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84678U - 一种红线虫饲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线虫饲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84678U
CN205284678U CN201620072675.1U CN201620072675U CN205284678U CN 205284678 U CN205284678 U CN 205284678U CN 201620072675 U CN201620072675 U CN 201620072675U CN 205284678 U CN205284678 U CN 205284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ater pipe
cell wall
red line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7267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海源
朱广香
刘洋杨
王文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2007267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84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84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8467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殖水生动物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红线虫饲养装置。包括框架、平整钢板、槽壁、隔板、主水管和侧水管;框架每层水平面上以平整钢板封底,侧壁由等高的槽壁封接;前后面的槽壁高度为每层框架结构层高的一半;隔板垂直设置,高度为层高的一半,将槽体结构分隔为若干独立空间,空间内置有培养基;顶层的侧壁与主水管贯通,主水管与水泵相连,与主水管对称的侧壁下部与下一层的侧壁上部通过侧水管贯通,各层依次向下连接;底层的侧壁通过侧水管与框架下方的水沟相连。本装置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人工养殖红线虫饲养装置,采用框架立体流水饲养结合大棚保温饲养的复合型养殖模式,大大提高了养殖对象的养殖效率和产品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红线虫饲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殖水生动物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红线虫饲养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养殖业得到了快速且全面的发展,红线虫作为一种鱼苗开口料,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但是,可悲的是目前为止,国内只有海南几家红线虫养殖户采用田养模式进行饲养,其存在技术设备落后,养殖效率底下,不方便养殖管理与数据获得的问题。所以所有市场上的红线虫大部分都来自野外捕捞,野生红线虫生存于阴沟,下水道等肮脏环境,存在大量寄生虫,对鱼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是野外采集,而捕捞又受天气和短流影响,导致供货及其不稳定的问题,给养殖户的养殖带来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效、便捷的人工养殖红线虫饲养装置,采用框架立体流水饲养结合大棚保温饲养的复合型养殖模式,大大提高了养殖对象的养殖效率和产品品质,达到了人工控制其生活资料,反季节供应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红线虫饲养装置,包括框架、平整钢板、槽壁、隔板、主水管和侧水管;所述框架采用钢管焊接、拼接或螺口拧紧的形式组成若干层的框架结构,每层水平面上以平整钢板封底,侧壁由等高的槽壁封接;前后面的槽壁高度为每层框架结构层高的一半,与平整钢板及垂直方向的框架相连;隔板垂直设置,高度为层高的一半,与平整钢板和前后面的槽壁相连,将槽体结构分隔为若干独立空间,除两头外,空间内置有培养基;顶层的侧壁与主水管贯通,主水管与水泵相连,与主水管对称的侧壁下部与下一层的侧壁上部通过侧水管贯通,各层依次向下连接;底层的侧壁通过侧水管与框架下方的水沟相连,水沟上覆有大棚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为不锈钢框架。
进一步地,所述槽壁为大棚薄膜或塑料槽壁。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为塑料板。
本实用新型包括大型不锈钢架(包括用钢管焊接,拼接,螺口拧紧等形式),大型平整钢板,自制培养基,大棚薄膜(也可直接用大型塑料箱),玻璃胶,塑料板(也可用其他材料的隔板代替),塑料管,胶带,水泵,竹材,钢丝。
1:就养殖结构方面,本产品以钢架为主体,分3层,每层以平整钢板封底,用玻璃胶将大棚薄膜沾于每个架层的底部钢板上,再将多出的4个角3条边同样用玻璃胶沾于上一层的底部。余下的那个面,粘在层高一半处,空出的一半空间便于管理操作,按以上步骤便形成一个养殖槽,并将塑料板按照一定距离以玻璃胶沾于大棚薄膜上,形成一系列单独空间,由于空间之间水的交流受塑料隔板的阻碍,所以在养殖单元内便产生了大量缓水区,以供应给饲养对象适宜的生存环境。
2:就营养方面,在已经制作好的饲养单元各个隔板所围成的独立空间内,加入自制的培养基,培养基原基采用稻田内的淤泥,水拌成浆,加入发酵后的菜叶等有机物,将其煮沸,静置至室温,然后将冷却的泥浆与有机物的混合浆液倒入各个隔板所隔的空间中,注意入水口和出水口不加混合浆,静置一定时间,待混合浆表面稍微硬化后,加少量水将硬化面淹没1cm左右,同时在培养基里接种乳酸菌,静置2天到3天,既可开始将养殖单元完全完成,既可接种上养殖对象,投入生产。
3:就循环系统方面,我们采用了通过水泵抽水到最顶层,再由第一层在距离底部一定高度处的大棚薄膜测壁开一个孔,用一个塑料管连接下第2层,水便可从第1层流至第2层,再在第2层入水口的对面进行同上操作,与第3层相连接,最终将水从第3层排出系统。如此一来,其流动水中的氧气含量便大幅度增加,完全解决了缺氧这一养殖难题。
4:循环系统中水的来源,我们的产品以钢架为基础,结合大棚薄膜胶粘形成一个单元。每个单元只有四脚着地,所以我们采用了多个单元头尾相连连成一排,再其一排单元群四脚之间挖一条长沟,沟内铺大棚薄膜,用以蓄水,每个单元配一个水泵将水抽至单元顶层。由此一来,一方面,水循环可多个单元里进行,另一方面,水面面积变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变大,含氧量增加,为饲养对象提供一个更有利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5:就养殖模式方面,因为通过对饲养对象的研究,我们发现饲养对象的生长速度与产量和水温有很大关系,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产量也越大。所以我们采用钢架薄膜复合单元与大棚饲养相结合的混合饲养模式,我们的大棚以四川毛竹以铁丝相拧为框架,成本低廉,实际耐用,该模式可以保证饲养对象的全年产量,最重要的是,可以达到反季节产出产品的目标,大大提高了饲养对象的产量与繁殖速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设备可以大大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产品产量。
2.由于培养基由本团队自主研发,经过煮沸处理,所以可大大降低养殖对象对寄生虫与寄生虫卵的携带,以提高红线虫的质量保证,降低鱼类的患寄生虫病的风险,提高商业竞争力。
3.由于这是人工饲养,所有物质的量及环境条件(包括温度,pH,水流流速等)都是人为管理控制,所以其产品产量也是相应稳定,产品出产不受天气等因素控制,相比较于野捕与田养,其供货更为稳定,更为独立,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
4.由于是框架设备饲养,所以极其方便进行人工管理以及数据记录,其相比于田养,更方便观察与管理,疾病方面,其因为方便观察,也可尽早发现,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养殖风险,提高了养殖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2-平整钢板、3-槽壁、4-隔板、5-主水管、6-侧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红线虫饲养装置,包括框架1、平整钢板2、槽壁3、隔板4、主水管5和侧水管6;所述框架1采用钢管焊接、拼接或螺口拧紧的形式组成若干层的框架结构,每层水平面上以平整钢板2封底,侧壁由等高的槽壁3封接;前后面的槽壁3高度为每层框架结构层高的一半,与平整钢板2及垂直方向的框架1相连;隔板4垂直设置,高度为层高的一半,与平整钢板2和前后面的槽壁3相连,将槽体结构分隔为若干独立空间,空间内置有培养基;顶层的侧壁与主水管5贯通,主水管5与水泵相连与主水管对称的侧壁下部与下一层的侧壁上部通过侧水管6贯通,各层依次向下连接;底层的侧壁通过侧水管6与框架1下方的水沟相连,水沟上覆有大棚薄膜。
所述槽壁3为大棚薄膜。
所述隔板4为塑料板。
以框架为主体,平整钢板为每一层的支持面,用玻璃胶将四方大棚薄膜的中心部分沿底板的四边粘于框架的底面,4角3边同样以玻璃胶粘于上一层的底面。余下未粘的那个面,粘在层高一半处,空出的一半空间便于管理操作,按以上步骤便制成一个养殖池。由此制法,将框架每一层制作出养殖池,便将该框架制作成了一个养殖单元。
在每一个养殖池内每隔20cm用玻璃胶粘一个13cm长塑料板于养殖池内,将养殖分隔成10个小独立空间,在除去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隔间,中间隔间每个放置10cm的培养基,由此得到培养基10cm水层3cm的一个饲养环境,由于塑料隔板存在阻水作用,所以在隔板间形成了大量缓流区,更适合养殖对象生长。循环系统由水泵带动,水泵将水抽到最顶层,由于入水口处与出水口出皆无培养基,所以不会扬起培养基残渣,由水泵抽上的水从入水口向出水口流动,经连通顶层与第2层的塑料管进入第2层,注:第一层的出水口的同一侧对应第二层的入水口,由此依次向下循环。由于每个单元只有四脚着地,所以我们采用了多个养殖单元头尾相连连成一排,再其一排单元群四脚之间挖一条长沟,沟内铺大棚薄膜,用以蓄水,以提供养殖循环用水。
本设备和模式为框架立体流水饲养,结合大棚保温饲养的复合型养殖模式。其相比于野捕和田养,设计更为合理,结构更加简便,管理更加方便,产量更加丰厚,产品品质更有保障的等优点,大大提高了养殖对象的养殖效率和产品品质,达到了人工控制其生活资料,真正实现了反季节供应的目的,有着不可估量的市场竞争力。
实施例2: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1为不锈钢框架。
进一步地,所述槽壁3为塑料槽壁。
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如将每层结构的稍微倾斜产生一定坡度,将框架尺寸大小进行调整,或者将框架由钢架换为其他材料等行为皆属于侵权,其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红线虫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平整钢板(2)、槽壁(3)、隔板(4)、主水管(5)和侧水管(6);所述框架(1)采用钢管焊接、拼接或螺口拧紧的形式组成若干层的框架结构,每层水平面上以平整钢板(2)封底,侧壁由等高的槽壁(3)封接;前后面的槽壁(3)高度为每层框架结构层高的一半,与平整钢板(2)及垂直方向的框架(1)相连;隔板(4)垂直设置,高度为层高的一半,与平整钢板(2)和前后面的槽壁(3)相连,将槽体结构分隔为若干独立空间,除两头外,各空间内置有培养基;顶层的侧壁与主水管(5)贯通,主水管(5)与水泵相连,与主水管对称的侧壁下部与下一层的侧壁上部通过侧水管(6)贯通,各层依次向下连接;底层的侧壁通过侧水管(6)与框架(1)下方的水沟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线虫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为不锈钢框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线虫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壁(3)为大棚薄膜或塑料槽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线虫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为塑料板。
CN201620072675.1U 2016-01-26 2016-01-26 一种红线虫饲养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84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72675.1U CN205284678U (zh) 2016-01-26 2016-01-26 一种红线虫饲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72675.1U CN205284678U (zh) 2016-01-26 2016-01-26 一种红线虫饲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84678U true CN205284678U (zh) 2016-06-08

Family

ID=56426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72675.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84678U (zh) 2016-01-26 2016-01-26 一种红线虫饲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8467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6061A (zh) * 2017-04-17 2017-09-15 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筛选适宜冬虫夏草寄主幼虫栖息土壤基质的装置及方法
CN114097673A (zh) * 2022-01-04 2022-03-01 大连海洋大学 一种高空间利用的复合隔间装置、变型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6061A (zh) * 2017-04-17 2017-09-15 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筛选适宜冬虫夏草寄主幼虫栖息土壤基质的装置及方法
CN114097673A (zh) * 2022-01-04 2022-03-01 大连海洋大学 一种高空间利用的复合隔间装置、变型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0457A (zh) 一种三角帆蚌苗种早繁方法
CN108157252A (zh) 立体克氏原螯虾专用人工虾巢及进行工厂化高效人工繁育的方法
CN206744315U (zh) 一种水产养殖池
CN107980674B (zh) 一种大水面高密度养殖鱼类的养殖方法
CN208047746U (zh) 立体克氏原螯虾专用人工虾巢
CN106689017A (zh) 一种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的自动排污装置
CN207167471U (zh) 大鲵养殖池
CN207305794U (zh) 高繁殖率养鱼池
CN205284678U (zh) 一种红线虫饲养装置
CN211430639U (zh) 蟹鱼循环供氧分离养殖系统装置
CN200987325Y (zh) 一种沟渠式蛙池
CN202406824U (zh) 一种新型螃蟹养殖结构
CN200969818Y (zh) 绿毛龟立体培养装置
CN109984068A (zh) 一种高效人工繁育克氏原螯虾的土池连体式温棚及其应用
CN206879850U (zh) 一种水产养殖装置
CN208480491U (zh) 一种生态一体的水产养殖专用场
CN205431658U (zh) 一种用于生产养殖红线虫的装置
CN208402912U (zh) 一种基于模拟自然水流环境的鱼池
CN207040585U (zh) 一种青蟹产卵沙盘
CN206453014U (zh) 一种可用于单筐养殖螃蟹的养殖过滤装置
CN208581707U (zh) 一种立体养殖池
CN105900891A (zh) 一种海产贝类苗种的中间培育装置及其培育方法
CN106942116A (zh) 单元化水产养殖系统
CN208001889U (zh) 一种水生生物养殖及毒性试验用恒温水浴槽
CN204579509U (zh) 一种在水面集繁殖、孵化和培养泥鳅苗种一体化浮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8

Termination date: 201701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