架(2)包括四个支腿(21)、上矩形框(22)和下矩形框(23),所述上矩形框(22)通过四个支腿(21)和下矩形框(23)固定连接,其中两个所述支腿(2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沿着高度方向排列的前托杆(211),另外两个所述支腿(2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沿着高度方向排列的后托杆(2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蛭孵化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网(3)的外周固定连接有矩形支撑框(31),该矩形支撑框(31)的底部通过吊杆(311)和所述倾斜水盘(4)的外沿紧固连接,所述矩形支撑框(31)的两端滑动连接有分别与前托杆(211)和后托杆(212)配合使用的槽型托杆(3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蛭孵化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型托杆(31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提手(312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蛭孵化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5)为水平设置且和池体(1)的一侧平行,该出水管(5)的外周壁设置有一排沿着长度方向排列的喷水管(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蛭孵化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内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立管(9),所述出水管(5)外周壁固定连接有和立管(9)连通的短接管(5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蛭孵化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水盘(4)的底部的一端设置有延伸导流板(41)。
CN202322294702.2U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水蛭孵化池装置 Active CN220630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94702.2U CN220630679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水蛭孵化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94702.2U CN220630679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水蛭孵化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30679U true CN220630679U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67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94702.2U Active CN220630679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水蛭孵化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306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8752B (zh) 一种黄鳝鱼起捕后的循环水暂养装置
CN111226647B (zh) 一种育苗装置
CN211430639U (zh) 蟹鱼循环供氧分离养殖系统装置
CN203167813U (zh) 增氧型养蟹笼装置
CN220630679U (zh) 一种水蛭孵化池装置
CN204796492U (zh) 一种新型淡水鱼卵孵化装置
CN208434560U (zh) 一种早期鱼苗培育装置
CN107173283B (zh) 一种用于鲴亚科鱼类鱼卵孵化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5922503U (zh) 一种抽屉式螃蟹室内暂养装置
CN210580533U (zh) 一种龙虾养殖设备
CN213246447U (zh) 循环水养殖设备
CN205284678U (zh) 一种红线虫饲养装置
CN210202810U (zh) 一种温室大棚用新型蔬菜种植架
CN210596059U (zh) 一种藻类培育试验养殖箱
CN208286204U (zh) 一种水产养殖箱
CN203457656U (zh) 一种鱼苗室内孵化装置
CN213939076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林业幼苗培育装置
CN211721272U (zh) 一种水稻种植幼苗培养装置
CN220528759U (zh) 一种装配式种子培育架
CN210746306U (zh) 一种零排放的节能环保型种养殖大棚
CN217038150U (zh) 一种农业种植用种苗培育装置
CN213639213U (zh) 一种母羊繁育圈舍
CN214430500U (zh) 农作物育苗装置
CN218527123U (zh) 一种水产蔬菜养殖箱
CN214709185U (zh) 一种用于水稻育种架的水稻育种隔离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