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27911U - 电池簇及电池簇支架 - Google Patents

电池簇及电池簇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27911U
CN220627911U CN202321071427.1U CN202321071427U CN220627911U CN 220627911 U CN220627911 U CN 220627911U CN 202321071427 U CN202321071427 U CN 202321071427U CN 220627911 U CN220627911 U CN 2206279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ttery cluster
frame
frame beam
air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714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青霞
樊苗
刘长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oto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Shuangde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oto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Shuangde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oto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Shuangde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oto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7142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279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279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279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簇及电池簇支架,其中,电池簇支架包括:多个单元框,沿水平方向并列设置并连成一体,单元框沿高度方向设有多个储物格;风道,设于相邻单元框之间,风道与位于其两侧的多个储物格连通;进风口,设于风道的高度方向的一端,用于使来自风源的风通过进风口和风道进入风道两侧的每个储物格;调风件,设于风道的两侧,调风件被构造为能够使进入风道两侧的每个储物格的风量相等。本申请的电池簇支架,利用设置在风道两侧调风件使进入每个储物格内的风量相等,从而可以使风源对设置在各个储物格内的电池包具有相同的散热效果,避免电池包之间因温差较大而导致电池簇寿命衰减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池簇及电池簇支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储能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簇及电池簇支架。
背景技术
储能系统一般由多个电池簇组成,电池簇包括具有多个安置格的支架以及设置于安置格内的电池包。现有的电池簇通常都不具备通风功能,难以保证对每一个电池包进行通风散热,导致各个电池包之间的温差较大而且难以控制,这使得电池包的寿命不一致,从而使整个储能系统的寿命衰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电池簇及电池簇支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簇支架,包括:
多个单元框,沿水平方向并列设置并连成一体,所述单元框沿高度方向设有多个储物格;
风道,设于相邻所述单元框之间,所述风道与位于其两侧的多个所述储物格连通;
进风口,设于所述风道的高度方向的一端,用于使来自风源的风通过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风道进入所述风道两侧的每个所述储物格;
调风件,设于所述风道的两侧,所述调风件被构造为能够使进入所述风道两侧的每个所述储物格的风量相等。
可选地,所述调风件为板状结构,所述调风件设有与多个所述储物格对应的多个通风孔,所述调风件通过所述通风孔将所述风道与对应所述储物格连通;
沿远离所述进风口的方向,多个所述通风孔的孔口尺寸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通风孔为条形孔,所述通风孔的孔口尺寸包括宽度,沿远离所述进风口的方向,多个所述通风孔的宽度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单元框包括第一框架梁、第二框架梁和第三框架梁,所述第一框架梁、所述第二框架梁和所述第三框架梁构成矩形框架。
可选地,所述第一框架梁沿所述单元框的并列方向设置;
相邻所述单元框通过所述第一框架梁连接固定;或者
多个所述单元框的所述第一框架梁为一体结构。
可选地,相邻所述单元框共用所述第二框架梁和所述第三框架梁。
可选地,所述第一框架梁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框架梁的端部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和/或
所述第一框架梁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三框架梁的端部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
可选地,还包括:
多个支脚,设于所述单元框的底部;
多个连接件,设于多个所述支脚,所述连接件设有安装孔,以通过穿设于所述安装孔的紧固件将所述单元框与地面固定。
可选地,所述安装孔为U型孔。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簇,包括前文所述的电池簇支架。
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簇支架,通过在相邻单元框之间设置风道,可以使风源的风通过风道进入风道两侧的每个储物格,从而对储物格内的电池包进行散热。并且,通过在风道的两侧设置调风件,可以使进入每个储物格内的风量相等,从而可以使风源对设置在各个储物格内的电池包具有相同的散热效果,避免电池包之间因温差较大而导致电池簇寿命衰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簇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簇支架的另一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框架梁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0、电池簇支架;100、单元框;110、第一框架梁;111、第一定位槽;112、第二定位槽;120、第二框架梁;130、第三框架梁;140、支撑梁;200、风道;210、进风口;300、调风件;310、通风孔;400、支脚;500、连接件;510、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图1和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簇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簇支架10包括:多个单元框100,多个所述单元框100沿水平方向并列设置并连成一体,每个所述单元框100沿高度方向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电池包的储物格。风道200,所述风道200设于相邻所述单元框100之间,所述风道200与位于其两侧的多个所述储物格连通。进风口210,所述进风口210设于所述风道200的高度方向的一端,用于使来自风源的风通过所述进风口210和所述风道200进入所述风道200两侧的每个所述储物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单元框100包括第一框架梁110、第二框架梁120和第三框架梁130,所述第一框架梁110、所述第二框架梁120和所述第三框架梁130构成矩形框架。示例性的,单元框100由四个第一框架梁110、四个第二框架梁120和四个第三框架梁130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单元框100的框架梁的总数量可以少于十二个,例如,单元框100由四个第一框架梁110、四个第二框架梁120和两个或者三个第三框架梁130构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储物格可以是由设置在所述单元框100中的支撑梁140分隔形成。例如,所述单元框100内部设置有多层支撑梁140,相邻两层支撑梁140之间形成所述储物格。具体地,第二框架梁120沿高度方向设置,支撑梁140设置在第二框架梁120的侧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簇支架10与风源配合使用,风源的风通过进风口210和风道200进入风道200两侧的每个储物格,从而对储物格内的电池包进行散热。需要说明的是,风源可以为自然风,也可以为在特定情况下设置的风扇、空调等送风装置。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簇支架10还包括:调风件300,所述调风件300设于所述风道200的两侧,所述调风件300被构造为能够使进入所述风道200两侧的每个所述储物格的风量相等。在具体应用中,利用调风件300调节风量,可以使进入风道200两侧各个储物格的风量相等,从而可以使风源对设置在各个储物格内的电池包具有相同的散热效果,避免电池包之间因温差较大而导致电池簇寿命衰减的问题。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调风件300为板状结构,所述调风件300设有与多个所述储物格对应的多个通风孔310,所述调风件300通过通风孔310将风道200与对应储物格连通。并且,沿远离所述进风口210的方向,多个所述通风孔310的孔口尺寸逐渐增大。为便于理解,图1、2中仅显示靠近进风口位置的调风件。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调风件300通过不同孔口尺寸的通风孔310调节风量,使进入风道200两侧各个储物格的风量相等。需要说明的是,通风孔310的孔口尺寸可以是孔口的面积、半径、长度、宽度等。
如图1、2所示,作为一个示例,所述通风孔310为条形孔,所述通风孔310的孔口尺寸包括宽度,沿远离所述进风口210的方向,多个所述通风孔310的宽度逐渐增大。通过增加通风孔310的宽度,会使得通风孔310的孔口面积增加,在风速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该通风孔310的风量即会增加,从而能够提升散热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梁110沿所述单元框100的并列方向设置,相邻所述单元框100通过所述第一框架梁110连接固定。应理解,将多个单元框100连成一体可以增加电池簇支架10的整体稳定性,而使用单元框100本身的构件与其他单元框100连接可以减少构件的使用,从而降低成本。需要说明的是,相邻单元框100的第一框架梁110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螺栓等连接方式连接固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梁110沿所述单元框100的并列方向设置,多个所述单元框100的所述第一框架梁110为一体结构。应理解,多个单元框100的第一框架梁110为一体结构可以增加电池簇支架10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并且,还可以减少单元框100之间的连接,有利于缩减组装工艺,提高组装效率。
如图1、2所示,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相邻所述单元框100共用所述第二框架梁120和所述第三框架梁130。如图1、2所示,具体地,相邻两个单元框100共用由第二框架梁120和第三框架梁130构成的框架,其中,第二框架梁120的数量为两个,第三框架梁130的数量为一个。并且,可以看出,风道200形成在由第二框架梁120和第三框架梁130构成的框架内。这样设计可以减少第二框架梁120和第三框架梁130的使用数量,降低成本,还可以减小整个电池簇支架10的结构尺寸,从而提高电池簇的能量密度。
如图3所示,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梁110设有第一定位槽111,所述第二框架梁120的端部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111内。在组装电池簇支架10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第一定位槽111对第二框架梁120进行定位,从而控制第一框架梁110和第二框架梁120的连接精度,避免因尺寸偏差而影响电池包安装和支架稳定性。
如图3所示,基于同样的构思,所述第一框架梁110还设有第二定位槽112,所述第三框架梁130的端部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槽112内。同样的,在组装电池簇支架10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第二定位槽112对第三框架梁130进行定位,从而控制第一框架梁110和第三框架梁130的连接精度,避免因尺寸偏差而影响电池包安装和支架稳定性。
如图1、2所示,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簇支架10还包括:多个支脚400,多个所述支脚400设于所述单元框100的底部。在具体应用中,支脚400可以用于使单元框100底部与地面之间形成一定距离,不仅方便在单元框100底部走线,还能在确保散热的同时避免热量堆积。在具体设置时,支脚400的数量可以与第二支撑梁140的数量相等,或者支脚400可以与第二支撑梁140为一体结构,即第二支撑梁140穿设至第一支撑梁140底部的部分为支脚400。
如图1、2所示,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簇支架10还包括:多个连接件500,设于多个所述支脚400,所述连接件500设有安装孔510,以通过穿设于所述安装孔510的紧固件将所述单元框100与地面固定。应理解,所述紧固件可以是螺栓,螺栓穿设于安装孔510内可以将单元框100与地面固定。为了便于定位和安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510为U型孔,相对于圆孔,U型孔可以提供更好的定位和安装,解决因装配误差和工艺误差产生的装配问题。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簇支架10,通过在相邻单元框100之间设置风道200,可以使风源的风通过风道200进入风道200两侧的每个储物格,从而对储物格内的电池包进行散热。并且,通过在风道200的两侧设置调风件300,可以使进入每个储物格内的风量相等,从而可以使风源对设置在各个储物格内的电池包具有相同的散热效果,避免电池包之间因温差较大而导致电池簇寿命衰减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簇,包括电池簇支架1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簇的支架,通过在相邻单元框100之间设置风道200,可以使风源的风通过风道200进入风道200两侧的每个储物格,从而对储物格内的电池包进行散热。并且,通过在风道200的两侧设置调风件300,可以使进入每个储物格内的风量相等,从而可以使风源对设置在各个储物格内的电池包具有相同的散热效果,避免电池包之间因温差较大而导致电池簇寿命衰减的问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池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单元框,沿水平方向并列设置并连成一体,所述单元框沿高度方向设有多个储物格;
风道,设于相邻所述单元框之间,所述风道与位于其两侧的多个所述储物格连通;
进风口,设于所述风道的高度方向的一端,用于使来自风源的风通过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风道进入所述风道两侧的每个所述储物格;
调风件,设于所述风道的两侧,所述调风件被构造为能够使进入所述风道两侧的每个所述储物格的风量相等;
所述调风件为板状结构,所述调风件设有与多个所述储物格对应的多个通风孔,所述调风件通过所述通风孔将所述风道与对应所述储物格连通;
沿远离所述进风口的方向,多个所述通风孔的孔口尺寸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为条形孔,所述通风孔的孔口尺寸包括宽度,沿远离所述进风口的方向,多个所述通风孔的宽度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框包括第一框架梁、第二框架梁和第三框架梁,所述第一框架梁、所述第二框架梁和所述第三框架梁构成矩形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梁沿所述单元框的并列方向设置;
相邻所述单元框通过所述第一框架梁连接固定;或者
多个所述单元框的所述第一框架梁为一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簇支架,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单元框共用所述第二框架梁和所述第三框架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梁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框架梁的端部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和/或
所述第一框架梁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三框架梁的端部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簇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支脚,设于所述单元框的底部;以及
多个连接件,设于多个所述支脚,所述连接件设有安装孔,以通过穿设于所述安装孔的紧固件将所述单元框与地面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为U型孔。
9.一种电池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簇支架。
CN202321071427.1U 2023-05-06 2023-05-06 电池簇及电池簇支架 Active CN2206279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1427.1U CN220627911U (zh) 2023-05-06 2023-05-06 电池簇及电池簇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1427.1U CN220627911U (zh) 2023-05-06 2023-05-06 电池簇及电池簇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27911U true CN220627911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29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71427.1U Active CN220627911U (zh) 2023-05-06 2023-05-06 电池簇及电池簇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279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31983B1 (en) Battery unit
CN216354431U (zh) 储能设备
CN218731255U (zh) 一种簇架及储能设备
CN220627911U (zh) 电池簇及电池簇支架
CN213425071U (zh) 一种循环散热的电池箱
CN117013044B (zh) 一种储能集装箱的组装方法
CN113948795A (zh) 一种电池箱及其散热方法
CN116799420A (zh) 一种用于安装电池包的电池簇架及电池簇
CN217848177U (zh) 储能集装箱及其风道机构
CN218632280U (zh) 一种电池柜及集装箱式储能系统
CN217822969U (zh) 一种储能集装箱
CN216015561U (zh) 一种软包电池箱体及电池模组
CN115101847A (zh) 储能电池系统
CN211295215U (zh) 带定位功能的电池组安装结构
CN216354414U (zh) 电池簇
CN211530033U (zh) 固定支架和电池箱
CN219740013U (zh) 一种单开门储能电柜箱
CN220491977U (zh) 电芯安装组件及储能集装箱
CN220774509U (zh) 电池模组的风冷装置、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12392301U (zh) 一种基于方形铁锂电池的风冷式储能模块
CN215581980U (zh) 设备集纳箱
CN220914437U (zh) 一种电池簇及储能系统
CN221379528U (zh) 一种集装箱储能装置
CN218867301U (zh) 一种电池柜
CN218731236U (zh) 一种风冷模组框架及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